2016年新版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群体与组织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有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A.历史唯物主义B.辩证法C.阶级斗争理论D.政治经济学【答案】C【解析】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
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法兰克福学派B.芝加哥学派C.哥伦比亚学派D.功能学派【答案】A【解析】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
法兰克福学派广泛吸收了马克思、韦伯、卢卡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传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A.预测性功能B.规范性功能C.解释性功能D.描述性功能【答案】C【解析】社会学的研究功能包括1、描述性功能: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2、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3、预测性功能:预测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4、规范性功能: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A.文案法B.普遍调查C.实地实验D.问卷调查【答案】B【解析】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是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
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答案】D【解析】1、个案研究: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2、典型调查: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 社会互动
• 狭义解释:竞争指的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群体 • • • • • • •
3、竞争
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是一种互 相反对的行为方式。 广义解释:生存竞争。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类 存在以来就有竞争。发生竞争的原因主要在于: 主观欲求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差异。 竞争的特点: 1、有一个共同争夺的目标 2、有共同争夺的对象 3、竞争双方其中一方获得成功,即足以剥夺另一 方成功的机会,不可能双方之间同时获得成功 4、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消除对立冲突,以达到共同生活的目的, 便部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 调适的原因: • ①由冲突引起的调适。 • ②由社会变迁引起的调适。 • ③由交流或迁移引起的调适。
• 调适方法: • ①和解,互动双方改变原有的敌对态度,彼此容 • • • • • • •
纳、建立友好关系; ②妥协,互动双方通过订立一些条件而暂时平息 冲突; ③容忍,暂时采取克制的态度以避免冲突的发生; ④调解,由第三者出面对双方的矛盾加以调停; ⑤仲裁,通过第三者的裁决来解决双方的矛盾; ⑥权变,越出正常规范的随机应变; ⑦突转,突然转变其思想、态度、信仰、习惯以 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 ⑧顺从,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习惯行为以适应社 会需要的一种方式。
产生原因: 人们在观 察、记忆、理解等等方面的不足或偏差。 为了耸人听闻,发言者往往夸大其词。• 正常的信息渠道受到阻碍或缺乏信息、信息不清时,个人 可能会依据猜测、想象,对事物做出自己的解释 某些普遍涉及到公众的人或事易成为人们的注意中心,对 此类人或事情的议论便会增多
四、集体行为的控制
• 集体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有性质之别: • 集体行为的破坏性或反社会性 • 集体行为的积极性 • 集体行为的控制主要是对那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妨碍人 • • • •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组织
3 社会群体的分类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根据群体中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程度来划分
——正式群体及其内部关系是按正式的社会 规范建立起来并受正式规范所制约的
——非正式群体及其内部关系则具有非规范的 特点
2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根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
初级群体是指成员间有着面对面的直接 交往;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较浓厚感情色 彩的群体
次级群体指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通过明 确的规章制度而结成具有正规关系的社会群 体
3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根据群体成员的归属来划分
所属群体:指成员所在的群体
参照群体:被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 象;并对成员的态度 认识发生重大影响的非 所属的群体
4内群体与外群体
根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
内群体:成员对其有团结 忠心 亲密 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 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
三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科层制 即一种运作于明确的规章和程序基础上
的等级权威结构 科层制的特点:
1 组织结构等级制 2 权责分明 3 基于专业技术资格之上的人员用工制度 4 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的严格约束 5 晋升 奖惩制度 四弹性组织
五组织的过程 1 制度化 一个组织成功地吸纳成员并得到他们
的信赖;能够富有成效地实现其目标;因而 在相对稳定的结构中;在一整套目标和价 值观的指导下;形成有序的运作模式的过 程
第六章 社会群体与组织
任敏 091118
主要内容
社会群体 组织
一 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具有认同感和团结感的集合体 2 社会群体特征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六章
三、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 (一)早期社会化 • 早期社会化包括儿童期和青年期的社会化。 • (二)成人继续社会化 • 在成年期,人在生理上已经完全成熟,并将面临许多重大生命事件的发生,比
如恋爱、结婚、生子、就业等等。成年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 发展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 • (三)代差问题 • 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 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差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 的 速度和程度。
二、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 (二)社会化的主体 •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
称为社会化的主体,主要包括: • 1.家庭 (社会化的第一个机构,初始社会化赖以进行的关键环境) • 2.学校 (人生第一个正式的社会化机构,主要内容是预期社会化) • 3.同龄群体 (eg.群体亚文化) • 4.工作单位 (社会化成果的检验与调整) • 5.大众传媒 (形成虚拟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化概述
• (二)社会化的类型 • 社会化包括五种类型: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和
群体与组织概论(PPT 36张)
社会类别和类集体
社会类别指一群有某种特征的人。例:婚姻状 况,收入水平,职业等方面相近或相同的人。 类集体/集群:临时性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
7.1什么是群体?
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人们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 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 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 待。 社会群体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通过持续的 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 的集合体,成员之间对彼此的行动有着共同期 待。
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1、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2、规模较小,成员有限。 3、成员间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 4、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 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自觉是 群体成员重要的行为方式。 6、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人际关系亲密,成员间不以功利为目的 。 7、群体成员的关系难以替代。 8、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形成的过程 规模上 目标 成员间的关系
组织的过程
组织决策:四个阶段 组织沟通:形式 组织控制: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 2. 3. 4. 章程; 权威的领导体系; 物质基础。包括资金、设备、活动场所等。
科层制的优缺点
正功能: 分工清楚、权责分明,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规则严格缜密,组织行为有章可循; 组织是一个能人结构; 事本主义,排除个人感情,保障组织运行效率; 负功能: 容易形成“官僚主义”; 缺乏灵活性,专家遇到一些问题会束手无策; 上下级沟通变得繁琐; 组织成员缺乏感情沟通等。
我们为什么要形成群体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圣才出品】
第一篇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一、名词解释1.初级群体(河北大学2018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宁夏大学2018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研)相关试题:社会群体(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研)答:初级社会群体,又称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
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也属于初级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有:①成员有限;②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③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④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⑤成员难以替代;⑥群体整合程度高;⑦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2.次级群体(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研)答:次级群体,又称次属群体,与初级群体相对,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在次级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人们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
次级群体的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等。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初级社会群体趋向衰落,初级关系淡化,次级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要群体形式。
答: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
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4.内群体答: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内群体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1906年提出来的。
他试图通过内群体与外群体两个概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或别人群体的感情。
第五、六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九、组织的管理模式
(一)家长制
1、特征
(1)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之手。 (2)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3)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4)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5)终身制。
2、存在的条件 (1)传统手工作坊式组织活动。
(2)最高领导人有绝对权威。 (3)组织成员的臣民意识较浓。
(二)科层制
二、家庭的类型
①核心家庭:由父母及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 的家庭。
这种家庭规模小,权力集中,只有一
个权力中心,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因
此较为稳定。
②主干家庭:由父母或父母一方和一对已婚 儿女组成的家庭。
这种家庭由核心家庭演化而来,但比
核心家庭多了一个权力次中心。因此
稳定性较差。
③联合家庭: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 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仍不分家而组成的家庭。
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指组织中存在的 各种非正式关系的总和。
非正式结构产生的途径
①依靠血缘、地缘或故旧关系及共同兴 趣而形成的各种小群体。 ②由于日常工作中经常性的交往而形成 的熟人关系结成的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结构产生的原因
第一,正式结构难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 需求。 第二,正式结构难以应对突发情景。 第三,利益相同的成员局部或短期利益 受损。
负功能: 1.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 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 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2、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 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 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 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
社会学概论自考群体和组织PPT教案
在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主 要是指家庭、相邻家庭组成的地域性群 体——邻里以及儿童游戏群体。
第7页/共36页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之比较
初级群体
高企业效率,实现劳资两利的效果。
泰罗制:工作程序标准化、确定工作 定额、 计件工 资制
第25页/共36页
7.6人际关系理论:霍桑实验
实验发现:
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 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认为工人是社会人; 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 通过提高士气来提高工作效率;
职位分等;
行政管理人员具有专业资格;
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
职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制度化的 工作关系;
行政管理人员第2的3页/共升36页迁根据年资或 政绩;
科层制的优缺点
正功能: 分工清楚、权责分明,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规则严格缜密,组织行为有章可循; 组织是一个能人结构; 事本主义,排除个人感情,保障组织运行效率;
中国的群体性事件
第32页/共36页
集体行为的理论解释
1、勒庞:乌合之众 2、斯梅尔瑟:价值累加理论 结构性助因、结构性紧张、一般化信念 促发性因素、行动动员、社会控制
第33页/共36页
集体行动的理性选择理论
3、奥尔森:搭便车理论 集体行动的逻辑 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越不易发生
第2页/共36页
群体
一群任意数目且相互影响的人,组成成员有类似的 行为标准、价值观与社会期待。
社会学概论六
(三)内群体与外群体
按照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感的不同,可以把 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这一划分方法 是美国耶鲁大学的社会学家萨姆纳在1906年 出版的《民俗论》一书中提出来的。
初级群体是指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时最初接触到 的、由经常的面对面的直接互动所形成的、具 有紧密人际关系和浓厚感情色彩的小群体。初 级群体是在初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人类社会生 活的基本单位,是个人通往社会的桥梁,主要 是一种生活共同体。
2.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
次级群体又称“次属群体”、“间接群 体”、“后起群体”,在社会学界最为通 行的翻译是“次级群体”。
社会群体
曹颖
“玉米”、 “笔迷” 、 “凉粉” 的
粉丝们在街 上为偶像们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社会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一)社会群体的涵义 1.社会群体的不同理解 一是把社会群体解释为社会。如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 二是来自社会群体理解为社会类属。如前苏联著
名学者安德列耶娃 三是把社会群体解释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 四是把社会群体仅仅理解面对面直接互动的小
第二,群体规模的大小会影响群体成员的 行为。群体规模越大,群体成员的心理空 间越大,可以选择的行动策略越多,个人 责任分散现象越突出,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的可能性越大。如:“大班上课逃课多, 小班上课逃课少”,“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四、社会群体的结构
(一)群体凝聚力
1.内群体(in-group)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
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社会学概论: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社会学概论是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它探讨了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
社会群体是由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相互依存关系并以一定形式组成的人构成的一种社会集合体,而社会组织则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群体。
通过了解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转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社会群体的类型与功能解读社会群体是人们在共同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社会集合体,根据群体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基于共同兴趣、爱好或特点的群体:这类群体的形成是因为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或特点。
比如体育俱乐部、文化艺术团体等。
这类群体的功能包括满足成员的需求和共同享受某种爱好或特点的活动。
2. 基于共同身份和属性的群体:这类群体的形成是因为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属性,比如种族、性别、职业等。
这类群体的功能包括为成员提供身份认同和保护权益。
3. 基于共同目标的群体:这类群体的形成是因为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比如政治团体、慈善组织等。
这类群体的功能包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组织、协作和行动。
社会群体的功能是多样的,它既可以为个体提供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可以促进社会的改变和发展。
通过参与社会群体,个体可以与他人建立起联系,共同实现目标和利益。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解读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的而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群体,它具有更为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根据社会组织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政府组织:政府组织是由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组成的一种社会组织。
它的功能包括制定和实施政策,管理公共事务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2.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由一群志愿者或成员组成,为了公共利益而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
它的功能包括服务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等。
社会学概论PPT教学课件 第六章 社会组织
你可能属于基督教或犹太教堂,属
于某个联合会或者兄弟会。你可能 会到一家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去存钱, 到超市连锁店买东西,或者在某一 所大学上课。然而你成天接触的社
会组织,你是否经常思考它的结构
和特征呢?
阅读与思考:
公园15世纪,一位智勇双全的船长哥伦布直接得到了西 班牙国王与王后的支持,指挥着三条小船一直向西航行, 到达了他预想中的“东印度群岛”,后来实际证明这是一 块未被发现的新大陆——美洲大陆。
31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三节 组织管理
一、家长制
(一)含义
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
的组织管理方式,是与封建家庭制度相似的管理制度,是前资 本主义阶段比较特征
①组织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组织最上层,不向下分权。
②最高领导人和管理者基本上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
一点感悟
试想在当今社会,哥伦布的船队是否能够驶出港口都是个问 题。首先他要填写好各种申请表格,等待造船公司准备好他的 航船,他和船员们要接受航海技术和知识方面的考核,领取官 方的护照,船上的货物要具备海关证明文件,更甚者他们还要 具备已经注射各种疫苗的证明,缺少任何一项,远航都是不可 能的。
本章内容
③管理行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④组织的领导人把组织当做自己的私人领地,不容别人侵犯。 ⑤组织中缺乏严格的办事规则,没有明确的组织规范,即使有 组织规范也形同虚设,采用的是人治而非法治。
一、家长制
(三)家长制存在的条件
①根本条件: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
②组织规模小,内部分工粗放,技术单一,外部环境稳定。 ③组织的建立与最高领导人的努力有关,最高领导人在组织 中处于绝对权威。 ④组织成员的臣民思想。
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群体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和志缘群体 血缘群体:因婚姻和血缘关系而结合成的群体,是最
早产生的一种群体类型。 地缘群体:长期居住在相近的区域里所结合成的群体,
基本形式是邻居。 业缘群体:因某一职业或工作的联系而结成的群体。
如工厂机关等。 趣缘群体:因人们有共同爱好和兴趣而结成的群体。 志缘群体:因人们的志向、信仰而结合成的群体。如
次级群体强调非个人、非情感的人际关系,要求成员 在群体活动中必须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
次级群体成员的成员以间接互动为主。互动不频繁, 一般时间比较短。
内群体和外群体(ingroups and outgroups)
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创造了内群体和外群体这两个词 语来分别描述成员对自己群体和别的群体的感受。
野餐桌旁聚集的人也可能是一个社会群体。也许是一 个家庭或者亲密朋友的星期日郊游活动。
群体的类型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以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 为标准)
内群体和外群体(以群体的个体对该群体的关系和态 度为标准)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以群体的社会关系是否存在 严格规定为标准)
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以群体成员的实际归属和内在 愿望为标准)
库利最早使用这个词,primary=first,初级的意义是多 方面的,表示“对于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 是最基本的”。
后来的学者把这个词扩大到用于有类似家庭纽带关系 的所有群体。例如,家庭、邻里、少儿伙伴、朋友圈 子、某些运动队、班级、政治上或经济上的亲密团体、 以及复杂社会组织内部的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群体等。
领导风格的不同特点 专制型领导:领导是唯一可以决定群体政策和任务
分配的人。对成员的批评常有个人色彩。 民主型领导:政策的决定和任务的分配通过了群体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化与个体化)【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1.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人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答:该观点主要来自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的社会互动理论。
(1)库利是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并对其做出出色研究的社会学家之一。
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2)自我意识形成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第二阶段,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第三阶段,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3)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
库利非常形象地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2.社会化有哪些主要类型?社会化过程涉及哪些社会群体和机构?答:(1)社会学一共区分了五种类型的社会化:①基本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的社会化。
它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②预期社会化。
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③发展社会化。
又称继续社会化,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它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的。
④逆向社会化。
即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的社会化。
⑤再社会化。
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表现为:a.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b.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
(2)社会化过程涉及的社会群体和机构主要包括:①家庭a.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甚至影响个人的终生。
电大社会工作本科——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区精要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第一节 社区概论
社区的5个要素
费孝通使用社区作为community的中文翻译。 社区指的就是由聚居在一定区域的人们所组 成的、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相对独立的共同体。
生活
群体地域文化来自社区5要素Page 1
认同
第一节 社区概论
社区的分类
按照社区的形成方式划分: 自然社区和法定社区
按照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划分: 亲缘社区、同事社区、邻里社
工业发展需要劳动力......)
■城市化的发展意味着现代国家社会治理的复杂化。 ■城市化的趋势也表明了城乡差别不可避免。 ■3、城市化的新动向——逆城市化 ■ 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迁移 城市病(空气、交通、环 境污染、噪音......)
Page 1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化
■二、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中国过去60多年间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的平稳发展阶段。(第一个五年计
Page 1
划)
■第二阶段是1958-1965年的急速调整阶段。(大跃进) ■第三阶段是1966-1978年的停滞阶段。(上山下乡) ■第四阶段是从1979年以后的市场主导型的。(改革开放以
后)
前三个阶段是行政主导、后一个 阶段是市场主导
Page 1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化
■三、中国城市化的困境 ■1、城市化滞后(人口比重、就业结构、消费水平) ■2、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3、城市管理滞后(基础设施、城市管理与服务.....)
Page 1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
■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格局——用“水纹圈”来 比喻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格局不是一个一个界限 分明的稻草捆,而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 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 ■个人是水纹圈的中心,而一圈一圈的水纹就是 每个人的社会关系所涉及的范围。 ■费孝通把中国乡土社会这种“水纹圈”式的社 会关系格局称为“差序格局”。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互动
就业面试中的印象管理
休伯《用社会学专业知识求职》1982
千万别紧张。 给人自信且明确的印象,令人信服的描述你的
技能。 与面试者交谈时,应当看着对方的眼睛。 应当做一个好听众。 简洁明了地回答所有合适的问题。 表明兴趣的最好方式是问一些相关的问题。 结束时安排一下了解面试结果的方式。 千万不要在面试当时就接受一项工作。
实验者故意表现出对会话背后没 有明说的基本假定不明白的样子。
2019/6/17
加芬克尔的“违规实验”
下面就是发生在受试者(S)与实验者(E )之间的一次会话:
(S)你好!
(E)我到底好在那里?我的健康,我的财产 ,我的学生,我的心灵安宁,我的···
(S)(涨红了脸然后突然失去了控制)瞧! 我不过是表示礼貌而已。坦率地讲,我才 不管你是好是坏呢!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典型对话: P:你去哪儿? T:出去。 P:干什么去? T:不干什么。
——霍曼斯
(1)实质:人们在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2)内容:有形的物质性的资源、无形的非 物质性的资源。
(3)原则 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 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
(4)酬赏 金钱、社会赞同、尊重和服从四类 他们的价值依次增高
(四)常人方法学/本土方法论
常人方法学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常识世界, 研究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具 有能动性。
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决 定的,这些规则通常是理所当然、心照不宣的, 但如果违背了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
在任何一个互动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背景知 识(索引性表达)。双方都必须了解这种背景知 识,遵守其隐含的规则。
加芬克尔的“违规实验”:
2016年新版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群体与组织
A、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
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B、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
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 织目标的实现。
在转型期,初级群体日渐衰落 (1)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
角色参与 交往往往包含每个参与者的多重角色 交往一般仅涉及特定角色与利益,具 与利益,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有特殊性的特征 人格投入 参与者的全部人格特征的投入 参与者只投入了与具体情境相关的人 格特征 交往范围 抱哈大量自由的交往 与特殊关系主体的片面交往 情感特征 成员交往充满个性与情感 个性、情感性相对较少
初级群体次级群体成员数量有限较多交往方式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间接交往借助媒介角色参与交往往往包含每个参与者的多重角色与利益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交往一般仅涉及特定角色与利益具有特殊性的特征人格投入参与者的全部人格特征的投入参与者只投入了与具体情境相关的人格特征交往范围抱哈大量自由的交往与特殊关系主体的片面交往情感特征成员交往充满个性与情感个性情感性相对较少成员替代成员不易替代成员容易互相替代整合程度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整合程度低控制手段非正式手段正式手段活动空间接近
5人组合:研究表明,一个小群体的最合适的规模是5个人。
5人群体具有三个稳定的、令人满意的特征: A、奇数的成员数目使犄角平衡成为可能; B、这样的群体倾向于分裂成一个3人的多数派和一个2人 的少数派,因此没有人会完全感到被抛弃; C、这样的群体大小足以使其成员轻易地从一种角色转到 另一种角色。 群体每增加一个成员,群体的人际关系就会复杂很多。
构的基本要素。
群体的规模对群体凝聚力有较大影响。群体的规模越
社会学概论--第五讲社会群体和组织-663
(三)社会群体的结构
1、群体规模
二人组合:最早也是最基础的群体组合二人 群体的纽带可能是最亲密的。
三人组合:较不稳定的组合,也是最基本 的“复杂群体”。
五人群体:可能是最为有效的组合,因为 较易达成内部平衡,成员可以比较容易地 从一种角色转向另外一种角色。。
2、群体角色区分:任何群体都会产生最基本的 角色分工,有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
第四,按显著程度考察,可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 目标。
(三)社会组织的结构
正式结构:指导组织成员活动的明确的规 定、纪律和程序,其功能搜保证富有成效 地达成组织目标,每个成员在这一结构里 都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利义务关系。
正式结构包括:规章、条例、命令、时间表 等等,约束机制也是其中一部分,包括奖励 性的和惩罚性的。
冲突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冲突观 □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冲突是导因于管理者的无能。 □冲突足以妨碍组织之正常运作,致使最 佳绩效无从获致。 □最佳绩效之获致,必须以消除冲突为前 提要件。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即是在于消除冲突。
现代的冲突观
□在任何组织形态下,冲突是无法避免 □尽管管理者之无能显然不利于冲突之预 防或化解,但它并非冲突之基本原因 □冲突可能导致绩效之降低,亦可能导致 绩效之提升。 □最佳绩效之获致,有赖于适度冲突之存 在。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即是将冲突维持在 适当水准。
科层制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主要潮流,它以明 确的、抽象的,正式的规则和程序逐步替代 了传统的社会组织方法,它体现了社会组织 的理性化过程,
科层制研究大多遵循马克斯·韦伯的研究路 径,以他的理想型分类为科层制下定义。
科层制的基本特征
1、全体成员分化为较小的部门,每个部门 的职责都有详细描述,人员工作都有严格规 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初级关系日趋松懈;
(3)一些初级群体名存实亡;
积极方面:初级群体衰落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有可能
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标志着人们更多地依靠正式分工及 规章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组织目标,这是一个社会走向合理化的表现。
消极方面:削弱了社会支持网络;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
整合个人愿景,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注意是 “整合”,是帮助组织培养成员主动而真诚的奉献和投入, 而非被动的遵从,否则会产生反效果。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l Learning)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社网图”是美国社会学家
莫里诺(J.Moreno)使用过 的一种表示群体内成员间个 人偏好的示意图。
体成员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排斥和斗 争的方式与过程。 有物质利益的冲突,也有非物质利益的冲突。 有群体内冲突,也有群体间冲突。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社会群体冲突 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群体冲突化解机制
1、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 滕尼斯关于社区“共同体” 的研究;
库利的研究——正式提出“初级群体”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成员群体(所属群体):是个人所在、所属的群体。 (2)参考群体(参照群体):是相对成员群体而言的,它一般是
指个人没有加入但又接受其规范来比较、评定及指导自己行为 的群体。
其 实 我 是 一 个 演 员
(1)血缘群体 :是因婚姻和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群体。 家庭、家族
(2)地缘群体:是因长期居住在一起而结成的群体。
构的基本要素。
群体的规模对群体凝聚力有较大影响。群体的规模越
小,其成员之间的交往就变得越具有私人性质,越认 真热烈。
2人组合: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群体组合方式之一。
2人组合不够稳定,它的存在依赖两位成员的共同参与。
3人组合:3人组合的群体要比2人组合稳定,其中1人可以
协调其他两人的关系。 齐美尔的观点:有3个成员的群体,某种程度上是所有小 群体中最不稳定的群体。
共同活动的群体。 如:家庭、兴趣小组、生产小组等。 (2)大群体:20个人以上的群体可称大群体。
1、群体凝聚力(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其成员,
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群体内聚力发展的三个层次:
人际吸引;成员对规范的遵从;成员把群体的目标自
觉地看成自己的目标,并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 为准则。
2
1 2
2 2
大众传媒与传播 城市与城市化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2
家庭、婚姻和性 2
民族、战争与恐怖主义 2
第一节 社会群体 第二节 组织
一、社会生活必定是群体生活 二、什么是社会群体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四、社会群体的结构
五、社会群体的分化、冲突与管理
六、初级社会群体
放任型,领导人散漫怠惰,几乎不对群体成员加以指
决策和遵从 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表现出与个人独
处时不同的行为特征。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
的模糊看法。
A、发现小群体的成员容易形成一致意见,以此来减少对环境 B、另一发现:成员都会感受到群体意见一致带来的压力,有
些成员会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接受群体的一致意见。
在群体中,成员按照一定的结构交往和沟通,不同的
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 社会学家罗伯特.贝尔斯的研究表明,任何群体中都会 产生最基本的角色分工。每种角色都以不同的方式对 群体的任务或活动作出贡献。 群体角色可以很自然地出现。
每个群体都提供职位,使某些人能对
别人行使权力。
在群体活动的众多角色中,领导者最
者提出目标并指导下属完成群体的任务;
另一种是关系领导(表意性领导):领导者的目的是
创造和谐的群体气氛,使成员团结一致。
还有的社会学家按照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把领导分成三
种类型:
权威型,领导人独自决定群体政策和分配任务,几乎
是单纯发号施令。
民主型,倾向于与群体成员讨论、交流以确定政策和
任务,从而保证群体行动的一致。 导或组织,任其自由行动。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发展自身,
而不是除掉什么。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发掘内心世界的图象(假设、成见等),使这些图象浮上 表面,并严加审视。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 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角色参与 交往往往包含每个参与者的多重角色 交往一般仅涉及特定角色与利益,具 与利益,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有特殊性的特征 人格投入 参与者的全部人格特征的投入 参与者只投入了与具体情境相关的人 格特征 交往范围 抱哈大量自由的交往 与特殊关系主体的片面交往 情感特征 成员交往充满个性与情感 个性、情感性相对较少
(1)内群体:指一个人经常参与其中,或在其间工作,或在其间
生活,或在其间进行其他活动,并且对该群体产生了一种感情 上的认同的群体。内群体可以滋生出一种“同类意识”,并分 享由共同的经验而发展出的“我们感”。
(2)外群体:外群体与内群体相对,泛指内群体以外的社会群体。
它使“我们”感到明显不同于自己的他人所形成的群体。
邻里、老乡
(3)业缘群体:是因某一职业或工作的联系而结成的群体。 班组、同窗 (4)趣缘群体:因人们兴趣相同而结成的群体。 娱乐群体、俱乐部 (5)志缘群体:因人们的志向或信仰相同结成的群体。 一般不独立存在,存在于各种党团组织和宗教组织之中。
(1)小群体:通常指有两个人以上到20个人以下参与
人类之所以要群居,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产上的需要;
第二、安全上的需要;
第三、精神上的需要
1、含义:社会群体(Social Group)又称社会团体,是指处在
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及某 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 目标和期望。
响力;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人们的情感等精神需要难 以得到有效满足,这成为现代社会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一、社会生活必定是群体生活 二、什么是社会群体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四、社会群体的结构 五、社会群体的分化、冲突与管理 六、初级社会群体
一、组织的涵义、要素及特征 二、典型的组织形式
模式。
(4)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
(1)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
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2)劳动分工和权威的分配 (3)具有权力分层体系和科层化管理体制;权力相对集中在 领导或者执行主管手中,他们使用权力控制组织成员活动并将 它们导向组织目标。 (4)组织中的成员不是固定的,可以被替代。 (5)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5人组合:研究表明,一个小群体的最合适的规模是5个人。
5人群体具有三个稳定的、令人满意的特征: A、奇数的成员数目使犄角平衡成为可能; B、这样的群体倾向于分裂成一个3人的多数派和一个2人 的少数派,因此没有人会完全感到被抛弃; C、这样的群体大小足以使其成员轻易地从一种角色转到 另一种角色。 群体每增加一个成员,群体的人际关系就会复杂很多。
成员有限; 成员间 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成员难以替代; 群体整合程度高; 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初级群体 成员数量 有限 交往方式 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次级群体 较多 间接交往,借助媒介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 即使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半数以上的人仍然愿意服从权威。看来,成
员在群体活动中或多或少地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愿意与群体保 持一致。
群体的压力还表现在群体决策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群体
作出的决策要比个人更具冒险性。这种现象被称为“冒险的转变”。 对此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A、责任扩散论。(风险转移) B、群体意见。 C、领导者影响论。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
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 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2)次级群体(次属群体)
指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 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如:社团、政党、学校、军营、政府部门等等。
1.社会群体的分化
是指群体功能专门化和群体地位多样化。
社会群体功能专门化是指原来同时承担多种社会功能的某种社 会群体变为承担专门或单一功能的多种社会群体或正式组织。
社会群体地位的多样化是指原来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相同或相近 的社会群体日益变为各种地位存在差别的群体。
社会群体冲突,是指同一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或不同群
成员替代
整合程度 控制手段
成员不易替代
群体整合程度高 非正式手段
成员容易互相替代
群体整合程度低 正式手段
活动空间接近; 接触时间长;
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约束;
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
(1)正功能 A、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B、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C、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主讲:冯耀云
Email:31888517@
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
前言 1 社会学导言
越轨、犯罪和社会问题
2
2
2 2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2 社会结构、分层与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