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版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群体与组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人组合:研究表明,一个小群体的最合适的规模是5个人。
5人群体具有三个稳定的、令人满意的特征: A、奇数的成员数目使犄角平衡成为可能; B、这样的群体倾向于分裂成一个3人的多数派和一个2人 的少数派,因此没有人会完全感到被抛弃; C、这样的群体大小足以使其成员轻易地从一种角色转到 另一种角色。 群体每增加一个成员,群体的人际关系就会复杂很多。
主讲:冯耀云
Email:31888517@qq.com
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
前言 1 社会学导言
越轨、犯罪和社会问题
2
2
2 2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2 社会结构、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2 社会运行:物质、系统与文化 社会互动 生命历程 2 群体与组织
政府与政治
在群体中,成员按照一定的结构交往和沟通,不同的
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 社会学家罗伯特.贝尔斯的研究表明,任何群体中都会 产生最基本的角色分工。每种角色都以不同的方式对 群体的任务或活动作出贡献。 群体角色可以很自然地出现。
每个群体都提供职位,使某些人能对
别人行使权力。
在群体活动的众多角色中,领导者最
体成员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排斥和斗 争的方式与过程。 有物质利益的冲突,也有非物质利益的冲突。 有群体内冲突,也有群体间冲突。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社会群体冲突 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群体冲突化解机制
1、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 滕尼斯关于社区“共同体” 的研究;
库利的研究——正式提出“初级群体”概念。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发展自身,
而不是除掉什么。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发掘内心世界的图象(假设、成见等),使这些图象浮上 表面,并严加审视。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 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 即使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半数以上的人仍然愿意服从权威。看来,成
员在群体活动中或多或少地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愿意与群体保 持一致。
群体的压力还表现在群体决策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群体
作出的决策要比个人更具冒险性。这种现象被称为“冒险的转变”。 对此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A、责任扩散论。(风险转移) B、群体意见。 C、领导者影响论。
者提出目标并指导下属完成群体的任务;
另一种是关系领导(表意性领导):领导者的目的是
创造和谐的群体气氛,使成员团结一致。
还有的社会学家按照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把领导分成三
种类型:
权威型,领导人独自决定群体政策和分配任务,几乎
是单纯发号施令。
民主型,倾向于与群体成员讨论、交流以确定政策和
任务,从而保证群体行动的一致。 导或组织,任其自由行动。
群体规范是指在某一特定群体活动中,被认为是合适的
成员行为的一种期望,是群体所确立的一种标准化的观 念。
群体规范在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一
种公认的社会力量,并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成 为对各种言行的判断标准。
(1)群体规模
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目的成员构成的,这是群体结
放任型,领导人散漫怠惰,几乎不对群体成员加以指
决策和遵从 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表现出与个人独
处时不同的行为特征。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
的模糊看法。
A、发现小群体的成员容易形成一致意见,以此来减少对环境 B、另一发现:成员都会感受到群体意见一致带来的压力,有
些成员会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接受群体的一致意见。
共同活动的群体。 如:家庭、兴趣小组、生产小组等。 (2)大群体:20个人以上的群体可称大群体。
1、群体凝聚力(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其成员,
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群体内聚力发展的三个层次:
人际吸引;成员对规范的遵从;成员把群体的目标自
觉地看成自己的目标,并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 为准则。
(2)初级关系日趋松懈;
(3)一些初级群体名存实亡;
积极方面:初级群体衰落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有可能
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标志着人们更多地依靠正式分工及 规章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组织目标,这是一个社会走向合理化的表现。
消极方面:削弱了社会支持网络;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
构的基本要素。
群体的规模对群体凝聚力有较大影响。群体的规模越
小,其成员之间的交往就变得越具有私人性质,越认 真热烈。
2人组合: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群体组合方式之一。
2人组合不够稳定,它的存在依赖两位成员的共同参与。
3人组合:3人组合的群体要比2人组合稳定,其中1人可以
协调其他两人的关系。 齐美尔的观点:有3个成员的群体,某种程度上是所有小 群体中最不稳定的群体。
成员替代
整合程度 控制手段
成员不易替代
群体整合程度高 非正式手段
成员容易互相替代
群体整合程度低 正式手段
活动空间接近; 接触时间长;
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约束;
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
(1)正功能 A、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B、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C、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为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所关注。
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哪些人容易成为领导者?成为领导者
研究者表明:领导者在以下几个方面
超过一般人:首先是能力方面;其次 是社交方面;最后是动机方面。
较早研究群体领导的社会学家罗伯特.贝尔斯认为在群
体活动中有两种基本的领导形式:
一种是工作领导(工具性领导,任务型领导):领导
A、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
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B、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
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 织目标的实现。
在转型期,初级群体日渐衰落 (1)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
模式。
(4)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
(1)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
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2)劳动分工和权威的分配 (3)具有权力分层体系和科层化管理体制;权力相对集中在 领导或者执行主管手中,他们使用权力控制组织成员活动并将 它们导向组织目标。 (4)组织中的成员不是固定的,可以被替代。 (5)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响力;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人们的情感等精神需要难 以得到有效满足,这成为现代社会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一、社会生活必定是群体生活 二、什么是社会群体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四、社会群体的结构 五、社会群体的分化、冲突与管理 六、初级社会群体
一、组织的涵义、要素及特征 二、典型的组织形式
整合个人愿景,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注意是 “整合”,是帮助组织培养成员主动而真诚的奉献和投入, 而非被动的遵从,否则会产生反效果。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l Learning)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社网图”是美国社会学家
莫里诺(J.Moreno)使用过 的一种表示群体内成员间个 人偏好的示意图。
人类之所以要群居,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产上的需要;
第二、安全上的需要;
第三、精神上的需要
1、含义:社会群体(Social Group)又称社会团体,是指处在
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及某 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 目标和期望。
三、中国的“单位制”
1、什么是组织?
组织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执行一定的社会 功能而有意识地组织起来,以一个相对独立单位存在 的社会群体。
(1)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 (2)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3)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和会地位的行为
成员有限; 成员间 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成员难以替代; 群体整合程度高; 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初级群体 成员数量 有限 交往方式 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次级群体 较多 间接交往,借助媒介
1.社会群体的分化
是指群体功能专门化和群体地位多样化。
社会群体功能专门化是指原来同时承担多种社会功能的某种社 会群体变为承担专门或单一功能的多种社会群体或正式组织。
社会群体地位的多样化是指原来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相同或相近 的社会群体日益变为各种地位存在差别的群体。
社会群体冲突,是指同一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或不同群
2
1 2
2 2
大众传媒与传播 城市与城市化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2
家庭、婚姻和性 2
民族、战争与恐怖主义 2
第一节 社会群体 第二节 组织
一、社会生活必定是群体生活 二、什么是社会群体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四、社会群体的结构
五、社会群体的分化、冲突与管理
六、初级社会群体
(1)正式群体:指具有明确的组
织章程,以完成某一或某些社 会任务为目标的群体称为正式 群体。 正式群体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 人们的个人行为与组织目标一 致。 如:工作班组、领导班 子、机关、政党等。
(2)非正式群体:指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要依靠
习俗和道德等非正式控制手段组成的群体。 如:临时性调查组、旅游伙伴、朋友群、“沙龙”等。
(1)内群体:指一个人经常参与其中,或在其间工作,或在其间
生活,或在其间进行其他活动,并且对该群体产生了一种感情 上的认同的群体。内群体可以滋生出一种“同类意识”,并分 享由共同的经验而发展出的“我们感”。
(2)外群体:外群体与内群体相对,泛指内群体以外的社会群体。
它使“我们”感到明显不同于自己的他人所形成的群体。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2)有较持久的相互交往;
(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1、根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初级群体和初级群体 (1) 初级群体(首属群体、直接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
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1)成员群体(所属群体):是个人所在、所属的群体。 (2)参考群体(参照群体):是相对成员群体而言的,它一般是
指个人没有加入但又接受其规范来比较、评定及指导自己行为 的群体。
ຫໍສະໝຸດ Baidu
其 实 我 是 一 个 演 员
(1)血缘群体 :是因婚姻和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群体。 家庭、家族
(2)地缘群体:是因长期居住在一起而结成的群体。
角色参与 交往往往包含每个参与者的多重角色 交往一般仅涉及特定角色与利益,具 与利益,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有特殊性的特征 人格投入 参与者的全部人格特征的投入 参与者只投入了与具体情境相关的人 格特征 交往范围 抱哈大量自由的交往 与特殊关系主体的片面交往 情感特征 成员交往充满个性与情感 个性、情感性相对较少
邻里、老乡
(3)业缘群体:是因某一职业或工作的联系而结成的群体。 班组、同窗 (4)趣缘群体:因人们兴趣相同而结成的群体。 娱乐群体、俱乐部 (5)志缘群体:因人们的志向或信仰相同结成的群体。 一般不独立存在,存在于各种党团组织和宗教组织之中。
(1)小群体:通常指有两个人以上到20个人以下参与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
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 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2)次级群体(次属群体)
指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 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如:社团、政党、学校、军营、政府部门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