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迁移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

人口和环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要素,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分布、人口迁移,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变化。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人口知识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内容。

本章节在高考中主要以人口统计图表为载体考察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教学目标:区域认知:了解国际以及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综合思维: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自己家乡以及身边人口迁移的情况以和迁移的原因。

人地协调观: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教学难点:1、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闯关东》影视片段,探讨老朱家一家人口迁移的原因,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新课讲授: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学生活动:阅读教材8-9页,观看图片判断图片中的情景是否属于人口迁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使掌握学生对人口迁移概念的了解状况)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然后进行讲解小结:人口迁移的概念包括三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

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加深印象)转承:同学们刚刚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人口迁移,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身边有没有这种人口迁移现象呢?学生活动:分组交流身边人的迁移情况,选出几位同学为大家分享,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自己家乡以及身边人口迁移的情况以和迁移的原因)教师活动:及时点评,并总结人口迁移的影响。

1.2人口迁移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1.2人口迁移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及时解答,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学习,如分析某一地区的人口迁移特点、原因等。
2. 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如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成果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提高小组合作效果。
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以我国近年来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为例,引导学生探讨人口迁移的驱动因素,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同时,关注人口迁移对个体、家庭、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为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
4. 组织小组汇报,分享学习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反思与评价
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组织学生互评,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他人、自我认识的能力。
5. 着重反思与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本案例强调课后反思与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提高学习自觉性。此外,互评环节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他人、自我认识的能力。
3.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迁移过程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迁移者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问题导向
1.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人口迁移的教学设计方案

人口迁移的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目标: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人口迁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口迁移观念。

二、教学重点1. 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2.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

2. 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人口迁移?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改变居住地的现象。

(二)讲授新课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1)定义:在一定时期内,人们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改变居住地的现象。

(2)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2. 人口迁移的原因(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等。

(2)社会因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3)政治因素:政治制度、政策、战争等。

3. 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产业结构等。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等。

(3)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密度变化、人口结构变化等。

(三)课堂练习1. 分析我国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现象,说明原因和影响。

2. 比较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影响。

2. 提醒学生关注人口迁移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口迁移观念。

(五)布置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的人口迁移政策。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人口迁移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人口迁移有了全面的认识。

2. 在课堂练习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能说出人口迁移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难点】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谈话导入法,通过与学生分享印度人口现在已经达到13.26亿的资料,了解到在不久的将来印度人口必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提问学生影响一个地方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进而引入新课人口的迁移。

环节二:新课讲授1.人口迁移的概念【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学生。

【问题】(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2)人口迁移与人口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有何不同?【学生活动】(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变更定居地。

(2)人口迁移不影响全球人口的增长。

【教师总结】(1)人口迁移判断标准:空间位移(跨越行政区界限);居住地的变更;时间限度(长期或永久性,大约1年以上)。

(2)人口迁移除了不影响全球人口的增长外,与人口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还有其他不同:不受生物学规律的影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化。

【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口迁移的类型也有不同,接下来学习一下人口迁移的分类。

2.人口迁移的分类【问题】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成哪几类。

【学生回答】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教师总结】(1)国际人口迁移特点: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二战之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人口迁移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影响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与趋势,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地理思维分析人口迁移问题。

此外,本节课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资料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在分析人口迁移问题时,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分类及原因;(2)掌握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与趋势;(3)能够运用地图阅读、资料分析等方法,分析人口迁移问题;(4)能够运用地理思维,从多角度分析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5)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人口迁移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2)利用地图、统计数据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资料分析能力;(3)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GIS等,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迁移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的情感;(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口迁移现象,消除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偏见,树立平等、包容、尊重的态度;(3)通过学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5)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1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1 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迁移一、教材分析二、三维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通过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与人口迁移有关的图、表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技能。

4、关注当今社会人口迁移的现状,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三、重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方法:实例分析与讲解。

五、教学思路:通过板书辅助,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人口迁移知识的整体认识。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口的出生与死亡,引起奉化人口的变动。

那么,引起奉化人口的变动还有哪些因素呢?【生】人口迁移【师】对,人口的迁入与迁出,也会影响奉化人口的变动。

(据报道,奉化每5人就有1个是外地人。

有时讲方言,却是外地人;有时讲普通话,自己却被误是外地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口迁移这方面的知识。

教材P16【板书】人口迁移【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个内容,什么是人口迁移?为什么会发生人口迁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什么是人口迁移呢?是不是所有的人口移动就是人口迁移呢?【活动】P17—1题,思考:哪些是人口迁移?【师】结论:①②③不属于人口迁移,④属于人口迁移。

首先,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

【板书】概念【设问】那么,什么是人口迁移?【生】朗读“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师】点拔: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必须掌握一条,人们的定居地...发生变更,住所不发生变更的,不是人口迁移。

因此活动中的①②③不属于人口迁移。

所以说,我班的10位鄞州同学,你们到奉港中学读书就不是人口迁移。

【设问】人口迁移的情况是相当复杂。

如果按照发生的空间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哪两种?(课本上找一找)【板书】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设问】P17—2活动题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师】①②属于国内迁移,③④属于国际迁移。

国际迁移是指人口跨越了国界定居的现象。

《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人口迁移的基本规律。

3. 能够分析实际案例,解释人口迁移现象。

4. 培养关注人口问题的意识,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掌握基本的人口迁移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综合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收集关于人口迁移的案例和相关数据。

3. 设计互动式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准备地理教具,如地图、地球仪等。

5. 提醒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笔记本记录课堂重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人口迁移的案例,如农民工进城、大学生异地求学、跨国移民等,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迁移。

2. 概念讲解(15分钟)解释人口迁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其本质。

可以通过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介绍人口移动和人口流动的概念,并说明三者之间的区别。

3. 影响因素分析(3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的人口迁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可以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一些主要的因素,如经济因素、政策法规、社会文化因素等。

4. 我国人口迁移历史和现状(15分钟)通过PPT展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历史和现状,介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情况,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问题。

可以结合一些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

5. 讨论与探究(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并分组进行讨论。

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学生能够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图表、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迁移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教学难点(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2)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春运期间人口流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人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吗?(2)展示一些人口迁移的图片,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国际移民等,提问学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迁移。

2、讲授新课(1)人口迁移的概念①讲解人口迁移的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②强调人口迁移的三个要素: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以上)。

③通过举例,让学生判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哪些属于人口流动,如外出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分类①按迁移方向划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②国际人口迁移:讲解历史上的国际人口迁移,如黑奴贸易、欧洲向美洲的移民等;分析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如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

③国内人口迁移:介绍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如“闯关东”“走西口”等;分析当代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如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经济因素:讲解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就业机会的多少、收入水平的高低等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第1 课时。

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人口迁移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人口有所了解,但对于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了解很少,所以讲解时需要细致。

对于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了解更少,学生学习时教师应多提供一些合适的案例。

课前让学生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尽量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充分掌握新知识。

本节课对于学生的一个难点就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概念及其比较。

这两个概念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比较,适当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可能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通过“三微”即课前录制微课帮助学生学习,课中录制微课解决问题,课后录制微课巩固知识,达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并能够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能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能辩证分析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个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 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人地观念:经过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建立热爱家乡、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念。

综合思想:结合洪洞人口迁移的案例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文明要素。

地理理论力:能联系实践,探求本地人口迁移的类型,分析次要原因。

区域认知:经过我国不同时期、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学习,加强对国家国际发展状态的认知。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缘由、影响教学难点人口挪动的缘由【教学过程】导入P1要问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加入一个学习交流QQ群,群内备注:路文霞,收到群内好友请求,他名:路明飞,他父亲:路文*,我侄子名:路明*。

这是巧合吗?本来,我们600年前是一家,明初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出发,我家在灵寿落户,他家远走至安徽芜湖。

荣幸的是,我们都还严厉按照家谱起名字,所以虽然相隔千里,还能相认。

(明朝初年,我们为甚么要从山西迁出?人口的迁移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本节课我们一同学习解答这些疑问。

)P2 章节信息人口迁移名词辨析(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增长除了上节课受生物学规律制约的人口自然增长外,还有人口迁移,又称人口机械增长。

)P3浏览(16页第二段),判断某老师从大学毕业后的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A. 在大学求学四年B. 毕业后来农村工作C. 今年春节假期去云南旅游D. 周末去超市买水果生:回答,阐明缘由板书:人口迁移定义(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挪动,但不能把一切的空间挪动都当做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需求具备三个条件:①人口迁移是一种空间流动行为,这里的空间需求超越必然的行政界线,比如县、市、省、国家。

②改变了居住地。

(灵寿到石家庄通勤)③定:工夫永世或1年以上。

如果由于探亲、出差,短期又回到原居住地,这类空间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板书定义:变更定居地空间流动5min Q1:按照不同的标准,人口迁移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常用的有两种,按照空间流动范围,也就是能否跨越国界线,分为?Q2:P16图1-9近古代世界人口的迁移流动路线表示。

(完整版)《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完整版)《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②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③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④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②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三、教学方法运用举例、分析法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运用讲练结合法,将课本图像与本课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人口迁移的分类。

运用记者采访、趣味故事、典型例题法,让学生讨论探究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四、教学用具投影仪,课本插图,课堂练习等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播放录像,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我国“民工潮”和“春运”的画面,人口的大量移动。

承转过渡:这些人的移动是人口流动,还是人口迁移呢?什么是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正文第二段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第二阶段:出示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引导、组织学生思考。

①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②教师展示问题: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

【精选教案】《人口迁移》(第1课时)

【精选教案】《人口迁移》(第1课时)

《人口迁移》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会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2.通过学习,认识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具体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经常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结合案例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学会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城乡为例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小马老师家的迁移故事》,通过一则人口迁移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人口迁移相关知识的兴趣。

【讲授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一般规律,以及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我们知道,人口迁移是影响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节课我们将要开始学习世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你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哪些区别呢?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各种因素是怎么影响人口迁移的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重点探究和解决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板书)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板书)1.人口迁移的概念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是什么?具体含义分别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迁移具有两个重要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

时间属性:即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才能称为人口迁移;空间属性:即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教师继续运用示意图讲述人口迁移的判定标准。

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普通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普通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普通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3.分析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2.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2.教师准备教学案例和数据。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让学生观察人群流动的场景,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思考和兴趣;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你们身边有没有人口迁移的例子?他们为什么选择迁移?迁移对他们和原居地有什么影响?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指人在时间和空间上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2.教师讲解人口迁移的分类:内迁和外迁,乡村迁城市和城市迁乡村。

三、原因和影响分析(20分钟)1.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人口迁移的原因:经济原因、教育原因、环境原因、家庭原因等;2.教师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四、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30分钟)1.教师通过数据和地图,展示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流出,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入;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等。

五、案例分析(20分钟)1.教师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地区,研究该地区的人口迁移现象,并分析原因和影响;3.学生小组展示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六、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3.教师总结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概念讲解、案例分析、数据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和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教学案例和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地理教案人口迁移

地理教案人口迁移

地理教案人口迁移教案标题:地理教案-人口迁移教案概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分析和评估不同类型的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因素。

3. 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4. 能够分析和评估不同类型的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教科书、地图、图片、视频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学生资源:学生手册、练习册等。

4. 活动资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人口迁移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了解什么是人口迁移吗?你认为人口迁移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简要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城市化和农村-城市迁移等。

- 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例如就业机会、教育和医疗资源、政治稳定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如中国的农民工迁徙或叙利亚的难民危机。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资料收集,分析该案例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

4. 数据分析(15分钟)- 提供一份地图或数据表,展示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情况。

-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原因和影响。

- 学生讨论并总结他们的发现。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问题:你对人口迁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认为人口迁移对社会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撰写一篇关于人口迁移的短文,包括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地理《⼈⼝迁移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迁移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迁移对⼈⼝分布的影响。

(2)掌握并会分析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3)调查和运⽤本地⼈⼝资料探究本地⼈⼝迁移的特点。

2. 过程与⽅法(1)通过图⽰理解⼈⼝迁移的概念,培养学⽣的判读能⼒。

(2)通过剖析⼈⼝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和拉⼒作⽤,帮助学⽣进⼀步理解各因素对⼈⼝迁移的影响,使学⽣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迁移的学习,使学⽣能够结合⽣活实际,解释⽣活中的实际问题,⽤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活。

(2)激发学⽣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重点难点1. 重点:⼈⼝迁移的概念,引起⼈⼝迁移的因素2. 难点:引起⼈⼝迁移的因素三、教学策略及⼿段主要通过谈话法、案例分析法、⾃主学习法、互动探究法进⾏教学四、教学准备⾃制PPT、活动表格(见附件)五、教学过程[导⼊]播放容中尔甲的歌曲《迁徙》导⼊本节复习内容--- ⼈⼝迁移[板书] ⼀、⼈⼝迁移的概念与分类展⽰知识点⼈⼝迁移和⼈⼝流动的区别【⽅法指导】⼈⼝迁移三个条件:①变更居住地②持续⼀段时间③跨越⼀定的⾏政界线【学以致⽤】据报道,新疆每年6 ⽉到8 ⽉初需要⼤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8 ⽉底到11 ⽉初⼜需要⼤量采摘棉花的民⼯。

新疆每年对季节⼯的需求在50 万⼈左右,季节⼯中,河南⼈最多,每年有15 万~20 万⼈前往新疆打短⼯,其次是⽢肃和四川民⼯,但缺⼝仍很⼤。

每当这⼏个季节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到全国各地招⼯。

据此完成1.材料中提到的民⼯流动A.属于国内⼈⼝迁移B.属于⼈⼝流动C.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D.属于由农村到农村的⼈⼝迁移⼆、引起⼈⼝迁移的因素(⼀)⼈⼝迁移理论——推拉理论推⼒:原定居地排斥⼈⼝的因素(⾃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人口迁移高中地理讲课教案

人口迁移高中地理讲课教案

人口迁移高中地理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3.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人口迁移的定义: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行为。

•人口迁移的分类:1.内部人口迁移2.外部人口迁移2.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1.就业机会2.收入水平3.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因素:1.教育水平2.社会保障体系3.婚姻与家庭•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2.自然资源3.环境质量3. 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经济影响:1.对起点地区的影响2.对目标地区的影响•社会影响:1.对起点地区的影响2.对目标地区的影响•环境影响:1.对起点地区的影响2.对目标地区的影响4. 分析人口迁移的案例•内部人口迁移案例分析•外部人口迁移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视频、图片或案例,引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知识。

2.学习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

3.学生小组讨论不同分类中的案例,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4.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学习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并列举不同因素中的案例。

3.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影响因素,通过小组分享的形式,展示研究结果。

4.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学习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分析起点地区和目标地区的不同影响。

3.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案例,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

4.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学习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

3.学生个人或小组选择一个内部或外部人口迁移案例进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4.学生汇报调研结果并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的表现。

2.课后作业:包括针对教学内容的思考问题和调研报告的质量评价。

3.考试:通过设计能够考察学生对人口迁移相关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试题进行评分。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1)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1)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迁移在本章甚至整个必修内容中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它是人口增长的知识点的延伸,同时人口增长影响人口的时空分布;另一方面人口的迁移是城市化进程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确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及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帮助同学们正确的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学情分析由于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所以在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四.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1.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六、教法学法1.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展示、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归纳总结得出答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西口》导入,接近学生的实际,学生能够理解人口增长的和人口的迁移有关。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①什么是人口迁移?②人口迁移有何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并点拨总结)[活动参与]针对知识点,检测学习情况,多媒体展示。

教师引导:根据大家对人口迁移的认识,思考,人口迁移的分类?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活动参与] 针对人口迁移的分类,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展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思考人口迁移的方向?[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入下一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口迁移的教案模板(3篇)

人口迁移的教案模板(3篇)

第1篇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例,解释人口迁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人口迁移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1. 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1.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2. 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案例资料、地图等;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人口迁移的兴趣;2. 提问: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二、新课讲授1. 人口迁移的概念:讲解人口迁移的定义,强调人口迁移是一个动态过程;2. 人口迁移的分类:介绍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讲解其特点;3.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结合实例讲解。

三、案例分析1. 引导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现象;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口迁移原因及影响。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2. 强调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二、新课讲授1.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分析,结合实例讲解;2. 人口迁移与可持续发展:探讨人口迁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了解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迁移问题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课件。

2. 教学软件展示地图和图表。

3. 黑板用于书写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人口迁移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影响。

3.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人口迁移的新闻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

2. 讲授新课: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和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配合PPT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并能针对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3、通过本地人口迁移情况的讨论,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移动现象。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移动的动因
【教学过程】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移动。

1. 人口迁移的定义
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个方面,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则指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

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了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

另处,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2.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特征、原因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阅读P8~10,思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迁移?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
点拨:
(1) 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 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 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永久性移民减少,迁移形式多样化。

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

提问:观察阅读两幅教材插图“图1—2—1 和图l 一2—2”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列表对比。

点拨:
①两图中箭头表示出世界人口的迁出地和迁入地:15~19 世纪的人口迁出地主要是欧洲和非洲,迁入地主要是南北美洲和大洋洲;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出地主要是亚非拉地区,东欧也是人口迁出地之一,迁入地主要是西欧、美国、大洋洲。


②从人口迁移的变化来看:欧洲由人口迁出变为人口迁入;南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
迁出;美国和大洋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区。

③人口迁移的原因:
15~19世纪。

欧洲人迁往“新大陆”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条件是“地理大发现”;非洲人迁往“新大陆”的原因是欧洲殖民者的野蛮“贩运”,是一种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

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导致人口迁移;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分治,形成亚洲最大的一次国际移民;非洲独立的国家遣返原来的殖民者等都是政治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

而大批美洲人返回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人口迁往美国,以及大批外籍工人和技术移民等,属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移民。

当然,一些特殊的原因也可以引发移民,如阿富汗战争引起的移民,非洲荒漠化、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等灾害导致的环境移民。

提示:对任何国际移民现象的原因分析,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如,太平洋岛国“瑙鲁”举国移民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从岛国的环境特点,地势低平,结合“全球变暖”导致的危害分析,原因是环境变化的结果。

二、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一样,都是人口移动的基本形式。

1.人口流动的概念:
人口流动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思考: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强调: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都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一种运动过程,但人口迁移强调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
(1)15 世纪欧洲殖民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
(3)三峡工程大移民;
(4)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
(讨论)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人口移动的例子。

(其中可以穿插课本“知识窗”中的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

3、我国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活动:学生讨论填表
三、人口移动的动因
1.动因
①推力: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

②拉力: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

③其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识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主要受自然环境(气候、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环境(教育、收入、交通、就业等)影响,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还有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讨论)课本第12 页的“活动题”。

(活动)请同学们举一些人口迁移的例子,并说出迁移的主要原因。

(承转)从上述内容我们可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因此,我们在分析人口迁移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突出重点,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