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大动作发展——婴幼儿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大动作发展——婴幼儿部分
一、粗大动作定义
指有关全身大肌肉群活动的大幅度动作,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上下楼梯、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
二、动作发展顺序规律
儿童动作发展规律遵循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即从头到尾、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来自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的生长发育口诀
三、粗大动作的大致发展
(一)0-1岁以移动运动为主,包括抬头、躺、翻身、坐、爬、站等。
(二)1-2岁由移动向基本运动机能过度,包括走、滚、踢、扔、接等。
(三)2-3岁以发展基本运动机能为主,各种动作均衡发展,包括走(不同方向、曲线、倒走)、跑(追逐跑)、跳(原地跳、向前跳)、投掷等。
四、粗大动作的具体发展
(一)抬头
抬头即宝宝在被竖抱的时候不需要他人的支撑头也不会左右摇晃,或在俯卧的时候,头可以抬起30~40°,并能随着事物左右转动头部,婴幼儿通常在3-4个月的时候学会抬头。
(二)翻身
当婴儿经常有把双脚抬起,身体自然侧倒后,下半身有扭动的动作,这表明婴儿已经开始在学习翻身了。这个动作通产生于在4~8个月间,发育较早的婴儿可能会在4个月就学会了翻身。
(三)坐
坐,即儿童能平衡上身和头部的重量,无需手臂和手的额外支撑儿童的上身与手臂是垂直的(无前倾),并能够维持至少10秒的时间,此动作通常产生于5-8个月间。
婴儿能坐起来就表示其肌肉和神经已经发展到了脊柱的末端,是儿童运动机能发育正常的重要指标。
(四)爬
通常意义上的爬是爬行的最终形式,即手和膝盖交替向前向后移动,肚子未接触爬行面,并能够朝着同一方向至少移动三次。
这是一个更加协调的使用手和膝盖爬行的阶段,此动作通常产生于6-10个月间。
1.第一阶段
着地爬行:用手臂和腿推着身体前进。
2.第二阶段
匍匐爬行:用手臂带动身体,两腿在后面拖着,腹部蠕动。
3.第三阶段
四肢爬行:即通常意义上的爬。
·爬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1)促进身体的成长发育
①锻炼颈部肌肉
②锻炼胳膊及腕的力量
③锻炼协调能力
④有益于骨骼及神经器官的发展
(2)促进心理发展及智力潜能的开发
(3)是预防儿童成长期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手段
(五)站
儿童双脚站立地面,双手可把住或不把住支撑物,但身体不仅接触支撑物。这是迈向直立行走的第一步,通常产生于10月后,与行走动作的产生时间十分接近。
(六)行走
婴儿在身体直立的状态下行走,行走通常由依靠支撑物到无需支撑物,慢慢产生独立行走的能力,此动作通常产生于9-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