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工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研究

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在当今时代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一种新的组织范式。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协同创新作用,本文就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协同创新理论基础、驱动因素及理论体系分析和研究,提出模式设置的一般规则、结构及运行基本规则等。

标签:军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同创新;模式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概念,经过世界范围内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生产力的革新与进步,已经证明科技创新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整体水平的战略支撑。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焦点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因此国家发展必须要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

较多的科技创新研究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内部通过各自设立的研究机构、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独立完成,推动了20世纪整个世界科技的变革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机构和组织逐渐增多,创新资源也分散在不同的社会创新组织中,导致任何一个创新组织都不具备进行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资源。故步自封的创新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创新发展的较多可能性。所以,要以创新科技目标为导向和以创新效率为指标,组织生产力要素并构建和调整生产关系,打通科技创新全流程并提高创新能力,集中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立足。

目前,国际上科学与技术进步和迭代日益加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制约和决定我国综合国力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科技创新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组织壁垒较强、系统集成较弱、互动及协同较少。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创新组织体制机制固化、闭塞,严重影响了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创新组织的合作与协同,以国家科技创新目标为导向,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协同创新,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了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国家整体能力提升等各方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新的科技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纵观科学将技术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开展经历了五种代表性模式:科技推行型、市场拉动型、技术与市场的耦合互动型、一体化模式、系统集成与网络化模式。协同创新正是在科技创新逐步走向集成、网络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是科技創新的一种范式。协同创新与原始科技创新的协调合作不同,是一种管理创新,其本质是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机结合,完成创新目标,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目标的实现。

1.2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协同创新领域开展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但是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协同创新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两个重要环节和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在国家战略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的理论基础、驱动因素、理论体系、模式等方面仍不明确和清晰,严重影响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运行和发挥效能,也将影响后续协同创新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急需对协同创新中心理论基础及模式进行研究。

本文以军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定位和职责为背景,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协同学理论、系统论、博弈论等理论基础,对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进行了研究,为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协同创新中心搭建和运行提出了意见参考。

2协同创新中心理论基础及理论体系

2.1理论基础

协同创新,是指以科技创新为目标,多个相互独立的组织打破组织壁垒、汇集所需创新资源进行协同,实现创新目标。鉴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协同创新出现是基于发展规律,并有一系列基础理论来证明其出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资源依赖理论。它指出任何组织都不可能自给自足,都需要通过与环境进行资源交换而生存和发展,同时认为所有的组织都在致力于提高其他组织对自己的依赖程度。资源依赖理论揭示组织对外界的依赖关系,强调互补资源的重要性。组织之间因为资源交换而相互依赖和需要,形成组合竞争优势,并产生协同效应,为科技创新提供全力支撑。

(2)组织学习理论。学习是指通过汲取和加深理解更好的知识而提高的行动。组织学习,是组织能力提升需要或应对外界刺激而产生的行为,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但组织学习不是个体学习的简单加总。组织学习,是通过个体及组织角度的相互沟通而获得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从而提升组织能力和应对环境变化。组织层次的互动,是指组织之间通过结成各种合作关系,进而获得知识。

(3)系统论。它指出任何对象都看作是由要素和子系统按照一定规则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系统,研究对象应从整体出发,从揭示要素、子系统与系统之间关系揭示对象系统的特征和规律,以整体最优为出发点去构建组成要素和子系统的有机结合。系统论核心是整体思维,即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系统整体功能不仅取决于组成要素、子系统等,更取决于要素及子系统相互之间组成结构。

(4)协同学理论。它指出所有系统都由若干子系统组成,通过子系统之间

的互动,可以形成在无外界干涉情况下能够自行组织与演化、形成有序结构的自组织系统。系统内子系统之间都存在竞争和协同的关系,使整个系统逐步从无序状态转变到有序状态。

(5)博弈论。它主要研究决策结果会相互影响的多个决策主体的决策过程和均衡问题。根据多决策主体在博弈中是否达成合作约束性协议,博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强调团体理性,合作新系统整体收益大于成员不参加合作时的收益之和,系统内部成员获得的收益都比不参加合作时的收益多。同时,基于经济学和系统论,为了实现系统目标,必须保持主体利益和系统利益的一致性,才能实现系统功能和系统利益的最大化。2.2影响因素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协同创新范式是必然产物,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环境因素。

(1)内部影响因素。包括资源共享和协同利益。资源共享是指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协调的一种活动,有利于共同分担费用、降低成本、提高资源使用率;利益驱动是最主要的内部影响因素,军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性主体,对利益的追逐在于学术水平的提高、名誉的提高、人才的培养等非物质利益。

(2)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创新的发展、行业需求以及政府支持。创新资源掌握在不同创新组织,各组织具备异质性的科技创新资源能力。协同创新有利于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创新组织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攻克科技难题,使科技创新活动更为有效。

(3)环境要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科技创新的复杂性和时效性都要求协同创新的出现,必须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目标汇集创新资源,实现科技创新目标,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平衡及稳定国际关系。

2.3理论体系

2.3.1协同创新系统

协同创新系统,指出各组织承担不同的职能、相互独立,即能获得各组织的专业分工效率,又能产生整个系统的协同效果,使系统功能和成果大于各组织功能和成果总和。协同创新系统,可以降低各组织之间由于短视的机会主义导致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可以增强系统内部各组织的相互制约。通过系统组织学习,系统各组织通过互动提升了综合能力、应对外界环境刺激能力和系统功能实现能力。

2.3.2協同创新系统主体

科学的根本职能在于对自然界的理解和认识,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科学真理性到技术目的性的转化需要有多方面的桥接和匹配,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