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合同审查法律问题最全整理
合同协议法律审查要点
![合同协议法律审查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c519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a.png)
合同协议法律审查要点在商务活动中,合同协议是一种常见的法律文件,可确保各方在商业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
因此,在签订合同协议之前,进行法律审查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合同协议法律审查的要点:1. 签约各方信息首先,要确认合同中列明的各方是合法主体,具有签署合同协议的资格。
此外,还要核实各方所提供的身份信息是否真实有效。
2. 条款明确具体合同协议应具有清晰明确的条款表述,详细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出现含糊不清或模糊其义的情况。
特别是对于涉及到的交易内容、时间节点、支付方式等要求,要一一明确规定。
3. 法律规范合规合同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否则该协议条款可能会被视为无效。
因此,在审查合同协议时,要特别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合规性。
4. 风险防范与责任规定在合同协议中,应规定各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明确各方的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
这样可以避免因意外情况导致的纠纷和争议。
5. 条款可执行性合同协议中的各项条款应具有可执行性,即当发生争议时,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和认可。
因此,在审查合同协议时,要确保各项约定在实践中是可操作和有效的。
6. 变更和解除规定合同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变更和解除合同的程序和条件,包括变更的方式、通知方式、解除的原因和方式等。
这样可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规范各方的行为。
7. 争议解决方式最后,合同协议应规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可以选择诉讼、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
在审查合同时,要注意确保争议解决方式符合法律要求并能够有效及时解决争议。
在商业合作中,签订合同协议是一项关键的法律行为,通过认真审查合同协议,可以帮助各方明确权利和义务,避免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上述要点是审查合同协议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才能有效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审查要点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审查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624eb03186bceb18e8bb0b.png)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审查要点篇一:建设工程合同审查要点建设工程合同审查要点建设工程合同审查有什么要点?工程合同的内容比较多,涉及招投标要求、承包方主体资格;工程承包范围;开工日期;工程授权;工程延顺和合同价款等等方面都需要审查,下面由法律快车编辑在本文整理介绍建设工程合同审查的相关内容。
(一)审查合同招投标要求、承包方主体资格1、对于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国有资金投资、政府投资项目、国际组织如世行贷款项目,必须通过招投标。
2、《关于审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将五种合同依法认定为无效:(1)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的;(2)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3)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4)承包人非法转包建设工程的;(5)承包人违法分包建设工程的。
因此,对于承包主体的资质审查可以防止合同最终效力问题。
实务操作中,律师修改施工合同时,合同双方在前期大多经过了相互摸底阶段,但仍需要从具体合同特点角度予以分析。
(二)审查工程承包范围整体比较简洁;注明与招投标文件、发包图纸、工程量清单内容一致。
包括:土建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消火栓工程、消防喷淋工程、暖通工程、弱电工程(包括智能化系统预埋管、盒、箱壳部分)等。
(三)注意标明开工日期的成立标志项目开工日期的明确对工期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标明开工日期以发包方和监理方、或监理出具的开工通知日期为准。
实际开工日期与约定日期不一致:实际开工日期为准(开工令等证实);施工许可证日期和实际施工日期不一致:以施工许可证日期为准。
(四)审查对监理工程师、发包人派驻工程师权限的设置对于可能引起工期顺延、工程质量、合同效力等重大变更的工程师指令,可以约定需要经过发包人或承包人认可后生效。
1、明确工程师授权范围;2、对于超越工程师授权范围的,由发包方确认。
(五)审查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约定一般约定由承包方承担,但为保护承包方利益时,可以约定一个兜底条款,如:因为发包方原因造成的安全文明施工问题,由发包方承担一切损失。
法务整理合同3篇
![法务整理合同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e0e97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8.png)
法务整理合同3篇篇1法务整理合同是指当一方或双方订立合同后,为了确保合同的合法有效执行和遵守,以及避免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需要进行法务整理的过程。
法务整理合同是合同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合法权益的保障措施,是法务部门对于合同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管理。
下面我将从法务整理合同的必要性、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为什么需要进行法务整理合同呢?合同是一种双方约定的法律文件,是双方之间权利和义务的表述和约定。
通过合同签订可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避免争端产生。
而法务整理合同则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合同的法律规范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管理,以确保双方在签订合同后的合法权益。
其次,法务整理合同的具体流程包括哪些步骤呢?在法务整理合同的过程中,首先是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查和评估,检查合同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企业政策、业务规范等相关要求。
其次是对合同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监控合同执行的进展、风险和问题,及时预警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合同风险。
再次是对合同的履行过程进行跟踪和评估,并及时向合同双方提供相关法律意见和建议。
最后是在合同履行结束后对合同进行总结评估,记录合同的执行情况、成果和问题,并为今后类似合同的签订提供经验和参考。
最后,在进行法务整理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是要保持独立公正的态度,避免受利益或其他因素的干扰,确保法务整理合同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其次是要充分了解合同双方的合作意图和权益关注点,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和背景制定相应的法务整理方案。
再次是要及时沟通合同双方的信息和意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合同整理效率和质量。
最后是要建立完善的法务整理文件和流程,记录合同整理的全过程,为今后合同管理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总之,法务整理合同是保障合同双方利益的重要环节,在合同签订后的执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完善的法务整理流程和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防范合同风险,提高合同履行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合同双方的共赢。
合同类法务常规知识
![合同类法务常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6574a6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f.png)
合同类法务常规知识一、合同订立风险合同签订环节涉及到合同主体资格审查、合同文本起草、合同审核及合同审批签字盖章的风险。
1、主体资格违规风险。
法务人员需要审核合同的相对方是否具备相应的签约资格,如施工承包方是否具备法定的承包资质,分支机构或直属机构是否经过授权,及是否为被挂靠单位,进而综合评估其是否具备实际履约的资质或能力。
2、合同文本起草不当风险。
在起草合同文文本或审查合同时,法务人员主要关注以下方面的问题:(1)合同对产品、技术或服务质量等验收条款约定不明确,或缺少约定标准;(2)合同未明确约定交付或验收的条件、时间、地点及方式等,或者约定不符合实际情况;(3)合同文本未明确约定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权利归属及侵权责任等;(4)合同违约情形和违约责任约定不明确,并缺少保证实现合同目的的救济性条款;(5)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未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6)非范本合同文本未明确约定合同的终止、解除条件;(7)合同文本不可抗力条款、免责条款约定不明确,或者免责条款违反法律规定;(8)合同未明确约定因第三方原因导致无法履行的责任条款;(9)可以约定诉讼管辖地而未约定,或约定的诉讼管辖地不利于己方;(10)争议解决的仲裁条款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11)合同条款中排序混乱、条款内容指代错误;(12)合同文本的法律用语不准确,存在歧义、错误等,合同解释不利于公司;(13)合同印章名称与合同中书写的单位名称不一致、所盖章非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14)合同对方名称称谓与公章不一致;(15)合同条款中遗漏银行账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重要信息;(16)合同金额无大写、大小写金额不一致、货币单位错误,或者分期付款的金额与合同总金额不一致;(17)合同补充协议内容超出原合同立项审批的范围;(18)合同对方提供的证明材料复印件未加盖公章或经授权代表人签字;3、合同形式和内容审查不当风险。
如:合同文本形式和条款内容等审查不充分、不具体;4、合同文本选择不当风险。
经济法合同法律制度考点重点归纳总结
![经济法合同法律制度考点重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344604aa98271fe910ef974.png)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本章叙述了合同的订立到合同的履行的全过程,概念较多,难度较大,实用性很强,历年考试分值都比较高,是重要的一章。
本章几乎每年都有主观题出现,所以要加强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而且本章的综合题很可能会与其他章的内容结合出题,要注意结合应用。
2013年本章教材有一些局部调整,并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做了一些实质性修改。
第一节 合同法律制度概述一、合同的概念和分类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合同做如下分类:1.以法律、法规是否对其名称做出明确规定为标准,分为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2.按照除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是否尚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为标准,分为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3.按照法律、法规是否要求具备特定形式和手续为标准,分为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
4.按照双方是否互负给付义务为标准,分为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5.按照当事人权利的获得是否支付代价为标准,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6.以合同相互间的主从关系为标准,分为主合同与从合同。
二、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和基本原则(一)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合同法,即有关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合同法调整的范围包括:(1)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
(2)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经济合同关系,同时还包括自然人之间的买卖、租赁、借贷、赠与等合同关系。
(3)在政府机关参与的合同中,政府机关作为平等的主体与对方签订合同时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4)其他法律对合同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
2.涉及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属于《合同法》调整的范围。
【相关考点】依据《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例题·单选题】下列合同中,不属于我国《合同法》调整范围的是( )。
合同手续不规范的整改措施
![合同手续不规范的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52da3f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8.png)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合同手续不规范的整改措施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合同手续不规范的整改措施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合同手续不规范的整改措施一、合同手续不规范问题概述在当前的业务运营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一定数量的合同手续不规范现象,这些现象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合同手续不规范现象列举:(1)合同签订前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导致合同签订后无法正常履行;(2)合同草拟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模板进行,导致合同内容不全或存在遗漏;(3)合同签订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审批流程进行,存在越权签订现象;(4)合同签订后,未进行有效的归档和管理,导致合同丢失或难以查找;(5)合同履行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存在拖延履行、不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等情况。
合同手续不规范的影响及后果:(1)影响公司形象:合同手续不规范使公司在合作伙伴眼中显得不专业,影响公司声誉和形象;(2)增加法律风险:合同手续不规范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合同条款不明确或合同漏洞,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3)导致经济损失:合同履行不规范可能导致公司承担违约责任,造成经济损失;(4)影响业务开展:合同手续不规范可能导致业务推进受阻,影响公司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力;(5)增加内部分工和沟通成本:合同手续不规范可能导致内部部门之间的分工和沟通不顺畅,影响工作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手续规范,以降低公司经营风险,提高业务运营效率。
二、整改措施及实施方案为确保公司合同手续的规范性、合规性和效率性,提高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针对当前合同手续不规范的问题,制定以下整改措施及实施方案:整改原则与目标本次整改遵循合规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
合同规范管理检查经验总结
![合同规范管理检查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6a3e7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c.png)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合同规范管理检查经验总结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合同规范管理检查经验总结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合同规范管理检查经验总结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合同作为约束双方行为的重要法律文件,其规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合同规范管理的监管力度,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在此背景下,各企业纷纷加强合同规范管理,以应对日益严格的政策要求。
背景介绍合同规范管理检查经验总结是在我国加强合同监管的背景下,对企业进行自我检查、提升管理水平的一种实践。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对合同管理的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合同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合同规范管理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合同规范管理有助于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确保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其次,合同规范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最后,合同规范管理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检查经验总结的目的本次合同规范管理检查经验总结的目的在于,通过全面梳理合同管理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同时,希望通过此次总结,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
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合同规范管理检查流程在合同规范管理检查经验总结中,合同规范管理检查流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整理合同5篇
![如何整理合同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b8f42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4.png)
如何整理合同5篇篇1一、前言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合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合同的整理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帮助合同使用者有效地整理和管理合同,确保合同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合同整理的重要性1. 确保合同的完整性和安全;2. 提高合同查询和使用的效率;3. 降低因合同管理不善带来的法律风险。
三、合同整理步骤1. 收集与分类收集所有已签署的合同,根据合同性质、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例如销售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合同等。
确保每份合同都归位并贴上标签,方便查询。
2. 编号与归档为每份合同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确保合同的唯一性。
将合同按照时间顺序归档,建立合同档案库。
档案库应具备防火、防潮、防虫等功能,确保合同的长期保存。
3. 信息提取与整理从合同中提取关键信息,如合同编号、合同名称、签约日期、签约双方、合同金额、履行期限等。
将提取的信息整理成表格或电子文档,便于查询和统计。
4. 风险评估与法律审核对合同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法律风险。
请专业法律人士对合同进行法律审核,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5. 跟进合同履行情况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记录表,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包括合同是否按时履行、履行过程中是否出现纠纷等。
及时跟进,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
四、电子化管理1. 扫描与数字化存储将纸质合同进行扫描,转换为电子文档。
将电子文档存储在云端或本地服务器,方便查询和使用。
2. 权限管理与加密设置电子文档的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修改合同。
对电子文档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
五、合同更新与销毁1. 合同更新记录如合同内容发生变更,需对变更内容进行记录,并由各方签署确认。
确保各方对变更内容达成一致,避免纠纷。
2. 合同销毁对于已履行完毕或无效的合同,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销毁。
在销毁前,确保已备份重要信息。
六、培训与宣传1. 培训对负责合同管理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对合同整理和管理的能力。
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
![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20081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f.png)
合同审查的⼗⼤要点合同是双⽅当事⼈关于民事权利义务的约定,合同需要是双⽅当事⼈的真实意思表⽰,并且双⽅当事⼈需要符合合同主体资格。
那么,合同审查的⼗⼤要点是怎样的呢?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合同审查的⼗⼤要点第⼀,审查合同主体,不只是要审查合同主体是否适格。
还要看供⽅有⽆供货能⼒,有⽆独⽴承担经济责任。
如是审查需⽅,需看有⽆付款能⼒,有⽆独⽴承担经济责任能⼒。
注意供需双⽅都要核对清楚。
第⼆,审查买卖标的物(货物)的基本情况。
看是否有产品名称故意不写全称,混淆产品品种;或供⽅不写产品牌号和商标,想达到以次代好的⽬的;有的供⽅不写产品规格型号,企图交货蒙混过关;还有的供⽅不写⽣产⼚家,想⽤价低的档次差的产品供货。
所以,在审查时需重点审查是否写清产品全称,写清牌号、商标,写清、写全规格、型号、写清⽣产⼚家。
在审查买卖标的物时,看是否有供⽅不写随机备品、配件⼯具、数量及供应办法。
为了不免费提供,再借机收取配件费⽤。
故需要提醒签订者注意:要写清随机备品、数量,配件⼯具、数量。
并将上述⽤品的供应办法、时间也写清楚。
第三,审查标的物的数量和计量⽅法。
为避免合同双⽅签订者对产品数量或计量⽅法故意约定为本企业的标准或计量⽅式。
应注意产品的数量应以国家统⼀的标准计量单位表⽰,没有统⼀计量单位的,产品数量的表⽰⽅法由双⽅确定,但必须具体明确,切不可⽤含糊不清的计量概念表述,如⼀件、⼀箱、⼀打等,应对双⽅使⽤的计量⽅法作出具体解释,如⼀件、⼀箱、⼀打等的表⽰,具体包括的产品数量是多少。
看是否供⽅不写随机备品或配件⼯具的数量。
防范⽅法是要写清随机备品数量。
并将上述⽤品的供应办法、时间也写清楚。
第四,审查标的物的技术标准(含质量要求)。
这在买卖合同中存在的陷阱是不写质量标准;成套产品的,不写附件的质量标准;看样订货的,不封存样品。
所以要注意审查时质量标准,是国家标准呢?还是⾏业标准?亦或企业标准?成套产品的,不但要写清主件的质量标准,还要写清附件的质量标准。
合同法常识及审查要点培训课件
![合同法常识及审查要点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a2c5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6.png)
合同法常识及审查要点培训课件一、引言欢迎大家参加合同法常识及审查要点培训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家了解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以及合同审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合同法,为日常工作中的合同审查提供指导。
二、合同法概述1. 合同的定义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是民间自愿行为的产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是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合意设立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
2. 合同的要素合同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同当事人:合同需要明确约定参与合同的当事人。
•合同内容:合同需要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交付标的等内容。
•合同形式:合同根据特定情形需要采取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
3. 合同的效力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效力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自愿性:合同必须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
•合法性:合同的内容和目的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公平性:合同的内容和方式必须符合诚实信用的原则。
4. 合同的解除和变更合同的解除和变更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内容,合同因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被解除或变更:•合同期限届满:合同根据约定的期限自动终止。
•当事人协商一致: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自愿解除或变更合同。
•法定解除原因:根据法律规定,合同因特定原因解除,如一方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情况。
三、合同审查要点1. 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审查合同的合法性是合同审查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合同的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合同违约责任的明确:合同中是否明确约定了违约责任的形式和数额。
•公平交易原则的遵守: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避免不公平条款存在。
2. 合同条款的明确性审查审查合同条款的明确性是为了避免合同存在模糊、含糊或有歧义的条款,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条款的语言是否明确:条款的语言应当清晰简明,避免使用模糊词语或难以理解的表述。
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
![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cb7a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c.png)
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
1. 合同双方的身份和联系信息,确保合同中包含双方的准确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以便在必要时进行沟通和联系。
2. 合同的目的和目标,明确合同的目的和目标,确保双方对合同的达成意图一致,避免后期产生歧义。
3. 条款的清晰明了,合同条款应该清晰明了,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的措辞,以免引起纠纷。
4. 合同的履行期限和方式,明确合同的履行期限和方式,确保双方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按时履行合同。
5. 合同的违约责任和补偿方式,合同中应包含违约责任和补偿方式的条款,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违约情况,保障双方的权益。
6. 保密条款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涉及商业机密或知识产权的合同,应包含保密条款和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确保信息的安全和权益的保护。
7.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方式,合同中应包含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方式和条件,以便在必要时进行变更或解除,避免引起纠纷。
8. 适用法律和管辖法院,明确合同适用的法律和管辖法院,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依法解决。
9. 合同的附加条款和补充协议,合同中可以包含附加条款和补充协议,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情况。
10. 合同的签署和生效方式,最后,合同中应包含签署和生效的方式和条件,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以上是合同审查的十大要点,希望能够帮助您撰写和审查合同范本时更加全面和细致。
合同审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合同审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884dbe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1.png)
合同审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对于参与签署合同的各方来说具有重要的法律约束力。
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进行合同审查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合同审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合同审查要点1. 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合同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原则。
审查合同是否具备合法性,包括检查合同的主体资格、内容是否合法合规等。
2. 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审查:审查合同是否包含了必要的条款和内容,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同时要检查合同的表述是否准确明确,以避免产生歧义或争议。
3. 合同交付方式的审查:合同的交付方式应明确,可以通过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审查交付方式是否符合合同当事人的意愿,并确保交付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合同风险控制的审查:审查合同中的风险控制条款,如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以确保合同的执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潜在风险。
5. 合同的期限和终止条件审查:合同应明确规定合同的履行期限和终止条件,以免因期限或终止问题导致合同无效或产生法律纠纷。
二、合同审查注意事项1. 注意法律风险:合同审查过程中要对合同中的内容进行仔细审查,特别是一些涉及法律规定的条款,切勿忽视可能的法律风险。
2. 注意用词准确:合同的表述要简明扼要、用词准确,避免语句模糊或存在歧义。
词汇的选择要符合法律用语的要求,避免使用不规范或不准确的词汇。
3. 注意履行保障:为保障合同的履行,可以在合同中加入保证金、担保等条款,确保合同的履行和风险控制。
4. 注意合同权限:合同审查时要核实签署人员的权限,确保签署人具有代表所在组织签署合同的合法授权。
5. 注意合同的可行性:审查合同的可行性,确保合同的履行不会受到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
三、结语合同审查是保护各方利益、避免法律纠纷的重要环节。
在签署合同之前,合同审查要点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我们审查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和风险控制等方面。
只有经过审查的合同才能更好地保障各方的权益,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
合同审查常见问题及案例
![合同审查常见问题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28719f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f.png)
合同审查常见问题及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合同审查是每个企业都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通过对合同条款的仔细分析和评估,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
在实际的合同审查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和案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合同审查常见问题:1. 条款不清晰:有些合同的条款措辞模糊不清,容易引起双方对合同内容的理解产生分歧。
在审查合要特别留意这类问题,确保合同能够清晰明了地表达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风险控制不到位:某些合同中存在潜在的风险,但双方却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审查时需认真评估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3. 法律合规性: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合同审查的重要方面。
要确保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避免因此带来的法律风险。
4. 权利义务不平衡:有些合同中,一方的权利过大、义务过小,对另一方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审查合要关注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平衡,避免出现明显的不公平情况。
5. 合同变更条款:有些合同没有明确规定变更条款的程序和方式,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纠纷。
审查合要留意变更条款的设置,确保变更程序合理、清晰。
二、合同审查案例:1. 供应合同:某企业与供应商签订了一份供应合同,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供应商履行义务不到位,导致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经审查发现,合同中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条款,建议在下一次合同中加入相应措施。
2. 劳动合同:某企业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在员工离职后发现合同中的竞业限制条款存在争议。
在审查中发现,竞业限制条款未能明确约定有效期限和范围,建议在重新签订合同时完善相关条款。
3. 租赁合同:某企业与房东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企业财产和人员安全受到威胁。
合同审查后发现,房屋安全责任未有明确规定,建议在合同中加入相关安全责任条款。
通过对合同审查常见问题和案例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合同审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审查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保驾护航。
如何整理公司合同6篇
![如何整理公司合同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650a0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7.png)
如何整理公司合同6篇篇1合同是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之一,它记录了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要确保合同的整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良好的合同体系可以确保公司的合规性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整理公司合同,以确保公司的合同管理工作高效、便捷、有条理。
一、建立合同管理团队首先,公司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合同管理团队,负责整理和管理所有的合同文件。
这个团队可以由合同管理员、法务人员、财务人员和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他们会共同负责合同的起草、审核、执行和归档工作。
合同管理团队应该设立明确的职责分工,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范围。
二、建立合同管理流程建立合同管理流程是合同整理工作的重要步骤。
合同管理流程包括合同的起草、审批、签订、执行和归档等环节。
在建立合同管理流程时,公司需要考虑到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合同文件的流转顺畅,避免出现遗漏或错误。
三、建立合同档案管理系统为了方便合同的整理和查阅工作,公司需要建立一个合同档案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是电子化的,也可以是纸质的,关键是要能够方便快捷地存储、检索和更新合同文件。
合同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设有权限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查阅和处理合同文件。
四、进行合同清理和归档定期进行合同清理和归档是合同整理工作的必要步骤。
公司可以制定一份合同清理计划,对已经履行完毕或已经过期的合同进行清理和归档。
清理过的合同文件应该进行分类、整理、标注和归档,以便日后查阅和管理。
五、建立合同监督机制最后,公司需要建立一个合同监督机制,确保合同的执行情况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
监督机制可以包括合同执行情况的定期报告、履约情况的评估、违约行为的处理等环节。
公司可以建立合同管理评估指标,对合同管理团队的工作进行考核和督促。
总之,合同整理是公司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合同整理工作,才能确保公司的合同管理工作高效、全面、有序。
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团队、建立合同管理流程、建立合同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合同清理和归档、建立合同监督机制等措施,公司可以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护公司合法权益,促进合作伙伴关系的持续发展。
合同审查常用法条
![合同审查常用法条](https://img.taocdn.com/s3/m/1be4b2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8.png)
合同审查常用法条合同是一种法律上的约定,旨在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商业交易和日常生活中,合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签署合同之前,审查合同文本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法条,在合同审查过程中经常应用到的法条。
1. 合同法第10条根据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的合意是订立合同的要件,即当事人之间应有真实的意向表示。
合同的订立必须是有约束力的,所以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应当是真实、自愿和合法的。
2. 合同法第11条合同法第11条规定了当事人应当按约定履行义务和诚信原则。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互惠的,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
在合同审查中,该法条常用于强调合同各方应当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履行合同义务。
3. 合同法第17条合同法第17条规定了合同的合法性。
合同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
在合同审查中,按照该法条的规定,审查人员需要确认合同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4. 民法总则第52条根据民法总则第52条的规定,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民法总则中的特定要件。
如合同的当事人应当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的内容应当明确和具体,等等。
在合同审查过程中,该法条常用于确认合同是否满足民法总则的要求。
5. 民法总则第53条民法总则第53条规定了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效力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应当是合同各方共同的意思表示产生的。
在合同审查中,该法条常用于确认合同是否有效,是否存在类似欺诈、胁迫等违法行为。
6. 民法总则第94条根据民法总则第94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如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合同审查中,该法条常用于确认合同各方的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界定。
7. 民法总则第98条合同法第98条规定了合同的解除、变更和撤销等情况。
在合同审查过程中,该法条常用于确认是否满足解除合同的条件,以及解除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8. 民法总则第112条根据民法总则第112条的规定,合同的解释应当遵循合同的真实意图,并考虑交易的习惯和诚信原则。
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审核实务
![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审核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8d22d30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04.png)
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审核实务授课人:时间:202X年X月引言合同形式及生效时间要约和承诺合同订立的主要条款合同的效力合同终止合同基础知识缔约过失责任要约邀请约定不明确如何履行合同的履约保全违约责任目录PART 01 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及案例分析CONTENTSPART 02 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审核重点01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及案例分析█合同主体方面█ 合同标的方面█ 合同权利义务方面█ 合同履行方面█ 合同违约责任方面1.合同相对人不具备相应资质、能力。
2.合同相对人为法人的职能部门、未办理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或直属机构,缺乏履约能力。
3.合同相对人无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过期。
常见问题1. 合同主体身份认不清『案例一』认错借款人,几十万血本无归案例分析甲的朋友乙是A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2015年3月,乙向甲借款十多万,出具了正式的借据,盖A 公司公章。
事后,乙拒绝还钱。
甲把乙告上了法庭。
乙辩称是A 公司借款,因为上面盖的是A 公司公章,他只是以A 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签的字。
法院以起诉主体错误为由驳回了甲的起诉。
甲随后起诉A 公司,胜诉,可A 公司经营亏损,根本就没有偿还能力。
乙虽然有房有车,但按《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股东只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甲的借款,最终血本无归。
出口商甲经李某介绍曾与某国多个买家成交,并通过李某成功收款。
2015年5月,甲与李某介绍的A 公司签订近200万美元的销售合同,销售合同中列明的买方为A 公司,但签署人却为李某。
甲发货后,A 公司以从未与甲签过销售合同为由拒绝支付货款。
经调查,李某假冒A 的名义与甲订立销售合同,骗取货物后,低价销售给A ,取得货款后逃匿,甲损失惨重。
2. 找准交易对象『案例二』谨防中间商欺诈3. 合同相关方的法律地位认识错误『案例三』错将付款人认定为责任方A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实力雄厚。
出口商甲根据A下属子公司B发出的订单向B供应货物,并按照A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安排从母公司A处回收货款,收汇一直较为正常。
怎样把好合同审查关
![怎样把好合同审查关](https://img.taocdn.com/s3/m/d8e6580de87101f69e3195ab.png)
、
进 行 合法 性 审查
要经 过有关 机 关批 准 或 者髓记 或 者 备 案 的合 同 ,审 查 是 否履行 了 相应 的 手 续 ; 约定 须经公 证方 能生 效 的合 同 , 对 审查 足 否经公 证 机关 公 证 ;对附 有 生
效期 限 的合 同应 审 查 期 限 是 否届 至 :
在 实践 中 , 立 的合 同生 效 以后 , 订
就具 有 法律 效力 。 是 , i合 同必须 但 汀 f . 在 合法 的前 提下 .这 就是 说不 违 法 的 合 同/ 具有 法律 效 力 , r 因此 + 合 同 的 对 合 法件 审查 .是 企 业所 订 合 同是 否受
一
实 可行 ,避 免 因合 同条 款不 全 或 者过 于 简单 、 抽象 、 原则 , 履 行带 来 难 。 给 此外 还 要注 意 审查 合 同对 可 能 发 生 的 容易 引起 纠 纷 的特 殊 情况 是 否 作 r规
否合 法 ,应 当重点 市 查合 同内容 是 否 损 害 家 、 集体 、 者第 三 人 的 利 益 , 或 是 否 有以合 法 形式 掩 盖非 法 目的的情 况 。 否损害 社会 公 共利 益 , 否 违 反 是 是
方式 是 否符 合法 律 的规 定或 者合 同的
约定,
二 、 行 真 实 性 审 查 进 就 是结 合 对 方 当 事人 的设 备 、 技
维普资讯
怎样把好合同审查关
口 鲁 著
怎样预 防 、 化解 和 消除 合 同风 险? 这个 问题必 须引 起我 们 的高 度重 视 与 认真 对待 。
一
合同审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合同审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8901ff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44.png)
合同审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果双⽅当事⼈要进⾏民事活动的话,最好订⽴⼀个书⾯的合同,明确双⽅当事⼈的权利义务。
在订⽴合同以前,双⽅当事⼈是需要对合同的内容进⾏审查的。
那么,合同审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呢?下⾯,店铺⼩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合同审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合法有效原则。
合同⼀定要合法,这是合同的关键和核⼼。
合同当事⼈订⽴的合同想要具有法律效⼒,必须在合法的前提下,否则,将因为违法⽽达不到交易之⽬的。
合同在审查中应当注意,除了国家法律、国务院⾏政法规、国务院所属部门规章外,还存在⼤量的地⽅性法规、⾃治条例、单⾏条例及地⽅政府规章。
这些地⽅性法规及各类规章未必导致合同⽆效,但可能导致当事⼈受到⾏政处罚或承担不利的诉讼结果,合同合法性审查必须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充分的调查和分析。
2、对等平衡原则。
在交易过程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为了⼰⽅利益⽽在合同中予以体现是完全正当的,否则,其优势地位将被⽩⽩浪费,但是各⽅权利义务的设定要保持基本平衡,合同起草⼈最易了解双⽅的利益平衡点,并需要正确的处理好这个“度”,寻求各⽅共赢,否则,所起草的合同会由于显失公平⽽被撤销或者被束之⾼阁达不到交易⽬的。
因此,最好的⽅式是寻求权利义务基本平衡,实现多⽅共赢。
3、具体明确原则。
内容清晰、条款齐备是合同⽂本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合同⽂本对交易内容反映不够明确、清晰或者缺少必要的条款,将会使合同⽂本不能反映交易实质,给将来的合同履⾏以及法律救济埋下隐患,产⽣⼀些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合同⼀般以下条款:当事⼈的名称或者姓名或者住所;标的;质量;数量;价款或者报酬;履⾏期限、地点和⽅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法以及其他约定等基本或者必备的要素。
结构安排上有逻辑并符合习惯、惯例。
体例严谨,章、条、款、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各条款项前后照应、配合严密、表述清晰。
合同审查的内容1、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
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时,应审查签订合同的当事⼈是否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成⽴的法⼈、个体⼯商户;是否是具备与签订合同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和民事⾏为能⼒的公民;审查法定代表⼈或主管负责⼈的资格证明;代订合同的,要审查是否具备委托⼈的授权委托证明,并审查是否在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内签订合同;有担保⼈的合同,审查担保⼈是否具有担保能⼒和担保资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合同审查法律问题最全整理审查合同中的法律问题,也就是从合同内在质量方面审查合同中存在的与法律规范符合性方面的缺陷,指出其中的违法或权利未能用足的情况。
这些缺陷可能是程序上的,也可能是实体上的。
一、合同主体是否合格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签订及履行合同的合法资格,是合同审查中的首要问题。
主体资格上存在法律缺陷,将是合同无可回避的根本性缺陷。
但在实践中,合同是否有利比合同是否有效更令企业关注。
只要法律后果并不严重而且自己一方资格合法,只要能够控制住自己一方的法律风险,即使交易相对方存在主体资格缺陷,交易仍可进行。
只有当任何一方存在的主体资格缺陷所导致的法律后果对自己一方的利益存在重大影响时,才会尽量避免这类交易或尽量避免法律风险不利后果的发生。
例如,某企业的设备遍布于湖区内的不同岛屿,拟租用当地派出所的交通艇从事设备抢修。
派出所无论如何都不是合格的民事主体,但企业别无选择,而且几乎没有风险,所以交易可以照常进行。
通常情况下,通过合同名称和交易双方的名称就能大致判断对方是否具有主体资格,但只有通过查验各类证、照才能确定。
即使是履行合同的自然人,有时也要根据交易内容审查其是否具有签订及履行合同的能力。
而且,通常只有支付货币的一方才会详细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因为涉及对方履行能力问题。
对于收取货币的一方来说,产品或服务卖给谁并不重要,法律约束也相对少些。
1.合同主体资格的有效性合同业务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法人,也就是拥有合法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经济组织,能够审查这类合同主体已可基本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但合同主体并不局限于企业法人,在法律允许及没有资格限制的情况下,个体户、合伙企业、自然人等也可以是合法的合同主体。
对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审查包括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是否与合同相适应,也包括其经营期限和营业执照是否通过了年检。
企业年检每年进行一次,许多地区的营业执照上都注明了每年的年检时间,通过年检的会贴上特定标记,超过时间又没有相关标记则说明未通过年检。
经营期限过期或未能通过年检,均丧失了合法经营资格,企业应避免与这类"企业"交易,至少他们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交易安全。
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超越经营范围未必导致合同无效,但可能招致工商管理部门的处罚。
目前,部分省份取消了对企业经营范围方面的限制,但大部分省份仍旧保留。
2.许可、资质的合格性问题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
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因此,在某些非常规的交易中还要审查许可证、资质等内容,而且非常重要。
由于这一解释中的限制经营、特许经营、禁止经营与行政许可制度并不严格对应,而且相关规定大多散见于不同的行政规章中,进行该项审查比较费力。
其实,合同主体违法从事限制经营、特许经营、禁止经营的活动不仅会导致合同无效,其中违反专营、专卖和限制买卖规定的行为还有可能因非法经营而被追究刑事责任,在审查相关合同时需要格外注意。
资质问题同样影响民事行为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特别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这是因对方缺乏资质而使自己遭遇法律风险不利后果的一个典型范例。
3.从业人员资格的合格性问题当合同的履行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时,有必要审查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以核实合同主体是否具有足够的履行合同的能力。
例如,监理公司为履行监理合同所派出的监理工程师,如果没有监理工程师岗位证书则根本不具备从事监理工作的起码资格,监理公司的履行行为违法。
由于许多职业都有职业标准或专业要求,因而有许多合同需要审查具体履行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格,以保证合同履行的质量,避免无谓的法律风险。
例如,国务院于2003年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4.合同主体的其他资格问题除前述内容及上一章关于合同内在质量中的相关内容外,合同审查中还有可能遇到下列问题:(1)来自法律或相对方的资格限制。
某些交易会出现来自法律或相对方的主体资格限制,不符合这些限制条件同样属于主体资格不合格。
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有时发标方会对投标方在注册资金、资质、业绩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投标将劳而无功。
(2)法定代表人及代理人。
某些合同可能需要审查对方代表是否为法定代表人,或审查对方委托代理人的资格及权限。
前者需要调阅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企业章程,后者则主要是审查其授权委托书是否明确、被授权人与代理人是否同一。
在司法实践中,只要是单位加盖公章,则签字人是否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有时并不重要,但有时必须通过调阅工商档案确认所用公章是否备案的公章。
如果对方采用未经备案的公章签订合同,则会带来许多法律风险。
(3)审查中的操作性问题。
如果提交审查的合同中未注明一方甚至双方当事人,将非常不利于合同审查。
因为企业名称是初步判断合同主体资格的依据,而某些合同中当事人处于不同位置又有不同的审查重点。
因此,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最好让企业注明,至少要注明自己属于哪一方,以及对方企业名称中除字号以外的其他内容,以便识别。
此外,如果交易相对方临时变更签约主体,则必须对新的主体重新进行全面审查,而且需要审查新旧主体之间的关系,以防带来法律风险。
二、条款内容是否合法在内容合法性方面,交易内容、交易模式以及术语等均应尽最大可能与法律规范的规定相一致,避免因合法性问题或学理之争而影响交易安全或交易结果。
这类审查必须提供完整、全面的审查意见,供委托人权衡利弊后决策。
1.合同名称的合法性问题《合同法》分则写入了15种合同,也就是常说的"有名合同"。
合同的名称代表了合同所属的类别、所包含的法律关系,如果合同名称与实际内容不符,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但合同种类远不止这15种,许多交易是以混合合同或无名合同的形式出现,致使合同性质模棱两可。
例如,服装厂向不特定客户销售自行生产的服装毫无疑问是买卖合同关系,按照客户指定的要求组织生产则往往形成定作合同关系。
又如,"销售代理"有时更接近于附条件的买卖关系,而有时又是一种类似于中介服务甚至是联营的关系。
符合有名合同特征的合同应当采用标准的合同名称或不会使人误解的通称,而无名合同也不应张冠李戴,防止合同名称影响对于合同性质和法律关系的判断。
无名合同大多只能通过《合同法》总则及买卖合同、《民法通则》的规定进行解释,按有名合同解释会与其真实意思表示产生冲突。
2.交易内容的合法性问题除与主体资格有关外,合同内容的合法性首先涉及标的的合法性,包括是否属于禁止性的交易、标的物本身是否拥有合法的权属证明、质量标准是否合法等。
一份合同可能会涉及多部法律、多重法律关系,而要使约定完全合法就必须核对所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例如,一份简单的电信服务合同,往往涉及《合同法》、《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众多的电信法规,需要一一核对。
如果法律规范已经有了明确规定,而且并未授权当事人自行约定某些内容,则合同中的约定不得与之冲突,否则容易产生约定条款的效力问题。
如果该类规定符合当事人的利益,则当事人根本无须另行约定。
3.交易程序的合法性问题在法律对相关合同或交易程序另有规定的情况下,合同必须按规定的方式生效、变更、解除并办理手续。
例如,中外合资经营合同、中外合作经营合同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批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这些规定就涉及交易形式、交易程序、生效条件等是否合法的问题。
以中外合资经营合同为例,即使合同成立,只要未经批准则未生效。
即使没有法律障碍,如果某一方的公司章程对于签订及履行该类合同另有约定,或某一方的母公司规定签订该类合同需母公司批准,也有可能影响合同的效力。
又如,"本合同自签订后至履行完毕之前,任何一方不得解除合同,否则必须承担违约责任",这样的条款在许多委托合同中均有出现。
但《合同法》分则中明确规定双方均有权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并出现过解除代理合同而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案例。
这类约定未必能够阻止中途解约行为,却与法律强制性规定产生了冲突,在合同中应尽量避免。
再如,某企业与另一企业在业务合作中对于客户投诉处理的约定如下:"甲方将在收到用户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投诉资料提交乙方,并由乙方负责在收到投诉资料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最终妥善解决。
"这个条款本身并无问题,但条款中规定的时限超过了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投诉处理时限,这也将为期限条款带来合法性问题。
4.其他合法性问题合同中的各类术语,必须符合法律规范、技术规范等方面的权威解释,这在前面已经提及。
如果所用术语与权威解释存在不同则需要注明,否则会给相关权利义务的正确理解带来麻烦。
例如,在合同中经常出现的订金、押金等不确定的用语均应以规范的术语"定金"所替代。
以此类推,合同中也要杜绝"××市仲裁委员会"的提法,而以标准的"××仲裁委员会"代替。
此外,需要审查合同中引用的法律或技术标准是否已经失效,否则会影响交易利益和合同效力。
除非是比较生僻的、需要引起双方注意的法律,否则在合同中没有必要引用。
因为法律是强制实施的,即使合同中未加引用也不会影响其效力。
诸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之有关规定……双方签订如下协议共同遵守"之类引用失效法律的情况绝对应当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