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说课稿
语文优秀说课-《谈中国诗》说课稿范例
![语文优秀说课-《谈中国诗》说课稿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4e9facbece2f0066f4332206.png)
语文优秀说课-《谈中国诗》说课稿范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
3.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1.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三、简介背景、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共有8段,思路如下:第1段,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
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
![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8056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b.png)
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教案的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案不仅仅是一份计划,它还是教学艺术的体现,需要精心设计,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说课稿-专业文档!
![说课稿-专业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07e321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b.png)
说课稿【推荐】说课稿7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谈中国诗》一文,是谈论中国诗歌的特征。
先交代谈论中国诗的根本立场,即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
接着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外国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中国则不然,先有抒情诗,后有戏剧诗,没有史诗。
然后阐述中国诗的四个特点。
一是篇幅短小,“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
比了西洋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二是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这是由于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又由于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体会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
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二、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欣赏旁征博引的论述风格。
三、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三、说教学和学法1《谈中国诗》一文课文容量很大,旁征博引,涉及范围很广;不少内容深邃,牵涉一些理论问题,这给学生阅读带来不少困难。
为此,建议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2.反复诵读,了解大概。
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3、.串通文义,学习文法。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
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2024年《谈中国诗》说课稿
![2024年《谈中国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93cf29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3.png)
2024年《谈中国诗》说课稿《谈中国诗》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内容是:钱钟书的《谈中国诗》。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设计反思。
(附《谈中国诗》导学案)第一部分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谈中国诗》是高二年级的教材内容,具体安排在必修五第三单元。
必修五作为必修教材的“终结者”及选修教材的衔接者。
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文艺评论和随笔,都是对诗歌鉴赏问题的讨论。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从必修二到必修四的第二单元中都是诗的舞台,学生对诗的发展有了整体认知。
必修五则借助第三单元文艺学论文中的大量诗例进行了呼应与提升,《咬文嚼字》的思想建构在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上;《说“木叶”》可以看作“咬文嚼字”的范例;《谈中国诗》文采飞扬,中外诗例信手拈来,令人视界大开。
本单元是全套必修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在阅读上给学生增添了些许难度,因此本单元学习时要让学生注意:1.反复阅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况全文大意;2.理清文章思路;3.抓住文章主旨;4.对课文观点和材料作出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鉴于此,在《谈中国诗》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是指大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写景或叙事,而是议论、说理和达意。
同时本文是从英文译为中文,语言有欧化的风格,读起来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
所以应让学生认真欣赏和品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
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等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从学习背景来看,学生经过小学到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一些文学常识,对于中国诗歌也有自己的认识。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ab45b7b5f0e7cd185253614.png)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是成都市XX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高中语文《谈中国诗》。
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
3.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三、简介背景、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第1段,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
高中语文 3.10谈中国诗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3.10谈中国诗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24e3e1e72cc58bd63186bda8.png)
10、《谈中国诗》说课稿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
3.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三、简介背景、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第1段,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
第2段,中国诗的发展“早熟”的特色。
第3段,中国诗篇幅简短,但意味无穷。
《谈中国诗》说课稿
![《谈中国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aabb06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e.png)
《谈中国诗》说课稿第一篇:《谈中国诗》说课稿《谈中国诗》说课稿本次说课包括七个部分: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学情、说教学设想、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说教材《谈中国诗》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文艺评论和随笔》中的最后一课,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诗歌鉴赏问题的讨论: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谈的是“文字和情感的密切”;林庚先生的《说木叶》则是“文字和情感有密切关系”的典例;而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则是站在了中西方比较文学的高度,用幽默睿智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中西方诗的异同。
学习本课不仅可以使我们对中国的诗歌理解更加深入,而且可以让我们赏析诗歌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第二部分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钱钟书先生其人以及作品。
2、通读课文,整理全文脉络,概括中国诗歌的特点。
3、把握钱钟书先生使用的对比、比喻、引用、举例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咀嚼鉴赏含义隽永的句子。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来鉴赏中西方诗歌。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2、走近“大师”,领略“大师”的风范。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第三部分说重难点1、重点: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难点: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前必须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地了解,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学情预设:)第四部分说学情学生们通过对前两课的学习,对文艺评论和随笔这种新的文学样式已经有了初步地了解,但是因为本文是从英文译为中文,语言有欧化的风格,读起来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作者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在理解关键语句时也会遇到一些阻碍。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设想:)第五部分说教学设想(新课标指出:“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4c1a5caba1aa8114431d9de.png)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范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谈中国诗》。
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名句等基础知识。
3.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 ___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节译而成的。
___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第1段,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
第2段,中国诗的发展“早熟”的特色。
第3段,中国诗篇幅简短,但意味无穷。
第4、5段,中国诗的含蓄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所用的手法。
《谈中 国诗》 说课稿
![《谈中 国诗》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99cb80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4.png)
《谈中国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谈中国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学观点和文化现象,提高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这篇文章出自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之手,他以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诗的特点及与外国诗的异同。
文章视野开阔,见解独到,对于学生开阔眼界、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但对于文艺评论这类较为抽象和理论性较强的文章,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中国诗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逐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思路。
(3)学习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阐述观点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幽默风趣、机智俏皮的语言风格,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开放的文化视野和包容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关于中国诗的观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来阐述观点的技巧。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幽默风趣、机智俏皮的语言风格。
(2)引导学生对中国诗的特点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批判性思维。
《谈中国诗》说课
![《谈中国诗》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cadaa162be1e650e52ea99fe.png)
钱钟书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 2、理解中西诗歌的异同点 能力目标:1、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 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2、中国古典诗词的探究鉴赏 教学难点: 1、品析文章中独特的语句 2、领会文章行文布局的特点
犹 有 花 枝 俏。
俏 也 不 争 春, 只 把 春 来 报。
零 落 成 泥 辗 作 尘,
只 有 香 如 故。
待 到 山 花 烂 漫 时,
她 在 丛 中 笑。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现 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 笔名中书君。代表作有 《围城》(长篇小说) 《写在人生边上》(散 文集)《人 兽 鬼》(短 篇小说集)《管锥篇》 (文论)《谈艺录》 (诗话)等。
3.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 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 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 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语言特点:比喻、反语
迁移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看看它与我们今天所讲的中国诗歌 的特点是否有相通之处,并完成题目。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1)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 场。
第二部分:(2)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 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3-8)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 个特点 。 第四部分:(9)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 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 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研习课文,概括中国诗歌具有的特点
《谈中国诗》说课稿
![《谈中国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37f23a5581b6bd97e19ea47.png)
《谈中国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第号考生。
我说课的内容是:《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钱仲书所写,文中通过对中西诗歌的对比,形象地阐释了中国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中西诗歌本位思想的批判,提出了研究中国诗歌的正确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语文课程的安排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
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依次是:1、抓住关键性字、词、句,理清文章大体思路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感受钱钟书生动、机智的语言,这是我的教学重点。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这是我的教学难点。
古希腊学者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
”据此我将设计“字——词——句——篇”四步走的方式,教学课文,同时也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本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境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及思维能力,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本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一)首先是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知道钱钟书这个人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关于钱钟书的故事:据说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是要见识一下中国的万里长城,二是要见见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
一天,西方一位女学者到中国想要约见钱老,可钱钟书却婉言谢绝,他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得找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说话的幽默机智,可见一斑,那么钱钟书的学术论文语言又有何特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谈中国诗》。
(二)接着,我将顺势进入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据此,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我会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作者和课文的资料,并对其进行适当补充。
《谈中国诗》说课稿
![《谈中国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ff66afe5022aaea998f0f6d.png)
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 二、研究文本 (一)了解学生课外预习情况 1、字音字形、词语解释。 2、朗读。 (二)知一知 1、身份及地位: 2、主要成就: 3、治学态度:
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 二、研究文本
(三)读一读 要求学生阅读全文,再次勾画生字生词,并思考课文的写作思路, 划分层次,概括文意。 (四)记一记 1、字音字形 精髓(suǐ )轻鸢(yuān)剪掠 一蹴(cù )而至 数(shuò)见 不鲜 眉眼颦蹙(pí n) 撩(liá o)人 门槛(kǎn) 槛外(jià n) 2、词语解释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 显得简短轻灵。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 咽。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 四、链接高考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面相关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第三部分:说重点难点
1、重点:熟知中国诗歌特点, 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难点: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
用,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 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第四部分:说学情
学生们通过对前两课的学习, 对文艺评论和随笔这种新的文学样 式已经有了初步地了解,但是因为 本文是从英文译为中文,语言有欧 化的风格,读起来会给学生带来一 定的难度,同时作者使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学生在理解关键语句时 也会遇到一些阻碍。
《谈中国诗》说课稿
说课内容包括七 个部分: 说教材、说教学 目标、说重难点、 说学情、说教学设 想、说教学过程以 及说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说教材
《谈中国诗》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中的最后一课,这个单 元的三篇课文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诗 歌鉴赏问题的讨论: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 字》谈的是“文字和情感的密切”;林庚先 生的《说木叶》则是“文字和情感有密切关 系”的典例;而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 则是站在了中西方比较文学的高度,用幽默 睿智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中西方诗的异同。 学习本课不仅可以使我们对中国的诗歌理解 更加深入,而且可以让我们赏析诗歌的眼界 变得更加开阔。
【可编辑全文】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
![【可编辑全文】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https://img.taocdn.com/s3/m/479ee0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4.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1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
3.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三、简介背景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谈中国诗说课稿【推荐下载】
![谈中国诗说课稿【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cb98c1d502d276a200292efa.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谈中国诗说课稿
《谈中国诗》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谈中国诗》的第1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谈中国诗》是高二语文第5册第3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
它是我国作家钱钟书的一篇文章。
根据该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本篇课文特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
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3)德育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_说课稿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_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b1085fba0116c175e0e4845.png)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是成都市XX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高中语文《谈中国诗》。
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
3.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1 / 6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三、简介背景、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第1段,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40a7b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4.png)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定义及种类。
2.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3.能够对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培养审美能力。
4.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诗歌的定义及种类。
2.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3.诗歌的鉴赏。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引入在教学开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你对诗有什么了解?你认为什么是诗?请同学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二)课堂讲解1. 诗歌的定义及种类诗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有自己独特的韵律、节奏、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诗歌是一种用语言表达感情、抒发思想、描绘形象的文学形式。
在诗歌中,按其主要特征,可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民族诗和现代诗四大类。
1.古体诗:以《诗经》中的民歌和《楚辞》、《唐诗》、《宋词》等为代表。
2.近体诗:以雅俗共赏的《红楼梦》为主要代表。
3.民族诗:以各民族在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歌曲和诗歌为代表。
4.现代诗:以自由诗、象征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为代表。
2.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民间歌谣,后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创新,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和风貌的古代诗歌文化。
中国的古代诗歌文化历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先秦、汉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
在每个时期内,都有一批著名的诗人和诗作代表着这个时期的诗歌特色。
随后,老师以举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代表诗人和代表作品,让同学们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风采和文化内涵。
3. 诗歌的鉴赏诗歌的鉴赏主要是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学魅力和文化内涵。
老师通过对一首诗的分析与介绍,向学生讲解了诗歌鉴赏的方法和重点。
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
(三)小组讨论接下来,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的题目为《探究古诗和现代诗的异同点》。
老师希望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认真聆听,讲述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够理性地对待他人的观点。
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
![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https://img.taocdn.com/s3/m/d75458357cd184254b35357b.png)
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一、说教学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3.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教学重点1.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2.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三、简介背景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第1段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第2段中国诗的发展“早熟”的特色第3段中国诗篇幅简短但意味无穷第4、5段中国诗的含蓄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所用的手法第6段中国诗清淡、安和的诗调第7、8段中国诗内容上的特色:和外国诗大同小异五、重点解读本文的说理充满了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且这种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征博引充满机智充分体现了钱钟书语言的幽默特色请找出你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注意句不离篇)(讨论)示例: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理解:用西方的科学“地心引力”来写中国诗发展的特点突出中国诗发展的“早熟”与灵动用印度经典故事来写中国人的聪明2.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理解:“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把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微妙更是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3.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理解:“压得腰弯背断”是一种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这里用来比喻思想内容上的“厚重”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4.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狂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理解:形象地进行中外诗歌风格的比较说外国一些诗人的风格是“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准确以“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比喻中国诗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准”妙趣横生中凸显出总体上“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特点5.“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而增添了甜蜜”理解:结尾引用的这两处比喻有情有理点破了比较文学与研究者的关系切合听众实际拉近与出门在外的美国士兵的距离显得温馨亲切6.贵国爱伦·坡(Poe)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理解:这里作者的用意在于衬托中国诗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练而不是嘲笑爱伦·坡的目光短浅“太可惜了”给人以遗憾的感觉这样说也注意到了听者的心理反映让听者有亲切感课堂拓展:钱钟书语言精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本文外你还知道些钱钟书的趣言妙语呢?请说出几句与大家共同分享(自由发言)示例展示:(1)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围城》(2)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灵感》。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2a92e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4.png)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是成都市XX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高中语文《谈中国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诗》说课稿
《谈中国诗》说课稿
一、说教材
《谈中国诗》一文,是谈论中国诗歌的特征。
先交代谈论中国诗的根本立场,即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
接着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外国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中国则不然,先有抒情诗,后有戏剧诗,没有史诗。
然后阐述中国诗的四个特点。
一是篇幅短小,“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
比了西洋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二是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这是由于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又由于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体会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
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二、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欣赏旁征博引的论述风格。
三、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三、说教学和学法
1《谈中国诗》一文课文容量很大,旁征博引,涉及范围很广;不少内容深邃,牵涉一些理论问题,这给学生阅读带来不少困难。
为此,建议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
2.反复诵读,了解大概。
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3、.串通文义,学习文法。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
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4、不求全貌,雕琢精义。
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3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让他们敢于说出别的不一样的声音
5、学法: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创新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
出示投影: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
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