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天)
(夜间)
地表层热量收支示意图
白天: R-P-B-LE=Q
夜间: -R+P+B+LE= -Q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热量平衡过程 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会通过各种热量收支方
式,产生能量的转换和输送而达到平衡,这样的物理过程 称为热量平衡过程。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二、土壤的热属性
热容量 定义:
交换方式。 流体流动热交换
流体在各个方向上流动时,热量随流体流动而输送的 热量交换方式。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分类: 根据流体流动的方向性分为:对流、平流和乱流。 对流:
定义: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 热力对流
分类 动力对流
作用:使上下层空气混合,产生热量交换。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平流: 定义:流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
作用:对大规模的热量传递和缓和地区之间、纬度之间 温度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
乱流(湍流)——主要发生在贴地层 定义:流体在各方向上的不规则运动。 热力乱流 分类: 动力乱流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近地气层乱流强度的时空变化: ✓ 陆地比海面强 ✓ 山地比平原强 ✓ 白天比夜间强 ✓ 夏季比冬季强 潜热交换 物质在进行相态变化时所发生的热量交换。
土壤温度垂直分布
日射型(受热型): 图中13时
辐射型(放热型): 图中01时
上午转变型(由辐射 型向日射型过渡):
图中07时
傍晚转变型(由日射型向辐射型过渡):
图中19时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空气的热容量最小,水的热容
量最大,固体成分介于两者之间。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导热率(热导率) 定义及单位: 定义:指物体在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度差时,其 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 流量。 单位: J/(m·S·℃)(或W/(m·℃))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热流量方程:
在热交换过程中,物体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质量热容量(比热、比热容) 分类:
容积热容量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质量热容量:
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
单位:J/(kg·℃)(或J/(g·℃))
计算:
Cm
源自文库
Q m(T2 T1 )
✓ 容积热容量: 定义: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第二节 土壤温度
一、地面热量收支(平衡)
地面热量收支
地表面昼夜热量收支平衡方程:
R L
E
P
B
(白天)
LR E
P
B
(夜间)
白天: R-P-B-LE=0
夜间:
地表面热量收支示意图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R+P+B+LE=0
地表层昼夜热量收支平衡方程:
R
L
E
P
Qs B
LR E
P
Qs B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单位:J/(m3·℃)(或J/(cm3·℃)) 计算:
Cv
Q V (T2 T1 )
Cm 、Cv 之间的关系:
Cv
m v
Cm
Cm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土壤热容量分析:
土壤成分
容积热容量(J/(㎝3·℃ ))
土壤矿物质 土壤有机质
水 空气
1.925 2.708 4.186 0.0013
一年中地面最热月温度, 一般出现在7月或8月, 地面最冷月温度一般出现 在1月或2月。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㈡、土壤温度的变化
时间变化
日变化
日较差的影响因子:
(1)太阳高度 (3)土壤颜色 (5)天气
(2)土壤热特性 (4)地形
日恒温层(土温日不变层): 土壤温度日较差为零时的深度。
日恒温层深度: 一般深度约为40~80㎝,平均为60㎝。
出现的时间。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三 、地面和土壤温度的变化
表征温度变化的几个物理量 较差: 指一定周期内,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日较差: 一日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 年较差: 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 绝对年较差: 年极端最高气温与极端最低气温之差。 位相: 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差。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㈠、地面温度和热量收支的关系(日变化和年变化)
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地 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 量收支相抵(平衡)的时 刻。
地面温度变化与地面热量收支示意图 1.地面温度日变化曲线; 2.地面热量支出日变化曲线; 3.地面辐射收入日变化曲线。 Tm:地面最低温度;TM:地面最高温度
土壤中固体成分的导热率最大,水居中,空气最小。 土壤导热率影响因子: 土壤含水量 土壤孔隙度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导温率(导温系数、热扩散率) 定义及单位:
定义: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由垂直方向获 得或失去λ焦耳(J)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 低的数值称为导温率。
单位:m2 /S(或㎝2 /S) 计算公式: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日恒温层的影响因子: 纬度、季节、土壤热特性
土壤温度位相: 土壤温度位相落后于地面温度,土层越深,位相落后越多。
土壤温度的年变化 极值: 出现时间,位相。
年较差: 纬度 深度 年恒温层(年温度不变层):
土壤温度的年较差为零时的深度。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四、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日分布
K
C
K:导温率,λ:导热率,C:容积热容量。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土壤导温率分析:
砂土的热特性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土壤湿度较小的 情况下,导温率 随着土壤湿度的 增大而增加;
当土壤湿度增加 到一定程度后, 土壤导温率却呈 现出减小的趋势。
土壤导温率对土壤温度分布的影响: 直接决定着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及最高、最低温度
Q T
Z
Λ:导热率, Q:热容量; ΔT/ΔZ:温度梯度,负号表示热 流方向由高温指向低温。
方程的意义: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导热率大的物质,热流量大,
传热速度快;反之则小。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土壤导热率分析:
土壤成分
土壤矿物质 土壤有机质
水 空气
导热率(W/(㎝·℃))
0.0293 0.01997 0.00628 0.0002093
第二章 温 度
热量交换方式 土壤温度 空气的温度 温度与农业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第一节 热量交换方式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温度
辐射热交换——地面大气热交换的主要方式 任何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通过辐射的放射和
吸收而进行的热量交换方式。
分子传导热交换——土壤中热交换的主要方式 物质通过分子碰撞,所产生的表现为热量传导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