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7(36-40回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0(教师版46—50回)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0(教师版46—50回)](https://img.taocdn.com/s3/m/499d48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8.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0(教师版
46—50回)
第46回
本回以刘备攻打夏侯惇为主线,展现了刘备的智勇和统帅能力。
同时也揭示了刘备与关羽之间的深厚感情。
通过本回的阅读,学生
可以对刘备的领导才能和人际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47回
本回主要讲述了刘备通过借荆州与刘表结盟,打破敌我之间的
围剿局面。
同时也透露了刘备与刘表的矛盾和不信任。
本回的阅读
可以使学生对刘备的外交手腕和政治智慧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48回
本回以刘备的儿子刘禅被迎立为帝为主题,揭示了刘备一系列
安抚关羽的心机和计谋。
通过本回的阅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刘备
的权谋手段和对待亲人的行为。
第49回
本回主要讲述了曹操之死以及刘备、孙权的追悼活动。
通过本回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曹操的性格和对整个三国局势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看到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合作与纷争。
第50回
本回以诸葛亮舌战群儒为主线,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言辞之间的辩论。
通过本回的阅读,学生可以对诸葛亮的智谋和个人魅力有更全面的了解。
以上是《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0(教师版46—50回)的简要概述。
希望这份讲义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促进对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7(36-40回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7(36-40回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ead2d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2.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36-40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情节梳理填空】单福识破曹仁“八门金锁阵”,使赵云冲突而破。
曹仁劫寨,被单福设计击败,樊城亦被关公所占,只好回许昌,告诉操单福为备出谋画策。
玄德收寇封为义子,改名刘封,回新野。
程昱告诉曹操,单福只是一个假名,此人真名为徐庶。
曹操依程昱计,骗徐庶至许都。
徐庶无奈,行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并亲往卧龙冈向他打招呼。
【经典情节复述】1.走马荐诸葛刘备拜徐庶为军师,大破曹军。
曹操用程昱之计召见并囚禁徐母,要其作书召子侍操,徐母拒绝。
程昱仿徐母笔迹,写信骗徐庶至许都。
徐庶无奈,行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指点刘备请他出来辅助,并亲往卧龙冈向孔明打招呼。
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情节梳理填空】徐母见儿子来许都,骂他弃明投暗,后自缢而亡。
徐庶将母亲葬在南原,居丧守墓。
曹操亲自前来祭奠,并送来祭礼,徐庶坚决不受,并立言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练水军,准备南征。
司马徽见刘备,再次推荐诸葛亮,并将他比作姜子牙和张子房。
司马徽临去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
诸葛亮的密友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刘备雄心不为所动。
几日后,玄德欲二请孔明,张飞不悦。
刘备于隆冬冒着大雪来至卧龙冈,遇见诸葛亮的另外两位密友石广元、孟公威以及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
诸葛均言孔明不在,行踪不定。
刘备留书一封而去。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说的是何事?请简述之。
参考答案:说的是曹操用计谋得徐庶,可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计的事。
①曹操利用徐庶至孝的特点,派人取徐母至许都。
最新三国演义阅读讲义8(教师版41-45)资料
![最新三国演义阅读讲义8(教师版41-45)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fedaf8bc77da26925c5b05a.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41-45回(教师版)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情节梳理填空】曹操欲取樊城,令徐庶为使劝降刘备,刘备不肯,曹操大怒。
无奈下,刘备弃樊城往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地百姓随其同行。
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来到襄阳城下,刘琮、蔡瑁拒绝刘备入城,刘备只好前往江陵。
操至襄阳,蔡瑁、张允被加之厚爵,杀蔡夫人及刘琮。
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每日只能走十余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铁骑追上。
刘备一行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
在混战中,糜夫人受伤,投井而死。
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怀抱阿斗,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威震长坂坡。
【经典情节复述】1、刘玄德携民渡江①火烧新野后,曹军杀来,刘备抵挡不住,便弃樊城,取襄阳暂歇。
②新野、樊城百姓跟随刘备,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③到南岸的襄阳,蔡瑁、张允不开城门。
④刘备又转而望江陵而走,襄阳百姓又相随。
⑤行进缓慢,刘备始终不忍相弃,最终被曹操赶上。
2、赵子龙单骑救主①赵云不见了刘备夫人,单枪匹马去寻找,在逃难百姓中寻得甘夫人,送至长坂坡;②在枯井旁寻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为存子嗣,投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掩盖枯井。
③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左右冲杀,连斩了曹操五十多员大将。
④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急问左右是谁,⑤当得知是赵云时,曹操感叹说:“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请分析本回书先疑赵云降操后写赵云杀敌救主所用写作手法,并根据赵云单骑救主的言行概括其形象。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手法。
先抖出糜芳说赵云反投曹操的“包袱”,再借张飞之口说出“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以加强悬念;随后又道出刘备坚信“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接下来是赵云冲杀奔突、单骑救主的情节,一连串的恶斗,赵云不仅从乱军中救出甘夫人与阿斗,还刺死曹军将领五十余员;夺得青釭剑,力战四将,曹操赞他“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三国演义》1 40回讲义教师版
![《三国演义》1 40回讲义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9afd8d49649b6648d74779.png)
《三国演义》1-40回讲义一、填空题1、回目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2、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伺机行刺,但被发现。
曹操灵机一动,忙称自己来此是为了进献宝刀。
3、曹操行刺失败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
曹操听闻磨刀声竟怀疑其家人要杀自己,遂将其一家八口杀害,随后在途中又杀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4、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分别是5、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
6、宛城之战中,张绣用贾诩之计夜袭曹营,先让人将典韦灌醉,再命人偷了他的短戟,致使他在掩护曹操出逃之时,身无片甲。
虽奋力以腰刀砍杀二十余敌,终因寡不敌众而死。
7、曹操征张绣途中,恰逢稻麦成熟,为显示爱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
没想到禁令刚下,曹操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
曹操割发代首以示受罚。
8、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土山之上。
操使张辽前往说之。
辽具说关公拼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
关公亦有三约: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
操从其言。
关公告甘、糜二夫人后降操。
9、《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10、“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ff0d12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1.png)
完整版)《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如果你想简单了解三国故事情节的脉络,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薄”一些;如果你想了解三国时代的背景,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厚”一些;如果你想抓住三国人物的精彩片段,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活”一些;如果你想熟记三国诗词常识,那么可以把《三国演义》读“死”一些。
___、___、___,“德”“谋”对决,纵横驰骋;___、___、___,“智”“慧”对决,明争暗斗;___、___、___,“亲”“情”对决,手足相残;___、___、___,“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读《三国演义》,不仅能学历史,还能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导读任务(一)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一回二、讨论主题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2.关于作者___,你知道多少?三国历史,你了解多少?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十常侍之乱→(不求形同,但求神似)→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巾5.根据文字描述为___、___、___三人画像,比一比谁画得更像。
6.学会做人物名片(贯穿整个阅读过程)姓名所属团队个人经历主要事迹性格特点7.仔细阅读___、___出场的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导读任务(二)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回二、讨论主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___和___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梳理本回情节脉络:___赴任___→(二龙山关云长单刀赴会)→挂印弃官→灵帝驾崩→()。
导读任务(三)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二、讨论主题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___是如何说服___投奔___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___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1-40回讲义教师版
![《三国演义》1-40回讲义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9a4ab1647d27284b7351ad.png)
《三国演义》1-40回讲义教师版《三国演义》1-40回讲义一、填空题1、回目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2、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伺机行刺,但被发现。
曹操灵机一动,忙称自己来此是为了进献宝刀。
3、曹操行刺失败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
曹操听闻磨刀声竟怀疑其家人要杀自己,遂将其一家八口杀害,随后在途中又杀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4、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分别是5、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
6、宛城之战中,张绣用贾诩之计夜袭曹营,先让人将典韦灌醉,再命人偷了他的短戟,致使他在掩护曹操出逃之时,身无片甲。
虽奋力以腰刀砍杀二十余敌,终因寡不敌众而死。
7、曹操征张绣途中,恰逢稻麦成熟,为显示爱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
没想到禁令刚下,曹操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
曹操割发代首以示受罚。
8、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土山之上。
操使张辽前往说之。
辽具说关公拼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
关公亦有三约: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
操从其言。
关公告甘、糜二夫人后降操。
9、《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10、“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件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5e09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8.png)
人物的身份
பைடு நூலகம்
刘备:刘豫州、益州牧、汉中王、先主、刘先主 关羽:汉寿侯 诸葛亮:军师、武乡侯、武侯、丞相、汉相、汉丞相
人物的美称或蔑称
刘备:刘皇叔、英主 曹操:曹公、老瞒、汉贼、国贼、奸雄 关羽:关公、美髯公 诸葛亮:卧龙
初读体验
读《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 雄首立功”,梳理情节,说说主要内容。
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 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人物形象
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 一惊,措手不及……
初读体验
思考:读了第一回,你感受到古典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独 特之处?
半文半白
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 “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玄德出,张飞大怒 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 若不杀之,难消我气!”
阅读指导课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
志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第一 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 罗贯中。书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 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是 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
章回目录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之极
的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三百年来,向来
称之为“第一才子书”,或“第一奇书”。
——金庸
《三国演义》结构之宏伟与人物活动地域舞台之广 大,世界古典小说均无与伦比。
——(日)吉川英治
阅读计划表
阅读书目 阅读时限 阅读状况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六回内容讲解
![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六回内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f8f4a3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3.png)
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六回内容讲解
《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六回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以下是该回的内容讲解:
在第三十六回中,主要围绕着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刘备的南征以及曹操的对策展开。
以下是该回的主要情节:
刘备南征:刘备率领大军南下,准备征讨孙权。
他希望通过这次军事行动,夺回荆州并继续扩张自己的势力。
刘备的军队庞大,士气高涨,他希望能够一举击败孙权。
孙权的担忧:孙权得知刘备南下的消息后感到非常担忧。
他知道刘备的军队强大,难以与之匹敌。
孙权开始考虑采取何种对策来抵御刘备的进攻。
曹操的计策:曹操也对刘备南征感到关注,他担心刘备成功后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因此,曹操派遣了他的顾问郭嘉前去劝阻刘备。
郭嘉提出了一计,建议刘备和孙权暂时和解,共同对抗曹操。
这一计策在后续情节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刘联盟:刘备接受了郭嘉的建议,与孙权达成了联盟。
他们共
同商议对抗曹操,将自己的军队集中在合肥,准备与曹操交战。
这一联盟的建立改变了局势,使曹操感到不安。
这一回中,涉及到了三国鼎立格局中的刘备、孙权和曹操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外交关系。
刘备的南征原本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但最终通过与孙权的联盟,他改变了自己的策略,将矛头对准了曹操,使得曹操面临了更大的压力。
这一回也展示了《三国演义》中众多角色的智谋和策略,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游戏。
《三国演义》三十六回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三国演义》三十六回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37bc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7.png)
《三国演义》三十六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简介本教案是关于《三国演义》三十六回的一等奖教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三十六回是其中的重要篇章,充满了刺激的战斗、策略与智慧的角逐,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
本公开课教案旨在通过深入探讨这些篇章中的精彩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三国演义》。
教案内容-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分析三位主要角色的品德和行为,探讨他们的友谊和忠诚。
- 着重解读刘备在宴会上所说的话,探讨什么是忠诚。
- 分组讨论:学生们选择一个角色,讲述他的故事和突出特点。
- 第十回:庞统巧斩王朗,诸葛亮智取冀城- 介绍庞统和诸葛亮的智谋和英勇。
- 分析他们在战斗中所运用的策略和技巧。
- 小组活动:学生们分组讨论,制定一项战略计划。
- 第二十一回:诸葛亮黄月英巧计连环计- 分析诸葛亮和黄月英在这一回中所展现的智慧和才能。
- 探讨他们的夫妻关系和合作精神。
- 角色扮演:学生们选择一个角色,表演他在这一回中的行动和台词。
教学目标- 通过深入分析《三国演义》三十六回中的情节和人物,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讨论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三国演义》和三十六回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分析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每回的情节和角色特点。
3. 讨论和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考。
4. 总结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收获,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 学生的思考能力:评估学生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国演义》36-40回练习题教师版
![《三国演义》36-40回练习题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0b893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a.png)
《三国演义》36-40回练习题教师版一、填空。
一、填空。
1、《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良”,说此话者是望,汉得良”,说此话者是______徐庶________,,被赞誉的人是被赞誉的人是__诸亮_____________。
2、诸亮“隆重对”的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着侯,占着 天时 ;权据有江东,占着地利;而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可占揽英雄,思贤若渴,可占 人和 ,应当先取 荆州 为家,后取 西川 建基业,采取据蜀,联吴,抗的策略,成鼎足之势。
成鼎足之势。
二、选择题。
二、选择题。
1、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是( B )( D )A .为了彻底除掉袁尚、袁熙残军,操决击乌桓,操听取了荀彧的意见,没有大动兵戈,辽东太守公康自送二袁首级至处。
辽东太守公康自送二袁首级至处。
B .《群英会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干中了计,也使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 .诸亮在新野打败军,使得操大怒,发动三军直奔新野,并齐取樊城。
备依孔明建议弃樊城,奔襄阳。
至襄阳东门,琮惧而不出,蔡瑁、允命军士向城外百姓射箭。
忽有一将延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叫备等人速入城。
城。
D .在三顾茅庐中,备、关羽和飞始终都保持谦卑、恭敬的态度,最终用诚意打动了卧龙先生,卧龙先生与三人同会荆州,共论天下大事。
下大事。
E .邺城的铜雀台完工,操与众文武官员在铜雀台宴饮。
操让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欲观武官比试弓箭。
欲观武官比试弓箭。
在铜雀会中被操称作是在铜雀会中被操称作是“吾家千里驹也”的武将是休。
“吾家千里驹也”的武将是休。
答案:BD 周瑜没有用“苦肉计”2、下列选项中与原著不相符的两项是( A )( C )A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有“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凤雏”指徐庶。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abf0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b.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梗概,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激发阅读兴趣。
2.过渡:听了这一首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近三国”。
二、阅读故事梗概了解三国。
1.教师朗读故事梗概,边读边理解。
2.欣赏《桃园三结义》。
三、布置自读欣赏1.继续阅读到《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将干中计》。
2.同学间开展互相讲《三国演义》故事。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指导,知道《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一猜: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二、说一说1.谁能向同学们说说《三英战吕布》的情节。
2.指名讲《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3.讲《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三、群英聚会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2.理解下面一段话的意思。
却说云长所骑赤兔马,日行千里,本是赶不上;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按辔徐行。
忽听背后有人大叫:“云长且慢行!”回头视之,见张辽拍马而至。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关公教车仗从人,只管望大路紧行;自己勒住赤兔马,按定青龙刀,问曰:“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辽曰:“非也。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8(41-45回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8(41-45回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c9d3b0bcd126fff7050bdd.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41-45回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情节梳理填空】曹操欲取樊城,令徐庶为使劝降刘备,刘备不肯,曹操大怒。
无奈下,刘备弃樊城往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地百姓随其同行。
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来到襄阳城下,刘琮、蔡瑁拒绝刘备入城,刘备只好前往江陵。
操至襄阳,蔡瑁、张允被加之厚爵,杀蔡夫人及刘琮。
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每日只能走十余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铁骑追上。
刘备一行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
在混战中,糜夫人受伤,投井而死。
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怀抱阿斗,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威震长坂坡。
【经典情节复述】1.刘玄德携民渡江①火烧新野后,曹军杀来,刘备抵挡不住,便弃樊城,取襄阳暂歇。
②新野、樊城百姓跟随刘备,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③到南岸的襄阳,蔡瑁、张允不开城门。
④刘备又转而望江陵而走,襄阳百姓又相随。
⑤行进缓慢,刘备始终不忍相弃,最终被曹操赶上。
2.赵子龙单骑救主①赵云不见了刘备夫人,单枪匹马去寻找,在逃难百姓中寻得甘夫人,送至长坂坡;②在枯井旁寻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为存子嗣,投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掩盖枯井。
③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左右冲杀,连斩了曹操五十多员大将。
④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急问左右是谁,⑤当得知是赵云时,曹操感叹说:“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请分析本回书先疑赵云降操后写赵云杀敌救主所用写作手法,并根据赵云单骑救主的言行概括其形象。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手法。
先抖出糜芳说赵云反投曹操的“包袱”,再借张飞之口说出“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以加强悬念;随后又道出刘备坚信“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接下来是赵云冲杀奔突、单骑救主的情节,一连串的恶斗,赵云不仅从乱军中救出甘夫人与阿斗,还刺死曹军将领五十余员;夺得青釭剑,力战四将,曹操赞他“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三国演义》回讲义教师版
![《三国演义》回讲义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8e03cbcaaedd3383c4d3b7.png)
A.曹操率兵回到许都。次日,曹操表彰刘备武功,引刘备见汉献帝。一排世谱,刘备是汉献帝之叔。献帝大喜,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自此,刘备被称为刘皇叔。
《三国演义》-回讲义教师版
———————————————————————————————— 作者:
———————————————————————————————— 日期:
《三国演义》1-40回讲义
一、填空题
1、回目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
2、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伺机行刺,但被发现。曹操灵机一动,忙称自己来此是为了进献宝刀。
3、曹操行刺失败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曹操听闻磨刀声竟怀疑其家人要杀自己,遂将其一家八口杀害,随后在途中又杀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B.曹操大权在握,行为日渐专横。为了探视百官之心,在许田打围时,曹操故意做出欺君之举。汉献帝不甘受辱,与伏皇后商议,赐给董承藏有密诏的锦袍,让他谋划除去曹操。董承就与王子服、马腾等人计议,准备再联合刘备共同行动。
5、(B)三让徐州给刘备。
A袁绍B陶谦C曹操D刘表
6、书中的“水镜先生”是指(B)。
A徐庶B司马徽C左慈D诸葛亮
7、曹操曾称赞他手下一员大将为“吾之樊哙”,他所称赞的大将是(C)。
A典韦B夏侯淳C许诸D李典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8(41-45回教师版)(最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8(41-45回教师版)(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1bfbc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4.png)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8(41-45回教师版)(最终版)第一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8(41-45回教师版)(最终版)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41-45回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情节梳理填空】曹操欲取樊城,令徐庶为使劝降刘备,刘备不肯,曹操大怒。
无奈下,刘备弃樊城往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地百姓随其同行。
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来到襄阳城下,刘琮、蔡瑁拒绝刘备入城,刘备只好前往江陵。
操至襄阳,蔡瑁、张允被加之厚爵,杀蔡夫人及刘琮。
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每日只能走十余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铁骑追上。
刘备一行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
在混战中,糜夫人受伤,投井而死。
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怀抱阿斗,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威震长坂坡。
【经典情节复述】 1.刘玄德携民渡江①火烧新野后,曹军杀来,刘备抵挡不住,便弃樊城,取襄阳暂歇。
②新野、樊城百姓跟随刘备,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③到南岸的襄阳,蔡瑁、张允不开城门。
④刘备又转而望江陵而走,襄阳百姓又相随。
⑤行进缓慢,刘备始终不忍相弃,最终被曹操赶上。
2.赵子龙单骑救主①赵云不见了刘备夫人,单枪匹马去寻找,在逃难百姓中寻得甘夫人,送至长坂坡;②在枯井旁寻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为存子嗣,投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掩盖枯井。
③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左右冲杀,连斩了曹操五十多员大将。
④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急问左右是谁,⑤当得知是赵云时,曹操感叹说:“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请分析本回书先疑赵云降操后写赵云杀敌救主所用写作手法,并根据赵云单骑救主的言行概括其形象。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手法。
先抖出糜芳说赵云反投曹操的“包袱”,再借张飞之口说出“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以加强悬念;随后又道出刘备坚信“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67657655727a5e9856a6191.png)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把《三国》读“薄”,掌握三国故事情节脉络;把《三国》读“厚”,了解三国时代背景;把《三国》读“活”,抓住三国人物精彩片段;把《三国》读“死”,熟记三国诗词常识。
曹孟德、刘玄德、孙仲谋,“德”“谋”对决,纵横驰骋;诸葛亮、周公瑾、司马懿,“智”“慧”对决,明争暗斗;曹子桓、曹子建、曹仓舒,“亲”“情”对决,手足相残;关云长、吕奉先、张文远,“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来吧,学历史,使人明智;读文学,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导读任务(一)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一回二、讨论主题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2.关于作者知多少?“三国”历史知多少?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答案不固定)十常侍之乱→()→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巾5.刘关张三人出场时面貌各异,均有肖像描写,请根据文字描述为三人画像,比一比谁画的像。
(不求形同,但求神似)6.学会做人物名片(贯穿整个阅读过程)7.仔细阅读刘备、曹操出场的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1.梳理小说本回情节脉络刘备赴任安喜→()→挂印弃官→灵帝驾崩→()二、讨论主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张飞和刘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导读任务(三)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李肃是如何说服吕布投奔董卓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吕布的性格特点。
3.谈谈你对董卓欲废帝的看法。
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有人说,董卓在如何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你赞成吗?请结合本回阐明理由。
试评价这个人物形象。
2.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嫩草少帝在永安宫作的五言律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36-40
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情节梳理填空】
单福识破曹仁“八门金锁阵”,使赵云冲突而破。
曹仁劫寨,被单福设计击败,樊城亦被关公所占,只好回许昌,告诉操单福为备出谋画策。
玄德收寇封为义子,改名刘封,回新野。
程昱告诉曹操,单福只是一个假名,此人真名为徐庶。
曹操依程昱计,骗徐庶至许都。
徐庶无奈,行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并亲往卧龙冈向他打招呼。
【经典情节复述】
1.走马荐诸葛
刘备拜徐庶为军师,大破曹军。
曹操用程昱之计召见并囚禁徐母,要其作书召子侍操,徐母拒绝。
程昱仿徐母笔迹,写信骗徐庶至许都。
徐庶无奈,行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指点刘备请他出来辅助,并亲往卧龙冈向孔明打招呼。
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情节梳理填空】
徐母见儿子来许都,骂他弃明投暗,后自缢而亡。
徐庶将母亲葬在南原,居丧守墓。
曹操亲自前来祭奠,并送来祭礼,徐庶坚决不受,并立言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练水军,准备南征。
司马徽见刘备,再次推荐诸葛亮,并将他比作姜子牙和张子房。
司马徽临去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
诸葛亮的密友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刘备雄心不为所动。
几日后,玄德欲二请孔明,张飞不悦。
刘备于隆冬冒着大雪来至卧龙冈,遇见诸葛亮的另外两位密友石广元、孟公威以及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
诸葛均言孔明不在,行踪不定。
刘备留书一封而去。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说的是何事?请简述之。
参考答案:说的是曹操用计谋得徐庶,可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计的事。
①曹操利用徐庶至孝的特点,派人取徐母至许都。
②程昱诈称与徐庶结为兄弟接来徐母,仿徐母笔迹去信召徐庶来许都。
③徐庶无奈,含泪向刘备辞行,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④徐庶归曹后,徐母因徐庶弃明投暗而自缢。
⑤徐庶心怀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又经此变,虽在曹营,却终身不为之设一谋。
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情节梳理填空】
新春来临,刘备不听云长、张飞劝阻,第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
离草庐半里之外,下马步行前往。
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刘备拱立阶下,张飞忍无可忍,怒气大发,要放火烧房,被关羽劝阻。
孔明翻身向里而卧,刘备不让小童唤起。
刘备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悠醒来,又去后堂更衣,半晌才出。
刘备敞开肺腑,向他请教天下大势。
诸葛亮为刘备礼贤下士之举所感动,遂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
诸葛亮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决策,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亮不去,备泪湿衣。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出山。
刘备和他一起回到新野,拜为军师,亲密无间,终日与他论天下大事。
曹操讨孙权之子入朝,权不给,操有下江南之意。
孙权母丧,嘱以后事。
黄祖部将甘宁投权,权为报父仇,从甘宁计,领十万大军破江夏,杀黄祖。
【经典情节复述】
1.三顾茅庐
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恰巧诸葛亮不在家;不久,三个人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闲游去了,刘备只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
过了一段日子,三人再次拜访诸葛亮,他正在睡觉,刘备一直站到他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两人叙谈天下大事,谈及鼎足三分的大计,刘备拜请孔明同往。
诸葛亮见刘备有志向并且求贤若渴,为其诚心打动,答应出山,与孔明同归新野,并最终成就了鼎足三分的大业。
2.隆中对
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天下大势。
诸葛亮针对刘备集团的处境,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决策,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隆中对为刘备建立了立国和北伐中原的战略方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结合“三顾茅庐”故事情节对比分析刘、关、张三人的性格。
参考答案:刘备:谦恭有礼、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表现在:三次亲往拜谒,锲而不舍;离草庐半里之外,下马步行;遇诸葛亮昼寝,拱立阶下;不让小童唤起,一直等到诸葛亮悠悠醒来。
)
张飞:耿直、粗犷、暴躁、鲁莽,但又极关心大哥,讲义气。
(表现在:“一根绳子”“一把火”——扬言“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见孔明昼寝,扬言“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关羽:忠心、理性。
(表现在:认为刘备三顾其礼太过,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张飞欲火烧茅庐时,关羽再三劝住。
)
思考题2:根据“隆中对”所言,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兴复汉室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参考答案: 1.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2.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在外交上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并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
3.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军攻击宛城、洛阳,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攻打秦川。
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情节梳理填空】
甘宁射死黄祖,孙权弃江夏回江东。
刘表以荆州付刘备,刘备推却之。
刘表的长子刘琦惧怕继母蔡夫人加害,向诸葛亮询问脱身之计,在刘琦的再三追问下,诸葛亮教刘琦屯兵江夏以避母蔡夫人之害。
(刘琦三问计)诸葛亮在新野招募了三千士兵,教他们演习阵法。
张飞、关羽对诸葛亮心存不服。
夏侯惇率兵攻打新野,不听徐庶之言,要擒刘备、诸葛亮。
孔明教练新野民兵,用计在博望坡火烧曹军,大获全胜。
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关羽、张飞等大为敬佩,奠定了威望。
【经典情节复述】
1.火烧博望坡(诸葛初用兵)
①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在博望坡初次用兵。
②他调度军队,准备火攻,命令赵云,只许输,不许赢。
③众将都未见诸葛亮用兵,心中怀疑,张飞等人也不信任诸葛亮。
④幸有刘备信任,诸葛亮的命令才可执行。
⑤曹军死伤惨重,博望坡一战大捷,众将皆服。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试根据这两回情节概括‘锦帆贼’甘宁的经历并分析其形象。
参考答案:甘宁,字兴霸。
少有气力,好游侠,尝招合亡命,纵横于江湖之中,腰悬铜铃,人听铃声,尽皆避之。
(响铃贼)又尝以西川锦作帆幔,时人以“锦帆贼”呼之。
(少年轻狂张扬的性格)
后悔前非,改行从善,引众投刘表。
见表不能成事,即欲来投东吴,却被黄祖留住在夏口。
在与孙权交战时曾射杀孙权部将凌操,因此遭凌操之子凌统所恨。
(伏笔,日后在战场上甘宁放箭救凌统,二人结为生死之交。
)后因不满黄祖以劫江贼相待,在好友苏飞的帮助下离开黄祖,投奔孙权,并在此后与黄祖的战斗中擒杀黄祖。
(弃暗投明)向孙权求情救下苏飞。
(知恩图报)
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
【情节梳理填空】
孔明建议刘备趁刘表病危,取荆州为安身之地以拒操,备不为。
曹操亲督五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扫平江南。
曹仁率十万先遣部队向新野开来。
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操杀孔融并其二子。
刘表病死,蔡瑁与蔡夫人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主。
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
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荆州,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刘备率领军队和新野百姓弃新野而移兵樊城,新野成了空城。
操兵至,诸葛亮诱操兵入新野以火烧之,又用白河水淹之,击退曹仁军。
【经典情节复述】
1.火烧新野
①曹仁、曹洪引军十万杀奔新野。
②诸葛亮张榜晓谕居民,随刘备往樊城暂避。
③曹仁领兵进驻空城新野,后夺房造饭安歇。
④初更后狂风大作,诸葛亮让赵云领兵往城里射火箭,西、南、北三门火起。
⑤曹军夺东门出逃,又连遭赵云、关羽和张飞等截杀,曹军大败。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试分析孔融之死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性格原因:生逢乱世,却恃才傲物,平日待人侮慢,更与统治者针锋相对,甚至称曹军为无义之师,称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至仁之人。
2.死于郗虑的谗言:虑常被孔融侮慢,心正恨之,借机报复,向曹操进言诋毁。
3.死于曹操的忌恨:曹操爱惜人才,众人皆知,但操所爱之才,必不可狂傲不羁,不然,终令操弃之。
孔融、杨修、许攸、祢衡等皆为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