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情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巫山县情简介
巫山以上古唐尧时代巫咸(尧帝的御医)而得名,春秋战国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县,时名巫县,距今2235年。巫山位于重庆最东端,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315个村、30个居委会,总人口61万。共有2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839人。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1.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0.3公里。最低海拔156米,最高海拔2680米(太平山)。境内山地占96%,丘陵平坝占4%。
基本县情可概括为“一户五县”。一户:地处库区腹心重庆东部,是“渝东门户”。五县:一是经济小县。有贫困人口6.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1555人,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土地瘠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亩,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市14个贫困区县的平均水平。2007年,实现GDP27.3亿元,居全市第36位。二是矿产资源富县。已探明矿藏15种,其中煤炭储量4.7亿吨,占重庆总量的1/6;铁矿储量3亿吨、石煤5亿吨、大理石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2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3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天麻、党参等土特产倍受欢迎。三是旅游强县。长江三峡横贯县境,小三峡、小小三峡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小三峡位列重庆市首届十佳景点榜首,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首批“AAAA”、“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2万人,最高年接待中外游客133万人次,是“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和“中国旅游强县”十七强。四是文化名县。200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赋》、《高唐赋》、竹枝词等名诗名赋,有神女峰、高唐观、楚阳台等名胜景观,有历史悠久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
神女文化,有秦末汉初古栈道、千年悬棺、汉墓群等古迹40多处,珍稀文物1000多件,居三峡库区之首。五是移民大县。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按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全县将淹没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涉及14个乡镇、60个村,淹没县城1座、建制镇1座、乡级镇6座、场镇2个、工矿企业48家,需动迁人口9.1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5%,农村移民生产安置4.9万人。已顺利完成一、二、三期移民任务,目前正全力开展四期移民攻坚。
2007年初,巫山县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响亮的提出了建设“和谐、富足、文化、生态”新巫山的总体目标,确立了“1+3”的经济发展思路:将劳务经济作为县域第一经济,以旅游(绿色)、烤烟(黄色)、煤炭(黑色)“三色经济”为支柱产业,以兴办特色工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渝东门户、库区特色产业县、中国旅游大县和文化名县”。
为全面实现党代会勾画的“一户三县”发展蓝图,巫山县在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的同时,尤其注重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激发创造活力,以开放吸纳发展能量。巫山县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出台了《巫山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热忱欢迎各方人士前来投资兴业。巫山县对外来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实行县级领导负责制,协调解决投资项目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投资企业采取“一站式”服务和投资事项限时办结制度,外来投资重大项目入驻的相关手续由县招商局代办,其他投资企业入驻的相关手续由牵头单位代办,公安、司法部门依法保护外来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同时,县上还为外来投资企业在筹建期间提供临时办公用房,在县级媒体免费提供一年的产品广告宣传。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9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9471万元,增长9.2%;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440万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7085万元,增长1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6051万元,比上年增长(同口径)4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807万元,同比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0元,比上年增长15.1%;人均消费性支出7088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79元,比上年增长20.2%;人均消费性支出2077元,比上年增长10.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为5482元,增长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