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县自然资源

合集下载

海南乡土地理[整理]

海南乡土地理[整理]

第一章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省1、海南省,简称,海南岛是海南省的陆地主体,也是我国面积(3.4万平方千米)最大的和第二大岛。

2、位置与疆域:(1)海南岛的经纬度位置:最北端在文昌市的角20°10′N、最南端位于三亚市的18°10′N、最西端位于东方市的鱼鳞角108°37′E、最东端位于文昌市111°03′E;(2)海南省地处太平洋的西岸,位于我国最,她把守着祖国沿海出入的,又是连接两洲(洲、大洋洲)两洋(洋、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3)海南省管辖海南岛及周边岛屿和群岛、群岛、1群岛,海南省的最南端位于4°N附近的。

3、人口:886.55万(2012年)、民族:汉族为主,族、族和族是海南省的少数民族;华侨:海南省是我国著名侨乡之一,海口、、1和万宁华侨最多。

4、行政区划:2个地级市(海口市和市)、6个县级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五指山市、东方市和儋州市)、4个县(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和临高县)、6个民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苗族自治县、)、1个开发区(洋浦开发区),1个办事处(西沙、中沙、南沙办事处)最新设立的地级市三沙市:三沙市位于南中国海,是我国地理纬度位置最南端的城市。

为海南省第三个地级市,下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

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总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

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

参考答案:1.琼经济特区 2.(1)海南角锦母角铜鼓角(2)南端南大门亚太平印度(3)西沙中沙南沙曾母暗沙 3.黎苗回世居文昌琼海4.三亚琼中保亭第二章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1、广裘的海域:(1)管辖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千米);(2)海南岛及周边岛屿;(3)三大群岛:群岛、群岛、群岛。

海南琼州景点

海南琼州景点

海南琼州景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海南琼州,是海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海南岛的东北部。

琼州市是海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琼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琼州市的景点众多,让游客可以领略到海南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琼州市的几个著名景点:一、亚龙湾亚龙湾是琼州市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海南省最有名的海滩之一。

亚龙湾的沙滩幼细洁净,海水清澈见底,是度假的绝佳去处。

在亚龙湾,游客可以尽情享受日光浴、海水浴,还可以参加各种水上运动项目,如冲浪、潜水等。

亚龙湾还有一些高档的度假村和酒店,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贴心的服务。

二、呀诺达热带雨林公园呀诺达热带雨林公园是海南省唯一的热带雨林景区,被誉为“东方的亚马逊”。

公园内植被茂盛,动物种类繁多,景色壮丽。

游客可以在公园内徒步、探险,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神秘。

公园内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和表演,如热带雨林探险、雨林漂流等,让游客可以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三、南田温泉度假村南田温泉度假村是琼州市的一处养生胜地,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度假村内有各种不同水温的温泉池,游客可以在其中泡浴祛病、养生保健。

度假村还有各种风格的客房、餐厅、SPA中心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海口湿地公园海口湿地公园是琼州市的一处城市公园,是全国重点湿地保护区。

公园内有广阔的湿地、连绵的绿树、清澈的湖水,是城市里的一处清幽绿地。

游客在公园内可以欣赏到各种湿地植物和鸟类,还可以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是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五、琼崖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琼崖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琼州市的南部,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

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植物群落,具有很高的生态、景观和科研价值。

在保护区内,游客可以乘船游览红树林,观赏不同种类的红树树种,欣赏红树林特有的海上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申报2025年度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请示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申报2025年度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请示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申报2025年度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请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公布日期】2024.08.27•【字号】琼财资环〔2024〕801号•【施行日期】2024.08.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申报2025年度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请示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等重要批示指示,扎实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各项工作。

按照《财政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通知》(财办资环〔2024〕19号)要求,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联合组织开展了项目申报、省内专家竞争性评审和项目遴选工作。

经研究,现推荐临高县、陵水县、文昌市3个市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作为我省上报项目。

具体项目情况如下:一、临高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42294.8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00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200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10294.80万元。

项目通过实施岸线和滨海湿地整治修复、红树林种植及提质改造、珊瑚修复等工程,解决区域内存在的湿地面积萎缩、砂质岸线侵蚀后退、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等主要生态问题,使生态系统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加强,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改善,生态系统防灾减灾功能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二、陵水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42305.52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00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200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10305.52万元。

项目通过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红树林种植、珊瑚种植、污水管网提质改造等工程,使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生物多样性增加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效改善。

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及其来源分析

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及其来源分析

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及其来源分析李福燕;李许明;杨帆;漆智平【摘要】对海南岛的农田土壤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分析,共采集311个样品,分析了其中的Cd,Cr,Pb,As和Hg 5种重金属的质量含量,同时利用GIS技术和多元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述5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重金属元素Hg,Cd,Cr,Pb和As的质量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国家(GB15618-1995)Ⅱ级标准,Hg 的质量含量最高值为1.63 mg·kg-1,Cd的最高值为0.64 mg· kg-1,Cr的最高值达586.70 mg·kg-1,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Ⅱ级标准,5种重金属元素中只有As 元素的平均值低于研究区背景值,土壤中重金属呈明显积聚的趋势.5种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分析表明,5种元素反映了3个主因子,因子1为“自然源因子”,主要包括Hg,Cr和Pb元素,其质量含量与对应元素背景值相当;因子2为“工业及交通源因子”,主要是Cd元素;As元素在因子3中,其高值区主要位于东方市、三亚市、琼中县等地区.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质量含量总体较好,土壤重金属元素Cd,Cr,Pb和Hg不仅有外源,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它们是该地区土壤主要的环境隐患.【期刊名称】《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1)003【总页数】7页(P211-217)【关键词】重金属;农田土壤;评价;来源;海南岛【作者】李福燕;李许明;杨帆;漆智平【作者单位】邯郸学院地理与旅游系,河北邯郸 056000;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热带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邯郸学院地理与旅游系,河北邯郸 056000;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热带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热带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热带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S151.9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当前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危害土壤的主要因素,为此,笔者调查了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以期为海南岛农用地的建设和优化以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前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海南岛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1],朱维皇等对海南省土壤中Pb,Cd,Zn,Cu的质量含量和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2],廖金凤研究了五指山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含量状况[3],林电等研究了海南香蕉园中重金属的现状及变化趋势[4],但各项研究仅限于某个角度,且采样点较少,因此这些研究对区域内农田土壤重金属的质量含量状况的代表意义有限.笔者运用GIS技术和统计学,对海南岛农田土壤5种重金属质量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定量的描述,探明了5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并对重金属污染的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初步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从整体上把握了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大致趋势,这为合理利用海南岛农用地提供了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海南岛地处中国南部(108°36'~111°03'E,18°10'~20°10'N),土地面积 3.39 万km2,是我国第二大岛屿.古生代时,海南岛地区与雷州半岛同属一个沉降带,在经历加里东造山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后,2个地区之间出现了断裂带并下陷,海南岛地区不断抬升,以后海平面多次升降,海南岛逐渐从大陆分离,形成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的基本现状.海南岛地形结构貌似倒扣的大锅,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的核心,逐渐向四周降低,形成了以平原、台地、丘陵等构成的环形层状地貌,其梯级结构明显,地形复杂多样.海南岛地处热带,具有热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因此,该岛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但分布不均.全岛独立入海的河流有154条,充足的降雨量保障了充沛的径流,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条件相当优越,但时空分配不均匀.海南岛优越的光、热、水资源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喜温作物全年均可生长,农作物可一年三熟,特别是其冬季温暖的气候条件最为难得,优越的自然资源亦使海南岛成为全国最大的冬季果蔬基地、热带作物基地、南繁育种基地.海南岛属于砖红壤地带,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和砂页岩,还有海相沉积物、玄武岩、安山岩等,由于母质、气候、生物、人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逐渐形成了海南岛多样化的土壤类型,从山地至沿海地区形成了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随着现代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了解海南岛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对于该地区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 采样方案本次采样点的布局充分考虑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和土壤类型,采用GPS定位,并参考海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在全岛共布设了311个样点(见图1).为确保采样的准确性,每个样点的土壤一般为15~20个点的土壤混合而成,所采集的土壤为表层(0~20 cm)耕层土壤,均按四分法取大约1 kg的土壤做分析样品,其点在100 m×100 m范围内选择.1.3 分析方法及评价标准分析了土壤样品中 Hg,Cd,Cr,Pb 和 As 5 种重金属的质量含量,分析方法见表1,检出限分别为 0.001 2,0.003,0.002 4,0.02 和0.018 mg·kg-1,土壤样品测试过程中,采取仪器设备标定、平行样分析和加标样分析等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图1 土壤采样点在海南岛上的分布表1 土壤重金属分析方法元素测试方法Hg 冷蒸气汞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Cd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r HCl-HF-HNO3-HClO4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Pb HCl-HF-HNO3-HClO4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As 氢化物发生-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污染评价采用标准对比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Index of Geoaccumlation,Igeo)2种方法,其中,标准对比法以国家环保局2005年颁布的GB15618-1995为标准,土壤单元素环境质量评价分级含量范围见表2;地质累积指数法[5-7]的基线值参考海南岛土壤重金属背景值:As 8.04 mg·kg-1;Cd 0.027 mg·kg-1;Cr 66.75 mg·kg-1;Pb 19.69 mg·kg-1;Hg 0.023 mg·kg-1. 地质累积指数污染评价标准见表 3.表2 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mg·kg-1评价标准35二类 15~30 0.20~0.30 90~250 0.15~0.30 35~250三类 30 0.30 ~1.00 250 ~4000.30 ~1.50 250 ~500超三类As Cd Cr Hg Pb一类≤15 ≤0.20 ≤90 ≤0.15 ≤>30 >1.00 >400 >1.50 >500表3 地质累积指数污染评价标准Igeo一类土0~1 1 无污染至轻度污染相当于GB15618-1995二类土1~2 2 中度污染相当于GB15618-1995三类土2~33 中度污染至重度污染3~4 4 重度污染4~5 5 重度污染至极重污染>56 极重污染级别污染程度备注<0 0 无污染相当于GB15618-1995相当于GB15618-1995超三类土2 结果与分析2.1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统计特征值由表4中的峰度系数和偏度可以看出,海南岛农田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含量经对数转换后均服从正态分布.研究区中,Hg,Cd,Pb,As和Cr 5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GB15618-1995Ⅱ级标准限值.研究区中,Hg质量含量的最大值为1.63 mg·kg-1,Cd 的最大值达0.64 mg·kg-1,Cr最大值为586.70 mg·kg-1,其质量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Ⅱ级标准值.统计分析表明,311个样点中,8个点的Cr质量含量、3个点的Cd质量含量和1个点的Hg质量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Ⅱ级标准值,分别占采样总数的2.57%、0.96%和0.32%.分析表明:土壤中2种重金属—Cr 和As的平均质量含量均低于海南岛土壤重金属的背景值,其中As的质量含量仅为背景值的35%,但其最大值为背景值的1.5倍;Cr的平均值与背景值相差不大,但其最大值是最小背景值的592倍,差异较大.通过分析还发现,8个重金属Cr的超标点均聚集在海口市周围,这说明海南岛的农田土壤已受到外源重金属Cr的影响,这可能与市区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重金属元素 Hg,Cd 和Pb 的平均质量含量分别为0.056 0,0.090 和21.060 mg·kg-1,均超过其背景值的 2.43,3.33,1.07倍,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较大,其中Hg达543倍,Pb的差异较小,且Pb质量含量分布较高点均与公路相毗邻,这说明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已扩散于公路两侧,其中所含的铅通过大气沉降、雨水径流和植物吸收等方式最终沉积在土壤中.重金属Cd的变异系数为0.67,Pb 的变异系数为0.61,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其余3种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属高等变异强度,表明土壤受这3种外来重金属的污染较大.表4 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统计特征值*N为正态分布,lgN为对数正态分布,偏度和峰度系数为对数转换后的值元素分布类型* 偏度系数自然背景值HglgN -0.280 2.900 0.003 1.63 0.056 0.010 0.10峰度系数最小值/(mg·kg-1)最大值/(mg·kg-1)平均值/(mg·kg-1)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Ⅱ级标值(pH <6.5)0 1.780 0.3 0.023 Cd lgN -0.620 3.480 0.010 0.64 0.090 0.004 0.060 0.670 0.3 0.027 Pb lgN 0.050 3.020 4.150 110.10 21.060 174.100 12.870 0.610 250 19.690 As lgN 0.050 2.350 0.170 13.23 2.800 12.380 3.530 1.260 40 8.040 Cr lgN 0.570 3.090 0.990 586.70 53.960 8 714.600 93.350 1.730 250 66.7502.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2.2.1 基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结合表2和表5可以看出:海南岛表层土壤重金属质量含量相对较低,其中一类土含量均在85%以上,其中As状况最好,一类土达98.4%,且无三类土和超三类土的存在,而重金属Cr,一类土含量低于90%,二类土含量9.7%,超三类仅占2.6%,表明研究区内部分地区的重金属Cr积累较明显.Cd和Hg的区域环境质量较好,分析样点中95%以上属于一类土,仅有1.3%的样点中重金属Cd的含量属于三类土,研究区内Pb有12.6%的轻度污染,结合空间分布图发现,Pb质量含量高的地区主要是东线高速公路和海口市区,说明Pb质量含量主要受城区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垃圾及汽车尾气等的影响.表5 海南岛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标准对比法)%一类土:Ⅰ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二类土:Ⅱ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三类土:Ⅲ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土壤类别As Cd Cr Hg Pb一类土2.6 0.32 0 98.4 95.2 86.5 95.12 87.4二类土 1.6 3.5 9.7 4.22 12.6三类土 0 1.3 1.3 0.32 0超三类土002.2.2 基于地质累积指数法的评价根据海南岛农田土壤311个样点的5种重金属的质量含量,通过地质累积指数计算,统计出其不同污染的级别和面积,得出重金属污染的状况(见表6),结果表明:对于重金属元素As,96.8%的面积属于无污染区,3.2%属于轻度污染区,该结果与表5结果几乎一致,另外,重金属Cr和Pb的评价结果表明,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基本一样,一类土面积均在80%以上,其中,重金属Cr的三级土壤面积为2.58%,表明研究区内存在区域性的轻度污染,重金属Pb无三类土;2种评价结果中,重金属Hg有一定的差异,当采用农田土壤评价标准时,Hg的一类土占到95.2%,而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中,一类土仅为48.71%,二类土占28.71%.表6 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地质累积指数法)%级别As Cd Cr Hg Pb 0 96.8 18.71 87.10 48.71 82.6 1 3.2 35.81 5.81 28.71 15.5 2—38.06 4.52 17.1 1.9 3 6.45 2.58 4.52 —4—0.97 — 0.65 ——5—————6———0.32—2.3 土壤重金属质量含量的来源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判别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8-11],本文对所分析的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因子分析.由表7的分析结果,可将5种元素划分为3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72%.表8的分析结果显示,Hg,Cr和Pb 3种元素主要属于因子1,结合表3可知,3种元素的质量含量值均较低,与该区背景值相当.土壤中重金属Ni和Cr的质量含量主要受地球化学成因影响,Boruvka等人的研究也认为,土壤中Cr,Cu,Ni和Zn等重金属元素主要为地质来源[11].故因子1所包括的Hg,Cr和Pb 3种重金属元素可能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一般可作为农业活动(如施用农药和化肥等)的标识元素[12-13],故从表6中可以看出,因子2主要包括了Cd元素.海南岛丰富的水热资源不但为作物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同时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另外,海南岛农用地的利用程度较高,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较大,据统计,2007年海南岛N,P,K肥的施用量高达83万t,其施用量远高于全国的平均用量,且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极低,大约有30%可利用,有70%流失掉了[14],流失的化肥和农药中的重金属Cd也因此大量累积于土壤中.此外,研究表明,Cd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工业活动[15],但由于海南岛的工业较少,因此可认为Cd主要来源于施加化肥和农药等农业活动.As元素在因子3中占有较大的因子载荷,结合海南岛的成土母质及地形特点可以看出,分布的低值区位于五指山市、陵水县、乐东县、定安县等地区,其质量含量大约在0.170~0.630 mg·kg-1之间,As分布的高值区主要是三亚市、东方市、琼中县等地区,其质量含量大约在3.284~21.060 mg·kg-1之间,经初步推测,当前海南岛农田土壤的As的质量含量可能与土壤成土母质相关,这与翁焕新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6].表7 因子特征值1)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旋转变换前特征值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旋转变化后特征值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1 1.550 31.000 31.000 0.921 0.383 0.068 2 1.049 21.000 52.000 -0.330 0.677 0.658 3 0.985 19.692 71.692 0.206 -0.629 0.749 4 0.765 15.301 86.992 0.650 13.011 100.000 5表8 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得到的因子和全部解释变量注:因子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为归一化的方差极大法.元素旋转变换前因子旋转变换后因子1 2 3 1 2 Hg 0.753 0.082 0.059 0.679 0.307 3 0.149 Cd 0.410 0.623 -0.5410.060 0.919 0.032 Cr 0.659 -0.164 -0.181 0.624 0.255 -0.199 Pb 0.610 -0.434 0.387 0.785 -0.304 0.046 As 0.084 0.663 0.711 0.005 0.034 0.9753 讨论污染评价表明:采用标准对比法与地质累积指数法进行评价,Cd与Hg在土壤中的质量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标准对比法中Cd和Hg 2种元素的一类土面积均占调查总面积的95%以上,而地质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一类土中Cd的质量含量仅为18.71%,而Hg为48.71%,二类土和三类土的比例明显增多,其差异的原因是:GB15618-1995中的分级指标采用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标准值,各项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全国土壤环境重金属背景值和生物生态效应指标来制定,其在生物生态效应指标方面有侧重,强调了土壤重金属含量对生物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17].而Igeo评价方法所采用的标准值是研究区域的背景值,它主要针对地方区域背景值的评价,其结果反映了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对于地区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异常特征;二是人为活动叠加造成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采用GB15618-1995评价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Cd,As,Hg)的质量含量,结果表明:该区3种重金属元素的清洁区达到90%以上,中度及中度以上污染区的比例小于1.5%,说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As,Cd,Hg)的质量含量水平较低,不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郭宇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文昌、琼海和万宁的菠萝种植基地的土壤中,Cd和Hg的质量含量均在自然背景值水平[18];谭业华等人的调查分析表明,海南槟榔园土壤As和Hg的质量含量均未超出国家Ⅰ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9].由于海南岛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Cd和Hg的质量含量的背景值远低于全国农田土壤的背景值,因此,采用Igeo评价时,以上2种元素的轻度污染区比例较大,中度污染区比例略有增加,其区域为相对于该地区自然背景的高异常区.从保障海南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看,亟需开展以下的研究,即在海南岛热带环境条件下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活动,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方式、实际影响程度及相关的监管防治措施等研究.本研究中对重金属的来源分析主要参考了海南岛土壤的自然背景值及地理空间分布状况,对全岛农田土壤成土母质的重金属含量状况尚缺乏分析,对农田土壤中As的主要来源还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以进一步验证重金属的实际来源.综上可见,2种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2种方法评价Cd和Hg时出现的差异主要是由于2种评价方法所选用的背景值差异较大的缘故,Igeo的评价结果主要侧重了研究区自然背景值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区域内人为污染的程度.针对本研究的不足,在后期的研究中还需开展农田土壤母质及其周边环境污染源的调查取证.区域土壤污染的系统调查与实时监控,目前尚属于中大型系统工程,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技术的进步,针对农田土壤污染的调查与监控将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所在在今后的土壤重金属的调查研究中,应进一步地侧重调查方案的总体设计,同时应开展多目标、系统化、多学科结合的调研和采样工作,通过系统化的科研成果多方位地服务于区域发展.4 结论1)311个采样点的重金属特征值表明:海南岛农田土壤的总体质量较好,所分析的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质量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1995)的Ⅱ级标准限值.2)2种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岛农田土壤的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GB15618-1995的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岛耕作层土壤As,Cd,Hg的区域环境质量较好,一类土占全区面积的95%以上,有小面积的Cd三类及超三类土,但比例小于1.3%,As和Pb均无三类及超三类土.但采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时,轻度至中度污染的土壤约占50%.3)土壤重金属来源的因子分析表明:Hg,Cr和Pb 3种元素可能主要受自然成土条件的影响,Cd主要来源于工农业活动,As质量含量可能与成土母质关系密切.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赵志忠,RATE A W,唐少霞,等.海南岛农用地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0182-0187.[2]朱维晃,杨元根,毕华,等.海南土壤中Zn,Pb,Cu,Cd四种重金属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研究[J].矿物学报,2004,24(3):239-244.[3]廖金凤.海南省五指山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J].山地学报,2003,21(2):169-172.[4]林电,王丽华,张永发.海南香蕉园土壤中重金属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6):54-58.[5]滕彦国,庹先国,倪师军,等.应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攀枝花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J].重庆环境科学,2002,24(4):24 -27,31.[6]周秀艳,王恩德,刘秀云,等.辽东湾河口底质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J].地球化学,2004,33(3):286-290.[7]谭婷,王昌全,李冰,等.成都平原区土壤铅污染及其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1):72-75.[8]FACCHINELLI A,SACCHI E,MALLEN L.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d GIS-based approach to identify heavy metal sources in soil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1,114:313 -324.[9]LOSKA L,WIECHULA D.Applica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the estimation of source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Rybnik Reservoir[J].Chemosphere,2003,51:723 -733.[10]MARTIN J A R,ARIAS M L,CORBI J M G.Heavy metals contents in agricultural top soils in the Ebro basin(Spain)[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6,144(3):1001 -1021. [11]BORUVKA L,VACEK O,JEHLICKA J.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s a tool to indicate the origin of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in soils[J].Geoderma,2005,128:289-300.[12]GARCIA R,MAIZ I,MILLAN E.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analysis of road soilsand grasses from Gipuzkoa(Spain)[J].Environmental Technology,1996,17(7):763 -770.[13]GRAY C W,McLAREN R G,ROBERTS A H C.The effect of long-term phosphatic fertiliser applications on the amounts and forms of cadmium in soils under pasture inNew Zealand[J].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1999,54:267 -277.[14]FILZEK P D B,SPURGEON D J,BROLL G,et al.Ped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ites along a transect from a primary cadmium/lead/zinc smelting works[J].Ecotoxicology,2004,13:725 -737.[15]陈同斌,曾希柏,胡清秀.中国化肥利用率的区域分异[J].地理学报,2002,57(5):531-538.[16]翁焕新,张霄宇,邹乐君,等.中国土壤中砷的自然存在状况及其成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0,34(1):88-92.[17]吴燕玉,周启星,田均良.制定我国土壤环境标准(汞,镉,铅和砷)的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1991,2(4):344-349.[18]郭宇,吴国爱,杨奕,等.海南菠萝种植地土壤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4):100-103,205.[19]谭业华,魏建和,陈珍,等.海南槟榔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与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1(5):815-819.。

稻作文化万千年_黎苗处处山兰香——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大观

稻作文化万千年_黎苗处处山兰香——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大观

农村·农业·农民2024.03A 55——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大观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是黎族和苗族人民以种植旱稻为主要特征的稻作文化系统。

千百年来,山兰稻种质资源、耕作技术、农耕工具,以及酿制山兰酒、创作山兰歌谣、举办山兰文化节等,已成为山兰稻作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被列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海南首批入选。

遗产地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琼中县”)的长征镇、湾岭镇、红毛镇、上安乡和吊罗山乡等10个乡镇,山兰稻种植面积1 336亩。

琼中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属热带海洋季风区,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很适宜山兰稻的生长。

最早关于山兰稻的文字记载于明代正德年间海南琼山人唐胄主修的《琼台志》。

据正德《琼台志》卷八《土产上》记载:“稻,粳糯二种。

粳为饭米,品著者有九:曰百箭……曰山禾。

择久荒山种之,有数种,香者味佳。

黎峒则火伐老树挑种,谓之刀耕火种。

”经考证,这里的“山禾”就是山兰稻。

海南琼中山兰稻稻田山兰稻,又称山栏稻。

史料记载:“山稻,种于内图及黎山中,燔林成灰,因灰为粪,不需牛力,以锥土而播种焉,不加灌溉,自然秀实,连岁有收,地乃去之,更择它处。

”山兰稻的传统种植方式是“砍山兰”,即“刀耕火种”,过程有选地、破山、焚烧、围兰、点种、除草、守护、收获等环节。

砍山兰用的农具,包括铁钩刀、爬竿、点穴棒、手捻刀、叮咚板、山兰架等。

山兰稻耐旱、耐虫害、较抗倒伏、节省人工,无须特别管理。

从播种、生长到收割整个过程不施肥、不喷药、不浇水,为天然原生态种植,依靠海南丰富的天然雨水浇灌和特殊的地理气候滋润自然生长,从幼苗生长成稻谷期间一直散发着特有的稻香。

山兰稻虽好,但种植及收割却不易,需经过砍伐树木、焚烧、下种、看护、除草、收割等一系列生产过程,且一年只能种植一季,种植过的地方5年内不能再种,只能迁移到别的山头,重新砍山、烧树等。

海南矿产行业报告

海南矿产行业报告

海南矿产行业报告一、海南矿产资源概况。

海南省位于中国南海之滨,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岛屿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资源包括铁矿石、锰矿、金、银、铜、铝、钨、锡、钼、稀土、石油、天然气、盐等。

其中,铁矿石和锰矿是海南省的主要矿产资源,占据了海南矿产资源总量的大部分。

二、海南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1. 铁矿石开发。

海南省的铁矿石资源主要分布在琼中、屯昌、澄迈等地,其中琼中县的铁矿石储量最为丰富。

目前,海南省的铁矿石主要用于供应本省的钢铁企业,部分铁矿石也出口到国外。

2. 锰矿开发。

海南省的锰矿资源主要分布在陵水、保亭、琼中等地,其中陵水县的锰矿储量最为丰富。

海南省的锰矿主要用于生产合金钢和不锈钢,部分锰矿也出口到国外。

3. 其他矿产资源开发。

除了铁矿石和锰矿之外,海南省还有一些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

比如,海南省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市和儋州市。

此外,海南省还有一定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

三、海南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开发利用现状。

海南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铁矿石和锰矿的开发上。

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尤其是稀土、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2. 存在的问题。

海南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浪费严重。

一些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导致资源的浪费严重。

(2)环境污染严重。

一些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技术水平低下。

一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质量。

四、海南矿产资源开发的发展对策。

为了更好地发展海南省的矿产资源,应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通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加强环境保护。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加强技术创新。

海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分析

海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分析

海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分析摘要:运用绝对差异指标、相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发展率指数分析了海南省2006~2011年间区域经济的时空差异,并就其差异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得到相关结论。

关键词:海南省;经济差异;gdp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国内外相关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是近年来我国区域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致力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1]。

海南省作为中国最南端的海岛型省份、最大的经济特区,研究其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对海南经济高效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南省概况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地处热带,与广东省隔海相望,位于东经108°37′~111°05′,北纬3°30′~20°18′。

于1988年建省,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

海南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千米,其中海南岛面积约为3.39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0.2%。

海南省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25℃,年均降水量1639毫米。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

全省总人口为867.15万人(2010年),2011年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高于全国gdp增速2.8个百分点。

二、海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分析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三沙市,地级市三个,分别是海口市、三亚市和三沙市,县级市(县)16个。

本次研究将海南省划分为三个区域,东部为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和陵水县;中部为五指山市、定安县、屯昌县、琼中县、保亭县和白沙县;西部为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乐东县和昌江县。

2012年成立的三沙市本次不纳入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时间特征用标准差(属于绝对差异)和变异系数分析(衡量单位或平均数不同时数据的离散程度,属于相对差异)。

双月湾旅游景点介绍

双月湾旅游景点介绍

双月湾旅游景点介绍【摘要】双月湾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双月湾的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静,风景宜人。

这里有蔚蓝的海水和洁白的沙滩,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双月湾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感受到海南独特的文化氛围。

游客们在双月湾可以参加各种特色活动,如海钓、潜水等,体验不一样的海岛生活。

双月湾也有丰富多样的美食和舒适的住宿设施,让你享受到便利和舒适。

双月湾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每一位前来游玩的人都会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欢迎大家来体验双月湾的美好,感受海南的热情和风土人情。

【关键词】双月湾、旅游景点、地理特点、风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活动、美食、住宿、值得一游、魅力。

1. 引言1.1 双月湾旅游景点介绍双月湾是一个位于中国海南岛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以其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双月湾是一个拥有独特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海湾,被誉为“天然的海湾花园”。

这里是一个自然生态丰富、景色优美的地方,拥有琼中县最美的海滩和海岸线之一。

双月湾的双月形湾海岸线独特,宛如两个明月相接,给人以美丽而神秘的感觉。

双月湾不仅有优美的海滩和碧海蓝天,还有翠绿的椰林和清澈的海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自然景观外,双月湾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如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让人感受到古老海洋文明的魅力。

双月湾也是一个充满特色活动的地方,游客可以参与海上运动、沙滩瑜伽等各种体验项目。

双月湾的美食与住宿也是一大亮点,游客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海鲜和当地特色美食,同时可以享受舒适的酒店和民宿服务。

双月湾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旅游胜地,欢迎大家前来体验双月湾的魅力。

2. 正文2.1 双月湾的位置和地理特点双月湾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境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海湾地区。

双月湾地处东经120°34′8″,北纬27°19′23″,是一个向东北开口的半月形海湾,因其形状如同双月而得名。

双月湾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东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自然资源。

海南琼中绿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海南琼中绿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园艺文摘 2015年第3期海南琼中绿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吴海虹1,廖孝文2,项秋兰2,李茂富1,李绍鹏1(1.海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88;2.海南省琼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海南 琼中 572900)摘 要:琼中绿橙作为琼中县的特色水果,栽培面积占全省柑橘橙柚栽培面积的36.26%,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潜力。

然而,近年来琼中绿橙产业出现种植规模不断减少、病虫害危害严重、标准化栽培水平不高、种苗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影响果实品质,使得琼中绿橙品牌受到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在分析琼中绿橙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实施琼中绿橙标准化栽培技术、建立健全苗木体系、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等对策。

关键词:琼中;绿橙;产业;问题;对策琼中绿橙又称海南绿橙,属于芸香科柑橘属,其前身为红江橙,于1988年从广东廉江引入琼中进行试种。

近年来,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先后被评为海南省优质农产品、海南省名牌产品,获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荣誉称号。

2006年1月,“琼中绿橙”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成为海南省第1个地理标志证明的商标,在岛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作为琼中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琼中绿橙产业发展为提高琼中县农业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琼中绿橙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如绿橙栽培面积不断减少,种植规模不稳定,病虫害危害严重等。

特别是受到是黄龙病、衰退病等病害的较大威胁,导致绿橙品质下降,品牌安全受到威胁[1]。

虽然前人曾对琼中绿橙有过研究,但都主要针对琼中绿橙生产栽培技术,并没有对整个产业进行系统调查研究。

笔者在了解琼中绿橙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这对促进第一作者简介:吴海虹(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艺植物栽培与生理。

通讯作者:李绍鹏,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Lisp555@126. com项目来源:海南大学“海南各类资源考察”资助项目《海南甜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14;海南大学“园艺学本科教学创新团队”项目资助2014。

乡土地理之海南地理ppt课件

乡土地理之海南地理ppt课件
3
一、范围与纬度位置 海南角
20
鱼鳞角 海南岛 19
锦母角
铜鼓角
20 西沙
15
永兴中岛沙
黄岩岛
10 南沙
5
曾母暗
广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陆位置:
北部湾
琼州海峡
南海 5
一、地理位置及重要性: 1 、海陆位置:
海南省位于中国的南部 , 北部隔着 琼州

峡,临近南 海
2 、纬度位置: 全部位于 热带 最北端 海南角
和湛江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
பைடு நூலகம்瀑布
琼中县的百花岭瀑布、霸王岭瀑布
五指山市的太平山瀑布、 五指山瀑布
8
奇特的地貌景观
喀斯特 儋州的石花水洞、三亚的落笔洞
地貌
保亭的千龙洞和仙安石林
昌江的皇帝洞
海蚀 地貌
天涯海角、 铜鼓角
流水 地貌
儋州的蚂蟥岭冲沟( 水土流失严重)
9
二、 地形及地貌 台地、阶地、平原
地势: 中间高四周低
. 3、海南的地势特点是( A)
. A中高周低 B中低周高 C西高东低 D南高北低
. 4、海南岛的众多河流中,最长的是( B)
. A万泉河 B南渡江 C昌化江 D九曲江A
. 5、海南夏季应重点防范的灾害是( ) . A台风 B寒潮 C沙尘暴 D地震
. 6、海南最丰富也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 B) 23
(2) 偶有冬寒害对热作危害
14
莺歌海、东方盐场等大型盐场多分布在 海南岛的 西 部,理由是:
地处 背风坡,降水少,蒸发量大 ,海水 盐 度 港湾滩涂多,地势平 晒盐条
件 优越。
海南的避暑胜地应选 五指山市,避寒胜

琼中东五指山热带雨林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 项目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琼中东五指山热带雨林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 项目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琼中东五指山热带雨林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对于琼中东五指山热带雨林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而言,其具有十分充足的地热类资源,为此,本次对这一项目中地热类资源的各项开发、应用对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给项目更为顺利地得到实施给予相应的参照。

关键词:琼中东五指山;开发;热带雨林;应用;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地热资源1.勘查区总范围这一项目处于五指山的东南,其是被琼中县的上安乡所管辖,东与和平镇间相接,西与五指山间相接,北与长征镇间相接,东南与陵水县中的吊罗山乡间相接,与区内均连通了公路,间距琼中县营根镇共25公里,在工作区中,具有国道、省道,直至省内各个县、市,交通十分便捷。

工作区总面积8.44km2(具体见如下图1)。

图1 勘查区中的交通图示2.地热类资源的各项开发、应用对策2.1开发、应用条件应用地热类资源主要包括了发电方面、直接方面(即为非电方面)。

应用到发电中的地热流体对温度具有更多的要求,通常需要到180℃甚至是超出200℃才更为经济。

在勘查区中,热矿水温度在35.2℃-56℃的范围中,是一种低温地热类资源,这一资源能够直接应用,适宜应用到理疗、采暖等许多方面[1]。

对于地热流体水化学种类而言,大多都是HCO3-Na,在地热流体中,偏硅酸的总含量较高,且具有更为良好的理疗效果、价值。

现阶段,在本次中的勘查试验孔、收集孔大多都没有应用,在勘查区中地热类资源的总应用率较低。

2.2开发、应用前景2.2.1热矿水水量在勘查区中,热矿水大多应用到沐浴、游泳中,用水总量较少。

参照评估最终的结果,在地热田中,地热流体控制开采总量在1177m3/d,在保障具有更为高效且科学的开采条件下,能够满足于旅游领域对热矿水所具有的需求。

2.2.2热矿水水质开发、应用参照水样检测最终的结果,在勘查区中,热矿水具有十分显著的硫磺味,且体现为透明,在井口,水温在35.2℃-56℃的范围中,pH值在8.81-9.32的范围中,是一种微碱性水,总硬度在5mg/L-14mg/L的范围中。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思考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思考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思考作者:林婷来源:《国际商务财会》2023年第17期【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础设施发展程度比较均衡,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围绕“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在当前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以中部生态保育区为样本,开展研究。

文章研究发现该区域存在产业发展与地区实际不匹配、公共服务保障缺少统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协同不足等问题。

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加强统一规划统筹、突出重点建设中心城市、实现公共服务统筹保障、发挥国家公园抓手作用、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引导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海南省;中部生态保育区【中图分类号】F207★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NSK(YB)22-55]。

一、引言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三极1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

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海南自贸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打造“三极一带一区”,设定短中期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海口、三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儋洋港产城融合格局基本确立,世界级滨海城市带初具雏形,陆海统筹、山海联动、城乡融合效应不断放大;到2035年,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按照《意见》确定的工作步骤,当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是着力发展壮大海口经济圈、三亚经济圈、儋洋经济圈三个增长极,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海南整体经济实力。

滨海城市带以环岛旅游公路为载体,重点培育“滨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而中部生态保育区作为承载“陆海统筹、山海联动”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自身产业较为薄弱、经济基础较差、发展较慢的现实条件下,找准发展定位,加强与沿海联动协同,真正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开发构想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开发构想

处 。五指 I 区是世 界上 现存三 大片原 始热 带雨林 中 l J 地 势 最 高 的地 片 ,因此 更 具 特 色 ,是 “ 回归 大 自 然 ”和绿 色生态旅 游 的好 去处 。 山区黎苗 同胞 至今
1 宜 人 的气候条 件 . 1
琼 中县 属 热带 季风 气 候 , 雨水 充 沛 , 候 温 和 , 气 有独 特 的热 带 山地 气候 特 征 ,年 降水 量在 1O_ 50 _ 30mm 之 间 , 00 年平 均气 温 2 .℃ , 平 均最 高 温度 25 年 3 ℃ ,年平 均 最 低 气 温 1." 3 28C。最 冷 的 一 月 气 温 1. l.℃ , 47 82 最热 的七月气 温 2.—2 .℃, 夜 温 一 44 76 昼
差大于 I' 冬暖夏凉, O C, 四季如春 , 素有“ 天然空调 ” 之称 。同时 , 受寒潮 和 台风 的影 响不大 , 得 天独 厚 是
的避暑 胜地 。
1 迷 人 的 自然 景观 和丰 富的 生态 资源 . 2 琼 中终 年翠 绿 ,现拥 有森林 面 积 33万 亩 ,森 0
区 , 表一 所示 。 如
人 口占 4% 、 人 口占 6 %。它还 是海 南 岛三大 9 苗族 . 4 河 流南 渡 江 、 昌化江 、 泉 河 的发 源地 , 内有 大小 万 境 河 溪 2 1 ,热 带 t 地气 候 特 征 ,昼 夜 温 差 大 于 4 条 l l
1  ̄ 冬 季温暖 、 0C, 夏季凉 爽 , 是得 天独厚 的避暑胜 地 。 琼 中 旅 游 资 源 丰 富 , 闻 名 于 世 的 海 南 第 一 I—— 五 指 …就 屹 立 于 县境 西 南 与 五 指 山市 交 界 I l
c lr s u c s a e o r e ,wh c lo h sa l n so y a i ue s e lng a ina r dto lc t r n Le no i h as a o g hit r nd un q e d i soft n to lta iina ul e i ba n he u

符桂花深入琼中调研时充分肯定琼中县委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指示精神——方式方法有创新

符桂花深入琼中调研时充分肯定琼中县委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指示精神——方式方法有创新

外, 还要结 合农 民生产实 际 , 为他 们 提供种 良苗的技术培 训和产 后 销 售 等 , 正 实 现 企 业 发 展 、 民 真 农

H A I N A
. 火 第8 期
N R E N D A
0 … l l | l 磊
趣 综 合 报 道 0
和优势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 , 她 要 求 琼 中要 在 发 展 特 色 产 业 取 得成 功 的 基 础上 , 积极 探 索产 业 化
之 路 , 产 品链 条 化 , 大 做 强 有 使 做
关产 业 , 农 民实 现 真 正 意义 上 的 使
增产 增 收 ; 把 琼 中各 种 资源 优 势 要 特 别 是 特 色 产 业 优 势 转 变 为 经 济 优 势 ,为 琼 中农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转 移 、 业 产 业 结构 调 整 及 农 村 经济 农 发 展 , 进农 民增 收 发 挥 不 可替 代 促 的作 用 ; 业 除 了 向农 户 提 供 种苗 企
本刊讯 7月 1 2日至 1 3日, 由省
主任岑少霞 、 陈晗等陪同调研。 委会 的工作情况和存在 的问题 。 与会 1 2日下午 ,调研组 深入后 安镇 人员 就如何 更好 发挥 人大工 作 职能 和部分省 、 、 市 镇人 大代表座谈 , 听取 畅所欲言 , 并针对工作 中存在 的一些 后安镇委书记 、 镇人 大主席 卓林梅汇 问题 提出 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

在 种 桑 养 蚕 示 范 村— —竹 朗 村 , 桂 花来 到 桑 田 、 符 蚕房 , 同养 蚕 农 户 拉家 常 ,了解 病 虫 害 防治 、 农 民收入 情况 。看 到村 里建 起一 排排 新 房 , 众 生 活 普 遍 改 善 时 , 桂 群 符

霸王岭林区

霸王岭林区

霸王岭林区霸王岭林区是海南五大热带天然林区(五指山、尖峰岭、吊罗山、黎母山和霸王岭)之一。

林区蕴藏着无数的生态财富,古木参天,苍苍茫茫,山林良材济济,珍禽异兽成群。

它是祖国的一块热带动植物宝库,是海南生态省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昌江的一份骄傲。

历史沿革二十世纪二战时期,日寇就染指了霸王岭,强迫大批劳工盗伐大量木材为掠夺石碌铁矿资源之用。

解放后,国家百业待兴,需要大量木材。

1954年国家在广东省建立国有森林采伐企业,当时海南是广东省的一个行政区,首先在琼中县百花岭和东方县玉龙岭建立采伐场。

1955年设霸王岭森林经营场所,1956年5月6日更名为“广东省森林工业局海南分局东方县木材采购站”,这就是霸王岭林业局的前身。

1957年5月,东方县木材采购站迁至七差乡境内(即现在的霸王岭林业局所在地)。

同年7月更名为“广东省森林工业局海南分局霸王岭木材采购站”。

当时该站辖区没有明确的地图界线,所管的地盘很宽,包括东方县(现东方市)境内的广坝区、中沙区,昌感县(现昌江县)的叉河区、石碌区以及白沙县、东方县、乐东县交界处的猕猴岭区均设有采购组。

1958年后,霸王岭林区版图大部分在昌江县和白沙县境内,所辖:雅加大岭、七差大岭、重合岭、白晶岭、峨贤岭、峨乐岭、猴子岭、玉龙岭、江边岭(尖峰岭北缘)、西方岭、天安岭、旧村岭、乌烈岭、石碌岭、金瓶岭等十余座山岭。

1958年6月19日,广东省森林工业局海南分局霸王岭木材采购站更名为“东方县国营霸王岭林场”。

1959年1月16日更名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国营霸王岭林场”。

1959年5月27日更名为“广东省林业厅霸王岭森林工业管理局”。

1960年更名为“广东省林业厅霸王岭森林工业局”。

1963年更名为“广东省林业厅霸王岭林业局”。

1966年5月14日成立“岛西林业管理局霸王岭林场”。

1968年1月19日遂成立了“广东省霸王岭林业局革命委员会”。

1980年2月4日恢复为“广东省霸王岭林业局”的称谓。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海南岛民族聚落研究——以琼中什寒村为例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海南岛民族聚落研究——以琼中什寒村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3)07-0133-05 收稿日期 2022-09-06摘 要 民族聚落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文化生态复合体,只有对聚落景观特征、文化内涵形成准确认知才能进行有效的保护。

该文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海南省琼中县什寒村为例,从文化生态学视角出发,利用GIS识别聚落景观特征,同时剖析文化基因内涵,尝试构建聚落景观特征与文化基因嵌合关系谱,讨论什寒村聚落景观形成机制,为海南岛民族聚落研究与利用保护提供理论借鉴参考。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民族聚落 文化基因 海南岛 什寒村Abstract The ethnic settlement is a cultural ecological complex form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nly by forming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settlement landscape can it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Taking Shihan Village, Qiongzhong County, Hainan Province, a village with Chines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y, we use GIS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ttlement landscape, and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genes, then we try to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spectrum between settlement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genes, and discus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ettlement landscape in Shihan Village,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ethnic settlements in Hainan Island.Keywords Cultural ecology, Ethnic settlements, Cultural gene, Hainan Island, Shihan Village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海南岛民族聚落研究——以琼中什寒村为例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Minority Settlements in Hainan Is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y: Taking Shihan Village in Qiongzhong as an Example1 背景介绍海南岛中南部地区分布着以黎苗为主的诸多少数民族聚落;这些聚落是少数民族在文化基因影响下,主动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并伴随着文化的变迁发生着有机演变;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人居环境资源[1]。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海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的通知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海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的通知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海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20.12.26
•【字号】琼建规〔2020〕13号
•【施行日期】2021.03.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
正文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海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的通

琼建规〔2020〕13号
各市、县、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三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海口市、三亚市、陵水县园林和环境卫生管理局,儋州市、文昌市、东方市、五指山市环境卫生管理局,琼海市、定安县、澄迈县、保亭县、琼中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乐东县、昌江县城市管理局,屯昌县、洋浦经济开发区市政管理局,万宁市环卫园林局,临高县市政园林管理局,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各建筑垃圾处理、预拌混凝土生产、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规范我省建筑垃圾处理全过程,促进建筑垃圾统一管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提高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安全处理水平,我厅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海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并经专家评审通过,现正式发布,编号为DBJ 46-055-2020,自2021年3
月1日起实施。

附件:《海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DBJ 46-055-2020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12月26日。

近40年来海南省三大河下游水体的含沙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近40年来海南省三大河下游水体的含沙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5 月
00 6 .5 00 2 .3 00 4 .4
6 月
00 1 .6 0 12 .7 00 1 .7
您所在的网络环境存在频繁操作滑动滑块进行验证
维普资讯
生 态 环 境 2 0 ,54:6 .6 0 6 1()7 57 9
E o o y a dEn i n n c l g n v r me t o
ht:w .ecc m t / wwj sio p/ e . Ema :dtr e sio — i e i @jecc m l o .
近4 0年来海南省 三大河 下游水体 的含沙量特征及 影响 因素
张黎 明 ,魏志远 ,曹启 民 ,桑爱云 ,王 华 ,漆智平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 儋州 5 13 ;2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海南 儋' 7 77 7 77 . h 5 13 i
摘要 : 利用海南省水文局提供 的 16 - 2 0 9 0 0 0年水文资料 , - 对近 4 O年来海南省 大河下游 水体 的含沙 量特征及 影响因素进行 了分析 。结果表明 ,南渡江 、昌化 江和万 泉河下游水 体 4 l 月份的含沙量一般都较大 ,而 l 、3 2月份的含沙 都很 一 1 、2 、l 小, 夏秋两季 的含沙量明显高于冬春两季 ,这也跟j大河下游地区 的不同月份和季节性平均降雨量分布规律基本相一致 , 说 明降雨 在一 定程 度上决定着三大河 流域 的土壤侵蚀状况 。 从年平均 含沙奄来 看 , 吕化江的含沙最整体咀 高于南渡汀和万泉 河 ,这可能是 吕化江流域原始森林 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 自然灾害向下游输送泥沙 的结果 。
面 积 均 超 过 3 0 I2 0 0 kn ,流 域 面 积 占全 岛 面 积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琼中县自然资源
中国·海南 2006-03-10 10:31:52 字体:【大中小】
琼中地处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

北纬18°14'~19°25',东经109°31'~110°09'。

全境东西长79.22公里,南北宽76.69公里,面积2693.1平方公里。

人口196203人,黎族占45.63%,苗族占6.1%。

辖区6个乡、8个镇。

有624个自然村,境内有四个县办农林场,15个国营农、林、牧、茶场。

县政府驻营根镇,北距海口市136公里,南至三亚市165公里,东抵万城镇90公里,西离那大镇84公里。

海榆中线横贯全境,公路网成辐射状向四周展开,是海南岛公路南北、东西走向的交通枢纽,每日均有班车通达全岛各地。

·地形
琼中县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貌呈穹窿形,由高山、低山、丘陵、台地河道、阶地等构成层圈关地貌。

境内山峦重叠,海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2座。

西南部与通什交界处的五指山峰海拨1867米,是全岛的最高峰。

西部的鹦歌岭海拨1811米,南部的吊罗山海拨1290米,北部的黎母岭海拨1412米。

境内最低点为东北部的白马岭采伐场旧址,海拨为25米。

·气候
四周群山环抱,形成昼热夜凉的山区气候特征。

平均气温22℃,1月份平均气温16°C。

绝对最低气温为零下6℃;7月份平均气温26℃,绝对最高温度38℃。

年平均日照时间1600-2000小时,太阳总辐射为4579兆焦耳平方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85%。

年平均降水量为2200-244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964年的5525毫米。

最小年降水量为1969年的1018毫米,日最大降水量为1977年7月20日的626 毫米。

年平均蒸发量为1824.1毫米。

全年静风频率55%,为全岛之最,全年以东南风向为最多,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

·河流
境内有大小河溪共241条。

海南岛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发源于该县境内,其主要河流有腰子河、大边河、乘坡河和什运河分别发源于鹦歌岭、黎母山、五指山和吊罗山。

河网密度系数为1.32公里/平方公里。

总集雨面积2693.1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为44.33 亿立方米。

水能蕴藏量约10.83万千瓦,已开发利用2.22万千瓦。

·资源
琼中地处山区,林产资源丰富,是全省森林蕴藏量最大的县份之一。

现有森林面积174.35万亩,其中天然林100.01万亩,人工林74.33 万亩,主要珍贵木材有:母生、苦梓、八角、胭脂、菠萝蜜、绿楠、油丹、花梨、紫丹、坡垒等。

矿藏资源主要有金、银、铜、硫铁、铝、锌、石灰石、莹石等。

野生动物有:猕猴、长臂猿、黑熊、金钱豹、蟒蛇、野猪、野羊、金钱龟、穿山甲、坡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