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资源公报2010

合集下载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2年和常年值比较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3年和常年值比较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4年常年值比较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5年常年值比较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6年常年值比较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7年和常年值比较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3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8年常年值比较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9年常年值比较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近5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周成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区, 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 人均占有年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5。

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 黄河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量, 担负着本流域和下游引黄灌区占全国9%的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 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含河北与天津及青岛)远距离送水(刘昌明,2004)。

过去50年黄河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循环要素均呈减少的趋势,黄河流域从1972-2000年间有22年出现断流。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流域水资源状况日益恶化。

特别是近20 多年来干流、主要支流下游断流频繁发生, 不仅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冲击(刘昌明,2004)。

河川径流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资源。

本项研究主要着眼于对河川径流的分析。

根据1956-2000年的实测资料分析,唐乃亥测站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3.93m3s-1,占全流域产流量38.13%;兰州站为329.89 m3s-1,占61.68%;花园口站为532.78 m3s-1,占99.6%,利津站为534.79 m3s-1。

所以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特别是黄河源区,这也是本项研究的重点区。

(一) 近50年黄河流域降水及其变化1、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1951-2000年黄河流域花园口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49.9mm,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量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为800~1000mm;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

如用200、400、600 mm年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代表黄河流域的年降水地带性, 即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 其中200mm线东-西变幅不大,约100km;600mm线主要是南-北变化,南-北变幅大于300km;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代表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449.9 mm)情况, 而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各年南-北(纬向)与东-西(经向) 的摆动都很大,在黄河流域可达400km以上。

黄河水资源公报

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2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前言《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自治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

《公报》中资料多年平均(简称常年)降水、径流和泥沙等实测系列为1950~1999年平均值,天然径流系列为1919~1999年平均值。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领导小组:组长:苏茂林副组长:薛松贵朱庆平孙广生李良年司毅铭成员:乔西现王玲陈永奇牛占吴青项目组:项目负责人:乔西现王玲陈永奇牛占吴青潘启民主要完成人:潘启民李东张培德张学成杨汉颖王玉明田水利胡玉荣裴勇谷慧林孙远扩王金玲王丽伟李立阳王丙轩张玮张春岚刁立芳概述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

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2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2mm,折合降水总量3211.84亿m3,较常年减少9.3%。

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03.0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00.30亿m3,地下水资源量320.6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17.91亿m3。

2002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94.93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59.50亿m3。

2010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10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2010年1月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发布单位: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编制单位: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资料提供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环境监测中心、陕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河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目录前言一、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二、省界水体水质状况三、黄河干流水源地水质状况附表1: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质状况一览表附表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附图: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评价断面图前言黄委水质监测工作始于1958年,主要监测水化学项目。

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增加了对污染项目的监测。

根据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1998年又开展了省界水体水质监测。

目前水利部门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黄河流域水质监测体系,基本覆盖了流域地表水体。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80年代初期开始发布黄河水质信息。

目前发布的《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每月一期。

《通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质状况。

《通报》根据流域内干支流重点河段及黄委所属省界水体91个监测断面的监测成果,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水资源质量评价,评价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氟化物、汞、镉、铅、铜、锌和石油类共18项,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

一、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本月评价黄河流域重点断面86个,其中黄河干流35个,支流51个。

Ⅰ~Ⅲ类标准的断面33个,占38.4%;Ⅳ~Ⅴ类标准的断面有19个,占22.1%,劣Ⅴ类标准的断面34个,占39.5%。

评价断面的水质类别比例见图1。

图1黄河流域1月份水质类别比例图黄河干流 本月评价35个断面,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占17.1%,符合Ⅲ类标准的占40.0%,符合Ⅳ类标准的占25.7%,Ⅴ类标准的占5.7%,符合劣Ⅴ类标准的占11.4%。

黄河法中生态保护制度的构建

黄河法中生态保护制度的构建

·110·黄河法中生态保护制度的构建何艳梅(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上海 201701)【摘 要】 为了更好地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弥补分散立法的不足,实施流域综合管理,解决黄河流域面临的特殊生态问题,有必要制定黄河法作为黄河流域管理的基本法和综合法。

本文利用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以解决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为目标和导向,依据有关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和改革成果,分析了黄河法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制度,包括全流域节水制度、水源涵养制度、水土保持制度和水污染综合治理制度、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制度等。

【关键词】 黄河流域;黄河法;生态保护制度;中上游;干支流【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章编号】1674-6252(2021)02-0110-10【文献标识码】A【DOI】10.16868/ki.1674-6252.2021.02.110资助项目: 上海市高原学科建设项目“上海政法学院法学-环境法学”(2016-Ⅰ-117)。

作者简介: 何艳梅(1972—),女,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环境资源法和水法的研究,E-mail:*****************。

引言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蜿蜒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干流河道全长5464㎞,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域总面积79.5万㎞2(包含鄂尔多斯高原的内流区面积4.3万㎞2)。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差别很大,大致分为上游青藏高原区、中游黄土高原区、下游平原区三部分。

黄河流域九省区2018年年底的总人口占全国的30.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6.5%。

因此,黄河法的制定是涉及流域生态状况、产业布局、现行政策和法律等多学科和多部门的系统和复杂问题。

关于如何制定黄河法,现有文献对黄河法的基本立法原则、流域管理体制、生态环境规划、法律责任等做了分析和思考[1,2],然而缺乏专门从法律制度角度进行的研究;更缺乏针对黄河流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结合立法现状与不足进行制度构建的针对性研究。

黄河水资源概述

黄河水资源概述

黄河水资源概述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天然年径流量580亿m3,其中花园口断面559亿m3,约占全河的96%;兰州断面天然年径流量323亿m3,约占全河的56%。

从产流情况看,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和龙门到三门峡区间,该两区所产径流量约占全河的75%。

40多年来,黄河流域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虽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对21世纪黄河流域的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1 水资源利用现状1.1水利建设投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兴修了大量的防洪、除涝、治碱、灌溉、供水和水力发电工程,并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据统计,到1990年底,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总投资达141.39亿元,占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的18.6%,占黄河流域八省区(未包括四川省)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的62.5%,其中水库工程24.14亿元,灌溉工程88.29亿元,除涝工程2.88亿元,防洪工程17.90亿元,供水工程3.11亿元,其它工程5.07亿元。

40多年来,各个时期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增长率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延伸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如三年恢复期增长率为120%;“一五”、“二五”期间增长率50%左右;三年调整期、“三五”、“四五”、“五五”期间为5%~10%;到“六五”、“七五”期间仅为3%~5%(见表l)。

由于新中国建立前黄河流域水利基本建设基础薄弱,水利发展水平低,全流域没有一座大型水库,灌溉面积仅80多万公顷,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而且开发水资源条件简易,投资效果显著,所以50年代投资的增长率较高。

此后,由于水利工程发展到一定水平,修建灌溉等水利工程的难度加大,耗资增多,再加上国家对农业投资的减少,因此,增长率较低。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前言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也是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

然而,由于多年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种植业、畜牧业等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黄河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就愈发显得重要。

本文将探讨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以期为黄河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河水资源公报黄河水资源公报是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编制发布的一份年度水资源统计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态。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每一滴黄河水都值得精打细算”为理念,以科学、公正、准确的数据为支撑,从多个方面对黄河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自2007年起,黄河水资源公报已连续发行了12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整理,已经成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黄河水资源公报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水位、径流量、水质、调水力度、水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和分析。

其中,用水统计与理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文的重点讨论内容。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黄河流域用水现状黄河流域占全国总面积的8.6%,其中包括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山东7个省(区)。

在这些省份中,以山西、河南、陕西三省使用黄河水资源的量最大。

据黄河水资源公报统计,黄河流域用水总量为1374.2亿立方米,用水总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6.5%左右。

其中,工业用水最大,占用水总量的近60%。

其次是农业用水和城市供水,分别占用水总量的26%和14%左右。

另外,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用水也占一定比例。

可见,黄河流域的用水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工业用水为主,与全国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的用水结构不同。

用水统计的重要性用水统计是指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用途等方面的用水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用水统计是用水管理和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全面反映用水情况,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用水政策和措施,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000-2008年黄河流域片地表水资源质量变化分析

2000-2008年黄河流域片地表水资源质量变化分析

对河流水质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分析, 以断面类别比例的变化为依据, 对照表的规定, 按下述方法 评价.
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时, 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 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一级变化时, 则评价为好转或恶化; 当水质状况发生两级以上( 含两级) 变化时, 则评价为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
4 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变化分析
年份
全年
评价河长 / km
11 094. 9 年
优于 类( 含 类)
河长/ km
比例/ %
5 187. 8
46. 7
劣于 类
河长/ km
比例/ %
5 097. 1
53. 3
劣类
河长/ km
比例/ %
2 449. 8
22. 1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类) 水质、劣于 类水质及劣 类水质占总评价河长百分比的年际变化趋势, 依据河流水质评价标准, 得出 2000- 2008 年黄河流域( 片) 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及演替规律.
收稿日期: 2010- 10- 20 作者简介: 孙 浩( 1985- ) , 男, 河南南阳人, 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专业方向: 水污染控制.
8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年
3 河流水质评价标准及评价依据
3. 1 河流水质评价标准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 地表
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 定 ( 暂行) [ 10] , 将地表水环境质量定 性评价为: 优、良好、轻度污染、中 度 污染、重度污染 5 个等级, 详见表 1. 3. 2 河流水质评价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黄河干流全长 5 464 km, 是我国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75. 2 万 km2 , 界于北纬 32 ~ 42 , 东经 96 ~ 119 之 间.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3 581 亿 m3 , 多年平均径流量 580 亿 m3 , 多年平均输沙量 16. 3 亿 t , 流域平均 年径流深 77 mm. 黄河支流众多, 流域面积大于 1 000 km2 的有 76 条. 流域内分布有洮河、湟水、窟野河、无 定河、汾河、渭河、北洛河、泾河、伊洛河、沁河、大汶河等水系.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自古以来先民 在此繁衍生息, 而今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人口、城市密集带.

探讨完善国务院黄河分水方案

探讨完善国务院黄河分水方案

探讨完善国务院黄河分水方案摘要:国务院八七年黄河河川径流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是南水北调西线生效前的黄河开发规划利用调度的根基,由于25前的现状与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水,其局限性不言而喻,如山西省因能源发展分配43.1亿 m3现仅使用15亿 m3。

随着中、东线南水北调2015年前实施以及西线未来还不确定性;同时国务院2010年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黄河水量由国务院八七批复的580亿m3到减少到现在的535亿m3;流域各省区已对国务院分水按干流与支流和地市进行了细化。

综之,有必要对八七分水中维持总量基本不变做必要的完善与调整:青海省属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提供了黄河水量的一半以上,当年仅分配14.1 亿m3,建议给予生态环境用水3亿m3;宁夏、内蒙古属于少数民族和国家优先发展地区,同时也是西北荒漠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其用水量早已超指标,两自治区采用水权转换措施解决工农业和城乡用水矛盾,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建议给予两自治区各5亿m3水;上述增加水量由富余省份及核减河北天津20亿m3水量解决。

建议调整的水量首先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改造西北荒漠化地区,如宁夏、内蒙古两自治区与河套地区相邻的毛乌素沙漠、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荒漠化治理。

提议省区之间可采用水权转换方式解决余缺不均问题。

关键词国务院八七分水水权调整优化完善生态补偿省区1. 国务院批复八七分水方案1.1八七分水方案1987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和水电部“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报告的通知”。

这是我国首次由中央政府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

该水量分配方案由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1987)61号文通知各省(市、区)作为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前黄河可供水量的分配方案。

分配方案是基于黄河地表水资源量580亿m3,可供分配水量为370亿m3,输沙水量210亿m3。

1.2分配方案的局限性现在看来,在那个时期已经考虑到了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用水,但并没有生态环境用水,仅协调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单位 : m 亿
表 5 黄 河上 中游沿黄各省实际耗水与指标对照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 1 年第 4期 01
4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4 1 取用地 下水 比较严 重 .
经济社会发展 , 穿河工程 、 跨河工程逐渐增多, 由于 缺乏系统的规划, 致使有些河段工程密度过大, 影响 防洪安全 , 甚至引起水事纠纷。流域管理信息化建 设、 科学研究支撑体系 、 水文化建设 、 公众参与流域 管理的方式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很薄弱 , 尚需进一 步加 强 。
上 中游 7省 ( ) 区 年平 均 取 水 总 量 为 32 9 8 .5亿 m , 其 中地 表水 294 3 .4亿 m , 占取 水 总量 的 6 .% ; 25 地
下水 135 亿 m , 4 .1 。 占取水总量 的 3 . %。在 7省 75 ( 年平均取水总量 由高到低 的排列次序为内蒙 、 区)
别为 8 .7亿 m 、5 2 亿 m 、 .4亿 m 、0 7 89 5 . 1 4 6 2 4 .2 亿 m 、 .4 m 、40 3 2 亿 1 .0亿 m 和 02 5 .6亿 m ; 耗用 地 表 水 由高到 低 的排 列 次 序 是 内蒙 、 夏 、 肃 、 宁 甘 陕
3 水资源利用现状
3 1 沿 黄各 省 ( ) 水 量 . 区 取
宁夏 、 陕西 、 山西 、 甘肃 、 青海和四川 , 分别为 16 1 0 .8
亿 m 、 .1 m 、 .9亿 m 、14 亿 m 、 .4 8 5 亿 6 9 5 9 5 .7 79 4 亿 m 、15 亿 m 和 0 2 。2 .6 .9亿 m ; 取用黄河地表水
段 , 域 面 积 4 . 6万 k 占黄 河 流域 总 面 积 的 流 97 m,

黄河近550年天然径流量演变特征

黄河近550年天然径流量演变特征

分级 1 2 3 4 5
划分标准 1.20 < Ki 1.10 ≤ Ki < 1.20 0.90 ≤ Ki < 1.10 0.80 ≤ Ki < 0.90 Ki < 0.80
状态 丰水年 偏丰水年 平水年 偏枯水年 枯水年
2.2.2. Hurst 指数 利用 R/S 分析法计算的 Hurst 指数可揭示不同时间范围内该序列趋势方向,进而实现对天然径流量序列的
2.2.1. 丰枯等级分类 根据《中国水资源评价》、《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 22482-2008)所指定的分类标准,年径流量丰枯变
化的划分标准采用模比系数 Ki 值(表 1)。
Table 1. Standardization of runoff level [13] 表 1. 径流量丰枯等级划分标准[13]
Keywords
Natural Runoff, Historical Analysis, The Yellow River
黄河近550年天然径流量演变特征
李 勃1,穆兴民1,2,高 鹏1,2,赵广举1,2,孙文义1,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滑动平均法[1]削弱长时间序列中的短于滑动长度的周期,进而表征长时间序列年际变化特征; Mann-Kendall 法[8] (MK)检验趋势;MK 突变检验[9]和 Pettitt 法[10]共同判别突变点;天然径流历时频率曲线[6] 表征不同频率下天然径流量分布特征;Hurst 指数[11]结合趋势预测检验未来天然径流量变化特征;距平累积法 [5]对天然径流量进行阶段性划分反映其丰枯持续性特征;采用 Matlab 小波分析工具箱中的 Morlet 小波为母函 数对天然径流量时间序列进行周期分析,以反映其内在变化规律[12]。研究方法不再详细赘述,具体计算方法参 见相对应文献。其中主要研究方法介绍如下: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黄河水资源公报

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2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前言《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自治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

《公报》中资料多年平均(简称常年)降水、径流和泥沙等实测系列为1950~1999年平均值,天然径流系列为1919~1999年平均值。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领导小组:组长:苏茂林副组长:薛松贵朱庆平孙广生李良年司毅铭成员:乔西现王玲陈永奇牛占吴青项目组:项目负责人:乔西现王玲陈永奇牛占吴青潘启民主要完成人:潘启民李东张培德张学成杨汉颖王玉明田水利胡玉荣裴勇谷慧林孙远扩王金玲王丽伟李立阳王丙轩张玮张春岚刁立芳概述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

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2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2mm,折合降水总量3211.84亿m3,较常年减少9.3%。

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03.0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00.30亿m3,地下水资源量320.6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17.91亿m3。

2002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94.93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59.50亿m3。

山东黄河水权交易探讨

山东黄河水权交易探讨

山东黄河水权交易探讨张盼盼;彭程【摘要】水权交易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山东黄河初始水权分配及引黄供水现状,阐述了水权交易的必要性及相关政策法规,提出了交易需要遵循的几点原则,对山东黄河水权交易进行了初步探讨.【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2页(P40-41)【关键词】黄河山东段;水权;引黄供水;水资源配置【作者】张盼盼;彭程【作者单位】天桥黄河河务局,山东济南 250000;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黄河是山东省最重要的客水资源,全省已有13市80多个县(市、区)用上了黄河水,沿黄各市共有万亩以上引黄灌区65处,引黄灌溉面积233.33余万公顷。

在严格执行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的同时,通过水权交易的方式合理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1 初始水权分配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报告,确定了正常年份黄河最大可供水量370亿m3,其中山东省分水指标为70亿m3。

2010年,山东省水利厅、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联合印发《山东境内黄河及所属支流水量分配暨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以下简称《细化方案》),将山东省70亿m3控制指标细化至14市,其中干流水量指标65.03亿m3,支流水量指标4.97亿m3。

山东省水利厅每年将黄河干流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配给各县(市、区);黄河水利委员会按照《细化方案》对各市许可水量进行总量控制,将黄河干流水量分用途许可至用水户。

各用水户取得黄河干流水权的标志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取水许可证及取水许可登记表。

2 供水现状根据山东省水资源公报数据统计,2001—2015年15年间,山东省年均供水量为225.28亿m3,黄河年均供水量占全省供水量的比例为25.82%,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山东省各市引黄用水需求逐年扩大,用水矛盾愈加明显。

中国2001年—2010年水资源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2001年—2010年水资源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2001年—2010年水资源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作者:陈华鑫等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第06期摘要:根据2001年-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水资源量与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的45年系列成果,分析了中国近10年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认为:通过论证全国一级区的45年的天然径流量及其延长系列,表明45年系列成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全国水资源一级区上看,大部分区域偏枯,仅有淮河区和西北诸河区偏丰,地表水资源量的丰枯分布情况决定了水资源总量的丰枯分布;近1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使北方地区水资源情势进一步恶化,枯水时段进一步延长,北少南多的水资源分布格局进一步加剧。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二级区;气候变化中图分类号:TV213.4;P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全国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万亿m3(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67万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8.07万亿m3。

按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已经不足2 100 m3,亩均水资源量约为1 400 m3,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时空分布不平衡[13]。

因此,本文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和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表1),分析近10年来我国水资源量的变化情势,对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行、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有着现实意义。

1 代表性论证目前大部分规划采用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的1956年-2000年的45年系列成果作为其代表年,但是对于近10年的水资源变化情况,45年系列成果是否具有代表性[47],尚需论证。

如果45年系列成果与延长系列资料的结果基本一致或相差不大,则说明具有代表性。

1.1 计算方法根据现有水资源分区,选择10个水资源一级区进行分析比较。

将研究单元的二次评价成果的45年资料系列表1 近10年中国水资源量注:本表2001年-2010年及10年平均值均来自《中国水资源公报》,45年平均指标来自《中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10 年对全国 532 座大型水库和 3044 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 3404.6 亿 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增加 484.1 亿 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 3054.8 亿 m3,比年初增加 417.7 亿 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 349.8 亿 m3, 比年初增加 66.4 亿 m3。北方 6 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 98.1 亿 m3,其中黄河区减少 11.8 亿 m3;南方 4 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 年初共增加 386.0 亿 m3,其中长江区和珠江区分别增加 220.4 亿 m3 和 115.6 亿 m3。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湖北、 贵州、吉林、广西、广东、湖南、四川等 2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增加,共增加蓄水量 534.6 亿 m3;青海、江苏、陕 西、海南、甘肃、山西等 8 个省(自治区)水库蓄水量减少,共减少蓄水量 50.5 亿 m3;宁夏、西藏 2 个自治区水库蓄水量没有变化。
太湖:若总磷、总氮不参加水质评价,则Ⅱ类水面积占 60.1%,Ⅲ类水面积占 28.4%,IV 类水面积占 11.5%,全湖总体水质为Ⅲ类。 若总磷、总氮参加水质评价,Ⅳ类、Ⅴ类、劣Ⅴ类水面积分别占评价面积的 0.3%、18.8%和 80.9%,全湖总体水质为劣Ⅴ类。除贡湖、 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外,其他湖区均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 2010 年全国总供水量 6022.0 亿 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 19.5%。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 81.1%,地下水源供水量占 18.4%, 其他水源供水量占 0.5%。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占 32.3%,引水工程占 33.9%,提水工程占 30.8%,水资源一级区间调水占 3.0%。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占 81.7%,深层承压水占 17.9%,微咸水占 0.4%。 北方 6 区供水量 2704.9 亿 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 44.9%;南方 4 区供水量 3317.1 亿 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 55.1%。南方各省级行 政区以地表水源供水为主,大多占其总供水量的 90%以上;北方各省级行政区地下水源供水占有较大比例,河北、北京、河南和山西 4 个省(直辖市)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12年7月目录前言概述................................................. 1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2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3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 7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8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水资源质量特点........................................ 15重要水事.............................................. 16附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20《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22前言《2011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11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概述2011年汛期黄河没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但受华西秋雨影响,渭河华县站和伊洛河黑石关站出现了近30年来最大洪水,黄河潼关站出现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2011年黄河干流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唐乃亥站偏大,其余站偏小;与1987~2010年均值比较,龙门站偏小,其余站偏大;与上年相比较,唐乃亥、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和高村站增大,其余站减小。

实测年输沙量与多年均值、1987~2010年均值和上年度比较全部偏小。

2011年黄河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渭河咸阳、渭河华县和伊洛河黑石关站偏大,其余站偏小(皇甫川皇甫站全年河干);与1987~2010年均值比较,洮河红旗、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和泾河张家山站偏小,其余站偏大;与上年度比较,窟野河温家川站基本持平,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和伊洛河黑石关站减小,其余站增大。

实测年输沙量与多年均值和1987~2010年均值比较偏小;与上年度比较,无定河白家川和渭河咸阳站增大,其余站减小。

2011年选择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重点河段,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选取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铜、铅、锌、镉、汞、氟化物、石油类、pH等参数,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黄河流域水质进行评价,并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进行达标统计分析。

2011年黄河流域全年评价河长19734.2千米,50.2%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37个省界断面中,18个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占48.6%;15处城市供水水源地中,6处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要求。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2011年黄河流域评价的210个重点水功能区中,参加达标统计的188个重点水功能区,全年达标率为46.3%,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黄河流域2011年选取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共19734.2千米河长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年平均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9832.7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49.8%;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河长4170.9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21.2%;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河长5730.6千米,占评价总河长的29.0%。

2011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各类水质河长及所占百分比见表1。

表1 2011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各类水质河长及所占百分比表黄河干流评价河长5463.6千米,年平均满足Ⅱ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总河长57.8%,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22.8%,符合Ⅳ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19.3%。

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等。

主要支流评价河长14270.6千米,年平均满足Ⅱ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总河长27.7%,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10.3%,符合Ⅳ类、Ⅴ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分别占11.2%、10.7%,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40.2%。

支流污染以湟水西宁至老鸦峡河段、大黑河呼和浩特以下、汾河太原以下、渭河甘谷至太碌、耿镇以下、沁河武陟县王顺以下等河段,以及祖厉河、宛川河、苦水河、清水河、东排水沟、银新沟、三川河、偏关河、蔚汾河、湫水河、延河、涑水河、双桥河、宏农涧河、新蟒河等入黄河段尤为突出,其水质全年基本为劣于Ⅴ类,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

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价省界断面37个,年平均满足Ⅱ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评价省界断面的29.7%,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16.2%,符合Ⅳ类、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分别占16.2%、10.8%,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27.0%。

劣于Ⅴ类水质断面主要分布在黄河山西入黄支流湫水河碛口、三川河后大成、汾河河津、涑水河蒲州;陕西入黄支流孤山川孤山川大桥、清涧河延川、延河呼家川、渭河吊桥;河南入黄支流宏农涧河坡头、双桥河双桥等断面。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有19个省界断面达到水质目标要求,占51.4%。

干流玛曲、大河家,大通河享堂、板涧河解村、亳清河上亳城、天然文岩渠渠村断面全年达标率为100%;干流下河沿、兴神大桥、吴堡、龙门、南村、高村、孙口、利津,沁河五龙口、丹河电厂桥断面达标率均在75%以上;干流河曲,湟水民和、昕水河大宁、渭河拓石、金堤河曹堤口断面达标率在50.0%~70.0%之间;干流麻黄沟、喇嘛湾、潼关、三门峡,湫水河碛口、窟野河温家川、清涧河延川、渭河吊桥断面达标率在15.0%~45.0%之间,孤山川孤山川大桥、延河呼家川断面达标率在15.0%以下,支流三川河后大成、无定河辛店、汾河河津、涑水河蒲州、双桥河双桥、宏农涧河坡头断面全年均未达标。

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见表2。

表2 2011年黄河流域省界水体水质状况表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选取黄河干流新城桥、水川吊桥、石嘴山、昭君坟、画匠营、镫口、头道拐、万家寨库区、三门峡公路桥、花园口、开封大桥、高村、泺口、滨州、利津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饮用水)进行水资源质量评价。

结果显示,6处水源地水质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要求,占40%,见表3。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逐月统计,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达标率变化较大,其中新城桥、水川吊桥、开封大桥断面全年100%达标,花园口、泺口、高村断面达标率较高,均在80%以上,利津、万家寨库区、滨州断面达标率均在70%左右,三门峡公路桥、昭君坟、头道拐、画匠营断面达标率在50%以下,石嘴山、磴口断面全年均未达标,主要超标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

表3 2011年黄河干流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表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2011年评价重点水功能区210个,其中22个未确立水质目标的排污控制区仅作水质类别评价,不参与水功能区达标分析,其余188个水功能区进行达标统计。

本年度达标水功能区87个,占46.3%;未达标水功能区101个,占53.7%。

评价重点水功能区河长11116.8千米,其中参加达标统计河长10892.1千米,达标河长6059.7千米,达标率为55.6%。

黄河干流评价重点水功能区43个,其中排污控制区3个,参与达标统计水功能区40个,达标23个,达标率为57.5%。

主要支流评价重点水功能区167个,其中排污控制区19个,参与达标统计水功能区148个,达标64个,达标率为43.2%。

各类水功能区按水功能区个数统计,保护区和渔业用水区达标率最高,均为75.0%;保留区达标率最低,为25.0%。

按水功能区河长统计,保护区和保留区达标率最高,分别为85.8%、74.1%;景观娱乐用水区达标率最低,为31.1%。

22个排污控制区中,水质满足Ⅱ类4个,Ⅲ类、Ⅳ类、Ⅴ类均为2个,劣于Ⅴ类12个。

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详见表4。

各省(区)水功能区青海省全年评价水功能区21个,参与达标统计20个,达标14个,达标率为70.0%;四川省评价水功能区1个,参与达标统计1个,达标;甘肃省评价水功能区38个, 参与达标统计37个, 达标25个,达标率为67.6%;宁夏回族自治区评价水功能区9个, 参与达标统计9个, 达标5个,达标率为55.6%;内蒙古自治区评价水功能区14个,参与达标统计13个,达标3个,达标率为23.1%;陕西省评价水功能区共58个,参与达标统计54个,达标19个,达标率为35.2%;山西省评价水功能区30个,参与达标统计24个, 达标12个,达标率为50.0%;河南省评价水功能区58个,参与达标统计48个,达标27个,达标率为56.2%;山东省评价水功能区13个, 参与达标统计13个,达标3个,达标率为23.1%。

各省(区)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详见表5。

达标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2011年黄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污染依然严重,支流污染重于干流。

干流、支流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57.5%和43.2%;全流域各水期达标率变化不大,全年、汛期、非汛期达标率分别为46.3%、45.2%、46.5%。

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氟化物、石油类等。

不同水期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见表6。

表6 2011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统计表水质变化趋势分析黄河流域2011年黄河流域Ⅰ~Ⅲ类水河长占49.8%,Ⅳ~Ⅴ类水河长占21.1%,劣于Ⅴ类水河长占29.0%。

与2010年相比,Ⅰ~Ⅲ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增加了5.6个百分点,Ⅳ~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基本不变,劣于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减少了4.9个百分点,整个流域水质有所好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