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1.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包括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所创造的总收入,而国民生产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产出总值的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技术进步和增加投资等方式实现。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是货币供应增加、需求超过供应、成本推动等。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财富重分配和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4.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导致的一种经济现象。
失业会导致劳动力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失业的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个体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变迁导致的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而引起的失业)。
5.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市场均衡。
6.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用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等。
7.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包括扩张阶段、高峰阶段、衰退阶段和底部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于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技术进步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等因素引起的。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交换财富的行为。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益和扩大市场规模。
10.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个体或群体之间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经济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一:通货膨胀
说到宏观经济学不得不提出通货膨胀这一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的是发行量超过了实际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指标。
提到通货膨胀,不得不就就提起
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
二:宏观调控
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其中最主要的调控手段就是经济手段。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提起宏观调控不得不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来
调节货币的供给量。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及支出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就业
与收入。
四:总需求
总需求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一般都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五:宏观经济政策
而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作出的指导原则和措
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开启有意识的干预。
六: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失业率用横轴表示,
货币工资增长率用纵轴表示。
Classified as Internal。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1.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通过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收入、支出、投资和储蓄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各种经济指标,如消费指数、投资比例等。
2.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为什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可以持续增长,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却相对较慢。
其中,主要的理论有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等。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研究劳动力供求关系,包括就业率、失业率、人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以及影响就业和失业的因素,如人口结构、技能水平、经济政策等。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方法,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需求管理等。
5.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全球货币交易市场,涉及各国的货币汇率、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的决定因素、汇率制度等问题。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财政政策的工具、影响和效果。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准备金比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工具和效果。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研究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包括国际贸易的模式、影响因素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特征、长度和波动幅度,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
10.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研究经济中不同群体之间收入的分配情况,包括劳动者、资本所有者、政府等。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原因和影响。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的归纳,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制定相应政策。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数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GDP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社会进步。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减弱。
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和调整货币供应量。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不景气和社会不稳定。
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刺激经济增长和实施就业计划。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改变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以及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常会增加支出和/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会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以遏制通货膨胀。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包括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关税和贸易自由化。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汇率,例如购买或出售外汇储备。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周期,包括衰退、复苏、扩张和繁荣。
经济周期的起伏通常与投资、消费和就业水平有关。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并提出政策建议来管理经济周期。
10.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式。
常见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
宏观经济学中关注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和驱动力。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人们普遍担心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减少购买力,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消费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4.贸易和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汇率和经济稳定都有一定影响。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就业。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平稳经济周期。
7.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变动和对经济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8.经济不平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不平衡问题,包括收入分配不平衡、财富分配不平衡,以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
经济不平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治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来解决。
以上只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等。
对于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其主要关注国民收入、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经济变量的总体行为,并分析影响这些变量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1) 经济的总体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2) 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二、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2. 国民收入(NI)- 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收入。
3. 净国内产品(NDP)- 考虑了资本折旧后的产品价值。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1. 总需求(AD)-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
- 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2. 总供给(AS)-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 受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资源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1. 失业- 定义: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 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 通货膨胀- 定义: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 原因: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货币型。
五、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六、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经历的波动,包括经济扩张、顶峰、衰退和低谷四个阶段。
七、国际贸易与支付1. 国际贸易- 贸易差额: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 贸易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2. 国际支付-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
它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经济关系,而宏观经济学则从整体上考虑经济运行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按照生产的行业划分,统计各个行业的产值,然后加总,这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个因素收入,如工资、利润、租金等,然后加总得出国民生产总值。
支出法是按照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方式计算GDP。
二、物价水平指数物价水平指数主要用于衡量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其中比较常用的指数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CPI是衡量家庭和个人消费支出的平均价格变化情况,是监测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
PPI是衡量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中间品和最终品价格的变动情况,对于分析生产领域的价格变动具有重要作用。
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劳动力增长、资本积累和生产率提高。
劳动力增长是指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资本积累指的是投资增加,生产力提高指的是单位劳动或单位资本所能创造的价值增加。
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四、通货膨胀与通缩通货膨胀和通缩是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价格现象。
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通常会导致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增加生产成本、降低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等。
通缩则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通常会导致货币升值和购买力增强。
通货膨胀和通缩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
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
期望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和波动。
它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5.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和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增长。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率,表示一种货币价值与另一种货币价值的比例。
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0.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成长的方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如出口导向型、内需拉动型等。
1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分配。
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1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分配情况。
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对于经济学学习者和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或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经济总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宏观经济基本概念1. 产出(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潜在产出(或自然产出):指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不引起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
3. 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反映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4. 失业:指愿意工作并以某一工资水平工作的人未能找到工作的现象。
5.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产出增长和收缩的路径波动。
6. 总需求: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7. 总供给: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二、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2.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3. 收入政策:通过影响工资和价格水平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三、宏观经济模型1. 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两部门模型(家庭和企业)、三部门模型(加入政府)、四部门模型(加入国外部门)。
2. IS-LM模型:描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产出和利率的模型。
3. AS-AD模型:描述潜在产出和物价水平如何受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4.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效果。
四、宏观经济问题1. 经济增长: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富有、增长更快?2. 失业与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3. 经济周期与波动:什么因素引起了经济周期的波动?4. 财政危机与债务:国家如何管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5. 国际贸易与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汇率决定、国际资本流动。
五、宏观经济理论发展1. 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经济学理论,强调自由市场和劳动价值论。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行为、性能和结构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总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家收入等。
宏观经济学家试图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并寻找稳定经济、促进增长和减少失业的政策手段。
二、关键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无业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3. 通货膨胀率: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速度。
4. 贸易平衡:一个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之间的差额。
5. 财政赤字/盈余:政府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差额。
三、总需求和总供给1. 总需求(AD):经济中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受消费者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的影响。
2. 总供给(AS):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生产并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四、宏观经济政策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经济。
3. 供给侧政策:旨在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潜在产出的政策,如减税、放松管制和提高劳动力技能。
五、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的波动,包括扩张、顶峰、衰退和谷底四个阶段。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波动的原因,并寻找减轻周期波动的方法。
六、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
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七、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可能由需求拉动(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和服务)或成本推动(生产成本上升)引起。
八、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潜力的持续增加。
它通常通过人均GDP的增长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动力包括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制度因素。
九、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考虑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方面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长期增长率。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技术创新和人口增长等途径实现。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高失业率通常伴随着经济低迷,低失业率则表示经济繁荣。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普遍价格上涨的情况。
通货膨胀有利有弊,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过度的通货膨胀可能引发经济不稳定。
5.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它通常分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银行运用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整、准备金要求、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的一种政策。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调整税收、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等。
8.汇率:汇率是一种国家货币与另一种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汇率的决定因素包括货币供求、政府政策、经济发展等。
9.贸易: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调节作用。
10.财政赤字和债务:财政赤字指政府支出超过税收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通常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形成了政府债务。
财政赤字和债务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繁荣到衰退再到复苏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的阶段包括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底部期。
1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个体之间收入的分配情况。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总需求与总供给:反映整体物价水平变动与产出水平变动的相互关系。
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周期理论: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有效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
四、国际经济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
国际金融问题:涉及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体系等议题。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失业问题的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案。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涵盖了基本概念、理论、政策、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等方面。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是个别市场或个体单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教授效应:-教授效应描述了一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模仿技术,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现象。
这种技术传递过程可以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力水平。
4.成本疾病理论:-成本疾病理论指出,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5.多重平衡理论:-多重平衡理论认为,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可能存在多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这意味着经济体系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跃迁可能需要外部冲击。
6.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上升,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失业率上升时,劳动力市场宽松,工资下降,物价下跌。
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8.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出现的波动,通常由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导致。
9.收入分配与社会不平等:-收入分配研究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社会不平等研究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可能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
10.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公共产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减少别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总量。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计算 GDP 有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支出法是通过计算经济中对各类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和来得到GDP。
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 GDP = C + I + G + NX 。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来计算 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
二、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由人力资本、知识积累等因素决定的。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对经济产生多种影响。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常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 GDP 平减指数等。
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因素等。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原因导致的短期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则与经济周期相关,是经济衰退时产生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过多等因素引起。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高失业率通常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增加等手段实现。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8.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经济系统。
开放经济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方面。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产生影响。
10.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金融交往的组织和机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1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私人拥有的资本和市场决定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自由。
1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国家所有的资本和计划调配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和社会公正。
13.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开发是指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活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14.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一套学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不仅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还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健康状况和经济活动的规模。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货币价值和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和创新等方式实现。
3.通货膨胀与通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货币贬值,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缩则是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货币升值,价格普遍下降的现象。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激发消费和投资,但高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和经济不稳定。
4.失业率失业率指的是劳动力市场上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失业率高通常会导致经济活动不足,而失业率低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工资上涨。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稳定的一种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金融稳定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稳定的一种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
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民间消费、投资和就业等。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国际贸易还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互补,但也会面临贸易摩擦和不平等的问题。
8.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如投资、消费、信贷等。
9.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在不同个体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情况。
公平的国民收入分配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不平等的国民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一、名词解释1、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
它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3、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税收收入和购买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
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该乘数等于1。
4、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LM曲线:LM曲线是指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绘出来的一条曲线。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6、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是指投资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用投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利率变动的百分比来表示。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指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
9、失业率:失业率是与就业率相对应的一个经济指标,指某一时期社会失业人口占社会劳动力总量的比重。
失业率+就业率=1。
10、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指法律授权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对其存款必须保持的最低的准备金比例。
二、问答题1、5个经济总量及其之间的关系答:5个经济总量:GDP,NDP,NI,PI,DPI①GDP-固定资产折旧=NDP②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NI③NI-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PI④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出=DPI2、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及各自的定义答:⑴生产法,又称部门法或增值法。
其原理是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GDP,即计算每个部门或企业对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值。
这种核算方法可以反映GDP的来源。
⑵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其原理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的各项支出进行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公式为:GDP=C+I+G+X-M。
⑶收入法。
其原理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由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GDP,公式为: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3、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加入政府变动将如何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答:加入政府部门之后,经济的总支出和总收入的构成都会发生变动。
从总支出角度看,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
首先,假定政府购买是政府控制量,在决定国民收入时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即G=G0。
其次,政府的税收影响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对私人消费产生影响。
政府的税收可以是比例税,也可以是定量税。
前者根据税基的大小征收,后者则与税基大小无关。
为了简单,假定政府只对收入征收定量税。
假定政府征收的定量税为T0,于是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Yd=Y-T0。
因此,消费函数为C=α+βYd=α+β(Y-T0)。
从而,由计划支出与计划收入的均衡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可以由下列条件得到:C+I+G=α+β(Y-T0)+I0+G0=Y即:Y=(α-βT0+I0+G0)/(1-β)从均衡结果不难看出,投资和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而税收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4、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答:(1)乘数理论说明了经济中支出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倍数变动的关系。
主要有:投资乘数或政府购买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或政府购买)支出变化的比率:KI=KG=1/1-(1-t)βo(式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率)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带动这种变化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在税收T为定量税时,税收乘数为:KT=—β/1—βo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转移支付变化的比率。
即:KT=β/1—(1—t)βo④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税收收入和购买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
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该乘数等于1.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还有外贸乘数。
外贸乘数指净出口额变动时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即:KX=1/1-(1-t)β+γo(2)乘数理论揭示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
(3)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有: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否则,支出的变动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
如果由于某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会限制乘数的作用。
乘数理论是在产品市场分析中得到的,没有考虑到货币市场特别是利率的影响。
因此,在现实中乘数的作用并没有理论所认为的那样大。
5、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是什么?国民收入的变动机制是什么?答:投资等于储蓄(i=s)。
国民收入变动的机制是靠经济中的企业部门调整其产量来实现的,若社会的收入超过需求,企业的产品就会出现积压,从而导致库存增加。
为了适应市场,企业就会减少生产。
反之,若社会收入低于社会总需求,企业的库存就会减少,从而企业增加生产。
因此,企业根据社会总需求来安排生产,最终将导致社会处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均衡状态。
6、运用IS—LM模型分析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依据IS-LM 模型,在IS 曲线和LM 曲线既定条件下,IS ,LM 共同决定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如果IS 与LM 曲线移动了,则均衡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IS 曲线的移动主要有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等因素的变动引起,LM 曲线的移动主要有货币供给量、物价水平和需求函数的变动等因素引起。
IS 与LM 曲线的新的交点将随IS ,LM 曲线变动的方向与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7、试用IS -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答:(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一般而言,考察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该国的国民收入。
从IS -LM 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 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显然,从IS 和LM 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 曲线和LM 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2)在LM 曲线不变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 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 曲线越平缓,则IS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 斜率越大,即LM 曲线越陡,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下面用IS -LM 模型来分析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①LM 曲线不变,IS 曲线变动。
在图4—6(a)、(b)中,假定LM 曲线完全相同,并且起初的均衡收入0Y 和利率0r 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笔支出ΔG ,则会使IS 曲线右移到1IS ,右移的距离是2EE ,2EE 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即2EE =G K ΔG 。
在图形上就是指收入应从0Y 增加至3Y ,0Y 3Y =G K ΔG 。
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3Y ,因为IS曲线向右上移动时;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LM 曲线不动)。
因此,无论是图4—6(a)还是图4—6(b),均衡利率都上升了,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
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1E ,收入不可能从0Y 增加到3Y ,而只能分别增加到1Y 和2Y 。
从图4—6可见,01Y Y <02Y Y ,也就是图4—6(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4—6(b),原因在于图4—6(a)中IS 曲线比较平缓,而图4—6(b)中IS 曲线较陡峭。
IS 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 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
若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较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就是挤出效应较大,因此IS 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较少。
图4—6(a)中的13Y Y 即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民收入,01Y Y 是这项财政政策带来的收入。
图4—6(b)中IS 曲线较陡峭,说明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挤出效应较小,政策效果也较前者大。
②IS 曲线不变,LM 曲线变动。
在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LM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 曲线斜率越大,即LM 曲线越陡,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4—7中所示。
图4—7中,假设IS 曲线斜率相同,但LM 曲线斜率不同,起初均衡收入0Y 和利率0r 都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增加支图4-6财政政策效果因IS 曲线的斜率而异图4-7财政政策效果因LM 曲线的斜率而异出ΔG ,则它使IS 右移到1IS ,右移的距离12E E 即03Y Y ,03Y Y 是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但由于利率上升会产生“挤出效应”。
使国民收入实际分别只增加01Y Y 和02Y Y 。
从图4—7可以看出,政府同样增加一笔支出,在LM 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较小,也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LM 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较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其原因是:当LM 曲线斜率较大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
相反,当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大(从而LM 曲线较平坦)时,政府由于增加支出,即使向私人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试用IS -LM 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