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雷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哈姆雷特》作为戏剧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诗化的语言、激烈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独白旁白的丰富运用等都是可教点,但是剧本很长,尤其是台词比较陌生,学生阅读期待容易受挫。面对这种长文本,教学如何符合学生学情、满足学生心理和已有的知识需求。同时,戏剧和小说、散文的教学区别究竟在哪里,这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是这堂课教学点确定的依据。

【学情分析】

1.学生能读懂剧情。所以,剧情可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做简单梳理,但对台词的文学性体味不够,容易滑过而错失人物在台词中的情绪体验,对人物内心感受不是很深。

2.学生表演的能力不够,缺失专业演员的知识及感觉,但能进行角色体验。所以,本节课尝试以“演”入文,体验人物台词的文学韵味,以学情视角来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剧本阅读,基本熟悉戏剧剧情。

2.抓住人物最集中的台词,反复揣摩其丰富的文学意蕴,体验人物的情绪变化。

3. 借助表演,从表情、语气、动作、舞台的空间来感受人物台词的文学性。

【教学重点】

依托表演,揣摩人物内心,理解台词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剧场效应的还原。

【教学方法及策略】

1.以默片入文、情景体验、以图返境。

2.采用对话、表演、评戏的活动化策略。

【课前学案】

任务1:仔细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及人物关系。

任务2:请选择你最喜欢的片段,揣摩意味,尝试表演。

【教学过程】

一、默片引文:观看1-2分钟默片

猜台词:依据剧照,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猜发生了什么。

设计意图:采用陌生化效应,吸引学生兴趣,达到引文的目的。

二、还原台词:

1.呈现剧照及文本台词,打乱顺序,请学生为台词配表情包。

2.依据学生的惊讶点提出主问题:台词为什么必须这样说?

设计意图:通过表情包与台词的连连看,激发学生探究人物内心的欲望,也引发学生对人物台词的思考,引出教学主问题。这个环节容易出现学生争鸣,学生对台词的初步理解恰恰真实的反映了他们对文本、对人物的理解,而争鸣点恰恰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点。这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三、聚焦台词:聚焦文本中反复出现“进尼姑庵去吧”,设计主要活动。

活动一:看戏

1. 学生分角色读文本,体验台词的形象性。

哈姆雷特:进尼姑庵去吧!难道你想生出一大群罪恶的人吗?

奥菲利娅:噢,殿下!

哈姆雷特:我们都是无赖,你都别相信,进尼姑庵去吧。

奥菲利娅:噢,天哪!谁来帮帮我!

哈姆雷特:我知道你们怎么涂脂抹粉的,上帝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自己另外造了一张,快点进尼姑庵去吧!

奥菲利娅:上帝啊,让他清醒过来吧!

哈姆雷特:得了,我不想领教了,都害得我发疯了,进尼姑庵去吧!

奥菲利娅:天哪,救救他吧!

哈姆雷特:进尼姑庵去吧,去吧!

2. 教师提出问题:

(1)“进尼姑庵去吧”是不是都是对奥菲利亚说的?

(2)说这五句“进尼姑庵去吧”时,哈姆雷特内心情绪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看戏这个环节,学生完成角色体验活动,进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性,但学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人物台词的变化性。所以,教师进行追问,引学生思考台词背后人物的真实情绪,也初步认知台词必须这样说,有语气、表情、动作蕴藏在里面,可初步借助想象还原剧场感觉。

活动二:演戏

1.“进尼姑庵去吧”这句话,如果你是演员,你会怎么说?

2.学生表演,观众提建议,教师指导表演的基本要素。

设计意图:学生在演绎五句“进尼姑庵去吧”时,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在演戏的过程中,借助台词与自我的内心体验,实现入戏、演戏、评戏三位一体,在体验中自然完成角色性格理解、人物内心情绪的体验和自我的观照。同时,教师对演戏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指导演戏的基本要求,也能更好的借助表情、语气、神态来表现人物,更准确地理解台词的丰富内涵,实现入戏与出戏的统一。

活动三:评戏

1.作为观众,你对演员的表现提一些建议?

2.作为演员,删去“进尼姑庵去吧,去吧!”中一个“去吧”会不会影响表演效果?

3.以祥林嫂、哈姆雷特为例,比较“痴呆”、“装疯”两种状态,思考他们为什么要反复说同样一句话?

设计意图:1.学生在看戏的时候往往更关注表演的笑点,容易丢掉演员的细节如表情、眼神、说话的语气。让观者提建议,可以让学生不游离剧场。2.以演员的身份,去体验台词的表现力,能更贴近人物的内心,也能更好的理解台词的文学内涵。3.比较“真疯”与“装疯”,其实是让学生理解哈姆雷特为什么要反复念叨,理解莎士比亚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台词。这也是这一课的教学点,台词的反复流动、变化,以丰富的形式表现人物内心,这是台词文学性的体现。

活动四:返戏

1.呈现1-2分钟片段视频,体味这五句“进尼姑庵去吧”台词的丰富表现力

2.请学生再表演最后依据“进尼姑庵去吧,去吧!”

设计意图:以剧本视频呈现的方式,再一次带学生返戏,感受哈姆雷特当时的内心纠结、矛盾、痛苦挣扎,使学生入戏、入情、入自我内心世界。

四、作业:为哈姆雷特长独白“生存还是死亡”配音乐

设计意图:为下一课时做准备,以音乐的形式来解读哈姆雷特独白的精妙,而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有很强的音乐性,这实际是文本与学生生活的一种衔接。

【创新点】

内容创新——聚焦于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台词“进尼姑庵去吧”。以台词的形象性、流动性、空间性,借助视觉、听觉、味觉,使读者在想象中还原舞台效果,呈现剧场氛围。

方法创新——围绕教学点,寻找契合学生的支点,以猜台词、还原台词入手,借助看戏、演戏、评戏、返戏构建适合学生的活动平台,帮助学生更好进入戏剧的“场”。

文本特质——剧本原本就是用来演出的。读者要像演员一样读剧本,想象出戏剧场面和舞台效果;又要像观众,在戏中感受到剧场的氛围,从而引起共鸣。这是戏剧教学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