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平衡法在配方
养分平衡法在配方课件
谢谢
THANKS
计算配比
根据各种配料所提供的营养素含量, 计算出各种配料之间的最佳配比,以 实现营养素的平衡供给。
优化配方
通过实验和验证,对初步确定的配方 进行优化,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口感 和稳定性。
配方设计的优化方法
单因素优化法
正交试验法
通过调整单一配料或参数,观察其对产品 性能的影响,从而找到最佳的单一因素值 。
养分平衡法在配方课件中应用广泛, 它可以帮助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需求和 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
养分平衡法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和 活动,养分平衡法有助于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满 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个性化发展
养分平衡法可以根据学生 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 教学计划的制定,有助于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养分平衡法的研究方向
精准农业
研究不同土壤、气候等条件下的养分需求,开发精准施肥技术, 提高肥料利用率。
新型肥料研发
结合养分平衡法原理,研发新型高效、环保肥料,满足现代农业发 展的需求。
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研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 、合理的施肥方案。
养分平衡法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养分平衡法在配方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养分平衡法的原理 • 养分平衡法在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 养分平衡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 养分平衡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什么是养分平衡法
养分平衡法是一种通过合理配置各种 营养成分,以满足特定需求的方法。 它涉及到对各种营养成分的识别、评 估和调整,以确保其平衡和有效性。
配方施肥(二计算)
配方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中的配方 计 算
配
方
施
肥
确定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 与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产前定肥
地 力 分 区 法 养 分 平 衡 法 肥 料 效 应 函 数 法
产中调肥
营 养 诊 断 施 肥 法
一、 施肥原则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我国的国情,测土配方施肥 工作应遵循八个原则:
是将土壤按肥力高低分成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 力基本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应用土壤普查资 料和肥料田间试验结果,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估算出 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施用量。 • 需要强调指出,土壤肥力绝非单纯指土壤中营养元素 含量的高低,而是一个综合概念。它由结构因子、调节 因子和营养因子三部分组成。其中结构因子包括土壤pH 值、质地、容重、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 等;调节因子包括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组成、 数量、和活力等;营养因子是指土壤中的氮磷钾以及各 种中量和微量元素等。 •
以地定产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土壤无障碍因子以及气候、雨 量正常的地区,否则,要考虑其它因子 对产量的影响。
2、前几年平均单产法 概念:一般利用施肥区 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 递增率为基础,确定 目标产量的方法叫前 平均单产 几年平均单产法。
前3年平均单产×年递增率
为什么仅 目标产量=前3年平均单产+ 用前3年的?
2、肥料利用率的测量方法 (1)示踪法 将一定丰度的同位素标 记肥料施入土壤,到成熟期分析农 作物所吸收利用的标记元素量从而 计算肥料利用率的方法。 特点:可靠性和真实性高。
(2)田间差减法
利用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某养 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某 养分量,再除以所施肥料中该养分 总量,其商数就是肥料利用率。
测土配方施肥基本知识
测土配方施肥基本知识一、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以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水平,减少养分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种植农作物每年带走大量的土壤养分,土壤虽是个巨大的养分库,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必须通过施肥的方式,把某些作物带走的养分“归还”于土壤,才能保持土壤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容量和强度。
我国每年以大量化肥投入农田,主要是以氮、磷两大营养元素为主,而钾素和微量养分元素归还不足。
2、最小养分律(水桶定律)早在150年前德国著名农业化学家李比希就提出“农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最小养分制约”。
测土配方施肥首先要发现农田土壤中的最小养分,测定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判定各种养分的肥力等级,择其缺乏者施以某种养分肥料。
植物生长发育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含量最小的养分,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
因而忽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较多的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再提高作物产量。
3、各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律。
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不论他们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均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它们各自的营养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
每一种营养元素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是其它元素不能代替的。
4、报酬递减率著名的德国化学家米采利希深入地研究了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渐次增加,作物产量随之增加,但作物的增产量(单位重量的施肥可以增加的产量)却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报酬递减率内涵是指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作物的增产量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
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如再增加施肥量,不仅不能增加产量,反而会造成减产。
养分平衡法
作
流
作物成熟后分小区计产
程
计算不同处理的水量的效能指数
统计不同降雨量时水量 效能指数
黑龙江省春小麦水量效能指数
生育期降水量 春小麦产量范
(mm)
围
(kg.hm-2)
150
900—1350
200
1350—1875
250
1875—2625
300
2625—3750
350
3750—5250
平均产量 (kg.hm-2)
目标产量=前3年平均单产+前3年平均单产×年递增率
平均单产为什么仅用前3年的?
单产平均年递增率,可以用年代长一些的统计 数字,根据农业部肥料司1989年下达的“关于 配方施肥的工作要点”中指出,一般粮食作物 的年递增率为10%-15%为宜。对于蔬菜作物, 尤其是设施园艺作物应该再高一些。
(三)形成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养 分系数)
作物成熟后分小区计产
流
程
计算每点的依存率
统计依存率(Dr)与无肥区产量(x)的关系得 Dr=f(x)
y=f(x)
确定了目标产量与无肥区产量之间的数学式,知道 基础产量就可以推出该地区下一季该作物的目标产 量。
例如,浙江某地夏玉米以地定产模式为 y=3544.5+0.74x,夏玉米2001年基础产量为 6000kg.hm-2,那么2002年的目标产量定多高? 得目标产量y为7984.5 kg.hm-2。
农作物在其生育周期中,形成一定的经 济产量需要从介质中吸收的各种养分数量。
表3-4 常见作物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的养分量(养分系数)
作物
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 大麦 荞麦 玉米 谷子 高梁 甘薯 马铃署 大豆
养分平衡法在配方肥料上的应用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养分平衡法在配方肥料上的应用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证明,利用养分平衡法配制配方肥料,是推广平衡施肥物化集成技术,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目标的重要方法,既切合生产实际,又很有实用价值。
一、基本原理平衡施肥物化集成技术是以养分平衡法为理论依据,以配方肥料为载体,实观技术与实物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
原理是以实现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与土壤供应养分量之差作为配肥的依据,从而达到养分收支平衡之目的。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施用配方肥料解决农作物“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问题。
实现目标产量所需某种养分的施肥量可用公式表达为:式中:F-施肥量(kg /ha);Y-目标产量(kg /ha);Ny-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kg );Ns-土壤养分供应量(kg /ha);Nf-所用肥料的养分含量(%);Ef-当季肥料利用率(%)。
二、参数确定(一)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即计划产量。
目标产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它是确定肥料需要量的原始依据。
按照1986年7月农牧渔业部农业司《切实做好配方施肥工作的通知》要求,目标产量可用当地前3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5%~20%,作为当年的目标产量。
结合豫东实际情况,中低产地块增加15%~20%,高产地块增加5%~15%作为目标产量较为适宜。
(二)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是指作物每生产一单位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
各种作物的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一般都有参考数值,可在《肥料手册》中直接查到。
如每生产1kg 小麦子粒产量所吸收的N 、P 2O 5和K 2O 养分数量分别为0.03kg 、0.0125kg 和0.025kg 。
但这种吸收比例随条件变化而异,如产量水平不同则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亦不相同。
(三)土壤供应养分量。
欲知土壤养分供应量,经典方法是采用缺素区产量法计算。
即欲求出土壤供氮量必须施足磷钾肥,使土壤供氮量估算更切合实际,而求土壤供磷量则应施足氮钾肥,以此类推.利用缺素区产量乘以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即为土壤养分供应量。
配方施肥原理
S
25 10 30 15 20 65 15
“养分归还学说”的局限:
1、对养分消耗的估计只局限于磷、钾上 2、反对豆种植物能丰富土壤氮素的说法
3、归还是正确的,但绝对的全部归还是不必 要的,不经济的
二. 最小养分律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每种必需元素,
但决定植物产量(生物量)的是土壤中 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只有补充了土壤 最小养分,植物的产量才会提高。
配方施肥
养分归还学说 最小养分律 报酬递减律
一. 养分归还学说
• 德国化学家、现代农业化学的倡 导者李比希(J.V.Liebig)提出
• 定义:“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 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 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 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 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 带走的养分。”
一些作物利用养分的近似值
施肥技术
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法 一.施肥量的确定 养分平衡法:
计划产量所需的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
计划施肥量= 肥料的养分含量×肥料的利用率
计划产量所需的养分总量=计划产量×形成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的供肥量=无肥区全收获物中的养分量 =无肥区的产量×形成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数量
施肥区植物地上部该元素的吸收量-无肥区植物地上部该元素的吸收量 肥料利用率= 所施肥料中该元素的总量 × 100%
作物 产量(T/ha)
N
玉米 6 水稻 6 小麦 6 花生 2 棉花(皮棉)1 油菜籽 3 香蕉 40 120 100 170 170 120 165 250
移走的养分(kg/ha) P2O5 K2O MgO 50 50 75 30 45 70 60 120 160 175 110 90 220 1000 40 20 30 20 40 30 140
配方施肥速算盘
配方施肥速算盘是为推动配方施肥技术的迅速推广普及而发明的一种专用速算工具。
它克服了人工计算劳动量大且重复劳动多的缺点,将高深的理论繁琐的计算、庞杂的数据查找简化为“一转一对”的简单操作,具有构思奇妙、设计科学、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适用性强、成本低廉和便于携带等优点。
1配方施肥速算盘原理1.1施肥原理1.1.1养分归还补偿学说有专家认为“人类在土地上种植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土壤中养分愈来愈少,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拿走的全部东西,不然就难以获得较高的总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中施加养分。
”[1]1.1.2最小养分率又称最低因子率。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决定作物总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2]。
1.1.3报酬递减律植物产量水平较低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虽然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仍有提高,但植物的增产幅度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渐次递减[3]。
1.1.4因子综合作用率作物丰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一个因子起主导作用,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限制。
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提高施肥效益,一方面施肥必须与其他农业措施密切配合,另一方面也须对各种肥料养分因地制宜加以综合运用[4]。
1.1.5养分平衡法根据作物产量需肥量和土壤供肥量之差来决定计划产量施肥量。
公式如下:配方施肥速算盘刘红君1,靳松涛2(1濮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濮阳457100;2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河南濮阳457100)摘要:配方施肥速算盘是为推动配方施肥技术的迅速推广普及而设计的一种专用速算工具。
配方施肥速算盘由转环、指针、刻度三部分构成,主要功能有:根据计划产量确定施肥量,进行多种肥料配方,根据施肥量预测单产,根据空白试验估计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不同肥料间的换算,利用空白产量与目标产量进行施肥量计算等。
第四章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
水量效应指数
75±15 82.5±15 90±15 109.5±19.5 127.5±22.5
生育期降水量包括播前耕层部分土壤水分含量 (%)和作物生育期内降水量(mm)。
3、前几年平均单产法
概念:一般利用施肥区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 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叫前 几年平均单产法。
目标产量=前3年平均单产+前3年平均单产×年递增率
土壤肥力水平越高,作物吸收的土壤养分 越多,吸收的肥料养分效应越少。
依存率:作物产量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 做依存率(rate of depend on soil nutrition)。
依存率%
无肥区农作物产量 完全肥区农作物产量
100
田间多点试验
至少20个点
无肥、完全肥区两个处理
工
作
作物成熟后分小区计产
统计出该该作物不同条件 下生产一定经济产量所需
养分量
有了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实现目标产量 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和达到目标 产量需要通过施肥补充的养分量。
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
目标产量
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100
土壤供肥量 基础产量 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100
量正常的地区,否则,要考虑其它因子 对产量的影响。
2. 以水定产法
概念:根据生育期内降雨量与播前土壤 有效含水量来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
以水定产的关键是事先确定当地水量效 能指数 10mm降雨量生产作物的经济产量千克 数。
多点田间试验
工
设置不同灌水量处理
作
流
作物成熟后分小区计产
程
计算不同处理的水量的效能指数
二、肥料用量的计算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发布时间:2021-02-04T10:56:49.010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1期作者:玉米提汗·巴热提[导读]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玉米提汗·巴热提新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化服务办公室843600一、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用方法。
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
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测土配方施肥包括“测土” 、“配方”和“施肥”三大程序。
“测土”:摸清土壤的家底,掌握土壤的供肥性能。
就像医生看病,首先进行把脉问诊。
“配方” :根据土壤缺什么,确定补什么,就像医生针对病人的病症开处方抓“药”。
其核心是根据土壤、作物状况和产量要求,产前确定施用肥料的配方、品种和数量。
“施肥”:执行上述配方,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比例,规定施用时间和方法,以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作用。
二、如何取土:取土化验是配方施肥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你不按要求取土,所取土样不能正确的反映出你的土地肥力状况,只能得到错误的肥料配方,因此必须严格按要求去做。
具体做法是:取土时间:前茬作物收获后,本季作物种植前进行取土;取样方法:在一个条田中选择能代表本条田的一户地块中进行取土;取样深度:一般只需取耕作层土壤0-20厘米左右(果树、蔬菜0-30或0-40厘米),1个土样通常要取15-20个点,可采用”Z”或“棋盘”形取样法进行采样。
养分平衡法在配方.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养分平衡法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 是以实现作物与土壤之间养分供求平衡为 目的,根据作物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 肥量之差,求得实现计划产量所需肥料量 的一种方法。养分平衡法的计算公式是: • 某种养分的施肥量 =(作物目标产量需肥 量 - 土壤供肥量) / (肥料养分含量 × 肥 料利用率) • D=(C-S)/R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3)土壤供肥量:土壤供肥量可以通过测定基础产量、土壤有效养 分校正系数两种方法估算: 通过基础产量估算(处理1产量):不施养分区作物所吸收的养分 量作为土壤供肥量。 不施养分区农作物产量(kg) 百千克产量 土壤供肥量(kg)=--------------------------------- × 所需养分 100 通过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估算:将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乘上一 个校正系数,以表达土壤“真实”供肥量。该系数称为土壤有效养分 校正系数。 • 缺素区作物地上部分吸收该元素量(kg/亩) 校正系数(%)=-------------------------------------------------该元素土壤测定值(mg/kg)×0.15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2. 作物需肥量
• 通过对正常成熟的农作物全株养分的化学 分析,测定各种作物百千克经济产量所需 养分量(常见作物平均百千克经济产量吸 收的养分量),即可获得作物需肥量。
• 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kg)= 目标产量 (kg)/100×百千克产量所需养分量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 主要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作物收获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kg)氮(N)五氧化二磷 (P2O5)氧化钾(K2O)水稻籽粒2.251.102.70冬小麦籽粒3.001.252.50春小麦籽 粒3.001.002.50大麦籽粒2.700.902.20玉米籽粒2.570.862.14谷子籽粒 2.501.251.75高粱籽粒2.601.301.30甘薯鲜块根0.350.180.55马铃薯鲜块根 0.500.201.06大豆豆粒7.201.804.00豌豆豆粒3.090.862.86花生荚果 6.801.303.80棉花籽棉5.001.804.00油菜菜籽5.802.504.30芝麻籽粒 8.232.074.41烟草鲜叶4.100.701.10大麻纤维8.002.305.00甜菜块根 0.400.150.60甘蔗茎0.190.070.30黄瓜果实0.400.350.55架云豆果实 0.810.230.68茄子果实0.300.100.40番茄果实0.450.500.50胡萝卜块根 0.310.100.50萝卜块根0.600.310.50卷心菜叶球0.410.050.38洋葱葱头 0.270.120.23芹菜全.120.40柑桔(温州蜜桔)果实0.600.110.40苹果(国光)果实0.300.080.32 梨(廿世纪)果实0.470.230.48柿(富有)果实0.590.140.54葡萄(玫瑰露)果实 0.600.300.72桃(白凤)果实0.480.200.76
现代施肥技术:第三章养分平衡法
第三章 施肥的基本技术
第一节 施肥量的确定 第二节 常规施肥技术 第三节 水肥一体化技术
第一节 施肥量的确定
养分平衡法 肥料效应函数法 测土配方施肥 营养诊断法
产前定肥 产中定肥
养分平衡法
植物需要养分=土壤养分+肥料养分
一养分平衡法的定义
又称目标产量法,以实现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与土壤供应养 分量的差额作为确定施肥量的依据,以达到养分收支平衡。
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
施肥量=
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3.参数的确定
1)基础产量 空白法 种植周期中,在有代表性的田块留出一小块或
几块,作为不施肥的小区,测定其产量即为基 础产量 特点:接近生产实际,操作容易,但周期长, 结果偏低
3.参数的确定
1)基础产量 田间试验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设置三要素的五个处理的田
间试验,测得不施氮、磷和钾的基础产量.
玉米三要素五个处理的产量(kg/hm2)
CK PK(-N) NK(-P) NP(-K) NPK
4800 5700 6750 6900 7200
特点:符号土壤的实际状况,准确性高, 但周期长,费工费时
3.参数的确定
1)基础产量 单位肥料的增产量推算 实际产量与施肥增产量
统计得到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3.参数的确定
4)肥料利用率 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
总量的百分数。 测定方法: 差值法 一般是通过测定施N区和无N区作物吸N量的差值,再计
算其占小区施N量的百分数,即氮肥利用率。
R = Nh-No 100% Na
Nh——施氮区作物吸氮量(土壤、肥料)
测土配方施肥原理与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原理与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在土壤肥力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量施肥技术。
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用方法。
一、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作物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矿质营养,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产物拿走,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越来越少,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
因此,要想恢复地力,增加产量,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这就是“养分归还学说”。
2、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
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这就是“最小养分律”。
3、报酬递减律:在土壤缺肥的情况下,根据作物的需要进行施肥,作物的产量会相应增加。
但施肥量的增加与产量的增加并不是正相关关系。
当施肥量很低的时候,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很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呈递减趋势,当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多施肥产量也不会增加,这就是“报酬递减律”。
4、同等重要律: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现在已经知道的有20多种,其中碳、氢、氧可从空气和水中获得,一般不需要以肥料的形式提供。
氮、磷、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吸收得也较多,称为“大量元素”,也称为“肥料三要素”。
钙、镁、硫一般称为“中量元素”。
铜、锌、铁、锰、硼、钼等元素,作物需要量少,称为“微量元素”。
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这就是“同等重要律”。
5、不可替代律: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一定的功能,相互之间不能代替。
缺少什么营养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营养元素的肥料,施用其他肥料不仅不能解决缺素的问题,有些时候还会加重缺素症状。
这就是“不可替代律”。
6、因子综合作用律:作物产量的高低是由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诸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行业严选]
一类特制
14
(二)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通过施肥可以实现的产量。通常是 经济最佳产量或最高产量。
一类特制
15
1.以地定产法
概念: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 的方法。
理论依据:正常栽培条件下,农作物的吸收 的养分中仍有55%-75%是来自土壤原有的养 分,而肥料养分占25%-45%,任凭大肥大水 也改变不了这种状态。
一类特制
10
2.田间试验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设 置包含五项不同的肥料处理的田间试验, 分别测得不施氮、磷和钾时的作物产量作 为基础产量。
玉米三要素五项处理产量结果(kg.hm-2)
处理 CK
+PK (-N) +NK (-P) +NP (-K) +NPK
产量 4800 5700 6750 6900 7200
一类特制
6
由于计算土壤养分供应量的不同,养分平衡 法又分为两种:
地力差减法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
一类特制
7
第一节 地力差减法
一、概念: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 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 量的一种方法。
二、施肥量估算公式:
施肥量
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 量 肥料中养分含量
目标产量 基础产量
土壤肥力水平越高,作物吸收的土壤养分 越多,吸收的肥料养分效应越少。
一类特制
16
依存率:作物产量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 做依存率(rate of depend on soil nutrition)。
依存率%
无肥区农作物产量 完全肥区农作物产量
100
一类特制
17
川农经济林培育学_复习题_及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经济林培育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无融合生殖:有些树种或品种胚囊里卵子不经受精作用仍能产生正常的、有繁殖能力的种子,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其实就是单倍体孤雌生殖。
芽的异质性:枝条不同部位的芽体形成期,其营养状况、激素供应及外界环境条件不同,造成他们在质量上的差异,称为芽的异质性。
环剥:也称环状剥皮,指在果树生长期内将其枝干的韧皮部剥去一环,以阻碍养分的输送,调节环剥以上枝叶的生长,从而缓和生长势,促进花芽分化,有利于结果或刺激芽的萌发,促进新梢生长。
子等) 修剪:缓放:树冠。
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获得的培养体移植于新鲜培养基中,经过多次转移增殖称为继代培养。
平衡施肥:也称养分平衡配方施肥,这是国内外配方施肥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主要特点是根据树木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来决定施肥量。
故此法也称“差减法”、“差值法”或“差数法”。
干性:是指树木自身形成中心干并维持其生长势的强弱。
二、填空题1.碳水化合物和氮是花芽分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花芽分化的重要营养和能量来源。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
3.枣枝可分为枣头、枣股和枣吊等。
4.核桃雄花序类型属于_柔荑花絮__。
5.南方柿嫁接砧木主要为_野柿__。
6.经济树木_开花__,是由营养生长过度至生殖生长的标志。
7.植物组织培养中,运用最广泛的基本培养基为MS等。
8.枣花花序类型为:聚伞花序。
9.针对花芽分化困难的果用经济树种,常采用捋枝和环剥。
10.对大多数经济树木而言,最适宜温度是__30~35℃__。
11.板栗雌雄花比例通常受树木年龄和营养条件决定。
12.中国栗类树种中,__板栗__为主要栽培种。
13.三木药材树种是指黄柏、厚朴和杜仲。
14.油茶绝大部分花蕾是在春稍上分化,占新梢的98%。
15.树木全部根系重量占植株总重量的25~30%。
16.植物组织培养中,按培养基组分的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主要有MS、DKW、WPM等。
养分平衡配方施肥法57页PPT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配方步骤 • 5.计算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 • 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kg)=目标产量 (kg)/100×百千克产量所需养分量 • 6.确定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 应根据当地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作 物、不同的肥料品种、不同的肥料施用方 法得到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当地的土壤有效 养分校正系数。
第二章 配方步骤 • 以下土壤校正系数Y(%)和土壤测试值X (%)的函数关系,仅供参考: • 土壤碱解氮的校正系数: • Y=29.99-0.0575X (n=26, r=0.611**) • 土壤有效磷的校正系数:25%左右 • 土壤速效钾(NH4OAc法)的校正系数: • Y=298.04-101.3lgX (n=25, r=0.654**)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目标产量确定后因土壤供肥量的确定方法不同, 形成了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
• 以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来计算土壤供肥量, 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求量: • 肥料需要量=(目标产量×百千克经济产量吸收 的养分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土壤有效养 分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 利用率(%)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上述公式计算氮肥利用率为例来进一步说明。 施肥区(NPK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kg/亩): “3414”方案中处理6的作物总吸氮量;
缺氮区(PK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kg/亩): “3414”方案中处理2的作物总吸胆量;
肥料施用量(kg/亩):施用的氮肥肥料用量;
肥料中养分含量(%):施用的氮肥肥料所标明的含 氮量。
土壤供肥量可以通过测定基础产量、土壤有效养 分校正系数两种方法估算: 通过基础产量估算(处理1产量):不施养分区作物所吸收的养分 量作为土壤供肥量。 不施养分区农作物产量(kg) 百千克产量 土壤供肥量(kg)=--------------------------------- × 所需养分 100 通过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估算:将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乘上一 个校正系数,以表达土壤“真实”供肥量。该系数称为土壤有效养分 校正系数。 • 缺素区作物地上部分吸收该元素量(kg/亩) 校正系数(%)=-------------------------------------------------该元素土壤测定值(mg/kg)×0.15
第二章 配方步骤
• 以上a、b来源于《配方施肥》P54, 广东省农业厅 生产处和华南农业大学土化系得出的土壤校正系数 Y(%)和土壤测试值X(%)的函数关系;c为经
验推荐值。
• 宝鸡市UNDP平衡施肥项目结果:(小麦) • 碱解氮:y=(4186.99-0.09x)/x • 速效钾:y=(3991.72-2.37x)/x n=36 r=0.55** • 有效磷:y=(1806.09-11.54x)/x n=36 r=0.90** n=33 r=0.68**
量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4)肥料利用率:一般通过差减法来计算。利用 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 收的养分量,其差值视为肥料供应的养分量,再 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就是肥料利用率。
• 施肥区农作物吸收 缺素区农作物吸收 养分量(kg/亩) - 养分量(kg/亩) 肥料利用率(%)=---------------------------×100% 肥料施用量 肥料中养分 (kg/亩) × 含量(%)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 作物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 • 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 科学施用配方肥。 • 肥料用量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 • 1.土壤与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方法; • 2.肥料效应函数法; • 3.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 • 4.养分平衡法。
• b. 当土壤氮的养分化验数据偏低,而计算 出来的氮肥的需要量偏高时,可以适当加 大对氮肥的投入。
第二章 配方步骤 • 12.确定施肥方式: • 旱地冬小麦:氮、磷、钾化肥作底肥一次 施入。 • 水地冬小麦:磷、钾化肥底肥一次施入, 氮肥 2/3 作底肥, 1/3 作追肥(起身 - 拔节 期)。 • 13.发放施肥建议卡。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2. 作物需肥量
• 通过对正常成熟的农作物全株养分的化学 分析,测定各种作物百千克经济产量所需 养分量(常见作物平均百千克经济产量吸 收的养分量),即可获得作物需肥量。
• 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kg)= 目标产量 (kg)/100×百千克产量所需养分量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 主要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作物收获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kg)氮(N)五氧化二磷 (P2O5)氧化钾(K2O)水稻籽粒2.251.102.70冬小麦籽粒3.001.252.50春小麦籽 粒3.001.002.50大麦籽粒2.700.902.20玉米籽粒2.570.862.14谷子籽粒 2.501.251.75高粱籽粒2.601.301.30甘薯鲜块根0.350.180.55马铃薯鲜块根 0.500.201.06大豆豆粒7.201.804.00豌豆豆粒3.090.862.86花生荚果 6.801.303.80棉花籽棉5.001.804.00油菜菜籽5.802.504.30芝麻籽粒 8.232.074.41烟草鲜叶4.100.701.10大麻纤维8.002.305.00甜菜块根 0.400.150.60甘蔗茎0.190.070.30黄瓜果实0.400.350.55架云豆果实 0.810.230.68茄子果实0.300.100.40番茄果实0.450.500.50胡萝卜块根 0.310.100.50萝卜块根0.600.310.50卷心菜叶球0.410.050.38洋葱葱头 0.270.120.23芹菜全株0.160.080.42菠菜全株0.360.180.52大葱全株 0.300.120.40柑桔(温州蜜桔)果实0.600.110.40苹果(国光)果实0.300.080.32 梨(廿世纪)果实0.470.230.48柿(富有)果实0.590.140.54葡萄(玫瑰露)果实 0.600.300.72桃(白凤)果实0.480.200.76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注:1. 土壤养分测定值以毫克/千克, mg kg-1表 示; • 2. 0.15是土壤耕层养分测定值换算成667米2土壤
养分含量的系数。即一般把0~20厘米厚的土层
看成植物营养层,该层每一667米2土重为15万千 克。土壤测定值换算成每667米2土地耕层土壤养 分含量的计算方法是:150000(千克土) ×1/1000000=0.15
第二章 配方步骤
1.对化验室化验分析的数据进行分析,排除
异常、可疑数据。 • 2.将单质养分换算成氧化物 • • a.测定的单质P×2.29=P2O5 b.测定的单质K×1.2=K2O
第二章 配方步骤
• 3.分区分级: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类型划分不同 的区域;然后多年的土壤化验分析、肥料试验资 料和土壤类型,将同一土壤类型分为高、中、低 三个级别。 • 4.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科学确定目标产量。 • 目标产量(kg)=(1+递增率)×正常气候条件下前 三年平均单产 • 一般粮食作物的递增率以10%~15%为宜;露地 蔬菜一般为20%;设施蔬菜为30%左右。
第二章 配方步骤
• 7.确定施用的肥料品种。 • 8.对确定的肥料的养分进行确认。 • 碳酸氢铵:N=17.1%, 尿素:N=46%; • 普通过磷酸钙:P2O5=12% 高效磷=袋标量;
• 硫酸钾: k2O=50%,
氯化钾=袋标量;
第二章 配方步骤
• 9.确定准备施用的各种肥料的当季利用率: • 应根据当地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作物、不同的肥料 品种、不同的肥料施用方法得到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肥料当 季利用率。 • 以下肥料的当季利用率(%),仅供参考: • 碳酸氢铵为30%~35%, 尿素为40%; • 普通过磷酸钙为20~25%; • 钾肥(硫酸钾、氯化钾)为50%。
养分平衡法在配方肥料上的应用
宝鸡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封涌涛
2008-8-20
养分平衡法在配方肥料上的应用
第一章 基本理论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 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 (由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得知),在合理施 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 量元素肥料等的施用数量、施用比例、施用 时间以及相应的施用技术。概括来说:一是 测土:采取土样、测定养分含量;
第二章 配方步骤
• 10.计算某种肥料的需要量:
• 肥料需要量(kg/亩)=(目标产量×百千克经济产
量吸收的养分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土壤
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
料当季利用率(%)
• 应用计算器计算某种肥料的需要量
第二章 配方步骤 • 11.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情况,科学调整配 方: • a.当土壤氮的养分化验数据偏高,而计算出 来的氮肥的需要量偏低时,一般以当地的 习惯施肥量为准。
第一章 基本理论
• 该法的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 • 缺点是土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因为土 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中,还要通过试验取 得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来调整,而校正系数 变异性大,很难准确。其次,肥料利用率 根据在该地块上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计算 而得。 •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养分平衡法涉及目标 产量、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 用率、肥料中的有效养分含量五大参数。
第三章 注意事项
• 1.对目标产量的确定要科学、客观。 • 2.当计算不同区域、不同肥力的施肥量时, 目标产量要重新确定。即不同区域、不同 肥力、不同作物的目标产量不同。 • 3.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的当季利
用率应以当地的科学试验数据为依据。
第三章 注意事项 • 4.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磷、钾的单质 养分与氧化物的换算,保持表示养分含量 的一致性。(实验室化验数据、百千克经 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肥料养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