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旅游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分析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分析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分析【摘要】民俗旅游资源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现状、规划、开发方式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案例研究和策略探讨,旨在为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开发策略。

未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民俗旅游市场的不断壮大,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我国需要加强规划设计、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文化传播,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对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旅游业的繁荣与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状分析、开发方式、案例分析、策略、建议、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挖掘和保护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更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深入研究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探讨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模式,对于推动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研究,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人们对于民俗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推动全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激发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研究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我国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在我国不同地区,都可以找到具有独特魅力的民俗旅游资源。

西南地区的藏寨、东北地区的农家乐、西部地区的牧民风情等。

这些民俗旅游资源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也为游客提供了与大自然亲近、体验传统乐趣的机会。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旅游一、名词解释1、民俗:民俗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是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象,是有比较相对稳定形式的事象,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的事象,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

2、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3、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主食、菜肴和饮料三部分。

4、居住民俗:顾名思义,就是平民百姓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

5、蒙古包:主要流行于我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的游牧民族居住区,蒙古族的蒙古包呈圆形尖顶,包身用若干个称作“哈那”的木条围成,通常用羊毛毯一层或两层覆盖,样似草原上洒落的莲花。

6、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7、节日: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进行社会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8、蒙古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起源于13世纪,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进行5~7天,主要活动项目是进行射箭、摔跤、赛马的比赛。

9、游艺民俗:它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二、选择或填空题1、民俗的种类:(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

(3)意识民俗2、(1)腊八要喝八宝粥(2)春节吃饺子(3)正月十五吃元宵(4)二月初二煮猪头(5)立春吃春饼(6)五月端午吃粽子(7)八月十五吃月饼(8)重阳节吃花糕3、(1)山东菜“一菜一味,百菜不重”。

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2)四川菜系“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灯影牛肉、毛肚火锅、水煮肉片、清蒸江团。

(3)福建菜,佛跳墙。

中国民俗旅游资源概述知识讲解

中国民俗旅游资源概述知识讲解
第三页,共74页。
学科(xuékē)框架

服饰民俗(mín

sú)

饮食民俗(mín
民俗旅

sú)
游资源

居住民俗(mín
(zīyuán)

sú)
开发


交通民俗(mín

sú)
人生礼仪民俗
(mín sú)
节日民俗(mín
sú)
第四页,共74页。
民俗旅 游区划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zīyuán) 概述
第十页,共74页。
c.土地农耕民俗旅游资源
主要有刀耕火种、山地游耕和精耕细作农业。如土 地信仰、龙王信仰、安土重迁、风水观念、重农抑商、 聚族而居、崇宗敬祖、邻里亲情、落叶归根、天人合 一等等。
东北黑土地、中原黄土地、南方红土地等广袤的大地 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季节性田园风光和宁静和谐的 桃源仙境,麦苗、稻浪、园圃、桑田、茶园、麻地、 果园、小桥、流水、人家、乡村、老寨、古镇,构成 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农耕田园画卷。在这幅画卷里,不 同地方的人们,通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各有 特色的二十四节气和行之有效的农耕技艺,整地、选 种、播种、除草、收割、脱粒、储藏(chǔcáng)、加 工,稻作文化与麦作文化各有千秋,景象各异,薅草 锣鼓、背工咏唱、开秧吃新、春秋祭社、农具整置、
教学基本(jīběn)内容
民俗旅游概述 服饰民俗旅游 饮食民俗旅游 居住、交通民俗旅游 人生礼仪、节日民俗旅游 游艺(yóuyì)、农业民俗
旅游
民俗旅游资源 (zīyuán)
第二页,共74页。
资源(zīyuán) 开发理论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民俗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chíxù)发展

《中国民俗旅游》课件第一章 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

《中国民俗旅游》课件第一章 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

第二节 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一、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堪称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生动、最绚丽多彩的组成 部分。 如经济民俗中所包含的精妙绝伦的建筑和居住习俗,社会民 俗中所包含的妙趣横生的婚俗,信仰民俗中虔诚的宗教习俗, 以及优美动人的游艺民俗等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二、旅游对旅游接待地民俗的双重影响
(一)地域性 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北方的靰鞡
西南山寨的背篓
(二) 传承性 民俗,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 相对稳定性。
比如岁时节日习俗以及我国自古以来就己完备的结婚习俗。
(三)变异性 民俗恰恰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不同地区的传播,从内容到形 式或多或少有些变化,有时甚至是剧烈的变化。如从清代满 洲族的旗袍到现代服装的旗袍。
商贸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
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 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
信仰民俗—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 形态方面的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
游艺民俗—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
三、民俗的特征
积极影响: 由于旅游使人们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暂时 流动,所以旅游有助于民俗的交融与发展。
消极影响:造成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发生 了变化,一些典型的民族习惯正在消失,无法形成 旅游产品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了解民俗有利于做好旅游接待 旅游接待者必须熟知本地风俗,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信手拈 来。 旅游接待者只有了解游客客源地的民俗,才可能了解游客的
❖ 2010年参与性
❖ (四)纯真性
彝族哑巴节 游客穿藏族服饰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民俗旅游不仅能让游客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还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播的机会。

因此,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和方向。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期望为国内民俗旅游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国内民俗旅游的历史演变民俗旅游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逐步兴盛的。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国内民俗旅游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1978-1989年):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逐渐开放,一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开始吸引游客。

这一时期的民俗旅游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节庆活动、民间工艺和乡村风情,缺乏系统的开发和规划。

发展阶段(1990-1999年):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民俗旅游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挖掘和整理当地的民俗资源,通过举办民俗节庆、建设民俗村等形式,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

同时,学术界也开始对民俗旅游进行系统的研究。

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新世纪,民俗旅游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也加大了对民俗旅游的开发力度,通过整合资源、提升品质、创新产品等形式,推动民俗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

学术界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涉及的主题和领域也更加广泛。

回顾国内民俗旅游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其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自发到自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民俗旅游在国内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未来,如何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民俗资源、提升民俗旅游的品质和内涵、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将是民俗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

2024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2024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教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具体包括: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难点:旅游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地域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查阅资料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旅游民俗文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以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为例,分析其代表性和典型实例,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旅游民俗文化概念:……特点:……分类:……代表性实例:……作用:……七、作业设计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地域特色理解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邀请当地的民俗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俗文化景点,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内容解析1. 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这是教学中的基础知识,需要让学生准确理解。

其中,旅游民俗文化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季节性、表演性和商品性等特点。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民俗文化概述”,第二节“传统节日民俗”,第三节“民间艺术与旅游”,第四节“民俗旅游的发展与现状”。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认识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民俗、民间艺术及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民俗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及其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传统节日民俗、民间艺术及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图片,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1)讲解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2)介绍传统节日民俗,分析其地域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3. 例题讲解:(1)以端午节为例,讲解其起源、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分析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以丽江古城为例,探讨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民俗,并分析其地域特点。

(2)让学生谈谈对民俗旅游的看法,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保护民俗文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2. 板书内容:(1)民俗文化概述(2)传统节日民俗(3)民间艺术与旅游(4)民俗旅游的发展与现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其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2)以一个传统节日为例,分析其民俗活动及地域特点。

(3)谈谈你对民俗旅游的认识,如何实现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平衡?2. 答案:(1)民俗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民间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化现象。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3.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

难点: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民俗活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

2. 讲解新课(1)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通过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结合实例讲解民俗文化的特点,如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

(2)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分析民俗文化对旅游的吸引力,以及民俗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3)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介绍我国各地民俗文化的特点,如北京的四合院、广东的舞龙、四川的变脸等。

(4)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并分析其地域特色。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的一道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2. 内容:(1)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3)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4)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举例说明我国两个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并分析其地域特色。

(3)谈谈你对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的认识。

中国民俗旅游的概念和种类

中国民俗旅游的概念和种类

中国民俗旅游的概念和种类中国民俗旅游的概念中国民俗旅游是指以探访和体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行为。

它融合了旅游和文化两个元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是一种让游客深入了解、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

中国民俗旅游的种类:1.文化遗产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文物古迹、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方式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能够缅怀历史。

2.民俗民风旅游民俗民风旅游是指游客通过亲身体验当地传统民俗文化、饮食、娱乐活动等方式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

这种旅游模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因为它能够让人们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和民俗风情。

3.祭祀庆典旅游祭祀庆典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与当地举办的传统节日活动、庙会、年画展览等方式来了解中国独特的祭祀庆典文化。

这种旅游模式能够让游客真正融入当地的文化活动中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特色建筑旅游特色建筑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当地独特的古建筑文化、园林建筑、民居建筑等方式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旅游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独具特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旅游模式能够让游客领略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5.民间艺术旅游民间艺术旅游是指游客通过欣赏各种地方艺术表演、参观剪纸、陶艺、织锦等民间手工艺的方式来了解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的旅游形式。

它也是一个让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

总之,中国民俗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具备了旅游和文化两个元素,涉及文化遗产、民俗民风、祭祀庆典、特色建筑、民间艺术等多种类型,它能够让游客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人民的文化自信心,为全球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民俗体验】感受中国文化魅力,来这10个地方绝对让你无比兴奋!

【民俗体验】感受中国文化魅力,来这10个地方绝对让你无比兴奋!

【民俗体验】感受中国文化魅力,来这10个地方绝对让你无比兴奋!
想要真正了解中国的文化,不妨去到它的各个角落,体验各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以下是10个可以让你饱尝中国文化之魅的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

1. 广东开平草帽节- 每年的5月5日举行,届时会有各种各样的草帽表演和草帽展览。

2. 四川自贡- 自贡是中国唯一的盐业历史文化保护城市,每年的7月和8月,会举办盐业文化节。

3. 西安唐乐宫苑- 这里不仅有精美的唐代文物和建筑,还会定期举办中华古乐演出和敦煌壁画展览。

4. 山东泰安- 泰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每年都会举办“华夏童话城”儿童节,让孩子们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5. 北京长城脚下的琉璃厂- 这里的琉璃制品是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代表,旅游者可以在这里亲手制作琉璃作品。

6. 云南洱海古城- 这里是傣族和白族交融的地区,每年的10月,会举行盛大的泼水节和火把节。

7. 河南郑州太行山脚下的少林寺- 参观少林寺可以领略到中国武术的精华,还会有表演和互动体验节目。

8. 陕西华山- 泰山、华山、衡山等被誉为中国五岳之
一,来这里即可体验登山徒步和禅修文化。

9. 上海豫园- 豫园是中国最古老的园林之一,其内部建筑风格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历史。

10. 广东珠海- 珠海是中国潮汕地区的代表,这里有潮汕文化和美食,另外,每逢农历的三月三,珠海还会举行潮州牛仔节。

以上10个民俗文化之旅的地点,让你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些地方,你可以尝试中国传统的手工艺,观赏各种各样的表演和民俗活动,感受中国的文化底蕴。

让我们拥抱中华文化,感受它的魅力所在!。

民俗旅游名词解释

民俗旅游名词解释

民俗旅游名词解释1. 什么是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是一种以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传统艺术和民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旅游活动。

它通过参观民居、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尝地方美食、参与传统节庆等方式,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而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民俗旅游的特点2.1 文化深度民俗旅游注重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观光,而是通过参与式的活动,使游客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2.2 互动性民俗旅游强调与当地居民的互动。

在参与传统节庆或手工艺制作过程中,游客可以与当地人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故事、技艺传承等。

这种互动不仅丰富了旅行经历,还能够加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

2.3 可持续性民俗旅游倡导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开展环保教育和宣传,民俗旅游能够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民俗旅游名词解释3.1 民居民居是指普通百姓居住的房屋。

在民俗旅游中,参观民居可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建筑特色以及风水文化等。

有些地方甚至提供了住宿体验,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3.2 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是指由手工制作而成的艺术品或实用品。

在民俗旅游中,游客可以亲自参与手工艺制作过程,学习并体验当地独特的技艺,如陶瓷制作、木雕、刺绣等。

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交流方式,也能够增加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3.3 地方美食地方美食是指与当地特色相关的传统食品或菜肴。

在民俗旅游中,品尝地方美食是一种重要的体验方式。

通过品味当地的特色菜肴,游客不仅可以享受美食,还能够了解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农耕文化等。

3.4 传统节庆传统节庆是指由民间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所衍生出来的节日活动。

在民俗旅游中,参与传统节庆是一种重要的体验方式。

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庙会、花灯展、舞龙舞狮等活动,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并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关注不断增加,民俗旅游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

国内各地的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对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进行探讨,旨在了解当前该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体验某个地区或民族的传统习俗、民间艺术表演、民俗节日等,来感受和了解当地文化的一种旅游形式。

相比于传统旅游,民俗旅游更加注重体验和互动,更能带给游客真实的文化感受。

二、国内民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民族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

从北方的冰雪节、元宵节,到南方的端午节、中秋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

此外,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民歌舞蹈等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三、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的现状国内民俗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各地政府和旅游企业纷纷加大对民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研究者通过调研和实地考察,探索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将民俗资源开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

2. 文化传承与创新民俗旅游的核心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研究者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民俗文化,挖掘其内涵和价值,提出合理的传承和创新路径,以满足现代游客对多样化文化体验的需求。

3. 游客体验与满意度研究民俗旅游的核心是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分析游客对民俗旅游的期望和需求,探索如何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以增加旅游业的竞争力。

4. 旅游管理与规划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的支持和规划。

研究者通过研究旅游管理和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民俗旅游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国内民俗旅游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 研究内容重复性较大,缺乏创新性和深度研究。

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标准

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标准

《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编码:
开设时间:第3学期课时数:18
一、课程性质
《中国民俗旅游》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日后从事导游服务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为其旅游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比较系统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了解民俗、民俗学、民俗旅游资源的定义及种类。

2、社会目标:熟悉民俗与旅游的关系、民俗学的性质、范围及任务,掌握民俗旅游的含义、特征、类型。

3、专业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该课程的知识解决旅游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三章中国酒水民俗(2学时)
五、教学资源的选用
课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播放教学视频、PPT等)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六、教师要求
本课程授课教师需要具备导游基础知识、协调与沟通能力、教育教学等方法能力以外,还应该具有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本课程所需的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
八、考核标准与方式
1、考核标准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评价见表1,各部分的具体考核方式见表2。

2、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考试分数综合的考核方法。

具体见表2
九、教学组织设计
本课程将采取章节教学组织模式,以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为驱动,按照“导学案”教学法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人文地理、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新兴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研究现状的角度来探讨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一、研究背景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通过体验、参与民俗活动,进一步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

在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因此民俗旅游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二、研究内容1. 民俗旅游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工艺品制作、民居建筑等。

例如,西南地区的彝族、藏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舞蹈,北方的冰雪节和灯会,以及南方的水上民俗等,都吸引了大量游客。

2. 民俗旅游产品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和民俗村落开始推出民俗旅游产品。

游客可以选择参加传统婚礼、制作手工艺品、品尝地方特色美食等活动,亲身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3. 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国内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对民俗旅游的扶持力度,投资建设了许多民俗文化村和旅游景区。

同时,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开始进行民俗旅游的研究和调查。

4. 民俗旅游的挑战虽然民俗旅游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地方对民俗文化的保护还不够到位,导致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流失。

其次,一些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缺乏真正的民俗特色,使得游客体验不够真实和深入。

此外,一些民俗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研究方法研究民俗旅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

通过与游客的交流和观察,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体验感受。

同时,还可以与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民俗旅游的认识和看法。

四、研究价值研究民俗旅游的意义在于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研究,可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民俗旅游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五、研究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提升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二是加强对游客需求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三是加强民俗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

详细内容将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各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认识各地特色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俗文化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

教学重点: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教材第四章内容,详细解读各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保护民俗文化的措施。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二、各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形成与传承三、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四、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结合实际案例,谈谈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3)针对如何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提出你的建议。

2. 答案:(1)答案要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2)答案要点:民俗文化对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拓展等方面的作用。

(3)答案要点:加强立法保护、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合理开发与利用、传承与创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俗文化现象,开展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中国民俗旅游胜地民俗旅游十大景点

中国民俗旅游胜地民俗旅游十大景点

中国民俗旅游胜地民俗旅游十大景点中国到底有哪些有趣的民俗旅游呢?高端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小编(广告)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

1.南京夫子庙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

夫子庙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

主要特点:免费,美食小吃比较多,夜景十分漂亮。

2. 北京北京除了是首都,同时北京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四合院、北京烤鸭等等这些特色都成了北京的标识。

来北京不仅能够体现首都的魅力,同时还能体验一下北京人的特色的民俗文化,尤其是四合院。

3.凤凰古城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

2010年底约5万人口,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凤凰古城,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八县市之一。

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

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美誉。

凤凰古城主要是少数民族人口,有着独特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此外,湘西也是常见于很多小说中,同时是特色民俗的一个代表。

主要特点:景色优美,少数民族特色,湘西民俗的的重要代表。

4.内蒙古提起内蒙古当然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内蒙古旅游资源主要由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优质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优质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包括: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我国丰富多样民俗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民俗文化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节庆习俗起源和演变、民间艺术种类和特点。

2. 教学重点:我国饮食文化地域特色、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我国传统节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第四章内容,包括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民俗文化。

4. 例题讲解:以“春节”为例,讲解节庆习俗起源、演变和地域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我国各地特色饮食,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2. 内容: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某一种民间艺术特点和传承现状。

作业答案:1. 答案示例:我国剪纸艺术特点:历史悠久、寓意丰富、地域特色鲜明。

传承现状:面临失传,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南方饮食文化:口味清淡,注重食材原汁原味;北方饮食文化:口味较重,喜欢用调料提升口感。

实例:南方代表菜肴——白切鸡;北方代表菜肴——红烧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民俗文化兴趣较高,课堂参与度较好。

但在讲解节庆习俗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需要加强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

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俗,而且是以地方性或民族性为标志的民情风俗。

民俗旅游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平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生活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具有宜感受,宜识解,宜参与的特点,以使游人能很快进入氛围,并将身心融入其中;民俗旅游的核心内容为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一、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

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

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民俗旅游范畴广泛,近年各地根据当地不同的民间文化习俗、历史文化特点而推出了不同的民俗旅游项目。

民俗旅游首先要民俗气氛浓厚,如山东传统的民俗节目有大秧歌、抬花轿、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等。

其次民俗旅游离不开民间工艺品,如刺绣、剪纸、年画等。

再次是历史文化习俗,如农业生产生活、家庭礼仪、衣食住行、节庆等古老的民俗事项。

民俗游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

从广意来讲,旅游实际就是民俗旅游,民俗和旅游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才可能亲身体验和触摸到旅游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事项,体会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的方式和、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在未来不久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也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能把握好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是提高我国旅游品位的关键所在。

二、民俗旅游现今存在的问题
(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保存没有原则
旅游开发一方面本身存在着扭曲的反映文化与真实的反映文化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它必将干扰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发展过程,使落后地区受到旅游者的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地居民思想行为的混乱和盲目仿效追随将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征,进而在长远角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特征。

这种现象目前有不少少数民族地区也已出现,一些旅游村落除了歌舞表演外,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与外界趋同,旅游者求异求职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旅游点的市场吸引力日趋下降。

我们固然要看到,没有一成不变的民俗文化,联合国把横断山区的一个小村落化定位世界民族人文保护区的做法,毕竟不可能推广到各地,也很难保证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模糊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一是抓住宗教旅游。

宗教活动是民俗活动,牵动着中外男女的视线,宗教活动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中国著名的佛山道观以及各种庙会,吸引着千万名旅游者的心,形成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格局。

二是抓住田园式旅游。

对于烦腻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都市生活的城市人来说,通过田园式旅游,来调节一下精神生活。

田园式旅游把劳动、生活、科技、文化、知识融为一炉的最好的实践与体验,不仅极富情趣、教益,而且也很浪漫、清雅。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民俗文化存在。

但在全国范围之内几乎找不到一处相同的民俗文化。

这就说明各个角落的民俗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正好作为开发民俗旅游的丰富资源。

填补我国的旅游空白区。

所以做民俗旅游开发时应找清楚重点,现有的大多数民俗旅游地区重点不够清晰,视点模糊,各种文化互相交错,没有特点。

(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于作秀
现在不少旅游活动中的民俗开发,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社会与文化建设的推动造成的,而是来自另一方面的动力,即经济因素,通过吸引眼球以招徕游客,从而拉动消费。

民俗文化不仅仅是用来出售的,它是民众的有序的有文化传统的生活规则。

从本质上讲,民俗不是做秀给人看,而是个体自我对生活传统的热爱和对群体生活的参与,体现的是人与社群的和谐关系。

安居乐俗是和谐生活的前提,我们的民俗文化建设要以社区群体为中心,而不能一味的用于赚钱。

(四)旅游业素质不够高
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修养都要求比较高。

目前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历史文化以及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目前,这方面旅游人才是十分匮乏的,它极大地阻碍了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另一方面,缺乏战略性旅游策划经营人才,特别是旅游营销行家,使旅游营销、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服务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三、民俗旅游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
民俗旅游发展应该遵循相应的模式,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锦荟萃式
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村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花很长时间、走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二)复古再现式
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

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作,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民间舞蹈,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滨州市孙武公园也属此类。

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但也存在着与集锦荟萃式共同的缺点。

以上两种形式可以归并为一个大类,即博物馆类,以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为特征,其员工都是专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

(三)原生自然式
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形态为旅游
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其优点是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与当地居民交流,甚至亲身参与劳作,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缺点是难以将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公平的分配给村民,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干扰后可能产生抵触或不合作,难以保证村民们在接待游客时保持热情、友好、不惟利是图。

民俗旅游正随着旅游业的繁荣而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因而合理的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少数民族和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