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概念与特征、作用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的概念与特征、作用及应用
“微课”的说法最早出现于1960年,美国爱荷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的说法。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教育部开始实施Micro・Lesson项目,旨在培训教师将课程时间压缩至30分钟至1小时,力求教学目标单纯集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进入21世纪后,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每个视频时长15分钟,频道开播后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

2007年,孟加拉裔青年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网站――可汗学院,他通过使用写字板、麦克风等硬件设施在十分钟之内讲解一个问题,然后将每集视频课程放到网上并解答学习者的问题。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教授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微课程”,其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随后,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在全球各地成功开办了自己的MOOC,掀起了一股MOOC热潮。

(罗天兰、王忠华,2014)可见,微课因其网络化、碎片化、视频化、可移动等特点迎合了现代学习者的需求(张中兴,2014),在国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我国对微课的研究和实施较国外稍晚。

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举办了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大赛,佛山市教育
局在大赛中首次正式提出“微课”的概念。

2011年,“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和“微课网”创立,微课自此开启了在实践层面上的建设与发展。

短短几年的时间,微课在中国已经历了由区域到全国、由中小学到高校的发展演变,内容上所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丰富。

(张辩辩,2015)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征
(一)微课的概念
1.微课是一种时间短但主题明确的“微课程”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电教站的胡铁生先生是国内关注微课的第一人,他在2011年从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微课的定义,并在此后持续关注着微课。

他对微课的定义是: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黎加厚教授在他所发表的《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以及在他所主持的培训团队就教师培训“翻转课堂”项目中对微课是这样定义的: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2.微课是一类网络视频教学资源
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教授在他所撰写的《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一文中提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吴秉健老师则对微课持有以下观点:微课是为满足个性化学习差异的需要,以分享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师生都可以通过录制增强学习实境、实现语义互联的简短视频或动画(可附相关的学习任务清单和小测验等),且能成为被学习者定制和嵌入的维基(Wiki)资源分享内容。

(吴秉健,2013)
3.微课是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张一春教授是这样对微课做出界定的: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张一春,2013)
综合以上诸位专家学者对微课的解释和阐述,可将
微课的概念总结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它不仅包含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并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应用“小环境”。

(王国川,2014)
(二)微课的特征
微课作为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生长”成的新型资源类型,它的出现得益于Web2.0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真实需求。

(胡铁生,2012)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微课呈现出以下特征:
1.目标明确、主题突出、短小精悍
从内容上看,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视频方式呈现给学生,所以形象生动,主题突出,便于学生理解。

“微课”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虽然时间短,但内容很精炼,是一个经过教学设计的主题明确、鲜明生动、知识紧凑的教学单元资源包。

(王国川,2014)
2.内容精细,呈现形式多样
微课大多以精短的视频呈现出来,涉及学科多样,且内容精细。

不仅可以从学科、主题、模块、年级等方面对
微课内容进行分类,更从知识功能上细化,把微课分为概念型、实验型、练习型等。

知识点及其功能的明确,为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并且,作为核心部分的微课视频的制作效果和呈现形式对微课的应用有着重要影响。

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不再局限于课堂实录,还可通过录屏软件、PPT、Flash等技术制作的视频让其呈现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吸引不同学段学生的注意。

(张一川、钱扬义,2013)
3.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微课的核心组成要素是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此外还囊括了教学反思、专家点评以及练习与测试等,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

(胡铁生,2012)这一点在国内外的微课发展平台上皆有所体现,如今的微课资源平台不仅提供视频资源,更发展为互动型的教学平台。

不但有配套练习,还有知识向导、学习反馈记录等特色化配套资源,配套资源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4.受众广泛,应用形式多元化
微课涉及学科的广泛性及其内容的精细化,使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应用形式,在日常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方面,均能得到应用与推广。

且微课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形式等都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同时由于微课简明扼要,主题明确,使得微课的应用人群不再受制于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客观因素,受众范围更加广大。

(张一川、钱扬义,2013)
二、微课对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信息时代助推职业教育改革
首先,微课的兴起及使用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时时学习”的需求。

职校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较强,但缺乏构建知识的预习、内化、巩固能力,微课教学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微课可以共享至客户端,学生根据所需在课前下载,自主学习,课中在教师的讲解下进一步内化知识,课后下载再进行练习巩固。

所以,实施微课教学是职业院校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刘海霞、姜光铭,2015)
其次,微课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教育公平的要求。

教育公平包含的内容有: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质量公平。

(周英芳,2011)但由于各地区的发展不均衡,导致了教育在城乡、区域、学校、师资、设备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人人都能享用均等优质资源的机会微乎其微。

微课的运用,最初起源于人们渴望对优秀一线教师授课方式的记录与共享,它是实现优质学习资源、优质教师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

微课教学的引入,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职业院校学生,极大地减轻了中低收入家庭对教育费用的负担。

与此同时,职校生也能利用微课所具有的独特学习情境,快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刘海霞、姜光铭,2015)
(二)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化、个性化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的学习需要学生本人有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而通过微课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薄弱点有针对性地按需学习,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发展。

同时,微课的教学设计注重空间学习、群组反馈讨论的作用,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沟通和思考。

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高技术应用人才,微课的设计可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权重,让学生“身临其境”。

此外,对接受新事物相对较慢的同学,微课教学的课前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达到“笨鸟先飞”的效果。

(刘海霞、姜光铭,2015)
(三)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教学内容的更新、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职校教师不得不加强自身的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

微课教学不仅是针对一堂课的教学,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风采与特色进行宣传与固化。

这一做法,对优秀的一线教师及时做出了正面评价,体现了其应有的价值;但对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却是一个考验,给他们施加了无形的压力。

此外,微课的引入要求教师在设计前对教学的主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还要做到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把握前沿教学动态,更要做到微课与传统课程教学的无缝对接。

微课时代的
到来,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保障。

(刘海霞、姜光铭,2015)
三、微课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方向
在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常常创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模式,通过行动导向法实施教学。

微课则可根据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要求及所需教学资源情况进行制作和应用。

1.重点难点、技术技能类微课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技术技巧、操作技能拍摄并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超链接到空间网络课程相应的位置。

当学生需要接触新知识时,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在网上观看预习。

(聂俊红等,2014)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相应的疑问和思考,带着疑问和思考回到课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职业能力训练中微课的应用
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战案例和解析,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需要一种思维方式、经验技巧的传授。

因此,当学生经过系统性学习之后,可以通过微课对形成职业能力所需的重点知识与技能、技巧、经验、思维方式等进行强化。

(聂俊红等,2014)
(二)微课在职校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吸引原则
教师所开发的微课要能对“消费者”――学生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从微课的易学性和趣味性上“做文章”。

所开发的微课应该使“消费者”流连忘返,反复点击观看。

(赵永红,2014)
2.灵活原则
微课被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者课后等节点灵活应用。

在课前,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微课,预先了解授课内容,便于师生在课堂上探讨问题,直至学习者掌握该知识点或技能。

在课中应用微课,教师在教学需要时,集中播放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和直观地理解重难点知识。

在课后应用微课,为学生提供可以反复学习的课程视频,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课堂知识。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复习,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

(赵永红,2014)
3.反馈原则
微课开发、应用与交流共享之后,需要对微课进行多元评价(包括微课的教学与应用评价),为接下来微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

及时的评价与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更优秀微课的开发与共享。

(赵永红,2014)(三)微课在现代职教课堂中的典型应用模式
目前,国内外已经建立了非常丰富的微课资源,如著名的可汗学院以及我国广东省佛山市的中小学名师精品课例(优秀微课)平台、中国微课网平台等。

(张西宁,2013)在各类职业院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微课逐渐摆脱了最初的无体系状态,并有了一系列典型的实践模式。

例如,在微课的开发阶段,学校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第一,加工改造式。

这一模式可以对教师、学校、区域内现有的优秀“完整课例”或“视频课例”进行加工,使其符合微课的特点。

这样既可继续发挥原有各类资源库的教学价值,还可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数量的“微课”资源库。

第二,原创开发式,即设计开发一节全新的微课程。

根据区域教育教学实际和师生的资源需求特点,通过自主开发、征集评审、项目申报、竞赛活动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发一批新的微课资源库,供全区域内的师生共享。

(胡铁生,2013)各职业院校在微课的实际建设中,逐渐形成了以下模式: 1.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在适用于多终端访问的学习平台上运用碎片化、序列化的微课资源搭建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并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习者在线上完成学习。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测试,调整学习进度和策略以完成学习。

最终,系统给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成绩。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系统将针对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
记录和每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微型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完整的统计,并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数据和微型资源利用的数据分析,最终为教师提供微课教学资源优化方案和为学习者推荐个性化学习方案。

(张国民,2015)
2.翻转课堂模式
根据教学的需要,微课可以安排在课前,也可以安排在课内,这种应用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学生学习微课发生在教师讲授或组织问题探究前,即“先学后教”。

在学生学习微课后,可安排适当的预设任务,以获取学习者对微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为教师的后续教学决策提供反馈信息。

(苏小兵等,2014)同时,还可通过收集学习者的学习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提供更为优化的微课教学资源。

3.混合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自主学习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形式上的融合、内容上的增强和时间上的延展。

其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融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多位一体的学习资源。

通过借助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拓宽学习内容,收集多维度的学习表现(学习时长、学习内容、学习频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学习者数据),并进行可视化数据呈现,让学校的教师更好地掌握、分析以及分享学生个体表现,以此来改善教学、管理课堂。

(张国民,2015)
4.课内差异化教学应用模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某个模块或知识点讲授后,往往会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如数学的变式练习),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或拓展教学内容,但由于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性,会使得部分学生无法顺利完成课堂任务,这部分学生就可以通过学习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微课,及时回顾相关知识或概念,以帮助学生完成课堂任务。

(苏小兵等,2014)
(四)微课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要时刻谨记微课设计必须紧扣一个“微”字:一节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体现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

同时要考虑到微课的完整性,要突出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配套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

此外,还要注意体现“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反馈互动”的原则(胡铁生,2013),课程设计应努力做到逐步推进、层次分明、适当总结。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关键的知识。

2.要注意微课的单元整体设计。

教师不仅要掌握单个知识点微课的设计方法,更要掌握基于一个单元、一个专题、一个学科的微课设计方法和策略,因为只有系列化的微课才能给学生提供完整有效的知识技能。

当前重点要把微课建设的方向从“单一微课建设”转向“单元微课建设”。

系列化、专题式、完整性的微课开发是当前微课开发的重点领
域。

(胡铁生,2013)
3.微课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微课的应用:为谁服务?适合哪种类型的学生学习?达到何种学习目标?适合何种学习方式?适合什么时间学习?如在开设微课时,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这些都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说明或引导。

(胡铁生,2013)
4.教师要善于把“微教案”转化成拍摄与制作微视频的“微脚本”,把好的微课设计变成主线清晰、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视频拍摄与制作脚本,既便于理清自己的讲课思路和重点环节,也便于视频拍摄和编辑人员的后期加工。

(胡铁生,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