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超声诊断64643ppt课件

合集下载

超声诊断学之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超声诊断学之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位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诊断要点
03
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超声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
肝癌。
其他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其他肝脏疾病的定义
除了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之外,肝脏还可能产生其他疾病。
超声表现
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如肝囊肿、肝血管瘤 等。
诊断要点
根据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超声表现,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综 合分析做出诊断。
02 妇产科检查
超声诊断学在妇产科领域广泛应用,如视察胎儿 发育、子宫附件等。
03 心血管系统检查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技术,可以视察心脏的结构和 功能,诊断心脏疾病。
超声诊断学的发展历程
1940年代
超声波技术开始应用于医 学领域。
1950年代
A型超声波扫描仪问世, 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 反射回声。
1970年代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
脂肪肝的定义
脂肪肝是由于肝脏内脂肪沉积过 多所引起的疾病。
超声表现
超声检查可见肝脏实质回声增强 ,细腻,肝静脉变细或不清,肝
脏后轮廓不清。
诊断要点
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超 声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脂
肪肝。
肝硬化的超声诊断
肝硬化的定义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进而 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定量分析
未来超声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定量分析 方法,对肝脏疾病进行更精确的诊断 和评估。
普及化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肝脏疾病的 超声诊断将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广泛 应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病例分享
06
与讨论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40
肝血管瘤
• 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实质性肿瘤! • 病理分为四型:海绵பைடு நூலகம்血管瘤、硬化性 血管瘤、血管内皮瘤和毛细血管瘤。 • 最常见的是海绵状血管瘤,为肝内的毛 细血管局部过度增生所致。
41
海绵状血管瘤的声像图特征
• 肿瘤形态:较小者呈圆球状,较大者呈椭圆形或 不规则形。 • 回声类型: • (1)高回声型:最多见,多出现在较小的血管瘤 ,内部回声均匀、致密,有小的筛孔状改变。不 能显示血流。 • (2)低回声型:较少见,多见于较大的肝血管 瘤,或者是脂肪肝背景下的血管瘤,瘤体实质回 声以低回声为主,多数不均匀。边缘或较大血窦 处可显示血流信号。 • (3)混合回声型:见于更大的肝血管瘤,实质 内有粗网络状或蜂窝状结构,分布不均匀,回声 强弱不等。 42
23
• 6.肝门区和脾门区静脉海绵样变性:门 静脉及其分支或脾静脉及其分支部分或 全部受阻后,其周围形成大量侧支循环 ,超声可在肝门或脾门区显示网状扭曲 的管状无回声,类似海绵样结构; • 7.胆囊改变:胆囊壁增厚呈双环状改变 ,黏膜尚光滑,胆汁无回声多清晰; • 8.脾脏肿大:脾脏增大,包膜回声增粗 增高,脾实质早期回声多较均匀,后期 因脾索增宽、纤维化、脾窦扩张淤血使 回声增强、增密; • 10.腹水。
22
• 4.门静脉主干扩张,达到或超过1.3cm,当 其内出现血栓时可在管腔内见到条片状或 团块状的弱回声或等回声;脾静脉和肠系 膜上静脉亦可扩张,前者的内径超过0.7cm ,后者超过0.6cm。肝内的门静脉分支可增 宽或者变细、扭曲和管壁回声增强; • 5.侧支循环开放: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 脾门与左肾之间静脉曲张;肝圆韧带内脐 静脉重新开放等;
15
16
17
18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最新PPT课件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最新PPT课件
肝脏超声解剖概要
左三角韧带
肝 周 围
小网膜
间 隙
镰状韧带
3 4
6
5
右冠状韧带上层 1
2
右冠状韧带下层
1.右肝上间隙;2.右肝下间隙;3.左肝上前间隙;4.左肝上后间隙; 5.左肝下前间隙;6.左肝下后间隙;7.腹膜外间隙(裸区)
肝脏超声解剖概要
右肝上前间隙 右肝上后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周围间隙
左肝上间隙 腹膜外间隙 左肝下前间隙
右后叶下段 PV右支
胰头 CBD DUOD
右后叶上段 RK
2.3 经胆囊纵断面
右叶间裂
PV右前叶支分支 右前叶下段
右后叶下段 RHV
GB
PV右后叶下段支分支
RK
2.4 经右肾纵断面
肝脏超声断面图像


3.1 经第二肝门肋缘下斜断


3.2 经第一肝门肋缘下斜断



3.3 经胰腺长轴斜断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
肝脏超声解剖概要
右后叶上段支
左支角部
右前叶支 右后叶下段支
左支矢状部 左支囊部
左内叶支
门静脉的分支
肝内管腔结构
1.Glisson系统: ? 肝固有动脉的分支:在肝门处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 入肝。肝左动脉行向肝门左侧,肝右动脉行向肝门右侧。 ? 肝管: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流入叶间胆管,经多 次汇集每半肝形成一条肝管,即左、右肝管,出肝后再汇 成一个肝总管。
左肝下后间隙
肝脏超声解剖概要
管 1.Glisson系统

?门静脉
?肝动脉

?胆 管
构 2. 肝静脉系统

肝疾病超声诊断 PPT

肝疾病超声诊断 PPT

第二节 肝疾病超声诊断
一. 肝弥漫性病变 二. 肝囊性病变 三. 原发性肝癌 四. 转移性肝癌 五. 肝血管瘤 六. 肝脏创伤
一、肝弥漫性病变
(一)脂肪肝 (二)肝炎后肝硬化 (三)肝炎和肝纤维化 超声表现 鉴别诊断 探测要点
(一)脂肪肝
病因:
指肝内脂肪在组织细胞内储积超 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有 30%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与 肥胖、酗酒、糖尿病、营养不良 有关。
流信号,脓肿形成后少许血流信号。 腔内可呈不均匀的光点反射, 低回声或混合
回声 光点随体位改变而活动
肝脓肿声像图
肝脓肿超声造影图
(四)肝包虫病
地方病,患者有牛、羊、犬接触史 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囊为虫体,外囊
为肝组织形成的纤维包膜
可有单囊型、多囊型、母子囊型(囊
中囊,最具特征性)超声显示:囊肿 呈无回声区,典型表现是大囊套小囊。
(二)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肝炎反复作用损害肝最终导 致肝硬化,病理特点肝细胞变性、 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 肝细胞的结节状增生,假小叶形 成,肝质地变硬。
超声表现
肝大小比例失调 肝表面凹凸不平 肝区光点增强、增粗、分布不均 门静脉内径增宽,脐静脉再通 肝静脉变细 其他: 脾大,腹水,门脉高压的血流改变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
鉴别诊断:
结节性肝硬化:有慢性肝炎基础。 肝肿瘤:有明显占位效应,界限清 楚,周围有暗环。
二、肝囊性变
(一)肝囊肿 (二)多囊肝 (三)肝脓肿 (四)肝包虫病
(一)肝囊肿
发病率高,可有先天性、老年 性、感染性、外伤性或肿瘤性。
无回声暗区 壁薄而规则 囊肿后方有回声增强现象
肝硬化声像图
肝硬化时胆囊声像图

肝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肝脏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肝 脏 外 形 轮 廓 多 无改变。高回声 多见,回声较均 匀,边界清晰。
囊实混合性:肝包虫
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也称肝棘球蚴 病。在中国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 宁夏、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病因犬绦虫寄 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 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 染。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 肠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 内。蚴在体内经3周,便发育为包虫囊。包虫囊肿 在肝内逐渐长大,依所在部位引起邻近脏器的压 迫症状,并可发生感染,破裂播散及空腔脏器阻 塞等并发症。
实时显象测得右肋下肝最大斜径(cm) 男12.3+1.29 范围:10.4--14.7 女12.26+1.08 范围:10.5--14.3
(二)病理声像图
弥漫性肝脏病变 局灶性肝脏病变
脂肪肝
正常肝细胞的脂肪含量约占肝脏重量的3~ 5%。如果脂肪含量超过40%时,或全肝脏 1/3肝小叶脂肪沉积叫做脂肪肝。 脂肪在肝细胞中发生过量的浸润,没有被 消耗的脂肪形成脂肪滴,散布在肝组织中, 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肪颗粒,肝细胞 肿大、肝脏增大,边缘圆钝。 肝脂肪变性如进一步发展,也可能发生肝 硬化。 脂肪肝发生的原因较多,如高脂肪的饮食、 高胆固醇饮食、低蛋白饮食、感染、中毒、 内分泌疾病、肥胖病和肥胖者等。
弥漫性脂肪肝声像图特点
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 肝区点状回声亮度增强,肝切面图前2/3~ 1/3点状 回声密集,回声明显增强,图像后的1/3~ 2/3回声 衰减、减弱。 肝脏血管回声明显减少,显示不清,门静脉分支 回声减弱。 肝、肾纵切面,同时显示肝、肾脏,肝与肾实质 回声反差增大。
肝脏常见疾病的超,包膜,边缘 斜切面肝脏呈楔形,右叶厚而大,向左 逐渐缩小变薄,延至左叶外侧缘形如三角 形的锐角。纵切面略呈三角形。轮廓光滑 整齐,包膜回声强而清晰。 肝实质回声:分布均匀的细小光点。 肝脏内管道系统回声:肝静脉及门静脉的 分支呈管状无回声。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肝脏超声图像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 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肝脏超声图像的误诊与鉴别
由于肝脏超声图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医生解读的主观性和经验不 足等因素,可能会出现误诊的情况。
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肝脏超声图像,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的 疾病。
肝脏超声图像的误诊与鉴别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准 确的诊断结论。
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原理,通过高频探头发射超声波到人体内,遇到不同组织界 面时产生回声,回声信号被探头接收并转换为图像信号,从而形成肝脏超声图 像。
肝脏超声诊断的设备与技术
超声诊断仪
包括高频探头、显示器、控制面 板等部分,其中探头是核心部件 ,用于发射和接收超声波。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
包括常规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谐波成像等技术,可 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技 术。
02
肝脏超声诊断的疾病分类
肝囊肿
总结词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通常无症状,多在体检 时发现。
详细描述
肝囊肿由囊壁和囊内液体组成,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 超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壁薄、光滑。肝囊肿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肝血管瘤
总结词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VS
详细描述
肝癌时,肝脏内出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 清的肿块,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高回声团 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肝癌需综合治疗, 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措施。
03
肝脏超声诊断的图像分析
肝脏超声图像的特点
肝脏超声图像是通过高频超声波扫描 肝脏表面得到的,能够清晰地显示肝 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病变情况 。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课件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课件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B超、CT和 MRI的主要目的是:
(1)发现病变; (2)病变定性; (3)B超为首选。
23
胆囊(gallbladder)
•形态:多数呈梨形(pear-shaped) •分部:底(fundus)、体(body)、
颈(neck) •胆汁:无回声区(anechoic area)
24
胆囊(gallbladder)
多数伴胰周或腹腔内积 液,胰周因渗出可出现不规 则低回声区。
33
间接征象 胰腺肿胀明显时, 可压迫胆总管、主 胰管及周围血管。
34
黄疸概述
n 定义: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 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 体征。
n 按病因分类:
• 溶血性黄疸: • 肝细胞性黄疸: • 胆汁淤积性黄疸:
n 胆汁淤积性黄疸可分为肝内性和肝外性,肝内性又可分为肝内 阻塞性胆汁淤积和肝内胆汁淤积。
肝胆胰脾疾病超声诊断
1
摘要
n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n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 n 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n 黄疸的鉴别诊断 n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2
肝脏解剖概要
肝脏大体形态
n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 脏器,由肝包膜、肝实质 和管道结构 (门静脉、肝 静脉、肝动脉分支和肝内 胆管)所组成。
n 第一肝门:有门静脉、肝管、 肝动脉等出入。
4、十二指肠壁内段 此段斜行 穿入十二指肠降部内后侧壁, 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在开 口前形成膨大的乏特氏壶腹, 胰管常在此与其汇合。
26
胆囊结石系常见病,以胆固醇结石最常见,其次为混合结石。
典型声像图 •囊内有一或多枚强回声团 (bright echo) •后方声影(acoustic shadow) •强光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gravity transfer sig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频谱多普勒测及动脉频谱,RI>0.60 ❖ 肝动脉-门静脉瘘:血流呈亮色,测及高速低阻频谱 ❖ 超声造影可有助于发现10mm的小肝癌
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
胆管细胞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肝癌的多普勒流速曲线
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
超声特征
内部回声 内部回声分布 边缘特征 后方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硬化基础 频谱多普勒超声
超声诊断学图外形 ➢ 2、边界和边缘(暗环、光环) ➢ 3、内部结构特征 ➢ 4、后壁及后方回声 ➢ 5、周围回声强度 ➢ 6、周邻关系 ➢ 7、量化分析、径线、面积、体积 ➢ 8、功能性检测 ➢ 9、频谱分析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 金占强
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超声诊断学》CAI课件
1.肝脏解剖 2.肝脏超声检查方法 3.肝正常声像图表现 4.肝脏疾病超声表现
肝的解剖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 性脏器,位于右上腹部,呈 楔形,右叶钝厚,左叶窄薄。 肝脏的膈面呈圆顶形,有韧 带与膈肌相连;镰状韧带将 其分为左、右两叶。肝的脏 面凹陷不平,有左、右纵沟 和中间的一条横沟,呈“H” 形。
胆囊、膀胱
超声诊断学图像基础(续2)
超声图像的方位(仰卧位)
➢ 横切面 图像左侧---患者右侧 图像右侧---患者左侧 图像上面---患者前(腹侧) 图像下面---患者后(背侧)
➢ 纵切面 图像左侧---患者上(头侧) 图像右侧---患者下(足侧) 图像上面---患者前(腹侧) 图像下面---患者后(背侧)
回声,门脉期和延迟期减 填充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
退呈低回声
回声或高回声
转移性肝癌
全身各器官的恶性肿瘤均可出现肝转移,较多来自消化道、 乳腺、肺等。
声像图各异 :
❖ 胃癌:可为低回声,也可为囊实混合性肿瘤 ❖ 结肠癌:可为高回声,也可为强回声后伴声影,后者有
特异性
❖ 癌栓:可出现在门静脉、肝静脉或肝管内,造成 其远端管道的扩张
❖ 播散:肝内播散或侵犯邻近脏器 ❖ 远处转移:腹盆腔、肺、淋巴结等
原发性肝癌
胆管细胞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PV
门静脉癌栓
Tumor
小肝癌
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肝癌内部或周边有点状、线状、 分枝状或簇状彩色血流信号
➢弥漫性脂肪肝 肝内弥漫性密集、细小光点,呈“明亮肝”;肝内
血管明显减少,纹理不清,后方衰减。 ➢局限性脂肪肝
脂肪堆积局限于肝的一叶或数叶,呈不规则分布。 表现为相对高回声,或相对低回声光团,边界较清楚,不 定形,后方无衰减。
弥漫性脂肪肝
局限性脂肪肝
肝炎后肝硬化
❖ 肝大小比例失调 ❖ 肝表面凹凸不平 ❖ 肝区光点增强、增粗、分布不均 ❖ 门静脉内径增宽,脐静脉再通 ❖ 肝静脉变细 ❖ 其他: 脾大,腹水,门脉高压的血流改变
超声造影表现
原发性肝癌
肝血管瘤
小者低回声多见
小者高回声多见
小者均匀,较大者不均匀 网络状
边界尚清,周围有暗环 可轻度增强
边界清,边缘回声增强 增强
内部线状、分支状血流 血流较少,周边部为主
常有
少见
动脉频谱为主,阻力指数 静脉频谱为主,动脉的阻力指数
较高
较低
动脉期快速整体增强呈高 动脉期周边结节状增强,向心性
超声诊断学图像基础
人体组织衰减程度一般规律 ➢ 人体软组织对超声波的吸收不仅与媒质的物理特性有关,
而且与其生理状态有关 ➢ 从临床实验得知,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对超声的反应不
同,癌组织对超声吸收较大,炎症组织次之。血液和眼 前房液的吸收最小;肌肉组织的吸收有所增加;纤维组 织和软骨则能吸收大量能量;骨质的吸收更大。
肝脓肿声像图
肝脓肿超声造影图
肝包虫病
➢ 地方病,患者有牛、羊、犬接触史 ➢ 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囊为虫体,外囊为肝组织形成
的纤维包膜
➢ 可有单囊型、多囊型、母子囊型(囊中囊,最具特
征性)
➢ 慢性者可见囊壁钙化
肝包虫病
肝血管瘤
❖ 肝内最常见的良性实性肿瘤 ❖ 超声上表现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回声型及无回
+/— + ——
超声诊断学图像基础(续1)
人体组织的声学特征
➢ 强回声 :反射系数〉50%以上,灰度明亮,后方伴声影,如: 结石、骨骼
➢ 高回声:反射系数〉20%左右,灰度较明亮,后方不伴声影。 如:肾窦及纤维组织
➢ 等回声:灰阶强度呈中等水平。如:正常肝、脾等实质性器官 ➢ 低回声:呈灰暗水平,如:肾皮质等均质结构 ➢ 弱回声:透声性较好的暗区,如:肾锥体和正常淋巴结 ➢ 无回声:均匀的液体内无声阻差异界面,呈无回声暗区,如:
声型 ❖ 高回声型占60% ~70% ❖ 肿瘤内分布均匀,呈网状、管道样结构 ❖ 边界清晰,可呈花瓣样改变,浮雕状
肝血管瘤
原发性肝癌
直接征象(二维)
❖ 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为主 ❖ 内部呈镶嵌状或结节状 ❖ 周边有低回声的暗环或晕圈 ❖ 肝癌较大可压迫周围肝静脉和门静脉或出现
癌拴等
原发性肝癌
间接征象(二维)
门脉海绵样变
肝硬化时肝静脉频谱
LHV
肝囊肿
发病率高,可有先天性、老年性、感染 性、外伤性或肿瘤性。
❖ 无回声暗区 ❖ 壁薄而规则 ❖ 囊肿后方有回声增强现象
单纯性肝囊肿
多发性肝囊肿
多囊肝声像图
肝脓肿
❖ 不同时期可表现不同 ❖ 典型图像为厚壁及周围炎性反应圈 ❖ 内壁呈虫蚀样改变 ❖ 腔内可呈不均匀的光点反射, 低回声或混合回声 ❖ 光点随体位改变而活动
方叶
肝圆韧带 肝左叶 静脉韧带
胆囊 肝右叶
裸区 下腔静脉
尾状叶 肝固有动脉 肝门静脉
肝脏超声检查方法
肝脏正常声像图表现
经第一肝门横断面图
S4 S5
S8
S3 S2
S1
经第二肝门斜断面图
RPV
MHV
LHV
RHV
IVC
正常门静脉血流图
正常肝动脉血流图
正常肝静脉血流图
脂肪肝
即:骨(或钙化)>肌腱(或软骨)>肝脏>脂肪>血 液>尿液(或胆汁) 液体内含蛋白成分的声衰越大, 组织中含胶原蛋白和钙质越多,声衰减越大
声衰程度 极低 甚低 低 中等 高 极高
尿液
不同组织 胆汁 血液

囊液
体液
胸腹水
声影
——
后方回声增强 + +/—
肝肾 脂肪 肌肉
心腔 脑 —— ——
肌腱 骨 软骨 钙化 瘢痕 肺(含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