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域分异的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域分异的理解

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整个自然地理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现象。

19世纪前期,洪堡就对气候地带和植被地带进行了描述。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道库恰耶夫提出自然地带学说以后,人们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发现与自然地带相对立的分异现象,另一方面又发现自然地带内部的地方性规律的存在,但两者都不能否定自然地带,却进一步从侧面证实了自然地带的客观存在。

1.地域分异的因素

1.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应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分异。

2.非地带性因素:决定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等现象的地球内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它决定自然地理现象的大规模分异。在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有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及局部的分异因素。如地方性的分异因素只导致地表某一局部的分异,它同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完全不同。至于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也是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温带大陆的湿润森林地区、半湿润森林草原地区、半干旱草原地区及干旱荒漠地区就是这种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的反映。

2.自然带分布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

含义概念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

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带更替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北走向的更替

自然带延伸方向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的延伸

形成基础因素以热量为基础

变化趋势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从低纬向高线递减

分布显著地区低纬和高纬地区,中纬度在一定范围也有分布。

横贯大陆的自然带苔原带和针叶林带(高纬度),热带雨林带(低纬度)

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大陆内部中部: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两侧: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

低纬地区: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过渡 高纬地区:自然带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过渡 (2)由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地带性在大陆中纬度表现明显 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3)垂直地带性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④中低纬度高海拔山脉表现最明显

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受西风控制 深居内陆,离海较远 受季风影响 降水量较多

水分趋于减少

降水较多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

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单峰驼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

褐土

温带草原带 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气候(极地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带 冰原气候(极地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未发育

3.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带性分异因素即太阳能按纬度分布的不均和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即地球内能引起的海陆分布是造成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原因。这两种基本分异因素不仅互不从属互不联系,而且造成的分异规律也是互不从属的,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之所以称为全球性的分异规律,就是因为它的规模是全球性质的,并且分异因素对分异现象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有二:

1、海陆对比性

地球表面分为四个大洋和六个大陆,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分异。它不仅表现为海洋与大陆的强烈对比,而且构成两种明显不同的陆地生态环境与海洋生态环境,并且通过海陆间物质与能量联系的相互影响,造成次一级的地域分异。这正如K.K.马尔科夫在《地貌学基本问题》中所说:“海洋与大陆相互对立,成为两个主要的地貌阶梯,海洋水体集中于深的海洋盆地,把这个地貌的规律改变为地理规律,并且造成地表地理面貌的基本轮廓。所以上述的问题对地理学者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海陆分异造成海陆的强烈对比性,使得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在海洋和大陆都有强烈的差异,因而造成明显不同的陆地自然地理系统和海洋自然地理系统。

海陆的配置如北美大陆、南美大陆、非洲大陆间的大西洋及北美大陆、南美大陆与欧亚大陆、澳洲大陆间的太平洋,都加强了海陆对比性,引发了一系列的地理分异现象。

地球内部放射能的积聚,既能影响重力分异,又是板块运动的基本能源,所以海陆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地球内能。由于地球表层两个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是近于南北走向的,所以由海陆引起的分异主要方向是沿纬线按经度从沿海向内陆发生变化。

2、热力分带性

地表的热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地球获得太阳能的数量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光线对该地区的入射角及太阳光线经过大气圈时太阳辐射所发生的变化。由于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太阳入射角与一个地方的地理纬度关系很大。低纬度的入射角大,高纬度的入射角小,因而太阳辐射能量在高纬、中纬和低纬分布也就不同。因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均而发生的热力分带性具有全球规模,是一种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律。不论在大陆还是在海洋,这种热力分带性都有明显的表现,它决定着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向等要素在地表呈带状分布。

海陆对比性形成的基本因素是地球内能,而热力分带性形成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能按纬度分布的不均。太阳能和地球内能,能源不同,一个来自太阳,一个来自地球内部,两种能源是互不从属的;但太阳能与地球内能作用于地表,却具有互相矛盾的性质——太阳能引起的许多自然现象按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发生依次更替;而地球内部引起的海陆对比现象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从沿海向内陆发生变化。因而,海陆对比性和热力分带性这两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互相矛盾又互不从属的两种规律。

4.大陆和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

1、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贯穿整个大陆的。按其形成因素可分为两类:纬度地带性和经度省性。

(1)纬度地带性规律

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组成成分及自然地理综合体大致按纬线方向延伸而按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变化。它是地带性分异因素--太阳能按纬度呈带状分布所引起的温度、降水、蒸发、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