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三农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傲立于世界之林,而农业问题也一直是帝王将相关心的问题!“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的古训一直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其实最早提出“三农”是
在2005年十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农民?农民是指具有农业户口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的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户口在农村就是农民”。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之首,正如毛主席说的“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发展关系农业、农村的稳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民生活、生产之地;作为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居住者,是我国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他们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的稳定。现在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目前突出表现的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是农民增收问题。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一方面农业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益低下。还有农村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尤为突出。“三农”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方式造成农业效益低,从而使农民收入低下;农业人口过多、素质过低。我国“三农”问题最深刻的根源在于过多的农村人口与过少的农业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
由于三农问题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原因:由于城市承载力低,资源稀缺,工作岗位有限,粮食需要配给,客观上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固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类。现实情况促使修宪,以法律形式将城乡二元结构固定下来;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农村的管理体制不合理,使得农民不合理负担进一步加重。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
“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所谓“解放农民”,就是把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也鼓励他们迁入城镇;
所谓“投资农民”,就是投资于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这包括教育、卫生和医疗、计划生育、清洁水供应等公共服务,提高他们发展的能力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能力;
所谓“转移农民”,就是帮助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从农村地区迁移出去,创造良好的人口流动、迁移、居住的政策环境,赋予他们自由选择工作、选择居住地点的权利,平等、友好相待;
所谓“减少农民”,就是把减少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作为各地区重要的发展目标,从而才有可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最终才能富裕农民。
积极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界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以市场化引导小农经济走向现代农业。
(1)改革完善农村现有的农地制度和经营制度。
1、坚持全面发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2、发展规模经济,实行农业的优质化、高效化和专业化。
(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3、坚持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4)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依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4、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5、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建立农业保护与支持体系,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6、顺应潮流大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理论探索的基本结论。
当然,中国劳动人民创新了产业化经营模式,他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纽带,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
意义:A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B有利于农产品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
方向发展C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D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我们邻国韩国的城乡差别已经基本上消除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韩国农村改造运动中确定的工程项目都是切实可行的小项目,比如修路、修井、之类与农民生活息息。韩国农村现代化举措是在小农制背景下搞的。运动虽然声势浩大,却没有触及农民的产权和经营自主权。韩国70年代以来农村的改造和建设是在比较充分的工业基础上进行的,有充分的物质保障。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也是最适合国情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彻底摒弃了传统的二元分隔,使“三农”工作呈现崭新面貌。
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将“三农”的发展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党的十八大及时提出“四化”同步,就是要使“三农”工作紧随时代,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才能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报告强调“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和对“三农”工作的科学定位。我国仍然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农民实际仍占大多数、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解决好“三农”问题任
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