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15T14:22:02.6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作者:邓坤

[导读] 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能够降低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实现护理工作总体效果和水平的优化,可予以临床推广。

(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目的: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诊内科患者作为对象,设为对照组,该组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5例急诊内科患者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该组行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两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能够降低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可予以推广。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风险评级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191-01

急诊内科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工作科室之一,从事急诊护理、诊断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由于部分急诊患者身体条件不理想,护理风险发生率高,需要给予特殊护理,这对该项工作的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前各地医疗机构在护理过程中多强调基础性内容,存在进一步规范化的空间,我院针对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诊内科患者作为对象,设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5例急诊内科患者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38.3(±2.1)岁。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38.5(±2.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调查所选病例满足急诊内科的一般标准,且患者、家属全程知情自愿。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护理强调基础性内容,患者入院后立即着手进行急救,对呼吸困难患者给予吸氧辅助,氧流量为1-2L/min,部分患者体液损失较多,建立静脉给予输液治疗,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失衡情况。存在开放性伤口的患者,给予止血和消毒抗菌。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着手进行相关护理准备,包括器械准备、转诊准备等,保证护理全面性。

观察组行风险管理措施,通过回顾性分析明确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发生类型,进行针对性管理,如锐器划伤、感染等,安排专人负责急救器械的存取和术中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借以提升急诊内科护理的全面性。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列为四个风险等级,患者临床危象明显、且生命体征出现较大波动,血压、脉搏、水电解质情况严重异常,作为1级风险患者,其余患者按相同原则进行分级。给定不同等级的护理要求和标准流程。为保证护理效率,对院内所有内科护理人员、急救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组织定期培训,提升人员能力。

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

1.2观察指标

本次调查主要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包括患者感染、划伤、跌倒等等,以护理风险发生数/患者总数*100%表达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量化分级的方式进行结果处理和对比。

2.结果

2.1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

对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进行收集和对比,观察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如下:

表 1 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

3.讨论

急诊内科患者的特殊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常规护理各项措施能够较为有效的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但在风险规避方面依然存在不足[1]。我院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护理风险发生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且患者病情病况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拟定患者分级和针

对性护理、人员培训三项基本措施。

各项措施以循证护理作为基本原则,保证基础性护理内容不受影响的同时,强调护理风险的有效规避,涵盖内科急诊的多个方面[2-3]。患者分级是我院本次研究提出的重点措施,分级以患者实时病情、病情发展态势作为基础,通过急救保证危重患者生命安全,对一般性急诊患者,则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额外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风险预防,如避免年老患者跌倒、划伤,对痛疼患者给予必要镇痛等等[4-5]。人员培训的主要作用是形成良好的急诊内科护理环境和习惯,提升工作规范性和效率。从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风险发生

率两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体现了上述措施的积极价值。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能够降低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实现护理工作总体效果和水平的优化,可予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潘行盈,陈静,俞夏娣,等.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5):150-151.

[2]李俐君.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4):47-49.

[3]王倩,朱春莉.跌倒风险动态评估在急诊内科眩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11):134-136.

[4]鲁丹丹,赵鑫萁,张琪.急诊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0):113+116.

[5]徐小英.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内科中的临床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7):168+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