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诗歌散文(1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西崑体:
• 西崑派诗人因遍习西崑体诗而获名,而西 崑体又因杨亿编集的《西崑酬唱集》而得 名。《西崑酬唱集》是以杨亿为首的十几 个御用文人典型的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
• 全诗围绕长江着笔,以时间的推移来表现 环境的变幻,笔势纵横而层次井然。
• 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本诗虽是写游金山寺, 却对金山寺本身景观略而不写,着重写登 眺所见之江景,可谓神思独运;在描绘景 物时,抓住白天、傍晚、黑夜不同时辰的 不同景象特征,予以生动细致地刻划,情 景如绘,笔力矫健,意境开阔,兴象超妙; 江上奇幻迷茫的景色同诗人浓郁诚挚的乡 情交织在一起,既使人感到景之奇,又使 人感到情之真。
• “④建炎(宋高宗年号)以后,东夫(萧德 藻)之瘦硬,诚斋(杨万里)之生涩,放 翁(陆游)之轻圆,石湖(范成大)之精 致,四壁并开。乃永嘉徐、赵诸公(徐照、 徐玑、赵师秀),以清虚便利之调行之, 见赏于水心(叶适),则四灵派也,而宋 诗又一变。”
• “⑤嘉定(宋宁宗年号)以后,《江湖小集》 盛行,多四灵之徒也。⑥及宋亡,而方、 谢之徒(方凤、谢翱),相率为急迫危苦 之音,而宋诗又一变。”
• 西崑风行于馆阁,多出于应酬唱和之间, 易于风行,也易于消失;江西体则为一些 普遍爱好诗歌者所喜欢所学习,他们对于 艺术的态度,都严肃而认真,因此这种势 力和派别一形成,便能由师友的传授而延 续下去。
一、宋诗的特色与流变
• (一)宋诗的特色
• 前人论宋诗,大多指责宋诗“多议论”、 “言理不言情”、“以文为诗”、“俚俗 而不典雅”等。这些固然是宋诗的缺点, 但也是宋诗的长处。
• “譬诸修园林,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 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 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譬诸游山水, 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 曲涧寻幽,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 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虽唐诗之中, 亦有下开宋派者,宋诗之中,亦有酷肖唐 人者;然论其大较,固如此矣。”
写作背景:
• 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 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 朋友丁宝臣(字元珍,其时为峡州军事判 官)写了一首《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 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 题首冠以“戏”字,是声明自己写的不过 是游戏文字,其实正是他遭贬后政治上失 意的掩饰之辞。
点评:
• 这首诗在写景方面,于料峭春寒中见出盎 然春意,富有生机;在抒情方面,于寂寞 愁闷里怀着向上的希望,不觉低沉。
《北陂杏花》:
•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3、苏轼
• (1)思想内容: • 他生活经历丰富,政治上沉
浮不定,通过对他自己生活 的真实描写,达到对当时社 会生活的反映,抒写其热爱 社会人生、胸怀开朗、诙谐 幽默的乐观主义精神;
• 他一生以外任居多,足迹遍 及各地,以形象生动的画笔, 描绘祖国壮丽瑰奇的自然山 水风物。
方面使这些形式具有弹性,可以比较畅所 欲言而不至于削足适履似的牺牲了内容, 希望诗歌不丧失整齐的体裁,而能接近散 文那样的流动潇洒的风格。”
《戏答元珍》:
•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总结:
• 因此宋诗以“意”胜,即在诗中表现宋代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体悟深刻的“理趣”, 就是对精微深刻的人生哲理、事理的总结 和揭示。
二、宋诗的流变
• 全祖望《宋诗纪事序》: • “①宋诗之始也杨(杨亿)刘(刘筠)诸
公最著,所谓西崑体者也。……②庆历以 后,欧、苏、梅、王数公出,而宋诗一变。 坡公之雄放,荆公之工练,并起有声。③ 而涪翁(黄庭坚)以崛奇之调,力追草堂, 所谓江西派者,和之最盛,而宋诗又一 变。”
(2)诗歌创作
• 以熙宁九年(1076)为界,分为前后两个 时期:
• 前期:多反映现实的政治诗和咏史怀古诗。 风格方面突出地表现为“以文为诗”。
• 后期:多作写景诗和禅理诗,多用律体, 风格变为“深婉不迫”。严羽所谓“王荆 公体”,专指他的近于唐诗风味的绝句而 言。风格雅丽精炼、意境高远。
(3)艺术特色
主旨与段落:
• 此诗是苏轼七言古体诗的代表作。通过描 绘神奇莫测的江上景物,抒发了诗人羁旅 行役之愁和怀乡归隐之情。
•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 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并点出思乡主
旨。 • 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
的江景。 • 末四句直抒感喟,总束全篇。
艺术特色:
• 首尾呼应,章法严谨,层次分明。此诗以 “宦游”始,以“归田”终,中间又以 “望乡国”句相绾系,有起有结,遥相呼 应。
• 以议论为诗。 • 讲究语言的锤炼:善于炼字;善于组织对
仗。 • 以学问为诗。来自百度文库
《明妃曲》:
•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 寄声欲问塞南事,祗有年年鸿雁飞。 •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创作源泉转向书斋和书本
• 由于宋代文人的政治地位高,容易脱离人 民群众,长期的书房生活,使他们习惯于 以学问相高、以议论相尚,而不太注意从 实际生活中吸取源泉,构成鲜明的诗歌意 境来激动读者。这种作风在欧、王、苏三 家中已有所表现。到了黄庭坚、陈师道, 变本加厉,形成了“以文字为诗,以才学 诗,以议论为诗”(严羽《沧浪诗话》) 的江西诗派,风靡一时。
• 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的馆阁重臣身份 和当时那种粉饰太平的宫廷环境,朝廷以 此取士,师友互相讲求,在宋初诗坛,风 行了近半个世纪,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欧阳修、苏轼及其他诗人
• 宋仁宗以后,欧阳修领导诗文革新运动, 开拓了诗文创作的新阶段。一方面由于北 宋初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为封建文化 的高涨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社 会政治危机加深,政治改革活动的影响, 促使文人对于现实的关心,引起文风的变 革。欧阳修和先后出现的苏舜钦、梅尧臣、 曾巩、王安石、苏轼等共同创造了文学史 上又一个繁盛时期。
(一)西崑体及宋初诗人
• 北宋初期文学,主要承袭晚唐五代文风。 就诗而言,北宋初期诗坛有白居易体、晚 唐体、西崑体。
• 白居易体在士大夫中影响较大,徐弦、李 昉的诗较有成就,销后王禹偁主盟一时。
• 隐逸僧侣则习晚唐体,学习晚唐的贾岛、 姚合,林逋等的作品很有影响。
• 杨亿等人学习晚唐的李商隐,称西崑体, 开始改变诗风。
写作背景与主旨:
• 此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当时梅尧臣、 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有和作。
• 北宋时,辽、夏对宋构成严重威胁,尤其 是宋仁宗景祐以后,“夏(夏)事尤棘”。 诗人们借汉言宋,自然想到明妃。梅、欧 诗中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 策提出批评。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 国思乡之情的纯洁、深厚,并有意把这种 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分开来,尤为卓见。
林逋:
• 晚唐体的作者,较早有九僧,其中以淮南 惠崇为最著名。又有隐士林逋、魏野等, 而以林逋最有名。影响也最大。
• 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钱塘人。 著有《林和靖先生诗集》。他隐居西湖的 孤山,写有不少歌咏西湖风景的诗篇,而 尤以咏梅诗最为人们所称道,被称为“梅 妻鹤子”。
《山园小梅》:
宋诗“议论化”形成的原因:
• 其一、唐诗的高山仰止促使宋人另辟蹊径。 我国文学发展到唐代,以诗歌独胜,社会 生活的一切领域,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感, 以及各种艺术表现手法,都在唐代诗人的 笔下进行了尝试和得到充分的表现,写情 状物都达到很高的艺术境地,宋人很难在 这方面同唐人争雄竞胜,宋代诗人只好在 别的领域另辟蹊径。
(2)艺术特色:
• 高妙的艺术感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 • 赵翼《瓯北诗话》: • “天生一枝健笔,爽如哀梨(汉朝秣陵哀
仲家的梨 ),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 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 • 生动活泼、丰富出奇的想象。
• 喜欢议论说理:酷不入情,专作理语;诗 化的议论。
• 擅长比喻;大量用典。
《游金山寺》:
•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 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 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 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 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第五编 宋代的诗词散文
第四章 宋代的诗歌
• 有宋一代,从总的趋势来说,词是宋代文 学的代表或标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里,即以“宋词” 为宋代的“一代之文 学”。
• 总体而言,宋诗虽比不上唐诗有成就,但 与元明清相比,宋诗自有其特色,它在唐 诗之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在中国诗歌 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
苏轼诗歌的成就:
• 苏轼在诗上成就较高的是七言长篇。因为 他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要在长短自由、 较少限制的体裁内,才可能尽量发挥他的 才能;他的七言长诗,波澜壮阔,变化多 端,如流水行云一般地舒卷自如,确实达 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 之外”。其诗歌的风格与内在精神,与李 白颇为相近。
• 联想丰富,比喻新奇。诗人把万顷江波比 作靴子上的细微皱纹,把江天晚霞比为鱼 尾的赤红色,喻象新颖贴切。作者见巨石 随波出没,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见到 江心怪火,又联想到江神的警告,想象奇 警而又紧扣主旨。
《和子由渑池怀旧》: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实在是诗人之笔,政治家之情,二者融为 一体,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2、王安石
• (1)生平 •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庆历三年进士,两度为 相,因主张变法,遭受保守派的反对。他 在文学上,诗、词、散文都有卓越成就。 其诗歌创作,推尊杜甫、韩愈、欧阳修。
其三、道统观念和理学思想使宋人带有 更多的封建说教意味
• 宋人在日常生活中谨守儒家道统,把封建 秩序看作永恒的“理”,而把人们在生活 上的一切要求看作“欲”,片面强调“尊 天理,窒人欲”,因此他们在文学上主张 明道致用,反对浮华纤巧,而片面要求作 家为封建教条作宣传。正是在这种思想影 响之下,使宋诗表现出“头巾气”与“学 究气”,消弱了一般文艺作品所应有的明 朗性和生动性。
点评:
• 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轼出任凤翔府 (今属陕西)签判,其弟苏辙送他到郑州, 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寄给他一首诗,题为 《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和了这首诗, 完全依照苏辙的原韵。
• 这首诗同样表现其诗豪放不羁的精神和雄 奇奔放的气势。
(三)黄庭坚与西诗派
• 宋诗真正形成派别、势力的,前有西崑, 后有江西。在欧、苏以后,宋代诗坛无不 受江西诗派的影响。
1、欧阳修
• 欧阳修以朝廷重臣、 儒学宗师、文坛领 袖的身份,大力推 动文体、文风的改 革,从而确立了散 文、骈文共存而以 散文为正统的文章 格局,历元、明、 清而不变。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
• 近体: • 常以浅近自然的语
言写景抒情,清新 自然而富于情韵。
古体:
• 钱钟书《宋诗选注》: • “要想一方面保存唐人定下来的形式,一
•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 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写作背景:
•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苏轼在京城任 殿中丞直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判官。当时 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苏轼写了 《上神宗皇帝书》、《拟进士对御试策》 等文,直言不讳地批评新法。自然引起当 道的不满。苏轼深感仕途险恶,主动请求 外任。熙宁四年,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 苏轼当时三十六岁。他七月离京赴任,十 一月初三,途经镇江金山寺,访宝觉、圆 通二僧,夜宿寺中而作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