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中学物理教学整合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把文字、图像、动画传播媒体集于一体,并赋予教与学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而且应用计算机网络传播还能跨时空来共享教学资源,使教师和学生能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之一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

学生想象力还不够强,故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往往出现困难。

例如:微观世界物理模型常常在学生头脑中不易建立,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无法身临其境又加上想象力又不佳,这给他们的理解带来困难。

本文通过实践,尝试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化不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一、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化不见为可见
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对不同的物理知识进行模拟仿真、创设情境,使一些难以做到的知识实现模拟。

实录一:在学习《核能》一节时,我首先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对核能有一个初步感知。

进而通过录像,对核裂变和聚变模拟仿
真,化不见为可见,取得很好的效果。

引入新课
[师]为了打破核垄断,抵制核讹诈,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从1961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于1964年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录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

[师]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实况,其威力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

紧接着于1967年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做完的工作。

录像: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实况。

[师]这是我国试爆第一颗氢弹的情况,与原子弹相比,氢弹所用的燃料更少,而威力则比原子弹大很多。

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因为它们都利用了核能。

顺理成章,引入新课。

接着在新课教学中,对核裂变和聚变模拟仿真。

录像:核裂变;核聚变。

原子弹爆炸、氢弹试爆核不可能把实验搬到课室;核裂变、核聚变过程是微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见不到摸不着,难以想象,更难以两种裂变进行区别。

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化不见为可见,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起来轻松愉悦,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抽象思维含量比较高,单纯用文字和语言描述难以突破,此时,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可化抽象为形象。

实录二:在学习《滑动变阻器》时,在教师做了实物演示和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后学生对电流在滑动变阻器上电流路径总是不太明白。

实验结束,各组进行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生]把ab或cd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电路时,灯泡的亮度都不变,说明ab间和cd间的电阻都不变;但是接c、d时灯很亮,说明c、d间电阻很小,几乎为零;接a、b时灯很暗说明a、b间的电阻很大。

[生]要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并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生]要使灯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就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上.但我发现有的组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在最左(a)端,他们在最右(b)端,难道最大值位置有两个吗?
[生]我也发现了使灯由暗变亮有的从左向右滑,有的从右向左滑。

[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组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进一步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及方法。

(课件演示)电流如何从电阻线的一端流入,经电阻线环绕若
干圈后,通过滑片上行到金属杆,从金属杆的一端流出这样的过程。

flash课件形象地把有效电阻随滑片移动的变化描述为红色,当滑片移动后,电阻变大时,有效电阻的红色随之变长;电阻变小时,有效电阻的红色随之变小。

既当滑片移动后,观察有效电阻的红色的长短,就能知道电阻变大或变小,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三、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例如,固体、液体中分子的扩散现象中涉及硫酸铜溶液与水混装后分子的扩散,金片和铅片中分子的扩散实验。

因为硫酸铜分子均匀扩散到整杯水中需要几天的时间,金与铅相互渗透需要几年的时间,这在当课堂上无法完成的。

用动画课件,演示由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致使硫酸铜溶液和水的界面由清晰而逐渐模糊、进而整杯水变成淡蓝色的过程;演示由于固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致使经过若干年后,金片里面有铅分子,铅片里面有金分子。

另一些实验,即使能在课堂直接演示,但实验效果不够显著,可见度低,演示实验完毕,学生还处于朦胧状态,教师一旦说就是某一实验结论,学生往往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对老师甚至对科学产生反感。

但是利用多媒体软件开发,结合刚才演示过的实验,将刚才的实验进行明显化,在短时间内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展示,就将会使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实验效果显著化。

实录三:奥斯特实验。

(演示)在小磁针上面有一条导线,直导
线触接电池通电。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小磁针好像偏转了一下
[师]改变电流的方向,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小磁针好像相反方向偏转了一下
[师]由于采用的磁针是演示用的,较大,转动不够灵活,再加上直导线中电流不够大,实验时只能看到磁针偏转了30度左右,没有达到偏转90度、与直导线垂直的理想状况。

如果改进实验器材,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师]把刚才的实验放大,我们一起看一下。

[投影]课件flash动画来演播奥斯特实验
[师]大家讨论一下,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讨论,然后归纳出结论: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教师在做奥斯特演示实验时,用课件来演播,观察理想的情况,可以起锦上添花的作用,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四、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化静态为动态
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以使静态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

在演示实验中,能把挂图静止的画面变活,又能使假的模型变真,工作时,各部分的活动情况看得清楚,弥补了传统直观教学手段的不足。

以上是本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一些实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化不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
态为动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