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规律的“三大黄金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规律的“三大黄金法则”
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受用。请不要忘了这一句:养成习惯。
——摘自:叶圣隐陶《文章例话》
“阐明作文规律”的发现与概括,使中小学作文有了科学的方法的指导,作文的“教”和作文的“学”有了可遵循的科学理论。需要说明的是:依托作文基本规律指导作文的“教”与“学”,要特别注意运用好作文规律的“三大黄金法则”。
第一大法则:开头“点题定义”的个性化与多元法则
开头好写:起笔“点题定义”。什么是“点题”?为什么要“点题”?什么是“定义”?“定义”有什么重要作用?
“点题”就是点题目,就是扣题,就是在开头一定要明确“作文与题目的关系”。常言道:开门见山,这个“山”,就是题目或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或主要意思。“点题”,就可以避免跑题、偏题、离题或绕远等一系列常见的“作文毛病”。
“定义”就是对所点“题目”,要进一步确定作文的中心话题、具体范围和你要写题目的什么内容,就是为下文(中篇)确定明确的目标,即对所写“题目”的外延、内涵作出清晰、明确的规定,以便给中篇(下文)一个明确的写作主旨、中心话题和范围,即立意。“定义”有单一内容定义,也有多面内容“定义”,他决定中篇写作的“单一性”还是“多面性”。
举例说明:魏巍的《我的老师》的开头:“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前一句“划线”是点题,后一句“一个温柔美丽的人”就是对题目明确“定义”——表明作者在下文将以“温柔美丽”(单一定义)为中心话题或内容“实写详写细写”我的老师。
人教版小学课文《颐和园》的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独句成段,这段话中的前半句是点题,而“美丽的”就是定义。表明作者在下文中将以“美丽的”(单一定义)为中心思想或主题“详写、实写、细写”《颐和园》。
小学满分作文《最好的奖赏》开头:“那个带有黑黑斑点的芒果,是我最好的奖赏,那是奶奶浓浓的爱。——题记”。以“题记”形式开头的句子中,那个带有黑黑斑点的芒果,是我最好的奖赏“是点题;”奶奶浓浓的爱“为中心话题”详写、实写、细写“奶奶的爱。
开头句式。书店里那些琳琅满目的“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满分作文”,甚至“中高考满分作文”等图书的“开头”大都是这样写的,这就是开头的“普遍法则”。遵循这一法则,作文只要拟定出题目,那“题目”就等于帮我们开了一半的头,余下的就是作者要补上一个自“定义”的内容而已。例如,郭沫若《白鹭》一文的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其中“白鹭”是题目,后面的“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作者对全文中心主题的定义“。开头典型句式:开头=题目(或关键词、句)十定义(单一或多面)。
个性化开头。作文的“开头”不难,但个性化开头就有一点“难”。要完成一个充满着“个性化”、“创新”和“哲理”性的“开头”,需要“独辟蹊径”,需要有独特的视角与表达。在日常作文练习中,尝试各种不同形式的开头及点题定义,是“个性化和多元法则”的内在要求。例如,以“题记”的形式、排比句形式、寓言的形式、名言警句等形式开头。好的“开头”对于下文乃至全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开头”,作文成功一半;好的“开头”要“出奇”制胜,好的开头也是作文的一大亮点。
第二大法则:中篇“承上写实”的有序性与细节性法则
承上写实:“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点题定义”所确立的中心话题、范围与内容;“承上”就会确保作文的“中篇”内容不偏题、不离题、不跑题,并紧扣中心主题、重点突出;“承上”就不会出现“跟着感觉走”、“想哪写哪”、“不知写什么”、“不会分段”,以及南辕北辙等作文问题。
“写实”就是要写出内心实实在在的观点、感觉与思想;就是要写实事,说实话,抒真情,就是还说假话、套话、空话。著名教育家、教育部总督顾问陶西平说:“别让孩子从写作文开始‘第一撒谎’。”
理顺材料。开头有了明确的“定义”后,就可以在“定义”的范围内迅速整理和加工大脑中存储的各种材料;中篇(下文)就可以紧紧围绕“定义”这一目标“详写、实写、细写”。人的大脑有一个自然机制:当目标明确时,大脑的自组织能力异常高,神经组织对大脑中的材料有异乎寻常的组织性和传导性,思路清晰,思如泉涌。反之,大脑常常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承上法则:“承上写实”既不能扩大“定义”的范围去写,更不能缩小“定义”的范围或只偏向“定义”内容的“某一点”来写。“承上写实”的“内容”必须写“定义”的内涵外延(宽窄)相一致。否则,就会犯“承上”不全、过窄或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错误。“定义”单一,中篇就“承上”只写单一方面内容;如果“定义”是多方面的,中篇必需“承上”写出相应的“多方面”,但可以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举例说明:仍以《颐和园》为例,中篇部分“承接”开头“定义”——“美丽的大公园”,分四个方面进行详写、实写、细写《颐和园》:
2)“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3)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4)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5)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文中的”承上写实“:2)段写颐和园的长廊之美;3)段写佛香阁和排云以工代殿之美;4)段写登上万寿山一览颐和园景色之美;5)段写昆明湖之美。四大景物写得美不胜收,又写得“实实在在”、“细致入微”,把个“颐和园”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细节有序:各种体裁的作文在“承上写实”的时候,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写实写细,或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或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或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自然变化顺序......记叙文、论述文、说明文,以及想象作文、材料作文等等,都必须遵循“有序性和细节性”法则。一篇好的作文一定要在“细节性”上下功夫,“细节”决定成败。
第三大法则:“呼应深化”自然性与真实性法则
呼应深化:“呼应”就是呼应开头,就是要首尾圆和,为结束全文作必要的总结、阐述与表达,常见的“呼应”方式,就是用开头或开头句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主要意思作为“结尾句”的中心词,以起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桥梁纽带作用。“呼应”就是续接“开头”的话题,或总结,或阐述,或抒发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