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1.计算三角形面积时的算式推导和步骤归纳。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电子板书。

2.教学实验器材。

3.学生练习用纸及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在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 (2)教师引入角的概念,问:“图形中都有哪些角?这些角又有哪些特点?” (3)教师出示三角形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一个三角形,请大家观察它的特点。

”2. 讲授三角形的知识(1)定义:教师讲解三角形是指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其中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边,相交的端点称为三角形的角。

(2)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性质:教师讲解三角形的性质,例如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3. 讲解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1)教师出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S=1/2 × 底× 高,讲解公式的来源和含义。

(2)讲解计算方法,将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计算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乘以2。

(3)教师出示使用实验器材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4. 练习环节(1)教师出示三角形图片,让学生自行计算三角形面积。

(2)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使用到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5. 总结归纳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讲解公式的推导、计算方法的归纳以及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角的概念,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讲解了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并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互动交流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数学五班级上册一、所在班级状况,同学特点分析本校是一所比较偏僻的山村学校,本班有39名同学,男生15名,女生24名,全都是农民的子女。

同学接触的教材是全新的,同学所受到的教育的理念也是全新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渐渐普及和同学学习方法的不断积累,同学学习的渠道也是多方位的,多数同学的思维是敏捷的、机敏的。

但是,由于同学个体的差异,尤其是我们偏远山区的孩子,使得已有知识基础、探究新知的程度等也会涌现差异。

二、教学内容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学校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同学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究并掌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究活动的形式涌现的,同学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受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同学亲身经受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渐渐形成较强的探究技能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探究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育同学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技能。

3、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同学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难点分析1、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建立;利用分割与旋转进行图形转化2、三家形面积公式的概括;利用分割与旋转进行图形转化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由谈话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看来,我们所学习过的面积公式,都是在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转化推导出来的。

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调查一下: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但知道公式,而且还知道怎样推导出来的举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 (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 (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实践性探究活动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周长、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知和操作能力较强。

然而,对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公式死记硬背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而不仅仅是记忆公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能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共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模型、剪刀、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两个三角形模型,剪刀、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

3.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和应用。

2. 解决与三角形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2. 练习题或作业纸,用于学生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如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a. 课件或黑板展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b. 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c. 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2。

2. 举例说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三、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总结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 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 五年级 数学 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五年级 数学 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学。

在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如下几点:(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形象的现实背景中学习数学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在新课的引入、例题的教学及练习的设计上,我比较注重从现实生活情境出发,进行设计。

例如计算红领巾及交通警示牌的面积等教学环节,都是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是如此的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既顺应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又可集中注意,激发兴趣,从而发现新知。

本节课的教学,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活动,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不但学会了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而且悟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三)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再创造这节课的教学,我设置了一明一暗两条主线。

数学知识、数学情境是一条明线,贯穿这节课的始终。

“转化”的思想是一条暗线,也在贯穿这节课的始终。

从课的引入、学生的探究环节到实践应用阶段,我一直在强调“转化”的数学思想。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但是,通过本节课也看到了自己仍然需要努力的方向。

例如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技巧还有待于加强,还有我对课堂上一些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上也要加强,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学习。

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设计这份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打算用北师大版的教材,主要教授第五章第二节《三角形的面积》。

这一节主要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这个公式计算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学生们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可能会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到困惑,所以这将是我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解释的部分。

同时,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也是我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的教具,以及计算面积的学具,如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如金字塔、自行车三角架等,让学生们思考这些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2. 理论讲解:然后我会进入正题,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

5. 应用拓展:我会让学生们思考如何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计算一个三角形土地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份清晰的板书,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七、作业设计1. 底为6米,高为4米的三角形。

2. 底为8米,高为5米的三角形。

答案:1. 面积为12平方米。

2. 面积为20平方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我会考虑在课后给他们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4.4《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已给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并记忆这个公式,并能运用它来计算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理解并记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课件,包括导入、讲解、练习等环节。

2.学具: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些三角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和高来计算,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梯形、圆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来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实例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三角形模型和教具。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模型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特点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给定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
三、巩固新知,深化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及练一练的1.2.3.4题学生认真思考,认真练习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成,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
2.注意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一方面启发学生把三角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样的联系,并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找出面积计算的方法,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
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基础是;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识的增长点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学情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础是在前面知识中的割补法,增补法,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中的“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1.出示三角形彩纸,让学生猜猜它的
面积是多少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
小组讨论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不叫活跃1实际操作: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研究,看一看,怎样才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方法一;用数方格的方法。方法二:对拼法。方法三:折一折的方法。2.深入探究,获取新知3.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能运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四边形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公式含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例题、练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三角形框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课件展示公式推导的过程。

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三角形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题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4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4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4 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含在教材的第四章第四节,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例题和练习来深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任意三角形的面积。

2. 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新课。

我会拿出一个三角形模板和一个正方形模板,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将三角形模板放在正方形模板上,会有什么发现?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面积的可能计算方法。

接着,我会进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讲解。

我会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跟随我的思路,积极参与到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讲解完三角形面积公式后,我会进行一些例题的讲解。

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

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

在课堂教学的我会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三角形面积公式写在黑板上,并配上相应的图示,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我会设计一些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会包括一些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单元《三角形面积》(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单元《三角形面积》(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与思考《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随着《标准(2022年版)》对学段的调整,图形与几何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小学阶段整合为贯穿三个学段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大主题。

一二年级学生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直观了解,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的表面特征,在体验与经历中形成空间观念、量感和推理意识;三年级开始逐渐抽象出周长、面积等概念,并探究常见的直边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深化联系,增强并发展量感;六年级开始研究曲边图形“圆”的面积。

不仅如此,高学段还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多面体、旋转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对几何空间的认识从二维拓展到了三维。

一单元分析《三角形面积》隶属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1、会用格子图等不同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3、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4、能够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课内容编排的最大特点是突出实践性、研究性,加强了动手操作。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研究,使学生逐渐明白所学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达到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图形面积的计算,从而找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将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推理意识、推理能力等渗透在操作实践与探索研究中,突出体现了2022版新课标对于图形与几何部分所承载的培养目标。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

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探究手段以及方法意识。

基于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学前调研。

通过调研发现:本单元学生最想研究的是三角形的面积(46.9%)。

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可见,学生不借助平行四边形,也具备研究三角形面积经验的。

新的思考与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调研和教材分析,我们的思路是:依然从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出发,但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三角形入手,借助已经掌握的探究平面图形面积的经验,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推理意识、推理能力,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

教案:《三角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如三角尺、三角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三角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

2. 探究新知-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

3. 动手操作- 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测量它的底和高。

- 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自己画的三角形的面积。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5.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2。

- 强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的底和高必须垂直。

6. 巩固练习-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计算它们的面积。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过程。

7. 课堂小结-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今天学习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计算方法。

- 强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的底和高必须垂直。

8. 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一个三角形,并测量它的底和高,计算出它的面积。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点,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已经掌握了转换思想,能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行计算。

因此,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能够通过类比和转换思想,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转换思想,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的模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PPT,用于讲解和复习。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

提问:你们能想办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探究活动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依托,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并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发现并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合作交流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实践活动法: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剪刀、彩纸、直尺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三角形纸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三角形呢?它的面积又是怎么计算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呈现(10分钟)1.教师分发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计算方法,并解释他们的思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秋 )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三角形的面积,这是北师大版秋季学期的课程。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我们会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个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三角形纸片,沙子和水,以及黑板和粉笔。

孩子们需要准备自己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孩子们拿出一角形纸片,放入沙子和水中,观察沙子和水的变化,引导他们思考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2. 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详细解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例子。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孩子们自己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解释他们的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清晰地写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标注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a) 底为6,高为4的三角形b) 底为8,高为5的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底为10,高为7,它的面积是多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还有待加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给予他们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

同时,我也可以给他们一些更复杂的题目,让他们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我让孩子们用三角形纸片放入沙子和水中观察沙子和水的变化。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在观察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发现沙子和水的形状在三角形的边界内变化,从而引导他们思考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本节课,我将带领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教材,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几何图形》中的第二节《三角形的面积》。

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 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彩纸。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三角形纸片、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尺、三角形桌面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

2. 自主探究:让学生用彩纸剪出一个三角形,并用直尺和圆规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已知的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

4. 讲解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 = 底× 高÷ 22.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剪切、拼接等操作,将三角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三角形的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但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剪刀、彩纸等教具。

2.准备PPT课件,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呈现(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三角形模型和彩纸。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剪刀将三角形模型剪下来,并用彩纸拼出与三角形等面积的长方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并思考三角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形模型,进行实际的面积计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生:S=ah÷2。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 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好) 教学例1 师:要求出流动红旗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必须知道流动红旗的底和高。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反馈答案:28×25÷2=350(cm2)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 样的转化方法还有很多,所以希望同学们在课下也利用这些方法来了解身 边的事物,学习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一、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 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伙伴合作,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 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三、说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 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视察、比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 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 样的。面对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 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 效的。为此在教学时我十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 方法的多样化,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课前学生提前完成学习音1.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计算一个底为20cm,高12cm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再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2. 对于三角形面积计算你有什么猜想?你是如何验证你的猜想的?3.如何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请你把方法写下来,明天与同学交流。

也可以自己在家操作。

【评价反馈】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既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发现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为新知的探索做好铺垫。

【主要内容】1. 一条红领巾的底边长100厘米,它的高为33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2.平板练习;判断题(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 d ㎡ ,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6d ㎡。

( )(2)选一选: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它的底和高,如果要求三角形的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A.底和高B.底的大小C.底和面积3.说一说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小组合作测量信封中三个三角形的相关数据并计算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

(测量时底和高均取整数)【评价反馈】1.练习题的设计,把所有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有综合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事物,同时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判断题正确率不高,学生对三角形与其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内存联系不是很理解。

【主要内容】1.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评价反馈】1.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对于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还是掌握得比较到位。

2.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提出猜想】师: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张照片吧(呈现学生入队仪式照片),熟悉吗?生:这是我们为一年级新队员系红领巾的场景。

师:对,那你想知道为新队员佩戴的红领巾标准尺寸是多少吗?请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红领巾)一条红领巾的底边长100厘米,它的高为33厘米。

师;知道了它的标准尺寸,怎么求出它的面积呢?谁来说说你的猜想?生答:3300平方厘米、1750平方厘米同学们的想法很多,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将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活动二自主探究,建立联系——验证猜想】1. 1.数方格。

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呢?生:数方格。

(课件出现方格图)师:怎么数?生说方法。

师:那我们就来数一数吧,请听要求:(出示课件)同桌合作,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红领巾缩小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注意方格纸上的1格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请听清要求了吗?开始!同桌合作完成数格子,师巡视。

学生上台汇报交流数格子的结果。

(答案不了,引起质疑)师小结:刚才发现每个小组数格子的结果都不大一样,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数格子不太方便)由于这个三角形的高和底数据较大,用数方格容易得到其面积。

2.转化。

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生: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

师:怎么转化?出示问题: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呢?3.活动: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师: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学具,看一看有些什么样的三角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有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出示活动要求:四人一组,尝试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几种拼法?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有什关系?(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4.学生汇报交流拼法。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设计意图】1.通过设计数方格的操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数方格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发现由于三角形底和高数据较大,用数方格方法不容易得到其面积。

从而提出问题: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继而再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小组操作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把这个三角形添补成长方形。

学生在寻求解决问题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独立的主体性,在头脑中建立数学模型,为进一步解决“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和“三角形面积是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奠定基础。

2.学生上台汇报交流环节,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三再次体验,归纳公式——得出结论】1.师:刚才我们利用两个完全一产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现在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请一起好观看一段微课。

(播放微课)看完微课,你知道了什么?(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板书师:为什么要除以2?生答: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2.师: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会求红领巾的面积了吗?学生独立计算,一名学生上台板演)【设计意图】再现学生的拼摆过程是为了让学生更生动更形象地感知“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是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平板练习。

(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独立完成)完成后师生共同点评。

2.小组合作测量信封中的三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它们的面积,结果记录在信封中的作业纸里。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应用,又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变形应用。

【活动五 回顾总结,拓展提升】1.我们刚才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那一个三角形是否也能拼成学过的图形呢?下面请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段视频。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升,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勇于探索 ,才能攀上数学的高峰。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要除以2?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教学评价与反思【优点与特色】1.本节课是按提出问题,寻找转化、归纳基本的步骤 ,以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为主的形式进行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在推导中获得的经验为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同时这节课不但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

3.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与建议】1.小组合作环节没有把控好。

2.对于“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点没有引导到位,导致后面的练习错误率较高。

【优点与特色】1. 比较自然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能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和意志目标定位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问题与建议】1.小组汇报交流环节中,对于两个三角形如何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学生没有很好地展示成果,下面的学生也看得不明白。

2.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

【优点与特色】1.本节课的亮点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时间与机会,鼓励学生勇敢尝试、积极思考、有效交流,并适当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引。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科学验证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平板教学使用得当。

利用微课让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的计算公式是怎么得到的。

【问题与建议】1.小组合作探究出示的问题过多,不利于学生的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量与规范需要加强。

【优点与特色】1.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进行数学猜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都能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和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径。

2.有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希沃白板教学、微课、平板练习等多媒体的使用,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

3.充分运用割补等方法探索图形面积,注重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转化思想的渗透,从而构成了图形面积计算的转化链。

4.在探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注重理解,并通过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主要问题反思】1.对于学生操作环节的可操作性没有充分考虑,导致出现一些问题。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方面还需加强。

【改进的方向与措施】1.关注数学思想的形成,让学生思考新知和旧知之间的联系,通过实践操作、练习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2.对于学生操作活动要充分考虑其可行性,以免发生争议。

3.适度增加练习,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解题的熟练度和速度。

4.注重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

【课例研究的主要结论】1.结合罗湖“课堂革命”,在数学课堂上推行“基本式+变式”教学模式。

2.如何把“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有效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效率。

3.集体备课着重对“学习目标”、“学情分析”、“学习设计”的思考。

4.在数学活动中突出数学思想的体验,发展学生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