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满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记叙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记叙文阅读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记叙文阅读2020重庆A--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赔偿余显赋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

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

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

”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

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

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

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

”我倒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

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

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

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盘:“这就是啊!”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大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

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

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

简直是极品!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

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

”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

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

但是,绝不能是棉团。

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

“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

”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

“那……年轻人?”“是我儿子。

”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

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语文版】2020中考面对面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训练_含答案

【语文版】2020中考面对面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训练_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训练一、(’15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0分)雕花烟斗冯骥才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

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④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⑤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黝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⑥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2020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6.主题

2020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6.主题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1对1”讲练考点8 主题考点针对练十四、(2016河南)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16分)母亲养蜗牛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

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

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

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

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

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

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

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

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

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

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

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

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

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阅读文本-记叙文(10篇)二(含答案)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阅读文本-记叙文(10篇)二(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阅读文本-记叙文(10篇)二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老屋门前的荷塘赵丰①老屋前的荷塘,被一些弯腰的柳树围着。

②早春,我喜欢睡懒觉。

母亲喊着我的小名,说太阳出来了,莲叶出来了,你还睡得什么觉?听见莲叶两个字,我一骨碌起身,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奔到荷塘边。

伸长目光探望,却不见莲叶的影子,便抱怨起母亲来。

母亲是从不说谎的人,怎么会骗我?谁知又睡了一觉起来,鲜绿、圆润、光洁的荷叶便静静地伏在了水面上,仿佛打开的莲花宝座。

母亲在做早饭,说我没哄你吧,昨天就出来了,你没看见就是了。

多年以后,我才悟出,这片荷塘,陪着母亲几十年了。

母亲是能感觉到它的生长过程的。

换句话说,荷尖、荷叶、荷花是绽放在母亲心里的。

③夏季,风吹荷塘,很有趣味。

我常在荷塘边傻坐。

风的手掌轻轻拂过,荷叶如一片片绸缎抖动,又似一道道绿色的电波。

奇怪的是,荷叶在风里不发声,我就质疑起自己的听力来。

不过,我倒是清晰地听见了雨打荷叶的声音,沙沙的响,像蚕食桑叶的那种声。

人过中年,忽然悟出仿佛心灵里曾经闪现过的声音。

岂止风吹荷叶声有种禅意,雨水滴落在荷叶上的那种颤抖,也摇曳着我的心。

④秋风来了,秋雨飘落在残荷上,给荷带去一缕湿漉漉的忧伤,感受着“红藕香残玉簟秋”般的清冷,“菡萏香消翠叶残”般的苍凉。

要说风景如画,荷在风中的摇曳,水中的倒影,莲与莲的交叠,叶面与叶面的互相抚慰,更是神来之美了。

⑤荷叶萧疏了,我也该加衣服了。

母亲捧着一件棉衣从老屋出来,喊着我的小名,说荷叶都快落水了,你还不冷?说着,她就脱了鞋子,卷起裤腿,下到塘里打捞落在水面上的荷叶。

荷叶晒干搁在楼上,准备明年端午节包粽子。

⑥冬天到了,该出莲藕了。

父亲赤着膀子,裤腿卷到大腿根,在塘水里摸莲藕。

家乡人把这叫起莲藕。

父亲舍不得用铁锨或者铁耙子,生怕弄断了藕条。

记得我高中毕业那年,想帮着父亲起莲藕。

父亲挥挥手说:走开,这塘水冷得很。

你骨头嫩,小心得了风湿。

到了中年,我忽然悟出,老屋门前的那片荷塘,是父亲生命的背景啊。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3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3:记叙文阅读(三)(五大考点:文章思路记叙人称主旨情感表达方式写作特色)考点11: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考点分析】梳理文章的思路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梳理文章思路,要善于分辨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理清文章思路及整体结构。

阅读赏析时,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其次,要弄清情节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作者情节设计的用心。

好的结构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错综复杂而又连贯统一。

梳理文章思路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相关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

3、纵观全文,“我”的情感(心理)发生了3次变化,请按顺序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技巧点拨】阅读文章首先要理清文思、分清结构,这样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也就清晰起来,为接下来更加深入地阅读品析奠定了基础。

答题时,要学会通过对文章语意层次的理解,抓“神”找“线”理清文脉;要关注文中起承转合处的描写,画线切割,还要养成着眼全篇的习惯,前后关联。

一、答题三部曲1.寻找线索、明确线索。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就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找线索的方法:(1)抓标志。

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或地点方位标志的词语,文章线索常常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或以地点(行踪)为线索。

(2)抓物品。

以物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线索常常就是这个“物”,就是以“某某物”为线索。

(3)抓事情。

文章中写一件核心的事件,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文章的线索。

(4)抓细节。

反复出现的同一个细节(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种表情等)这些反复出现的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5)抓情感。

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语句及表达感情词句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2.划出能表示线索的标志性语句。

(1)划出与线索中的人、物、事情发展的时间等有关系的语句;(2)划出能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看法变化的语句;(3)如果是线索表达不够直白的文章,一时找不出头绪来,可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得到启示,然后再去寻找。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篇一】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指导课题:品析语言课时:1课时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目的:通过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记叙文品析语言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记叙文的有关知识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记叙文有狭义和广义之说。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记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

包括:通讯、特写、游记、回忆录、访问记等。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又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

二、记叙文考点中的常考考点:1.把握中心。

2.品析语言。

3.分析人物形象。

三、出示目标:品析语言。

四、指导与训练(一)、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一种类型: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1、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词语才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再举例,再让学生了解中考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考题的常见类型。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课改实验区)记叙文阅读《水塘边的鸟窝》15小题: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并说明理由。

(2分)(1)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2)一个关于”寓”的故事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湖南省长沙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母亲的贺卡》23小题: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4分)(1)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2)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

2006年广东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词典的故事》(阿来)17小题: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6分)(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词典”。

2、教师举例引导。

3、练习《母亲的贺卡》23小题。

(二)、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二种类型:赏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1、先举例眉山市2006年课改实验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坐在最后一排》(乔叶)18小题:请从第⑨⑩加曲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从修辞运用方面来说说表达作用(2分)。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最后的常春藤叶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最后的常春藤叶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最后的常春藤叶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住着不少画家,他们寻求朝北的窗户以及低廉的房租。

苏艾和琼珊也在此合租了一个房间。

年底,肺炎在不断蔓延,琼珊也被感染了。

她病得很严重,躺在一张铁床上,一动也不动,凝望着窗对面的空墙。

一天早晨,医生对苏艾说:“要治好,可能只有一成希望,这全在她自己要不要活,她是满肚子以为自己活不成了。

人不想活,任何药都无效。

”医生走后,苏艾伤心地痛哭一场。

屋子里,琼珊一动不动地躺着,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不动。

苏艾走进来的时候以为她睡着了。

忽然,传来一个低微的声音。

重复着,苏艾快步走到床边,琼珊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窗外,数着:“9、8、7……”苏艾看着窗外,满是疑惑:有什么可数的呢?一个空荡荡得到院子,一堵空墙,一颗老极的常春藤,藤上的叶子几乎都被吹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条缠绕在剥落的砖块上。

“6”琼珊几乎已是耳语。

“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一百多片。

又掉了!只剩五片了。

”“五片?什么?”“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就要去了。

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哟,那条破叶子跟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不要说傻话了,医生今天早晨还说你就快好了,喝点汤吧!”琼珊直盯着窗外说:“不,我不想喝。

又落了,只剩四片了!等最后一片一片掉下,我也就去了。

”“琼珊。

答应我不要瞧窗外行吗?”琼珊闭了眼睛,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

“你睡会儿,我去把贝尔曼叫来,给我当那副‘老矿工’的模特儿。

”贝尔曼是个画家。

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副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

他除了偶尔画点广告外,什么也没画。

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

苏艾走进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小屋,他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

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嗤笑道:“世上竟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常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哎,可怜!”他喊道。

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俗世奇人类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5套(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俗世奇人类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5套(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俗世奇人类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5套姓名:得分:专题一:俗世奇人《俗世奇人》本指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

在中考阅读中,常常也会出现一些凡世俗人的“不凡”事迹。

同学们,接下来你将用40分钟的时间完成下面两篇关于“俗世奇人”的阅读,总分值为26分。

练习一:(2019年湖南岳阳中考)12分一汤陈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

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

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

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

因花了心思,俗莱也做出了几分特色。

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

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

③一个月后,一天没两桌客,掌勺师傅也走了。

陈八碗只得自己掌勺洗碗了。

④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

”瓜脸女子一噎,露齿道:“老板开玩笑呐。

”“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⑤瓜脸女子知道怎么一回事后,便往店门走去。

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子,跟陈八碗说:"老板,点菜!”"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

瓜脸女子点点头。

陈八碗说:“看见了吧,你才是我的老板。

”“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

”⑥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

瓜脸女子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

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

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裕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

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

”就在此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

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系列复习句子赏析(含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系列复习句子赏析(含练习与答案))

2020记叙文阅读高效系列辅导三句子赏析一、学习目的1.掌握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

2.能够全面组织赏析句子的答案二、句子赏析思路(1)回归原位,理解分析: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2)找好角度,组织语言,准确表述。

一般格式:运用了(修辞、描写角度、词语等),写出了(内容、特点等),表达了(作用、效果、情感等)。

三、赏析角度(一)从修辞手法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有人说,写景状物的过程就是修辞运用的过程。

例、它(荷花)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写出了荷花的美丽动人,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例.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宗璞《紫藤萝瀑布》)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树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树紫藤萝花的气势非凡,灿烂辉煌和富有动态的美感。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拟人修辞手法最全面的答题模式2、赋予以人的(动作、情态、情感……)1、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赋予以人的(动作、情态、情感……)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情态等4、给人以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答案: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树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百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

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春色的热爱。

例、《塞外的春天》(中考题选)“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一(含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各题。

母亲的菊花①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

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②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竹笋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

我说:“妈,拍张照片吧。

”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

”我没敢再说话。

③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

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

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

”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④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

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

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

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

“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

”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

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⑤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

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

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

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

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

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

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

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⑥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精编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精编版)

2020年全国各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6套,96页,均有答案。

2020年非连续文本阅读和散文阅读较2019年有所增加,故记叙文阅读相对少了一些。

第一套中考记叙文试题汇编【一】(2020年中考·河南卷)我的太爷老师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

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

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

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

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

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

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

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

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

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

有娃问,“拖”宇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

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

④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

没有复写纸,他有时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发给大家。

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宇纸都已经不存在了。

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

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

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呆着。

如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

2020年江苏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2.考点针对训练——词语理解及赏析 句子理解及赏析

2020年江苏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2.考点针对训练——词语理解及赏析  句子理解及赏析

考点3 词语理解及赏析考点4 句子理解及赏析考点针对训练五、(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7分)瓦孙茂①当炊烟蜿蜒爬上房瓦时,我已不再觉得那是简单的瓦,瓦在椽上安身立命,那时候,瓦像一个朴素的美人,静静地躺在房檐上,等待夕阳给它化一个美美的妆。

②夕阳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总是能恰如其分地给大地上的屋子涂染色彩。

傍晚,褐黑的瓦身上,像镀了一层金光,变得灵动起来。

捏一片黑瓦在手里,沉甸甸的,瓦不光是黑泥混合的薄片,而是遮风避雨的物具。

在太阳下,这些物具带有灵性。

③在农村,老房子都是瓦屋,墙基泥土打制,屋顶黑瓦吊顶,每当雨水倾泻而下,人在屋子里能听到“嘭、嘭”的敲打声。

那声音极好听,夏天的晚上,这样的声音更加明显,我很多时候就是枕着雨打瓦的声儿睡着的。

以前村里人的房子是怎么建的呢?依山而建,傍河而居,很奇怪,墙上不开窗户,只有屋顶开一面天窗。

挪去一块青瓦,换置透亮的油纸,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能见到一束清亮的光照进来。

④大了大了,家家建了楼房,都是水泥浇灌而成,瓦屋渐渐少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人对瓦房的怀念油然而生。

人成长到一定年纪,总会对过去的东西念念不忘。

回不去的童年,人只能在安静的夜晚,一个人伏案写作,浸润其中,让文字带你重新住一次瓦屋。

在夏天的雨夜,听瓦沟里潺潺的流水声。

⑤瓦上房时是黑的,尾随岁月的更迭,风吹雨打太阳晒,屋舍瓦楞上长满绿茸茸的青苔,经年累月,瓦终究还是变了颜色,成了幽幽的青瓦,猛地一看,像刷了一层油漆。

瓦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次雨水的洗刷才算够?就像人,一生究竟要承受多少磨难才算够呢?时间不会放过任何事物,包括人。

岁月的吻痕总是愿意爬附在屋瓦上,把它侵蚀,让它慢慢变老。

从远处看,房子像一本读不完的书,瓦就一页一页地盖在楞条上,一块跟着一块,井然有序,只有这样,雨才不会滴漏。

⑥炊烟在乡村是常客,当炊烟飘上去蹲在瓦上,瓦便活了。

瓦有了呼吸,雨水就进不来,一年四季,不用愁房子漏雨。

中考记叙文真题讲析16:满(含答案)

中考记叙文真题讲析16:满(含答案)
答题格式: 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结合内容分析(在……情 况下)+表现出来的心理/情感/性格
规范答案
• 5.选文第八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题型:人物描写的作用
(1)主要作用: 对人物的描写体现了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答 题时既要分析人物心理,又要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
答题格式: 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结合内容分析(在……情 况下)+表现出来的心理/情感/性格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对做生意亏本的父 亲的温柔体贴,表现了她对父亲的爱。
审题与判断题型
• 6.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 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 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 比喻句的赏析: • 格式:运用比喻修辞,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内容/特点),表达了……感情。
规范答案
•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六段划线的句子。(3分) •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 比喻句的赏析: • 格式:运用比喻修辞,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内容/特点),表达了……感情。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 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 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题型:句子的含义 变含蓄为直白(先从文中提取信息)
不矛盾,因为父母认为家中“空着的”需要“填满”的是物品,而我 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深厚丰盈的爱,所以不矛盾。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怎样跟父亲提这样的事情。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

”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

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

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天就搬过去。

”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

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看着父亲在昏暗灯光下的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

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

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

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来源:学|科|网]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

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

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

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中考即将到来,各科的复习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其中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科目。

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阅读,而记叙文阅读则是其中的重头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记叙文阅读,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

2. 熟悉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3. 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在课前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其次,阅读时要重点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2. 教师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一个篇目展开讲解。

首先,要介绍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过程;然后,分别讲解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最后,重点分析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如何营造出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3. 学生互动在教师介绍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篇目,并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感受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然后再与同桌或整个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4. 练习评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题型进行训练和评估。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写作题等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分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更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中考做好语文复习铺垫。

2020年江苏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1.考点针对训练——内容概括 内容理解——原因分析

2020年江苏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1.考点针对训练——内容概括 内容理解——原因分析

考点1 内容概括考点2 内容理解——原因分析考点针对训练二、(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7分)人间四月天钱红莉①小区隔三岔五会有卖东西的人进驻。

经过物业同意,在南门附近的空地搭一个棚子,白日卖货,夜间关起门来歇息,长则个把月,短则一周。

他们卖的都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走出家门便可买到,挺受欢迎。

②最近,进驻了一对夫妇——代客现场加工蚕丝被。

他们带来了无数蚕茧,以及一台神奇的机器。

把蚕茧倒入机器,合上盖子,一会儿工夫,囫囵的蚕丝抽出来,白练一般亮眼,湿漉漉的……妻子一匹匹将蚕丝挂上衣架,晾在池塘边的绳子上。

春天风大,一匹匹蚕丝徐徐地荡过来荡过去,诗意盎然。

门口一张木桌,摆了一盆蚕沙,咖啡色,油菜籽粒般大小,桌边悬一张红纸,写一行黑字,大抵是讲,这蚕沙可以装进枕头里,给小孩用,祛毒、活血什么的。

孩子好奇蚕沙是什么东西,当听说是蚕宝宝拉出的便便,惊诧极了:“便便不臭吗?”不臭!蚕短短的一生中,吃的是微甜的桑叶,排泄物怎么会臭呢?③昨日买菜回来,经过他们的棚屋。

许是时间尚早,生意寥落,只有几匹蚕丝挂在屋内,丈夫不知去了哪儿,妻子则闲闲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一棵一棵,耐心地择一堆蒲公英……她背后是一排柳树,春风微微地吹,万千垂碧悠来荡去。

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娴雅与安宁。

这一幕,让我的心略动一下,有一份感动,隐隐地来。

④人在春天里的这份安宁,多值得珍惜啊——这对夫妇自千里之外的外乡来,将孩子丢在老家,就为出门挣点钱,一年的收入就靠这些蚕丝了。

生意清淡的时候,也不急,趁便在小区挖点蒲公英,焯焯水,凉拌,便是一道菜。

挖蒲公英的时候,顺便赏赏景儿。

⑤四月了,小区里的辛夷、桃、梨、海棠、紫荆、晚樱一齐在开花。

他们的小屋边,有一棵木瓜海棠、一棵梨树,一树红,一树白,开得新鲜洁净,好看得很。

她每天低头絮着一床床蚕丝被,再穿针引线地缝进被套里,颈椎酸了,抬头看看花,低头挖挖蒲公英,也是一种放松,顺便在心里想想乡下的孩子……⑥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阳光也变得柔润了。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想起那年读书时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想起那年读书时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想起那年读书时谷煜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第一讲把握内容,理清脉络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第一讲把握内容,理清脉络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如“用第×人
称”“以××的视角”“从××角度”“以××为线索”等。
[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探究”]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
(限定答题范围)
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的关键点)(答题方向)(表明不止一个)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记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
概括故事情节、事件、文章的主要内容。
《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浦口火车站(
举例
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念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 送“我”并给“我”买橘子(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
“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考点2 内容理解分析
1.(2024·省卷第8题)小逸认为,应该在文中写出大叔、大娘和孩子们的 名字。小文却认为,不写具体的名字更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2.(2023·兰州第10题)文章开头写“我陡生了身轻如燕之感以及登高望远 的豪迈”,请联系全文内容,分析这种感受的由来。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第一步:审读题干,找到有效信息,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往往有“怎样 理解”“为什么”“原因”等表述,先从中找出设问和关键词句。
(八下《社戏》“思考探究”)豆是很普通的章最后却说是“好
(关键词1)
(关键词2)
(结尾段)
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过程中发生的分歧)、结果(母亲决定顺从孙子,走小路)。 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情 感变化(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满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满

满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他是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有一次,他还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突然觉得他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

他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他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那一刻,我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好像从梦中睡醒过来,猛然间意识到他拉着我长大了许多许多。

我搬着这条高凳子去学校,就仿佛扛着一把龙椅,路上无数双眼睛被它镀亮。

它在全校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我安然而骄傲地端坐在“山丘”上听课。

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

此时的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一副空担子也会压得他气喘吁吁,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他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他的嘴唇起了白皮儿,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我心里有些难过,忍不住想用吸水的毛巾从他脸上擦出什么来。

这一天,原来是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于是她低下目光,好像要穿过一条黑暗的隧道,努力地压缩着身子,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

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吃完饭后,他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

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

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
似的。

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

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

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

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

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

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阅读选文④-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4分)
3.请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
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六段划线的句子。

(3分)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5.选文第八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6.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案
1.A无比自豪B父亲两手空空、疲惫沮丧地回家C疑惑不解D满足激动
2.第③段写了父亲带回来的东西繁多而丰富,表现“我”对父亲带回的东西的新奇喜悦;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和父亲对我们的爱。

3.“镀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围的人被高凳子的奇特吸引,目光有神采,内心羡慕.
4.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腰身弯曲和身体疲惫。

5.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对做生意亏本的父亲的温柔体贴,表现了她对父亲的爱。

6.不矛盾,因为父母认为家中“空着的”需要“填满”的是物品,而我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深厚丰盈的爱,所以不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