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合集下载

出版社资源配置方案的数学模型设计

出版社资源配置方案的数学模型设计
合理 地分 配给 各 个分 社并 使总 社 的经济 效益 达 到最 好 ? 首 先 要 考 虑 到 总 社 属 下 各 类 分 社 的 市 场 竞 争 力 , 每 个 分 社 的 图 书 销 售 量 的 逐 年 递 增 情 况 , 为 即 称
增 长 度 ; 社 根 据 各 分 社 的 市 场 竞 争 力 来 合 理 地 分 配 有 限 的 资 源 。同 时 , 社 在 进 行 资 源 分 配 时 又 要 适 总 总 度 考 虑 每 个 分 社 的 读 者 满 意 情 况 称 为满 意 度 和 分 社 对 总 社 的 信 誉 情 况 称 为 信 誉 度 。总 社 基 于 上 述 分 配
与相应 人 员数量 乘 积 的最 小值 。 假设 5 由 于 出 版 社 在 定 价 时 保 持 对 所 有 教 材 利 润 率 同 一 , 总 社 的 效 益 最 大 化 转 化 为 追 求 销 售 故
收稿 日期 : 0 6 1 — 6 20— 22 作者简介 : 刘兵兵 (9 0 , , 1 8 一)男 河北武安人 , 庆师范学 院数 学与计算科学 学院讲 师, 。 安 硕士
Au 2 0/ g.0
、 0 .3 No 3 rI1 .
第 l卷第3 3 期
出 版社资源配置方案的 模型 数学 设计
刘兵 兵 t苏本 跃 1 , , 2
(. 1安庆师范学 院 数学 与计算科学学 院, 安徽 安庆 2 6 3 ; . 4 13 2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信息学 院, 安徽 合 肥 2 0 0 30 9) 摘 要 : 针对 出版社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 考虑并定义 了影 响图书销 售利 益的三种 因素 , 根据 出版社 的运 营
1 模 型 分 析

对 20 0 6年 高 教 社 杯 全 国 大 学 生 数 学 建 模 竞 赛 所 给 的 A 题 及 其 附 录 巾 的 数 据 文 件 I 进 行 分 析 可 t ]

配置模型

配置模型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模型摘要本文讨论出版社的资源优化问题。

根据出版社的工作流程,我们将问题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总出版社如何将总数一定的书号分配给各分出版社;第二阶段是分出版社如何将分得的书号数分配到具体的课程上,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在建立模型确定第一阶段的书号分配方案时,本文侧重于体现长远发展战略和增加强势出版社支持力度的原则,为此我们引入强势的概念,并以此作为目标函数。

强势是反映各分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满意度、市场排位等的一个综合指标。

我们首先对附件2所给数据提取市场占有率、满意度、市场排位等影响书号数分配的因素,统计出各因素历年的数据,并采用熵权法得到相应的指标权重,然后通过TOPSIS方法得到各分社在总社中的排名强势系数。

最后我们将所得到的强势系数带入目标函数,利用Lingo软件计算出各分社应分配的书号数。

为了取得更好更贴近实际的结果,我们对模型进行优化,通过引入稳定性的概念来约束分配方案中的奇异现象,最后得到更好的分配方案(表4.6)。

在第二阶段的书号分配过程中,我们以各分社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又建立了一个优化模型。

这里需要解决的难点是预测当年各课程的单位书号的销售量。

通过对附件3,4的分析处理,得到各课程往年的单位书号的销售量,并以此为基础运用灰色预测的方法预测出2006年单位书号的销售量。

最后用Lingo软件包求解得到结果(表4.8与附录3)。

最后我们根据得出的结果,对出版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给出了出版社在分配书号的过程中兼顾短期效益和长远利益时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资源优化,熵权法,TOPSIS方法,灰色预测,强势值。

1 问题的重述出版社资源配置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发展战略,所以如何合理的分配出版社的资源,以达到出版社每年获得的利润最大,而且有利于出版社的长远发展,这就是本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版社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书号,书号就包括了一个出版社的人力资源、生产资源、资金和管理资源等信息,所以对出版社资源的合理分配就是对出版社的书号进行合理的分配。

出版社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的研究

出版社资源配置优化问题的研究

定价 , 以及 出版 社在 读者 心 目中的地位 , 得 出哪 并

类 书在 市场 上更 具有 优势 ;
3 )分析 各 科 类 中各 课 程 的 书 在本 类 中所 处
地位 : 各课 程 书 的销售量 、 客 的满 意度 和出版 社 顾 在读 者心 目中的 地 位 , 得 出 哪一 门课 程 的书 在 并 市场 上最 有优 势 或属 于强 势产 品 ;
济 效 益 的几 个 重 要 因素 . 此 基 础 上 , 用 多 元线 性逐 步 回 归方 法 得 出 20 在 运 0 6年 各 分 社 以及 各 个 课 程 的 单 位 书
号 销 售 量 ; 定 了包 含 满 意 度 、 界 市场 占有 率 、 出版 社 的相 对 地 位 等属 性 的 强 势 产 品 概 念 , 用 熵 权 法 和 逼 近 理 想 并
1 )筛 选 出 A 出版社 的所 有数 据 , 以便对 该 出 版 社 的各个 内在 因素 进行 分析 ; 2 )分 析 并 得 到 出 版 社 各 分社 所 出 版 图 书 的 市场竞 争力 的影响 因素 : 各类 书 的销售 量 、 印张 和
益下, 力求 使 自身 的经 济 效 益最 大 化 . 为此 , 社 总
点 法 ( OP I) 立 了一 个 强 势 度 排 序 指标 . 章 的最 后 , 用 二 步 决 策 思 想 进 行 资源 优 化 配置 , 好 地 解 决 了 T SS 建 文 应 很
书号配置问题.
关键词 : 出版 社 资 源 配 置 ; 势 度 ; 步 决 策 ; 元 整 数 线 性 规 划 强 二 多
第 2 6卷 第 4期
21 0 2年 7 月
甘 肃 联 合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出版行业内容优化与发行创新策略方案

出版行业内容优化与发行创新策略方案

出版行业内容优化与发行创新策略方案第1章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 (3)1.1 出版行业概述 (3)1.2 内容优化与发行创新的意义 (4)1.3 国内外出版行业现状对比 (4)第2章内容优化策略 (5)2.1 选题策划优化 (5)2.2 内容质量提升 (5)2.3 作者资源整合 (5)2.4 产业结构优化 (6)第3章发行创新模式 (6)3.1 数字化发行 (6)3.1.1 电子书发行 (6)3.1.2 有声书发行 (6)3.1.3 在线期刊发行 (6)3.2 互联网发行 (6)3.2.1 电商平台发行 (6)3.2.2 内容付费发行 (6)3.2.3 大数据分析发行 (7)3.3 社交媒体营销 (7)3.3.1 营销 (7)3.3.2 微博营销 (7)3.3.3 抖音营销 (7)3.4 跨界合作与联动 (7)3.4.1 与影视行业合作 (7)3.4.2 与教育行业合作 (7)3.4.3 与文化产业合作 (7)第4章市场定位与用户研究 (8)4.1 市场细分与定位 (8)4.2 用户需求分析 (8)4.3 读者画像构建 (8)4.4 精准营销策略 (8)第5章产品形态创新 (9)5.1 多媒体融合 (9)5.1.1 内容呈现多样化 (9)5.1.2 媒介间互补与融合 (9)5.1.3 创意互动设计 (9)5.1.4 跨界合作与IP衍生 (9)5.2 互动性增强 (9)5.2.1 读者与内容的互动 (9)5.2.2 读者间的互动 (9)5.2.3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9)5.3 跨平台运营 (9)5.3.1 平台间的内容共享与互补 (9)5.3.2 统一用户体系构建 (9)5.3.3 多平台协同推广 (9)5.3.4 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推荐 (10)5.4 增值服务拓展 (10)5.4.1 知识付费 (10)5.4.2 教育培训 (10)5.4.3 电子商务 (10)5.4.4 社群经济 (10)5.4.5 品牌授权与衍生品开发 (10)第6章版权管理与保护 (10)6.1 版权法律法规体系 (10)6.2 版权交易与授权 (10)6.3 版权保护技术手段 (10)6.4 国际版权合作与维权 (10)第7章渠道建设与拓展 (11)7.1 传统渠道优化 (11)7.1.1 销售网络优化 (11)7.1.2 实体书店提升 (11)7.1.3 传统媒体宣传 (11)7.2 新型渠道开发 (11)7.2.1 电子商务渠道 (11)7.2.2 社交媒体渠道 (11)7.2.3 移动应用渠道 (11)7.3 渠道融合与协同 (11)7.3.1 线上线下融合 (12)7.3.2 渠道协同 (12)7.3.3 跨界合作 (12)7.4 国际市场拓展 (12)7.4.1 国际版权合作 (12)7.4.2 国际渠道拓展 (12)7.4.3 国际品牌宣传 (12)第8章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12)8.1 供应链优化 (12)8.1.1 供应链协同管理 (12)8.1.2 采购与库存管理 (12)8.1.3 生产与配送协同 (12)8.2 物流配送体系 (13)8.2.1 物流网络优化 (13)8.2.2 多元化配送方式 (13)8.2.3 末端配送创新 (13)8.3 信息化管理 (13)8.3.2 数据分析与挖掘 (13)8.3.3 互联网物流 (13)8.4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 (13)8.4.1 绿色包装 (13)8.4.2 节能减排 (13)8.4.3 废旧出版物回收利用 (14)第9章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14)9.1 人才培养机制 (14)9.2 专业技能培训 (14)9.3 团队协作与激励 (14)9.4 创新能力提升 (14)第10章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15)10.1 技术革新对行业的影响 (15)10.1.1 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15)10.1.2 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 (15)10.1.3 云计算与大数据为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5)10.1.4 跨媒体融合与创新传播方式 (15)10.2 政策法规与产业环境变化 (15)10.2.1 国家政策对出版行业的支持与引导 (15)10.2.2 知识产权保护与版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15)10.2.3 环保政策对出版业的影响 (15)10.2.4 文化体制改革与产业融合发展 (15)10.3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15)10.3.1 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竞争与合作 (15)10.3.2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与并购 (15)10.3.3 个性化定制与精准营销趋势 (15)10.3.4 国际化发展与合作 (15)10.4 出版行业未来展望与建议 (15)10.4.1 加强内容创新,提高作品品质 (15)10.4.2 深化跨界融合,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15)10.4.3 提升版权意识,规范市场秩序 (15)10.4.4 加大技术投入,拥抱智能化变革 (15)10.4.5 培育新型业态,助力产业升级 (15)10.4.6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行业竞争力 (15)第1章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1.1 出版行业概述出版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文化传承。

2006年全国数学建模A题题目和优秀论文赏析

2006年全国数学建模A题题目和优秀论文赏析

200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对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A题:出版社的资源配置出版社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资源、资金和管理资源等,它们都捆绑在书号上,经过各个部门的运作,形成成本(策划成本、编辑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财务与管理成本等)和利润。

某个以教材类出版物为主的出版社,总社领导每年需要针对分社提交的生产计划申请书、人力资源情况以及市场信息分析,将总量一定的书号数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分社,使出版的教材产生最好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由于各个分社提交的需求书号总量远大于总社的书号总量,因此总社一般以增加强势产品支持力度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完成后,各个分社(分社以学科划分)根据分配到的书号数量,再重新对学科所属每个课程作出出版计划,付诸实施。

资源配置是总社每年进行的重要决策,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当年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战略。

由于市场信息(主要是需求与竞争力)通常是不完全的,企业自身的数据收集和积累也不足,这种情况下的决策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

本题附录中给出了该出版社所掌握的一些数据资料,请你们根据这些数据资料,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在信息不足的条件下,提出以量化分析为基础的资源(书号)配置方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分配方案,向出版社提供有益的建议。

[附录]附件1:问卷调查表;附件2:问卷调查数据(五年);附件3:各课程计划及实际销售数据表(5年);附件4:各课程计划申请或实际获得的书号数列表(6年);附件5:9个分社人力资源细目。

出版社的资源优化配置摘要本文针对出版社资源分配问题,在满足利润最大化的追求目标的前提下,以量化分析为基础,对出版社的资源进行优化合理的分配。

首先,对题目给出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以学科为基本单位,从市场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三项指标来综合考虑总的效益。

根据盈利和销售额的同一性,预测出06年的实际销售额。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三项指标的权重,将所得数据归一化得到最后的分社的综合排名。

出版社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出版社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5 7 个 2行 2 4列的矩阵 R( t) 矩 阵的每一行代 口 () . 表7 2门课程 , 每一列代表 2 个 出版社. t代表每 4 口 () 年 不 同 出版社 的不 同课 程 分 布在 不 同学校 的数量

( 表示 20 -20 t 0 1 05年 ) 如 口 1 表 示 A 出版 社 出 . ( )
版 的课程 名 为 C +的 教 材 在 2 0 + 0 1年 所 覆 盖 的学 校 数.
( ) 版社 为保 持工 作 连 续 性 和对 各 分 社 的 计 1出 划 在一定 程度 上 的认 可 , 出版社 在 分 配 书号 时 , A 至
少保证分给各分社 申请数量的一半 ;2 假设 同一书 ()
问题 . 者根 据 目前 出版社 的资 源配 置 现 状 , 用数 笔 利 学 建模 方法 , 以 出版 教材 为 主 的 A 出版社 的 资 源 对 配 置 问题进行 了讨论 ¨ .
2 模型 假设
32 1 市 场 占有率 矩 阵的构 建 .. 根据 文献 [ ] 1 的问卷 编号 和学 校代码 字 段 , 创建
3 模 型 的建 立 与求解
3 1 所给 出版社 实际数据 的 分析 .
32 3 相对 市 场 占有 率 的计算 .. 由于 越接 近 20 0 6年 的 市 场 占有 率 越 能 反 映 A 出版 社 20 0 6年 的市 场 占有 情 况 , 引入 一个 负 指数 故 函数 =e 舢, 出版 社 的 第 i 第 门课 程 的市 场 占有
维普资讯
6 ・ 6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 RNAL OF NEHI OU ANG NORMAL UNI VERSTY I
第2 3卷 第 2期

数学建模资源分配方案

数学建模资源分配方案

出版社资源分配方案摘要:针对信息量不足且历史数据量少的问题,为了减小预测的误差,本文运用了灰色预测法对影响资源配置的因素进行了很好的预测,譬如2006年各个课程的销售量和计划准确度。

数据处理方面,我们采用了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Excel,将所给的数据进行筛选和统计。

在灰色预测法中,我们先利用01~04年的数据分别对各个课程05年进行预测,求得预测的误差率。

若误差率小于20%,则采用该预测法来预测06年所需的数据,反之,应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筛选,重新预测。

灰色预测法有效地、合理地解决了本题的预测,并将销售量的预测误差控制在了15.51%以内。

最后,我们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将资源配置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用LINGO软件求得分配方案的全局最优解,总经济效益为74.697393*10个单位。

具体方案如下表所示:各分社分配到的书号数关键词:灰色预测线性规划市场竞争力计划准确度满意度一、问题的重述1.1背景知识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提出,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十一五”也宣告了出版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出版发行业将面临因特网、手机短信、数字出版等科技发展引发的对出版环境的影响,不少出版社和发行单位已经或者正在开始着手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规划,这种现象本身也是出版业理性回归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于出版发行单位而言,战略规划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过程,在于培养一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系统思考与应变能力,而不仅仅是规划的结果。

根据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是我国出版分销行业全面放开的最后一年,深化体制改革以应对入世,正在成为出版发行行业的重中之重。

行业对竞争力的关注前所未有的重视,任何研究报告、市场调查、行业排名都会触动出版社敏感的神经。

教育出版对出版社的竞争力影响大,经营成为最主要的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争力优势。

因此,占据出版业优势地位的教材出版业更注重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对市场做出科学的评估和预测,需要的就是一种科学的调查、评估和预测方法。

出版社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

出版社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

出版社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摘要:本文首先对影响出版社经济效益的各因素进行量化,在各课程利润率相同的情况下,以经济效益最大也就是使销售总额最大为目标,以各课程分得的书号数要小于其申请的书号数;各分社得到的书号数大于等于其申请书号数的一半为主要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利用Lingo进行求解,得到出版社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竞争力量化准确度优化模型1 引言出版社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资源、资金和管理资源等,它们都捆绑在书号上,经过各个部门的运作,形成成本(策划成本、编辑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财务与管理成本等)和利润。

资源配置是总社每年进行的重要决策,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当年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战略。

由于市场信息(主要是需求与竞争力)通常是不完全的,企业自身的数据收集和积累也不足,这种情况下的决策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是普遍存在的。

2 模型假设(1)假定同一课程不同书目价格差别不大,同时销售量相近。

(2)该出版社在定价时保持对所有教材利润率同一。

(3)调查问卷所提供的数据样本可反映A出版社在整个图书销售市场的销售状况。

3 模型准备-量化分析3.1 市场占有率的量化市场占有率充分体现了出版社的竞争力情况,对指导总社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出版社对学生做的市场调查,可以将学生购书的情况分别进行筛选。

这里分三部分考虑,依次是总体→科类→课程,逐步细化,得到各情况在各个方面的市场占有率情况。

3.2 竞争力的量化分析竞争力是由市场占有率和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决定的,合理的将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量化得到每个课程的竞争力。

市场占有率反映了某个课程在总体上的情况,但对于满意度,我们在前面只是量化了不同学生对A出版社各个课程的满意度,无法反映其在总体中情况,所以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

占有率和满意度都是小于1的,具有可比性,衡量二者在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将其权值定为:占有率0.7,满意度0.3,根据竞争力指数计算公式:3.3 书号-销售量关系的确定将各个课程每年的单位书号对应的销售数量计算出,利用平均移动法计算其销售量的走势,从而确定10年的各课程单位书号对应的销售量。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

摘要:资源配置是总社每年进行的重要决策,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当年经济和长远发展战略。

本文讨论了某个以教材类出版物为主的出版社A的资源配置(书号分配)问题。

为了使模型的建立更加准确,我们对数据的统计考虑了很多方面:首先我们对问卷调查数据附表2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24个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

对比可知,2005年以后出版社A的市场占有率最高。

从2001到2005年的24个出版社的满意度几乎趋向一个定值,说明市场稳定;其次,根据上述市场信息,以及题目给出的附表3、4、5,我们建立了以2006年预测销售总额为目标函数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用Lingo求解模型可得,9个分社所得的书号数量分别为:计算机类:78;经管类:45;数学类:120;英语类:77;两课类:57;机械、能源类:49;化学、化工类:20;地理、地质类:22;环境类:33。

关键词:资源配置,整数线性规划,市场占有率一、 问题重述资源配置是出版总社每年都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决策,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当年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战略。

出版社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生产资源、资金和管理资源等,它们都捆绑在书号上,经过各个部门的运作,形成成本(策划成本、编辑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财务与管理成本等)和利润。

某个以教材类出版物为主的出版社,总社领导每年需要针对分社提交的生产计划申请书、人力资源情况以及市场信息分析,将总量一定的书号数依据效益最大原则分配给各个分社,各个分社(分社以学科划分)根据分配到的书号数量,再重新对学科所属每个课程作出出版计划,付诸实施。

和大多数企业一样,出版业市场也存在严重的市场信息(主要是需求与竞争力)不完全问题,企业自身的数据收集和积累也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不足的条件下,利用所掌握的一些数据资料提出以量化分析为基础的资源(书号)配置方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分配方案,向出版社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模型假设和符号说明2.1基本假设(1)各分社获得的书号不超过申请数,且不少于申请数的一半; (2)出版社出版一本教材获得的利润率相等;(3)为了控制书号资源,总社每年可供分配的书号总数不得超过500个.; (4)人力资源无变动,没有新人力资源的加入,各分社人力资源不互用; (5)问卷调查结果均有效,无效的评价样本数可忽略;(6)调查问卷的数据能够反映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出版社主要课程教材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出版社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出版社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出版社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引言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对于出版社而言也不例外。

出版社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为了确保该行业中的人力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出版社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介绍出版社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分析人力资源的需求和现状,以及制定可行的战略规划。

重要性出版社作为一个知识产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存在可以帮助出版社在人才的选择、培养和管理上更加有效地展开工作。

具体来说,以下几点展示了出版社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重要性:1.人才吸引力:出版社通过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自身需要的人才类型,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

2.人才培养与发展:出版社需要持续培养并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领导能力,以适应行业的变化和创新需求。

3.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推行激励机制,出版社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4.组织效率提升:出版社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组织整体效率,从而实现战略目标。

人力资源需求和现状分析在制定出版社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之前,有必要对人力资源需求和现状进行分析。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预测未来的需求。

出版社人力资源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秀作者和编辑:优秀的作者和编辑是出版社成功的关键。

他们具有创造力和才华,能够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作品。

2.营销和销售人员:出版社需要具备市场营销和销售技巧的人才,以推广和销售出版物,扩大市场份额。

3.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人员:出版社需要具备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技能的人才,以确保出版物的生产和分发过程高效顺利。

4.IT技术人员: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IT技术人员在出版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负责开发和维护数字平台,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情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出版社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招聘和吸引优秀的人才:通过与高校、行业协会等合作,吸引优秀的作者、编辑和其他专业人才加入出版社。

优化书号资源配置方案

优化书号资源配置方案

摘要该问题属于多因素的决策问题,本文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每门课程出版社的满意度,出版社的排位指标,强势产品的指标,教材获得方式指标,课程类型指标。

利用统计方法得到销售量的增长率、计划申请书的平均准确度、每门课程市场占有率;其次用出版社的满意度、出版社的排位指标、销售量的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提炼出该课程的竞争力,用市场占有率推导出市场需求;再者以支持强势产品的原则,同时考虑市场长远发展规划,建立了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单目标整数规划模型;最后,利用LINGO软件得到书号的分配方案(见表20),计算出出版社的总收益为7。

在模型推广中,在一2.019593310定的条件下给出了其它的分配方法。

本文的优点为充分利用数据,提出多种量化指标,提炼出竞争力指标和市场需求。

不足之处是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够细致。

关键词: 单目标整数规划竞争力分配方案优化配置书号资源方案一、问题的重述:出版社的资源都捆绑在书号上,经过各个部门的运作,形成成本和利润。

某个以教材类出版物为主的出版社,总社领导每年需要针对分社提交的生产计划申请书、人力资源情况以及市场信息分析,将总量一定的书号数合理地分配给各个分社,使出版的教材产生最好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由于各个分社提交的需求书号总量远大于总社的书号总量,因此总社一般以增加强势产品支持力度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完成后,各个分社(分社以学科划分)根据分配到的书号数量,再重新对学科所属每个课程作出出版计划,付诸实施。

资源配置是总社每年进行的重要决策,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当年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战略。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根据该出版社掌握的一些数据资料,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在信息不足的条件下,提出以量化分析为基础的资源(书号)配置方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分配方案,向出版社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问题的假设1.假设同一课程不同书目价格差别不大,同时销售量相近。

2.假设所有教材利润率同一。

3.假设市场上每年的书号数一定。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

出版社的资源配置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1 期
20 0 8年 2月
四 川理 工 学 院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OURNAL I OF S CHUAN UNI VERS TY I OF
V 1 1N . o2 o . 1
F b2 0 e .0 8
‘ + ) ( 。1一 /) + / 1= ‘ ) uae ua。 O (
( ) ( 导 还 原得 到 5 对 ) 求
1预 备 知识
11灰 色数 列 预 测 模型 .
‘(+) 一 ( 。1一 /)一 或 。f 1= aX‘ ) uae。 (
( O+1 = ( O+1一 (( 。 ) ) f )。

建 立 G (, ) 型 的 基 本 步 骤 如 下 : =X ( ) M 1 1模 {o1 ,
( )… , ( } 2 , 。n) 作 一 次 累加 生成 , 到 n 1={ 1 , 2 , , 得 ’ ) (( ) ’ ) … ( ’ ( (

m n } ( f= ( ), ( )
( I 工学 院数学 系 ,四川 自贡 6 3 0 ) 四川 理 I 40 0

要 :文 章 针 对 出版 社 的 资 源 分 配 问题 进 行 了研 究 ,综 合考 虑 了A 2 资 源 、生 产 资 源 、 资金 和 管 理 资 源 等 .
因素 的 影 响 ,利 用 E cl 件 对 附件 中数 据 进 行 了统 计 处 理 ,通 过 建 立 灰 色数 列 G (, xe 软 M 1 )模 型 对 A 出 版社 各 课 1 程 的 市场 占有 率 及 2 0 0 6年 的每 本 书销 售 量 进 行 了预 测 ; “ 横 向” 拉 开 档 次 法模 型 就 大 学 生 对 所 用教 材 的 满 意 纵 度 问题 进 行 了评 价 ; 最后 建 立 了双 目标 约 束 最 优 化模 型 ,使 出版 社 出版 的 教材 能产 生较 好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满 意 度 。 并 借 助 Ma a 、l g 软件 编程 对 模 型进 行 求解 ,确 定 了 总社 的 分 配 方案 ,为 A 出版 社 提 出可行 性 的 建 议 。 tb i o l n 关 键词 : 书号 分 配 ;灰 色预 测 ; 市场 占有 率 ; 满意 度 ;后 验 差 检验

图书出版行业数字化出版流程优化方案

图书出版行业数字化出版流程优化方案

图书出版行业数字化出版流程优化方案第1章引言 (3)1.1 数字化出版背景分析 (3)1.2 数字化出版流程现状 (3)1.3 优化方案目标与意义 (4)第2章数字化出版流程框架构建 (4)2.1 流程框架设计原则 (4)2.2 流程框架关键环节 (5)2.3 流程框架实施策略 (5)第3章内容获取与整理 (6)3.1 内容来源与筛选 (6)3.1.1 内容来源 (6)3.1.2 内容筛选 (6)3.2 数字内容版权管理 (6)3.2.1 版权登记与认证 (6)3.2.2 版权保护与维权 (6)3.2.3 版权交易与分成 (7)3.3 内容整理与分类 (7)3.3.1 内容整理 (7)3.3.2 内容分类 (7)第4章数字内容加工与制作 (7)4.1 数字内容编辑与排版 (7)4.1.1 数字内容编辑 (7)4.1.2 数字内容排版 (8)4.2 多媒体资源整合 (8)4.2.1 图像资源 (8)4.2.2 音频资源 (8)4.2.3 视频资源 (8)4.3 交互式设计与应用 (9)4.3.1 交互式设计原则 (9)4.3.2 交互式应用实例 (9)第5章质量控制与审核 (9)5.1 数字内容质量标准制定 (9)5.1.1 文本内容准确性 (9)5.1.2 图表及多媒体素材质量 (9)5.1.3 结构与格式规范 (9)5.1.4 阅读体验优化 (9)5.1.5 技术标准与兼容性 (10)5.2 质量审核流程优化 (10)5.2.1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0)5.2.2 采用自动化审核工具 (10)5.2.3 强化审核培训 (10)5.3 问题反馈与改进措施 (10)5.3.1 建立问题反馈机制 (10)5.3.2 定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 (10)5.3.3 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0)5.3.4 跟踪改进效果 (10)第6章数字出版平台建设 (10)6.1 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10)6.1.1 内容管理 (11)6.1.2 数字资源整合 (11)6.1.3 互动交流 (11)6.1.4 营销推广 (11)6.1.5 版权保护与交易 (11)6.2 平台架构与设计 (11)6.2.1 数据层 (11)6.2.2 服务层 (11)6.2.3 应用层 (12)6.2.4 展示层 (12)6.3 平台运营与维护 (12)6.3.1 运营策略 (12)6.3.2 技术支持 (12)6.3.3 用户服务 (12)6.3.4 数据分析与优化 (12)第7章数字内容存储与管理 (12)7.1 内容存储策略 (13)7.1.1 存储介质选择 (13)7.1.2 存储结构优化 (13)7.1.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3)7.2 数据安全管理 (13)7.2.1 权限控制 (13)7.2.2 加密技术 (13)7.2.3 安全审计 (13)7.3 内容更新与维护 (13)7.3.1 更新策略 (14)7.3.2 内容审核 (14)7.3.3 版本控制 (14)7.3.4 用户反馈与改进 (14)第8章数字内容分发与传播 (14)8.1 分发渠道拓展 (14)8.1.1 建立多元化分发平台 (14)8.1.2 跨界合作与融合 (14)8.2 营销策略与推广 (15)8.2.1 精准营销 (15)8.2.2 社交媒体营销 (15)8.3 用户服务与支持 (15)8.3.1 用户服务 (15)8.3.2 技术支持 (15)8.3.3 售后服务 (15)第9章版权保护与维权 (16)9.1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16)9.1.1 数字版权管理(DRM) (16)9.1.2 数字水印技术 (16)9.1.3 数字签名技术 (16)9.2 版权维权策略与措施 (16)9.2.1 完善法律法规 (16)9.2.2 加强版权监管 (16)9.2.3 建立版权维权联盟 (17)9.2.4 提高著作权人维权意识 (17)9.3 版权合作与授权 (17)9.3.1 版权合作模式 (17)9.3.2 版权授权流程 (17)第10章优化方案实施与评估 (17)10.1 实施步骤与计划 (17)10.1.1 项目启动 (18)10.1.2 流程优化方案培训 (18)10.1.3 流程实施与监控 (18)10.1.4 逐步推进与评估 (18)10.2 风险评估与管理 (18)10.2.1 风险识别 (18)10.2.2 风险评估 (18)10.2.3 风险管理 (18)10.3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18)10.3.1 效果评估 (19)10.3.2 持续改进 (19)第1章引言1.1 数字化出版背景分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图书出版行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出版社资源配置与AHP-模糊综合评价

出版社资源配置与AHP-模糊综合评价

法 对 资源配 置 的有 效 性 进行 分 析 和 评 价 ¨ . 对
于 出版 总社 来说 , 资源 配 置 是其 每 年 进行 的重 要 决策 , 直接 关系 到 出版 社 的 当年经 济 效 益 和长 远 发 展 战略. 文采 用 层 次 分 析法 与 模 糊综 合 评 价 该 相 结 合 的方 法 , 出 以 量 化 分 析 为 基 础 的 资 源 提
配置方 法 , 出一个 明确 的分 配方案 , 给 向出版社 提
供有益 的建 议.
12 模 型 的基本 假设与 符号 说明 .
个部门的运 作, 形成成本 ( 策划成本 、 编辑成本 、 生 产成 本 、 存 成本 、 售 成本 、 务 与 管理 成本 库 销 财 等) 和利 润 .
的条件 下 , 出以量化分 析 为基 础 的资 源 ( 提 书号 )
1 A P一模 糊 综 合 评 价 与 出版 社 资 H
源 配 置
1 1 问题 的提 出 .
出版社 的资源 主要包 括 人力资 源 、 生产资 源 、 资 金和 管理 资源等 , 它们 都捆 绑在 书号上 , 经过 各
评价 矩 阵元 素 的数 次修 正使 得二 次分 配方案 比较理 想. 于 出版 社资 源合理 、 对 优化 配 置 具有 一定 的参考价 值.
关键词 :Fzy综合评 价 ; 次分析 法 ; uz 层 影响 因子 ; 强势 系数
资源概 念 涉及 的 内容 非 常广 泛 , 有 一 门单 没 独 的、 门的学科 能 够讨论 清楚 一切资 源 的
bl b 1 1 61 b 2
B =
● ● ・

第 i 分社 的强 势系数 因子 ; 类 第 i 分 社 20—2 0 类 0 1 O5年 计 划 销 售 总

出版社资源(书号)优化配置模型

出版社资源(书号)优化配置模型

的角度 来设 计配 置方案 。
基金项 目: 河南 科 技 大 学 大 学 生 S T R P项 目基 金 ( 0 6 8 ) 20 06
作者简介 : 施
英 (9 5一) 女 , 江 杭州 人 , 科 生 ; 18 , 浙 本 张瑞 民 (9 9一) 男 , 南 洛 阳人 , 师 17 , 河 讲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2期
20 0 8年 4月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J ur a fHe a Un v riyo c e e a d Te h lg Na u a c e e o n lo n n i est fS inc n c n人 们 的书号 忧患意 识 。所 谓 出版资源 , 主要包 括人 力资 源 、 产资 源 、 金和管理 资 源等 , 生 资 它们都捆
绑在 书号上 , 经过 各个 部 门的运作 , 成成 本 ( 划 成本 、 辑成 本 、 形 策 编 生产 成本 、 库存 成 本 、 售 成本 、 销 财 务与 管理成 本等 ) 和利 润… 。由此我们 可 以把 出版资 源 配 置界 定 为 “ 出版 资 源既 定 的情 况下 如何 使 在 有 限的人力 、 物力 和财力 资源 在 出版 企业之 间和 出版企业 内部 以一 定 的方式进 行分 配和组 合 , 以期最大 的产 出 ” 。我们之 所 以关 注 出版资源 的配置 问题源 于 资源 的稀 缺 性对 出版业 发展 的约 束 。因此 如 何合 理 的配置有 限 的资源 , 为出版业 能否持续 发展 的核 心问题 。 当前主要 是通 过定性决 策 的途径 , 成 如转 变 政府 职能 , 加强宏 观调 控 ; 调整产业 结构 ; 进 产业 技 术 进步 等 。但 是 由于 市 场信 息 ( 促 主要 是 需 求与 竞争力 ) 常是不 完全 的 , 通 企业 自身 的数据 收集 和积 累也不 足 , 在这 种 情况 下 的定 性决 策就 会存 在 很大 风险 。因此如何 以量 化分 析为基础 对资 源( 书号 ) 配置 方法 给 出一 个 明确 的分 配方 案 , 是本 文所 要 的 就

出版集团资源整合

出版集团资源整合

目前我 国 出版资源 的整 合可 以分 为跨 行 业整合 、 地 跨
区整合 、跨 国整 合和跨 所有 制整 合等 多种 形 式 。但 由于 我
国出版 集 团的起 步较晚 ,出版行 业集 团化 以后从 业形 式依 然 比较 单一 ,教 育出版 占绝对 优 势 ,大 众 出版和 专 业 出版 等市场 化产 品贫 乏 ,具 有很强 的 行业性 特 点 ,抗 击 市场 风
的整 合就 是这 种环境 下产 生 的一种 应变 体 制 ,通 过 无形 资
我们应 该在 现有 出版 资源 的基础 上进 行资源 的整 合 与优 化
处 理 ,建 立起 高标 准 、严要 求的 出版集 团 ,积极 应 对来 自
国内外 的竞 争与 挑战 。

产 的整合 实现 资产 的共 享 ,提 高无 形 资产 的利 用 率 ,这将
体 化 的 利益 机 制 ,让局 部 的企 业 利益 服 务 大 的集 团 利益 .
率 ,使 实体 资源 的作 用得 到充分 的发 挥 ,促进 我 国 出版集
团 的发展 。
从而提 高集 团 的整体 竞争 力 。
l _、 : |
冁甍
豫睇整 飚 曦 科
4加 强资 源整 合流 程的控 制力 .
每个省 、自治区 、直辖 市的 文化 也不相 同 ,却 必须 要有 自
版社 都不 想看 到的 。为了 摆脱这 种情 况就 需 要作 者 资源 整
合 ,所谓 作者 资源整 合就 是指 两个 或多 个 出版社 通 过两 项
己的各 级各 类 出版社 ,造成 出版社 的贫 富悬 殊 距离 越来 越
险的能 力差 。计 划经济 时期 我 国的出版 行 业主要 受政 府 的 资助 .成立 集 团以后我 国 的出版 集 团对 政府 的依 赖 性还 是

出版社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出版社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V0 . 6 No 4 11 .

出版 社 的 资 源优 化 配置 方 案
杨 帆 , 周 琦 , 志 阔 杜
( 央民族大学 理学 院, 京 中 北 108 ) 00 1

要 : 本 论 文 研究 的 是 出 版 社 资 源 ( 书号 ) 置 的 优 化 问题 . 了 同 时 考 虑 强 势 产 品 的支 持 力 度 和 出 版 社 配 为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 月 1 第 l 6卷 第 4期
中央 民族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un lo h UN( tr ce csE io ) o ra fteC Naua S in e dt n l i
N V.2 0 O O 7
维普资讯
36 2
中央 民 族 大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硒 卷
() 1 生产 计划 书 : 分社每年 向总社 申请 书号 . 各 () 2 人力 资源情 况 : 用所 给历 年数据 的平均 值 , 利 不考虑 新 的人力 资源计 划 . 实际总 能力 C = m n 策 划总能 力 c , 辑总 能力 , i1 编 校对 总能力 c
04 2
P 】占有 市 l5
绩, 以便 从 中找 出销 售增减 的 因素 . 总社 对竞 争 力 的评
0 d l 0 { 0 3 9 0 3 8
价 , 占有市 场份额 、 从 出版社 各 门课 在心 目中 的消 费者 的地位 、 以及市 场 上 其他 出版 社 同类 产 品 的满 意度 三 个 方面 进行考 虑 .
所关注 的 A出 版 总社 . 过 分 析 , 们 可 以得 出 P l 通 我 l5 从而得 出 2 0 06年 的销 售量

出版社管理规定(3篇)

出版社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出版社的管理工作,提高出版质量,保障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出版社。

第三条出版社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出版物的政治导向正确;(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三)坚持质量第一,注重内容创新,提高出版物的文化品位和科学价值;(四)坚持依法经营,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公平竞争;(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条出版社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出版物质量,保障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出版社应当设立以下组织机构:(一)理事会:负责出版社的决策、监督和重大事项审议;(二)编辑部:负责出版物的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印刷等工作;(三)发行部:负责出版物的发行、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四)财务部:负责出版社的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五)人力资源部:负责出版社的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工作;(六)其他必要部门。

第六条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如下:(一)理事会:1. 制定出版社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2. 审议通过出版社的年度工作报告、财务报告;3. 决定出版社的重大事项;4. 选举和罢免理事会成员;5. 审议通过理事会章程的修改。

(二)编辑部:1. 负责出版物的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印刷等工作;2. 确保出版物的政治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3. 加强与作者的沟通,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三)发行部:1. 负责出版物的发行、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2. 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出版物销售渠道畅通;3. 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出版物的市场竞争力。

(四)财务部:1. 负责出版社的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2. 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和税收政策;3. 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出版社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出版社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强势课程 : x ( () A ・ m 。 p )E t


() 6
() 7 () 8
3 11 分社 生产 能力的描述 .. 现设 m为分社序号 , k为每个分社 的各个机构 , 表示 p 第 m个分社第 k个机构 的人员 数量 ; 枞表示 第 m个分 社第 Q
收稿 日期 :0 7— 3— 6 20 0 0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2期
No 2 Vo . 3 . 12
内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R A FN 1 A G N MA N V R IY 0 N LO E. N OR LU I E ST 1 I
・6 ・ 9
出版 社 资 源 优 化 配 置 模 型
究 出 版 社 资 源 优 化 配 置 问 题 已 成 为 当 今 时 代 课 题 研 究 的 热 点. 此 , 者利用数 学建模 方法 对 以 出版教 材 为主 的出版 在 笔
社资源配置问题进行 了讨论 .
Y= ll a 十 33 a , a 十 22 a 十 44
【) 2
其中 , a ,,a a , a , 为待估计参数. 20 年为例 , 到 以 01 得
弱势课程 : ai ( () ∈B . r n p )

-7 .
其余 的就 为中间课程. 3 13 市场 占有率 的强势课程 的刻 画 ..
作者 简介 : 计文军 (9 4一) 男 , 西景德镇 人 , 18 , 江 内江师范学 院 20 0 4级学生 ; 杨海彬 , 王艳华均 为内江师范学院 2 0 04级学 生
跨进新世纪 的门槛后 , 由于 国家 正经历着 伟大 的历史 转 型期 , 出版业 面临着前 所未有的考 验 , 竞争越 来越激 烈. 其 为 了求生存谋发展 , 出版行业 占有一 定 的份额 , 出 版社八 在 各

关于出版社的资源配置规划模型的研究

关于出版社的资源配置规划模型的研究
维普资讯
20 07年 第 4期 总 第 2 5 卷 ( 第 93期 ) 总
毕 节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BUI E UNI VERS_Y I 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O. 4, 20 7 0 Vo . 2 I 5 Ge e a . 9 n r lNo 3
算机高级语言编程求解 的能力,是决定参赛成功的关键 。MA L B 以其简洁的语言,方便的操作以及 TA
开 放体 系 ,在数 值计 算 ,数据 分析 ,图形 显示 ,优 化工 具箱等 方面 得到 了广泛 的应 用 。因此 ,用规 划方 法 建模 及 MA L T AB的优化 工具 箱 的使用 也就成 为数学 建模 教学及 赛前 培训 的重 要 内容 。本 文 以全 国大
注 :对 (_ ,…9 = ,…1 ), 的分社课 程不 足 1 I1 2 ,l j 2 0 有 O门,则可 令不足 部分 对应 的书 号数 为零 ,这
样 对计 算就 不会 有影 响 。
收 稿 日期 :2 0 — 10 06 0 —4
作 者简 介 :左 建军 ( 96 17一 ) ,贵 州黔 【 ,唯 学 院 数 : , 人 、系讲师 。研 究方 向 :应 用数 学 。
・3 ・ O
维普资讯
3 问题 分 析

一。
以A出版社为例 该出 版社汇总各分社提交的出版需求计划, 然后根据市场信息,在总社产能允
许的条件下,将给定数量的书号进行分配, 以期在此分配方案下,出版社的图书产生最好 的经济效益 。
这是一个资源配置的决策 问题,因此需要分析决策的信息依据及决策的逻辑过程 。决策总体结构如下 :
数关 系式 厂 ,用 以计算 20 () Q6年的实际销量。另一方面,将课程级的计划销售量与实际销售量之 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地位 、以及市场上其他出版社同类产品的满意度三
个方面进行考虑.
212 市场信息分析
21211 市场占有率 假定市场上有 24 家出版社 ,其中 P115 即为我们
所关注的 A 出版总社. 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 P115
图 1 A 出版社市场五年的市场占有率 Fig11 Market share of market in the A publisher five years
2007 年 11 月 第 16 卷 第 4 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the CUN(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Nov. 2007 Vol . 16 No. 4
出版社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杨 帆 ,周 琦 ,杜志阔
(中央民族大学 理学院 ,北京 100081)
I4
01081 01181 01003 01548 01239 0138 01119 01121 01213
I5
01227 01379 01348 01343 01448 01358 01376 01475
I6
01688 01142 01647 01774 0191 01747
I7
01235 01416 01394 01126 0169 01974
7
8
9
I1
0127 01118 01182 01137 01072 01103 01267 01031 01251
I2
01674 01495 01113 01072 01107 01237
0156
01222 01494
I3
0136 01948 01942 01864 01984 01738 01978 01013 01403
51190
61664
61302
61413
51362
I9 31615
(2) 对该书的满意度评价 Q 我们在将 A 出版社各分社间的满意度作为竞争力
或强势产品的评价标准同时 ,还要考虑此出版物的满 意度与市场生产同类产品的横向满意度情况. 24 个出 版社中 P115 、P357 、P390 三个出版社的市场份额总和 大约占了 73 % ,其他 21 家出版社的竞争力都相对较 小 ,所以在横向考虑竞争力时 ,整体考虑时我们只关心 这两家出版社在各学科类中的满意度评价对 A 出版社 发展的影响.
的时候 ,可以将其等价于计算其销售总额. 这是一个规划问题[1] ,我们采用分段规划建立规划模型 ,使总
社以扶持强势产品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 ,各分社再根据分配到的书号数量 ,重新做出出版计划.
311 第一步 :求总社书号的分配方案
扶持强势产品 ,以各分社分得的书号总数为自变量 ,总社的社会竞争力最大为目标函数 ,以各分社
第 4 期
杨帆等 : 出版社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327
由此计算出九个分社的综合评价 R.
表 4 九类 72 门课程 06 年预计市场占有率 Tab. 4 Nine types of 72 course anticipates a market share for 06 years
P
1
2
3
4
5
6
105
140
75
80
116
90
Cb
140
144
144
102
114
72
63
69
96
Cx
114
114
144
144
111
78
44
63
72
C
114
114
120
102
111
72
44
63
36
(3) 市场的分析 : 决策者需要考察以往的销售业
绩 ,以便从中找出销售增减的因素. 总社对竞争力的评
价 ,从占有市场份额 、出版社各门课在心目中的消费者
2005
2006 (预测)
P115 总数
4521 13164
2655 13145
4840 13117
5044 13149
5334 13151
5547 13145
各部门的市场份额大致稳定或有一定的增加 、减少趋势 ,可预测出 2006 年各学科及各门课程的市
场占有率 P. 由于预测的市场占有率与预测年份越近的数据对预测年的影响越大 ,我们给前五年的占有
出版社占的市场份额有各逐年较大的趋势. 教材市场的总量基本不变 ,可以相应预测出其市场占有率 ,
从而得出 2006 年的销售量.
拟合前五年销售额 ,利用回归的方法得出 2006 年的预测值 :
表 3 市场销售额 Tab. 3 The market sale sum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所属分社 R
表 5 九个分社在消费者心中地位的综合评价 Tab. 5 Nine cent agencie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ositions in the consumer heart
I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2
I3
I4
I5
I6
I7
I8
41744
41588
71518
1 引 言
资源配置是出版社每年进行的重要决策 ,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发展战略. 本论文 通过分析出版社所掌握的一些数据资料 ,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 ,在信息不足的条件下 ,提出以量化分析 为基础的资源 (书号) 配置方法.
所设模型作如下假设 : (1) 所分析的数据资料是在相同条件下采集 ,并与市场的真实值出入不大. (2) 不考虑新增人力资源计划 ,即假定各分社人员无变化. 由于出版教材的专业性 ,分社的三种人力 资源只负责其所属的资源属性 ,其各社间及各社内部之间不存在人员的流动. (3) 假定同一专业不同书目的价格差别不大 ,同时销售量相近 ,出版社在定价时保持对所有教材的 利润率同一. (4) 为保持工作连续性和对各分社计划一定程度上的认可 ,A 出版总社在分配书号时至少保证分给 各分社申请数量的一半. (5) Ik 表示 A 出版总社的第 k 分社 ,以学科划分 ( k = 1 ,2 , …,9) .
人力资源量 ,市场总需求量和满足各自申请量的一半为约束条件 ,得出一个初步的书号分配方案. 目标
函数的价值向量为平均每分得一个书号能为本分社带来的社会竞争力 ,即边际竞争力.
6 规划模型为 max =
9
B k Xk ,其中 B k =
GkΠHpk
9
( Hpk 为第 K 个分社五年平均获得书号数目率 , k
I1
I2
I3
I4
I5
I6
I7
01194
01182
01110
01132
01045
01510
01356
I8 01250
I9 01529
综上所述 ,市场占有率 P ,综合评价比率 Rp ,满意度评价比率 Qp 得到竞争力综合指标 Gk : Gk = λ1 P + λ2 Rp + λ3 Qp (其中 λ1 = 015 ,λ2 = 0125 ,λ3 = 0125)
最大生产总量 ; (3) 用最大生产总量比上平均每个书号预测销售量 ,可得出各个科目分配数额的上限.
214 实际销售量预测 根据五年各课程实际销售的 H 数据表和 72 门课程五年实际获得的书号数 n ,应用 SAS 软件除去奇
异数据 ,并建立简单的回归模型 ,得出各门课程的预测销售量和平均每个书号销售量的预测值. 各门课 程市场销售量预测值 Uj ( j = 1 ,2 , …,72) 与分社分在各科目的每个书号的平均预测销售量 Sj 之比 ,为判 断各分社预测所需书号数. 由于出版市场的特殊性 ,应在需求基础上稍增大产量 ,以备库存或应对预测
I8
1
01868
1
01998 01308 01965
I9
01922 01976 01983 01755 01521 01912
10 01294 01573 01538 0115
总计 011725 013547 016768 012035 013693 016513 014725 018565 018448
I1 1 —10
I2 11 —20
I3 21 —30
I4 31 —40
I5 41 —48
I6 49 —54
I7 55 —60
I8 61 —66
10
10
10
10
8
6
6
6
I9 67 —72
6
(1) 生产计划书 :各分社每年向总社申请书号.
(2) 人力资源情况 :利用所给历年数据的平均值 ,不考虑新的人力资源计划.
k=1
6 GkΠHpk
k=1
= 1 ,2 , …,0) 约束条件是
9
6 Xk = 500 , Xk ≥ NskΠ2 ,
k =1
Xk ≤ Ck , Xk ≤ Fk ,
213 市场需求对各科目的书号限制 根据往年实际销售量 ,我们对 2006 年市场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记为预测销售总量. (1) 往年实际销售量与当年各科目实际分配到的数额之比 ,可得出当年平均每个书号的销售数量 ; (2) 为防止下年出版物脱销 ,出版计划一般会比预测销售量多出一定比例 ,我们假定为 20 % ,记为
实际总能力 C = min{策划总能力 Cc ,编辑总能力 Cb ,校对总能力 Cx }
所属分社
I1
表 2 九个分社的人力资源情况 Tab. 2 Human resource circumstance of nine cent agenc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