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穴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元穴的临床应用

关元是补肾培元、益气保健的要穴。出自《素问·气穴论》,属任脉,为手太阳小肠经募穴,是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阴经交会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正中下三寸,石门下一寸, 《灵枢》注明:“脐下3寸关元也”。局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和下腹动脉及下腹神经分布,别名次白、丹田、下纪、大中极、三结交。

穴名释义:关元穴的“关”有闭藏的含义,“元”指元真之气。穴属任脉,位居脐下三寸,正当丹田处。该处为人之根源: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是生养子息,合和阴阳的门户,所以《医经精义》指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本穴为人身闭藏精气,始受元气之所,即一身太极与消息之地。经云:“脐下肾间之气,乃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关元穴位于人体四肢中心,为闭藏“先天气”之所。所谓“先天气”就是人生之初受之于父母的元阴、元阳的“精气”,也叫“元精”。和“先天气”对称的“后天气”,来自饮食水谷里的营养和肺呼吸来的空气。“先天气”和“后天气”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依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构成人体的“真气”。“先天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动力。“后天气”是充养机体以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所以“先天气”有赖于“后天气”的充养“, 后天气”有赖于“先天气”的推动。故先贤自古即认识到此点,费尽心力,研究练气、火灸、针刺等术以求活跃、增强人体“先天气”的力量,改善体质,增强体力,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古代文献记载

关元穴最早见于《素问·气穴论》:“穴在脐下3 寸,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内经》:“卫气出于下焦,而行于表,元阴元阳之交关,故名关元。”穴下依次为:皮肤-皮下筋膜-腹部深筋膜-腹白线-腹内筋膜-腹膜

下筋膜-脐正中襞。

此穴别称甚多,如《经穴解》:“足三阴上行入腹者,必会于此处,有关之象焉,以任脉在中,而三阴共会之,有元之义焉,故曰关元。又曰下纪,乃纲纪诸脉于脐之下者也。又名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胃、太阴脾也,言三经俱会于此,故谓三结交。”此外,古籍中对该穴的命名还有:次门、大中极、丹田、

关原、中大、大海、溺水、昆仑、五城、大涃、持枢、产门、子处、血海、命门、血室、气海、下肓、精露、利机、子户、胞门、子宫、子肠。上述命名的依据与此穴的主治作用、位置有关,或是强调它的重要性。

关元穴的主治记载于《圣济总录》曰:“关元穴灸一七壮, 主转胞不得小

便”《脉经》亦曰:“针关元利小便”《千金要方》曰:“男阳卵偏大, 不用, 颓病, 灸关元百壮”《脉经》曰:“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 任脉也, 动苦少腹绕脐下, 引横骨阴中切痛, 取脐下三寸”《灵枢·寒热病》篇云:“妇人身有所伤,

出血多⋯⋯取其小腹脐下关元穴也”《针灸甲乙经》曰:“奔豚寒气入小腹, 时欲

呕, 伤中溺血, 背脐痛, 腹中窘急欲凑, 后泄不止, 少腹满⋯⋯关元主之”。《肘后备急方》亦云:“治霍乱绕脐痛急者, 灸脐下三寸, 三七壮, 名关元良”

2.临床主治

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故可调整肝脾肾三条阴经,有健脾补虚,养肝疏泄,补肾益精的作用,以调经通下焦为先。主治泌尿、生殖及脾胃方面的疾病,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甲乙经》说关元穴治疗:“奔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背脐痛引腹,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暴疝,少腹大热”。《千金方》:“石淋,脐下十六疾,不得小便”,“脐下绞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男阴卯偏大癫病”。因此功效主要有升阳补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等作用。主治下腹疼痛,大便不通,霍乱吐泻,遗尿,遗精,阳痿,早泄,疝气,泻痢,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黄白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尿闭,尿频,眩晕,气喘,心下痛,虚劳冷惫,真气不足,四肢力弱等症。关元穴在临床上有非常广泛的用途,而且经常配穴应用,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配穴治疗有配阴陵泉、行间穴,有行气通经,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小便淋漓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配太溪、地机穴,有补益肾气,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久泻不止,久痢赤白,下腹痛;配中极、阴交、期门穴,有条达肝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痞满;配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配足三里、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2.1.命门、关元穴同用

命门、关元两穴,一前一后,一阴一阳。两穴同用,可阴阳双补、协调平衡,功可补肾精、培元气、利下焦,对前列腺肥大、腰痛、五更泻等下焦病证疗效尤为显著。命门为督脉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如按二十一椎计数,正当中七节与下七节之交。其命名意义为生命之气出入之门户。其两傍平肾俞和志室穴,表明与肾气密切相关。下腹部关元系任脉穴,位于脐下三寸,命名意义为元气关藏之处,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所。关元、命门两穴,一前一后,一低一高,一阴一阳,腹阴背阳相互通应,似有位势生发于其间,故《难经》称此处为“脐下肾间动气”所在,其气又称“丹田”之气,是生命之源。两穴同用,有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妙,滋阴而不碍阳,助阳而不伤阴,可使阴阳兼补而臻协调平衡,功可补肾精、培元气、利下焦。可治疗前列腺肥大、腰痛、五更泄泻、痛经、阳萎等。

典型病例:

1.王某,男性,61 岁,工程师,1993年11月8日因排尿困难半年前来就诊。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尿频,夜间排尿3~4 次,甚者达7~8 次之多。近半年来,尿频减轻,但排尿不畅益剧,排尿1 次常需7~8分钟,甚者达10 分钟之久。排尿时阴茎下垂,排尿无力,尿流中断,尿道刺痛,尿后点滴不尽,伴腰骶酸痛;舌淡胖,脉细濡。B

型超声波检查示前列腺肥大(44 ×41 ×37mm) 。针刺命门穴后行附子饼灸,关元穴针刺,留针15 分钟。2 天后复诊时,患者诉针灸后当夜及第2 天排尿明显好转,排尿需3~4 分钟即可完成,余症亦有明显改善。续治15 次后,排尿情况基本正常,B 超复查前列腺明显缩小(41 ×30 ×34mm) 。

2.吴某,男,37 岁,工人,1994 年5 月11 日因阳萎半年而来就诊。半年前患

者因过度纵欲渐致临房举阳不坚,且常早泄而不能持久。因羞于启齿而未曾医

治。近3 个月来症情加重,临房阴茎萎软,难成交合,伴神疲、头晕、耳鸣、腰部

酸冷等症。舌淡胖,脉迟尺弱。取关元穴,向下斜刺1.5 寸,针感至阴茎根部,留针

15 分钟,起针后再作附子饼灸,命门穴附子饼灸,隔日1 次。治疗5 次后,房中举

阳较坚,且较持久。续治10 次后,诸症明显好转,房事如常。

2.2.关元、三阴交穴配穴主要在妇科方面运用

关元为任脉经穴, 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 为男子藏精, 女子蓄血之处, 是人生之关要;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穴, 又为足三阴之交会穴, 足三阴之脉起于足, 交会于三阴交, 复从三阴交分行于少腹, 结于阴器, 交于任脉, 会于曲骨、

中极、关元等。依其穴位所在, 经脉之循行、交会, 肝、脾、肾的生理、病理,

关元、三阴交为主治男女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要穴, 尤其治疗妇科病, 二穴为主, 配伍运用, 屡获良效, 现将临床运用列举如下。

2.3.关元、三阴交配太冲治疗痛经

治疗时,实宜温经散寒, 理气化瘀, 虚宜补肾养肝。关元、三阴交配太冲,

是多年临床治疗痛经的常用效穴。关元可补益肾元, 温散寒邪, 理气调经; 三阴

交能健脾理肾, 活血调经; 太冲属足厥阴肝经原穴, 具有疏肝理气, 活血通经之功。三穴配伍调补兼施, 相互为用, 治疗痛经可获相得益彰之效。若腹痛拒按可

配中极、次髎、地机以活血通经止痛; 痛及胸胁配内关、阳陵泉可宽胸理气止痛; 腹痛绵绵, 腰酸甚配肾俞、足三里以补肾益气培元。

2.4.关元、三阴交配血海治疗经闭

闭经, 其因或是寒凝、气滞, 或为血源枯竭。女子以血为本,血枯者宜补宜养, 取关元补益先天, 肾气旺则精血自充; 三阴交健脾和胃, 调补后天, 益生化

之源; 配具有调血气, 理血室功效的血海穴, 三穴伍用, 使肾气旺, 脾气充, 化

源足, 冲任通, 月事自可来潮。若属寒凝气滞者宜通之, 通者经水可调, 故针泻

艾灸三穴又可温经活血, 行气调经, 使寒祛滞行, 血活脉通, 经水应时而下。若

血虚者配脾俞、足三里以健脾生血; 气滞者配中极、次髎以调经; 寒凝者重灸以

温通。

2.5.关元、三阴交配隐白治疗崩漏

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冲任二脉损伤, 气血固摄无权所致, 与肝脾肾三脏关系

密切, 根据辨证, 其有血热、血瘀、血虚之不同。其治疗主穴为关元、三阴交、

隐白。关元能培肾固本, 调经理宫; 三阴交可调理肝、脾、肾, 具有摄血凉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