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性分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 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 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 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 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 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 “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 “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 表示概数。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如: 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 亩、顷、刻、元、角、米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 匹、块、片、 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 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 打(dá)、伙 (2)有借用的,如: 摸(摸了摸、摸一摸)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 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 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 子”。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 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 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 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 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 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 过去
(三)连词
•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 “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 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 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 此”等。
(四)助词
•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 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 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 喽(陈述语气)
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 词、叹词、拟声词
• (一)副词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 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 几乎、过于 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 概、一律 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 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 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 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 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 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 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补语
•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 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 久”、“多 • 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 言单位。 •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 当。 •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文言特殊句式
•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 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
(五)叹词
•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 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 哦、喂、嗯”等。
(六)拟声词
• 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 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 叭、砰、呜、吱吱、咪呜等。
句子成分
• 句子有七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 语、定语、状语、同位语。
(六)代词
•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 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 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 “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第一人称 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 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 位”。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 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 不指人而指物。
(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 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 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 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 脆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定语
•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 限制Fra Baidu bibliotek用的语言单位。 •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 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 “的”字 • 连接。
状语
•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 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 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 一般状 • 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判断句
被动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句中的 “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 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⑷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是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就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这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义来判别。例如: 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②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无明显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也叫做意念被动句。例如: 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张衡传》) 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张衡传》)
(二)介词
•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 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 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 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 据、以、将、 就、凭、用、靠、拿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 让、被、将、 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可以按照 这个公式:[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谓 前为[状]谓后〈补〉}
主语
• .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 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 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 动作的主体。 •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 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 或 “什么”。 • 例如:⑴(中国人民)定(志气)主(高) 谓。
倒装句
: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⑶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 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北朝民歌《木兰诗》)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是吾剑之所从坠”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 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谓语
•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能回答主语 “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一般放 在主语的后面。 •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 例如: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 ⑵树叶黄了。
宾语
•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 单位。 •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 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 • “是什么”。
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 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 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 头、中间(合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