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及其差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
东部经济地带
优势: 1.工农业基地
2.交通便利 3.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4.高科技文化水平 5.城市密集、人口稠密
问题: 1.能源原料不足
2. 北方各省淡水不足 3.环境污染 4.大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方向: 1、外贸、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2、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3、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技术改革,新兴产业
60
东部 中部 西部
50 40
30
88
9
3
20 10
吸纳外资能力:东强西弱
0 东部
中部
西部
对外开放程度:东高西低
三、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经济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自然 因素
经济 因素
气候 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干旱区、高寒区,不利于 地貌 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 农业的发展
地理 开放,有便利海运,有利 距海远,长期封闭,不利
方向:1.发挥资源优势→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2.改善环境,发展农业→商品粮和农林渔业基地 3.加强东西向运输建设→扩大对外贸易
西部部经济地带
优势: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能源、原料不足, 北方各省市淡水资 源不足
中、西部地带
海拔高、地形复杂,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 建设极为不利
多属半干旱、干旱地 区和高寒区,对农作 物发展极为不利
能源矿产资源具有 明显的优势
东部地带
城市化水平
高
社
会 因 科、教、文
高
素
对外开放程度 高
中、西部地带 低
低 低
东部地带
发展 基础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 基础较好,近代工业首 先出现在沿海
部 3.沿边贸易优势显著
通信、电网及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
4.能源和矿产资源
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三大经济区的比较
经济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面积比(%)
16
27
57
人口比(%)(1999年)
42
35Βιβλιοθήκη 23发展水平 最发达 较发达
较落后
经济
地 发展 带 水平
最多 GDP(04年)
(60.4%)
较多 较少 (26.4%)
经济地带
东部
中部
范围(省级 辽、京、津、冀、 黑、吉、内蒙
行政单位, 鲁、苏、沪、浙、 古、晋、豫、
暂不含港澳 闽、粤、桂、琼 皖、鄂、湘、
台)
12个
赣 9个
西部
陕、甘、宁 新、青、藏 川、滇、黔
渝 10个
自然条件
划
分 经济基础
依 据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
程度
优越 雄厚 较高
高
较优越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较差 薄弱 低
以东部为例
①充分发挥沿海的地理优势,使其对内成为全国培养和输送高 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对外成为中国对 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③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大力开拓 新兴产业。
以西部为例: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
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 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 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 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 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
一、三大经济区的划分
划分依据
经济 区域 差异
经济社会发展
三大经 济地带
水平、自然条
件
东部经济带 中部经济带 西部经济带
东中西 部部部
面 16 27 57 积%% %
人 41. 35. 23. 口 1% 7% 2%
经济
对外开放 京
浙闽
黑 内蒙 古
鄂皖
甘青 川
于东部经济地带的北京不临海。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
(2)城市综合实力: 东部 〉中西部
(3)城市密度: 东 〉中 〉西
对外开放程度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1)开放程度高,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科 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 经济、技术交流,提高本地企业的技 术、管理水平。 (请进来)
(2)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提 高国际竞争力。 (走出去)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13.2%)
性
人均GDP 最多
较多
较少
经 济 差 异
经济 发展 速度
发展速度
GDP增长 GDP比重的
变化
最快 最快 逐年增加
较快 较快 降低
较慢 较慢 降低
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发展
差异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差异
差异
工业化 差异
城市化 差异
对外开放 差异
1、经济发展差异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GDP比较(单位:亿元)
年代向西推移,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仍集中在沿海地区。
开放 改革开放首先在沿海起步,东部地区首先接受海 政策 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经营方式
大讨论:东部与中西部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东部地带
地形
自 然 因 气候 素
自然 资源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 第三级阶梯,低平的 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 发利用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 区内,气候湿润,雨 热同期,有利于农作 物生长
区位 于发展开放性经济
于发展
产业 结构
产业结构较优,二、三产 一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
业远大于一产业,生产力 水平较低,经济发展速度
水平较高
较慢
民族 思想观念开放,经济竟争 思想观念保守,经济竟争
心理 有危机感、紧迫感
的危机感、紧迫感差
社会 因素
历史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存在地域差异。近代 基础 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19世纪40年代在东南沿海出现,20世纪30
思考:
我国对外开放有怎样的时空特点?
确定十四个沿海 开放城市
上海浦东开发
提出改革 开放政策
设立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四个
经济特区
建立长三角 珠三角闽三角 沿海经济开放区
设立海南省和 海南经济特区
边境城市 长江沿岸城市 内陆省会城市
开放开发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
中 部
澳门回归 工业基地 崛
设立重庆
起
直辖市
150000 100000
50000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东部 中部 西部
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 逐渐降低
中、西部G经D济P发占展东速部度的较比慢重变化趋势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中部 0.4155 0.4077 0.4132 0.4124 0.409843 西部 0.2205 0.2155 0.215 0.2102 0.209621
生产条件好、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 ——东部的农业基地对工业发展有何作用?
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工业的雄厚基础
2.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有哪些?
人们的思想观念 比较保守,经济 竞争的危机感和 紧迫感差
内部联系和对外 交流较少,社会 经济比较封闭。
1. 我国的农业基地有哪些类型?
粮、棉、油、糖、出口基地等 ——东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淮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中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 阳湖平原等(河套平原) ——西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成都平原、南疆地区等(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这些农业基地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
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农业基地
基地类型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主要分布区
江淮地区大部分、太湖平原、珠江三 角洲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大部分)、长 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大部分)
桑蚕基地 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海洋渔业基地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 场、北部湾渔场
亚热带热带作 物基地
低
练习
• 一、判断:
• 1、东部与西部地带一部分相接。(
)
• 2、东部经济地带都临海洋。 (
)
• 3、内蒙古、广西属西部经济地带。(
)
• 二、选择:
• 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经
济 因 素
产业 结构
产业相对较优,第二、 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 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 高,生产力水平高
中、西部地带
发展基础薄弱, 20世纪30年代后 才一度出现工业向 西推移的趋势
第一产业比重相 对较大,乡镇企 业不发达,生产 力水平低。
交通 运输
交通设施齐全, 网络稠密
交通线路少,运 输条件差
东部地带
结论:0.5
0.4
中、0西.3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相对滞缓。
(但随0着.2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将最 终缩小0与.01东部的差异。)
1
2
3
4
5
2002年三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39.18%
13.74%
40.90%
10.06%
35.59%
17.09%
38.59%
19.23%
全国
47.08%
地理 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 海运便利,为发展开 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 的区位条件
其 他 民族 因 心理 素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 较开放,在经济竞争 面前有较强的危机 感和紧迫感
国际 化程 度
国际化程度高,与 外界保持着密切 的社会、经济和 技术联系
中、西部地带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封 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 带的区位优势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优势
问题
方向
1. 基础雄厚,地位最 能源、原材料不 人才、技术、信息
东高
部
2.农业发达 3.交通
地 4.经济国际化程度
足 北方 缺 汛期防洪
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发展
差异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差异
差异
工业化 差异
城市化 差异
对外开放 差异
各地带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地带
东
中
西
比重
66
25
9
可看出:中部不到东部的二分之一,西部不到六分之一
(1)工业化水平: 东、中、西依次降低。
2002年东、中、西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
粤桂闽盛产甘蔗,海南岛、雷洲半岛 为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亚热带、热带 水果和经济林木
中部部经济地带
优势:1.能源、矿产优势
2.农业较发达(天然林场、牧场) 3.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 4.交通运输:铁路、内河 5.外贸:边贸优势
问题:1.晋煤外运的压力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3.过度砍伐(东北森林) 4.洪水危机(黄河中下游) 5.洪涝(长江中游) 6.风沙问题(长城沿线)
2、产业结构差异
地 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产 业 加工制造业和第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 结 三产业相对发达 中占有较大比重 构
工 业 结 构
以轻型或轻重混 合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 定的过渡 性特征
以重型产 业为主
大 讨论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改进对策。 (各地带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促进经济的发展。)
东部
第一产业
48.44%
中部
第二产业
46.51%
西部
42.18%
第三产业
读图分析:
(1)、产业结构都呈现出“二、三、一 ”格局, 属加速推进工业化阶 段 (2)、第一产业比重:东部〈 中部〈 西部,只有东部低于平均水平
(3)、第二 产业比重:东部 〉中部 〉西部,只有东部高于平均水平
(4)、第三产业比重:东部 〉西部 〉中部,只有东部高于平均水平
香港回归
2002
2004
1978 1980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9 1997
对外开放时间:东早西晚
5、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出口额占全国比重(%) 100
80
东部 中部 西部
60
91
6
3
40
20
对外出口水平:东多西少
0 东部
中部
西部
外商直接投资
90
80
占全国比重(%)
70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及其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9 10
12
自学提纲
一 三个经济带的划分、范围、依据
二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对比这些因素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 发展的影响
三 东部地带 1、经济发展优势 2、存在问题 3、今后发展方向
四 中西部经济地带 1、经济发展优势 2、存在问题 3、今后发展方向
五、西部大开发 1、范围 2、西部开发的重点
地带
东
中
西
比重 66.8 22.0 11.2
(2)工业化速度:东部快,中、西部相对滞后。
读图思考:
①我国有哪些工业基地,分布在哪个经济地带? ②我国南北、东西的工业结构如何?
(3)工业结构: 东轻西重,东新西老(传统)
4、城市化的差异
(1)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0.9% 、36.4%、23.8%. 东>中>西
基地
短 外贸、金融、海
洋基地 第三产业、集约 农业
带 5. 科技水平
环境污染
高、精、尖、新
城市 ,城市人口多
1.有色金属工业和 工业 基础设施
完 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
中 发达
善 运力不足
加快发展能源、原材 料加工的开发和建设。
西
2.我国主要的牧区和 棉 科技文化水平
糖 重要产区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水利、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