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中人人安居乐业、生活 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吗?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 就已经对这样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 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 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学习目标
1.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并背诵课文。(重点)
2. 抓住文中关键词梳理文章思路。(难点) 3.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
研读诗歌,理解大同特征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并思考文章在结 构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①找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 ②找到文章的结论句。 ③理清文章的层次,梳理论证过程。
研读诗歌,理解大同特征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并思考文章在结 构上有什么特点?
“故”“是故”承上作结,是文章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
第一层: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总领全文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具体阐述 第三层:大同社会的理想景象。总结全文
研读诗歌,理解大同特征
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和能干的人担任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 能,为社会效力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子女 有终老的保障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子出嫁
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 职分,职守
女有归。 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
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 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 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 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师小结
知句读,停顿要正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guān
fèn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
wù 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xīnɡ 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是研究中国 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 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 文章和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它阐述的思想,包括 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它与 《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 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方法,所积累的词汇, 以及课下注释,对文章进行字词句的疏通翻译。
(古文翻译的六中方法为:留、换、对、删、补、调)
虽有嘉肴
虽然
甘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自我反思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自我勉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厌恶
不一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因果/并列
作乱害人
从外面把门带上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这样一来
同。
用门闩插上
人们厌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但不一定是因为想要占为己有 ;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 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 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3张PPT)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3张PPT)
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 guān )
大道之行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 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从一段历史记载说起: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 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 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 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 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 焉。”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大 道之行”象征着美好的时代,但是孔子 未能遇见。因为对“大道之行”充满期 待。变乱纷争的春秋末期,人们也迫切 期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社会。
呈现学习成果:
示例1: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不正是当代人所要建设的小 康社会的理想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这不正是当代社会所提倡的社会公德嘛?
因而,我们当从自身,践行社会风尚的实践;我们当从 理想,不断丰富小康社会的内涵。让这个社会“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财物 厌恶
不一定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
兴起
作乱害人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 称之为;称得上
学习任务3:
本文写作尤为注重文采和表达, 读起来有气势,有意蕴。【请从 表达句式、运用修辞、使用词汇、 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写作特色】
鉴赏写作特色:
示例1:
从句式来看,多用整句,从而形成整齐、铺排的效果,增 强了文章的气势。如,“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等。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1.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人们的学习,有的失误在贪多上,有的失误在过少上,有的失 误在轻视上,有的失误在停步不前上。
(强调要因材施教)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特点:多用整句(包括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对偶和排比),造成整齐、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气势。
还有: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 理解大意 积累文言词语
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培养。
信修睦。
同“举”。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 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信用, 培养和睦气氛。
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矜( ɡuān )
讲信修睦( mù )
男有分( fèn )
朗读课文
同“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同“鳏”
职分、职守
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
厌恶
厌恶
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ù)其不出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22张PPT)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味美 )也;虽有
至道( 最好的道理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 自我反思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 推动、促进 )也。《兑命》曰“学 ( 同“敩”,教导 )学半”,其此之谓乎!
(
职分),、职废守疾(
女子出嫁 )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兴出起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
闭而用不门兴闩,插盗上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
)。是谓大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礼记》 二则课 件(22 张PPT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p pt课件 课件下 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礼记》 二则课 件(22 张PPT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p pt课件 课件下 载
3.文言词语梳理。
通假字
学学半( 同“敩”,教导 )
一词多义
其:①不知其旨也( 代词,它的 ) ②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
学: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学习 ) ②学学半( 同“敩”,教导 )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虽__然__有__美__味__的__肉__知__道__其__味__道__的__甘__美_ 。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虽__然__有__最__好__的__道__理__,__不__去__学__习__,__就__不__知__道__它__的__好__处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礼记》 二则课 件(22 张PPT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p pt课件 课件下 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2 《礼记》二则 课件(47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2 《礼记》二则 课件(47张ppt)

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
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整体感知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 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 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 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 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 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精读细研
5.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课文的“教学相长”:
学然后知不足
自反
教然后知困 学
自强
相互促进 教
同一主体
精读细研
现代意义的“教学相长”: 教师: 讲授者,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 学生: 被教者,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师生关系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 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精读细研
不同点 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二者是相
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主要是从教的角度来说 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
两者关系 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论据,是用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
第六单元 吟诵经典
22《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走近4 背景资料 6 整体感知 8 疑难探究 180 写主作旨特归色纳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重点)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难点) 3.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重点) 4.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课件(共31张PPT)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 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四、评价与反馈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民族 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无比渴望。我们也比历史上任 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就要 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多读经典,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不断充 实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为“中国梦” 这一美好蓝图的实现添加绚丽的一笔!
现代意义 是两个主体。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 教学相长 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
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拓展延伸
1.观察图表,与本文内容做比较,看看两者有无相似性。
2.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本文带给你的 启示。
作为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教导学生的教 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因而,老师也要不断学习,了解自己的不足, 并自我反省。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深 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并努 力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虽有嘉肴》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1.句首关联词之后要停顿。
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故/外户而不闭
2.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例:货/恶其弃于地也
虽有/嘉肴
3.需要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例:学/学半
使/老有所终
4.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例:选贤/与能
诵读文本
听老师范读,标注读音,划分停顿节奏,把握文章语调。
天下为公——政权(包括财富)公有化 选贤与能——选举民主化 讲信修睦——社会风气良好
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具体阐述这个社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课 件 (共47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课 件 (共47张PPT)


同步精读(一)师旷论学
• 译文: •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 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 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 烛灯点燃呢?” • 平公说:“哪里有为人臣子而戏 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 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 学习,就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灿烂;中 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 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 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 哪个更好呢?” • 平公说:“说得好啊!
学习目标
• 1、反复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 2、能借助注解读懂课文,积累 “虽、嘉、至、道、困、是故、 强、善、学、其”等文言词语。 • 3、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 获得人生启示。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zhǎng也《兑yuè命》曰“学xi ào 学半”其此之谓乎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同“举” 培养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 都是公有的,选拔品德高尚的人、有才干的人, 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1、至道:最好的道理。 • • 2、学:学习。 • 3、善:好处
即使有最好 的道理,不 去学习,就 不知道它的 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1、是故:所以。 • 所以学习以 • 2、困:困惑。 后就会知道
不足,教学 以后就会知 道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自反:自我反思。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矜__”__同__“__鳏__”__,__老__而__无__妻___
2.古今异义 (1)不独子其子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子:_古__义__:__子__女____今__义__:__儿__子______ 归:_古__义__:__女__子__出__嫁____今__义__:__返__回__ 货:_古__义__:__财__物____今__义__:__商__品______ 贼:_古__义__:__害__人____今__义__:__偷__东__西__的__人
限制时长5分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zhǎnɡ ɡuān ɡuǎ
fèn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归。货/恶w其ù/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作品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战国
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 家戴圣编纂,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 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 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 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 料汇编。
一气呵成的排比句句式, 形成了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 章的气势。
思考探究
合作探究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和“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 孩子生活得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 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 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公”是散句。 • D.文章末句是全文的结论,用现实与理想社会对比,从而得出现实中
的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将出现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局面。
巩固练习
• 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 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
•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 总结语。
合作探究
•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 解和认识?
•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 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 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合作探究
•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试举例说明?
• 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
• 大同社会的“男友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中 作”相似。
• 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 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相似。
大道之行也
《礼记》
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
标 4.总结和归纳全文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关于《礼记》
•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 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 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 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 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 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 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 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 的资料汇编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

四、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
“大同”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 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例如从“
”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
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
虽有/嘉肴,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jiāo)/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jiāo)/然后知困。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 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 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 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 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 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一、理解“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 尚和睦,防止争斗。
二、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礼记 二则》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 礼记  二则》课件(共19张PPT)

不知. 其善也 B. 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D.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是故谋闭而. 不兴
【解析】A项,代词,代指木。/助词,的。B项,知道。/同“智”,见识。C项,使, 让。D项,连词,表递进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冰__,__是__水__凝__结__而__成__的__,__却__比__水__还__要__寒__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木 直 中 绳/ 以 为 轮/其 曲 中 规 11.【乙】文开头就提出了论点“ 学不可以已 ”,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是 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
3.默写填空。
(1)《虽有嘉肴》开篇以类比引出“ 虽有至道 ,
弗学 ,
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述了
“ 教学相长 ”的道理。
(2)《大道之行也》中“ 故人不独亲其亲 , 不独子其子

一句与 《孟子》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句
有异曲同工之妙。
4.写出出自 《<礼记> 二则》的成语。(至少写5个) _教__学__相__长____鳏__寡__孤__独____夜__不__闭__户____选__贤__举__能____老__有__所__终____天__下__为__公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乙】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 ②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选自《荀子》) 【注释】①中(zhònɡ)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② (róu):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③槁暴:晒干。④参:检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1张PPT)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整体感知
2、文章翻译
4.与:通
大道:古代指政
“举”,选
治上的最高理想。 举,推举。
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行:施行。 为:是,表判
修:培养。
断。
分(fèn):职分,
指职业。
恶(wù):憎恶。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旨:味美。
学习目标
• 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 情,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 理解课文大意,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 的道理;理解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
• 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学习古人敢于冲破 现实的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
作品简介
•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 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 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 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 礴,结构严谨;有的言的格 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 价值的教育论著。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 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 虽 有 嘉 肴 》
整体感知
1、朗读文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yáo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jiāo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深入理解
1.开头一句“虽有嘉肴”有什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 尚、有才干的(给大家办事),(人人)讲究诚信,培养 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 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 幼童能顺利地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 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 职务,女子有归宿。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 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 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 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因此门从外面带上而不 关闭。这就叫作理想社会。
2.古今异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
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
3.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
学学半
音xiào,同“敩”,教导 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其 不知其旨也 指代“佳肴”
内容归纳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 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强 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知识归纳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 guān) 男有分( fèn )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1.通假字 (1)选贤与能(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同“鳏”,老而无妻)
2.词类活用 (1)选贤与能(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品德高尚的人;才干出众的人) (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均为名 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中年人; 幼童)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
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 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 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 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 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 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节选自《礼记·学记》,是中国教育 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 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 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 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 而精辟的概括和理)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注意停顿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 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陈的 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 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
论。
原文欣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问题探究
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 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看,不亲自 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 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引出下文对 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问题探究
最好的道理
译 注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释
所以
困惑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自我反思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促进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释
同“敩”,教导 表示推测
字词归纳
1.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 《兑命》曰“学学半”
同“说” 同“敩”,教导
《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论 证的思路是怎样的?
《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论证思路:重视实践→在实践中“知不 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进步与发展。
问题探究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 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 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深化 主旨。《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自由诵读
即使
(1)虽有嘉 肴
美味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味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课堂反思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是没 掌握的?
大道之行也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的 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写作背景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由来, 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 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 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 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 (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 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 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 (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礼虽记有》佳二肴则
《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 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 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撰。汉 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 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 《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 释。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
称“三礼”。
虽有佳肴
问题探究
“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 不同点:前者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认为
教和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 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 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 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 的,两者之间是主从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