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讲 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化归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ózsa Péter (February 17, 1905 - February 16, 1977)
“现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摆在你面前,当你 要烧水时,你应当怎样去做呢?” “往水壶里注满水,点燃煤气,然后把水壶放在煤气灶 上”
“你对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现把所说的问题稍作修改, 即假使水壶里已经装满了水,而所说问题中的其他情 况都不变,试问,此时你应该怎样去做?” 此时被问者一定会大声而颇有把握地说:“点燃煤气, 再把水壶放上去。”
先看一个数学史的例子。
对数计算法
人们进行庞大数字的乘法、除法、乘方、开方 等数值运算时,往往应用对数方法。 对数是英国数学家纳皮尔(Napier)于16世纪 末首先发明的,另一位英国数学家布立格斯于 1624年发表第一张常用对数表,这样,就可利 用对数通过映射与反演形成了一套简化计算量 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数计算法。
例子
2.通过语义转换实现化归
形式化是数学的显著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数 学就是学习一种有特定涵义的形式化语言,以及用这 种形式化语言去表述、解释、解决各种问题。 数学形式化、符号化以后,每一种数学语义或者每一 种数学概念、关系等一般都有一种确定的数学符号表 示,但是数学的符号表示与数学的语义解释之间不是 “一一对应”的,这构成了数学形式化、符号化的一大 特点。
化归思想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
正是由于化归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普遍意义,所以在 中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方法在许多学段甚至整门 课程中常常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和 教材始终,起统摄全局的作用。例如,
对于解方程的问题,一般方法总是考虑将分式方程化归为整 式方程、无理方程化归为有理方程、超越方程化归为代数方 程,而解整式方程又常常是将方程化为,因此教材组织这段 内容的次序是:整式方程(低次→高次)→分式方程→无理 方程→超越方程; 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时,一般可考虑把空间问题化归到某一平 面上(这个平面一般是几何体的某一个面或某一辅助平面), 再用平面几何的结论和方法去解决; 在解析几何中,其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把 几何问题化归为代数问题去处理。
化归的途径
(或策略)
化归总的方向应是:由未知到已知,由复杂到 简单,由困难到容易。 具体地说,化归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化归的策略:
1.通过寻找恰当的映射实现化归
这种策略被徐利治(1983)科学地抽象为关系映射反 演方法,简称RMI(Relationship Mapping Inversion) 方法。
化归方法用框图可直观表示为:
待解决问题A 化归 对象 还原 转化 (化归途径) 化归 目标 容易解决的问题B
问题A的解答
问题B的解答
所以化归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化归对象、化归目 标和化归途径(或化归策略)。
匈牙利著名数学家路莎·彼得(Rozsa Peter)在她的名著《无穷 的玩艺》一书中曾对“化归方法”作过生动而有趣的描述: 如上所述的推理过程,对于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来说是很典型的, 他们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直 至把它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当然,从陈旧的实用观点 来看,以下的一个比拟也许是十分可笑的,但这一比拟在数学 家中却是广为流传的:
对数计算法的创立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 义。对此,拉普拉斯曾形象地描述到:“对数计 算通过缩短计算的时间,而延长了天文学家的 生命。”伽利略甚至还说:“给我空间、时间及 对数,我即可创造一个宇宙。”
一般来说,如能在两类数学对象或两个数学集 合的元素之间建立某种“对应关系”,则可不必 对原问题直接求解,而是首先通过映射将原问 题A转化为问题A*,在求得问题A*的解答*后, 再通过逆映射(反演)求得原问题的解,这就 是关系映射反演方法。
数学史的发展也表明,如果谁能对一些十分重要的关 系结构,巧妙地引进非常有效且具有能行性反演的可 定映射,那么谁就能对数学的发展作出较重要的贡献, 象古典数学中的纳皮尔对数法与拉普拉斯变换法就可 说是体现RMI原则的最光辉的例子了。 另一方面,又正是由于数学知识体系自身的发展,特 别是它的现代发展,而不断引进新的重要的映射工具, 这就为RMI方法的更广泛、更有效的应用展示了更广 阔的前景。
具有同样类型未知量的问题吗(特别是过去解过的问题)?有 一个具有同样结论的定理吗(特别是过去证明过的定理)?”
另外,从更一般的角度来说,又可考虑:“你知道一个相关的问
题吗?你能设想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吗?你知道或你能设想出一 个同一类型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 个更特殊的问题吗?” 。
化归的一些例子
笛卡尔的“万能方法”(一般模式): 第一,把任何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第二,把任何数 学问题化归为代数问题;第三,把任何代数问题化归 为方程式的求解。 由于求解方程问题是已经解决或较为容易解决的,因 此,在笛卡尔看来,就可利用上述方法解决任何类型 的问题,故称其为“万能方法”。 不容置疑,他所阐述的上述化归原则事实上已成为他 赖以创立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基础。
RMI方法的概念
徐利治对RMI方法作了更为严格地表述
给定一个含有未知目标原象x的数学关系结构系 统S,如果能找到一个可定映射φ,将S映满S*, 则可从S*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把目标映象 x*=φ(x)确定出来,进而通过反演又可把目标 原象x确定出来,这称为RMI方法。
RMI方法的过程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显然,正确有效地应用RMI方法地关键显然在于引进 合乎要求的映射。 一般地,使用RMI方法应满足如下条件:
第一,所采用的映射φ必须是可定映的,即目标映象能通过 确定的有限多个数学手续从映象关系结构系统中寻求出来。 这里,所谓的“数学手续”指的是:凡是由数值计算、代数计 算、解析计算(包括极限手续等)、逻辑演算以及数学论证 等步骤作成的形式过程都称为数学手续。 第二、相应的逆映射(反演)φ-1必须具有能行性,即通过 目标映象能将目标原象的某种需要的性态经过有限步骤确定 下来。
他确信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更完善的回 答应该是这样的: “只有物理学家才会按照刚才所说的办法去做, 而数学家却会回答:只须把水壶中的水倒掉, 问题就化归为前面所说的问题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化归方法已经成为了 数学家们最典型的思维模式了”。
事实上,数学证明一般要归结为某些中间定理上去, 即实质上也是一种化归过程。 这正如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Hardy G.H)所说:“严 格说来,没有所谓证明这个东西,归根结底,我们只 是指指点点。” 也就是说,数学证明只能是指出待证问题可以归入哪 个问题的证明或由哪些已证定理或成果来证明,而不 可能老老实实从公理、公设、定义出发进行逻辑推理 来证明。如果那样的话,仅勾股定理若要从希尔伯特 的几何公理系统出发证明,就得需要几十页的篇幅。
RMI方法的提出者徐利治先生曾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例, 对此形象地进行了阐述: 比如说,一个人对着镜子剃胡子,镜子里照出他脸颊上胡子的 映象,从胡子到映象的关系就是映射。作为原象的胡子与剃刀 两者的关系可以叫做原象关系,这种原象关系在镜子里表现为 映象关系。他从镜子里看到这种映象关系后,便能调整剃刀的 映象与胡子的映象的位置关系,使镜子里的剃刀映象去触及胡 子映象。于是,他也就真正修剃了胡子。这里显然用到了反演 规则,因为,他正是根据镜子里的映象能对应地反演为原象的 这一原理,使剃刀准确地修剃了真实的胡子(原象)。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 书中给出了下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面临所要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这是什么类型的问 题?它与某个已知的问题有关吗?它象某个已知的问题吗?” 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所要追求的具体目标(未知元素、待证 命题)出发来进行考虑:“这里所谓的关键事实是什么?有一个
不同的数学语义表述可能是由同一种数学符号 (式)表示的,也就是说,一种数学符号(式) 可能有多于一种的数学语义解释。
如
绝对值∣a-b∣既表示a与b差的绝对值,又表示数轴上a点 到b点的距离; 分式关系结构(f(x)+a)/(g(x)+b),从基本的函数观点看, 它表示x的分式函数,从解析的角度看,它又表示过点 (g(x),f(x))和点(-b,-a)的直线的斜率; 关系式∣z-z0∣=r0既表示复数z与z0的差的模等于r0,又表 示z点到z0点的距离等于r0,还表示一个以z0为圆心,r0为 半径的圆; 表示点(a,b)到原点(0,0)的距离,它又可表示复数a+bi的 模,若a,b是正数,它又可表示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 形的斜边。
P4 P5 P1 P3 q P2
显然,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多向结论链会越来越 大,化归途径也就越来越多,化归策略运用起来也 就越来越得心应手,无形中使得化归方法顺理成章 地成为了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其二,数学的形式化特征也为化归方法的使用提供 了便利的条件。因为形式的东西变换起来较自由、 容易,形式变换较易明确逻辑关系,即易找到化归 目标和方向,所以,数学的形式化无疑给化归方法 如虎添翼了。
化归在中学中的例子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应包含两部分,即绝 对值的计算与符号的确定。而在确定了符号之后,就只需对 有理数的绝对值进行运算,这样就把有理数的运算问题化归 为小学里的算术数的运算问题。 无理方程的解法。解无理方程通常是通过两边平方或换元的 方法去除根号,从而使之化归为有理方程,再解这个有理方 程获得原方程的解。 二次曲线的图象和性质。对于非标准形式的二次曲线,研究 它的方法是,通过坐标平移、旋转公式,将其化为标准形式 的二次曲线来进行研究。
第二讲
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化归方法
• 不 更 易 ———— G.波利亞
• 题 题转 为 过 题。
————C.A.雅洁卡娅(莫斯科大学教授)
本讲内容
化归方法的基本思想 化归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 化归的目标(或策略)
化归方法的基本思想
所谓“化归”,从字面上看,可理解为转化和归 结的意思。 数学方法论中所论及的化归方法,是指数学中 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 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中去,最终求获原问题之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 法。
其RMI原理框图可概括如下:
在这个例子中,映射的运用是别开生面的:不是直接 求原象关系——繁复的计算问题,而是先求其在某种 映射下的映象——对数关系问题。显然,这里映射方 法的选取是非常成功的。 纳皮尔的贡献就在于他看透了指数运算与真数运算的 对应法则(映射与反演的关系),把后者的计算任务 转化为前者的计算任务,即把乘法和除法运算转化为 加法和减法运算,把乘方和开方运算转化为乘法和除 法运算,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霍布斯的“思维即计算” 重要思想,
他认为可以把推理看成是词语和符号的加减。他写到: “借推理我意谓计算。计算或者是汇聚那被加在一起的 许多事物的总和,或者是知道当一事物从另一事物被 取走,什么仍然存留。因而推理同于相加和相减。…… 如经常可能的那样,以致所有的推理都可理解为这两 种心智的运算,即相加和相减。” 从历史的角度看,霍布斯的这一思想对于后来的数理 逻辑的发展是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的。
源自文库
事实上,这样一种方法原则在现代科技领域里也是普 遍使用的。 例如,某种信息(如影象)经过特定过程(如录象) 转化为适当的信号后,再经过某种技术处理重新反转 为原来的信号而发送出来(如播象)。这一程序就符 合RMI原则,因为信号可以理解为信息(原象)的映 象,从原象转化为信号的过程便是映射,而逆转为信 息的过程就是反演。
化归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
化归方法之所以成为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思 想方法,是有其理论上的客观背景的。
其一,数学是一门演绎推理的学科,于是在一个数 学系统的展开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多向结论链。特 别地,对于某个命题q,就存在着一个关于q的“模式 多向推理链”,如图所示。那么,如果要证明命题 “∑→q”,就可以在推理链中适当选择一个pi,使之化 归为证明命题“∑→pi ”。
“现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摆在你面前,当你 要烧水时,你应当怎样去做呢?” “往水壶里注满水,点燃煤气,然后把水壶放在煤气灶 上”
“你对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现把所说的问题稍作修改, 即假使水壶里已经装满了水,而所说问题中的其他情 况都不变,试问,此时你应该怎样去做?” 此时被问者一定会大声而颇有把握地说:“点燃煤气, 再把水壶放上去。”
先看一个数学史的例子。
对数计算法
人们进行庞大数字的乘法、除法、乘方、开方 等数值运算时,往往应用对数方法。 对数是英国数学家纳皮尔(Napier)于16世纪 末首先发明的,另一位英国数学家布立格斯于 1624年发表第一张常用对数表,这样,就可利 用对数通过映射与反演形成了一套简化计算量 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数计算法。
例子
2.通过语义转换实现化归
形式化是数学的显著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数 学就是学习一种有特定涵义的形式化语言,以及用这 种形式化语言去表述、解释、解决各种问题。 数学形式化、符号化以后,每一种数学语义或者每一 种数学概念、关系等一般都有一种确定的数学符号表 示,但是数学的符号表示与数学的语义解释之间不是 “一一对应”的,这构成了数学形式化、符号化的一大 特点。
化归思想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
正是由于化归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普遍意义,所以在 中学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方法在许多学段甚至整门 课程中常常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和 教材始终,起统摄全局的作用。例如,
对于解方程的问题,一般方法总是考虑将分式方程化归为整 式方程、无理方程化归为有理方程、超越方程化归为代数方 程,而解整式方程又常常是将方程化为,因此教材组织这段 内容的次序是:整式方程(低次→高次)→分式方程→无理 方程→超越方程; 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时,一般可考虑把空间问题化归到某一平 面上(这个平面一般是几何体的某一个面或某一辅助平面), 再用平面几何的结论和方法去解决; 在解析几何中,其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把 几何问题化归为代数问题去处理。
化归的途径
(或策略)
化归总的方向应是:由未知到已知,由复杂到 简单,由困难到容易。 具体地说,化归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化归的策略:
1.通过寻找恰当的映射实现化归
这种策略被徐利治(1983)科学地抽象为关系映射反 演方法,简称RMI(Relationship Mapping Inversion) 方法。
化归方法用框图可直观表示为:
待解决问题A 化归 对象 还原 转化 (化归途径) 化归 目标 容易解决的问题B
问题A的解答
问题B的解答
所以化归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化归对象、化归目 标和化归途径(或化归策略)。
匈牙利著名数学家路莎·彼得(Rozsa Peter)在她的名著《无穷 的玩艺》一书中曾对“化归方法”作过生动而有趣的描述: 如上所述的推理过程,对于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来说是很典型的, 他们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直 至把它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当然,从陈旧的实用观点 来看,以下的一个比拟也许是十分可笑的,但这一比拟在数学 家中却是广为流传的:
对数计算法的创立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 义。对此,拉普拉斯曾形象地描述到:“对数计 算通过缩短计算的时间,而延长了天文学家的 生命。”伽利略甚至还说:“给我空间、时间及 对数,我即可创造一个宇宙。”
一般来说,如能在两类数学对象或两个数学集 合的元素之间建立某种“对应关系”,则可不必 对原问题直接求解,而是首先通过映射将原问 题A转化为问题A*,在求得问题A*的解答*后, 再通过逆映射(反演)求得原问题的解,这就 是关系映射反演方法。
数学史的发展也表明,如果谁能对一些十分重要的关 系结构,巧妙地引进非常有效且具有能行性反演的可 定映射,那么谁就能对数学的发展作出较重要的贡献, 象古典数学中的纳皮尔对数法与拉普拉斯变换法就可 说是体现RMI原则的最光辉的例子了。 另一方面,又正是由于数学知识体系自身的发展,特 别是它的现代发展,而不断引进新的重要的映射工具, 这就为RMI方法的更广泛、更有效的应用展示了更广 阔的前景。
具有同样类型未知量的问题吗(特别是过去解过的问题)?有 一个具有同样结论的定理吗(特别是过去证明过的定理)?”
另外,从更一般的角度来说,又可考虑:“你知道一个相关的问
题吗?你能设想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吗?你知道或你能设想出一 个同一类型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 个更特殊的问题吗?” 。
化归的一些例子
笛卡尔的“万能方法”(一般模式): 第一,把任何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第二,把任何数 学问题化归为代数问题;第三,把任何代数问题化归 为方程式的求解。 由于求解方程问题是已经解决或较为容易解决的,因 此,在笛卡尔看来,就可利用上述方法解决任何类型 的问题,故称其为“万能方法”。 不容置疑,他所阐述的上述化归原则事实上已成为他 赖以创立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基础。
RMI方法的概念
徐利治对RMI方法作了更为严格地表述
给定一个含有未知目标原象x的数学关系结构系 统S,如果能找到一个可定映射φ,将S映满S*, 则可从S*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把目标映象 x*=φ(x)确定出来,进而通过反演又可把目标 原象x确定出来,这称为RMI方法。
RMI方法的过程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显然,正确有效地应用RMI方法地关键显然在于引进 合乎要求的映射。 一般地,使用RMI方法应满足如下条件:
第一,所采用的映射φ必须是可定映的,即目标映象能通过 确定的有限多个数学手续从映象关系结构系统中寻求出来。 这里,所谓的“数学手续”指的是:凡是由数值计算、代数计 算、解析计算(包括极限手续等)、逻辑演算以及数学论证 等步骤作成的形式过程都称为数学手续。 第二、相应的逆映射(反演)φ-1必须具有能行性,即通过 目标映象能将目标原象的某种需要的性态经过有限步骤确定 下来。
他确信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更完善的回 答应该是这样的: “只有物理学家才会按照刚才所说的办法去做, 而数学家却会回答:只须把水壶中的水倒掉, 问题就化归为前面所说的问题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化归方法已经成为了 数学家们最典型的思维模式了”。
事实上,数学证明一般要归结为某些中间定理上去, 即实质上也是一种化归过程。 这正如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Hardy G.H)所说:“严 格说来,没有所谓证明这个东西,归根结底,我们只 是指指点点。” 也就是说,数学证明只能是指出待证问题可以归入哪 个问题的证明或由哪些已证定理或成果来证明,而不 可能老老实实从公理、公设、定义出发进行逻辑推理 来证明。如果那样的话,仅勾股定理若要从希尔伯特 的几何公理系统出发证明,就得需要几十页的篇幅。
RMI方法的提出者徐利治先生曾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例, 对此形象地进行了阐述: 比如说,一个人对着镜子剃胡子,镜子里照出他脸颊上胡子的 映象,从胡子到映象的关系就是映射。作为原象的胡子与剃刀 两者的关系可以叫做原象关系,这种原象关系在镜子里表现为 映象关系。他从镜子里看到这种映象关系后,便能调整剃刀的 映象与胡子的映象的位置关系,使镜子里的剃刀映象去触及胡 子映象。于是,他也就真正修剃了胡子。这里显然用到了反演 规则,因为,他正是根据镜子里的映象能对应地反演为原象的 这一原理,使剃刀准确地修剃了真实的胡子(原象)。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 书中给出了下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面临所要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这是什么类型的问 题?它与某个已知的问题有关吗?它象某个已知的问题吗?” 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所要追求的具体目标(未知元素、待证 命题)出发来进行考虑:“这里所谓的关键事实是什么?有一个
不同的数学语义表述可能是由同一种数学符号 (式)表示的,也就是说,一种数学符号(式) 可能有多于一种的数学语义解释。
如
绝对值∣a-b∣既表示a与b差的绝对值,又表示数轴上a点 到b点的距离; 分式关系结构(f(x)+a)/(g(x)+b),从基本的函数观点看, 它表示x的分式函数,从解析的角度看,它又表示过点 (g(x),f(x))和点(-b,-a)的直线的斜率; 关系式∣z-z0∣=r0既表示复数z与z0的差的模等于r0,又表 示z点到z0点的距离等于r0,还表示一个以z0为圆心,r0为 半径的圆; 表示点(a,b)到原点(0,0)的距离,它又可表示复数a+bi的 模,若a,b是正数,它又可表示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 形的斜边。
P4 P5 P1 P3 q P2
显然,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多向结论链会越来越 大,化归途径也就越来越多,化归策略运用起来也 就越来越得心应手,无形中使得化归方法顺理成章 地成为了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其二,数学的形式化特征也为化归方法的使用提供 了便利的条件。因为形式的东西变换起来较自由、 容易,形式变换较易明确逻辑关系,即易找到化归 目标和方向,所以,数学的形式化无疑给化归方法 如虎添翼了。
化归在中学中的例子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应包含两部分,即绝 对值的计算与符号的确定。而在确定了符号之后,就只需对 有理数的绝对值进行运算,这样就把有理数的运算问题化归 为小学里的算术数的运算问题。 无理方程的解法。解无理方程通常是通过两边平方或换元的 方法去除根号,从而使之化归为有理方程,再解这个有理方 程获得原方程的解。 二次曲线的图象和性质。对于非标准形式的二次曲线,研究 它的方法是,通过坐标平移、旋转公式,将其化为标准形式 的二次曲线来进行研究。
第二讲
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化归方法
• 不 更 易 ———— G.波利亞
• 题 题转 为 过 题。
————C.A.雅洁卡娅(莫斯科大学教授)
本讲内容
化归方法的基本思想 化归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 化归的目标(或策略)
化归方法的基本思想
所谓“化归”,从字面上看,可理解为转化和归 结的意思。 数学方法论中所论及的化归方法,是指数学中 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 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中去,最终求获原问题之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 法。
其RMI原理框图可概括如下:
在这个例子中,映射的运用是别开生面的:不是直接 求原象关系——繁复的计算问题,而是先求其在某种 映射下的映象——对数关系问题。显然,这里映射方 法的选取是非常成功的。 纳皮尔的贡献就在于他看透了指数运算与真数运算的 对应法则(映射与反演的关系),把后者的计算任务 转化为前者的计算任务,即把乘法和除法运算转化为 加法和减法运算,把乘方和开方运算转化为乘法和除 法运算,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霍布斯的“思维即计算” 重要思想,
他认为可以把推理看成是词语和符号的加减。他写到: “借推理我意谓计算。计算或者是汇聚那被加在一起的 许多事物的总和,或者是知道当一事物从另一事物被 取走,什么仍然存留。因而推理同于相加和相减。…… 如经常可能的那样,以致所有的推理都可理解为这两 种心智的运算,即相加和相减。” 从历史的角度看,霍布斯的这一思想对于后来的数理 逻辑的发展是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的。
源自文库
事实上,这样一种方法原则在现代科技领域里也是普 遍使用的。 例如,某种信息(如影象)经过特定过程(如录象) 转化为适当的信号后,再经过某种技术处理重新反转 为原来的信号而发送出来(如播象)。这一程序就符 合RMI原则,因为信号可以理解为信息(原象)的映 象,从原象转化为信号的过程便是映射,而逆转为信 息的过程就是反演。
化归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
化归方法之所以成为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思 想方法,是有其理论上的客观背景的。
其一,数学是一门演绎推理的学科,于是在一个数 学系统的展开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多向结论链。特 别地,对于某个命题q,就存在着一个关于q的“模式 多向推理链”,如图所示。那么,如果要证明命题 “∑→q”,就可以在推理链中适当选择一个pi,使之化 归为证明命题“∑→p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