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用自己的敬业精神为孩子做人生楷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永新:用自己的敬业精神为孩子做人生楷模
朱永新,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认为: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也
不会有孩子的成长。

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
子才能天天向上。

父母为什么要与孩子一起成长?长期以来,很多家长都把成长看
成是孩子的事情,其实,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事情,是父母与
孩子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是一个人生命最美的姿态
日本著名图画书作家五味太郎的一本书《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其中举例说明了现代社会大人的许多问题。

他发现有十种类型的大人:总是心神不定的大人,早已精疲力尽的大人,总是试图考验孩子的大人,就是喜欢义务和服从的大人,
任何时候都不懂装懂的大人,喜欢贬低他人、保持优越感的大人,
总是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忐忑不安的大人,本应引导、却喜欢教
导的大人,再怎么说也是缺少学习精神的大人,不知何时已经不想
做人的大人。

这十种类型可以看出:作为成年人的“大人”,仍然面临着成长的艰巨任务。

成长,是每个父母重要的使命。

儿童的许多问题其实是成人造成的。

善于教育的成人,往往是善于向儿童学习的人。

因此,我们长期把成长看作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把成长视为仅仅在学校里才能完成的任务。

一旦离开学校,就可以不再阅读,不
再学习,不再成长了。

其实,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因为成长本身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才是一个人生命最美的姿态。

从中文“成长”的字面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即长大,成熟。

就是一个人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孩子是最伟大的观察家,一直观察着成人的行为
被称为“韩国第一妈妈”的张炳慧博士,曾经将自己的三个中国继子送进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特别是曾经被认定有学习障碍的
老二,哈佛大学毕业以后在曼哈顿商界叱咤风云,成为一流的企业家。

她在《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这本书中认为,孩子在成长过
程中是通过模仿,从生活中一点一滴滴学习和积累人生经验的。

忙碌了一天的她,每天回家做完家务,从来不看电视,她说,“对于忙碌了一天的我来说,看一个有趣的电视节目,放松一下紧
张的大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我看电视,孩子们也
会去看电视。

因此,我宁愿把看一本有趣的书当作休息。

”在她的榜样影响下,三个孩子都把读书当作世界上最有趣的事。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是最伟大的观察家,他们一直在观察着成人的行为,考量着父母的举动。

所以,父母应该努力成长,并且
成为孩子的成长榜样。

优秀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很远。

其实,家庭成员的成长也是如此。

父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成长是不够的,甚至仅
仅用自身的成长故事、成长榜样影响孩子也是不够的。

成长有一个共作效应,有一个生命的成长场。

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起锻炼健身,与孩子一起郊游走进大自然,与孩子一
起参观博物馆,不仅仅能够让孩子拓宽视野、增强体质,自己也会
收获满满。

父母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完全是互动的关系。

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

过去我们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实优秀的父母也往往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反过来,优秀的孩子也会推动父母成为更优秀的
父母。

父母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是父母。

所以,作为父母,如何真正具有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自觉意识,如何在自我
成长自我发展的同时,带动孩子一起成长,是需要用心思考,努力
探索的。

具体来说,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向儿童学习,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学会向孩子们学习,是一起成长的前提条件。

儿童虽然是父母之子,然而又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是成人之父。


为什么说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们这里讲的儿童,并不是指纯粹肉
体上的儿童。

有些孩子年龄尚幼,却已经不是用儿童的眼睛看这个
世界,相反有些成人可能年岁已高,但仍然童心未泯。

真正儿童的伟大,在于用一双没有遭受污染的眼睛在看这个世界,在于用一个没有任何功利的大脑在思考这个世界。

所以,在儿童的世界里,天空是湛蓝的,森林是茂密的。

儿童与其说是父母创造的生命,不如说是自然赐予父母的小小神灵。

父母自己虽然是从儿童而来,他经历了孩子所经历过的一切,但是他从成人的本能上会拒绝向孩子学习。

而且,父母的经历往往是未经省察的经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儿童对父母来说仍然是陌生的。

作为成年人的父母,经常应该在精神上重新回到童年,应该向儿童学习,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用好习惯培养好习惯最有效
曾经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可见,养成良好习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养成无数的习惯,这些习惯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常与其他有意识控制的行为并存,渗透在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基本反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习惯是怎样的,就意味着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习惯好,则事半功倍。

习惯不好,则事倍功半。

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让人们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形成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德性,从而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父母要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习惯,用好习惯培养好习惯,是最有效的教育。

用自己的敬业精神为孩子做人生楷模
作为一个成年人,最主要的工作体验、生活经验都是在职业场所发生的。

敬业,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就是敬业精神决定成败。

前面提到的“韩国第一妈妈”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张炳慧博士白天在一所大学做教授,晚上回家做家务,写论文。

她从来没有出去喝过酒,下班后马上回家做家务,总是在书房里学习到很晚。

她这样总结自己家庭教育的两个原则:“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求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求成为他们的榜样;其次,在生活中,我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

”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就是一种敬业精神。

当然,敬业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长对自己事业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坚持,无一不在影响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应该敬的“业”,就是学习。

儿童是最热情的观察者,最伟大的观察家。

孩子们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去模仿他们。

用自己的敬业精神为孩子做人生楷模,是好父母的必修课。

孩子的抚育过程,是父母自身成长历程的折射
一个人的一生有四个重要的生命场:母亲的子宫、家庭、学校的教室和工作的职场(编者注:出自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朱永新发言内容)。

其中,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从家庭开始,更因为这四个场所中对生命成长具有最长久、最重要影响的,还是家庭。

这四个阶段与家庭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当学校教育参与到成长中时,也只是占据了教育生活的一半。

人生从家庭出发,最后还要回到家庭。

孩子的成长,最初是从家庭生活中得到物质到精神的滋养。

与此同时,抚养孩子并不仅仅是父母的任务,也是父母进行精神生命第二次发育的最佳时机。

对孩子的抚育过程,是父母对自身成长历程的一种折射。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没有人有完美的人生,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有各自不同的伤痛,这些伤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最后成为拦路的巨石。

如果父母能够用心梳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能回顾和化解自己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实现精神生命的第二次发育,再次生长。

亲爱的家长们,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我们父母的自我教育。

成长,不仅是孩子的事情,更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没有我们父母的成长,永远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长。

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丽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

本文根据2016年10月2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新教育研究院、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等单位协办的2016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中,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的演讲摘编。

更多朱永新演讲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