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概论教案(2)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7e1ec184254b35eefd3485.png)
多媒体演示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教
学
过
程
一、课堂常规:师生相互问好、点名、介绍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等。
以下教学内容均有多媒体演示。
二、社会体育体制的含义(重点)
三、社会体育组织领导机构的功能
社会体育组织领导机构的类型
四、我国开展社会体育的几个主要制度
一、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含职业标准介绍)
教法
多媒体演示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教
学
过
程
一、课堂常规:师生相互问好、点名、介绍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等。
以下教学内容均有多媒体演示。
二、体质与体力
1、体质的含义
2、体力与体质的区别
三、中国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
1、老年人体质测定与监测
2、成年人体质测定与监测
3、幼儿体质测定
四、本章小结
五、课后思考题(作业)
3、学生学会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
重点
难点
1、体育锻炼的科学基础:生物学基础;2、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教法
多媒体演示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教
学
过
程
一、课堂常规:师生相互问好、点名、介绍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等。以下教学内容均有多媒体演示。来自二、体育锻炼的科学基础
1、体育锻炼的生物学基础(难点)
五、本章小结
六、课后思考题(作业)
课
后
小
结
主题
第三章社会体育管理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明确社体育管理的内涵;了解关于社会体育管理的历史长河。
2、了解社会体育管理的结构构成要素。
3、了解社会体育管理结构详细内容。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52f290284ac850ad0242c2.png)
第二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学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2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教学难点: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社会体育管理部门构成与隶属关系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第一节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一、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辖调控社会体育事务的责权划分、组织结构、职能配置与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等的总和。
其组织体系包括:政府与社会组织两种类型我国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包括:行政机构、社会组织、体育社团、基层体育组织等系统。
这个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责权划分和职能配置。
责权的分配决定职能的配置二、体育行政部门(一)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根据《体育法》第4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国家体育总局(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群众体育司(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地方体育局(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也有的地方是文体局、文教局)中也设有群众体育科群众体育处、街道办事处(五)乡、民族乡、镇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三、与体育有关的群众组织(一)与体育有关的社会团体这里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青年人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作为某一部分人的群众性组织,与这些人群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够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7979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9.png)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体育的概念、范畴及其与其他体育领域的关系;2.掌握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3.理解社会体育的功能与作用,培养社会体育的积极价值观;4.分析社会体育的影响因素,了解社会体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1.社会体育的概念与范畴1.1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1.2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的区别与关系2.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2.1规范化的体育组织2.2大众体育的崛起2.3体育产业的发展2.4国际化的体育交流与合作3.社会体育的功能与作用3.1健身保健和促进身心健康3.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3.3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化教育3.4塑造文化形象和促进社会和谐4.社会体育的影响因素4.1经济因素4.2政治因素4.3文化因素4.4教育因素4.5科技因素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介绍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知识点;2.实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用来解释社会体育的功能与作用,以及影响因素;3.学生报告:学生根据指定的主题或阅读材料,撰写小组或个人报告,并进行展示和讨论;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体育场馆、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五、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学生报告评估:根据学生报告的内容和表现,进行评估;3.期末考试:针对整个课程的内容进行笔试,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4.课堂参与度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1.丁文祥.体育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2.张宝庆.社会体育与公共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4年。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为16学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概述与社会体育的概念与范畴(2学时)第二周: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3学时)第三周:社会体育的功能与作用(4学时)第四周:社会体育的影响因素(4学时)第五周:综合复习(3学时)以上即为《社会体育概论》的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教案-第一讲社会体育概论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教案-第一讲社会体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077739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c.png)
1.备教材,详尽了解该节课所涉及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制作课件、教案。
2.备学情,提前从该班级辅导员处了解该班级学生的学识程度、基础以及普通话掌握水平,学风状况,班级纪律等。
3.备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合该节课知识讲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学习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社会体育设施可分为公共体育设施、单位体育设施和商业体育设施三大类型。
社会体育的特点:
健身性与娱乐性;全民性与普遍性;闲暇性与自主性;多样性与灵活性;公益性与社会性;时代性与永恒性;民族性与世界性。
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结构
我国现行的社会体育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管辖调控社会体育事务的组织机构包括体育行政部门、群众组织、体育社会团体和基层体育组织,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组织系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举例法
多媒体教学法
课程思政
知识点:社会体育的概念以及国家社会对体育的重视。
思政元素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事业改革,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同学们在课余学习以及生活中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课后总结
本节课为2022级休闲体育1班第一节课程,总体来讲学生课堂参与较为积极,从课堂表现来看教学效果较好,只是网课原因,个别学生由于网络问题中途出现掉出课堂问题,课后也进行了处理。
教学难点
通过对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和机构的学习深入分析造成社会体育整体特点的原因。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学情分析
一、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第一次课,教师进行自我介绍,给予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知识的信心。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ab06982b160b4e777fcfcf.png)
社会体育概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授课时间
第5周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社会体育参与、体育人口慨念状
教学基本内容:社会体育参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知并理解社会体育参与以及体育人口概念
难点:我国体育人口概况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二章 社会体育参与
第一节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社会体育参与:人们为了实现身心健康、活跃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交往等目的,采用体育锻炼、娱乐休闲体育或健美体育等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有计划的体育行为。
1.扩大体育参与是社会体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2.社会体育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3.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社会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4.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1)社会环境层面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籍、文献、网络资料):
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1997
田玉普.我国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发展.体育科学,1986(2)
教学后记:
(2)社会体育管理层面
(3)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人因素
第二节 体育人口概述
1.体育人口的概念
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2.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第三节 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1.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
2.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1)体育人口的活动场所
(2)体育人口的活动内容方法
(3)体育人口的组织形式
(4)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分析
3.我国体育人口的状况评价
社会教育体育教案模板范文
![社会教育体育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ebbf3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2.png)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 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公平竞争观念。
4.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内容1. 社会体育概述2. 简单的体育技能教学3. 团队游戏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体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体育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 社会体育概述- 教师讲解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体育活动的看法和经验。
3. 简单的体育技能教学- 教师示范并讲解简单体育技能(如:跳绳、拍球、投掷等)。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基本动作。
4. 团队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团队游戏,如:接力跑、拔河等。
- 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竞争意识和公平竞争观念。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 教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体育技能巩固与提高-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进行巩固和提升。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团队游戏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团队游戏,如:篮球、足球等。
- 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总结与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在团队游戏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公平竞争观念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师应加强团队游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社会体育学教案
![社会体育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e1d4f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b.png)
社会体育学教案社会体育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社会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掌握社会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社会体育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二、教学内容1. 社会体育学的概念和研究领域•社会体育学的定义和内涵•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社会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社会体育学的基本理论: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等•社会体育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3. 社会体育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社会体育学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社会体育学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介绍社会体育学的概念和研究领域2.讲解:解释社会体育学的定义和内涵3.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4.总结:概括社会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第二课时1.导入:回顾社会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2.讲解:介绍社会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如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等3.活动:与学生一起探讨社会体育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4.总结:总结社会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三课时1.导入:回顾社会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2.讲解:介绍社会体育学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和意义3.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社会体育学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作用和意义4.总结:总结社会体育学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意义四、教学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他们对社会体育学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的理解程度•布置个人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运用社会体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课堂互动,评价学生对社会体育学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和意义的理解程度五、教学反思•需要更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社会体育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六、教学拓展1.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体育学的前沿研究和实际应用案例。
2.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不同社区或组织,了解他们对社会体育的理解和实施情况,并进行调研报告。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设计 (2)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3a5fbb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1.png)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设计1. 背景介绍社会体育是指以促进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文明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贯彻全民健身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的发展背景下,加强社会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而针对社会体育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更是影响着学生们对于社会体育认知和实践的情况。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社会体育的认知和了解,以及准确掌握社会体育的相关概念,了解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体育的地位作用,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在未来工作和学习中运用社会体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程内容及安排本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理论课主要是在教室内进行,涵盖以下知识点:•社会体育的定义和概念•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社会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社会体育的理论基础•社会体育的组织与管理•社会体育的特点与规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每个知识点安排一个课时,在每个课时结束后进行小测验。
下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述社会体育知识点•讨论法:根据教材,布置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讨论•案例法:根据社会体育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践课主要在室外进行,涵盖以下体育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每个体育项目安排一节课(实践课共五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和讲解,向学生传授技巧和知识。
实践课评价方式采用考勤、成绩和口头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4. 教学评估课程教学评估主要有两个方面:理论课的小测验和实践课的成绩。
理论课每个知识点结束后,进行小测验。
小测验采用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的方式,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计算分数时,按照平时分、课堂表现、小测验、期末考核所占比例计算。
实践课则采用成绩、考勤以及口头评价的方式。
根据平时的表现情况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分数分别对考勤(10分)、成绩(60分)、口头评价(30分)进行计算。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第三章社会体育的基本要素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第三章社会体育的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acb0e35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8.png)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第三章社会体育的基本要素第三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社会体育的基本要素学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社会体育结构与类型,掌握社会体育基本要素,了解社会体育活动、参与者、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设施、服务方式与应用技术特点与现状。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社会体育的基本要素2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理解社会体育结构与类型,掌握社会体育基本要素,了解社会体育活动、参与者、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设施、服务方式与应用技术特点与现状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正确运用社会体育要素。
教学重点:1、社会体育基本要素。
2、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设施、服务方式与应用技术特点与现状。
教学难点:社会体育的组织、设施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社会体育结构与基本要素概述一、社会体育结构(一)社会体育结构:1、社会体育的结构具有它自身的特性:)整体性:社会体育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整体,同时社会体育内部的联系以及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也要通过社会体育的结构整体来实现。
稳定性:现代社会体育结构由职工体育、中老年体育、妇女体育、幼儿体育、残疾人体育、家庭体育、民族体育、民间体育等构成:社会体育各部分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但是社会体育结构的稳定性相对于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结构而言则较为松散。
社会体育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内外环境都有着稳定的联系,并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稳定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层次性:社会体育结构层次复杂可分为:深层结构(包括:社会体育的性质结构、功能结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智能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等)和表层结构(包括:社会体育的组织结构、项目结构、等级结构、年龄结构、类别结构、管理结构等)动态性:社会体育结构的动态性是和结构的稳定性相对而言的;整体性是发展的,层次性是变动的。
就是说社会体育结构的动态性是绝对的、普遍的、因而是客观的2、社会体育的结构类型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社会体育的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246d595b9d528ea81c7791b.png)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概论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26/1 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审批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社会体育概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导论性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
本书为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从增强人民体质,增进社会健康,延长人的寿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美、消遣、娱乐、休闲、保健、医疗、康复、社交等多个角度,对社会体育进行了广泛的论述。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导论教案07级
![社会体育导论教案07级](https://img.taocdn.com/s3/m/599a8e4fad02de80d4d840ea.png)
讲授内容绪论一、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一)国外大众体育热潮的形成(二)我国群众体育的迅猛发展(三)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四)培养体育人才赋予的任务二、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
换句话说,就是研究对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最佳方案,以及处理有关社会体育中各种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三、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一)社会体育学科方法论社会体育学科方法论,是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探讨与社会体育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社会体育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
(二)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1、调查访问法2、问卷调查法3、实验对比法4、文献资料法5、数理统计法四、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一)面临的研究课题(二)对社会体育学的期望讲授内容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第一节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一、社会体育的概念社会体育:是指除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军队体育以外的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要目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二、与社会体育相近的概念1、群众体育:指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的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群众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群众体育是相对于高水平竞技体育而言的,(SPORT FOR ALL OR MASS SPORT)在本质上它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广泛开展的,人们以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锻炼,获得娱乐享受,提高健康水平,在身心健全发展上不断超越自我,并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群众体育在国内逐渐被社会体育所取代。
2、大众体育、全民健身、体育锻炼、娱乐体育、余暇体育、生活体育等都为一个意思。
即社会体育的一部分。
3、终身体育: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指人从生民开时到结束一生,学习与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使体育真正成为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02《体育概论》第02课时教案(体育起源)
![02《体育概论》第02课时教案(体育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982a3d33f111f18583d05a92.png)
第02课时(体育起源)一、导入新课:体育的起源观有两个,一个是一源学说;另一个是多源学说。
二、传授新知:1.一源学说:生产劳动是体育产生的唯一源泉。
原始社会生产及生存条件非常简陋、恶劣,人们主要是凭借石器和体能来从事狩猎、采集、捕鱼等生产活动,这既是劳动技能,又是蕴有体育特点的早期专门性身体活动的萌芽。
链接:“青年之家”——《世界教育史》原始社会太平洋岛屿的密拉内西亚人,当儿童稍大一些,男子要教其投枪、攀树、掘土、张网,还要学习使用石斧、盾和棍棒。
2.多源学说。
劳动说、需要说、宗教说、战争说、精力过剩说等。
劳动说——传授生产、生活、劳动技能。
现代人与原始人有共同的生存手段,就是生产劳动。
原始社会年轻一代跟随年长者在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接受生产劳动、生活技能的教育与锻炼,这是人类教育的萌芽,也是体育产生的源头教育说——以各种劳动为主的教育形式。
军事说——为了安全自卫,参与部落间的各种冲突,提高作战技巧和体能。
宗教说——应用身体动作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寻求对自然的解释。
生理说——“精力过剩”的调整方式,防病祛病。
心理说——满足心理情感的需要,愉悦心身。
需要说——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
3.体育产生的真正源泉:体育来源于人类社会的两种需要。
①适应社会的需要(包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原始人类的身体活动大致有:一是为了谋生而进行的身体活动,如狩猎、捕鱼、农耕等;一是为了防卫而进行的武力活动技能,如攻、防、格斗等;一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活动技能,如走、跑、跳、投、攀登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而进行的身体活动。
②适应人的本身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需要)。
《路史.阴康氏》:“阴康氏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源,阴凝而易闷,人既郁于内,腠里滞著而多重缒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之以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
”(消肿舞)《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94b73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4.png)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教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社会体育概论任课教师:XXX2014年2月17日主题:社会体育学概论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概念的内涵,了解社会体育与健身的历史沿革。
2.了解社会体育研究的兴起背景及理论基础。
3.了解社会体育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重点:1.社会体育的含义;2.社会体育的研究方法、方法论。
教法:多媒体演示与课堂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师生相互问好、点名、介绍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等。
二、社会体育与社会体育学1.社会体育的含义(重难点)2.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体系三、社会体育的由来与发展1.社会体育的历史2.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四、社会体育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体育学的研究方法论(重点)2.社会体育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五、本章小结六、课后思考题(作业)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社会体育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研究方法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社会体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主题:社会体育体制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的体制结构。
2.了解社会体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功能以及类型。
3.了解我国开展社会体育的几大制度。
重点:1.社会体育的体制;2.社会体育组织领导机构的功能、类型。
教法:多媒体演示与课堂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师生相互问好、点名、介绍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等。
二、社会体育体制1.社会体育体制的含义(重点)2.社会体育组织领导机构的功能3.社会体育组织领导机构的类型四、我国开展社会体育的几个主要制度1.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含职业标准介绍)五、本章小结六、课后思考题(作业)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社会体育体制的结构、组织领导机构的功能和类型、我国开展社会体育的几大制度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社会体育体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主题:社会体育管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社体育管理的内涵,了解关于社会体育管理的历史长河。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教案第二讲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教案第二讲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e34c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8.png)
上节课学习了解了我国社会体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管理体制与结构,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具体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体育活动到底有哪些呢?
这些运动项目或者体育活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社会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的特点和内容。
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关于具体的社会体育活动的总体内容和特点。
3.推进新课
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
我国社会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三大类:
①健身体育;
②健美体育;
③娱乐体育。
1健身体育
体育健身体育亦称体育锻炼,它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2健美体育
健美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塑造体形,形成优美的姿势和动作,从而达到人体日臻完美的一种综合性体育活动。
第二讲
授课时间:2022年10月8日1.2节
授课题目
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了解具体社会体育活动的整体特点和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图片、教师讲解和举例子等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纷杂知识的学习能力。
素质目标:在了解我国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之后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社会民情和总体体育环境。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具体到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以及社会体育活动的总体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进行总结记忆。
三、简单介绍下节课将学内容,宣布下课。
学情分析:
本课程针对学生为2022级高职一年级新生,该阶段学生对高职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处于适应阶段,所以需要让学生快速的适应高职知识体系及教学方法,在此之中学习本节课知识。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组审核签字
3娱乐体育
社会体育概论方案
![社会体育概论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c05938af1ffc4fff47ac49.png)
职业结构
中国体育人口职业以体力型为主:
其中农民占43.92%,居第一位,这是因为农业人 口基数大;工人占16.99% ,居第二位。
中国人口职业结构是以农业人口为依托的人口职业 结构,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70. 36%,以此考量中国 体育人口职业结构,其职业结构中农民的比重实际上还 很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乡村体育人口的稀 少。
家庭经济情况结构
城乡居民中体育人口率较高的主要分布 在个人月收入1500元以上的人群中,尤以 1701—1800元为最多,达26.5%。
总体趋势是随着个人月收入的增加, 体育人口比列也是逐渐攀升。
社会体育的结构与功能
(二)社会体育组成要素:
第一,人的要素 第二,时间要素 第三,空间要素 第四,财富要素 第五,物质要素 第六,信息要素 第七,管理要素
(一)传播媒介吧体育项目介绍给受众 传播媒介大致有四种类型: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二)传播媒介可以培养人们的体育观念 (三)传播媒介为人们科学健身提供指导 (四)传播媒介刺激人们参与体育消费
社会体育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体育的研究方法 (一)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社会体育的发 展,它通过对经验事实和精确的分析来探究社会世界中人 们对社会体育的行为态度,解释社会发展中的社会体育现 象。
在中国体育人口职业结构中列3~6位依次是管理人 员、教科文卫人员、服务人员和其他职业。
受教育程度结构
在各层次受教育的人群中,体育人口率和 学历基本正相关。
由于高等教育在我国还未普及,所以体育 人口中的大多数为中等学历。拥有大学学历的 人,其体育人口率最高,为35.9%,接下来是 中专27.4%,小学学历为9.0%。具有研究生学 历的人群,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体育人口率 为26.3%,并未高于大学学历人群。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教案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6bf4dd16fc700aba68fc34.png)
闽南理工学院备课笔记第1次课第一讲:绪论、一、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一)国外大众体育热潮的形成体育需求的因素:劳动构成的知识分子化、余暇工作时间普遍延长、文明病的蔓延、人口构成的老龄化。
体育观念的变化:政府的体育行为、重视场地建设、设立体育节、体育市场迅速扩大。
(二)我国群众体育的迅猛发展课中思考:日本在国际竞技体坛的节节后退是不是体育界的失误?绝对不是,而是社会心里压力下的政府行为。
30多年来,日本政府始终没有减少对体育的总投入,但对业余体协的补贴在逐年减少。
群众体育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把我国群众体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投资形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体育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体育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大有改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体育场馆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民族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推动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由此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三)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过去的体育理论从未涉及到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如体育人口、社区体育、康复体育、残疾体育等,因此必须对这一领域给于理论支持才能推动社会体育的持续发展。
现代体育和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加强和重视对大众体育的研究,多次国际体育运动生物学科报告会,主题多是讨论或涉及大众体育。
欧洲共同体议会举行的讲座多是关于残疾人、老年人、妇女的身体能力。
世界大众体育大会已经举行多届。
为了让我国在社会体育方面具有更多的国际共同语言,非常有必要加强社会体育领域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四)培养体育人才赋予的任务一直以来,我国体育院系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培养师资,过去几乎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培养社会体育方面的人才,而近十余年来,由于社会体育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工作开始受到关注。
二、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研究对象: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究基本属于管理学、社会学的X畴。
大学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大学社会体育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fcc0a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a.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社会体育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3. 社会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
2. 社会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多媒体展示社会体育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社会体育?它与竞技体育有什么区别?二、讲授新课1. 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社会体育的定义:以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社会大众为参与对象的一种体育活动。
- 社会体育的特征:普及性、群众性、娱乐性、健身性、公益性。
2. 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社会:以狩猎、耕作为主的劳动活动。
- 近现代社会:体育活动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健身、休闲、娱乐等。
- 现代社会:社会体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3. 社会体育的重要意义- 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际交往。
- 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提高国家体育水平。
三、课堂讨论1.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
2. 社会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社会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对社会体育的理解。
2. 提问:社会体育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二、讲授新课1. 社会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表现- 全民健身运动: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全民参与体育锻炼。
- 社区体育: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 学校体育:以学校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 企事业单位体育:以提高员工身心健康为目标,开展体育活动。
2. 社会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国民体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设计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0736d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b.png)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设计一、引言社会体育概论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社会体育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社会体育概论的教学方案,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体育的概念、特点和历史发展。
2.了解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管理情况。
3.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4.发展学生对社会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1.社会体育的概念和特点1.社会体育定义和概念2.社会体育的主要特点和作用2.社会体育的历史发展1.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2.世界社会体育的发展历程3.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1.社会体育组织形式2.社会体育的活动类型和内容4.社会体育的管理情况1.中国社会体育的管理机构和主管部门2.社会体育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四、教学策略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图表、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2.推崇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体育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强调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和表达看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实行课程设计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体育的实践运作和管理情况。
五、教学评估1.采用课堂测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2.课堂测验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体育概论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体育实践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彼此交流和互相学习。
六、总结社会体育概论是一门基础课程,涉及面较广,故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
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案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社会体育的兴趣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综合能力。
2024年体育概论教案最新版
![2024年体育概论教案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c12ee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8.png)
2024年体育概论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概论》教材第四章“体育与社会”,具体内容为第一节“体育的含义与功能”。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体育的定义、功能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含义,认识到体育的多重功能。
2. 使学生理解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体育的功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育的基本含义、功能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体育概论》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体育赛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体育的含义:介绍体育的广义与狭义定义,阐述体育的本质。
(2)体育的功能:讲解体育的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等功能。
(3)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体育在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成功案例,如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让学生了解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一道关于体育功能的选择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阐述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体育的含义广义: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为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
狭义:在教练员指导下,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以比赛为主要形式,以创造优异成绩为目标的专业训练活动。
2. 体育的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3. 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形象推动经济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体育功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认识。
答案要点:(1)体育具有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等多种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题目社会体育概论
教学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5周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社会体育参与、体育人口慨念状
教学基本内容:社会体育参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知并理解社会体育参与以及体育人口概念
难点:我国体育人口概况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电化教学法
补充内容教学过程:
第二章社会体育参与
第一节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社会体育参与:人们为了实现身心健康、活跃文化生活、加
强社会交往等目的,采用体育锻炼、娱乐休闲体育或健美体育等
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有计划的体育行为。
1.扩大体育参与是社会体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2.社会体育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3.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社会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4.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1)社会环境层面
(2)社会体育管理层面
(3)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人因素
第二节体育人口概述
1.体育人口的概念
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
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
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
会群体。
2.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第三节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1.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
2.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1)体育人口的活动场所
(2)体育人口的活动内容方法
(3)体育人口的组织形式
(4)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分析
3.我国体育人口的状况评价
第四节非体育人口
1.偶尔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况
2.不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况
思考题、讨论、作业、技能操作:
1.试述体育参与的社会意义。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籍、文献、网络资料):
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1997
田玉普.我国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发展.体育科学,1986(2)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