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的时间演变,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经过了长期的演变与沉淀之后,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介绍以及将这种文化引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的研究,并且以一种节日为例设计了教案,目的是分析传统文化节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引导汉语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提高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最终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标签:中华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传统节日;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发展完善而保留下来的精神文明成果,它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和高深莫测的文化内涵,纵览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以下几方面:传统思想、文学艺术、传统服饰、宗教、饮食、建筑等,每一方面都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深刻的文化观念。
纵观近几年的国际局势,中国显然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不论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政治局势的稳定和谐,都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向外传播。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预料到学生对传统文化方面的渴求,便会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开设剪纸课、书法课,开展武术、太极的汇报表演活动等,这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产生、内涵及影响
节日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和节气有关,以阴历计算。这种“季节气候计算法”到唐代发展较为完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按照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它们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人们农休欢庆的重大事宜。
节日作为一种群体性活动,是中华文明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日益积淀形成的,人们用家人团聚、欢歌达旦、饮酒助兴的方式庆祝节日,从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这种习俗经久不衰,扎根在華夏儿女的心中。其中既包括外在的物质文明,分别表现在习俗、饮食、活动等方面,又包括内在的精神文明即占主导支配地位的深层内涵,反映的是长期历史发展中沿袭下来的群体文化,是我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由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演变流传下来以及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每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美妙传说。它们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风尚、宗教观念以及美好愿望,寄托的是中华儿女的憧憬与希望,成为华夏子孙共同欢庆的盛会。传统节日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情感的积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形式多样的风俗习惯。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自然界中生存的体验和创造成果,留存着民族文化独特的烙印。
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的原则
(1)文化体验原则。将传统节日文化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遵循文化体验的原则,让学生充分体会节日文化对中国人的重要性。如在讲中秋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带学生做月饼,晚上坐在一起赏月;讲端午节的时候,可以教学生包粽子,做香包,买五彩绳给同学作为小礼物等,学生做出来的成品可以进行展示或互相赠与。让学生参与到节日活动中,让他们真正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并且体会节日包涵的传统思想观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到中国人庆祝节日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感受度。
(2)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有的节日中的旧的习俗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深层底蕴都在逐渐地淡化,如春节有放鞭炮的习俗,过去有恐吓鬼怪的作用,现在只是单纯地庆祝新年,为春节增添喜庆的气氛。因此,传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仅要以现代实用为主,紧跟时代步伐,还要做到在教授课本的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可以利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由形式特征和深层内涵共同构成的。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导入,比如教师在讲授节日文化课程时,先介绍学生最容易理解的不同节日的风俗、饮食、活动等。如清明节扫墓、祭拜祖先;然后渗透其中的深层底蕴是尊亲重道、表达孝心与亲情,这样的目的在于让汉语学习者逐步适应汉语及中华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对于传统节日的教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由浅及深,从表层特征逐渐过渡到深层内涵。
(4)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还要注重教学的个性化和细节化,倡导乐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爱中文,热爱中国文化。由于学生的国别、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年龄、性格等因素的不同,所以教师会在教学中遇到不同的困难。例如:欧美学生的课堂氛围通常很活跃,他们无所顾忌,抢话题;亚洲学生大多沉默寡言,很少主动开口,这就要求汉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变。由于学生国别不同就会产生文化差异,如亚洲一些国家会受文明古国汉文化影响,对传统节日有一定了解,自己国家也会有类似节日,而欧美国家与亚洲文化完全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有强烈的针对性,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尊重他们的文化,合理地引入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
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春节)教学案例分析
“春节如何体现合家团圆、辞旧迎新、传承孝道”为例设计一节文化专题课教案。
教学对象:中、高级阶段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汉语学习者。
教学目标:全面、系统地了解春节习俗文化。
教学方式:(1)采用PPT和视频文件讲解。(2)采取分组讨论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生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1)春节简介。(2)春节的来源及其主要习俗。(3)春节文化所体現的中国人的“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和“传承孝道”的观念。
教学过程:(1)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教师在播放PPT和视频的过程中,加入对春节的讲解(节日的由来传说、风俗习惯等),凸显春节守岁、吃年夜饭、放鞭炮、拜年、张挂家谱、祭祀祖先等习俗,引发学生兴趣。(2)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探寻春节期间现代中国人民生活中展现浓厚的“合家团圆”的家庭观念、“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传承孝道”的思想理念,还可以在中国其他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寻找这些内容,同时对比分析其他国家在哪些节日活动中体现这几种观念的,教师在过程中要做适当的引导。(3)课中游戏互动,一个学生说春节的习俗,下一个学生说习俗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以接龙的方式进行。春节说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
课后作业:从春节习俗角度总结一下春节反映出的文化观念,如何展现在中国人民生活中的。
教案分析:教师在授课前将教学内容从难度进行区分,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采用多媒体手段,制作相关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生动形象地呈现课题中的家庭观念、美好愿望和思想观念,向学生更全面地传播了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很多对外汉语教师介绍的重点。经过几千年历史演变而保留和传承下来的节日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核,也反映了中国人强烈的情感和心理。对外汉语教学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还要排除影响语言交际的文化障碍,探究怎样有效地将节日文化观念贯彻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每个从事对外汉语教育工作的人而言,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举一反三,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就一定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