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ba63d6ccbff121dc36830a.png)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安徽刘安一中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二者同化的能量关系呈倒金字塔形C.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就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关系,且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同化的能量关系呈金字塔形,B错误;流入人工鱼塘中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人工投入饲料中的能量,C错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部分相同,D错误。
] 2.(2020·吉林高三期末)下图表示某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流经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aB.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可表示为c+e+g+h+iC.能量在植物和植食性动物之间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h/a)×100%D.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g-i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数值大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A正确;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为a,其中,a=c+b,b=e+d,d=g+f,f=i+h,则a=c+e+g+h+i,B正确;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f/(a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量),C错误;植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植食性动物的摄入量d-未被同化的能量g-植食性动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i,D正确。
]3.(2020·金科高三大联考)汉乐府诗《敕勒川》中写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展现出了我国内蒙古辽阔壮丽的草原生态系统。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同化量之和B.草原生态系统中羊群达到的最大数量即为其环境容纳量C.消费者牛和羊的存在加速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负反馈调节在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起关键作用B[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同化量之和,否则该生态系统无法维持平衡,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错误;消费者可以加速物质循环,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D正确。
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3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3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00a9671d9b6648d7c1c746f7.png)
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关试题的解题策略 (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 ①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 生产者。 ②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 物、微生物都有可能为消费者。 ③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腐生型”,凡腐生型生物均属分解者。 (2)能量流动类试题的解题要点 解决能量流动试题可从来源、去路分析消费者同化量: 从来源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从去路分析,结合题意确定属于“两条”“三条”“四条”三种情况中
2.(2017广西钦州二模,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描述,错 误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 B.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 C.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 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D 生态系统的信息除来源于生物外,还可来源于无机环境,如光 照等,A正确;生产者固定的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被分解者和消费 者利用,B正确;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 总能量,该能量必然大于各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正确;某种生物的数 量增多并不一定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 所以增加某种生物数量并不一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 误。
5.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三四” (1)三个层面: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三种价值 ①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 ②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 直接价值)。 ③潜在价值: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 (3)四类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
第13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 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练习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bc0ba0da38376bae1fae4c.png)
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B.食物网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C.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是不会改变的D.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无关解析: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因此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A正确;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食物网不能表达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B错误;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错误;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而言,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就越强,D错误。
答案:A2.下列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B.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D.同等强度干扰下(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在交错的食物网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B错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得以循环往返,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同等强度干扰下若生态系统没有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快,D错误。
答案: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某个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的研究B.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两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D.在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处于第五营养级解析:池塘中各个种群占据的位置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A错误;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依据的是物种多样性的原理,B错误;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为食物,螟蛉和蜾蠃之间为捕食关系,C正确;食物链应该包括生产者,则在草→昆虫→青蛙→蛇→狐→豹这条食物链中,豹处于第六营养级,D错误。
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艺术)二轮复习专项课后练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
![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艺术)二轮复习专项课后练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124dbb08a1284ac9504344.png)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每一个阶梯代表的含义是相应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C.图中一般不会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包括分解者D.图中能体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2.一只羊在一年内吃了100 kg的草,排出20 kg的粪,长了10 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 kg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C.20 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D.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 kg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字1、2代表第一、第二营养级,字母代表各种能量,其中A指呼吸作用,C流向分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食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应该属于C1B.植食动物的次级生产量是B2+C2+D2C.B2是第二营养级未利用的能量,即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00%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C.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5.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阳光、热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该生态系统中( )A.绿藻、水草吸收的光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轮虫和螺蛳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C.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和捕食D.鲫鱼位于最高营养级,其群体所含的能量最多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B.温室效应主要由过程②③④造成的C.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④是微生物的有氧呼吸8.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B.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C.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4>X3>X2>X1D.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①之间数量的变化呈正反馈调节9.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若X表示无机环境中的CO2,则②表示光合作用10.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二、非选择题11.下图是由蓝藻、绿藻(如小球藻)等大量繁殖后发生水华现象的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2020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课件
![2020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复习指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03201d7e21af45b307a8bc.png)
大二轮复习生态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重温考纲考点2知识网络构建3考向梳理4复习练案重温考纲考点考点考情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生态环境问题(Ⅰ)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备考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知识网络构建考向梳理1.(2016·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C[解析] 鹰的迁入会使黄雀数量减少,导致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使蝉的数量减少,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流入生产者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化学能,细菌产生的能量(如热能)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鹰的迁入增加了营养级,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项正确;能量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鹰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鹰的迁入不会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正确。
2020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精品练案: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
![2020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精品练案: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1aab34e45c3b3567ec8bf6.png)
模块四专题十三一、选择题1、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解析] 题图中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②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③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④代表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某些自养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图漏掉了信息传递。
2、(2018·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孔雀开屏等,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错误。
故选:C。
3、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
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
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科研人员在1974年~1977年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D )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分别属于第二、三营养级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解析] 依题意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和蚂蚁在食物上没有竞争关系,但二者生活区域相同,在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A项错误;因为二者都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都属于第二营养级,B项错误;啮齿动物喜食大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中处于优势,所以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因没有捕食者以及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数量剧增,小粒种子植物处于劣势,进而导致蚂蚁数量减少,C项错误;综上分析,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D项正确。
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突破通用版课件:专题五 第十三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突破通用版课件:专题五 第十三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2edb865158fb770bf68a550f.png)
-8-
网络梳理——填一 填
高考必背——记一 记
易混易错——判一 判
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 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物质循环具有全球 性、循环往复性。
6.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 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 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仅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而且也发生 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种群的繁衍,并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
网络梳理——填一 填
高考必背——记一 记
易混易错——判一 判
1.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
及 而(3减)种化轻群学B结信的息构危等害性方。别面比的例知识种,群意密在度考查综合应用能力。
解-析3-
答案
12 3
3.(2019全国Ⅱ理综,31)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
,生产者的
能量可以直接流向
(答出2点即可)。
(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
。使用性引诱 关闭
剂 降 ((32))低Y性两可,引种从以诱或而诱剂两减杀是种轻人B以B的工上的雄合生危性成物害的个相。一互体种争,从化夺而学相破物同坏质的B,资属种源于群和化的空学间信而息表。现使出用来性,导的引致相诱互剂 解 可抑以读制诱现借杀象助B害的虫雄防性个治体方,面从而的破信坏息B,考种群查的了性生别态比系例统,导的致结种构群、密信度息降流低,动从
【2020】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精品教师用书: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2020】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精品教师用书: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02b0736c5f0e7cd185253619.png)
H(1)细菌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都有细菌.。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6)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7)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8)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10)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1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1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1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
(√)(14)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呈正相关.。
(√)(15)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高.。
(×)(16)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17)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不同层次.。
(√)(18)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
(√)(19)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直接价值.。
(×)(20)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Z1.(20xx·天津卷)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
据表回答:碳量西黄松生态系统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养呼吸**(g/m2·年)老龄12730 2560 5330 470 440幼龄1460 3240 4310 360 390 *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 *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恢复力__稳定性.。
(新课标)广西新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学专题突破练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下载】
![(新课标)广西新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学专题突破练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770b3f3bf121dd36a32d82b1.png)
专题突破练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2.下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草→老鼠→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B.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C.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上升D.该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3.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甲,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种群实际大小。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营养级B.从图乙中可知,物种2的种内斗争最剧烈C.若生物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 B 130 kg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4.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殖场附近河流的4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地点3附近需氧型微生物活动旺盛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C.地点3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5.某弃耕地中的主要食物链为植物→田鼠→鼬。
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J/(hm2·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田鼠鼬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9×1097.5×108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A.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传递效率是3%B.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bcc8cccc22bcd126ff0c9c.png)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题目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备考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知识网络】知识点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知识点二、生态工程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1)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2)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
(3)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比较知识点四、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具体应用1.(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②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醒①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
②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
③分解者除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蟑螂、蚯蚓等。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包括温度,因为温度既非物质又非能量,但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腐殖质属于该成分。
(4)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2.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3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课件_2_11-15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3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课件_2_11-15](https://img.taocdn.com/s3/m/99b2d44cba0d4a7303763a1d.png)
(1)从表中可知,通常生物所处的 营养级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2)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中有 3 条食物链。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 捕食和。水蚤
的聚集行为给鱼提供了捕食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竞争
是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①②
(3)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①~⑦中以CO2形式传递的是 ⑤⑥(填图
中序号);①表示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光合作,用丙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分。解者
(4)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 法两种。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体型较大、数目不多的个体的统计。
课件在线
2
◆考点37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 应试基础必备 ⚫ 高考考法突破
➢ 考法6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综合分析 ➢ 考法7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件在线
⚫ 应试基础必备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 对稳定的能力。 (2)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燃它们。”其中一个人说。欠债人说,不但能下,而且不比寻常,它在土地女神节会下母猪,在泛雅典娜节会下公猪,买主听了,大为惊异。 BTC https:/// ”
“可是那食品,那床铺……”花猫心有不甘,还在念念不忘黑狗的承诺。 有一天,天上的龙听说有个人很喜欢自己,就飞下来找他了。, 奖杯又得了冠军,他骄傲地来到茶杯家炫耀:“你看我自打出生起都不用劳动,但是每年都会拿冠军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检测: 板块5 生态 专题跟踪检测13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检测: 板块5 生态 专题跟踪检测13](https://img.taocdn.com/s3/m/a694ee34f121dd36a22d823e.png)
专题跟踪检测(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建议用时:40分钟)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C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A项错误;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是生产者,B项错误;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属于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D项错误。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D.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D解析兔子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3.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食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
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
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B.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C.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C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即a +7,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b为大闸蟹的摄入量,而c为大闸蟹的同化量,其中包含植物和饲料流入大闸蟹的能量,因此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应小于c/a×100%,B项错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即图中的d,C项正确;人工生态系统通常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D项错误。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五生态专题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强化练习知能提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五生态专题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强化练习知能提](https://img.taocdn.com/s3/m/fcea0c2d50e2524de4187ee9.png)
专题十三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强化练习·知能提升]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都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也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C.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能量输入的唯一途径D.动物都是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选A。
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A正确;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B错误;生态系统能量输入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人工投入等,C错误;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D错误。
2.我国“嫦娥四号”搭载了棉花种子、酵母菌和果蝇等生物作为样本,这些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
试验载荷罐内棉花种子率先发芽长叶,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密封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B.罐内的有机物可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C.载荷罐中含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酵母菌和果蝇属于消费者D.该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解析:选A。
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的正常运行需要输入能量,A项正确;罐内的有机物在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物质流动,不能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B项错误;载荷罐中的酵母菌为分解者,C项错误;该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其稳定性较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物的种类,D项错误。
3.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构成食物链(网),其能量调查如表所示: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J·m-2) 2.50 13.30 11.80 0.28 250.00 根据表格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甲一定是初级消费者B.5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是戊→乙→丙→甲→丁C.戊是生产者,丁是最高营养级D.乙和丙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选C。
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由于丙与乙的能量之比远远大于20%,因此二者为同一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甲为次级消费者,戊是生产者,丁是最高营养级,乙和丙是竞争关系,C正确。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b9c499ee06eff9aff80728.png)
专题突破练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2019山东东营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2.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种群实际大小。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A.图甲的食物网中 B.图甲中所示的全部物种再加上分解者就是生态系统 2的种内斗争最剧烈从图乙中可知,物种C.B 130 kg 至少需要A增加10 kg,A 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若图甲中生物D.)( 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4,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3.甲为生产者A.,包括所有植物和蓝藻等生物条食物链3B.乙和丙属于消费者,图中共涉及的数量增多则短时间内丙大量死亡若乙C.,21过程“戊→丁”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D.D、〕,AB、C4.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kJ/(m·a) 32代表不同类型的、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两部分;,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E生物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代表的含义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代表分解者,EA.图甲中C1图中第二营养级到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增加,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B.16.7%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B ,C.乙图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骤减B,在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点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D.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科学家R.L.Smith5)的是(A.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收割蚁只有不到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63%占盐沼蝗摄入食物B.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黄鼠的生长效率C.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 D.6.某校园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bc067e9afc4ffe473368abf6.png)
专题突破练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单项选择题1.(2019山东东营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是分解者,A项错误;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等都是生产者,B项错误;生产者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或间接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C项正确;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昆虫时为消费者,D项错误。
2.(2020届山东等级考模拟)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入侵滨海湿地后,低矮的本地草本植物逐渐被替代。
同时,互花米草入侵也可以改变蟹类等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低矮的本地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在光照、养分等方面占有竞争优势B.某些底栖动物能够摄食植物幼根,加速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C.采用样方法对蟹类进行调查,往往会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D.引进外来物种时应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比低矮的本地植物在光照、养分方面有优势,A项正确;某些底栖动物摄食植物的幼根,能加速物质循环,属于消费者,B项错误;因为蟹类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不适于用样方法对其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往往会造成结果不准确,C项正确;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该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再行引种,以免对本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D项正确。
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生产者,包括所有植物和蓝藻等生物B.乙和丙属于消费者,图中共涉及3条食物链C.若乙1大量死亡,则短时间内丙2的数量增多D.过程“戊→丁”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且只有1个箭头指向甲,因此,甲为生产者,但并非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为寄生植物,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甲)和消费者(乙和丙),因此,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B项错误;若乙1大量死亡,生产者甲的数量暂时不变,则在短时间内,丙1的数量会增加,进而导致丙2的数量也会增多,C项正确;图中只涉及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不包括化石燃料,因此,戊为分解者,“戊→丁”过程不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2019山东东营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2.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种群实际大小。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B.图甲中所示的全部物种再加上分解者就是生态系统C.从图乙中可知,物种2的种内斗争最剧烈D.若图甲中生物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 130 kg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生产者,包括所有植物和蓝藻等生物B.乙和丙属于消费者,图中共涉及3条食物链C.若乙1大量死亡,则短时间内丙2的数量增多D.过程“戊→丁”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4.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kJ/(m2·a)〕,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C代表分解者,E1代表的含义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B.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增加,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7%C.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骤减,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就地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5.科学家R.L.Smith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6.某校园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碳以CO2的形式沿着箭头所示渠道流动B.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D.蜗牛和乌鸫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7.如图为某果园中能量流经某害虫种群的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单位为kJ/(m2·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要防治虫害,则应设法使该害虫种群的能量摄入量减少B.据图可知,害虫同化量中大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害虫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图中X中的能量与M的比值来表示D.害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图中粪便和遗体残骸等中的能量8.如图曲线中相关数值沿箭头方向递增,下列生物学规律不能用该曲线反映的是( )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变化B.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随物种丰富度的变化C.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D.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随饮水量的变化9.生态农业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如图为一个生态农业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入该生态农业的总能量是水稻、杂草、蘑菇和蔬菜所固定的太阳能B.该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鸭,处于第三营养级C.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不断循环,因而该生态系统物质上可做到自给自足D.该生态农业中巧设食物链,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充分利用10.(2019河南郑州模拟)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网。
回答下列问题。
(1)有同学认为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食草的昆虫和吃草籽的鸟构成了第二营养级,该说法是否正确? 。
理由是。
(2)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是(填“不变”或“可变”)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3)一场低强度的火灾过后,草原上的植被很快恢复,从生物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11.甲、乙分别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流经某小型食草动物X种群的能量示意图和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图a表示摄入量,则b表示,c表示。
若要满足该动物种群的能量需求,则草原上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最少应为(用数字和字母表示)。
(2)乙图食物网中D处于第营养级,若B所处的营养级只有动物X,则流入C所处的营养级的能量是图甲中的(用字母表示)。
(3)当D的食物来源的比例由植物∶动物=1∶1变为植物∶动物=3∶1时,D增重1 kg消耗植物的总量约是原来的。
(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是分解者,A项错误;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等都是生产者,B项错误;生产者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或间接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C项正确;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昆虫时为消费者,D项错误。
2.B 解析图甲的食物网中H在食物链F→G→H和B→C→G→H中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A项正确;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图甲中所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再加上分解者只是生物群落,B项错误;图乙中物种2的种群数量远高于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为激烈,C项正确;A增加10kg,其中有6kg直接来自B,有4kg来自C,所以至少需要B的量为6÷ 0%+4÷ 0%÷ 0%=130 g ,D项正确。
3.C 解析甲和丁之间为双向箭头,且只有1个箭头指向甲,因此,甲为生产者,但并非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为寄生植物,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甲)和消费者(乙和丙),因此,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B项错误;若乙1大量死亡,生产者甲的数量暂时不变,则在短时间内,丙1的数量会增加,进而导致丙2的数量也会增多,C项正确;图中只涉及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不包括化石燃料,因此,戊为分解者,“戊→丁”过程不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D项错误。
4.B 解析 E1代表的含义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A项错误;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2=18〔103kJ/(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8×100%=16.7%,B项正确;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骤减,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死亡率,C项错误;据图乙“野外回放”可知,在B点采取了易地保护,D项错误。
5.D 解析收割蚁能量的同化量为31.00kJ/(m2·a),而呼吸量为30.9kJ/(m2·a),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为0.1kJ/(m2·a),0.1÷31.0×100%=0.32%,A项正确;盐沼蝗的摄取量为3.71kJ/(m2·a),同化量为1.37kJ/(m2·a),则未同化量=3.71-1.37=2.34〔kJ/(m2·a)〕,占盐沼蝗摄入量=2.34÷3.71×100%=63%,B项正确;黄鼠能量的同化量为3.80kJ/(m2·a),呼吸量为3.69kJ/(m2·a),因此用于生长的能量就很少,C项正确;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分别为:收割蚁31.00÷34.50×100%=89.9%,小蜘蛛11.9÷1 .6×100%=94.4%,盐沼蝗1.37÷3.71×100%=36.9%,黄鼠3.8÷5.6×100%=67.9%,由此可见,同化效率(A/I)最高的为小蜘蛛,D项错误。
6.C 解析碳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群落内则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流动,A项错误;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损耗的能量就越多,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B项错误;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会变得简单,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会降低,C项正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项错误。
7.D 解析害虫以果树的叶片或果实等为食,若果园要防治虫害,则需要设法减少害虫对叶片或果实等的摄入,即减少害虫种群的摄入量,A项正确;害虫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储存的能量,故害虫呼吸散失的能量是499.84kJ/(m2·a),而储存的能量为68.16kJ/(m2·a),说明害虫同化量中大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项正确;图中X代表流向下一营养级,故害虫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图中X中的能量与M的比值来表示,C项正确;害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属于害虫同化量的一部分,而害虫粪便中的能量为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故图中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害虫流入分解者的部分,D项错误。
8.B 解析 O2浓度越高,无氧呼吸速率越慢,产生CO2的速率越小,A项不符合题意。
一般情况下,物种丰富度越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项符合题意。
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C项不符合题意。
随着饮水量的增多,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D项不符合题意。
9.B 解析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但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A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有三条食物链,其中水稻、杂草→害虫→鸭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鸭处于第三营养级,B项正确;自然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不断循环,确保了其在物质上的自给自足,但是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和禽畜产品等不断地输出,需要从外界不断地补充矿质元素,C项错误;生态农业中巧设食物链,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项错误。
10.答案 (1)不正确第二营养级应包括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植食性动物(2)可变生物有迁出和迁入(3)种群密度下降,种间竞争减弱加速了物质循环,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增加解析 (1)有同学认为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食草的昆虫和吃草籽的鸟构成了第二营养级,该说法不正确,因为第二营养级应包括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植食性动物。
(2)由于生物有迁出和迁入(动物发育不同阶段及不同季节食性有改变),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是可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