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形成的五个阶段
心理学理论总论考研名词解释(43)
社会性格(social character):亦称“社会人格”。
与“个人性格”相对。
心理学家弗洛姆性格类型说概念。
个体的性格特征之一。
即某一特定文化中大多数人共同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
与个人性格一起构成一个人性格的两部分,是性格结构的核心。
源于某一文化群体基本的和共同的经验,由一定的社会经济体系所决定,是个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是社会文化内化为个人需要的结果。
社会性格是该群体行为的共同内驱力。
其功能是稳定社会观念形态,巩固社会经济地位及保持现存的社会理想。
个人性格((personal character):与“社会性格”相对。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性格类型说概念。
个体的性格特征之一。
即个体在思想、情绪和行为上的稳定差异。
是在个体气质、体质基础上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
渐成原则(epigenetic principle):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用语。
人的所有发展遵循的依次展开的规律。
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认为自我作为心理发展的核心因素贯穿人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存在一种特定的心理社会危机。
各个发展阶段相互联系,个体在生命周期中体验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展顺序,形成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发展过程。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the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stage):亦称“心理社会渐成阶段论”。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终生心理发展阶段论。
其特点是:(1)以社会心理的发展代替性心理的发展。
(2)以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代替从出生到青春期作为划分对象。
将个体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且每一阶段都可能向两极中的一极发展,具有特殊的危机和任务。
具体是:第一阶段(0~1岁)的危机是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1~3岁)的危机是自主对羞愧疑虑;第三阶段(3~6岁)的危机是主动对罪恶;第四阶段(6~12岁)的危机是勤奋对自卑;第五阶段(12~18岁)的危机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六阶段(18~24岁)的危机是亲密对孤独;第七阶段(25~65岁)的危机是繁殖对停滞;第八阶段(65岁至死亡)的危机是自我完善对失望。
性格形成的五个阶段
发现我的存在方式不只是个体、还可以是团队、还发现:团队力量更大,生命可能变成更有意义。
意识模式
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
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期
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关键期
素质提升的关键期
使命感形成的朦胧期
空间感
我们
我
你、我、他
合一、心量广大、自如
负责情绪
疑心、同感心、恐惧、分离感
缺爱、憎狠、嫉妒、私心、无德
无力感、自卑、抱怨、分别心
我见、我执、自满傲慢、迷幻、境界、完美拓化领袖化最佳培养期
0-8个月
8-20个月
20-36个月
36-56个月
56-80个月
形成原因
从母体出来,认为我还是被呵护的,母亲是与我在一起的,又对外界充满好奇,处于敏感的接受状态。
意识初步形成,想法与欲望开始外求,以自我为中心,其它的都是生命的延伸。
知道世界许多个体的存在,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我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意识模式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形成自我意识的关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关键期素质提升的关键期使命感形成的朦胧空间感我们精深博大精深素质形成信任安全感同感自我意识eq理解人尊重人合作精神iq创造力突破力钻研精神aq领导力控制力全局观口号跟党走听我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性格形成的五个阶段
五个阶段
一体化
中心化
独立化
精深
博大精深
素质形成
信任、安全感,同感心
自我意识
EQ、理解人、尊重人、合作精神
IQ、创造力、突破力、钻研精神
AQ、领导力、控制力、全局观
口号
跟党走
听我的
孩子性格形成哪个阶段最重要
孩子性格形成哪个阶段最重要?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0-12岁是性格的形成期(6岁之前最关键),12-18岁是性格的定型期。
3-6岁学龄前通常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成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这个阶段,孩子的模仿都是以父母为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话性格都学习父母的,在上小学以后,孩子和怎样的孩子相处学习也很重要,家长可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一、婴儿时期孩子刚刚出生以后,对世界的每一处都感到非常心情,这也是孩子开始对待你依赖的第一个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和父母会产生一种比较依赖的关系,但是如果灌注家里的长辈照顾孩子,这种依赖关系就变成了孩子和老人的,最后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第二、1~3岁幼儿时期。
很多家长会忽视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其实孩子的性格,在这时候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孩子已经有了自我的意思,会根据自己的意识做出判断。
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想法。
能够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的否认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上幼儿园之前。
孩子不断的接触新鲜的环境和食物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
但很多孩子在家过于优越,在学校的时候,会因为害怕性格变得温柔,这是性格上的一种转变。
因为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踏入社会,即使这个社会很小,但是也要引起重视。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才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而7-12岁则是“正在凝固的水泥”。
这时,孩子85%-90%的性格都已经形成了。
而他仍然需要成人不断地支持来巩固已经建立起来的自信心,以应付即将来临的青春期的冲击。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学业压力日益繁重,学习习惯正在养成,孩子又急于尝试独立,试图从思想上逐渐挣脱父母的束缚,也从更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媒体和同伴的影响。
因此,特别需要父母的关注。
如何培养小孩的好性格?1、家庭关系要和谐。
有老人的家庭,要尊老爱幼,在一片详和的气氛里,孩子最容易感到生活的乐趣,会发自内心的快乐。
02个性与行为
(2)向性说。向性说是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 说。它是瑞士心理学家C.G荣格(C.G.Jung,1875—1961)最早 以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划分的情不自禁类型学说,主要是将人的性 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 内向型性格:沉静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反应缓慢,适应性差, 情感深沉,交往面窄,较孤僻;长处是内在体验深刻,具有自我 和自我批评精神。 外向型性格:主动活泼、情感外露,喜欢交际,热情开朗,不拘小 节,独立性强,对外界事物比较关心;但比较轻率,缺乏自我分 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荣格在测验中发现,多数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
2.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胆汁质,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抑制能力较 差。易于冲动,热情直率,不够灵活。精力旺盛,动作迅猛,性情 暴躁,脾气倔强,容易粗心大意。感受性较低而耐受性较高,外倾 性明显。 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 大,稳定性差。活泼好动,富于生气,灵活性强。乐观亲切,善交 往,浮躁轻率,缺乏耐力和毅力。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 外倾性明显。 粘液质,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都较低,沉着冷静,情绪稳定, 深思远虑,思维言语动作迟缓。交际适度,内心很少外露,坚毅执 拗,淡漠,自制力强。感受性较低而耐受性较高,内倾性明显。 抑郁质,感受性很强,善于觉察细节,见微知著,细心谨慎,敏感 多疑。内心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行动迟缓,不活泼。易于 疲劳,疲劳后也易于恢复。办事不果断和缺乏信心。内倾性明显。
组织行为学
肖月强
2007年9月06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一、个性的内涵
1、概念: ——目前广泛运用的定义是: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 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 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 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A、个性倾向: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 世界观等; B、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组成。 2、特点: 1)组合性 个性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一组心理特征的 有机组合。
18岁以前要做的22件事_第11章 塑造良好的性格
对于18岁以前的青少年来讲,良好的性格,可以使一个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正道,让自己和他人同受鼓舞和启迪。
而不良性格则可能把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引上歧途,让自己和他人同陷痛苦和沉沦。
所以,一个好性格,对人生至关重要。
一、了解青少年的性格形成过程人的性格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心理学家将青少年的性格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
每个不同的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任务。
下面简要介绍他提出的6个阶段的品质:(1)基本信任与基本不信任。
该阶段为从出生到2岁的儿童,该阶段的儿童需要成人照顾。
如果父母能够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则儿童就会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
否则,儿童就会产生不安全感。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这种基本信任感是儿童形成健全性格的基础,为以后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儿童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这一阶段的危机就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这样,儿童就容易形成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品质。
如果没有形成信任感,则儿童往往只能着眼于当前的事物,缺乏灵活性,长大后难以同其他人建立起信任的人际关系。
(2)超越羞怯和疑虑。
该阶段是儿童早期,从2~4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主性。
随着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增加,儿童产生了尝试自己去活动的需要。
我们教育儿童时,不能听之任之,同时也要给他们一些自由。
过多的限制和批评容易使儿童感到羞怯,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儿童的自主性超过羞怯和疑虑,这有利于儿童在性格中形成良好的品质。
(3)增强主动性。
该阶段是学前期,从4~7岁。
主要是在这个阶段发展自主性。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探索自己以后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倘若儿童的探索能够得到家长的赞赏,其主动性往往发展得较好。
如果常常受到否定,就会缺乏主动性,有内疚的感受。
当儿童主动性超过内疚时,便可以在性格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目的性。
游戏是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活动。
在游戏中,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有助于认识社会,扩大眼界。
性格发展八个阶段
性格进展的八个阶段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消失心理问题,社会进展快速、压力大是一部分缘由,同时也与人们不了解自身心理进展过程有关。
熟悉人类心理进展过程,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人类的许多共性特征是在后天的生活中渐渐形成的。
美国闻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人生共性进展特征做了精辟解答,提出将人生进展分为8个阶段的理论。
0-1.5岁,生活是以嘴为中心的,人通过吮吸得到食物,同时也得到母亲的爱。
在这段时间,人会形成一种特别重要的人格特征-------------------- 信任感。
最初的信任对象是自己的母亲,再以母亲为中介,渐渐扩大到社会。
母亲对于人能否形成基本的信任感至关重要。
3岁之前,语言力量快速进展,人会产生自己做打算的剧烈冲动,这就是自主感。
父母对孩子既要赐予适度的自由,又要进行必要的掌握。
过度的苛责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并导致过度羞怯的性格。
3—6岁,是学前期,人会形成主动感,避开产生罪疚感。
随着身体、动作、言语和智力的提高,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对四周环境布满了奇怪心和探究精神,但往往在这时,孩子会与大人的要求产生冲突。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应适当,期望过高只能使孩子感受更多的失败,无益于培育孩子的自信念和自尊心。
6至12岁,核心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
假如通过勤奋学习不断获得成果,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感,并熟悉到勤奋的价值。
反之,则会体验到自卑感。
老师和同伴在这一时期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最大的,会直接影响到其自我评价。
12—18岁,人们进展的核心任务就是渐渐完成对“我”的思索。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向哪里去?等等。
假如人们能够对这一系列问题获得乐观的思索并形成人生的信条,就能达到一种人格上的协调。
而形成人格的协调性对以后的进展特别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是否努力进取,是否自信等诸多方面。
18—25岁,是获得亲热感、克服孤独感的时期。
亲热感主要是通过对爱情的体验来获得的。
当人在人格尚未协调时就进入婚姻,结局可能并不好。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高中生发展的概述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一)身体和体重的发展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身高增长的速度已经变得缓慢。
高中生的体重和他们的身高一样,也进入了缓慢增长的时期。
(二)身体形态的发展高中阶段,在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男女生第二性征已充分显示出来。
(三)神经系统的发展高中生的大脑重量已达到成人的水平。
大脑皮层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的结构在迅速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
二、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单选、简答、论述)高中生性机能逐渐成熟,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性意识的发展上。
(一)性意识发展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林洛克提出,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一,性反感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对异性持敌意和反感态度。
进人青春期后,由于身体机能和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他们发现了人类性生理的奥秘,于是产生了对性的不安,害羞和反感,他们头脑中出现了这样的观念,即恋爱是不纯洁的行为表现,所以他们对异性采取回避、粗暴、冷淡的态度。
阶段二,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恋”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对异性的年长者,像小牛恋母牛似的,倾慕其一举一动。
迷恋的对象可能是高年级的学生或某个方面的明星。
在迷恋过程中,引起精神方面的共鸣和喜悦要大于身体接触所带来的喜悦。
阶段三,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一般把与自己年龄接近的异性作为向往的对象。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青少年虽然喜欢与异性相处,但没有固定的交往对象,因此有人也将此阶段称为“泛爱期”。
阶段四,浪漫的恋爱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喜欢接近的异性对象固定为一个人。
基于赫洛克的观点,大部分高中生处于阶段二和阶段三,少部分高中生处于阶段四。
(二)性意识发展的特点高中生第二性征的发展已非常明显,他们的身高和体型已接近于成人。
他们的性意识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1)身心发展不平衡(2)对自身发育的喜悦和烦恼(3)对异性产生兴趣三、高中生主导活动发展的特点(论述)高中生的主导活动仍然是学习,但与初中生相比,其学习活动已有了很大变化。
三到六岁是性格形成阶段
育——每周一“计”》的时间,今天/艺语云教的/家庭教 育之计/是《把握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三到六岁是孩子性格形 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格修正的黄金时期。心理学上将其 称为“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说,三到六岁,孩子的性 格就像“潮湿的水泥”一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时 期过后,“水泥”慢慢凝固,孩子的基本性格慢慢固定下 来,再想有大的、彻底的改变是很难实现的。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那斯基说:“一个人即使活到八十
岁,也能看到他五岁时的样子。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 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性格培养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百分之八十五到百分之九十的性
格、思维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一时期塑造并定型的。所以, 把握好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形成孩子 良好的性格品质至关重要。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英国伦敦/精神
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是这样说的:“3—6岁是孩子性格的 调整期和定型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 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与其朝夕相处的 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 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由此可见,孩子良好性格的 形成,父母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因为如此,人们 常把家庭比喻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因此,亲爱的父母,在孩子年龄尚幼的时候,更要关心他
们的性格养成。加强自身的修养,为孩子良好性格品质的 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的模板。 好了,这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下期节目中/ 我们将继续跟随/艺语云教/一起学习/家庭教育之计。 感谢您的/收听,下期节目/再见。
简述弗洛伊德性格发展的五个阶段
简述弗洛伊德性格发展的五个阶段弗洛伊德是19世纪欧洲最具权威的心理学家,他重新定义了性格发展的概念并提出了一个五阶段模型来解释婴儿到成年人之间的变化。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经历同样的五个阶段,并伴随着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他们更多地取决于时间,而不是环境。
第一个阶段是婴儿期,它位于出生后的6个月到第一次出生后的18个月之间。
这段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是它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感受到安全和舒适。
在这段时间里,它的个性形成的基础被建立,它也建立了一些关于它的护理者的基本信念。
接下来的发展阶段是学前期,它从第一次出生后的18个月到大约出生后的6岁之间。
这段时期,孩子学会了言语和行为。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开始从他或她的父母那里学习行为并建立起一种认知模式,他或她学会了讨好他人并认识到他或她可以独立行动。
他或她变得更加快乐,对他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
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小学阶段,它从出生后的6岁到出生后的12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更加兴趣,学会了更强烈的思考能力,并开始建立更复杂的关系。
这个时期也是孩子学习和处理各种情绪,并有能力面对这些情绪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问自己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尝试增强自己的社会技能。
第四个发展阶段是青春期,它从出生后的12岁到18岁之间。
在这段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因为孩子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由于新的激素,孩子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阶段,孩子也对自己的价值和价值观产生了一些思考,开始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
最后一个发展阶段是成人期,它从大约18岁到30岁左右。
在这段时期,个人开始获得思考能力,学会了去组织自己的行为,自己更加有责任感,也更加能够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情况。
这个阶段是个人确定自己的角色,对自己未来有一个清楚的定义,去建立一个更稳定的关系的阶段。
总的来说,弗洛伊德的五阶段性格发展模型一直被认为是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
这个模型通过记录一个人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发展,让人们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具体的认识。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ppt课件
15
ppt课件.
6、危机解决与否的影响
(1)如果这一阶段自主性多于害羞与怀疑,危机得到 成功、积极解决,就会形成“意志”的品质,成年 后性格倾向于坚强、独立、自我克制、果断、自律、 有决心、遵纪守法、不怕困难;
(2)如果不能成功解决危机,则形成自我怀疑的人格 特征。成年后性格倾向于意志薄弱、依附、敷衍、 半途而废、犹豫不决等
自我意识的发展: 妈妈说爸爸说——老师说——同学说——我说
21
ppt课件.
表扬是孩子生命的阳光和精神营养。
第一步:陈述事实—具体 第二步: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第三步: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受。 第四步:表达期望,不提具体的要求。 第五步:适当的身体接触。
22
ppt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是,我能自己穿裤子,妈妈,我穿裤子给你 看好吗?
【孩子行为启示 】:
避重就轻,面对困难,知难而退,轻易放弃;
不愿意尝试新东西,愿意向别人展示自己很熟 悉的东西;意志力薄弱,缺乏毅力。
12
ppt课件.
—宝贝,你已经会自己穿裤子了,真是个好孩子,你愿意 试着自己穿鞋吗?
—愿意!
—但是,鞋子比裤子难穿,你还愿意吗?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
1
ppt课件.
一、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的概述
1、提出人:美国著名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 2、时间:1940—1950年之间 3、主要内容
他认为,社会对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 求,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会出 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给个体带来紧张感和内 心的冲突,埃里克森把这种: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 中引起的紧张和冲突的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他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人 格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主要内容是:
性格发展八个阶段
性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问题,社会发展迅速、压力大是一部分原因,同时也与人们不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过程有关。
认识人类心理发展过程,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人类的很多个性特征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人生个性发展特征做了精辟解答,提出将人生发展分为8个阶段的理论。
0—1.5岁,生活是以嘴为中心的,人通过吮吸得到食物,同时也得到母亲的爱。
在这段时间,人会形成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特征———信任感。
最初的信任对象是自己的母亲,再以母亲为中介,逐渐扩大到社会。
母亲对于人能否形成基本的信任感至关重要。
3岁之前,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人会产生自己做决定的强烈冲动,这就是自主感。
父母对孩子既要给予适度的自由,又要进行必要的控制。
过度的苛责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并导致过度羞怯的性格。
3—6岁,是学前期,人会形成主动感,避免产生罪疚感。
随着身体、动作、言语和智力的提高,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往往在这时,孩子会与大人的要求产生矛盾。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应适当,期望过高只能使孩子感受更多的失败,无益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6至12岁,核心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
如果通过勤奋学习不断获得成绩,就会产生一种能力感,并认识到勤奋的价值。
反之,则会体验到自卑感。
教师和同伴在这一时期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最大的,会直接影响到其自我评价。
12—18岁,人们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逐渐完成对“我”的思考。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向哪里去?等等。
如果人们能够对这一系列问题获得积极的思考并形成人生的信条,就能达到一种人格上的协调。
而形成人格的协调性对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是否努力进取,是否自信等诸多方面。
18—25岁,是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的时期。
亲密感主要是通过对爱情的体验来获得的。
当人在人格尚未协调时就进入婚姻,结局可能并不好。
中年期,发展还在继续,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不断地获得创造感,避免产生停滞感。
Freud S的人格发展五个阶段
潜伏期
(5岁到12岁)
满足来自外界、学习知识、
与同性交往、活动
社会行为进一步发展,获得现实生活
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生殖期
(12岁到20岁)
与异性的交往、独立
独立,利他精神的发展,选择异性伴
侣,更为现实、有责任心、社会化
引自:翟书涛《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P129
Freud S.(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个阶段
阶段
力比多满足来源
对人格发展意义
口唇期
(出生到1岁半)பைடு நூலகம்
口唇、吸吮咬和吞咽
发展滞留产生口腔性格,获得、索取、
被动、依赖、嘲笑、好辩论
肛门期
(1岁到3岁)
肛门排便过程,忍受和排泄
发展滞留产生肛门性格,吝啬、整洁、
强迫、固执、内心冲突
性器期
(3岁到5岁)
生殖器的刺激和幻想
儿童性格发展的5个阶段
儿童性格发展的5个阶段1、婴儿期:信赖-不信赖此阶段,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
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会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出现情绪问题。
2、幼儿期:自主感-羞愧及怀疑自我意识萌芽,但饮食和大小便等还要依赖成人,所以,在此时宝宝身上,“违拗性”与“依赖性”会交替出现。
3、学龄前期:主动-内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
4、学龄期:勤奋-自卑当孩子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孩子不能发现自己勤奋的潜力,则将产生自卑。
5、青春期:身份感-身份混淆青春期孩子的体格、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都在变化,如果在感情问题、伙伴关系、职业选择、道德价值等问题上处理不当,即可产生身份紊乱。
好性格需要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要想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父母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家庭气氛:和睦、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
相反,父母间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的家庭,青少年犯罪率高。
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孩子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孩子。
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行为。
但如果有意识地进行正确引导,也可使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心同伴、不挑食、爱劳动等良好性格。
此外,父母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孩子性格亦有一定影响。
性格在人的一生中的发展
性格在人的一生中的发展ZT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发现性格迥异的人,如有人开朗热情,有人则冷漠苛求;有人成熟稳定,有人则烦燥易动;有人主观武断,有人则谦让依赖……所有这些心理差异都是性格差异的表现。
性格是一种心理特性,它使每个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
在“性格决定一生”、“性格造就成败”观念盛行的今天,探讨性格的基本特性、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性格及其特质发展的规律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我们生活中一般意义上所讲的性格实际上是心理学概念中的人格,人格(Personality)在心理学中界定为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特质。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及自我调控等方面,其中性格(Character)作为人格的主要部分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意义,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及所采取的言行上。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也是心理学古老而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
目前被普遍认可的说法即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除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和亚文化因素外,对个体来讲,家庭和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的影响最大、最深刻。
那么,人格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心理学大师、精神分析学派鼻祖弗洛伊德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理论,但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在研究病态人格的基础上形成的,认为人格是以无意识原欲为核心的动力结构,人格的发展是以性心理为主线呈阶段性发展的。
当代新的精神分析学派不再过分强调弗氏的本能论及泛性论的作用,而是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被心理学史家墨菲称为“现代弗洛伊德心理学最杰出的代表人”的艾里克森,他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考察人格的发展,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渐成说。
艾里克森认为,人格是一种独立的力量,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能够把个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引导心理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决定着个人的命运。
儿童发展的性格特点及其培养方法
儿童发展的性格特点及其培养方法儿童的性格特点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格是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总体表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方式以及个性的形成。
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儿童性格发展的主要环境。
为了培养健康积极的性格特点,家长和教育者需要了解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性格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培养方法。
1. 幼儿期的性格特点及其培养方法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活泼好动:幼儿期的儿童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喜欢动手动脑,乐于与周围的事物进行互动。
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游戏和玩具来刺激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
1.2 独立自主:幼儿期的儿童渴望独立,希望自己做事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家长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自主机会,让他们尝试自己做事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格。
1.3 容易受影响:幼儿期的儿童对外界的影响较为敏感,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言行影响。
家长应该注重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帮助他们识别正面影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2. 小学阶段的性格特点及其培养方法小学阶段是儿童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呈现出以下性格特点:2.1 好奇求知: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较高,他们渴望了解世界,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识。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2 逐渐独立:小学生逐渐意识到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差异,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识和行为。
家长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做决策,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社交意识增强:小学生开始关注他人的评价和看法,渴望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引导他们注重他人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宝宝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孩子性格形成的三个期
[宝宝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孩子性格形成的三个期孩子的性格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0~3岁,在这个年龄段中,孩子的性格是最容易进行塑造的,各位家长想孩子拥有好的性格,那么下面小编给你分享一下宝宝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吧。
0~3岁宝宝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性格就是在0~3岁这个最富创造性的年龄阶段里塑造而成的。
如果孩子的良好性格在这一阶段没有得到形成,也许就很难形成了,因为它错过了最适宜发芽的时期。
此后,大人们灌输再多的恐吓和道德教育都可能无济于事。
根据不同人群在社会上的表现,心理学家归纳出不同人群的相互。
图中心标识完美的方框代表这样的人群他们在性格上基本达到了完美。
他们不但身体健康,而且拥有更多的精力和活力,有着令人羡慕的人生和成就,他们有的对社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一般来说,这类完美人群都要归功于他们幸运地拥有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活环境。
他们应该感谢他们明智的父母。
标识向中心的吸引的方框所代表的人群具有一种坚强的性格,并且有追求完美的倾向。
这是一种自动自发的力量。
他们不去偷东西不是因为怕蹲监狱;不肯去抢占别人的一只瓶子,也不是因为有国家法律的约束,而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中有这种追求完美的天性。
毫无疑问,这些人群在性格形成阶段都是发展比较完善的。
标识渗透的方框所表示的群体比较脆弱,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堕落的诱惑就像地球引力一样几乎让他们无从抵抗。
他们既可以成为完美的一份子,也可能稍有失足即沦为危害社会的反动分子或罪犯。
这种人群如果不做出努力就有堕落的危险。
只有父母和环境给予支持和帮助,才能摆脱掉堕落的诱惑。
最外的方框所代表的人群,是性格存在缺陷的极端化。
他们具有反社会的本性,其中一些个性较强、情绪激烈的人极可能沦为罪犯和暴徒;另一些个性柔弱、缺乏意志力的一群将沦为乞丐和流浪汉。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不能适应社会的一个群体。
可以想象,在他们的孩子时期,在成长中曾遇到过多少的障碍啊!这些障碍造成了他们偏离正常的人格轨道,滑入堕落的深渊。
人一生的八个心理阶段
人一生的八个心理阶段——你知道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吗近年来流行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拥有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对于我们面对现代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埃里克森,研究了人一生的发展,提出了八个要经历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存在一个矛盾,每个矛盾都有一个积极选择的和一个潜在的消极的选择,我们的任务是发展积极的,克服消极的,如果每个阶段的任务都能够顺利的完成,矛盾都及时的克服,那么,孩子就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从而获得完善的人生。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从新生儿到1岁半不要认为这样一个小小的婴儿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种认识是浅显的,此时的婴儿刚刚脱离母体,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需要适应需要获得最初的安全感。
这是发展基本的信任克服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幼儿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当孩子哭闹或饥饿时,父母能否及时出现并予以满足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来源。
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他们人格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
对受到适当的爱和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近的。
然而,有一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这就是在婴儿期,没有给孩子建立起信任感的表现。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第二阶段是儿童早期,从1.5到4岁,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一周岁以后,儿童想要知道是谁使他们与外界联系起来?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大多数儿童在这个阶段产生了“自主性”的意识。
他们感到有能力,是独立的,他们有了强烈的个人操控感,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自考-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个性形成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世 界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在 对精神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他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 发现,这些精神病症状的病因大都能追溯到他们童 年时的创伤性事件。基于这些发现,弗洛伊德做出 了大胆的推断,认为儿童是有性欲的,童年时他们 被允许表达这种冲动的方式影响了成年后的生活。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意识层次结构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 望、冲动和生命力。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 则行事。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 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 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 “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 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 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至善 原则"。
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
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内涵 (一)定义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 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 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行为表现更能 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结构
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包含下列5种成分: 1.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 3.自我意识 4.心理过程 5.心理状态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是因为这时期个性的各 种心理结构成分开始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 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发展起来,同时,各种心理活动不仅已经 结合成为整体,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倾向性,形成个人 的独特性。每个儿童在各个不同场合、情境,对不同的事件, 都倾向于以一种自身独有的方式去反应,表现出自己所特有的 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幼儿期,儿童个性只能是形成的开始,或是个性初具雏 形。直到成熟年龄(大约18岁左右),个性才基本定型,而且 在个性定型以后,还可能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个阶段
一体化
中心化
独立化
拓展化
领袖化
最佳培养期
0-8个月
8-20个月
6-80个月
形成原因
从母体出来,认为我还是被呵护的,母亲是与我在一起的,又对外界充满好奇,处于敏感的接受状态。
意识初步形成,想法与欲望开始外求,以自我为中心,其它的都是生命的延伸。
知道世界许多个体的存在,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我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我有我的存在方式,我要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做些准备,处于求知与尝试的状态,并渴望得以验证。
发现我的存在方式不只是个体、还可以是团队、还发现:团队力量更大,生命可能变成更有意义。
意识模式
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
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期
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关键期
素质提升的关键期
使命感形成的朦胧期
空间感
我们
我
你、我、他
合一、心量广大、自如
负责情绪
疑心、同感心、恐惧、分离感
缺爱、憎狠、嫉妒、私心、无德
无力感、自卑、抱怨、分别心
我见、我执、自满
傲慢、迷幻、境界、完美
精深
博大精深
素质形成
信任、安全感,同感心
自我意识
EQ、理解人、尊重人、合作精神
IQ、创造力、突破力、钻研精神
AQ、领导力、控制力、全局观
口号
跟党走
听我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行!我能!
我们可以!(无为而为)
正面情绪
信任、安全感、同理心、感知力
目标感、有毅力、控制欲强
沟通力、责任感、团队精神
力量感、自信、学习力、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