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考试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数据变换:指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到另一种数学状态的变换,包括几何纠正和地图投影转换等,以实现空间数据的几何配准数据重构:指数据从一种格式到另一种格式的转换,包括结构转换、类型替换等,以实现空间数据在结构、格式和类型上的统一,多源和异构数据的连接与融合数据提取:指对数据进行某种条件的取舍,包括类型提取、窗口提取、空间内插等,以适应不同用户对数据的特定要求地图投影(考过):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开的地表曲面映射到平面上或可展开的平面的曲面(如圆锥面、圆柱面等)上最终在地表面点和平面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数据压缩:空间数据压缩,即从空间坐标数据集合中抽取一个子集,使这个子集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取得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GIS产品是指经空间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长产生的可以供专业人员或决策人员使用的各种地图、图表、图像、数据报表或文字说明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就是根据具体的应用目标和问题,借助于GIS自身的技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为信息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
这种模型的构建,不但是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不要途径,而且也是GIS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
空间分析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是以地球科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构成、空间演变等信息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简称为空间数据库)是某区域内关于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逐点内插法此法的分块范围在内插过程中一经确定,其形状、大小和位置都保持不变。
而逐点内插法则是以插值点为中心,定义一个局部函数去拟合周围数据点,数据点的范围随插值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又称移动曲面法。
逐点内插法主要有两种基本的插值方法:移动拟合法和加权平均法。
此外,克里金法也是一种加权插值方法,只是在计算权重的方法上与加权平均法不同。
比较移动拟合法与加权平均法的异同移动拟合法是指对每一个待插值点P用一个多项式曲面拟合该点附近的表面,从而计算出该点的高程值。
GIS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数字城市:数字城市的概念是从“数字地球”发展而来,是数字地球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是综合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技术、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技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
它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点位测量导航技术的一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不是一个单一星座系统,是一个包括GPS 、GLONASS、COMPASS、Galileo 等在内的综合星座系统。
地理信息产业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是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开发、应用、服务、经营的全部活动,以及涉及这些活动的各种设备、技术、服务、产品的实体的集合体OPENGIS由美国OGC(OPENGIS 协会)提出。
是通过新的技术和商业方式提高地理信息处理的互操作性,以一定的规范、标准使用于网上的任何地理数据和地理数据处理达到“无边界”,解决地理数据的共享。
投影变换(地图投影)指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数学方法。
投影变换是解决地球椭球面上地物绘制到平面图纸上的问题实用型GIS在较成熟的工具型gis 软件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应用目的而设计的用于解决一类或多类实际问题的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地理空间实体和解决特殊地理空间分布的模型。
如lis、cgis、ugis。
拓扑关系(topological relation)指满足拓扑几何学原理的各空间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即用结点、弧段和多边形所表示的实体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等关系。
拓扑结构(topological structure)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
拓扑邻接是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拓扑关联是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拓扑包含是指存在于空间图形同类但不同级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遥感(remote sensing)不接触物体本身,用遥感器收集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处理、分析后,识别目标物、揭示目标物几何形状大小、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技术。
GIS考题归纳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RS、GIS、GPS中的有关部分有机集成 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 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
数据操作 类别间的不明确、边界误差(不规则数据分类方法引起) 多层数据叠加误差 多边形叠加产生的裂缝(无意义多边形) 各种内插引起的误差
数据输出 比例尺误差、输出设备误差、媒质不稳定(如图纸伸缩)
成果使用 用户错误理解信息、不正确使用信息
3、拓扑关系及其对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的重要意义 拓扑关系是指空间中点、线、面、体之间相互的位置关系。指图形保持 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分类: 1)关联性: (不同类要素之间)结点与弧段、多边形与弧段 2)邻接性: (同类元素之间)多边形之间、结点之间。 3)连通性:与邻接性相类似,指对弧段连接的判别 4)方向性:弧段的起点、终点确定了弧段的方向。 5)包含性:指面状实体包含了哪些线、点或面状实体。 6)层次关系:相同元素之间的等级关系 对于数据处理和GIS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 1)拓扑关系能清楚地反映实体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它比几何关系具 有更大的稳定性,不随地图投影而变化。 2)有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利用拓扑关系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 某县的邻接县,--面面相邻问题。又如供水管网系统中某段水管破裂找 关闭它的阀门,就需要查询该线(管道)与哪些点(阀门)关联。 3)根据拓扑关系可重建地理实体。
出、显示、检索分析等功能
GIS软件及其应用-期末考试-复习——名词解释

GIS软件及其应用--名词解释1.数据层:是指S层体系中的一种,包括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面层。
数据层由库类文件组成,负责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并将数据传递给上层的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
2.数据框:信息的地理窗口。
数据框具有定义、显示和使用其所包含数据的上下文的属性。
3.空间数据采集及组织:空间数据采集就是将现有的地图、外业观测成果、航空相片、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等转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数字形式,分为属性数据采集和空间数据采集。
空间数据组织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对数据进行合并、存储、处理的过程。
ArcGIS三种数据组织形式:shape file、coverage、Geodatabase4.地理数据库:是按照层次型的数据对象来组织地理数据,这些数据对象包括对象类、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
5.投影变换:是将一种地图投影转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主要包括投影类型、投影参数或椭球体等的改变。
6.数据变换:是指对数据进行诸如大放大、缩小、翻转、移动、扭曲等几何位置、形状和方位的改变等操作。
7.数据裁切:是从整个空间数据中裁切出部分区域,以便获取真正需要的数据作为研究区域,减少不必要参与运算的数据。
8.数据拼接:是指将空间相邻的数据拼接为一个完整的目标数据。
9.数据提取:是从已有数据中,根据属性表内容选择符合条件的数据,构成新的数据层。
10.符号化:指的是将已处理好的矢量地图数据恢复成连续图形,并附之以不同符号表示的过程。
11.地图注记:地图上说明图面要素的名称、质量与数量特征的文字或数字。
12.地图整饰:是地图表现形式、表示方法和地图图型的总称。
13缓冲区分析:是对一组或一类地图要素(点、线或面)按设定的距离条件,围绕这组要素而形成具有一定范围的多边形实体。
从而实现数据在二维空间扩展的信息分析方法。
14.叠置分析:是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叠置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GIS历年考研地的题目名词解释

GIS历年考研题(名词解释)答案LBS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又称定位服务,是指通过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的配合,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与位置相关的服务信息,是利用用户位置信息进行增值服务的一种移动通信与导航融合的服务形式。
(2005)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利用人造卫星进行点位测量导航技术的一种,由美国军方组织研制建立,从1973年开始实施,到90年代初完成。
(1998)XML(可扩展标识语言)是通用标识语言标准(SGML)的一个子集,它是描述网络上的数据内容和结构的标准。
(2004)OGC(OpenGIS协会,OpenGIS Consortium)是一个非赢利性组织,目的是促进采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方式来提高地理信息的互操作(Interoperablity),OGC会员主要包括GIS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制造商,数据生产商以及一些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其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2004)SIG空间信息栅格(spatial information grid,SIG)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协同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吴信才)(2004)4D产品指数字线化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栅格图(DRG)。
(2005)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简称DEM)是在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集。
DEM的水平间隔可随地貌类型不同而改变。
根据不同的高程精度,可分为不同等级产品。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简称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相片/遥感相片(单色/彩色),经逐象元进行纠正,再按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影像数据。
GIS水平考试1级名词解释1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
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以及时间特征三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方位角,是指从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即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SQL全称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
包括数据操作、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实用型GIS也称为面向项目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类有具体应用目标,为特定区域或者专题(专业)的管理决策服务的使用GIS电子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所生成的地图,是基于数字制图技术的屏幕地图,是可视化地图投影变换时研究从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的理论和方法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的一个分支。
一般认为,DTM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数据字典:是描述数据的信息集合,是对系统中所有使用数据元素定义的集合。
数据字典的内容一般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其作用是对系统中数据做出详尽的描述,提供对数据库中数据的集中管理。
工具型GIS:这类系统没有具体的应用目标,基本上是一种系统支撑软件供建立实用的GIS之用。
它具有对计算机硬件适应性强,数据管理和操作分析效率高、功能较完善,且易于扩展和商品化等优点图层:基于矢量拓扑关系的数据的集合。
大学考试GIS真题名词解释答案(9.12)

20071.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又具有相互关联关系的大型数据集和操作这些数据集的一套系程序组成2.空间对象:是GIS空间分析的客体,它们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实体或现象。
人们能够感知空间对象的存在是因为其具有多重的属性,如,空间位置、发生时间、大小、颜色、质地、位置等等。
(百度百科)3.叠置分析:将两幅或多幅图以相同的空间位置重叠在一起,经过图形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空间区域的过程4.3S技术:是空间信息技术的核心,包括RS即遥感、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和GNN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5.ArcGIS:由ESRI公司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GIS平台产品,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GIS产品。
6.航天遥感:又称太空遥感,泛指利用各种太空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系统,包括人造卫星、太空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其中卫星遥感为主体7.影像分类:基于影像像元代表数值,通过统计、运算、对比和归纳,将像元分成几种类型、等级或数据集的过程,主要分类方法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20081.拓扑关系:指满足拓扑几何学原理的各空间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即用结点、弧段和多边形所表示的实体之间的邻接、关联、包含和连通关系。
2.矢量数据: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示点、线、面等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一种数据,常用于表现具有确定形状或边界的不连续对象,其核心是坐标点。
3.地图投影: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方法。
4.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高度非过程化的语言,只需用户指出做什么而不需要指出怎么做,目前SQL已经被重新定义为标准化查询语言。
5.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吸收、反射或散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6.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影像能够是别的最小单元的尺寸,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像元大小,它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单位一般是米。
7.波普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是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GIS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精排版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拟定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现实,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的系统。
【空间数据的分类】是指根据系统功能的及国家规范和标准,将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要素区别开来的过程,以便从逻辑上将空间数据和数据组织不同的数据层,为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和共享提供依据。
【空间数据的编码】也称为特征码,是指将数据分类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
【曲面数据的输入】曲面数据主要是指数字地形模型数据,通常采用对已知高程的离散数据点进行空间插值的方法来生成。
【空间数据压缩】即从空间坐标数据集合中抽取一个子集,使这个子集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去的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
空间数据库应包括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
【空间索引】是指依据空间实体的位置或空间实体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利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实体的概略信息,如标识码、最小外接矩形以及存储地址。
【范围索引】即在记录空间实体的坐标时,同时记录每个空间实体的最大和最小坐标。
【DTM】DTM就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
【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GIS原理-名词解释及分析题

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2、RS是指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得其特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
3、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三维显示的虚拟地球,或指信息化的地球,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地球技术系统。
4、拓扑结构用来表示要素之间连通性或相邻性的关系称为拓扑结构。
5、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是指网结构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等三种关系。
6、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这种投影的特点是: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成垂直相交的直线;投影后没有角度变形;中央经线上没有长度变形。
7、矢量数据是代表地图图形的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这种数据结构主要用于表示地图图形元素几何数据之间及其与属性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8、缓冲区分析就是在点、线、面实体(缓冲目标)周围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多边形。
9、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以数字的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别的模型,也是地形形状、大小和起伏的数字描述。
10、TIN(不规则三角网)由不规则分布的数据点连成的三角网组成,三角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观测点的密度和位置。
它能随地形起伏变化的复杂性而改变采样点的密度和决定采样的位置,因而能克服地形起伏不大的地区产生数据冗余的问题。
11、OpenGIS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环境下,根据行业标准和接口所建立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厂商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及异构分布数据库能相互通过借口交换数据,并将他们结合在一个集成式的操作环境中。
12、元数据(Metadata)是用于描述数据内容、定义、来源、精度、空间参照、质量及地理数据集管理的数据,即“说明数据的数据”。
GIS基础学习知识复习资料题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gis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 地图综合:即制图综合,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该图来说是次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掉,这个过程叫做制图综合。
他是通过概括和取舍的方法来实现的。
2数字地面模型: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
3监督分类:是以建立统计识别函数为理论基础,依据典型样本训练方法进行分类的技术。
即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求出特征参数作为决策规则,建立判别函数以对各待分类影像进行的图像分类,是模式识别的一种方法。
4缓冲区分析:指以点、线、面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的叠加,进行分析而得到所需结果。
5叠加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考系统下,通过对两个数据进行的一系列集合运算,产生新数据的过程。
6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环境下,根据行业标准和接口(Interface)所建立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
简答题和论述题1空间数据库的概念、组成、空间保存数据的特征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
组成:在地理信息系统教程1162等高线特点和分类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特点:(1)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2)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
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3)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4)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5)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
分类: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四种。
3 gis特点,功能,概念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GIS复习指导名词解释

GIS复习指导名词解释1信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像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信息具有客观性,实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等特征2数据: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定性或定量对事物和环境描述的直接或间接原始记录,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是客观对象的表示3地理信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只是,它是对表达地理特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4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之间关系的数字化表示。
地理数据具有空间上的分布性,数据量上的海量性,载体的多样性和位置与属性的对应性等特性5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分析和输出的计算机系统6空间尺度:一般是指开展研究所采用的空间大小的量度7地理格网: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格网p(54)8地理空间:指地球表面及近地表空间,是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智慧圈交互作用的区域p(62)9地理空间实体:对复杂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简化抽象得到的结果,简称地理实体p(62)10对象模型:也称作要素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怕p(66)11场模型:把地理空间中的现象作为连续的变量或体来看待p(66)12矢量数据模型:p(76)13栅格数据模型:p(77)14游程长度编码结构:也称行程编码,不仅是一种栅格数据无损压缩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栅格数据结构P(97)了解其基本思想15四叉树数据结构:一种栅格数据无损压缩的编码方法P(98)了解基本思想16影像金字塔结构:指在统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p(103)17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场所p(115)18空间数据库引擎:采用关系数据库与文件混合管理模式的传统GIS数据库系统技术p (124)19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p(129)20元数据:用于描述要素、数据集或数据集系列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
GIS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4X5)1、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软件系统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建模,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P42、数据: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3、信息: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4、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P35、地理信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数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6、空间数据:P197、属性数据:P198、DTM 与DEM:DTM为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9、拓扑关系:地理图形要素之间的各种关联、邻接以及包含等空间关系的总和就是拓扑关系。
P4510、数字地球:是用数字化的形式对地球表层及其空间甚至于地表以下某些特征的一种抽象描述的模型,是地球诸要素信息的数字集合.11、缓冲区分析:即邻近度分析,是对空间点、线、面实体周围形成范围的一种距离空间的分析技术,主要描述地理实体目标的影响范围和服务范围.12、矢量数据结构:P4213、空间网络分析:以点线二元关系形成的系统,用来模拟一种物体或物质在路径上的运动情况。
14、数据变换:将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转换为另一种数学状态的过程,包括投影、变换、几何纠正、误差修正等。
15、空间分析: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形成和空间演变等信息。
名词解释GIS

一、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 分)名词解释二、(1.空间数据质量:空间位置、专题特征以及时间是表达现实世界空间变化的三个基本要素。
空间数据是有关空间位置、专题特征以及时间信息的符号记录。
而数据质量则是空间数据在表达这三个基本要素时,所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2.数据不确定性3.空间特征数据4.地理信息系统5.面向对象:为了有效地描述复杂的事物或现象,需要在更高层次上综合利用为了有效地描述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和管理多种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并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统一的抽象。
和管理多种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并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统一的抽象。
这就是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含义,是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含义,其具体实现就是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 6.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空间分析模型:是指用于GIS 空间分析的数学模型,是在GIS 空间数据基础上空间分析模型:空间分析的数学模型,建立起来的模型,是通过作用于原始数据和派生数据的一组顺序的、建立起来的模型,是通过作用于原始数据和派生数据的一组顺序的、交互的空间分析操作命令,对一个空间决策过程进行的模拟。
间分析操作命令,对一个空间决策过程进行的模拟。
7.数据模型:是描述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描述,是空间数据库建立的逻辑是描述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描述,是描述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描述模型。
模型。
8.误差:误差是指数据与真值的偏离。
误差是指数据与真值的偏离。
误差反映了数据与真实值或者大家公认的真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准确性的表达方式。
9.空间数据内插:通过已知点或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分区数据的方法称通过已知点或分区的数据,通过已知点或分区的数据为空间数据的内插。
GIS基础复习题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一、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

一. 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gis):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和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是实现地理信息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
3.像元:是组成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
在遥感数据采集,如扫描成像时,它是传感器对地面景物进行扫描采样的最小单元;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它是对模拟影像进行扫描数字化时的采样点。
4.数字高程模型(DEM):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它是对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的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
5.数字地形分析(DTA):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6.可视化:是将科学计算中产生的大量非直观的、抽象的或者不可见的数据,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等技术,以图形图像信息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
7.矢量空间数据结构:对矢量数据模型进行数据的组织,它直接以几何空间坐标为基础,记录实体坐标及其关系,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多边形等地理实体,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
8.栅格数据结构:指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然后在各个网格单元内赋予空间对象相应的属性值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9.空间分析: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获取有关空间信息。
10.缓冲区分析:即邻近度分析,是对空间点线面实体周围形成范围的一种距离空间的分析技术,主要描述地理实体目标的影响范围和服务范围。
11.矢量数据:是面向地物的结构,即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目标都直接赋有位置和属性信息以及目标之间的拓朴关系说明。
但在空间表达方面没有直接建立位置与地物的关系。
12.镶嵌数据模型:采用规则或不规则的小面块集合来逼近自然界不规则的地理单元,适合于用场模型抽象的地理现象;13.TIN数据结构:表示和存储曲面要素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便于连续现象在任一点的内插计算,经常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来拟合连续分布现象的覆盖表面。
GIS复习——精选推荐

平时测试一一、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软件系统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建模,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地理空间一般指上至大气电离层,下至地壳与地幔交界的莫霍面之间的空间区域。
3、拓扑关系地理图形要素之间的各种关联、邻接以及包含等空间关系的总和就是拓扑关系4、空间数据分类是指根据系统功能与国家规范和标准,将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要素区别开来的过程,以便从逻辑上将空间数据组织为不同的数据层,为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和共享提供依据。
5、地图投影投影的过程就是从球形的地球表面到平面的转换。
这个转换过程的结果是地图投影。
6、空间元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和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
7、空间数据的内插通过已知点或多边形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多边形分区数据的方法就称为空间数据的内插。
8,几何纠正为实现对数字化数据的坐标系转换和图形变形误差的纠正。
二、判断题1、数据经过加工才能成为信息。
2、栅格数据模型使用的规则网格只能是正方形,不可以是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
三、选择题1、以下栅格数据结构的存储类型中,(A)属于非压缩存储。
A、栅格矩阵B、游程编码C、四叉树D、八叉树2、基于多边形数据的栅格化方法不包括:(D )A、内点填充法B、边界代数法C、包含检验法D、扫描线法四、问题题1、地理信息系统应包含哪些基本功能,,组成,输入与输出设备,起源?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和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展示;二次开发和编程。
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输入设备:卫星遥感影像接收机,扫描仪,数字化仪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大屏幕起源:60年代起源于北美2、如何在地理空间中进行定位?我国目前采用的定位标准是什么?▪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即大地测量控制,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目前,我国采用的大地坐标系为1980年中国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中国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现在规定的高程起算基准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GIS名词解释和简答

GIS名词解释和简答始数据集S,并取得尽量大的压缩比【游程编码结构】是栅格数据结构中的一种,游程长度编码是栅格数据压缩的重要编码方法。
基本思路:对于一幅栅格图像,常常有行(或列)方向上相邻的若干点具有相同的属性代码,因而可采取某种方法压缩那些重复的记录内容。
其编码方案是,只在各行(或列)数据的代码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代码以及相同代码重复的个数,从而实现数据的压缩。
【四叉树数据结构】基本方法: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直到子象元的数值单调为止。
【数据输入方法】矢量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栅格数据的输入与编辑【空间数据融合】是一个多级、多层面的空间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完成对来自多个信息源的空间数据(包括不同的空间数据结构-如矢量与栅格,或相同空间数据结构不同的数据格式和文件组织形式-如不同GIS软件间的数据格式)进行。
方法:基于转换器的数据融合;基于数据标准的数据融合;基于公共接口的数据融合;基于直接访问的数据融合【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遥感数据具有周期性、动态性、数据获取的高效性;GIS具有高效的空间数据管理能力和灵活的数据分析功能。
所以,遥感与GIS空间数据融合是非常自然和合理的,数据的融合有利于增强多重数据的复合能力,改善遥感信息提取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有利于遥感影像辅助GIS空间数据的获取与更新,有效地提高各类数据的使用率。
【遥感影像与数字地图的融合】正射的影像和数字地图可以融合成影像地图,并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丰富的光谱信息和几何信息,以及其它属性信息(如地形和行政边界等),可视化效果好。
【遥感影像与DEM的融合】DEM具有精确的地形信息,可以用来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和配准,以消除栅格的漂移,参加分类。
【遥感影像与扫描图象的融合】地图扫描数据与遥感影像的配准叠合,有助于快速发现已发生变化的区域,并有助于GIS数据库的更新。
【数据库基本概念】是为一定目的服务的,以特定的数据存储形式相关联的数据集合,它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是从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而来的。
GIS原理与应用 复习资料

GIS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
2.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数字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信息、时空特征。
3.地理实体(空间实体)---GIS处理对象: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它是一个具体有概括性,复杂性,相对意义的概念。
4.地理信息系统: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5.拓扑关系: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缩放、旋转和拉伸等),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6.矢量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是对矢量数据模型进行组织的。
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空间关系来表达空间对象的位置。
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多边形等实体;坐标空间设为连续,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
7.栅格数据结构:又称为网络结构或像元结构,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8.数据压缩:是指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中抽出一个子集,使得该子集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较好地逼近原集合,且尽可能降低其数据量的数据处理过程。
是将数据表示成更紧凑的格式以减少存储空间的一项技术。
9.影像金字塔:指在统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影像金字塔结构用于图像编码和渐进式图像传输,是一种典型的分层数据结构形式,适合于栅格数据和影像数据的多分辨率组织,也是一种栅格数据或影像数据的有损压缩方式。
10.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和应用的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合,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
GIS复习(名词解释)

GIS复习一.名词解释1. GIS 定义(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ervice/Science)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 空间数据质量空间数据质量是指空间数据在表达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以及时间特征时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3. 空间元数据地理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
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他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以便用户有效地定位、评价、比较、获取和使用地理空间数据.4. 实体式矢量结构实体式数据结构是指以实体为单位来组织空间数据,对于构成多边形边界的各个线段,以多边形为单元进行组织。
5. TIN不规则三角网,由不规则空间取样点和断线要素得到的一个对表面的近似表示6. 空间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空间数据的集合。
7. 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根据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实体,然后与其他要素图层进行叠置分析。
8. 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是指依据网络拓扑关系,通过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及属性数据,以数学理论模型为基础,对网络的性能特征进行多方面研究的一种分析计算。
9. 叠置分析叠加分析是将同一地区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要素进行叠加,产生新的要素的分析方法。
10. 空间索引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形状以及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括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如对象的标识、最小外包矩形及指向空间对象实体的指针。
11. 四叉树索引四叉树是一种对空间进行规则递归分解的空间索引结构,将已知范围的空间划成四个相等的子空间。
如果需要可以将每个或其中几个子空间继续划分下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基于四叉树的空间划分。
12. 空间数据可视化空间数据可视化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地水准面: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
2.高程:是由高程基准面起算的地面点的高度.
3.WGS84坐标系:在GPS定位中,定位结果属于WGS-84坐标系。
坐标系原点位于地球质心,Z轴指向BIH198
4.0协议地极(CTP)。
4.地图投影:是指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数学方法。
5.投影变换:将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的过程。
6.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就是一种专门化的数据库,由于这类数据库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所以有人把它称为空间数据库。
7.空间索引: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8.地理数据库: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的硬件与软件系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诸要素文件的集合,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
9.地图综合:是通过简化地图数据的表达以适合较小比例尺和满足地图易读性的需要.
10.空间分析: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形成、空间演变等信息。
11.叠加分析: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数据层面,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的操作,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12.缓冲区分析:是研究根据数据库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实体
13.坡度:为水平面与局部地表之间的正切值
14.监督分类: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以对各待分类影像进行的图像分类
15.非监督分类:以不同影像地物在特征空间中类别特征的差别为依据的一种无先验类别标准的图像分类。
16.嵌入式GIS(地理信息系统):是指GIS在嵌入式设备例如掌上电脑、手机等手持设备上的应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