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学评价
【检验医学】方法学评价实验
◈⊃ ► ◄ ■
测定误差与选定的可允许误差比较, 判断方法的可接受性
性 能 指 标
正
精
携 带
确
密
污
度
度
染 率
◈⊃ ► ◄ ■
可
生
报
物标
告
参准
范
考化
围
区间验证
正确度的评价
正确度:是指由大量测试结果得到的平均数 与真值的一致程度,以偏倚来表示,偏倚 小则说明正确度高,偏倚大则说明正确度 低。
*干扰试验 *回收试验 *方法比较试验
▪ 由于干扰物质的种类很多,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到 目前为止,实验室只能对极少数的干扰物做出评价。
◈⊃ ► ◄ ■
可报告范围评价
▪ 分析测量范围 指对没有进行任何预处理(稀释、浓缩等) 的标 本,分析方法能够直接测定出的待测物的范围。也就是系统 最终的输出量(活性或浓度)与被分析物的活性或浓度成线 性比例的范围,它反映整个系统的输出特性。常用线性试验 来评价实验方法的分析测量范围
◈⊃ ► ◄ ■
干扰实验
▪ 干扰实验是评价被分析样本中其他物质引起实验方法的系统 误差,以评价方法的准确度。因为特定浓度的干扰物质一般 引起恒定数量的误差,而与样本中被分析物的浓度无关。
▪ 误差大小受样本中干扰物浓度影响。 ▪ 临床检验绝大部分反应是以血清为介质,在测定某分析物的
浓度或活性时,除参与反应的物质外,还有许多复杂成分通 过直接参与反应、抑制反应或激动反应等方式对反应过程进 行干扰,从而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 例如葡萄糖氧化酶反应测量葡萄糖,其中产物过氧化氢可能 与尿酸起反应,干扰可能是轻微的。因此,临床实验室应对 影响实验的干扰物质进行评价,了解干扰物质的种类及干扰 特性,对检测结果做出评价。
教学方法评价
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方法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实施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首先,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是评价教学方法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主要指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评价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时,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等因素。
只有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其次,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也是评价教学方法的重要方面。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主要指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评价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只有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才能被认为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另外,教学方法的实施情况也是评价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方法的实施情况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方式。
在评价教学方法的实施情况时,需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情况等因素。
只有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才能被认为是好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方法学评价
方法学评价文件(3)
• EP10-A:定量实验室方法的初步评价 核准 指南(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Clinical Laboratory Methods; Approved Guideline),提供了用于分析方 法和设备操作的初步评价的实验设计和数 据分析。
三、方法选择的步骤
•1.提出要求 •2.获取资料 •3.选定候选方法 •4.候选方法的初步试验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和重复性; •重复试验——精密度; •对比试验——准确度;
评价临床方法的文件
• 核准(approved),编号为A :核准文件是 修改后的最终文件。
• 提议(proposed),此类文件编号为P :“ 提议文件”的内容通常要接受广泛、细致、 全面的评论;
• 它在发展相关的标准和指南时采取了特有的一致化 过程(consensus process)。
• NCCLS的自愿一致化过程是一个建立正式标准的过 程,包括:方案的认可;建立和公开对有关文件的 评论;根据使用者的意见修改文件。
方法学评价文件(1)
• EP5-A:临床化学设备操作精密度评价 核准指南( 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Chemistry Devices; Approved Guideline)。用于 临床化学设备进行精密度评价的实验设计及如何与 生产厂声明的精密度进行比较。
• 2.二级标准品(次级参考物, 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 ) 包括用于 常规分析的标准液。这类标准品可由实 验室自已配制或为商品,它的示值必须 用一级标准品和参考方法并由训练有素 的,能熟练掌握参考方法的操作者确定 ;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评价或为控制物 定值和常规测定的结果计算。
教学方法评价
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评价教学方法的好坏,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学习成效、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是评价其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使得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比如,在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
其次,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也是评价其优劣的重要方面。
针对性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对于不同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性的辅导、个性化的任务设计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方法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学方法的实效性是评价其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实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比如,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等实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方法需要具有一定的实效性,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评价一个教学方法的好坏,需要综合考虑其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够得到较好的表现,才能够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教学方法。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方法学性能评价中,关于参考区间的评价
方法学性能评价中,关于参考区间的评价
在方法学性能评价中,参考区间的评价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覆盖率:参考区间的评价首先要考虑到其覆盖目标值的能力。
覆盖率指参考区间中包含真实目标值的比例。
通常要求参考区间的覆盖率达到一定的水平,例如95%以上。
2. 置信度:参考区间的评价还需要考虑到其置信度,即参考区间内的目标值的可信程度。
置信度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例如通过计算置信区间的上下限。
3. 宽度:参考区间的宽度也是评价参考区间好坏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参考区间越窄越好,说明方法的测量精度越高。
4. 偏差:参考区间的评价一般还需要考虑到其对真实目标值的偏差。
参考区间的中心位置是否与真实目标值相符,可以通过计算偏差来评估。
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综合评价参考区间的优劣,确定其在方法学性能评价中的表现。
当然,具体评价指标和方法会根据具体的方法学和应用场景而有所不同。
方法学质量评价
方法学质量评价
方法学质量评价是对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以确保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科学研究中,方法学质量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设计:评估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包括样本选择、分组方法、处理措施、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合理性。
实验操作:评估实验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包括实验技术、仪器设备、实验环境等方面的可靠性。
数据分析:评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数据处理的正确性、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等方面。
实验可重复性:评估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推广性,以确认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质量控制:评估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学质量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同行评审、外部审核、内部审核等。
其中,文献综述可以提供相关研究方法的背景信息和比较研究;同行评审可以由专家对研究方法进行评估和提出改进建议;外部审核可以由第三方机构对研究方法进行评估;内部审核可以由研究团队自行评估和改进研究方法。
方法学质量评价
方法学质量评价1. 方法学质量高,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 方法学质量高意味着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偏差和误差,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方法学质量低,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和误差。
- 方法学质量低意味着研究中的方法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或操作失误,导致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受到质疑。
3. 方法学质量与研究问题的一致性对研究结果的解释至关重要。
- 若方法与研究问题不一致,可能导致数据或结果的不稳定性,影响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
4. 方法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但可以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带来显著的提升。
- 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用于提高方法学质量,可以减少研究结果的偏差和误差,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5. 方法学质量评价需要考虑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可重复性和适用性。
- 严谨性、可重复性和适用性是评价方法学质量的重要维度,需要综合考虑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6. 方法学质量的提升需要科研人员具备专业的方法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设计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
- 科研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方法学素养,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才能确保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7. 方法学质量的评价应当充分考虑研究过程中的潜在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影响。
- 对潜在偏差的评估和控制是评价方法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方法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并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支持。
- 方法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需要各方有效的监督和支持以保证研究质量。
9. 方法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科研需求。
- 随着科研领域的不断发展,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是提升方法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0. 方法学质量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等多个环节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方法学评价实验—-重复性实验
3.03
3.41
(1)只有一个离群值的情况:设有n个测定数(X1<‥<Xn),其中X1 为离群值,即可利用上述公式,直接对X1进行检验。
(2)如果离群值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布在均数的同一侧,例如X1、 X2都是离群值,则首先检验最内侧的一个数据(X2),即通过检验决 定X2是否应该舍弃。如果X2应该舍弃,X1自然该舍弃。如果X2不应 舍去,再检验X1。
显著性水平
0.05
0.01
2.834
3.204
2.845
3.216
2.856
3.228
2.867
3.239
2.877
3.250
2.886
3.261
2.896
3.272
2.905
3.282
2.914
3.292
2.923
3.301
2.931
3.310
2.940
3.319
2.948
3.328
2.956
3.337
【试剂与器材】
1. HK法测定血清葡萄糖试剂盒 2. 5.55mmol/L葡萄糖标准液 3. 分光光度计 4. 水浴箱 5. 试管、吸管等 6. 临床样本:根据医学决定水平收集临床混合血清样本三份
(2.8、6.7、11.1mmol/L) (无肉眼可见溶血、脂血、黄疸)
HK工作液配制:4R1 + 1R2
2.658
2.409
2.705
2.443
2.747
2.475
2.785
2.504
2.821
2.531
2.853
2.557
2.580
2.88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法学质量评价
方法学质量评价
方法学质量评价是对某种研究方法或工具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研究的设计、实施、数据分析以及结果解释等。
具体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可能因研究领域、方法和工具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医学领域,例如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主要关注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抗干扰性、参考范围等性能指标。
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时,通常会使用诸如“COSMIN偏倚风险检查表”这样的工具,该工具可以对每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为每种测量性能研究分配一个风险评级。
此外,还有其他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如客户满意度调查、专家评估、绩效评估以及对比实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评估不同方法或工具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方法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过程,它有助于我们理解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6条方法学质量评价
根据临床医生的意愿分组
根据患者的意愿分组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laboratory test or a series of tests;基于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结果分组
依据所应用的干预措施分组
“不清楚”)(偏倚风险判断不清楚)
没有充分的信息判断“随机序列”是‘Yes’或‘No’.
对于二分类变量数据,数据缺失的比例未影响到干预结果
For continuous outcome data, plausible effect size (difference in means or standardized difference in means) among missing outcomes not enough to have a clinically relevant impact on observed effect size;对于连续性变量,数据缺失的比例相比事件观察例数在干预结局指标测量上没有临床相关性
Criteria for the judgement of ‘UNCLEAR’ (uncertain risk of bias).
Any one of the following:
Insufficient reporting of attrition/exclusions to permit judgement of ‘Yes’ or ‘No’ (e.g. number randomized not stated, no reasons for missing data provided);没有充分报告失访或排除的信息来判断是‘Yes’或‘No’(如:随机数据不确定,数据缺失原因未知)
方法学质量评价
方法学质量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是指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在科研、学术和实践活动中,方法的质量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高质量的方法能够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指导。
本文将论述方法学质量评价的概念、意义、评价要点和方法,以及方法学质量评价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方法学质量评价的概念和意义方法学质量评价,简单来说就是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科学性是指研究方法是否符合科学逻辑和科学原理,是否合理、可行和具备可重复性;可靠性是指研究方法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是否能够大部分情况下反映出研究对象真实的特征和规律;有效性是指研究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全面地回答研究问题,是否能够有效地实现研究目标。
方法学质量评价的意义在于确保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二、方法学质量评价的要点1. 研究设计的科学性研究设计的科学性是方法学质量评价的重要要点之一。
科学的研究设计应当具有合理的假设、清晰的研究目的、恰当的研究对象和样本、准确的变量测量和有效的研究流程。
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决定了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2.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可靠性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可靠性是方法学质量评价的另一个重要要点。
数据的收集应当具备准确性、全面性和客观性,数据的分析应当符合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结果解释的有效性结果解释的有效性是方法学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之一。
研究结果需要能够客观、准确地回答研究问题,对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并提出可信的结论。
结果解释的有效性能够决定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三、方法学质量评价的方法方法学质量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专家意见和研究结果来评价研究方法的质量;定量评价主要采用统计分析、量表测量、实验比较等方法,依据数据和统计结果来评价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临床检验方法学性能评价
5 操作过程对样本的污染 6 样本本身的基质效应
如:护手霜、手套粉、血清分离器、采 血管盖,等
如:化学和物理性质不同于理想的新鲜 样本。
测量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不准确度(inaccuracy)又称分析总误差 (total analytical error)主要受三个因素 影响:不精密度、偏倚和样本误差。
北京市部分临床检验项目不精密度建议
肌酸激酶
靶值±21%
6.6
碱性磷酸酶
靶值±27%
4.8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靶值±20%
6.4
白细胞
靶值±10%
3.9
红细胞
靶值±4%
2.4
血红蛋白
靶值±4.5%
2.1
红细胞压积
靶值±5%
2.1
血小板
靶值±14%
6.8
乙肝表面抗原
3份样本定性均符合
NA
乙肝表面抗体
3份样本定性均符合
准确度
方法学比对 样本数:20
临床准确性
区分不同健康状况的能力; 阳性结果:真阳性和假阳性 阴性结果:真阴性和假阴性 临界值改变:影响灵敏度和特异性
准确度及其评价
回收实验 干扰实验 方法学对比
临床对“准确性”的要求
实验室提供的检验结果或数据,应有助于临 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 断。
除了计量学准确性外,实验室还应对检验方 法的临床准确性进行评价。
回收实验
用于评估实验方法正确测定在常规样本中加 入的被测物量的(质量、浓度、活性)能 力;
通过测定比例系统误差,对实验方法的准确 度进行评价。
回收实验的基本要求
使用常规样本基质,如血清或血浆;如果加入的被测物为液 体,应控制体积在10%以内;
revman 方法学评价
revman 方法学评价RevMan(Review Manager)主要用于系统评价、元分析和健康技术评估。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准确地进行文献检索、数据提取和统计分析,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1. 引言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研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系统评价和元分析应运而生。
系统评价是一种对某一特定问题的所有相关研究进行收集、筛选、评估和综合的过程,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最佳证据。
而元分析则是对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一个总体的结论。
RevMan作为一款专业的系统评价和元分析软件,具有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结果准确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医学研究领域的必备工具。
2. RevMan软件RevMan它基于国际循证医学领域的权威指南——Cochrane Handbook 5.1,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评价和元分析方法学框架。
RevMan的主要功能包括:文献检索、数据提取、质量评估、统计分析、结果输出等。
3. RevMan的特点与优势(1)操作简便:RevMan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即使是没有专业背景的用户也能快速上手。
(2)功能强大:RevMan支持多种数据库的检索,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如森林图、漏斗图等,满足不同研究需求。
(3)结果准确:RevMan采用严格的质量评估和统计分析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国际化:RevMan遵循国际循证医学领域的权威指南,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研究。
4. RevMan基本操作流程RevMan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建立研究项目、文献检索、质量评估、数据提取、统计分析和结果输出。
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步骤:(1)建立研究项目:在RevMan中创建一个新的项目,输入研究的题目、作者、摘要等信息。
(2)文献检索: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和检索词,设置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
(3)质量评估: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的要求,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
方法学质量评价
方法学质量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旨在评估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可靠性、有效性和适用性,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方法学质量评价的定义、意义、标准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知识的基础。
一、方法学质量评价的定义和意义方法学质量评价是指评估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包括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方面的评价。
其意义在于通过评价可以确保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也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方法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和要求方法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包括研究设计的合理性、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科学性、结果解释的合理性等方面。
具体要求包括研究目的明确、研究对象选择合理、样本规模充分、数据采集方法科学、数据分析技术可靠等。
评价可以根据不同领域和研究目的确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要求。
三、方法学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流程方法学质量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侧重于对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逻辑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合理性。
定量评价则侧重于通过统计分析和指标评价对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量化评价,包括抽样误差、调查误差、分析误差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的流程包括确定评价对象、收集评价信息、分析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等步骤。
四、方法学质量评价在科研和决策中的应用方法学质量评价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研究者确保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提高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和实践价值。
在决策过程中,方法学质量评价也能够帮助决策者准确理解和使用研究成果,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依据的可靠性,提高决策的效果和效益。
结语方法学质量评价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作用和意义不可忽视。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方法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和决策者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决策实践,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科学性,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医学检验方法学评价指标(齐)
可信区间判断指标
90%可信区间 可信上限及可信下限统计学的规律说明, 每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与测定次数有关,次 数愈多,结果反映真实性愈强;但实际上, 不可能进行大量的测定。 在统计学中为了估量分析误差的不确定性 ,对于每一误差可计算其可信区间,用可信 上限与可信下限代替单值的估量,EU为误差 的可信上限,EL为误差的可信下限。
可信区间判断指标
W:是回归线可信区间的宽度(与给定的XC相 对应的YC值范围)。 对于一给定的XC,YC的上下可信限由方程(a +bXC)±W计算得到。 W计算式如下: W=t(SY/X)〔1/N+(XC-X)2/∑(Xi-X)2〕1/2
可信区间判断指标
W的大小取决于选择的百分区间(这里是90 %),即和选择的值有关(这里选双侧)。 W和回归线标准差SY/X成正比关系,SY/X直接 反应方法对比数据的不确定性。 中括号内的式子表明,在N很大,XC=X,W 很小,若XC无论在哪一方向逐渐偏高X,则 (XC-X)之差增大,W也增大。
单值判断指标
系统误差 回归方程:n=50,a=-0.98,b=0.925 ,Y=-0.98+0.925X。 SE=|(a+bXC)-XC|=|(-0.98+ 0.925×176.8)-176.8|=14.24μmol/L 判断:|(a+bXC)XC|<EA,系统误差可 以接受。
单值判断指标
总误差 RE=6.93μmol/L,SE=14.24μmol/L 判断:RE+SE=6.93+14.24= 21.17μmol/L<EA,总误差可以接受,故该 方法为可接受。 对于一个判断为不能接受的方法,为了减少 某一误差而作了改进,则各个评价试验都须 重新进行做。
备注 STM=重复试验的标准差 R=平均回收率
报告质量评价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报告质量评价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报告质量评价是对报告文档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内容的准确性、清晰度、完整性以及语言的流畅性和规范性等方面。
方法学质量评价是针对研究报告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包括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实施过程的科学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以及结果的可信度等方面。
在进行报告质量评价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准确性:报告中所呈现的数据、事实和信息是否准确,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2. 完整性:报告是否涵盖了所有重要的方面和内容,是否具备全面性。
3. 清晰度:报告的表达是否清晰明确,信息传递是否流畅,避免歧义和模糊性。
4. 结构:报告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具备统一的框架和章节。
5. 语言:报告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否规范、准确,是否符合学术规范。
方法学质量评价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设计:研究报告中所采用的研究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回答研究问题,是否具备内部和外部有效性。
2. 数据收集:研究报告中所使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是否科学、可靠、有效,是否符合研究目的和问题。
3. 数据分析:研究报告中所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否合理,统计方法是否正确,数据处理过程是否详细描述。
4. 结果解释:研究报告中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是否准确、客观,结论是否合理,是否与研究问题相一致。
5. 结果可信度:研究报告中的结果是否可靠,是否具备可重复性,是否受到偏见和干扰。
以上只是对报告质量评价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的一些基本考虑因素,具体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可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研究领域来确定。
方法学评价试验——重复性试验(TP)
方法学评价试验
——重复性试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批内精密度评价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及 统计方法。 熟悉:重复性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评价标准。 了解:批间、日内及日间重复性实验的区别
方法学评价试验---重复性试验
什么是方法学评价
方法学评价(evalution of methodology)是 通过实验的途径客观评价实验方法及其试剂分析性能 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通过实验途径,测定并评 价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在实验中测定的是不精密 度与不准确度,不论精密度还是准确度,强调的都是 误差,评价实验的过程就是对误差的测定。
方法学评价试验---重复性试验
结果及讨论
2.根据以下公式求出均值和标准差s:
n
xi
x i1 n
n
2
xi x
s i1 n 1
n
表示各测定值总和;i=1表示从第1个样本值开始加,
i 1
加到第n个x值,本实验共20个测定值。
方法学评价试验---重复性试验
结果及讨论
3.离群值检验 用求得的均值和标准差对20个测定值进行 检验,如果其中有一个数据超过X±3S时,该数据为离群值。 剔除该数据后补做一个实验数据后重新计算X和s。有两个 以上离群值时,重新进行实验,本次实验作废。
血清(浆)总蛋白(TP)测定
蛋白质检测方法
化学法
18早83期年用建于立酪,氨是酸经和典色的氨蛋酸白的质定测量
此定法测方操定法作。。简该该便方法、法结准较果确双准、缩确重脲,复法精性反密好应度,灵
凯式定氮法(N)
干高扰敏,物1灵质00敏少倍度(左硫低右酸,,铵适检;用测Tr于i范s缓0围.2冲~最1液.低0;m可g某达
第十七章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
第十七章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一、引言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是指对临床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过程。
它对于保障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对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进行探讨。
二、内容1. 准确性评价在临床检验中,准确性是指检验方法所得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性评价是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常用的准确性评价指标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
通过对真实样本与检测结果的对比,可以评估临床检验方法的准确性。
2. 可靠性评价可靠性是指同一检验方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或不同检验人员之间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可靠性评价关注的是临床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常用的可靠性评价指标包括重测相关系数、同质性系数等。
通过重复检测同一样本,可以评估临床检验方法的可靠性。
3. 敏感性评价敏感性是指检验方法对于疾病患者的检出率。
敏感性评价关注的是临床检验方法对于正常人群和疾病群体的鉴别能力。
常用的敏感性评价指标包括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等。
通过对正常人群和疾病群体的检测,可以评估临床检验方法的敏感性。
4. 特异性评价特异性是指检验方法对于正常人群的不检出率。
特异性评价关注的是临床检验方法对于正常人群和疾病群体的鉴别能力。
常用的特异性评价指标包括真阴性率、假阴性率等。
通过对正常人群和疾病群体的检测,可以评估临床检验方法的特异性。
5.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阳性预测值是指在给定条件下,阳性结果为真阳性的概率。
阴性预测值是指在给定条件下,阴性结果为真阴性的概率。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关注的是临床检验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通过对正常人群和疾病群体的检测,可以评估临床检验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三、方法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设计临床实验:选择符合研究目的的合适样本,并进行正反样本对照,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2. 统计分析:采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对临床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
方法学质量评价
方法学质量评价1. 方法学质量高,研究设计合理,数据采集有效。
这意味着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研究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数据采集的有效性,这保证了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度。
2. 方法学质量高,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进行验证。
通过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进行验证,可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从不同角度考察问题,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3. 方法学严谨,充分考虑了样本的选择和样本量的统计学意义。
对样本的选择和样本量的统计学意义进行了充分考虑,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泛化性和代表性,使其具有更高的说服力。
4. 方法学设计合理,纳入了对研究假设的验证和检验。
通过对研究假设的验证和检验,可以评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5. 方法学能够充分控制和考虑混杂因素的影响。
考虑到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使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
6. 方法学数据采集工具经过前期试验验证,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前期试验验证数据采集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了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确保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7. 方法学质量高,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解释。
充分的数据分析和解释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使研究结论更加有说服力。
8. 方法学质量高,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得到了充分验证。
对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意义进行了充分验证,可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增加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9. 方法学质量高,研究者进行了充分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保证了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性。
通过充分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保证了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性,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10. 方法学设计合理,研究过程中各项操作符合伦理规范和科学道德。
研究过程中的操作符合伦理规范和科学道德,保证了研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增加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11. 方法学质量高,研究数据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对研究数据的有效性进行了充分验证,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研究结论更有说服力。
2方法学评价范文
2方法学评价范文方法学评价是对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方法学评价可以对研究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定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学评价方法:方案评估和参与评估,并详细讨论它们的优缺点。
方案评估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通过评估研究设计的安排和实施的质量,以确定研究方法的可信度和可行性。
方案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目标和研究问题的明确性、样本选择的合理性、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可行性、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论的科学性等。
方案评估可以通过定量指标和实证研究来完成。
定量指标可以用于评估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例如通过评估样本大小、抽样方法和数据收集工具的可靠性和效度来评估研究设计的质量。
实证研究则可以通过实际实施研究并分析研究结果来验证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方案评估的一个优点是其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能够提供可靠的研究方法评估结果。
然而,方案评估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评估结果仅仅是对研究方法的表面评价,对于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可能无法完全评估,从而有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片面性。
参与评估是一种质性评价方法,通过参与者的经验和观点来评估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参与评估通常采用访谈、焦点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方法来收集参与者的观点和意见。
参与评估的一个优点是它能够提供深入的理解和洞察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与参与者交流,研究者可以了解到研究方法在实际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此外,参与评估还可以提供对研究方法的多维度评价,包括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因素对研究方法的影响。
然而,参与评估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参与评估所收集的观点和意见可能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无法完全代表整个研究群体的观点。
其次,由于参与评估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努力来收集参与者的观点和意见,因此可能会导致研究进展缓慢或延迟。
综上所述,方案评估和参与评估是两种常用的方法学评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基本概念和具体实施简介
方法学评价不仅是实验室认可的必须条件,更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 2003年我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以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作为我国实验室认可的标准。
•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对方法学进行评价,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抗干扰性、参考范围等。
• CLIA’88 第493.1213条:
实验室在报告病人结果前, 必须建立和确认每个方法下列的性能指标:正确度(原称准确度) 、精密度、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病人结果的检测(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与其他适用的性能特性。
分析系统试剂定标品分析仪
1
检测系统
试剂人员操作程序环境和配套设施分析仪器校准品
• 确认(验证):
用小批量的病人样本(混合样本),来验证本实验室现行的检测系统参数与厂家提供的参数相吻合或符合本实验室所制定的检测质量要求。
• 建立:
用批量的病人样本(或混合样本)、采用标准的实验方法、用实验室现行的检测系统来确定本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参数和检测质量要求。
为何要对方法学进行评估
• 安装和运输过程使分析系统发生变化。
• 工作环境和条件不相同(水质、电压、温度、湿度、大气压等)。
• 试剂在运输和储存条件等状况发生变化。
• 仪器电子部件的使用老化和机械部件的磨损。
• 操作程序的制定。
• 员工的素质和培训情况的差异、检测对象(人群)的差异。
方法学评价的目的
•在实验室开业之前或新检测项目和检测系统引入后,在正式开展之前,核实或验证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
•建立自己的检测系统的方法学参数,并评价方法学参数是否符合本实验室(或国家规定的)的质量要求。
•利用新检测系统的方法学参数,正确解读项目、报告结果及合理解释检测结果。
•对现用的检测系统进行监控,已确保检测质量。
•熟悉和掌握该仪器或检测系统的操作程序,为正式检测病人样本作好准备。
•编写较全面的适合自己的SOP。
何时需要进行评价
• 新引入的检测系统(仪器、试剂)在正式使用之前。
• 实验室自己研制或开发新项目时。
• 现使用的方法(仪器、试剂)发生了变更后。
• 仪器进行了重大的维修和主要部件的更换后。
• 室间质评失败后。
方法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精密度(批内、天间)评价
•正确的评价
•灵敏度评价(功能灵敏度)
•可测定范围验证(AMR,线性)
•临床可报告范围验证(CRR)
•携带污染确认
•参考区间确认或建立
•干扰因素评价
精密度评价
CLSI EP5-A2方案:
《定量检测方法的精密度性能评价》
方案特点:
1. 主要用于厂商或临床实验室对新研发的检测方法和系统或自建检测系统进行评价。
2. 采用2×2×20检测方法,80个数据,
3. 要经过离群值检验、精密度评价、与厂家指标比较等复杂的计算。
CLSI EP15-A方案:
《用户对精密度和正确度性能的核实指南》
方案特点:
1. 要根据厂商提供的批内和总精密度来决定样本检测的重复次数。
2. 需20份样本(包含整个线性范围),一天或3~4天完成。
3. 要计算批内和总精密度并分别与厂家的数据进行比较。
4. 要_______经过离群值检验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5. 是对厂家提供的性能参数的核实。
简易的不精密度评价
一、可选用的样本
1.检测过的混合的病人样本。
2.质控物质。
3.定标品(非现在用的另一批号)。
4.厂家专门生产的用于精密度评价的物质。
二、样本要求
1.高低两个浓度,最好选择在医学决定水平点。
2.或浓度在参考区间的上限和下限附近。
3.或检测范围的中间点和功能灵敏度上限。
4.与病人样本同基质,含量稳定,不能有添加剂。
三、制定本科室的检验质量目标
1.按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目标.
2.按室间质评计划中规定的质量目标:CLIA ”88、部室间质评标准
3.按已出版的推荐的质量目标
4.基于目前技术水平设定质量目标
四、检测
1.批内(within run):一次检测完成。
2.天间(run to run):一天检测一次,共20天,(在样本保存有困难的项目中,可采用上下午各检测一次,每次两个样本,共检测五天)。
五、统计计算和形成评估报告
分别计算批内和天间两浓度的SD、CV%。
六、判别标准
1. 批内不精密度≤1/4的总允许误差(TEa)
2. 天间不精密度≤1/3的总允许误差(TEa)
正确度性能评价
正确度定义:
由大量检测结果得到的平均值与接受参考值的一致程度。
何时需要评价:
1.新仪器、新方法(试剂)使用之前。
2.仪器、方法(试剂)、操作程序的更改后。
3.仪器进行重大的维护及主要部件的更换后。
4.室间质控结果失败时。
5.相同项目有多台仪器(方法)检测。
6.至少半年一次。
常用的评价方案
•方法学比对
•室间质评(PT):CAP、部、省临检中心等
•对已知靶值物质的检测(定值质控品、定标品、测试过的样本)
•实验室之间的比对
• Chart review
•双人比对
简易的正确评价法案
《用户对精密度和正确度性能的验证指南》
1.方法学比对
2.对已知靶值物质的检测计算偏倚包括如下物质(但不限于这些物质)
a.定值质控品
b.定标品(另一批号)
c.PT样本
d.测试过已知值的病人样本(结果需稳定)
e.厂家生产专门用于正确的确认(定标确认)的物质
f.参考物质
临床可报告范围(CRR)
•临床可报告范围是指检测方法能定量报告的范围,允许稀释或浓缩和预处理,检测值可超出AMR。
CRR建立的基本要求
• CRR的建立是由实验室主任作出的医学判断,并依赖于分析技术。
CRR 通常是在方法学验证之始建立并且不需要再评估除非方法学改变。
CRR的建立应兼顾以下两点:
1. 方法学上能否做到
2. 是否有临床诊断意义
• 方法学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繁琐的工作,知识面要求高,需要认真地去学习有关的基础知识。
• 目前:大部分EP文件只适用于新方法的研发,检验科要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简单的评价方案进行验证厂家提供的参数就可以了。
• 首次评价应在检验项目正式开展之前完成,未完成的应尽快完善。
• 要通过评价熟悉和掌握检验方法和检测仪器,利用评价参数正确报告结果与合理解释检测结果。
• 科主任和相关组长要参与方案设计和评价数据的统计、员工必须参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