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日中美关系的因素
浅析战后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
![浅析战后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1c6b16e1ed9ad51f01df2fc.png)
战后影响中日关系发展因素之浅析摘要:战后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其中既有现实的矛盾,又有深层次的原因。
本文试图解析影响两国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希望为建立中日互惠关系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日关系矛盾文化差异国民性发展近来,自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日关系再次陷入了冰点。
自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始终处于曲折发展的过程中,究竟是哪些因素阻碍着这两个亚洲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大国,使其始终无法走向和谐共赢的局面?两国之间又应当如何应对,才能够重新建构符合新形势的稳定的中日关系?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政治、经济利益的争夺是中日矛盾产生的根源从日本方面来看,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国力增强,日本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妒忌和防范心理。
在对华问题上,日本政府产生了矛盾心理:既想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保持中国的稳定,又担心中国强大;既希望大陆与台湾加强两岸对话与合作,又怕中国实现统一;既加强与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合作,又要防止中国成为主导;既想将中国拉入国际社会以多边合作制约中国,又担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以扩大。
因而日本在对华政策上进行了调整:变双边关系为“亚太中”和“世界中”的日中关系,防止中国动荡或对外采取强硬政策而将中国拉入国际协调轨道;变中日特殊关系为“普通关系”以形成对华说“不”的态势。
在历史、台湾等问题上不顾中国的反对,我行我素,极力牵制中国的发展。
中日合作内容从侧重经济转向经济、政治、安全并重,以改变政治上的被动局面,经济上对华援助的重点从基础建设转向环保合作,并对经济援助附加政治条件,以防止中国经济发展过快。
从中国方面来看,日本不满足于经济大国的地位,想方设法寻求政治大国的言行让中国产生了警惕。
近年来,日本歪曲过去的侵略历史,积极地为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目标,重新称霸亚太卸去历史包袱和扫清障碍;散布“中国威胁论”,通过片面夸大和诬陷中国军事威胁,引开别人的视线,掩饰自己军事扩张的行径,同时,千方百计地通过酝酿修宪、自卫队走向海外、日美军事日益一体化等一系列政治、军事举措来寻求和确立其政治大国的身份。
中日关系——精选推荐
![中日关系——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fa0f6c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5.png)
中⽇关系中⽇关系1、古代:(1)、汉朝:中⽇交往最早始于西汉;东汉时:⽇本倭奴国国王遣使来汉,汉光武帝赐赠“汉倭奴国王”⾦印。
(2)、唐朝与⽇本交流::①、⽇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②、吉备真备、阿倍仲⿇吕西来,鉴真东渡为中⽇经济⽂化交流作出贡献;(3)明代戚继光率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倭。
2、近代:①、1894年,⽇本发动了甲午中⽇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加深;②、1900年⽇本参加⼋国联军侵华战争;③、⼀战期间,⽇本夺取德国在中国⼭东的权益;1915年⽇本提出灭亡中国的“⼆⼗⼀条”;④、1919年巴黎和会上⽇本在中国⼭东的权益合法化;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本把⼭东的主权归还给中国;⑤、1931年9⽉18⽇,⽇军制造“九⼀⼋事变”,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并建⽴“伪满洲国”;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⑥、1937年7⽉7⽇,⽇军在北平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挑起全⾯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战争从此爆发;⑦、1937年12⽉,⽇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
3、现代:①、1972年9⽉,中⽇正式建交;②、当前⽇本右翼势⼒不断兴风作浪,否认侵华史实,否认侵华,美化战争,⼀个突出表现为“篡改教科书”,另⼀个是参拜供奉着⽇本历史上在侵略战争中丧命的所谓“英雄”的——“靖国神社”4、启⽰(要点):①、由⽇本侵华及当前⽇本右翼势⼒的所作所为得到的启⽰:中国⼈民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如⽇本的差距,看到中国⾯临的潜在威胁,时刻警惕⽇本右翼势⼒抬头和军国主义的复活。
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实现⼏代中国⼈的强国梦。
只有国⼒强⼤,才能确保受侵略受奴役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总之,中华⼉⼥必须牢记国耻,保持清醒,居安思危,艰苦奋⽃!②、中⽇关系怎样才能健康发展:⾸先,⽇⽅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应采取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履⾏迄今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表态和承诺,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加强彼此之间经济⽂化的交流、领导互信互访,⽽不要做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和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甚⾄美化侵略战争等伤害中国⼈民感情的事,这样才能互信互利地加强合作;其次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两国应在以史为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以实际⾏动致⼒于发展⾯向⼆⼗⼀世纪的长期稳定相互合作的中⽇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八下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
![八下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18764db52ea551811a6876b.png)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意义/影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中日建交3、中美关系(1)敌对: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敌对长达20多年。
②转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2)建交:①1971年,乒乓外交②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三、全方位外交5.时间:改革开放以后6、背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7、表现:①全方位外交: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②全球伙伴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多边外交: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8、成就: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②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③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9、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国共关系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国共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f1f9c3783c4bb4cf7ecd1b3.png)
7、新中国成立后
①50年代,美国对华奉行全面遏制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一方面威胁中国安全,出现了中美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局面;一面派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②经过: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③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影响)。
④影响
▲ 对中国:
A.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B.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C.引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D.引起各阶级的强烈反抗,农民阶级自发形成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中一部分人转为立宪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武装推翻清政府。
C、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在这时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国共两党军队都开始反攻,但双方争夺与矛盾激烈。中国首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方面
A、防御阶段: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月底占领平津后,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华东两个方向进攻,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
B.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正常化。
C.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间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D.1979年1月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9、八九十年代,两国摩擦不断。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美国始终末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
![形势与政策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93bf120912a21615792926.png)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1. 思考题如何认识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认识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一国两制制度的基本点是什么中国对待台湾的基本战略是什么中美关系发展经历哪些阶段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哪些中美关系中存在哪些共同利益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有哪些2.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3.中国领导对待台湾的战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反对台独活动不妥协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绝不改变4.中美关系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中美关系的“稳定剂”安全因素:中美关系的变量政治因素: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雷区5.中美关系特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触及各自的根本利益共同议题不断增多(70年代反苏联霸权;80年代台湾,人权,西藏,苏联;现今汇率,气候,能源,人权,台湾,西藏)最为特殊关系(最大发展和最大发达;东方和西方;债务和债权;出口和进口)6.中美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和繁荣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防止人类环境恶化遏制毒品的泛滥等台湾问题上维持现状日益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平衡关系7.中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与对话“经济型政治”驱动下的中美贸易争端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问题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台湾问题战略互相信任8.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美国的“不统,不独,不战,不和”态度台独的分裂活动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强台湾岛内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可台湾岛内政局中日关系1.钓鱼岛战略意义经济意义: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政治意义:主权与国家尊严,地区主导权军事战略意义:中:突破西方封锁岛链,东南沿海防御日:遏制,威慑中国2.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的理由第一,钓鱼岛是无主地,不包含在《马关条约》规定的由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的澎湖列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范围之内第二,钓鱼岛不包含在“旧金山和约”第二条规定的日本所放弃的领土之内,而是包含在给条约的第三条规定的作为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被置于美国施政之下,并根据“归还冲绳协定”将施政权“归还”日本的区域内第三,中国政府没有将钓鱼岛视为台湾的一部分,对“旧金山和约”第三条规定将钓鱼岛置于美国施政区域内从未提出过任何异议3.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九个依据第一,先占先得,钓鱼岛从明朝就属于中国版图(1)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2)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3)甚至在宋,元时期,钓鱼岛与福建渊源颇深第二,实际管辖,明清开始中国就对钓鱼岛实施实际管理(1)在明代钓鱼岛纳入了海防范围(2)清代使节出海还曾举办过祭海仪式(3)清朝官员也曾巡视此地并建港造船第三,《大陆架公约》《波茨坦公告》均佐证了中国主权(1)中国大陆和钓鱼岛共属同一大陆架(2)《波茨坦公告》规定钓鱼岛不属于日本领土(3)就连日本学者也曾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4.日本在钓鱼岛屡遭事端的原因第一,事关领土主权第二,国际因素美国因素中国的崛起挑战战后国际顺序第三,国内因素政治大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转移国内矛盾统一国民意识,凝聚国民意志5.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走向第一,国际司法解决第二,政治解决(当事国协商解决)第三,通过武力方式解决第四,全球化的发展,主权观念的发展,自然解决外交谈判是主要渠道,国际司法是重要手段,军事实力是强大后盾,综合国力是根本保证6.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首先,是日本经济实力膨胀的必然结果其次,既是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又是亚太形势变化的产物再次,传统的大国主义思想和政治在右倾化趋势的发展、7.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近期目标:立足亚太,成为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远期目标: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最终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核心:尽早摆脱战后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中形成的法律与体制束缚,力图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政治,军事等全方面影响能力的综合性大国8.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措施加强日美联盟,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和干预能力,成为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立足亚太,确立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地位为基础,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大力扩充军力,以此作为政治大国的后盾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9.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前景(1)有利条件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日本式事实上的军事大国,这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军事基础日本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2)制约因素日本的经济实力虽然非常强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脆弱性,影响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复杂,短期内难以在国际体系中定位,因而日本对外战略的选择性依然存在许多矛盾日本不能正视和反省其侵略历史,严重地伤害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必然影响到日本在国际上政治作用的发挥10. 中日战略关系的基础(1)共同利益安全:共同的安全需求经贸:互补型经贸结构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2)矛盾点领土争端历史问题(战争责任)亚洲定位问题贸易纠纷11.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一通过政治对话与协商,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和则两利,斗则”是中日双方共同的认识,中日双方仍存在着“互利共赢”的广泛基础二继续维持当前局面,对峙,对抗成为未来相当一段长时间内中日关系的主基调双方围绕领土主权争端很难达成和解,双方都被国内民族主义绑架,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妥协,符合美国亚太战略利益三中日冲突不断升温,擦枪走火的概率提高,升级为全面武装冲突中国共产党1.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总目标是什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是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冷战后影响中日关系的结构性因素检验_谢晓光
![冷战后影响中日关系的结构性因素检验_谢晓光](https://img.taocdn.com/s3/m/15f91d1590c69ec3d5bb7550.png)
一新势力的发展与传统的美日同盟形成了对峙,在 下面的分析中笔者会对其进行量化和赋值。
(二)美国因素的视角 在众多的结构性因素中,学者们普遍认为美 国因素是制约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1951年 9月,二战后的美日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的会 议,签订了片面的对日媾和合约,使日本在法律 上获得了独立,但由于美国同时还与日本签订了 《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从而使日本开始了在军 事和政治上依赖美国的时代,而这一时代直至今 日尚未结束。日本独立以后,其对华政策则由美 国主导,日本顺从。虽然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 化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美日关系对中日关系 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在方式和程度上有所变化,但 美国对日本的这种制约和影响作用至今未有太大 改变。在一定意义上说,日本的对华关系只是美 国全球战略中对华关系的组成部分,是在对美不 平等条件下的对华关系[4]。 例如,美国曾通过秘 密改善中美关系的行动冲击了日本对华政策。 日本在对华关系上之所以要看美国的眼色行 事,根本原因是它始终没有走出对美追随外交的 阴影。当前美日关系是一个包括政治、安全、经 济在内的双边关系整体,其中美日同盟是核心, 它决定了日本对华政策不得不尽量与美国保持一 致性。因此中美关系如果发展得好,中日关系也 会随之变好,相反,如果中美之间展开博弈与斗 争,日本则会成为美国对华计谋的配合者,中日 关系也会因此下降[5]。 正因如此,学者庞中英认 为,当前中日关系的根本症结不在日本,而在美 国。要推动中日关系进步,就要在中美关系上下 功夫。防止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的一个办法是进 一步改进中美关系[6]。 (三)中国崛起因素的视角 中国崛起是冷战后东亚结构性变化中最突出的 因素。自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 国凭借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动力,其国内生产总值 (GDP)迅速赶上并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学者们 普遍认为,中日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地位的变 化,是影响中日关系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因 素。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日本的长期停滞,“中 国威胁论”在日本日益蔓延,甚至一些日本人认为 即使中国没有膨胀主义、扩张主义的意图,通过国 家统一和追求恢复昔日帝国版图的行动,也有可能 形成对周边各国的扩张主义和强权主义威胁[7]。 除了经济上的矛盾以外,中国伴随经济增长而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d2c7adfa172ded630b1cb614.png)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 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 的原因是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a:D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初)
1、重返联合国(1971年) 2、中美关系解冻(1972---1979年)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1973年)
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 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映任何其他国 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 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 或谅解。这主要是针对 A.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D.日本迈向政治大国 【解析】根据所学1972年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 志两国关系正常化,材料中反映了两国对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 张提出声明。 【答案】A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 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 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动上 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 在中美关系尚未恢复的年代,这样的 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 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 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 中国一部分,接受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 撤军、废约);
中日、中美关系见解
![中日、中美关系见解](https://img.taocdn.com/s3/m/3ac9d764011ca300a7c3900d.png)
中日、中美关系见解2012求是音乐航空王澎宇摘要: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两国相互间的影响巨大,中日关系对双方来说都十分重要。
以宏观的历史眼光审视,友好是两国交往的主流,但两国之间也曾发生过冲突和战争。
特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1972年中日建交时,两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阐明了各自对以往战争的基本立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表示深刻反省”;“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
而对于美国。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关键词:竞争,历史,威胁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中美关系总体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在某些领域两国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日、中美两国该怎样面对迎面而来的机遇和挑战呢?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呢?面对某些领域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要怎样解决呢?中日、中美关系对走向共荣体甚至世界形势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都是我们首要面对的国际关系问题。
古今中外专题(中美、中日、中欧、中朝、中非、中阿)
![古今中外专题(中美、中日、中欧、中朝、中非、中阿)](https://img.taocdn.com/s3/m/6bd12a6cb84ae45c3b358ccf.png)
古今中外专题(中美、中日、中欧、中朝、中非、中阿)一、中美关系:在当前的多极化趋势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在斗争中合作,在斗争中发展。
(一)近代:1、晚清政府统治时期:(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以攫取侵华特权。
1867年美国单独侵略台湾失败,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剿杀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3)辛亥革命时期,参与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一战期间及战后,加紧与日本争夺中国。
先是扶植黎元洪,后通过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2)袁世凯死后,扶植直系、滇系、桂系军阀。
(3)1924――1927年间,参与破坏国民大革命运动。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积极扶植蒋介石,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掌权。
蒋由此走上亲美外交路线。
(2)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经济扩张,其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3)为取得在华经济优势,首先与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仿效,使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一定成果。
(4)随着日本侵华的加深,美对日侵华态度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
4、抗日战争时期:(1)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
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
![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03f0dffba0d4a7302763add.png)
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中日关系受到美国因素的深刻影响。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一直是美国的战略重心之一,美国对中国和日本的安全及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战后日本一直推行追随美国的国家战略,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直接影响着日本的对华政策。
目前,在中日美三国之间形成一种战略互动局面,其中美国居于有利地位,极力谋求和扩展自己的战略利益。
中日关系中许多问题背后都有美国因素的影响,如两国国家战略走势问题、军事安全动向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波茨坦公告》十分明确地界定,日本固有领土只是日本四岛(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以及其他列入表内的相关岛屿,钓鱼岛甚至琉球群岛都不在此范围内,而属于中国领土。
到目前为止,琉球群岛作为联合国托管地的地位并未改变。
钓鱼岛则是台湾在日本占领时期就已纳入宜兰县管辖范围。
二战后台湾由日本归还中国时,钓鱼岛等周围岛屿就应当一并归还中国。
但该地区长时间被美军占领并作为靶场使用,1972年美国又私相授受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
即便如此,在美军转交文件上明确指出:“行政管辖权与主权无干”,“钓鱼岛问题由中日协商解决或由第三方调解解决”。
美国心中很清楚,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
美国国务院高官的讲话无疑表明,美国在利用日本牵制中国。
《美日安保条约》是东西方冷战时期的产物,是日美之间的双边安排,不应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的利益。
无论是美国在二战后占领日本时片面宣布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所谓“施政权”,还是1972年将钓鱼岛私相授受给日本,都是践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非法行径,因此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
中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美国国家利益及其全球战略的制约。
美国在中日关系方面扮演着某种“平衡器”的作用,美国影响中日关系的目的就是使两者都朝着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从中日两边双方都捞取战略战术利益。
中日关系本来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但是,美国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浅谈后冷战时代中日关系中美国因素存在的原因
![浅谈后冷战时代中日关系中美国因素存在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e37d8c2aa00b52acfc7cafb.png)
规定美国有向台湾出售 军火时, 也都以防御性武器 的义务 , 此后 的历 届美国政府在 向台湾 出售 军火 时, 也都 以防御性武 器为限.布什政府 决定对 台出售潜 艇这 一进攻性武器 的举动 , 打破了过去 20 年 同美 国
对 台军售 的惯例 , 甚 至超越 了 %与台湾 关系法 &的要求 , 是对 台军售政 策的一大变化 如果 说克林 顿政府 时期美 国亚太安全战略 的主 旨是
责任 公平 的理念, 培 育公民意识. 政 治文化是政治民主化功能 的土
壤, 只有民主元素丰饶的土壤, 才 能使政治 民主化功能不断得以开发.
窄, 授权方式 民主性的缺失直接 制约了政党制度 的民主化功 能发挥
干部录用要创设竞争机制. 在中共党内, 授权方式要进一步下移, 从
机 制上健全民主推荐方式 , 使 民主推荐 民主考察 民主测评 民主选 举 的机制更为完善, 并在录用 中体现评议 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特别要
兴起的主要原因 .中 国能否将在 2 世纪中叶实现经济建 设和现代 化 1
的发展 目标 , 并成为世 界多极格局和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名符其实的力
量 中心之一, 作为独立 自主的一极在 国际舞 台上发挥更大 更强有力 的和平与进步作用与美 国的亚太政策有着密 切的联系.可 以说, 中美
经济贸易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中美安全关 系 政治上 , 鉴于中 日 关系的特殊性和中国的国家利益 的实现 , 都需要美国 . 军事上 , 中国
预防性 防务 !, 对华 战略是 接触性 防范!的话, 那么小布什政府上 台
19 5 年完成 的日美 军事 同盟再定义 以及 1 % 年的 %日美联合安全保 9 9 障宣言&, 让美 日同盟的功能和战略 目标也从冷战时期的 日本本 土防
专题10 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
![专题10 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d95de070b4c2e3f572763be.png)
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B.②③ D.③④
第 14 页
第二篇 攻专题 ·能力提升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配川教版
6.下列关于中美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在美国操纵的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了有损中国利益的《九国公约》
影响
宣布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 等”的原则,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 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中、美、英《开罗宣言》 中、美、英《波茨坦公告》 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支持中国收回日占领土 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企图独占中国
第 17 页
第二篇 攻专题 ·能力提升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配川教版
9.(2018·广西玉林)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 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D.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1950年
美国侵略朝鲜,中国抗美援朝
1972年 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1979年 启示 中美正式建交
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实力;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 恒的利益;国家利益影响国际关系,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第5页
第二篇 攻专题 ·能力提升
中考复习与训练历史 ·配川教版
考点22
中日关系 事件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影响 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 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战 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 社会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c266aa4f524ccbff1218444.png)
相互猜疑加深。日本逐渐不再把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逐渐
不再把日本视为“东亚型现代化样板”。
(3)中日关系的原则基础面临着新的情况。《中日联合声明
》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规定的关于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
及不同社会制度间和平友好的一整套基本原则虽然仍在发挥作用
实的基础。这次访问的最主要成果就是确定了未来中日关系发展
的方向与框架,即两国要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
伴关系”。以此为中心,两国于1998年11月26日发表了《中日联
合宣言》。
早在1997年,中日双方都有专家、学者陆续提议两国共同发
表继《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后的第三个原
展的动力和手段。
(6)中日相互作用的内容范围正逐步扩大。中日关系的地区
性和全球性不断提高,中日双边关系融入多边体系的成分正日益
加大。
(7)中日关系的不同领域之间的平衡失调。中日关系的各方
面出现了不平衡发展趋势:政治关系不够稳定,安全关系急待改
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文化上相互不理解的矛盾日显突出。
时消除引发政治摩擦的隐患,把中日关系重新纳入稳定发展的轨
道。
第二,中级目标:加强两国间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领
域的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赖,把中日关系推向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
第三,理想目标:双方就未来相互关系达成共识,确立面向
21世纪的双边框架,把中日关系建立在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
略给中国人民带来重大灾害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反省。
”可见日本政府在对华侵略历史问题上的表态比以往前进了一大
(完整版)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
![(完整版)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ae3cd233186bceb18e8bb1e.png)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官店民族中学傅卫华一、中美关系1.简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侵华史实主要有哪些?(1)鸦片战争后,美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一天天加强;(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4)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5)抗日战争结束后,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6)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命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挥所谓“联合国军”武装侵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1941年到1979年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样正确认识美国的对华政策?(1)对华政策变化及原因1941—1945年:积极支援中国,原因是希望中国牵制日本,减轻其在太平洋战场压力.1945—1949年:扶蒋反共,原因是控制中国,扩张在亚洲的势力。
1949—1972年: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原因是新中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势力,遏制其在亚洲的扩张.1972—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霸权地位急剧衰落,急于调整外交政策;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美国对华政策的认识:①美国总是以本国利益为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在与其交往中,应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争取主动地位。
②国际关系的发展必须以实力为后盾,必须加强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③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怎样正确看待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两国关系?(1)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依然依靠它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
中考专题复习资料 中日关系
![中考专题复习资料 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6bd831514791711cc7917b7.png)
中考专题复习资料中日关系1.日本发展简史及启示(1)近代:向欧美学习,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2)现代: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并重视培养人才,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到70年代初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日本的成功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A 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进来;B 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C 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D 发展经济的时候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2.近代的日本的侵华史实(1)19世纪末70年代,日本侵犯台湾。
(2)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国侵华战争,对北京大肆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4)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
(5)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6)1937年,日军大进攻上海。
(7)1937年,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
(8)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9)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3.近代史上的两次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1)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不等边的三角关系_2010年中美日三边关系变化解读
![不等边的三角关系_2010年中美日三边关系变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6658ebcf121dd36a32d8241.png)
自2010年初以来,伴随着美国对台军售、黄海军演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中美关系摩擦不断,使两国自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后形成的良好关系受到冲击。
与此同时,2006年以来逐渐改善的中日关系,也因美日同盟关系升温、“钓鱼岛撞船事件”、东海油气田开发等问题而再度紧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解读2010年中美日三边关系的变化呢?中美日三边关系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美、中、日三国是当今世界经济总量中排名前三强的国家,中美日三边关系的总体状况和演变态势,一直是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日两国对华政策的走向对于中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冷战后,中美日三边关系基本上处于一种“1对2”的状态中,总体上保持了一种“不等边三角关系”。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疑成为中美日三边关系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之所以说中美日三边关系是一种“不等边三角关系”,是因为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战后中美日三边关系的历史表明,美国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方式及程度,取决于不同时期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美国的对外影响能力与意志、中日两国对美国的态度这三方面因素的复杂交错。
美国的东亚战略以防止中日任何一国成为挑战美国地位的强劲对手为重要目标,对中日两国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在现阶段,这一策略表现为通过强化美日同盟而达到“拉住日本”、“抑制中国”的“一箭双雕”的目的。
美国的这一策略迄今为止在相当程度上得以奏效,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中日两国基于对美国影响的认同而都采取了“优先重视美国”的政策,即都把对美关系置于优先于相互关系的地位。
但中日两国的对美姿态存在着显著差异:日本与美国保持着“美主日从”的非对称性同盟关系,坚持执行追随美国的政策;中国则奉行一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其重视美国的政策立足于“反霸”原则和全球各国发展进步的基础之上。
在当前中美日三边关系格局下,美国在总体上处于最为有利的地位。
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深层原因解析
![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深层原因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2fb42baaea998fcc220ef9.png)
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深层原因解析黄大慧2012-11-21 15:02:23 来源:《日本学论坛》(长春)2005年04期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趋于强硬,对华政策中的消极面逐渐凸现。
由此,造成了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局面。
特别是近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日本现任主要领导人依然没有完全放弃参拜靖国神社的立场,日美两国公然把台湾问题列为日美共同战略目标之一,日本还在教科书问题上,在东海油气田开采、专署经济区划分和钓鱼岛主权归属上咄咄逼人,态度强硬,企图逼中国让步,并公开阻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等,致使中日关系出现了复杂局面。
此外,日本企图在未解决历史问题之前急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做法,也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人民的强烈不满。
一句话,中日关系出现今天这样的困难局面,责任主要在日本方面。
日本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和做法,违背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严重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情,必然引起中国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应。
同时,也引起人们对中日关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深深思考。
中日关系之所以会出现目前这种困难局面,除了上面所列诸原因外,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中国的崛起,使中日实力对比和中日关系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日之间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史。
近代以前,中日关系的格局始终是中国强日本弱,日本向中国学习文化和各种先进的技术,中国是日本非常尊崇和敬畏的国家。
古代中华文明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到了近代以后,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分水岭,中日关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是从这场战争开始,日本认识到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已经超过了中国。
从此,日本开始蔑视中国,把目光进一步投向西方,并加入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列中。
在近代日强中弱的两国关系格局下,中国备受欺凌。
中国的崛起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使中国的崛起有了可能,而改革开放正在使这种可能性变为一种现实,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高一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汇总(5)
![高一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汇总(5)](https://img.taocdn.com/s3/m/302dc5c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2.png)
高一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汇总(5)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那一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过程: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在联合申明中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⑴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⑵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⑶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⑷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万隆会议:这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
1955年,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召开。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亚非会议所展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美关系解冻、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中日邦交正常化。
核心与关键就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⑴背景: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原有席位被国民党占据。
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
⑵原因: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支持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渐渐破产。
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⑶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大2758号决议通过。
⑷意义: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试析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试析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913a75233687e21af45a974.png)
试析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河西学院历旅学院甘肃张掖734000)【摘要】:中日两国都是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政治、经济强国,两国关系必然是各自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方面,也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自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之间虽然更多的是理解与友好,但是所经历的坎坷和阻力也不可忽视。
二战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存在强大的美国因素,美国显然在背后担任偏袒日本的角色。
中日之间由于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处于矛盾的关系也为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提供了机遇。
因次,在中日关系诸多的因素中,美国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关键词】:中日关系美国因素钓鱼岛问题影响一、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在现代史上的1931年日本轰炸沈阳,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又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仍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两国关系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日本对侵略历史的认识与态度。
[1]战后,日本公然歪曲侵略历史。
首先,近20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否认侵略历史的谬论,宁说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托它的福,从欧洲的殖民统治中获得独立。
全盘否认侵略历史。
其次,否认、掩盖侵略罪行,反对向被害者谢罪赔款。
最突出的就是对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劳工以及“三光”政策的否认。
认为南京大屠杀纯属捏造,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无耻地将强迫妇女充当“慰安妇”说成是“自愿的商业行为”等。
[2]再次日本政要参拜日本军国主义的靖国神社,如曾担任日本首相的曾根康弘、桥本龙太郎、小泉纯一郎等都对靖国神社进行过参拜。
日本政要明知参拜不符合日本宪法,却一再参拜,意在强调对历史的否定表态。
最后是历史教科书问题,近年来日本政府审定通过了由右翼学者编写的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新历史教科书”,此举必然引起中国、韩国等亚洲邻国以及日本国内正义人士的强烈强责。
面对日本侵略历史的态度,有其特定的原因: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对日本军国主义清算不彻底,使得军国主义在日本长期存在。
影响中日中美关系的因素18页PPT
![影响中日中美关系的因素1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13902a852458fb760b562e.png)
影响中日中美关系的因素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势理论
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的《十条诫令》中对我国青少年进行西化和 分化的主要内容有三条:
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 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 ……一定要毁掉他们一直强调的刻苦耐劳精神。
• 这个词来描述中国加美国这样一种中美关系。一个国家负责出口,
另一个国家负责进口,一个国家负责花钱,另一个国家负责储蓄。 美国现在付不起钱却继续从中国进口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中国政府 也对美元表示非常的担忧。”
• 所谓美国与中国的合作,无非要求中国更多的承担责任,而不是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分享权力。
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忽然发现,39 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与此 同时,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 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想到:如果没 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生存下去?全球 化时代真的已经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了吗? 于是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 ,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 子。全书按实践顺序讲述了这场有趣却又充 满挫折的真实历险,最终在2006年的元旦, 萨拉全家很高兴地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
同一份调查中,八年前有23%的美国民众表示不会选亚裔做美国总统 ;而今年减少到9%。
• 2001年有56%的美国民众认为华裔对美国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
主办奥运会以后已增加至73%。48%的美国民众说,奥运会使他们对 中国的印象变得更好。
• 目前61%的美国民众认为,亚裔每年移民美国的人数恰恰好。而认为
亚裔移民太多的则有22%。20%美国人认为亚裔只知自扫门前雪,只 关心本身族群,而不关心其他事务。美国人对亚裔的负面观点,主要 是亚裔帮派及其他犯罪,亚裔不学英文,以及亚裔只与亚裔的小圈子 人们往来。
美国人对亚裔好感度反增
我国的地缘环境
• 我国处在欧亚大陆的亚洲,东临太平洋,在地域上既在亚太 地区,也包含在东北亚地区。中国的地缘安全环境中就包含 着海陆权二元结构,安全环境包含陆地和海洋两大方向。
制服”论,将华人界定为移民族群,很自然怀疑华人双重忠诚度。
• 纽约市立杭特学院学者邝治中:一般美国人对华裔忠诚度的怀疑增加,
大部分是源于“中国崛起”。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强大、国际事务上对 美说「不」更频繁,中国的国家因素比在美华人的自身行为更增强美国 人的怀疑心态。
美国华裔“忠诚度”愈来愈受怀疑
• 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人对亚裔的好感度有所增加。在
美国对中国的“和平演变”
2014APEC之后
气候:《中美气候变化联合 声明》 反腐:《北京反腐败宣言》 税收:降低高科技产品关税 签证:10年内多次往返签证
在中日美三国的政治斡旋中, 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国家利益
二、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 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让中国的青少年向往我们的衣、食 、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 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 影以及宗教迷信。
影响中日中美关系的因素
——由2014APEC说起
2014年11月5-11日,APEC峰会在北京雁栖湖举行。
APEC现有成员国及地区共有21个。
APEC速写:
影响中日中美关系的因素对比
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历史问题
国际格局
台湾问题 内部因素
领土争端
台湾问题 地缘政治
中国威胁论
搁置争议,待日后 解决——共同开发 无从谈起
美国国务卿克里:美方将捍卫日本在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岛屿上不受任何攻击。
中美国(CHIMERICA)
• 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
和柏林自由大学石里克教授共同创造出的新词,以强调中美经济关 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意识形态
外部因素
美国因素
日本因素
对中国
日本可恶而不可怕
美国可爱却有点可怕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合作大于冲突
1970年12月7 日,联邦德国总 理勃兰特在波 兰首都 华沙犹 太殉难者纪念 碑前下跪,代表 德国请求得到 战争受害者的 宽恕。
前德国总理施罗德 为集中营遇难者纪 念碑献花
20C80S 政治总决算路线
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
• 《世界日报》网站报道:“百人会”公布“仍非主流?美国民众对华裔
和亚裔的看法”的民调显示,更多美国人认为在美中冲突时,华裔更可 能效忠祖先所属国家。有45%的调查者认为,美国亚裔会更忠于自己血统 或祖先所属的国家。
• 加州西方文理大学教授季淳:美国主流观点并没改变,美国盛行“种族
从东北亚地缘政治的现实来看,大陆国家中国和俄罗 斯,以及海洋国家日本,都具备成为世界性地缘政治大国 的潜力。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和俄罗斯都曾经是欧亚大陆 盛极一时的陆权大国,日本也曾是美国海洋霸权的重要竞 争对手。
东北亚三大国中的任何一方如果取得绝对优势,都足 以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挑战,这是美国决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