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基础知识,词语解释、语法现象归纳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_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_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_知识点整理第一篇:醉翁亭记_知识点整理《醉翁亭记》整理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一、段落大意与内容主旨:(一)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二)内容主旨: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理解默写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第12课《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重点实词(1)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2)峰回.路转曲折、回环(3)翼然..临于泉上: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居高临下(4)名.之者谁:命名,取名(5)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7)林霏.开:弥漫的云气(8)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香花;开放(9)野芳发..而幽香(10)佳木秀.而繁阴茂盛:腰背弯曲,指弯着腰的老人;牵扶,指大人领着的孩子。

(12)泉香(11)伛偻提携....而酒洌.清:野味;菜蔬(13)山肴..野蔌.:错杂的样子;陈列,摆开(14)杂然..而前陈.(15)宴酣之乐....弦乐器;管乐器....尽兴地喝酒(16)非丝非竹(17)弈.者胜下棋(18)觥筹..交错酒杯;酒筹(19)苍颜..倒下的样子..白发苍老的容颜(20)颓然(21)树林阴翳.遮盖(22)太守谓.谁为,是2.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今义:意思。

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

今义:散发。

山间之四时也时:季节。

今义:时间。

非丝非竹丝:弦乐器。

今义:丝线。

竹:管乐器。

今义:竹子。

3.一词多义:秀①佳木秀而繁阴:茂盛②蔚然而深秀者:秀丽山行六七里: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名之者谁:命名,名词作动词。

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作动词。

水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水落石出)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风霜高洁)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觥筹交错)四、理解性默写:1.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一、原文及词语解释环(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在山上)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

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指代孩子),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以……为乐)其乐(乐趣)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 课文+解词+翻译+文言现象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 课文+解词+翻译+文言现象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1.环滁皆山也。

【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滁州,现在安徽省东部。

皆:副词,都。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代词,这里指代滁州。

诸:许多。

林壑:树林山谷。

尤:特别。

蔚然:茂盛的样子。

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深:幽深。

秀:秀丽。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作状语,沿山路。

行:走。

闻:听。

潺潺(chán):拟声词,这里用来模拟流水声。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于:介词,在。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回:回环。

转:转弯。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于:介词。

……者……也:判断句。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作:造。

者:……的人。

之:的。

僧(s ēng):和尚。

名:取名,题名。

之:它。

自谓:自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客:宾客。

饮:喝。

于此:在这里。

辄(zhé):就。

而:连词,不译。

故:因此。

号:别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意:情趣。

在乎:“乎”同“于”,在。

得:领会。

而:连词,表顺接。

寓:寄托。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邪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解析】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城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一、作家简介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二、基础知识点1、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太白子美子瞻介甫幼安青莲居士杜陵野老东坡居士半山老人易安居士稼轩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字音滁壑蔚琅潺酿辄暝晦chúhèwèilángchánniàngzhémínghuì伛偻佝偻携清洌凛冽山肴野蔌觥翳yǔlǚgōulóuxiélièlièyáosùgōngyì4、成语出处1、[水落石出]水踩碎,石头就遮住去。

比喻真相大白。

语出来《醉翁亭记》。

苏轼在《后赤壁赋》中存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语出《醉翁亭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是饮酒。

形容人别存有意图,言在此而旨在彼。

二、文章结构第1段:导入亭的周围环境:亭的由来:第2段:写景——风景画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亦无穷第3段:写游而宴——风俗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开怀太守醉酒第4段:写归三种趣:禽鸟游人太守带出太守乐其乐也就是太守能与民同乐这个中心。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爱好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四、字词翻译见到书下注释及报纸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对《醉翁亭记》的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2、作品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滁州地处偏僻,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

他也因此得以游览当地的山水名胜,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重点字词1、字音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林壑(hè)伛偻(yǔ lǚ)提携(xié)野蔌(sù)觥筹(gōng chóu)阴翳(yì)弈(yì)酿泉(niàng)翼然(yì)岩穴暝(míng)晦明(huì)酒洌(liè)山肴(yáo)滁人(chú)蔚然(wèi)潺潺(chán)颓然(tuí)2、词义(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4)翼然临于泉上: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5)名之者谁:给它取名的人是谁。

(6)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7)意:这里指情趣。

(8)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10)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11)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12)晦明变化者: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醉翁亭记基础知识,词语解释、语法现象归纳

醉翁亭记基础知识,词语解释、语法现象归纳

醉翁亭记基础知识,词语解释、语法现象归纳十一、醉翁亭记(欧阳修)1、易读错的字滁(chú)州林壑(hè)蔚(wèi)然琅琊(lángyá)潺潺(chán)羽翼(yì)辄(zhé)醉霏霏(fēi)岩穴暝(míng)晦(huì)气伛偻(yǔlǚ)酝酿(niàng)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酣(hān)睡射中(zhòng)对弈(yì)觥(gōng)筹颓(tuí)唐阴翳(yì)庐(lú)陵2、多音字zuō(作坊)zhuǎn(转移)yǐn (饮水)dé(得到)作转zhuàn(转动)饮得zuò(作揖)zhuǎi(转文)yìn (饮马)děi (可得)jiàn(间接)sǎn (散文)lè(可乐)shǎo (多少)间散乐少(饮少辄醉)jiān(时间)sàn (散开)yuè(乐府诗)shào (少年)hào(自号)fā(野芳发)luò(水落石出)zhāo(朝而往)号发落là(落下)朝háo(号叫)fà(间不容发)lào (落枕)cháo (朝代)3、形近字。

渐jiàn(渐渐)翼yì(翼翼)僧sēng(唐僧)霏fēi (霏霏)憎zēng(憎恨)惭cán(惭愧)冀jì(希冀)赠zèng(赠送)雯wén(雯雯)暝míng(天已暝)悔huǐ(后悔)侮wǔ(欺侮)洁jié(纯洁)瞑míng(瞑目)秸jiē(秸秆)冥míng(冥思)诲huì(教诲)晦huì(晦气)诘jié(诘问)伛yǔ(伛偻)冽liè(凛冽)簌sù(簌簌)奕yì(姓奕)妪yù(老妪)洌liè(酒洌)讴ōu (讴歌)咧liě(咧嘴)蔌sù(野蔌)弈yì(对弈)酬chóu(酬谢)醅pēi(家醅)谓wèi (自谓)暮mù(暮而归)酝yùn(酝酿)醋cù(醋精)喟kuì(感喟)募mù(募捐)酿niàng(酿造)酷kù(残酷)渭wèi (渭河)幕mù(开幕)墓mù(坟墓)溪xī(临溪)觥gōng(觥筹)喧xuān(喧哗)触chù(接触)慕mù(羡慕)蹊qī(蹊跷)解jiě(解决)暄xuān(寒暄)渲xuàn(渲染)哗huá(喧哗)烨yè(烨然)陵líng(庐陵)桦huà(桦树)(烨然若神人)凌líng(凌辱)楦xuàn(鞋楦)铧h uá(犁铧)晔yè(范晔)绫líng(绫罗)4、重点词句详细解释(1)环:环绕。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汇总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汇总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醉翁亭记文言知识汇总1、古今异义:⑴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心愿今义:意思,含义。

⑵ 苍颜白发古义:脸色苍老今义:青颜色。

⑶ 鸣声上下古义:树的上部和下部今义:表示大致的数量。

⑷ 负者歌于途古义:背着东西的人今义:失败的一方。

⑸ 晦明变化者古义:昏暗今义:隐蔽,不明确⑹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花草的香味⑺ 佳木秀而繁阴古义:树木萌生滋长今义:美丽⑻ 山间之四时也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⑼ 射者中,弈者胜古义:投壶,一种游戏今义:射击⑽ 非丝非竹古义:弦乐器今义:蚕吐出来的像线一样的东西⑾ 非丝非竹古义:管乐器今义: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2、特殊句式:⑴ 倒装句:①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译:至于“说到”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还有那”弯着驼背的老人,“被大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⑵ 判断句:① 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⑶ 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3、“而”连词,其本身并无实在意义,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

按其所表达的结构、逻辑关系,它的作用有:⑴ 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秀】(1)秀丽;(2)发荣滋长的意思。

[谓](1)称作,叫作;(2)是。

2.词类活用【名】起名字,命名。

3.古今异义【提携】古义:搀扶,带领。

今义:多指提拔。

4.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出来。

形容真相大白。

【觥(gōng)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5.常规词语[环]围绕。

[尤]尤其。

[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回]曲折、迂回。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开]这里指消散。

[辄(zhé)]就。

[意]情趣。

[寓]寄托。

[霏(fēi)]雾气。

[归]聚拢。

[暝(míng)][晦]昏暗。

[芳]香花。

[发]生长、开放。

[时]季节。

[负]背。

[伛(yǔ)偻(lǚ)]驼背。

[洌]清澈。

[肴(yáo)]荤菜。

[蔌(sù)]菜蔬。

[杂然]纷纷地。

[陈]陈列,摆放。

[丝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丝竹指音乐。

[弈]下棋。

[酣]尽兴地喝酒。

[颓然]原意时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已而]不久。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述]记述。

二、阅读探究1.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3.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乐统一。

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醉翁亭记知识点

醉翁亭记知识点

《醉翁亭记》知识点一、虚词注解(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可不译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却,但是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可不译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

1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二、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 太守宴也设宴,名词作动词9.醉能同其乐形容词作动词,共同享受。

三、古今异义词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主意,心意。

《醉翁亭记》重点字词解释

《醉翁亭记》重点字词解释

《醉翁亭记》重点字词解释一、重点字词解释1. 环滁(chú)皆山也- 环:环绕。

- 滁: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2.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壑:山谷。

- 尤:格外,特别。

3.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蔚然:茂盛的样子。

- 深秀:幽深秀丽。

4.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 山行:沿着山路走。

- 潺潺:流水声。

- 泻出:飞泻流出。

5.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回:回环,曲折环绕。

-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临:居高面下。

6.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命名,取名。

- 自谓: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7.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 - 辄:就。

8. 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别号。

9.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意趣,情趣。

10.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

- 寓:寄托。

11.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开-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像那……。

- 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 开:散开。

12. 云归而岩穴暝(míng)- 归:聚拢。

- 暝:昏暗。

13. 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晦:阴暗。

14. 野芳发而幽香- 芳:香花。

- 发:开放。

15. 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繁茂。

- 繁阴:形成一片浓密的树荫。

16. 风霜高洁- 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7.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四时:四季。

1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尽。

19.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20.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 lǚ)提携(xié)- 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
 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梳理

三、醉翁亭记情景式默写填空
1、《醉翁亭记》中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 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醉翁亭记》中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野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亭记》中描写西南诸峰与琅琊山山 林景色幽深秀美的句子是:林壑尤美,望之蔚 然而深秀者。
【风霜高洁】 宋欧阳修《醉翁 亭记》: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 高气爽。

【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 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 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 章首尾呼应。 【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 绎不绝
二、醉翁亭记词类活用总结
5、《醉翁亭记》中太守之宴酒菜之特色的句子 是: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6、《醉翁亭记》中描写“众宾欢”的句子是: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
7、《醉翁亭记》中山间四时之秋冬特色是: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8、《醉翁亭记》中描写滁人出游情状的句子是: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 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形容词,像鸟张 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活用作动词,称呼)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梳理
一、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总结
• 【觥筹交错】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 杂。形容宴饮尽欢。
• 【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 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 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 的转机。

《醉翁亭记》译文及文言现象

《醉翁亭记》译文及文言现象

《醉翁亭记》译文及文言现象《醉翁亭记》译文及文言现象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 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古今异义词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一词多义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回来2.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临溪而渔:靠近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6.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特殊句式1.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状语后置句)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点整理《醉翁亭记》重要知识点一、虚词注解(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酒徒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三、古今异义词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寂然乎其间者【寂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悲观的样子】4、一词多义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云归而山洞暝:集合暮而归:回来2.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临溪而渔:靠近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富强的样子5.乐山水之乐:兴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喜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康乐【第一个“乐”】6.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醉翁亭记重要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重要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重要知识点归纳醉翁亭记重要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__新运动。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醉翁亭记重要知识点归纳二:生字环滁(chugrave;) 林壑(hegrave;)琅琊(laacute;ng yaacute;) 饮少辄醉(zheacute;)岩穴瞑(miacute;ng) 伛偻(yǚ lǚ) 酒洌(liegrave;)山肴野蔌(sugrave;) 觥筹(gōng choacute;u)射者中(zhograve;ng) 弈者胜(yigrave;) 颓然(tuiacute;) 阴翳(yigrave;)醉翁亭记重要知识点归纳三:重点解词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负,背。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

冽,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觥筹光错:觥,酒杯。

筹,酒筹。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醉翁亭记重要知识点归纳四:重点语句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醉翁亭记》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醉翁亭记》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醉翁亭记》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醉翁亭记》是一篇文质皆美、脍炙人口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文言现象虚词注解“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醉翁亭记(欧阳修)1、易读错的字滁(chú)州林壑(hè)蔚(wèi)然琅琊(lángyá)潺潺(chán)羽翼(yì)辄(zhé)醉霏霏(fēi)岩穴暝(míng)晦(huì)气伛偻(yǔlǚ)酝酿(niàng)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酣(hān)睡射中(zhòng)对弈(yì)觥(gōng)筹颓(tuí)唐阴翳(yì)庐(lú)陵2、多音字zuō(作坊) zhuǎn(转移) yǐn (饮水) dé(得到)作转zhuàn(转动)饮得zuò(作揖) zhuǎi(转文) yìn (饮马) děi (可得)jiàn(间接) sǎn (散文) lè(可乐) shǎo (多少)间散乐少(饮少辄醉)jiān(时间)sàn (散开)yuè(乐府诗) shào (少年)hào(自号) fā(野芳发)luò(水落石出) zhāo(朝而往)号发落 là(落下)朝háo(号叫)fà(间不容发)lào (落枕)cháo (朝代)3、形近字。

渐jiàn(渐渐)翼yì(翼翼)僧sēng(唐僧)霏fēi (霏霏)憎zēng(憎恨)惭cán(惭愧)冀jì(希冀)赠zèng(赠送)雯wén(雯雯)暝míng(天已暝)悔huǐ(后悔)侮wǔ(欺侮)洁jié(纯洁)瞑míng(瞑目)秸jiē(秸秆)冥míng(冥思)诲huì(教诲)晦huì(晦气)诘jié(诘问)伛yǔ(伛偻)冽 liè(凛冽)簌sù(簌簌)奕yì(姓奕)妪yù(老妪)洌liè(酒洌)讴ōu (讴歌)咧liě(咧嘴)蔌sù(野蔌)弈yì(对弈)酬chóu(酬谢)醅pēi(家醅)谓wèi (自谓)暮mù(暮而归)酝yùn(酝酿)醋cù(醋精)喟kuì(感喟)募mù(募捐)酿niàng(酿造)酷kù(残酷)渭wèi (渭河)幕mù(开幕)墓mù(坟墓)溪xī(临溪)觥gōng(觥筹)喧xuān(喧哗)触chù(接触)慕mù(羡慕)蹊qī(蹊跷)解jiě(解决)暄xuān(寒暄)渲xuàn(渲染)哗huá(喧哗)烨yè(烨然)陵líng(庐陵)桦huà(桦树)(烨然若神人)凌líng(凌辱)楦xuàn(鞋楦)铧huá(犁铧)晔yè(范晔)绫líng(绫罗)4、重点词句详细解释(1)环:环绕。

滁:滁州城,在安徽东部。

皆:全、都。

也:……也,表示判断。

环滁皆山也: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2)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诸:许多。

峰:山峰。

其西南诸峰:它西南方的许多山峰。

(3)林:树林。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美:优美。

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特别优美。

(4)望:从远处看;远望。

之:代词,那。

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秀:又幽深又秀丽。

琅琊:琅琊山。

……者,……也:表示判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从远处看那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啊。

(5)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行:走。

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

(6)渐:渐渐。

闻:听见、听到。

潺潺:拟声词,形容水声。

水声潺潺:定语后置,应译为“潺潺的水声”。

渐闻水声潺潺: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

(7)而:顺接连词,并且。

泻:很快地流。

于:从。

……者,……也:表示判断。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并且从两座山峰之间飞快地流出来的,是酿泉啊。

(8)回:曲折、曲折。

转:转弯。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9)有亭:有一座亭。

翼:名词作状语,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然:……的样子。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0)临:居高而下。

临于泉上:高踞在泉水之上。

……者,……也:表示判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11)作:建造。

者:……的人。

作亭者谁:建造醉翁亭的人是谁。

(12)之:的。

也:表示判断。

山之僧智仙也:是山中的僧人智仙。

(13)名: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

之:代词,它(醉翁亭)。

名之者谁: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呢?(14)谓:命名。

也:表示判断。

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15)客:客人。

饮:饮酒。

于此:到这里。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太守与客人来到这里饮酒。

(16)辄:就。

饮少辄醉:喝的不多就醉了。

(17)而:连词,表示递进,可译为“而且”。

最高:最大。

而年又最高:而且年纪又是最大。

(18)故:所以。

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曰:叫。

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自己取了个别号叫作醉翁。

(19)之:的。

意:意趣、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20)乎:于。

在乎:在于。

在乎山水之间也:而是在于山光水色啊。

(21)之:的。

乐:乐趣。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22)得:领会。

寓:寄托。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可译为“领会在心间,(并把它)寄托在酒上”。

(23)若夫:文言文里用在一段话的开头,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像那……”的意思,假设连词。

而:表示顺承关系。

霏:弥漫的云气。

开:散开;消散。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像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开。

(24)归:聚拢。

而:表示顺承关系。

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

暝:昏暗。

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5)晦:昏暗。

之:的。

朝暮:早晚。

……者,……也:表示判断。

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或明或暗变化不一的,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

(26)芳:花。

发:开放。

而:表示顺承关系。

幽香:(发出)清幽的香味。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27)佳木:好的树木。

秀:茂盛。

而:表示顺承关系。

繁阴:(形成)浓密的绿阴。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28)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即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29)落:下降、下落。

而:表示顺承关系。

水落而石出:水面下降,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30)之:的。

时:季节。

……者,……也:表示判断。

山间之四时也: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色。

(31)朝:早晨。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修饰。

往:前往,这里指“进山”。

朝而往:早晨进山。

(32)暮:傍晚。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修饰。

归:返回。

暮而归:傍晚返回。

(33)时:季节。

之:的。

景:景色。

四时之景不同:四季的景色不一样.(34)而:连词,表示因果。

乐:乐趣。

亦:也。

穷:穷尽。

而乐亦无穷也:因而乐趣也就没有穷尽了。

(35)至于:用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

提起另一事,连词。

负:背。

者:……的人。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于:在。

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那背着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

(36)者:……的人。

行者:行人;赶路的人。

休:休息。

于:在。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行者休于树:赶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7)前:前面、前边。

者:……的人。

呼:呼唤、呼叫。

前者呼:前面的人呼唤。

(38)后:后面、后边。

者:……的人。

应:回应、答应。

后者应:后面的人回应。

(39)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牵扶。

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40)往来:来来往往;人来人往。

而:表示顺承关系,不译。

绝:断绝。

……者,……也:表示判断。

游:出游;游玩。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啊。

(41)临:到。

临溪:到溪水旁。

而:表示顺承关系,不译。

渔:名词用作动词,钓鱼。

临溪而渔:到溪水旁钓鱼。

(42)而: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溪深而鱼肥:溪水深,鱼儿就肥。

(43)酿泉:名词作状语,译为“用酿泉水”。

为:动词,酿造。

酿泉为酒:用酿泉水造就。

(44)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不译。

洌:清。

泉香而酒洌:泉水香,酒儿清。

(45)肴:鱼肉等荤菜,这里指“野味”。

蔌:菜蔬。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46)杂然:纷繁杂乱的样子。

而:表示修饰关系,修饰“前陈”。

前:名词作状语,在面前。

陈:陈列、摆开。

……者,……也:表示判断。

太守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设宴。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纷繁杂乱地在面前摆开,这是太守在(野外)举行宴会啊。

(47)宴:宴会。

酣:尽兴地喝酒。

之:的。

乐:乐趣。

宴酣之乐:宴会中欢饮的乐趣。

(48)非:不。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丝竹:指音乐。

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

(4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者:……的人。

中:投中(目标)。

射者中:投壶的人投中了目标。

(50)弈:下棋。

者:……的人。

胜:取得胜利;获胜。

弈者胜:下棋的人取得了胜利。

(51)觥:酒杯。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觥筹:酒杯酒筹。

交错:交互错杂。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52)起:起来。

坐:坐下。

起坐:(人们)时起时坐。

而:表示修饰关系。

……者,……也:表示判断。

欢:欢乐。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众宾客在尽情地欢乐啊。

(53)苍颜:苍老的容颜。

颓然:倒下的样子。

乎:在。

其间:众人中间。

……者,……也:表示判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众宾客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呀。

(54)已而:时间副词,不久。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夕阳落在西山之上。

(55)人影散乱:人影纵横散乱。

(56)归:回城。

而:表示顺承关系。

从:跟随;跟从。

也:表示判断。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这是太守回城,众宾客随行啊(这是众宾客跟随太守回城啊)。

(57)翳,遮盖。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树林阴翳:树林茂密成荫。

(58)鸣声:指鸟叫声。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木。

鸣声上下: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

或译成“鸟鸣之声到处可以听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