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技术

合集下载

荔枝贮运保鲜技术_1

荔枝贮运保鲜技术_1

荔枝贮运保鲜技术荔枝是原产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名果,由于其独特的色香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素有“中华之珍果”的美称,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水果之一。

但由于它成熟于盛夏高温季节,加上其结构特殊,代谢旺盛,采后易腐烂变质,果皮易褐变,因而给贮运保鲜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一)贮藏特性荔枝是非呼吸高峰型果实,采收当天呼吸强度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下降,但仍然比苹果、梨、柑桔、香蕉等高出2~3倍。

当果实变褐腐烂时,呼吸强度又趋上升,没有明显的呼吸高峰。

荔枝的乙烯释放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也没有明显的乙烯高峰,在荔枝的成熟衰老过程中,乙烯的作用不明显。

因此,要搞好荔枝的贮藏保鲜一定要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降低荔枝果实的呼吸强度。

如荔枝采收后尽快预冷,贮藏在适当的低温条件下,是降低荔枝呼吸强度、延长贮藏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荔枝果实结构特殊,外果皮角质层很薄,龟裂片上有许多小裂口,中间是疏松的海绵组织,因而水分容易散失;另外,果皮与果肉在结构上完全分离,无输导组织相连,当果皮失水时,尽管果肉水分充足,也难于供给果皮,因此果皮迅速失水褐变。

所以平常看到的现象是,果皮干枯而变黑,而果肉仍保持着相当饱满的水分。

在室温无包装条件下,放置3天的荔枝全部变褐,果皮失重率可高达50%。

可见,越是在干热的情况下,荔权保湿就显得越是重要,可以这样说,保湿就是保鲜。

荔枝褐变速度之快,在其他水果中是很罕见的,通常,荔枝在采后24小时内就会发生褐变,常温上2~3天即失去诱人的鲜红色而褐变,大大降低了荔枝的商品价值。

引起荔枝果皮褐变的因素,除果皮失水外,还有病原菌的侵染、侵害、热损伤以及果实本身的衰老。

褐变的内因则是酶促褐变,荔枝果皮内存在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果皮还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包括荔枝果皮的红色色素),在有氧的条件下,这些酶就起到一种生物催化剂的作用,使酚类物质氧化变成了黑褐色的物质。

最近的研究表明,果皮褐变还与它的红色色素即花青素的褪色或变色有关,花青素的颜色取决于所处环境的pH值较低时,呈现红色,随着PH值的逐渐提高,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进而变为紫色,紫黑色,如用碱性溶洲处理新鲜荔枝,荔枝立即变为黑色,如有溶液处理,又可恢复红色。

荔枝的采收和贮藏方法

荔枝的采收和贮藏方法

荔枝的采收和贮藏方法荔枝果实鲜嫩不耐贮藏,荔枝收获季节正值盛夏,此时,气温常达30℃以上。

而荔枝果皮薄,果汁多,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造成腐烂。

同时,荔枝果皮含丰富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它是果皮褐变的关键酶,当果皮失水率达本身含量的50%左右时,即开始褐变。

采收后常温自然状态下,1-2天果皮变褐,果肉变质,很快腐烂,大大降低了荔枝的商品价值。

荔枝是非呼吸跃变型果实,但采后其呼吸强度是苹果、梨、柑橘的2-3倍,如果采后迅速预冷降温,并贮藏在适当的温度下,可有效的降低呼吸强度。

荔枝的最适贮藏温度为3-5℃,可贮1个月左右。

荔枝要保存在相对湿度为95%的环境中。

采收⑴采收期的确定用于贮藏的荔枝,采收成熟度应以八成熟为佳,此时的荔枝果皮基本转红,龟裂纹带嫩绿色或黄绿色,内果皮仍为白色,但荔枝品种可在近蒂处的内果皮有转红迹象时采收。

荔枝八成熟时,果实内含物已基本接近最高值,糖酸比为70:1左右,风味基本形成,在贮藏的过程中能够继续后熟,达到最佳风味。

成熟度高的荔枝,不适于贮藏。

⑵采收方法荔枝最好在清晨日出或阴天时采收。

中午、下午气温高,采后易使果皮失水而变色。

雨天或雨后采的果实易产生裂果,不利贮藏。

采摘时提倡短枝采果,不要损坏果穗以下的枝叶,保留果穗基部下方2-3个芽(如采用速冻法贮藏,仅留果蒂)。

带枝整簇荔枝的贮藏保色效果比不带枝的单果好。

采收要轻摘、轻拿、轻放,避免内外伤。

采下的果实应在树下就地分级,剔除烂果、裂果及其它被病虫危害的果实。

预冷与包装预冷是延长荔枝贮藏寿命的关键措施之一。

为防褐变和腐烂,采后须尽快降低果温,排除田间热,降低其生理活动、呼吸作用,抑制病原菌活动,可显著地延长保鲜期。

我国目前缺乏先进预冷设施,一般可采用冰水药液(即用冰水配药)浸果,既防腐保鲜又预冷。

药液配方同常温保鲜。

冰水药液温度5℃左右,浸果5-10分钟,果温可降到10℃左右,处理过程中每隔半小时左右要补加碎冰和药剂,以保持低温和药剂浓度。

关于荔枝的贮藏与保鲜

关于荔枝的贮藏与保鲜

关于荔枝的贮藏与保鲜荔枝是原产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名果,因其果实外观美丽,色泽艳红,肉质鲜嫩多汁,且营养丰富,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由于它成熟于盛夏高温季节,加上果实组织结构特殊,采后生理活动代谢旺盛,在常温自然状态下,1~2天果皮褐变、果肉很快变质腐烂,色、香、味俱失,是最不耐保存的水果之一。

因而让喜欢它的人们只能享受短短时间的美味。

荔枝的保鲜与贮藏难的原因主要在于:1.果实旺盛的呼吸作用。

荔枝在采摘下后仍保持较旺盛的呼吸作用,呼吸强度比一般常见的水果要高2~3倍,呼吸作用强,果实中的养分就消耗的多,导致果实衰败的就越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果皮失水较快。

荔枝的果皮角质层很薄,龟裂片上有许多小裂口,中间是较疏松的海绵组织,因而水分较容易散失,另外荔枝的果皮与果肉在结构上是完全分离的,无任何输导组织相连,当果皮失水时,尽管果肉水分充足,也难于供给果皮,因此果皮迅速失水而产生褐变。

所以平常所看到的现象是,果皮干枯变黑,果肉却仍然保持着饱满充足的水分。

越是在干热的情况下,荔枝保湿就显得越是重要,可以说让荔枝保持充足的湿度就是保鲜。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果皮褐变的内在因素━酶促进褐变。

荔枝果皮内存在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还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包括荔枝果皮的红色色素),在有氧的条件下,这些酶就起到一种生物催化剂的作用,使酚类物质氧化生成了褐色物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内源乙烯的作用。

荔枝果实成熟时果皮产生乙烯,加速褐变,果实衰老加快。

5.病原菌引起的果实腐烂。

●采收前的措施━荔枝在坐果时期易受昆虫侵害,早熟品种的荔枝果实被虫害尤为严重,这也是一般都选择晚熟品种的荔枝来贮存的一个原因。

害虫在蛀食荔枝果实时,形成许多伤口,致使腐病菌乘虚而入,使果实腐烂,因此必须做好荔枝采收前的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果实的完整无损,以利于贮存。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采收时需注意事项━用于贮存的荔枝,采收成熟度以八成熟为宜,此时荔枝果皮基本转红,龟裂纹带嫩绿色或黄绿色,内果皮仍为白色,这时的果实内含物已基本接近最高值,糖酸比为70:1左右。

荔枝

荔枝

荔枝的采后生理特性和保存方法及其研究最新进展2. 1 荔枝果实结构荔枝果实结构最明显的特点是表面有龟裂片。

其果皮由内、中、外三层构成,最外一层为含花青素苷的栅状组织细胞,组织孔隙极多; 中层是细胞间隙极大的海绵状组织,占果皮大部分; 而最内层则为数层组织教秘的薄壁细胞。

外果皮与中果皮之间有石细胞,含有褐色物质。

各层相互间结合十分疏松保水力极弱,在不保湿的贮藏条件下,尽管果肉含水量高,但基本上不能向果皮输送水分致,使果皮不断失水,从而引起果实干枯萎缩和褐变。

2. 2 荔枝采后生理活动荔枝采后呼吸作用加强并形成大量乙烯,果实成熟与衰老加速,果实中营养成分由合成过程向分解过程转化。

2. 2. 1 呼吸作用的影响荔枝为无呼吸跃变期果实,采收后不发生贮藏物的水解作用,呼吸作用以逐渐利用可溶性糖类为主.荔枝在下面3种情况下呼吸作用会很强,1果实采收后的初期刚采摘下的果实呼吸作用较强,随后逐渐降低,最后又会上升,采后内1-4天内,呼吸强度明显下降并存在一个谷点,且各品种之间没有差异。

同时,果皮也相应由红色变褐色,逐渐失水失重而枯萎,海绵组织收缩,细胞间隙减小,细胞互相挤压,孔隙阻塞,从而造成果实无氧呼吸变酸,最后腐烂。

2 果实的大部分变色腐烂时,腐烂使果实呼吸又趋上升。

3果实由低温转到常温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贮藏温度越低则果实的呼吸作用愈低在常温下,不同荔枝细胞中的呼吸作用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下降,由低温转到常温时,呼吸会很快达到最高值,峰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大。

所以,呼吸热是影响荔枝冷藏和冷链运输的重要因素,预冷排除呼吸热是贮藏的有效措施,能降低果实的生理活动和抑制病原菌活动进而降低褐变和腐烂率。

2. 2. 2 乙烯作用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的主要激素,能增加细胞质膜透性,使CO2进入细胞加速氧化过程,促进鞣质和有机物消失。

荔枝内源乙烯向外释放,使环境中乙烯浓度增高,从而又促进果实呼吸代谢,加速其成熟与衰老。

荔枝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荔枝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荔枝 为无 呼 吸跃 变期 果 实 , 收 后 。 采 ] 不发生贮藏物的水解作用 , 呼吸作用 以逐渐 利用 可溶性 糖类 为 主 。由于荔枝 采后 的 呼 吸强度 明显 上 升 , 在 采 后 的 1 故 ~4d内 , 呼
基金项 目: 福建 省科技厅重大研究项 目(0 4 0 ) 2 0年第 2 06 期
热 带 农 业 工 程
2 9
荔枝 采后 生 理 及保 鲜 技 术研 究进 展
费 帆 王则金 王雅立 林启训1 . 2
(. 1 福建农林 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福建福 州 3 00 502
2 建省农 副产 品保 鲜技 术开发基 地 .福 福 建福 州 3 00 ) 502
P (和 P P) OD 是 导 致 果 皮 褐 变 的 关 键 酶 。荔枝 贮藏 和 褐 变过 程 中 P O 活 性 的 变 P 化 , 同的研究 者 所 得 的结 果 不 同。林 植 芳 不 等_] 】报道荔枝采后贮放 2d内, 。 酶活性 出现 高峰, 随后果皮发生褐变;a br a 等E Z u em n ]
摘要: 荔枝出 L贸易前景很好 , J 但却因贮藏保鲜问题 , 使远距离运销受到限制。本文 阐述 了荔枝采后 的生 理生化 变化 , 总结 1目前 国内较为常用 的荔枝贮 藏保鲜技术方法 , 『 并对荔枝保鲜技术的研 究方向提 出了建议 。 关键词 : 荔枝 ; 采后生理 ; 保鲜 技术 ; 研究进展
1 荔枝的采后生理
1 1 呼 吸作 用 .
吸强度有明显下降并存在一个谷点, 且各品 种之 间没 有差 异 - 。在一 定 的温 度 范 围 内 , 7 j 贮温越低则果实 的呼吸作用愈低。住常 温 下 , 同荔枝 细 胞 中的呼 吸 作用 的变化 趋 势 不 是一致的, 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下降, 但 当果实大部分变色腐烂时, 呼吸又趋上升, 这 个过程一般持续 5 。通过适 当的低温 可 ~6 d 控制果实的呼吸作用 , 但当果实 由低温转到 常温时, 呼吸会在 6h内达到最高值 , 且随贮 藏时问的延长 , 这个高峰值也会变大_ 。 7 ] 12 乙烯释 放 . 荔 枝属无跃 变型果实 , 果实成熟不必通过 乙烯产生来启动_。荔枝采后贮藏过程 中乙 8 ] 烯 释放量很低 L , 9 在果 实成 熟过 程 中, J 乙烯 可 能也只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起作用[ 。采用乙 1 ( ) ] 烯 合成 抑制 剂 C c 和赤霉 素合 成抑 制剂 ol 。 处理 可 以延 长荔枝采后贮放 时问 , 乙烯产 但对 生没有显著影响口. 1 】 。采用乙烯受体抑制剂 1 MC 处理对荔枝果实的乙烯 释放无显 著影 P 响 , 不能延 缓果 皮褐 变 , 表 明荔枝 果 皮褐 且 这 变是一个 对乙烯不敏感的生理过程 _ J 。 13 酶 活性 的变化 .

荔枝保鲜原理与技术

荔枝保鲜原理与技术

研究不足与展望
荔枝保鲜技术的研 究仍存在以下不足
对荔枝贮藏过程中 品质和风味变化的 研究不够深入;
缺乏对荔枝内部生 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
研究不足与展望
缺乏适用于不同品种荔枝的专用保鲜技术。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加强荔枝内部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揭示其腐败 和衰老的机制;
研究不足与展望
对荔枝贮藏过程中品质和风味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为保鲜技 术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04
荔枝保鲜实例分析
某地区荔枝保鲜现状分析
荔枝产地及品种
01
该地区主要产自广东、福建等南方省份,品种多样,包括白糖
罂、妃子笑、桂味等。
保鲜技术应用情况
02
目前该地区的荔枝保鲜主要采用冷藏、真空包装、添加保鲜剂
等方法,但存在保鲜期限短、保鲜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市场销售模式
03
主要通过批发市场、果蔬超市、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销售,对
荔枝保鲜的意义
保持品质
通过保鲜技术,可以保持荔枝 果实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延长 果实的贮藏期和货架期。这有 助于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果农
的经济效益。
减少损失
由于荔枝果实易受环境因素影 响而导致品质下降,因此采取 有效的保鲜措施可以减少果实 的损失。这有助于提高果农的
收益,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贸易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荔枝贸易 日益频繁。通过保鲜技术,可 以保证荔枝在国际市场上的品 质和竞争力,促进贸易的发展
辐射保鲜技术可以延长荔枝的保鲜 期,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较高的成 本。
其他保鲜技术
化学药剂处理
使用化学药剂如漂白剂、杀菌剂等来杀灭病原菌 ,延长荔枝的保鲜期。
生物保鲜剂
使用天然生物保鲜剂如乳酸菌、醋酸菌等来调节 荔枝的微生物环境,延长保鲜期。

荔枝的贮藏保鲜

荔枝的贮藏保鲜

荔枝的贮藏保鲜一.荔枝采后易变质的原因1.具有旺盛的呼吸作用2.酶的作用: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3.乙烯作用4.水分损失的作用:由于果皮和果肉没有输导组织相连,果皮所损失的水分得不到补偿。

5.生理与病理原因生理原因:环境不适宜,造成生理失调。

病理原因:采前或采后微生物侵染造成的或机械伤引起。

二.荔枝贮藏运输技术1.采收采收前处理:用乙磷铝300~500ppm喷洒。

2.预冷⑴把果实置于树荫下或临时果棚中;⑵预冷结合防腐同时进行;①1000ppm扑海因浸果1~2分钟;②500~1000ppm瑞毒霉锰锌浸果2~5分钟;③800ppm乙磷铝+1000ppm特克多浸果2~5分钟;④500ppm多菌灵+1000ppm柠檬酸3.包装:晾干,装入0.3~0.5mmr塑料薄膜袋。

4.贮藏⑴常温贮藏:①化学物质处理法:2%次氯酸钠浸果3分钟;②经过热化学处理:用热水配制500ppm苯莱特,T=53℃+,-1℃,浸果2分钟,装入0.01~0.02mm厚袋,贮藏10天。

⑵低温贮藏:①低温贮藏:T=5~10℃,R=85~95%,贮藏30天。

②速冻贮藏:经过三种处理方法,再速冻。

a.化学处理法:采果后,用10%柠檬酸+2%亚硫酸氢酸钠浸果2分钟,取出晾干,放到-23℃速冻,取出用溥膜袋包装,放到-18℃贮藏,贮藏一年。

b.热烫处理法:将果实放到100℃沸水中漂烫7分钟,再放入到3~5℃冰水中将果实放到40~50秒,取出,放入5~10%柠檬酸+2%食盐溶液中,浸果2分钟取出,晾干,装入薄膜袋中,最后放入-23℃速冻,转入-18℃贮藏期一年。

⑶气调贮藏:自发气调:把果实放入0.02~0.04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中,然后放到3~10℃,可贮藏20天。

荔枝的贮藏与保鲜

荔枝的贮藏与保鲜
荔枝的贮藏与保鲜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荔枝贮藏保鲜概述 • 荔枝贮藏保鲜技术与方法 • 荔枝贮藏保鲜中的问题与对策 • 荔枝贮藏保鲜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 荔枝贮藏保鲜实例分析
01 荔枝贮藏保鲜概 述
荔枝的采收与特性
01
02
03
荔枝的成熟期
荔枝的成熟期通常在夏季 ,具体时间因品种和地理 位置而异。
02 03
现代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荔枝贮藏保鲜技术也不断涌现,如低温冷藏、 气调保鲜、辐射保鲜等,这些方法在保持果实品质和延长货架期方面比 传统方法更具优势。
技术趋势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生物保鲜剂进行荔枝保鲜将成为新 的研究方向,有望进一步提高保鲜效果和经济效益。
02 荔枝贮藏保鲜技 术与方法
05 荔枝贮藏保鲜实 例分析
不同品种荔枝的贮藏特性与效果对比
妃子笑荔枝
果皮较厚,肉质较嫩,不易干燥,贮藏时间 较短。
糯米糍荔枝
果皮薄,肉质嫩滑,易干燥,贮藏时间较长 。
桂味荔枝
果皮光滑,肉质脆嫩,甜度高,贮藏时间适 中。
黑叶荔枝
果皮暗红,肉质粗硬,甜度低,贮藏时间较 短。
不同处理方法对荔枝贮藏效果的影响
功能性保鲜材料研发
功能性保鲜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是未来贮藏保鲜 的重要方向之一。
面临的挑战包括材料研发的难度大、成本高,以及材 料的推广和应用等方面的困难。
功能性保鲜材料是指具有保鲜、防虫、防病等 功能的材料,用于辅助荔枝的贮藏保鲜。
未来发展趋势将包括材料的不断更新换代和功能 性的不断提高,以满足不同品种、不同贮藏条件 下的保鲜需求。
广东茂名荔枝产业带
茂名地区利用冷库和气调库贮藏荔枝,通过 预冷、包装、药剂处理等措施,实现了荔枝 的长期贮藏保鲜。

荔枝的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技术

荔枝的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技术

荔枝的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技术荔枝的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技术荔枝是典型的南亚热带水果,因果皮结构疏松无蜡质层保护而容易失水;果肉含糖高汁多,成熟期又在高温的夏季,采果以后生理活动旺盛。

同时也易受各种微生物侵染,所以果实采后最易变质崐腐烂,丧失原来的色、香、味,给贮藏保鲜带来很大的困难。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记:“其实离本枝一日色变,二是香变,三日而崐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近年来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对荔枝、龙眼的贮藏保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常温贮藏应用于生产能贮藏5-7天;低温贮藏可达34天,货架寿命24小时,近崐年应用熏硫技术及复色剂贮藏期可达45-60天,贷架寿命3-5天,但果皮色泽不真,有异味等缺点,荔枝速冻技术可贮藏数年这是属加工范崐围。

随着荔枝产量的增加,商品流通量大,这项技术提出了更迫切、崐更高要求。

一、荔枝贮藏的原则:(一)保证有优质的果源:要使荔枝贮藏的时间长,首先加强果园的管理,特别是病虫害的防治。

有虫口或机械伤,病果或带病原多的果实,最好的采后处理技术也无济于事。

常见的病虫是“蛀蒂崐虫”和“霜疫霉病”,这二者在采收前20天内最易发生,在正常的常规管理之下最好在采收前喷一次防“霜疫霉病”的药,以便在采后减少病原密度。

(二)合适的采收成熟度:果实自然衰老是品质变化的原因之一,为了使果实采收后,通过贮藏后果品能表现出该品种特有的色香味,因而对商品果的采收成熟度愈低愈好。

一般以成熟度达85%为度。

(三)降低果品的生理活动:荔枝实采收后仍是有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在强的呼吸作用,一般有400-500微克分子/公斤.小时,比苹果、柑桔高2-3倍,低温贮藏应迅速予冷降温,早晨采果,不能在阳光下晒,常温贮藏要通气散温。

(四)合适的包装:常温贮藏要求能散温(呼吸热),同时又要保湿防止果皮失水变褐。

这二者是矛盾的、在设计包装物时二者都应考虑达到最佳的状态。

低温贮藏要求热交换好,冷气能很快进到果品:同时要保湿,因冷库的湿度较低一般都用塑料薄膜密闭小包装。

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

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

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荔枝是夏季常见的水果之一,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荔枝的采摘期比较集中,保鲜不易,易腐败,所以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荔枝的采摘及处理荔枝的采摘是在成熟的时候进行的,成熟的荔枝表面颜色呈暗红色,刁皮易剥,果实微微有弹性。

采摘下来的荔枝需要进行处理,把破损和不完整的果实去掉,并且洗净,切断果梗。

二、荔枝的贮藏条件荔枝的贮藏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四个方面。

温度是影响荔枝保鲜的关键因素,太低或太高都无益于荔枝的存储。

荔枝的最适储存温度在4~8℃之间,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保证荔枝不失水。

氧气浓度是维持果实新鲜度的关键,应控制在5%~8%之间。

同时,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荔枝中的脱乙酸代谢,保持口感。

三、荔枝的贮藏方法常规贮藏方法如下:1、冰箱贮藏法。

将荔枝装入透气性好的塑料袋中,在冰箱冷藏箱里贮藏。

2、冰水浴处理法。

将新鲜荔枝浸泡在0~5℃的冰水中,浸泡时间为30~60分钟,之后装入透气性好的塑料袋中贮藏,可延长保鲜期。

3、差异温度贮藏法。

将处理好的荔枝放在温度为5℃的密闭室中保存,4天之后将温度升高到25℃维持一天,使荔枝中的品质和外观更好。

四、荔枝的贮藏注意事项1、荔枝不宜长时间放置在室温环境中,如果不能立即贮藏荔枝,最好将其在半小时内冷却到4℃以下,以维持荔枝的品质和口感。

2、荔枝不能与其他生鲜果蔬混存,以免相互污染,影响食品质量。

3、荔枝送到冷库之前,应尽量减少人工挑选摆放时间,以免影响荔枝表面的完整度。

4、荔枝贮存时应保持透气性,以免过度积气造成荔枝内部变质。

五、荔枝的快速识别方法1、通过外观来判断。

首先,看荔枝的表面是否干净;其次,看荔枝的口感是否有硬块;最后,看荔枝是否有坏果。

2、通过嗅觉来判断。

闻到荔枝的味道,应该是清香而不是发臭的味道。

3、通过在水中漂浮来判断。

将荔枝放入水中,如果荔枝沉入水底,那么荔枝已经不新鲜了,必须要进行处理或丢弃。

荔枝的包装保鲜技术

荔枝的包装保鲜技术

荔枝的包装保鲜技术荔枝的包装保鲜技术1 荔枝的生理特性荔枝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水果之一,素有“中华之珍果”的美称。

但由于其成熟于盛夏高温季节,加上其结构特殊,代谢旺盛,采后易腐烂变质,果皮易褐变,因而给贮运保鲜带来极大的困难。

1.1 褐变褐变就是荔枝采摘后果皮颜色的改变。

采收后在常温条件下,如果不及时处理,一般在两到三天内,果皮就会变褐,此时,即使果肉还可吃,但它已经失去商品价值。

经过分析了解,我们得出导致褐变的几种主要因素:失水:荔枝在无包装常温条件下,果实失水很快,期初主要是果皮失水。

当果皮失水超过果重的5%,超过果皮的20%,开始褐变,当失水60%~70%,果皮常常完全褐变。

由于失水引起的褐变一般整个果面均匀发生,初期由鲜红转灰暗,随后逐渐加深呈褐色至黑褐色。

果皮失水,一方面导致果皮细胞破坏,细胞内本来按区域分布的酶和它的底物接触反应,导致酶促反应;另一方面改变了细胞组织的PH值,使细胞内的代谢发生紊乱;第三是褐变产物的浓缩。

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果皮出现了褐变。

酶的作用:荔枝褐变主要是酶促褐变。

一般认为多酚氧化酶PPO 是参与荔枝褐变过程的重要酶。

在荔枝的速冻贮藏中,低温抑制了PPO的活性,而使果皮的褐变得到延长。

采后鲜红荔枝果皮中部分厚壁细胞的细胞质有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反应,果皮的POD活性要高于果肉的POD活性。

POD参与催化酚类物质的氧化,使果皮褐变。

乙烯:虽然荔枝果实释放的乙烯量很少,但大部分的乙烯集中于果皮,采用乙处理可以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因此认为乙烯在荔枝果皮的褐变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伤:荔枝果皮的结构特殊,在采前、采收和采后处理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机械伤,导致果皮褐变。

机械伤引起的果皮褐变一般是局部的,易被病原微生物侵染而引起腐烂。

低温伤害:荔枝如果在不适宜的低温下储藏,很容易导致果皮因低温冷害而出现的“水渍状”褐变。

据研究,荔枝在1摄氏度中贮藏15天,出库后出现冷害症状。

荔枝的采后管理措施及保鲜关键技术

荔枝的采后管理措施及保鲜关键技术

荔枝的采后管理措施及保鲜关键技术一、荔枝的采后管理措施从措施种类上看,荔枝采后管理的措施一般分为三大类,包括施肥灌溉、树形修剪和病虫防控。

1、采收后荔枝树的施肥灌溉:荔枝采果后,需要及时施肥灌溉以补充营养、培养健壮的秋梢。

(1)施肥和灌溉时间:采后施促梢肥,一般需要在采果后十天内完成。

可以一次性施完,也可以分二次施。

每次施肥前都需要灌溉,每七天左右没有降雨也需要灌溉一次。

(2)施肥量和灌溉量:秋梢期的施肥量应占全年总施肥量的60%。

按挂果100斤计算,每株树整个梢期的施肥量一般为15-15-15的复合肥1.7公斤,外加1公斤尿素和0.5公斤硫酸钾,以此类推。

灌溉时,树冠直径为4米的树,每株树每次灌溉150-200升水;树冠直径为5米的树,每株树每次灌溉250-300升水。

(3)喷施叶面肥:在荔枝秋梢转绿时,可将磷酸二氢钾稀释500-1000倍,喷施叶面,既可补充营养,也可加快叶片老熟。

2、荔枝采收后的树形修剪:采后修剪培养高光效树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控制行株距。

平地和缓坡地的行株距一般为6×7米或6×8米,每亩种15株树左右。

山地每亩可以种20株树左右,行株距一般为5×6米或6×6米。

栽植密度过大的果园,需要间伐。

二是把握修剪时间。

采后修剪一般需在施促梢肥后的5天之内完成。

三是控制分枝数量。

先在主干的主枝中选2-3条粗壮健康的保留,然后在每条主干的侧枝中选2-3条保留,接着在每枝侧枝的分枝中再保留2-3条,以此类推。

无叶骨干枝侧枝的分级数最好控制在5-6级,最多不超过7级。

四是去除直立枝,保留斜长和平长枝条。

去除开张角小于45°的直立枝,保留开张角大于60°的平长和斜长枝条。

修剪后,每株树的结果母枝数量应控制在1000条以内,树冠高度控制在4米左右,叶绿层厚度达1-1.2米。

3、采收后荔枝树的病虫防控:荔枝长新梢的时候,容易受到病虫侵害。

荔枝贮运保鲜技术

荔枝贮运保鲜技术

CATALOGUE 目录•荔枝贮运保鲜技术概述•荔枝贮运保鲜技术的基础理论•荔枝贮运保鲜的关键技术•荔枝贮运保鲜技术的实际应用•结论与展望荔枝贮运保鲜的意义保持荔枝的品质通过贮运保鲜技术,可以将荔枝在最佳状态下销售,提高其附加值,增加果农和经销商的经济效益。

增加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荔枝贮运保鲜技术的发展历程早期采用盐藏、酒泡、醋泡等传统方法来保鲜荔枝。

传统保鲜方法低温保鲜技术气调保鲜技术冷链物流技术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低温冷藏成为荔枝保鲜的主要手段。

通过调节冷藏库中的气体成分,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进一步延长荔枝的保质期。

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为荔枝的远距离运输和销售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现状挑战荔枝贮运保鲜技术的现状与挑战生长周期荔枝的生长周期通常为3-4年,其中前两年主要是营养生长,第三年开始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形成果实。

生长环境荔枝生长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土壤环境,适宜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

果实特性荔枝果实具有皮薄、肉厚、多汁的特点,富含糖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荔枝的生物学特性荔枝的采收与处理采收时间采收方法果实处理荔枝的贮藏特性030201包装要求温度控制荔枝的运输要求将刚采摘的荔枝进行预冷处理,除去田间热,降低荔枝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防止腐烂变质。

低温贮藏将预冷处理后的荔枝置于低温条件下贮藏,如冷库、冰箱等,保持温度在1-5℃之间,延长保鲜期。

调节气体成分通过改变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如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以抑制荔枝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保鲜期。

包装材料使用气密性好、透湿性小的包装材料,如聚乙烯薄膜等,以保持气调环境稳定,防止荔枝受到机械损伤和氧气、水分的侵入。

防腐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利用放射性元素或紫外线对荔枝进行辐射处理,可以破坏病原菌和虫卵,减少腐烂和病虫害的发生。

热处理保鲜将荔枝置于高温下处理一段时间,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并消除虫卵和病虫害的隐患。

荔枝保鲜

荔枝保鲜

荔枝采后贮藏保鲜植科院植物保护0901 王琴 2009301200529荔枝原产于华南亚热带地区。

由于荔枝成熟于夏季高温季节,加上其特殊的结构与生理特性,采后极易褐变腐烂,给荔枝贮运带来了极大困难。

荔枝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是最严重的问题,又是限制荔枝长期贮藏,缩短货架期寿命和降低商品价值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荔枝每年因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20 %以上。

荔枝果皮褐变之快,在其他水果之中极为罕见。

常温下,荔枝采后24 小时内开始褐变。

荔枝果实褐变机理与防褐变技术仍然是荔枝贮藏和保鲜过程中的重点研究内容。

1.荔枝的组织结构特性荔枝果皮由外、中、内三层组成。

外果皮仅有一层薄壁细胞,外壁薄,角质层也薄,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差。

外果皮是含花色素苷栅状组织所形成众多的龟裂片,组织空隙多。

外果皮与中层(中果皮)之间有石细胞,含有褐色物质。

荔枝果皮保水力极差,水分容易蒸发,从而引起果实干枯萎缩而褐变。

荔枝果肉由种柄衍生而来,在结构上与果皮、种子完全分离,只与种柄的维管系统有小面积的连接。

在果实不保湿的贮藏条件下,尽管果肉含水量高,但由于结构上与果皮分离,基本上不能向果皮输送和补充水分,致使果皮不断失水,正常代谢失活,组织结构受损,直至果皮干枯变色。

如在采果期遇到强日照和高温天气,果皮会迅速变褐。

2.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失水对果皮褐变的影响荔枝采收后在常温下放置,如果没有适当的包装,荔枝果皮在1~2 天内即会失去原有的鲜红色并表现褐变症状。

Sing 和Csott 等研究指出,果皮褐变与果实失水密切相关,失水褐变主要是果皮中水分的散失。

荔枝果皮容易失水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果肉构造特殊,果皮与果肉在结构上完全分离,两者之间无疏导组织相连,故当果皮水分散失时,果肉中的水分不能给予有效补充。

通过对荔枝不包装贮藏过程中果实各部位水分动态变化研究,果皮在不断蒸发失水直至变褐的整个过程中,果肉和果核都无水分转入予以补充,表明褐变完全是由于果皮本身失水引起,试验显示,当失水率达到果皮含水量的50 %左右时即表现褐变症状。

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

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
辐射保鲜原理
利用放射性元素或高能电磁波照射荔枝,使其中的微生物失活,从而延长荔枝的 保质期。
使用方法
将荔枝放入辐射装置中,按照所需的剂量进行照射,然后包装贮藏。
热处理保鲜技术
热处理原理
通过加热或冷却的方式,破坏荔枝中的微生物和酶,从而延长荔枝的保质期。
使用方法
将荔枝放入热处理设备中,进行适当的加热或冷却处理,然后包装贮藏。
其他保鲜方法
真空包装保鲜
将荔枝放入真空袋中,排除其中的氧气 ,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 荔枝的保质期。
VS
气调包装保鲜
将荔枝放入气调袋中,调节袋中的气体成 分,如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 ,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荔 枝的保质期。
05
CATALOGUE
贮藏保鲜技术对荔枝品质的影响
辐射处理
化学处理
通过辐射手段杀死果实表面的微生物和虫 害,同时减少果实的呼吸作用和代谢速度 ,达到保鲜的目的。
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 和代谢速度,达到保鲜的目的。
荔枝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
生物技术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生物 制剂或基因工程手段提高荔枝的 耐贮性和抗病性已成为研究热点
低温保鲜
低温可以抑制荔枝的呼吸作用 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延
长荔枝的贮藏期。
温度控制
贮藏荔枝的温度应控制在5℃10℃之间,以保持其最佳品质 。
温度过高
温度过高会导致荔枝加速成熟 ,果皮变黑,果汁减少。
温度过低
温度过低会导致荔枝果肉冻伤 ,影响口感和品质。
湿度对荔枝品质的影响
湿度要求
荔枝的贮藏湿度应保持在80%-90%之间,以保持其 最佳品质。

荔枝采后腐败褐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荔枝采后腐败褐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ma k e s i t h a r d t o s t o r a g e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T h i s h a s h i n d e r e d t I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l i t c h i i n d u s t r y .T h u s .1 i t c h i p o s t h a r v e s t p h y s i o l o g y a n d l i t c h i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h a v e b e c o me a h o t r e s e a r c h .T h i s r e v i e w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me c h a n i s ms o f l i t c h i r o t b r o w n i n g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e s a n d d e f i c i e n c i e s o n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s u g g e s t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d i r e c t i o n i n i t s i f e l d . Ke y wo r d s L i t c h i ;B r o wn i n g a n d d e c a y me c h a n i s ms ;P r e s e va r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荔枝的贮藏

荔枝的贮藏

荔枝的贮藏荔枝果实鲜嫩不耐贮藏,荔枝收获季节正值盛夏,此时,气温常达30℃以上。

而荔枝果皮薄,果汁多,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造成腐烂。

同时,荔枝果皮含丰富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它是果皮褐变的关键酶,当果皮失水率达本身含量的50%左右时,即开始褐变。

采收后常温自然状态下,1―2天果皮变褐,果肉变质,很快腐烂,大大降低了荔枝的商品价值。

荔枝是非呼吸跃变型果实,但采后其呼吸强度是苹果、梨、柑橘的2―3倍,如果采后迅速预冷降温,并贮藏在适当的温度下,可有效的降低呼吸强度。

荔枝的最适贮藏温度为3―5℃,可贮1个月左右。

荔枝要保存在相对湿度为95%的环境中。

采收:⑴采收期的确定用于贮藏的荔枝,采收成熟度应以八成熟为佳,此时的荔枝果皮基本转红,龟裂纹带嫩绿色或黄绿色,内果皮仍为白色,但荔枝品种可在近蒂处的内果皮有转红迹象时采收。

荔枝八成熟时,果实内含物已基本接近最高值,糖酸比为70:1左右,风味基本形成,在贮藏的过程中能够继续后熟,达到最佳风味。

成熟度高的荔枝,不适于贮藏。

⑵采收方法荔枝最好在清晨日出或阴天时采收。

中午、下午气温高,采后易使果皮失水而变色。

雨天或雨后采的果实易产生裂果,不利贮藏。

采摘时提倡短枝采果,不要损坏果穗以下的枝叶,保留果穗基部下方2―3个芽(如采用速冻法贮藏,仅留果蒂)。

带枝整簇荔枝的贮藏保色效果比不带枝的单果好。

采收要轻摘、轻拿、轻放,避免内外伤。

采下的果实应在树下就地分级,剔除烂果、裂果及其它被病虫危害的果实。

保鲜:应用高效低毒防腐剂和保鲜剂是贮藏保鲜的重要措施。

药物可选用:1、浸泡杀菌剂。

其机理和要求是药品溶于水后能在荔枝表面形成一种不可见的透明膜,既能有效地封闭气孔,降低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又能作为展着剂使其能均匀分布于整个荔枝表面,并起防腐杀菌作用。

在采收的当天即可用杀菌剂处理,一般用苯来特或噻苯咪唑(涕必灵)1000ppm或扑海因25%悬浮液250倍。

能有效防止荔枝果实腐烂稍兼有防止果实变褐的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