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基础教育专题研讨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对乘法计算的基本方法并不陌生,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能运用知识的迁移去学习新知识;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能很好的将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运用估大减去、估小加上的方法解决新知识;也学习了乘加乘减、连乘连除的知识,但是学生缺乏一定的计算技巧和计算策略,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能为学习三
位数乘两位数奠定基础。
《三位数乘两位数》效果分析
1、计算过程:98%的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能熟练说出竖式的计算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能做到用竖式准确计算。
2、计算方法:通过对多种方法的观察和分析,所有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竖式是解决大数计算的简便算法。并且80%的学生能在算式中发现一些比较特殊的数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探索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类和运用转化思想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合作探究及交流的优势,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在本学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关于乘法知识,学生最初是在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法,再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三位数乘两位数》学习单
一、你会算吗?把你的过程记录下来,记录完之后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114×12=
方法一:方法二:
方法三:方法四:
二、枚举练习
132×24= 215×17=
三、精英拔高
125×56 25×440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后反思
针对第一种类型的个例研究114×12,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时,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枚举练习时132×24、215×17有了前面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
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是算式中有特殊数字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例如125×56、25×440先让学生观察哪些数比较特殊,再让学生去找合适的方法去计算。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在练习中,学生错题现象较多,分析其原因:
1、教学中虽然将新旧笔算进行了对接,但是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
我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
1、课堂上从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开始,提高对题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后有选择性的进行练习。
2、注意竖式书写的规范性,加强基本功训练,可减少学生作业的错误率。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需要教师有耐心、学生要细心。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采用了结果目标的表述方式。其中认识的要求程度等同于理解,能的要求程度等同于掌握。理解的基本含义是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的基本含义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