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的诊断能否应用于临床实践

合集下载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代谢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代谢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

代谢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代谢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 (1)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病证诊疗新进展 (1)肥胖症基层合理用药最新指南解读 (3)减重饮食模式概述 (7)肥胖症的多学科管理 (9)肥胖症的治疗新进展 (11)代谢综合征及运动处方制定 (13)血脂领域指南共识及研究进展 (14)去而复返——减重、反弹以及体重的长期管理 (16)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骨转换标志物 (18)中药治疗血脂异常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20)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 (22)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2021) (24)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管理路径 (26)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糖和血脂状况 (28)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一) (30)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二) (32)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病证诊疗新进展1.对于没有危险因素评估的糖尿病患者,起始()强度的他汀治疗A.低等B.中等C.高等D.极高E.无需他汀治疗参考答案:B2.下面哪项符合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的特点()A.高TG、高HDL-C、小而密LDL增多B.高TG、低HDL-C、小而密LDL降低C.高TG、低HDL-C、小而密LDL增多D.低TG、高HDL-C、小而密LDL降低E.低TG、低HDL-C、小而密LDL增多参考答案:C3.LDL-C每降低1mmol/L,对卒中风险下降()A.15%B.21%C.22%D.25%E.32%参考答案:B4.年龄>()的糖尿病患者,推荐在进行评估获益-风险比后方考虑起始他汀治疗A.40B.50C.55D.60E.75参考答案:E5.没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年龄在40-75岁且LDL-C水平在1.7-4.8mmol/L之间,需评估()年ASCVD风险A.1B.3C.5D.8E.10参考答案:E肥胖症基层合理用药最新指南解读1.目前,FDA批准的治疗肥胖的药物不包括()A.纳曲酮B.奥利司他C.利拉鲁肽D.二甲双胍E.氯卡色林参考答案:D2.目前,在我国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有肥胖治疗适应证的药物是()A.纳曲酮B.奥利司他C.利拉鲁肽D.二甲双胍E.氯卡色林参考答案:B3.不提倡的减肥方式是()A.运动减肥B.营养指导减肥C.节食、催吐D.手术减肥E.药物减肥参考答案:C4.以下哪种情况不需要考虑使用药物减重()A.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B.肥胖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C.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脂肪肝D.BMI=23E.合并负重关节疼痛参考答案:D5.按病因和发病机制,95%都是继发性肥胖()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五、指南解读:《2020年ESE临床实践指南——肥胖的内分泌学检查》1.WHO已明确认定()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A.高血压B.肥胖症C.糖尿病D.高血脂E.冠心病参考答案:B2.如果考虑高皮质醇血症,建议使用()作为首选筛查工具A.24小时尿液皮质醇测试B.深夜唾液皮质醇测试C.地塞米松1mg过夜抑制试验D.生长激素激发试验E.ACTH激发试验参考答案:C3.甲状腺功能检测方面,下列属于一般建议的是()A.推荐所有肥胖患者检测甲状腺功能B.建议基于TSH检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果TSH升高,则应测量游离T4和TPO抗体C.不建议在TSH升高的患者中常规检测FT3的变化D.非肥胖者的激素参考值范围同样适用于肥胖患者E.肥胖患者如果存在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TSH升高和FT4降低),不论抗体是否阳性都需要治疗参考答案:D4.女性雄激素过多导致肥胖患者诊断首选的检查指标不包括()A.瘦素B.LHC.FSHD.雌二醇E.睾酮参考答案:A5.与遗传综合征相关的下丘脑性肥胖,下面描述错误的是()A.临床较为常见B.性腺机能减退、畸形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可作为考虑该病的时机C.瘦素可作为首选检查指标之一D.首选检查指标中包括基因检测E.临床极其罕见参考答案:A减重饮食模式概述1.营养素比例平衡的减重膳食模式是()A.CRDB.PHDC.KDD.LCDE.VLCD参考答案:A2.时限性断食法的做法是()A.睡前4h不摄入食物B.即1周内5d正常进食,其他2d(非连续)则摄取平常的1/4能量C.每天只在6h-8h内摄入食物,其他时候不吃东西,饮水不限D.每天两餐,分别安排在11:000左右和16;00左右,饮水不限E.一天正常饮食,隔日摄入平日热量的25%-50%,饮水不限参考答案:C3.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处于顶端的是()A.坚果B.奶制品C.水果D.盐、油E.肉、蛋参考答案:D4.下列哪种食物不适合减重期间使用()A.白灼菜心B.水煮鸡胸肉C.低脂牛奶D.牛油火锅中的白萝卜E.煮鸡蛋参考答案:D5.常见减重膳食模式不包括()A.生酮饮食B.禁吃肉C.高蛋白膳食D.限制能量平衡膳食E.轻断食参考答案:B肥胖症的多学科管理1.关于生活方式的干预错误的是()A.运动锻炼B.膳食结构C.心理治疗D.绝食E.行为修正参考答案:D2.关于手术适应症说法错误的是()A.2型糖尿病病程≤5年B.胰岛自身免疫抗体测定阴性C.年龄在18-60岁之间D.2型糖尿病、BMI≥35kg/m2E.无禁忌症参考答案:E3.关于超重/肥胖风险评估不包括的是()A.高血压B.智力减退C.OSASD.血脂紊乱E.高尿酸血症参考答案:B4.手术后特殊监测内容错误的是()A.预防吻合口溃疡B.补充维生素C.术后饮食指导D.减重后预防复重随访E.不需特殊监测参考答案:E5.库欣综合征的表现错误的是()A.智力减退B.满月脸C.水牛背D.腹部肥胖E.向心性肥胖参考答案:A肥胖症的治疗新进展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肥胖合并糖尿病,二甲双胍仍然是一线治疗首选B.肥胖患者的高血压治疗,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高体重指数是膝关节炎和髋关节炎的危险因素D.高血压控制不佳或有心脏疾病史的患者,考虑选用芬特明和二乙胺苯丙胺E.对于存在心血管病的肥胖人群,需坚持调脂药物治疗参考答案:D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治疗后减重的维持非常重要B.减重成功后,就可以永远维持减重后的体重C.腰围的减小和身体成分的改善也可以作为减肥目标。

关于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处理

关于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处理

AHA关于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处理(1)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表现(2)引起代谢综合征的诸危险因子的处理(3)代谢危险因子的处理(4)尚待解决的问题和科研任务1.关于定义的会议肯定了CVD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结果,同时识别出该综合征的6个主要成份:腹部肥胖、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质异常、高血压、胰岛素抗性±葡萄糖耐量不良,一种促炎状态,一种促血栓形成状态。

随后的<代谢综合征处理会议>围绕这些成分的处理进行讨论。

临床上一般是根据临床十分明确的几种表现识别代谢综合征:腹部肥胖、高甘油三酯、低HDL、高血压、高血糖。

此外,研究表明,还有几种不常规测定的成份亦常与这些主要成份聚集一起;apoB升高,小LDL颗粒、胰岛素抗性和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耐量不正常(IGT)、CRP升高,以及几种凝血因子的变动(PAI-1,纤维蛋白原)。

上述<定义>会议还强调代谢综合征者糖尿病危险增高;糖尿病是CVD的一个主要危险因子。

该会议还检验了代谢综合征的各种临床诊断标准,列出表格介绍ATPIII的诊断标准,同时还温习了WHO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

后两者与ATPIII互有重叠,不同的是诊断要求有胰岛素抗性的直接证据。

它们建议空腹血糖不高的病人做口服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换言之,空腹血糖正常者,经OGTT查出IGT亦为诊断代谢综合征的一个代谢危险因子。

虽然IGT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高危情况(独立于IFG)并与CVD危险增高相关,但ATPIII并不建议这些病人检查OGTT,它认为OGTT所了解到的情况与常规诊治的费用增加和带来不便相较,未能达到付有所值。

2.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表现(一)代谢综合片的表现代谢综合征的特点出现于儿童及青少年。

但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

虽然中年迅速升高,与人群中肥胖的发生相平行(但稍迟),老年患病率最高。

据A TPIII诊断标准,美国约1/3的肥胖或超重者表现有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临床 内科 杂 志 2018年 1月 第 35卷 第 1期 J Clin Intern Med,Janua ̄ 2018,Vo1.35,No.1
· l3 ·
· 综 述 与 讲 座 ·
代 谢 综 合 征 的 临床 表 现
丁钐 郭立 新
[关键词 ] 代谢综合征 ; 肥胖 ; 胰 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异常发生在 同一个 体 的临床状 态 ,增加 了心 血 管 疾 病 和 糖 尿病 的发 病 率 和死 亡 率 。这 些 异 常 主 要 包 括 中 心 性 肥 胖 (腹 型 肥 胖 )、糖 耐量减低 ,糖 尿病 、高血 压及脂代谢 紊乱 等。 1988年 Reaven首 次 将 其 描 述 为 “一 组 糖 尿 病 和 心 血 管 疾病 的危 险 因素 ”,并 命 名 为 “x综也 曾被称 为 “胰 岛素 抵 抗 综 合 征 ”、“致 命 四重奏”或 “肥胖血脂异 常综 合征”…。1999年以 来 WHO和 国际糖 尿病 联 盟 等 组 织 先 后 对 MS提 出不 同的诊 断标 准 或工作 定 义 ,目前 尚无统 一诊 断标 准 ,但 其核 心都 涵 盖腹 型肥 胖 、高血 糖 、血 脂异 常 和高血 压 。
DOI:10.3969/j.issn.100 ̄-9057.2018.01.003 作者单 位 :100730北京医院 国家老 年医学 中心 内分 泌科 通 讯作 者 :郭 立 新 ,E—mail: ̄x1218@ 163.corn
胰 岛素抵 抗贯 穿 MS的 发 展全 过 程 ,也 是 2型 糖 尿病 最早 的生 物化 学 特 征 。广 义 上 ,胰 岛 素抵 抗 是 指 机体 对正 常胰 岛素 浓度 的生 物反应 低 于正常 水平 。胰 岛素抵 抗 表现 多样 ,典 型表现 为尽 管胰 岛素水 平高 ,却 仍 存在 高血 糖 ,但 也有 患 者 表 现 为正 常血 糖 。如 患 者 存 在 以下 临床特 征 ,提示可 能 有 胰 岛素 抵 抗 :(1)患 者 使 用 高剂量 外源 胰 岛素 ,血 糖 仍 居 高不 下 。 患者 存 在 基 础空 腹 高胰 岛素血 症 、B细胞对 葡 萄糖 反 应性 增 强 , 糖 耐 量 试 验 中 葡 萄 糖 刺 激 后 胰 岛 素 明 显 增 高 等 ; (2)黑棘 皮症 :以褐 色 、绒状 、过 度 角化 的斑 块 为 特征 , 常 出现 于颈 后部 、腋 窝 、腹 股沟 及肘 部 。皮 损 可呈乳 头 瘤 状 ,组 织 学标 志为 角化过 度 、表皮 乳头瘤 样增 生 以及 黑 色素 细胞 数量 增多 ;(3)多囊 卵巢 综合 征 :女 性 出现 痤疮 、多 毛 、雄 激 素水平 增 高等 。欧洲 胰 岛素抵 抗研究 组 (EGIR)资料 库数 据显 示 ,即使在 BMI<27 kg/m 的 人 群 ,如 果 明确有 胰 岛素抵 抗 ,其 与胰 岛素 敏感 性完全 正常的人群相 比,有更高的收缩压 、舒张压及更高的高 甘油三酯(TG)和胆 固醇血症发生率。诊断胰岛素抵 抗 的金标 准是 正 常血 糖 胰 岛 素钳 夹 技 术 ,流 行 病学 研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2004年5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全球工作定义组织了一次国际性专家研讨会,经过充分的磋商、讨论,基本达成了关于新定义的共识。

此后经过一年的酝酿,于今年4月份在德国德累斯顿再次组织了一次包括中国专家在内的共识研讨会,并发布了新的IDF关于MS全球工作定义共识声明。

共识文件复习了MS的最新文献,回顾并评价了当前几种主要的MS定义,提出了新的全球工作定义。

IDF的初衷是:(1)建立一个统一的定义以使来自不同人种和国家的人群研究能够相互比较;(2)定义要求简单实用,能够帮助临床医师通过日常临床检测识别MS个体;(3)新的定义应当能够反映并预报心血管风险;(4)新定义能够反映MS的主要潜在病因。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1、IDF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新定义诊断代谢综合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中心性肥胖(欧洲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的参考值)(2)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二项:◆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0.9mmol/l),女性<50mg/dl (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血压升高:收缩压≥130或舒张压≥85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空腹血糖(FPG)升高:FPG≥100mg/dl(5.6mmol/l),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如果FPG≥100mg/dl(5.6mmol/l)强烈推荐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 GT 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要。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⑴、超重和(或)肥胖BMI≥25.0Kg/M2⑵、高血糖FPG≥6.1mmol/L(110mg/dl)和(或)2hPG≥7.8mmol/L(140mg/dl),和(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⑶、高血压SB P/DB P≥140/90mmHg,和(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⑷、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mmol/L(110mg/dl),和(或)空腹血HDL_C<0.9mmol/L(35mg/dl)(男),<1.0mmol/L(39mg/dl)(女)3、不同种族的腰围参考值中心性肥胖很容易通过腰围而获得,下表是按照性别和种族(不是居住地)分组,IDF 认为这些综合各种不同来源的切点很实际,而且我们还需要对这些数据不断更新使腰围的切点更能够充分反应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

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观察护理

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观察护理
病 杂 志 . 0 5,3:0 — 1 6 20 3 15 0
[ ] 中华 医学会糖 尿病 分会代 谢 综合征 研 究协作 组. 3 中华 医 学会耱 尿病 分会 关 于代谢 综 合 征 的 建 议 [ . M] 中华 糖 尿 病 杂 志, 0 4 1 : 5 20 .2 16

1 61
临床护理
2 1年 1, 0 0 1 l 第2 卷 第1期 e 3 1
医学 信 息
代 谢 综 合 征 病 人 的 临 床 观 察 护 理
陈 双 燕
【 要】 摘 目的 : 分析 探讨 代谢 综合征 病人 的 临床 观 察与 护理 。 方法 : 2 0 对 0 6年 1月至 2 1 0 0年 1月期 问在 我 院住 院 的 2 0例 确诊 为 代谢 综合 征病 人 8 的 临床 资料 进行 分 析 总结 。结果 : 7 2 0例 患者住 院期 问经 过知 识 宣教 、 食调 理 、 物 治疗 、 疗 等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及 护 理 , 得 了满 意 的治 疗效 果 , 饮 药 理 取 其 中有 2 O例 因 出现 严重 的 并发症 导致病 情加 重 结论 : 强代 谢综 合征 病人 的卫 生知识 宣教 , 到早 发现 、 诊 断、 加 做 早 早治 疗 , 以降低 并发症 的发 生 , 少 可 减 致残 率及 死 亡率 。 【关 键 词 】 谢 综 合 征 ; 察 护 理 ; 效 代 观 疗 【 中图分 类号 ] 7 . R4 3 5 【 献标识 码】 文 B 【 章编号 ] 0 6 9 9 2 1 ) 1 2 0 0 文 1 0 —1 5 ( 0 0 l —0 0 - 1
1 临床 资料
双足 一次 , 察足部 皮肤 颜色 、 观 温度及 感觉 变化 , 持 患者 皮 肤清 洁 , 免 保 避 摩擦 损伤 。 防止糖 尿病 足的发 生 。 2 2 饮 食护理 : 食 控制 是 重 要 的基 础 性治 疗 措施 , . 饮 应严 格 和长 期 执行 。应 向病人 介绍 饮 食 治 疗 的 目的 、 义 及 具 体 措 施 , 意 使病 人 积 极 配 合, 以取 得最 大的效 果 。①控 制 总 热量 : 尿 病人 应 制订 总 热 量 , 据 理 糖 根 想体 重计 算出每 日所需 总热 量 。 合理 分 配碳 水 化 合 物 、 白质 、 肪 的 蛋 脂 量 。高血 压病人 宜减 轻体 重 , B 控 制 在 <2 k / 。② 减少 钠 盐 的 将 MI 5 g m 摄入 : 日食 盐量 以不超 过 6 每 g为 宜 。③ 增 加膳 食 纤 维 : 尿 病人 每 日饮 糖 食 中食用膳 食纤 维 的含 量 以 不少 于 4 g为 宜 , 0 因为膳 食 纤 维 可延 缓 食 物 吸收 , 降低 餐后 血糖 。提 倡食用 绿 叶蔬菜 、 粗谷 物 、 糖成 分 低 的水果 等 。 含

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

选取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法对其进行分类,并对患者的相关检测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本研究所采用的中医辨证分类同西医诊断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在不同的中医辨证类型中,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检测指标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点。

因此,本研究认为中医辨证分类法能够为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临床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1. 前言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西医将代谢综合征归为一种综合症,但是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中医辨证分型法具有个性化、综合性和观察性的特点,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方法2.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包括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35~60岁。

2.2 中医辨证分类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法对患者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滞质和特禀质5种类型。

2.3 临床检测指标对患者的体重、身高、腰围、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

3. 结果3.1 中医辨证分类与西医诊断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中医辨证分类与西医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不同的中医辨证类型中,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表现特点也有不同。

其中,气虚质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湿热质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为主要表现,痰湿质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主要表现,瘀滞质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肥胖和高甘油三酯为主要表现,特禀质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主要表现。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MS的危害
主要在于: 一、MS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
危险因素,从而使心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二、MS还显著地增加了心血管病引起的死亡,同
时还是造成患者住院和永久残障的主要原因。 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
MS的患病率在近20年间急剧增加,已成为全球的 一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成了世界医学前沿 的一大亮点。
①. 空腹血糖≥6.1mmol/L; ②. 血压≥130/85mmHg; ③. 血TG≥1.69mmol/L; ④. HDL-C男性<1.04mmol/L,女性
<1.29mmol/L; ⑤. 中心性(内脏)肥胖,腰围男性≥102cm,女
性≥88cm。
3. 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我
五、MS的防治
防治原则为综合干预和个体化治疗。主 要靶点为糖脂代谢和心血管系统。
综合干预的措施包括治疗性生活改变 ( 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TLC ) , 药物治疗和其他疗法等。
个体化治疗应根据MS发病的不同阶段,采 取不同的防治策略。
首先必须控制体重和减肥。 药物治疗包括调脂,降血压,降血糖,减
MS特征性的血脂异常是高 TG和低HDL-C , LDL-C 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其质上已有变化。
各标准对高血压的规定基本一致,而肥胖的标 准却有一定差异,根据不同种族和人群选择不同 的肥胖标准可能更为合理。
四、MS的发病机理
目前对发病机理的研究还很不够。近来 研究表明,脂肪摄入,运动减少导致的腹型 肥胖和脂毒性在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也 证实了环境因素导致的腹型肥胖和脂质毒性 是IR 和糖调节受损的原发事件,而糖尿病 和心血管损害为其继发结果。

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新定义

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新定义

对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新定义的再认识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

糖耐量减低、糖尿病、肥胖、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等分别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大为增加。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不了解该综合征的各种成份为什么先后或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或同一家族中,因此称其为X综合征。

1988年Reaven首先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认为胰岛素抵抗为其发病基础。

鉴于此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联系密切,1997年Zimm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新定义颁布的原由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对代谢综合征进行工作定义, 6年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 A TP Ⅲ)、欧洲胰岛素抵抗工作组(EGIR)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适用目标,对代谢综合征作出了不同的定义。

其中,WHO和EGIR的定义偏重于基础研究,NCEP ATP Ⅲ和AACE的定义偏重于临床应用。

这些定义的差别,造成了学术交流和临床研究的混淆(特别是在比较不同研究资料时),因此有必要对代谢综合征统一定义。

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4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的糖尿病学、心血管病学、血脂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病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这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

IDF代谢综合征新标准IDF新诊断标准强调以中心性肥胖为基本条件(根据腰围判断),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任意2项:●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 mg/dl(1.7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 mg/dl(0.9 mmol/L);女性<50 mg/dl(1.1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85 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00 mg/dl(5.6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若空腹血糖≥100 mg/dl(5.6 mmol/L),为明确有无糖尿病,则强烈推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需。

世卫组织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世卫组织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世卫组织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介绍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异常,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和中心性肥胖。

它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WHO)发布了一套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本文将对这套标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异常,涉及到多个重要的代谢指标,如血压、血糖和血脂。

人们普遍认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糖饮食、低运动量和睡眠质量欠佳等。

代谢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特别是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世卫组织的诊断标准为了统一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世卫组织制定了一套具体的标准,以便有效地识别和管理这种疾病。

根据世卫组织的诊断标准,以下几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1.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4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2.血脂异常:至少满足下列一项标准•三酰甘油(TG):大于等于1.7毫摩尔/升(mg/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男性:低于1.03毫摩尔/升(mg/dl)–女性:低于1.29毫摩尔/升(mg/dl)3.血压异常:•收缩压(SBP):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DBP):大于等于85毫米汞柱(mmHg)4.空腹血糖异常:大于等于5.6毫摩尔/升(mg/dl)诊断标准的意义和应用世卫组织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是否患有代谢综合征,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其次,它也可以帮助公共卫生部门评估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诊断标准的应用范围不仅局限于医学领域,还可以应用于科研和健康管理领域。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套标准进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李董平(综述);李佑生(审校)【摘要】Metabolic syndrome ( MS) is a polymer of multiple clinical syndromes ,with complex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involving insulin resistance,obesity,inflammation,lipid metabolic disorder,neuroendocrine abnormalities and so on,and the incidence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becoming a focus of th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unique understanding on MS,and has various treatments,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dialectic treatment,special prescription treatment,single drug therapy,Chi-nese patent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can alleviat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with desirable curative effect.%代谢综合征( MS)是临床上多个症候群的聚合体,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胰岛素抵抗、肥胖、机体炎症状态、脂质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异常等多个方面,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中医对MS有独特的认识,治疗手段多样,临床上通过辨证论治、专方治疗、单味药治疗、中成药治疗以及针灸等综合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取得较好的疗效。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_仝小林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_仝小林

中医园地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仝小林 段 军(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北京 10002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 S)是近年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西医的认识与研究是从1988年Reaven 提出X综合征以后开始的,中医对该综合征的研究稍晚一些。

本文旨在引起中医同道对该病的重视,进而加快中医研究的步伐。

1 基本概念MS是指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相关的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代谢以及生理紊乱,包括了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微量白蛋白尿等。

也称多代谢综合征、IR综合征或X综合征等。

2 诊断标准MS的诊断现多依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组2001年公布的成人治疗指南之三[1]:①空腹血糖≥6.1 mmol/L;②血压≥130/85mmHg(17.3/11.3kPa);③甘油三酯≥1.65mmol/L;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男性<1.04mmol/L),女性<1.30mmol/L;⑤腹型肥胖,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cm。

具有上述条件中3点者即可诊断。

3 流行现状从目前的资料看,M S有很高的发病率。

美国的第三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资料显示,在≥20岁的美国成人中,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的M S的发病率分别为23.8%、21.6%和31.9%[2],而在45岁~74岁的美国印第安人中的发病率则为55.2%,几乎是上述人群同龄人的2倍[3];贾伟平等[4]报告了上海40岁~49岁人群随机抽样的771例男性和1189例女性M S的流行情况,若以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兼具者为全M S,结果以体重分层,正常、超重及肥胖组的全M S患病率分别为8.0%, 21.6%及29.6%。

4 西医对M S的认识关于M S的发病,现代医学认为,I R/高胰岛素血症起收稿日期:2002-05-30 修回日期:2002-08-06着重要作用,是贯穿I R综合征的多种代谢疾病的主线,是这些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逐渐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作为专业的医学团体,一直致力于推动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的完善和规范化。

近期,CDS发布了代谢综合征的新的诊断标准,以期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诊断依据,帮助患者早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CDS认为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中心性肥胖为主要表现,伴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的一种综合征。

诊断代谢综合征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体重、腹围和其他相关指标。

CDS建议诊断代谢综合征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 腹型肥胖:亚洲人群的腹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腹围≥90厘米,女性腹围≥80厘米。

2. 伴随2项或以上的代谢异常:包括高血压(收缩压≥130mmHg 和/或舒张压≥85mmHg)、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mmol/L或已经诊断为糖尿病)、高甘油三酯(≥1.7mmol/L)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1.04mmol/L,女性<1.29mmol/L)。

3. 除排除其他疾病: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必须排除其他引起上述代谢异常的疾病,如甲亢、库欣综合征等。

值得注意的是,CDS建议对于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即使没有其他代谢异常,但符合腹型肥胖的标准,也应该考虑进一步筛查代谢综合征。

因为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表现之一,代表着患者内脏脂肪过多,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以上的基本诊断标准外,CDS还提出了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和管理建议。

CDS强调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等,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的发展。

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患者来说,定期服用降压、降糖和降脂药物至关重要。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2-11T06:44:25.70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陈柱杰[导读]陈柱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指的是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等诸多临床症状表现为主的一种症候群,对于该病而言,其首要诊断标准即为肥胖,而流行病学特征则是多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聚集。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病理学、检验学以及分子生物学也在随之而不断进展,作为一种症候群,临床早已对代谢综合征有一定的认识,而近些年来经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及饮食方式发生变化,促使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日趋上升。

如何结合我国国情,提高国民对于该病疾病知识的认知已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并根据这一系列问题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确保我国公民身体健康。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综述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以糖代谢、高血压、肥胖以及血脂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

Reaven学者于1988年首次提出“X综合征”概念,并认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该病症的重要危险因素[1]。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8年建议将“X综合征”统一命名为MS。

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委员会成年治疗组Ⅲ(NCEP-ATPⅢ)提出临床诊断MS标准,即糖尿病或是胰岛素抵抗,同时伴有另外三项以上的成分,例如高甘油三酯血症、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微量蛋白尿等,均可将其诊断为MS[2]。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MS发病率也在随之而不断提升,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联系日渐明了,现目前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近些年来,MS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虽然针对MS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存在部分未能解决的问题[3]。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诊断及临床防治新概念与再认识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诊断及临床防治新概念与再认识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诊断及临床防治新概念与再认识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异常病症,其特征为腰围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等临床表现的集合。

该病症常常是
由于身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的增加所导致的。

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率不断增加,早期诊断及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美国
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所提出的共识标准,即符合以下三个或以上
的标准可以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1. 腰围肥胖,男性≥90cm,女性≥80cm。

2. 高血压,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

3. 血糖异常,空腹血糖≥5.6mmol/L。

4. 三酰甘油升高,≥1.7mmol/L。

5. 高密度脂蛋白(HDL)低,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

临床上,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旨在减少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改善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以及控制炎症反应。

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治疗、
针灸按摩等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许
多其他因素有关,如睡眠不足、压力过大、身体脱水和营养失衡等。

因此,在预防和管理代谢综合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因素的警惕和认识。

中医为主_多学科综合防治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医为主_多学科综合防治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医为主、多学科综合防治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范德花管慧丽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多学科综合干预;中医药疗法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034文章编号:1003-8914(2013)-01-0071-03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潍坊261041)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 )是指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其核心理论是“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多种危险因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急剧增加,欧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达25%,我国社区人群为17%。

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本研究采用中医为主,多学科综合干预,控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指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选择我市奎文区、苇湾小区及南苑小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及潍坊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MS 患者118例。

采用随机方法分组:①编号,将118个患者按体重大小编号;②取随机数字:从随机数字表中任一行任一列开始,抄取118个随机数字,如遇相同数字,抄取下一个随机数。

不按章法,横着抄,竖着抄,斜着抄数字;③对随机数字按从小到大排序;④分组:从排序后的数字中规定前58个为第一组(干预组);后60个为第二组(对照组),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

其中干预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35 71岁,平均(53ʃ1.2)岁;病程6个月 13年,平均(6.1ʃ1.1)个月;BMI 平均为(29ʃ2.3)kg /m 2。

非干预组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32 70岁,平均(51ʃ1.6)岁;病程8个月 12年,平均(6.2ʃ1.5)个月;BMI 平均为(30ʃ1.2)kg /m 2。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MS 诊断标准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 )的建议[1],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或全部者:①超重和(或)肥胖,体重指数(BMI )>25.0kg /m 2。

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发展趋势

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发展趋势

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和发展趋势概述:近年来,代谢综合征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它是一种由多种疾病风险因素组合而成的疾病群体。

代谢综合征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健康方面的困扰,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本文旨在通过对代谢综合征定义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一、代谢综合征的定义1.1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在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之前,个体至少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空腹高血糖、异常脂质代谢以及胰岛素抵抗。

此外,还需排除其他引起这些异常情况的病因。

1.2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定义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在临床实践中也提出了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其标准略有差异。

根据IDF的定义,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需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腹部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空腹血糖不正常。

二、代谢综合征的发展趋势2.1 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关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饮食习惯改变、缺乏运动等。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肥胖率上升、体重增加,从而增加了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风险。

2.2 与老龄化趋势相关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年长者对于代谢综合征存在较高风险。

年龄增长伴随着身体内分泌系统功能下降以及肌肉质量减少,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能量代谢和代谢综合征的发展。

2.3 遗传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代谢综合征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疾病风险增加。

然而,环境因素同样重要,例如饮食结构、运动等。

2.4 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健康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6年有8.5亿人患有肥胖,1.8亿人患有高血压,4.2亿人患有高血糖。

这些高发病率使得代谢综合征面临更大的挑战。

代谢综合症诊断及处理

代谢综合症诊断及处理

AHA/NHLBI学术:代谢综合症诊断及处理(执行总结)Circulation 112 提前发表 9-16, 2005主席:S M Grundy副主席:James I Cleeman成员:Stepben R Daniels Karen a DonatoRobert H Eckel Barry A FranklinDavid J Gordon Ranald M KraussPeter J Savage Sidney C SmithJohn A Spertas Fernazdo Costa此拟行总结是AHA/NHLBI学术文告全文的一个概要。

该文告的目的在于更新专业人员关于成人代谢综合征诊断和处理方面的知识。

近年来人们对代谢综合征的关注日增。

它包括多种相互有关的危险因子,后者似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发生、发展。

这些危险因子包括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质异常(高甘油三酯和apoB、小LDL颗粒、低HDL浓度)、高血压、高血糖,一种致血栓状态,一种促炎状态。

这种代谢危险因子的群集常伴有2型糖尿病或其危险。

代谢综合征是否有个独一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它似为多种内在的危险因子所促发,其中最主要的是腹部肥胖和胰岛素抗性,其他常见的还有体力不活动,老化、内分泌失衡,遗传或人种的易患性。

多项人群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增加ASCVD事件相对危险近2倍,与无此综合征者比较,它使无确诊2型糖尿病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增高近5倍。

这些结果意味着,代谢综合征带来相对高的ASCVD和糖尿病远期危险。

无糖尿病者,冠心病(CHD)重大事件的近期(10年)绝对危险不一定高。

根据<弗明汉心脏研究>资料,除代谢综合征诸成分(血压HDL-C)外,CHD10年危险还取决于<弗明汉计分>中的其他危险因子:年龄、性别、血浆总胆固醇或LDL-C和吸烟状态。

无肯定的ASCVD或2型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绝对10年危险最好用〈弗明汉危险计分〉估计。

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在人类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在人类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在人类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人类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血糖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存在通常伴随着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作为前沿的研究领域,不断在代谢性疾病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组学主要研究人类基因与其表达调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代谢组学则关注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可以深入研究代谢过程中发生的多种代谢通路和代谢产物,从而为代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人类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中,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综合分析往往能够更全面、深入地揭示其发病机制。

例如,一项近期的研究发现,人类代谢综合征与肝脏癌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的深入分析,研究者发现代谢组学中多种代谢产物与人类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基因存在显著的相互关联,包括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代谢途径等。

这为进一步探索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策略。

此外,代谢组学也广泛应用于人类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宝贵的指导。

如有报道指出,代谢组学技术能够为肥胖和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支撑,并为医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总之,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应用正在引领人类代谢综合征研究的新时代。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方法,不断揭示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代谢通路的变化规律,为代谢性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支撑。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高效合理的数据管理,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必将为代谢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加精准、全面和有效的策略。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临床意义和处理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临床意义和处理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临床意义和处理
张敏;陆国平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06(20)1
【摘要】@@ 1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定义rn目前对于代谢综合征尚无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和定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许多人往往同时存在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糖,这些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很高.1998年,Reaven对此提出了"X综合征",以后又有学者冠以"胰岛素抵抗综合征"[1].【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张敏;陆国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宫颈细胞学ASCUS 220例诊断临床意义及处理 [J], 余育琴
2.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简化与临床意义 [J], 郭秋霞;杨光田
3.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阴道镜及HPV-PNA在ASCUS诊断及处理中的临床意义[J], 黄暖英
4.100例宫颈细胞学ASCUS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处理 [J], 吴智雯
5.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度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 [J], 张芦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评・代谢综合征的诊断能否应用于临床实践祝之明关键词:代谢疾病;诊断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126(2007)0820505203作者单位:400042重庆,全军高血压代谢病中心重庆市高血压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 近年来有关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 )的诊断标准能否应用于临床实践,一直存在争议。

争议主要源自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和美国心脏协会(A HA )的部分专家,争论的主要焦点为MS 标准的临床适用性及对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防治有无指导意义[1,2]。

回顾历史,MS 的概念最先由一些学者提出,如Hanefeld 提出MS 、Reaven 提出X 综合征、De Fronzo 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 )、Kaplan 提出“死亡四重奏”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含义类似。

1998年W HO 作为世界权威学术组织首先提出MS 的诊断标准,并于2002年确定了MS 的国际疾病编码:ICD 292277.7。

其他的一些学术组织,如美国内分泌学会与美国内分泌医师学会(ACE/AACE ),欧洲胰岛素抵抗研究组(EGIR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 ECP 2A TP Ⅲ),A HA/N HLBI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及中国糖尿病学会先后均提出内容相近的MS 诊断标准[3]。

从近年的实践来看,几个MS 诊断标准的应用促进了临床对MS 的理解和多重危险因素控制的认识,推动了MS 的深入研究,但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如何认识MS 诊断标准的临床适用性虽然MS 的诊断标准由糖尿病学家和代谢内分泌专家率先提出,并得到心血管领域专家的广泛认可和应用,但最近糖尿病和内分泌学界的一些学者,如Kahn 和Reaven 对MS 提出质疑,建议临床不要应用MS 的概念及其诊断标准,其主要理由为:MS 的本质究竟是一种病或是几种病的复合体并不清楚,MS 诊断标准提出的依据也不充分,其临床价值并不明确,MS 与其单一组分比较并没有显著增加心血管危险,缺乏MS 干预指南,易误导医师和增加患者的负担。

A HA 和IDF 的专家对此提出了反驳,如Grundy 和Zimmet 指出,MS 是一种代谢源性的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能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 )和糖尿病的危险性,MS 诊断标准易为临床医师理解和应用,其治疗策略为生活方式改变和利用现有指南进行综合干预,主要的目标为防治ASCVD 和糖尿病[4~6]。

从近年的实践来看,W HO 、A TP Ⅲ和IDF 等几个诊断标准已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几个诊断标准对CVD 和糖尿病的预测价值并无太大的差异,A TP Ⅲ和IDF 诊断标准更便于实际运用。

W HO 诊断标准中,体重指数(BM I )作为肥胖指标,未能反映腹型肥胖的特征,而纳入标准中的胰岛素抵抗(IR )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又较为复杂[7]。

因此,W HO 的MS 诊断标准更适合用于研究。

2 如何评估IR 和腹型肥胖在诊断中的作用IR 和腹型肥胖均是MS 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应如何在MS 诊断标准中体现?BM I 、腰围和腰臀比等指标可较好反映肥胖的程度和类型。

虽然这些指标在定量判断脂肪分布方面不如CT 和MRI ,但与影像学检查结果有较好相关性。

因此,肥胖的诊断易于掌握和应用。

IR 的判断则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简易准确评估IR 的方法。

一些反映IR 的指标,如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释放试验、糖耐量试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2IR 指数)等在评价胰岛细胞功能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反映IR 的金标准方法,即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则较复杂,难以在临床推广。

应注意,IR 反映的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受遗传和环境影响,个体差异较大(25%~50%),也可见于部分健康人群。

虽然MS 的几个组分与IR 关系密切,常伴随存在,但难以明确几者间的因果关系。

此外,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对IR 有显著影响。

因此,MS 诊断标准中IR 状况尚难以评估,也表1 MS与IRS的区别项目MS IRS概念是一组多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为其主要临床后果的综合征,多伴有IR。

主要作为一个临床诊断工具IR/高胰岛素血症为基本特征,伴有或不伴有与之相关的代谢内分泌或心血管或其他系统异常。

它主要反映一种生理和病理生理状态,非临床疾病的诊断诊断标准5项指标中必须具备3项以上危险因素(N ECP2A TPⅢ)或在糖代谢异常(WHO诊断标准)基础上或以腹型肥胖(IDF诊断标准)为前提,并同时具备2项条件,除W HO标准外,IR非诊断必须具备的前提必须有IR和(或)高胰岛素血症,未明确提出需要多少危险因素,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判断,当患者已存在糖尿病或相关疾病,就不再用此诊断病理生理基础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质异位沉积所致的糖脂毒性作用,主要损害心血管系统,IR只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原发或继发性胰岛功能受损,可导致代谢内分泌、心血管、血液、生殖、呼吸和消化等多个系统疾病,IR为中心环节主要临床结果冠心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多种临床后果,如MS、糖脂代谢异常、PCOS、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主要治疗措施减肥、降糖、调脂、降压等控制多重心血管和代谢危险因素,生活方式改变为一线治疗改善IR及处理相关的临床疾病等,治疗措施因具体临床状况而定主要治疗目标降低心血管和糖尿病危险,防止和减少靶器官损害纠正IR相关的代谢内分泌等系统异常不便于临床常规应用[8,9]。

既往文献中常将IRS和MS混淆,实际上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表1)。

因IR本身是一种增加其他异常可能性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状态,它并非针对某一临床疾病,也不是一个特定的临床诊断,它比MS有更广泛的含义。

如与IR相关的临床情况相当多,MS、肥胖和糖尿病是IRS其中异常之一,但这些临床异常在无IR时也可以出现,反之IR个体也并非必然发生这些异常。

MS包含的范畴则较为局限,纳入的因素可存在IR,也可无IR,如当某一个体无腹型肥胖,也无糖代谢异常,仅有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符合NCEP2 A TPⅢ的MS诊断标准,对其而言可能不存在IR,但仍有较高的心血管危险性。

因此,MS存在IR 时,可将其视为IRS其中的一种临床结果[10]。

目前EGIR以及AACE均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IRS的诊断标准,这些IRS的判断标准与MS 诊断标准是有所差别的。

Reaven提出如何判断IRS的临床特征,并明确指出IRS和MS在概念、名称和临床目的等方面是明显不同的。

3 MS诊断的价值及今后应明确的一些问题MS诊断最主要的临床价值,在于提醒临床医师关注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的危害性,并强调以生活方式改变为基础的早期综合干预;其次,使MS从理论概念的探讨和基础研究转化成可操作的临床实践;笫3,促进了心血管和代谢内分泌等多学科的相互交融和发展;笫4,拓展和推动了新的研究领域,如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病和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征及防治的研究。

MS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为何在标准中只纳入3项,而非2项或4项及其他更多指标,其理论和实践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MS诊断与高血压、肥胖和糖脂代谢异常等疾病诊断的关系?如何在MS诊断中体现危险性分层?目前仍存在几种MS诊断标准并存和混用的情况。

中国糖尿病学会提出的MS诊断标准也未与国际MS诊断标准接轨,这使得临床研究的入选对象标准不统一,结果有时难以比较。

总之,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显示,MS诊断标准是可以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它的概念简明和可操作性已为国内外广大医师所认可,并开始逐步在临床推广。

对目前MS诊断标准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也毋需回避,必须正视。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心血管医师和代谢内分泌医师的齐心协力,搁置争议,共同研究和探讨,以最终在MS的诊断和防治上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1] Kahn R,Buse J,Ferrannini E,et al.The metabolic syn2drome:time for a critical appraisal:joint statement from t he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 he European Associationfor t he Study of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5,28:228922304.[2] Grundy SM,J ames I,Cleeman J I,et al.Diagnosis and man2agement of t he metabolic syndrome.An American Heart As2sociation/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 Scien2tific Statement[J].Circulation,2005,112:273522752.[3] Alberti KG,Zimmet P,Shaw J.The metabolic syndrome—anew worldwide definition[J].Lancet,2005,366:105921062.[4] 祝之明.搁置争议积极实践:代谢综合征的争议与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08922090.[5] Galassi A,Reynolds K,He J.Metabolic syndrome and risk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meta2analysis[J].Am J Med, 2006,119:8122819.[6] Eckel R H,Kahn R,Robert son RM,et al.Preventing cardi2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a call to action from t he A2 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 he American Heart Associ2 ation[J].Circulation,2006,113:294322946.[7] 祝之明,徐成斌.应加强代谢综合征的研究和防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052106.[8] Poirier P,G iles TD,Bray GA,et al.American Heart Associ2ation;Obesity Committee of t he Council on Nutrition,Physi2cal Activity,and Metabolism.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2ease:pat hophysiology,evaluation,and effect of weight loss:an update of t he1997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tificStatement on Obesity and Heart Disease from t he ObesityCommittee of t he Council on Nut rition,Physical Activity,and Metabolism[J].Circulation,2006,113:8982918.[9] Wilson PW,D’Agostino RB,Parise H,et al.Metabolic syn2drome as a precurso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ype2dia2betes mellitus[J].Circulation,2005,112:306623072.[10] 祝之明.代谢综合征病因探索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收稿日期:2007203212)(本文编辑:林运昌)・学术动态・美国心脏节律学会2007年第28届科学年会概况美国心脏节律学会第28届科学年会于2007年5月9~12日在克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