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非洲 知识拓展 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和掠夺素材 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拓展: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和掠夺
1.欧洲冒险家的探险活动为列强进一步侵占非洲开辟道路
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晚期,欧洲冒险家到非洲内地探险活动达200多人次,其中最著名的是利文斯顿和斯坦利。
利文斯顿是英国探险家和传教士,1841年由伦敦教会派遣去南非传教,并在非洲进行广泛的考察和探险活动。1851年起,利文斯顿对非洲进行了三次地理考察旅行:他跨越卡拉哈里沙漠抵达赞比西河,又向西考察,到达罗安达,然后由西向东作横贯非洲大陆的旅行,1855年11月17日在赞比西河上游发现了莫西奥图尼亚瀑布,为表达对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敬意,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1856年抵达赞比西河口,继而又考察了尼亚萨兰湖、乌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班韦乌卢湖等地,最北到达刚果河上游地区和尼罗河源头。利文斯顿是第一个横贯非洲大陆和考察赞比西河、刚果河流域的人。在非洲生活长达16年之久的利文斯顿,1857年10月向国内民众呼吁,希望有更多资金帮助、更多的传教团前往非洲,帮助那里的人们发展文化、商业和宗教事业。但他的探险活动也为英国及其他欧洲殖民者侵略非洲提供了方便。
斯坦利是美籍英国人,探险家和殖民者。1869年受《纽约先驱报》派遣去中非寻找失踪的利文斯顿。1871年11月13日,在坦噶尼喀湖东边的乌吉吉村找到利文斯顿,从此名声大噪。1874年~1877年,斯坦利从达累斯萨拉姆北部巴加莫深入内地,环绕维多利亚湖,至坦噶尼喀湖,到达卢阿拉巴河,发现“月亮岛”——鲁文佐里山,再下刚果河,直达大西洋沿岸。1879~1884年,斯坦利由国际刚果协会派遣,并作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代理人,沿刚果河深入中非,沿途设置商站、建立码头及行政机构、以暴力和收买手段,攫取了刚果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比利时在刚果(利)(今扎伊尔)的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1887~1889年斯坦利又深入乌干达,与东非地区酋长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为英国东非公司取得各种利益。
利文斯顿和斯坦利的非洲探险活动,为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内地的扩张侵略开辟了道路。
2.帝国主义列强初步瓜分非洲——争夺和瓜分刚果
从19世纪70年代起,帝国主义列强从瓜分刚果开始,扩及全非。
刚果河流域地处非洲心脏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素有“中非宝石”之称。刚果河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扼住了河口,就能封锁整个流域,因此成为列强激烈争夺的目标。
1874~1877年,斯坦利第二次探险是沿刚果河直达河口,自东向西,窥探了赤道非洲的地形和宝藏。斯坦利在探险期间所提出的报告和占领刚果河口的计划,引起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极大贪欲,1876年9月,利奥波德二世打着“禁止奴隶贸易”的幌子,在布鲁塞尔召开了有比、英、法、俄、德、奥匈、意等国代表参加的“国际地理会议”,制定了瓜分非洲的初步计划,成立了以利奥波德二世为主席的“考察与开化中非国际协会”(简称“国际非洲协会”),并在各国成立分会。不久,利奥波德二世将比利时分会改称为“国际刚果协会”,并直接控制。他又派斯坦利作为殖民侵略先锋再度前往刚果,在刚果河流域加紧扩张。斯坦利于1879~1884年间,以“国际刚果协会”的名义,欺骗和强迫当地酋长签订了400多个“保护条约”,侵占了20多个殖民据点,建立了以比利时国王和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利奥波德维尔和斯坦利维尔。以后,这些占领地组成了“刚果自由邦”。
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河流域的扩张,同法国、葡萄牙发生了冲突,最后在刚果河的出海口问题上爆发出来。法国早已占领加蓬,1875年起派遣殖民者布拉柴从加蓬向内地“探险”,在刚果河北岸地区活动,侵占了大片领土,强迫当地酋长签订条约,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布拉柴维尔等殖民据点,抢先控制了出海口,从而为占有西北刚果作了准备。当斯坦利到达刚果河口时,发现刚果河北岸已被法国人占领,他立即与当地酋长签订条约,宣布占有刚果河口,并宣布布拉柴所订条约作废。1882年,葡萄牙占领安哥拉后,对斯坦利的活动提出抗议,宣布对刚果河口的所有权,并得到英国的支持。1884年,英葡签订条约,英国承认葡萄牙对刚果河口的“主权”,英国也享有同等权利,英国因而也染指刚果河口。英法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本来就很尖锐,英国想利用葡萄牙控制刚果河口的这一企图,立即遭到法、德、美三国的反对,也促成了法、比的妥协,法国承认比利时占有河口,德、美也宣布支持比利时。在这种形势下,英国被迫废除英葡条约,但争夺仍在继续,各国在刚果的矛盾不得不以同意召开国际会议取得妥协。
3.柏林会议——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新起点
1884年11月15日,在德国宰相俾斯麦主持下,召开了刚果问题的柏林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德、比、英、法、俄、葡、意、奥匈、西、荷、美、瑞典、挪威、土耳其14国。会议经过104天的激烈争吵,最后达成妥协,于1885年2月26日签订了《总协定书》,规定:刚果盆地(今扎伊尔)90万平方英里(23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以“刚果自由邦”名义,归比利时国王私人占有;除卡奔达飞地外,葡萄牙放弃刚果河北岸;刚果河以西地区(今刚果共和国归法国,与加蓬、乍得、乌班吉日沙立)(今中非)构成所谓“法属赤道非洲”;承认所有国家在刚果盆地贸易自由和在刚果河及尼日尔河的航行自由,使列强都能得到一些好
处。还规定任何国家今后在非洲夺取新的领地必须通过其他国家,必须采取“有效占领”。柏林会议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刚果地区的分赃会议,也成为欧美列强疯狂争夺非洲的新起点。
4.欧洲列强疯狂瓜分非洲
柏林会议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为将争夺非洲向纵深发展,纷纷制订了瓜分非洲的计划:英国制订了从开罗(Cairo)到开普敦(Capetown)的纵贯非洲的“二C计划”;法国制订了从塞内加尔(Senegal)到索马里(Somali)的横贯非洲的“二S计划”;德国制订了从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到东非的计划、葡萄牙制订了把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联成一片的斜跨非洲的计划;意大利也制订了占领利比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的计划;比利时制订出了扩大“刚果自由邦”的计划。这些帝国主义争夺非洲的战略,导致了相互间的激烈斗争和尖锐冲突,其中争夺最激烈的是英、法、德三国。由于彼此间的重重矛盾和激烈争夺,三国所制订的侵略非洲的野心勃勃的计划,都未能如愿:英国“二C计划”因比利时占有“刚果自由邦”和德国占领坦噶尼喀而未能实现;法国“二S计划”因英国占领苏丹和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的独立而告失败;德国和葡萄牙的斜跨非洲的计划也因英国占领南非全境和赞比西河南北地区而破产。
5.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疯狂掠夺和奴役
尽管英、法、比、德、葡等国在非洲侵略计划未能实现,但它们都侵占了大片地区。法国侵占了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几内亚、马里以及马达加斯加等,面积达1090多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法国本土的近20倍;英国占领埃及、苏丹、尼日利亚及中南非的许多地区,面积达880多万平方千米,为英国本土的36倍,所占土地虽少于法国,但它占有的人口数目和经济意义却超过法国;比利时占领刚果河盆地(今扎伊尔),面积达230多万平方千米,是其本土的76倍;德国占领坦噶尼喀和西南非洲,葡萄牙则占有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占领部分地区。到19世纪末,除埃塞俄比亚通过民族解放战争取得独立、利比里亚早已建立由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外,其余国家和地区全部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保护国。从这个时期起,欧洲列强便开始了它们对非洲的残酷而又黑暗的罪恶统治。
(1)残酷屠杀:欧洲殖民者在侵略非洲过程中,残酷屠杀、疯狂镇压非洲人民。法国为镇压1871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起义,派出“讨伐军”85000多人,到处焚毁村落,堵塞水井,残害妇孺,最后扼杀了起义,然后又对起义者判处死刑、徒刑与放逐。1882年英埃战争中,英国派遣舰队连续炮轰亚历山大港达10小时,将该港轰为平地,接着25000名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