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样性实验报告 盛爱华

合集下载

植物多样性调查实习报告

植物多样性调查实习报告

植物多样性调查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 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种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 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 学习并掌握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1. 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 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去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过程及收获本次实习共进行了三次,分别前往农博园、南山公园和岱王山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与植物近距离接触,观察并记录了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等。

在农博园,我们主要观察了农作物和蔬菜,了解了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经济价值。

在南山公园,我们重点调查了山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认识了许多常见的种子植物科、属、种。

在岱王山,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植物资源,对植物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实习,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植物检索表,提高了识别植物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掌握了采集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标本的基本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了保护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植物的多样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植物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保护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将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总之,本次植物多样性调查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实验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

实验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

实验二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方法,比较不同地区、群落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2. 了解各类指数的特点和生态学意义;3. 熟悉和掌握最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种多样性代表了群落组织水平和功能的基本特征,它通常包涵两种涵义:(1)种的数目或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即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2)种的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 or equitability ),即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标有以下几方面的生态学意义:(1)是刻画群落结构特征的一个指标。

(2)用来比较两个群落的复杂性,作为环境质量评价和比较资源丰富的指标。

(3)从演替阶段的多样性比较,可作为演替方向、速度及程度的指标。

多样性指数是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生态学考察中较多使用的多样性指数有Simpson 指数、Shannon -Wiener 指数及Pielou 均匀度指数。

1. Simpson 指数又称为优势度指数,是对多样性的反面即集中性的度量。

该指数假设,在无限大的群落随机取样,样本中两个不同种个体相遇的几率可认为是一种多样性的测度。

用公式表示为:211Si i D P ==-∑式中,D 为Simpson 指数;P i — 第i 个种在全体物种中的重要性比例; S—物种数目。

2. Shannon-Weiner 指数:该指数假设在无限大的群落中随机取样,而且样本包含了群落中所有的物种,个体出现的机会即为多样性指数。

种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也越大,因而多样性也就越高。

其计算公式为:∑=-=si i i P P H 1ln式中:H 为Shannon-Weiner 指数;Pi—第i 个种在全体物种中的重要性比例; S—物种数目。

Pi 为第i 个种在全体物种中的重要性比例。

植物的调查报告的作文

植物的调查报告的作文

植物的调查报告的作文植物的调查报告植物,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扮演着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通过一次植物调查报告,探索植物的多样性、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一、植物的多样性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高大的树木、鲜艳的花朵和茂密的灌木丛。

这些植物在形态、叶片、花色等方面各具特点,展现出了植物界的多样性。

在调查过程中,我还了解到植物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形态上,还包括其生活习性和生态位的差异。

有些植物适应生长在寒冷的高山地带,它们具有较小的叶片和抗寒的特性。

而有些植物则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它们具有较长的根系和耐旱的特性。

这种多样性使得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在各自的生态位上发挥作用。

二、植物的适应性植物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各种环境条件。

在我的调查中,我发现植物对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等因素都有不同的适应策略。

在光照方面,我观察到一些植物在阴暗的环境中生长得很好,它们具有较大的叶片表面积,以便更好地吸收光能。

而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一些植物则具有较小的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光合作用的损失。

温度和湿度对植物的生长也有重要影响。

我发现一些植物能够在极端的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存活,它们具有耐热或耐寒的特性。

同时,一些植物还能够适应高湿度或低湿度的环境,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控制水分的蒸发和吸收。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也至关重要。

我发现一些植物能够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它们具有较长的根系和更高效的养分吸收机制。

而有些植物则需要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才能生长,它们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共生,互相促进生长。

三、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不仅仅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它们还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我的调查中,我发现植物在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生态平衡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调节大气中的气体成分。

它们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浓度,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实验)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实验)

幼儿中班家园共育内容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园共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幼儿中班家园共育的内容。

一、生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家庭中,家长要引导幼儿养成按时作息、自己穿衣、刷牙、洗脸等自理能力。

例如,每天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让幼儿逐渐形成规律的生物钟。

在幼儿园,老师会教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整理玩具等。

家园需要保持一致,共同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比如,家长在家中要鼓励幼儿饭前便后洗手,幼儿园老师则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强化幼儿对洗手步骤的记忆。

二、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幼儿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幼儿诚实、友善、尊重他人等品质。

比如,家长在与家人和朋友相处时,展现出友善和互助的行为,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幼儿园则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和践行良好的品德。

例如,讲《狼来了》的故事,让幼儿明白诚实的重要性。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中班幼儿开始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有了更强的学习欲望。

家庭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如阅读绘本、玩益智游戏等。

家长在陪伴幼儿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提问和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则通过各种课程和活动,如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家园要相互沟通,了解幼儿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和需求,共同制定适合幼儿的学习计划。

四、社交能力的培养社交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多带幼儿参加社交活动,如家庭聚会、社区活动等,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和分享。

鼓励幼儿主动与他人打招呼,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幼儿园,老师会组织合作游戏、小组活动等,让幼儿在集体中学会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搭积木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作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植物多样性调查实习报告

植物多样性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植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增强我们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野外调查和观察的能力,我们选择了植物多样性调查作为实习主题。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调查,掌握植物多样性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地区植物群落的特点,并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于2023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进行,地点为我国XX省XX市XX县。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内容(1)植物群落调查:观察不同地区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分布特点。

(2)植物种类鉴定:学习植物形态学特征,识别不同科、属、种的植物。

(3)植物多样性评价:运用相关指标对植物多样性进行评价。

(4)植物保护意识培养:了解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实习方法(1)样方法:在调查区域随机选取若干样地,对样地内的植物进行详细记录。

(2)调查表法:根据植物形态特征制作调查表,记录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3)摄影法:拍摄植物图片,便于后续鉴定和分析。

(4)文献查阅法:查阅相关植物学资料,丰富植物知识。

四、实习过程与收获1. 实习过程(1)前期准备:了解实习目的、内容、方法,准备相关调查工具和资料。

(2)野外调查:分组进行植物群落调查,记录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3)植物种类鉴定:根据调查记录,对植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科、属、种。

(4)数据整理与分析:将调查数据整理成表格,运用相关指标对植物多样性进行评价。

(5)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分析实习成果。

2. 实习收获(1)掌握了植物多样性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不同地区植物群落的特点。

(2)提高了野外调查和观察的能力,学会了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

(3)丰富了植物学知识,提高了对植物保护的意识。

(4)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

五、实习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次实习使我们对植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植物多样性调查的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的实验报告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的实验报告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的实验报告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植物分布的规律及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成分的多样性。

以下是该实验报告的一般结构和内容:
1. 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为后续的实验步骤和结果解析打下基础。

2. 实验过程
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时间、地点、实验设备、实验方法等等。

3. 实验结果
呈现实验结果的形式:可以用表格、图表、柱状图、饼状图等进行图形展示,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4.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原因,探讨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方案等等。

5. 总结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给出结论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同时指明实验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向。

6.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中所引用的相关文献资料,注明出处并排版规范。

总之,实验报告需要简明扼要地叙述课题,正确陈述研究的问题并分析对策和实验结果,最后以简明的总结结尾。

同时,需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用积极的语言,恰当的表示观察、实验过程的趋势和结果。

植物多样性实验报告 盛爱华

植物多样性实验报告 盛爱华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专业地理科学班级1201姓名盛爱华学号2012119010131成绩日期目录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内容三,实习路线四,结果与分析一、实习目的通过对植物界各大类群代表植物的观察,了解并掌握植物的共同特点及各大类群的特征,了解植物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发展过程。

深入理解植物多样性。

二、实习内容(1)通过比较和观察校园不同种类植物,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通过参观生命科学院标本馆,了解蜡叶标本的制作,并制作蜡叶标本。

(3)通过比较和观察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初步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和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的方法。

三、实习线路1).菌类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2).被子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3).蕨类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四、结果与分析1.前言植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

地球上的植物约有55万种,其中有花植物为23.5万种。

植物种类多样性是植物有机体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下,通过遗传和变异,适应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植物进化仍在继续,新的植物种类还会出现。

每一种植物都具有其独特的基因库和遗传组成。

植物生长发育中基因表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调节控制的复杂性,是植物遗传多样性成多层次的表现,即表现在植物体的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和染色体的DNA分子水平上。

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他们都具有各自独立的遗传系统。

平原,高山,沙漠,戈壁滩,盐碱地,赤道,极地,江河湖海及大气,无一处无植物生长。

植物和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相结合,构成一个自我维持、自我更新、综合协调的生物系统。

2.内容1).菌类是个庞大的家族,它无处不在。

现在,已知的菌类大约有10多万种。

菌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大多营异养生活。

菌类植物可分为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三类彼此并无亲缘关系的生物。

植物种类社会实践报告

植物种类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植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植物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植物种类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本次报告将详细记录我们的调查过程、发现和体会。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植物多样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我国植物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意识,我们决定开展此次社会实践调查。

2. 调查目的(1)了解我国植物种类及其分布情况;(2)调查不同地区植物种类多样性;(3)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意识;(4)为我国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考察、文献查阅、访谈等方法,对植物种类、分布、生长环境等进行全面了解。

2. 调查过程(1)前期准备在调查前,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了解我国植物种类、分布、生长环境等信息。

同时,我们还联系了相关专家,请教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农田等不同生态系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植物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信息,并拍摄了照片和视频资料。

(3)文献查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对植物种类、分布、生长环境等进行深入研究。

(4)访谈我们与当地居民、植物学家、环保志愿者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植物保护的看法和做法。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植物种类及分布我国植物种类繁多,已知的植物种类有3万多种,其中高等植物约2.8万种。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了多种珍稀植物,如金毛狗、红豆杉、银杏等。

(1)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广泛。

我们考察了多个森林类型,如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等。

在针叶林中,以松、杉、柏等为主;在阔叶林中,以栎、桦、杨等为主。

植物多样的调查报告

植物多样的调查报告

植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植物多样性是植物物种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总和。

植物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正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才有了清新的氧气、丰富的食物、疗疾的药物以及衣食住行的必需品。

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就没有人类的社会活动;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

为此,现做分植物多样性的调查,以便问今后的植物保护提供一个数据参考。

1. 调查地点:2.调查方式:植物观察法、植物标本采集发。

3.调查时间:2011年8月至2011年9月4.调查内容1 蕨类植物门Pterdophyta多为草本,通常无地上茎。

通常在叶的下面或延边缘生有孢子囊群,少数在茎或分枝的顶端生有孢子囊穗。

在孢子囊内生有孢子,用孢子繁殖。

图1蕨类植物门图片1.卷柏科Selaginellaceae特征:茎常有背腹之分,有根托。

叶细小,远不如茎发达,鳞片形,背腹各二列生。

孢子囊二形,孢子二形。

代表植物:1.中华卷柏S.sinensis (Desv.) Spring 卷柏属Selaginella Spring:植株细弱。

茎匍匐状,长10~40厘米,禾秆色,多回分枝。

基部叶近一型,上部叶二型;侧叶边缘有细锯齿和缘毛,中叶有微齿。

2.木贼科Equisetaceae特征:茎细长圆柱形,有明显节和节间。

叶退化成管状而有锯齿的鞘。

孢子囊多数,着生于钝状鳞片形的孢子叶下,在枝顶形成单独的孢子叶穗。

代表植物:1.问荆Equisetum 问荆属Equisetum L.:地上茎二型;孢子茎棕褐色,不含叶绿素,无分枝,经顶单生椭圆形孢子叶穗,在孢子囊成熟后茎枯萎;从生孢子茎的同一根状茎上生出有轮状分枝的绿色营养茎。

2.节节草H.ramossisima(Desf.)Boerner 木贼属Hippochaete Milde:地上茎坚硬,一型,中空,有肋棱6~20条,极粗糙,中部以下茎节多分枝。

孢子叶穗生于枝顶。

3.蹄盖蕨科Athyriaceae:特征:根状茎上有阔鳞片。

植物多样性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多样性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植物多样性调查的基本方法。

3. 学会运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来评价植物多样性。

二、实验原理植物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调查某地区植物多样性,了解该地区植物资源的现状,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植物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地点:某地区自然植被区。

2. 实验材料:样方框(1m×1m)、皮尺、卷尺、记录本、植物鉴定手册等。

3. 实验方法:(1)样方设置:在实验地点选择代表性的样地,用皮尺和卷尺确定样方大小(1m×1m),共计设置10个样方。

(2)植物调查:在每个样方内,按照植物的种类、株数、盖度、高度、物候期等指标进行记录。

同时,采集植物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

(3)数据分析:计算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植物多样性进行评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种丰富度:通过调查,共记录到植物种类30种,其中乔木5种,灌木10种,草本15种。

2. 物种均匀度: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J)进行计算,J值范围为0-1,J值越大,表明物种均匀度越高。

本实验中,J值平均为0.5,说明该地区植物均匀度较好。

3. 物种多样性指数: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进行计算。

(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H' = -Σpi ln(pi),其中pi为第i种植物的相对丰度。

本实验中,H'平均值为3.5,说明该地区植物多样性较高。

(2)Simpson多样性指数(D):D = 1/Σpi^2,其中pi为第i种植物的相对丰度。

本实验中,D平均值为0.9,说明该地区植物多样性较高。

校园植物多样性研究报告

校园植物多样性研究报告

校园植物多样性研究报告简介本研究报告旨在调查校园植物的多样性情况,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

通过对校园植物多样性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校园环境中的植物资源。

调查方法我们选取了校园内的不同区域进行植物调查,包括草地、花坛、树林等等。

在每个区域,我们随机选取了若干样本点,并记录下每个样本点的植物种类和个体数量。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校园植物种类丰富:我们发现校园内共有XX个不同的植物种类。

其中包括了花卉植物、树木、灌木等多种类型。

2. 主要分布区域:我们观察到不同植物种类在校园内的分布并进行了统计。

在草地区域,常见的植物有XX和XX;在花坛区域,常见的植物有XX和XX;在树林区域,常见的植物有XX和XX。

3. 季节变化:我们对植物的季节变化进行了观察。

在不同季节,不同的植物会出现或者消失,形成了校园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意义与建议校园内的植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校园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识到校园植物的多样性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

基于研究结果,我们向学校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植物多样性:在校园规划和建设中,应注重增加植物多样性,提供更丰富的植物资源。

2. 及时修剪与保护:对于树木和灌木等大型植物,应定期修剪和保护,以保持其健康状况。

3. 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在种植花坛等区域,应选择适应性强、易于管理的植物,以降低维护成本。

4. 考虑季节变化:在校园的植物规划中,应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合理安排植物的选择和布局。

结论本研究报告对校园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校园内的植物种类丰富,但仍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

我们希望通过该报告的结果和建议,能够引起社会对校园植物多样性的关注,并为校园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实验)-沪科版高中第三册教案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实验)-沪科版高中第三册教案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实验)-沪科版高中第三册教案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地点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植物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生态系统内所包含的植物物种数目和相对数量的总和。

高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更加稳定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研究植物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调查需要测算不同地点的物种数目和相对数量,辅以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多个指标。

实验步骤准备工作•选择多个不同的植物群落(如林地、草地、湿地等),并在这些植物群落内选择若干个样本点。

•准备调查工具,如计数器、标本袋、摄影设备等。

•记录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实验过程1.在每个样本点内,记录所有可见的植物物种名称、数量和相对位置。

2.对所有样本点内的植物物种进行归纳整理,统计每个样本点内的物种数目和相对数量。

3.计算所有样本点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

4.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群落的调查数据,研究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因素。

实验注意事项1.在调查过程中,应尽可能细致地记录每个样本点内的植物物种信息,避免漏计或误计现象。

2.调查过程中应尽量减小人为干扰,保持样本点内环境和植被的自然状态。

3.调查结果需经过统计分析,才能真正反映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状况和影响因素。

4.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群落的调查数据,我们发现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相对较为干燥的胡杨林群落中,往往只有较少的物种,并且物种之间的竞争较为剧烈;而相对湿润的森林群落中,物种数目相对较多,形成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不同样本点内的物种分布存在着一定的不规律性。

即使在同一植物群落内,不同位置和条件下的样本点中,物种组成也可能存在差异。

这提示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搜集数据,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种多样性的状况和影响因素。

植物的多样性调查与分析报告

植物的多样性调查与分析报告

植物的多样性调查与分析报告概述植物的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生态系统内存在的各种植物物种的数量、丰富度和相对分布的程度。

了解和研究植物的多样性对于生态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某个地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结果。

调查地点和方法本次调查选择了某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包含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草原等。

调查采用了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多个样方点进行实地调查。

每个样方点的面积为固定大小,并且在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进行均匀分布,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调查的内容包括植物物种的分类、数量和分布情况等。

调查结果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我们确定了调查地区内的植物多样性情况。

在样方点内,我们共发现了X种不同的植物物种。

其中,XX 种属于乔木类,XX种属于灌木类,XX种属于草本植物等。

各个样方点的植物物种组成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土壤类型、水分环境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首先,乔木类植物在调查地区具有较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这可能与地区内存在大片森林和丰富的水源有关。

其次,在湿地和河流周围的样方点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特殊类型的植物物种,如芦苇和水生植物。

这些植物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一些人为干扰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些样方点位于城市周边,存在大量的人类活动和开发,导致植物物种的减少和分布范围的缩小。

相比之下,一些遥远的山区和自然保护区内的样方点拥有更高的植物多样性,这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少。

讨论与建议通过对植物多样性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提出以下建议:。

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实验项目名称班级与班级代码实验室名称专业任课教师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姓名实验报告成绩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一、实验目的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野外调查取样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析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及与群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关系。

加深物种多样性对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调查一个样地内,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群落各数量指标(2)对植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三、实验设备测绳、皮尺、卷尺、胸径尺、测距仪四、实验步骤(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样地(2)根据植物群落类型设定样方(3)调查群落内各数量指标(4)根据拟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多样性分析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乔木层样方面积:5*5m2 总盖度:30% 调查人:李伟玮日期:2020/6/18 序号物种胸径高度枝下高郁闭度1 木棉树0.8m 6.5m 2m <0.12 垂榕树0.3m 3m 2.5m 0.13 蒲葵树0.2m 3.5m 0.7m <0.1(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选择香农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指数作为本调查的多样性指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S=5P1=0.04 P2=0.13 P3=0.03 P4=0.15 P5=0.65 H=1.21 S=0.64 S=5P1=0.3P2=0.25P3=0.12P4=0.6P5=0.15H=6.27S=0.4606S=3P1=0.2P2=0.5P3=0.3H=1.029S=0.62六、结论与问题1.选择的样地的标准:①种类成分分布均匀;②结构完整,层次分明;③生境条件一致;④避免过渡地带;⑤明确观察范围2.确定样地后,要记录样地的基本情况,样地情况记录越详细,越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环境因子的分析3.设定样方时,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取样面积太大会耗费太多时间耗费人力;取样面积过小又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本情况。

日常观察实验报告

日常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城市公园植物多样性观察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XX市中心公园实验目的:1. 了解城市公园植物多样性现状。

2. 分析城市公园植物种类与分布特点。

3. 探讨城市公园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实验材料:1. 摄影器材2. 植物识别手册3. 记录本4. 标本采集工具实验方法:1. 观察法:在公园内对植物进行观察,记录植物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

2. 采样法:对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采样,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

3. 数据分析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一、观察阶段1. 早晨8:00,在公园入口处进行签到,分组后分配观察区域。

2. 小组成员分别进入各自的观察区域,对植物进行观察。

3. 观察内容包括: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叶片形态、花朵颜色等。

4. 将观察到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记录在记录本上。

二、采样阶段1. 在观察过程中,对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采样。

2. 采样工具:剪刀、塑料袋、标签纸。

3. 采样方法:剪取植物的一部分(如叶片、花朵等),放入塑料袋中,并附上标签纸,记录植物名称、采集时间、地点等信息。

4. 将采样植物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

三、数据分析阶段1. 对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鉴定,统计植物种类和数量。

2. 分析植物种类与分布特点,找出公园内植物多样性的优势与不足。

3. 分析城市公园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实验结果:一、植物种类及数量1. 观察到的植物种类共有45种,其中乔木15种,灌木20种,草本10种。

2. 乔木类植物主要有松树、柏树、杨树等;灌木类植物主要有紫薇、迎春、桂花等;草本类植物主要有翠竹、狗尾巴草、野菊花等。

二、植物种类与分布特点1. 乔木类植物主要分布在公园入口、主干道两侧;灌木类植物主要分布在公园绿地、花坛等处;草本类植物主要分布在草坪、水边等处。

2. 植物种类丰富,但分布不均,部分区域植物种类较为单一。

三、城市公园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实验八 植物多样性的观察

实验八  植物多样性的观察
实验八 植物多样性的观察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内容 实验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植物界各大类群代表植物 的观察, 的观察 , 了解并掌握植物的共同特 点及各大类群的特征, 点及各大类群的特征 , 了解植物从 水生到陆生、 从简单到复杂、 水生到陆生 、 从简单到复杂 、 从低 等到高等的进化发展过程。 等到高等的进化发展过程 。 深入理 解生物多样性。 解生物多样性。
海带藻体标本 紫菜藻体标本 地衣植物标本 真蕨原叶体装片
苏铁大小孢子叶干制或浸制标本
(五)实验内容 藻类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1.藻类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菌类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2.菌类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地衣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3.地衣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苔藓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4.苔藓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蕨类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5.蕨类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裸子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6.裸子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被子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7.被子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二)实验要求 1.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特点。 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特点。 2.掌握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特征。 掌握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特征。 3.能区分常见环境植物所属类群。 能区分常见环境植物所属类群。
(三)实验方法 实验室室内标本观察与野外观察 相结合。 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 新鲜地木耳 新鲜葫芦藓 新鲜地钱 新鲜蘑菇
鸡纵菌 草 菇
香 菇 常见大型真菌
地 衣 植 物
苔 藓 植 物 代 表 地 钱
苔 藓 植 物 代 表 葫 芦 藓
蕨 类 植 物 紫 萁
蕨类植物肾蕨 蕨类植物肾蕨
裸 子 植 物 Biblioteka 铁柳柳杉杉
水杉秋景
南洋杉

植物多样性研究实践报告(2篇)

植物多样性研究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植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障生物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植物多样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多样性现状,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我们开展了植物多样性研究实践。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次实践的过程、结果及心得体会。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植物多样性的概念、意义和现状;2. 掌握植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3. 提高野外实践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践内容1. 植物多样性基础知识学习在实践前,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对植物多样性基础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

主要内容包括:(1)植物多样性的定义及分类;(2)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3)植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

2. 野外调查实践野外调查是植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环节。

我们选取了我国某典型地区作为调查地点,具体内容包括:(1)样地设置:在调查区域内随机选取样地,样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2)样地调查:对样地内的植物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植物名称、高度、冠幅、生长状况等;(3)植物群落结构分析:对样地内植物群落进行分层、分类、数量统计等分析;(4)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等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数。

3. 实验室分析将野外调查所得数据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主要步骤如下:(1)数据整理: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植物名称、数量、频率等;(2)统计分析: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数;(3)结果讨论:结合文献资料,对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讨论。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植物多样性现状通过本次实践,我们发现在调查区域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20余种植物。

其中,草本植物占比较高,灌木和乔木种类相对较少。

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结果显示,Shannon-Wiener指数为2.35,Simpson指数为0.89,表明该区域植物多样性较高。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基础生态学实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实验原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中所含不同物种数量和它们的多度的函数。

多样性依赖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或物种多度的均匀性。

两个具有相同物种的群落,可能由于相对多度的分布不同而在结构和多样性上有很大差异。

【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定方法2、加深对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实验器材】实验器材:样方测绳(4m),卷尺【实验步骤】1、选择样方在人工草地、野生草地中各选取2个1m2的样方。

要求每种草地中选择的样方的植物种类要大致一致,生境条件大致相同,且群落结构较为完整,植被覆盖度较大,尽量选择群落中心较为典型的部分。

注意要将样方划为标准的正方形。

2、测量并记录样方中植物的总盖度、各物种分盖度、各物种多度,并多次在各个物种中取样测量株高,取平均值记为该物种的平均高度。

3、比较各个样方和两种草地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与分析】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1—表4所示。

(一)人工草地表1 人工草地样方一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表2 人工草地样方二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分析与讨论:(1) 人工草地两处样方的植物种类基本一致,但优势物种不同,各植物种类的比例也不同;样方一以绿地早熟禾为主,分盖度大约为87.5%;样方二以酢浆草为主,分盖度大约为62.5%;而该人工草地中播种的是绿地早熟禾,说明样方二被酢浆草侵染较严重。

(2) 各种植物物种在生长时相距紧密,叶片有所重叠,因此各个植物物种的分盖度相加之和会略大于植被总盖度。

(3) 该人工草地中播种的是绿地早熟禾,但即使是绿地早熟禾为优势种的区域内,仍然有较多其他物种如早开堇菜、酢浆草、旋覆花的生长,说明即使是纯人工种植的绿地中也往往不只生长着单一物种,其他物种的种子也会由风媒等方式传播而来,在此扎根生长。

(二)自然草地表3 自然草地样方一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表4 自然草地样方二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分析与讨论:(1) 两处样方的植物种类相差不大,但优势物种不同:样方一以葎草为主,样方二以藜为主。

植物群落 实验报告

植物群落 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专业地理科学班级1201班姓名汪雪怡学号2012119010134成绩日期2014年05月30日目录一、实习目的 (3)二、实习条件 (3)三、实习内容 (3)四、实习结果 (10)五、实习总结 (10)一、实习目的1.认识实习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动态变化特征;2.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3.培养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4.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条件1.测量仪器:GPS、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照相机、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等。

5.生活用品——衣服(植物学实习必备长袖衣服、登山鞋/旅游鞋,遮阳帽等,同时要考虑山区温差变化大等情况)、雨具等。

6.必要药品(如防虫蚊的:花露水等)三、实习内容1.环境调查调查表1群落描述表:草本植物群落日期: 2014 年 5 月 30 日样方号:自 1 至 2 样地面积 10*10 m^2调查地点:湖北省黄石(市)海拔高度58 坡向西南坡度25℃地貌丘陵气候适宜湿度 69% 光度样地内 358 样地外 382风微风温度24℃群落名称:草本植物群落各层优势种:乔木樟树灌木野山椒草本荩草群落特点:樟树,叶子深绿色,枝干绿灰色;粗壮,枝繁叶茂;野花椒,深绿色,枝干较细,荩草,嫩绿色,生长茂盛。

植物因素及人类经济活动情况:在最底层,随处可见草本植物,而且种类繁多。

群落周围情况:周围有高大的乔木分布,分布比较多;灌木稀疏的分布在周围;草本植物覆盖范围广泛,少见层间植物。

调查人龙时安盛爱华王雪晴刘亚恒吴啸闫灿万迅记录人汪雪怡苟睿坤刘坤杨显琼邱文涵钟建忠2、组成特征调查:(1)种类组成。

记录一份完整的种类名单。

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的测定(1)

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的测定(1)

井冈山大学杂草地样方多样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群落多样性的α-多样性测定方法。

(2)初步了解井冈山大学植物种群的构成及数量。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种群野外调查和采样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中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目前所提出的大量的生态多样性指数可分为三类:α-多样性指数; β-多样性指数和γ-多样性指数。

我们本次实验主要是对植物多样性进行测定,所采用的是α-多样性测定方法。

α-多样性是用于测量某一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数量以及生物种类间相对多度的一种测量指标。

三、实验器材:样方测绳(25m),皮尺(50m),卷尺等四、准备事项:1.调查研究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对象、范围、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等,并收集相关的资料。

2.野外调查设备器材的准备。

3.样地的选择:实验前在校园内选择好一块杂草样地,并且选好样地后要用显著的实物标记,以便明确观察范围。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的样方地点在井冈山大学校变电站前面的杂草地,面积大小为5m×5m的样方。

4.调查记录表格的制作:实验前准备好草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表1。

调查表方式制作如下:表1.草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优势种调查时间调查者五、实验步骤:1.样地的选择:样地是指能够反映植物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地段。

2、群落类型及样方大小的选择:在校园内选择一个天然的杂草地群落,样地面积大小为5×5m。

3、确定样方内物种的数量及每个物种个体的数量,记录在相应的表中。

4.样方内各数量指标的调查:在样方内识别草木层的物种。

测量每个草木种的多度和盖度,观察其物候期,得出其优势种,并将数据记录到表1中。

在测量过程中若观察到动物物种就记录在附记一栏中。

各指标的测量方法如下:多度的测量---多度是指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201
姓名盛爱华
学号2012119010131
成绩
日期
目录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内容
三,实习路线
四,结果与分析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植物界各大类群代表植物的观察,了解并掌握植物的共同特点及各大类群的特征,了解植物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发展过程。

深入理解植物多样性。

二、实习内容
(1)通过比较和观察校园不同种类植物,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通过参观生命科学院标本馆,了解蜡叶标本的制作,并制作蜡叶标本。

(3)通过比较和观察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初步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和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的方法。

三、实习线路
1).菌类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2).被子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3).蕨类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四、结果与分析
1.前言
植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

地球上的植物约有55万种,其中有花植物为23.5万种。

植物种类多样性是植物有机体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下,通过遗传和变异,适应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植物进化仍在继续,新的植物种类还会出现。

每一种植物都具有其独特的基因库和遗传组成。

植物生长发育中基因表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调节控制的复杂性,是植物遗传多样性成多层次的表现,即表现在植物体的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和染色体的DNA分子水平上。

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他们都具有各自独立的遗传系统。

平原,高山,沙漠,戈壁滩,盐碱地,赤道,极地,江河湖海及大气,无一处无植物生长。

植物和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相结合,构成一个自我维持、自我更新、综合协调的生物系统。

2.内容
1).菌类是个庞大的家族,它无处不在。

现在,已知的菌类大约有10多万种。

菌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大多营异养生活。

菌类植物可分为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三类彼此并无亲缘关系的生物。

其中粘菌是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生物。

它在营养期为裸露的、无细胞壁、多核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与变形虫相似)。

但在繁殖期,它可产生具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又具真菌的性状。

代表植物:
①木耳木耳指木耳属的食用菌,是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

新鲜时软,干后成角质。

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

②银耳
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性平,味甘、淡、无毒。

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等十几个省份。

它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

③灵芝
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

根据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神庐、赤、紫、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

2).被子植物又名绿色开花植物,在分类学上常称为被子植物门。

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能力最强、出现的最晚的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

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代表植物:
①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

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②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

”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

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③鹅掌楸: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

叶形如马褂──叶片的顶部平截,犹如马褂的下摆;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好像马褂的两腰;叶片的两侧端向外突出,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

故鹅掌楸又叫马褂木。

花单生枝顶,花被片9枚,外轮3片萼状,绿色,内二轮花瓣状黄绿色,基部有黄
色条纹,形似郁金香。

3).蕨类是泥盆纪时期的低地生长木生植物的总称。

它们需要水分作为再生循环的一部分,且从此开始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种类,在今日仍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

蕨类植物有着一个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由双套的胞子体和单套的配子体两者循环。

配子体是一游离的器官。

蕨类植物典型的生命周期如下:孢子体(双套)经由减数分裂产生单套的孢子;孢子经由细胞分裂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会经由有丝分裂产生生殖细胞;可移动、具鞭毛的精子让仍黏在原叶体上的卵子受精;受精后的卵子形成了一个双套的受精卵,并经由有丝分裂成长成孢子体。

代表植物:
①肾蕨:又名圆羊齿、篦子草、凤凰蛋、蜈蚣草、石黄皮等。

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华南各地山地林源有野生。

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

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忌阳光直射。

肾蕨是中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蕨类,除园林应用外,肾蕨还是传统的中药材。

肾蕨背面有大量孢子囊,用来繁殖后代。

②铁线蕨:又名猪鬃草、猪鬃七、得哇等,属真蕨目,铁线蕨科多年生草本,高0.1-0.6米。

因其茎细长且颜色似铁丝,故名铁线蕨。

铁线蕨也是钙质土的指示物。

由于其畏干燥及强烈光照,须放置到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养护。

铁线蕨也有很多变种,如荷叶铁线蕨、肾叶铁线蕨等。

属世界种,各地区均有野生。

③凤尾蕨:是欧洲凤尾蕨的变种,其别名很多,主要以其叶形和生态环境来命名。

植株高50-70厘米。

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粗约1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

叶簇生,二型或近二型;柄长30-45厘米(不育叶的柄较短),基部粗约2毫米,禾秆色,有时带棕色,偶为栗色,表面平滑;叶片卵圆形,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一回羽状;不育叶的羽片3-5对(有时为掌状),通常对生,斜向上,基部一对有短柄并为二叉(罕有三叉),向上的无柄,狭披针形或披针形(第二对也往往二叉),长10-1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叶缘有软骨质的边并有锯齿,锯齿往往粗而尖,也有时具细锯齿;
能育叶的羽片3-5对,对生或向上渐为互生,斜向上,基部一对有短柄并为二叉,偶有三叉或单一,向上的无柄,线形(或第二对也往往二叉),长12-25厘米,宽5-12毫米,先端渐尖并有锐锯齿,基部阔楔形,顶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不下延或下延。

主脉下面强度隆起,禾秆色,光滑;侧脉两面均明显,稀疏,斜展,单一或从基部分叉。

叶干后纸质,绿色或灰绿色,无毛;叶轴禾秆色,表面平滑。

3.总结
通过此次去标本馆的实地学习,我们亲眼见到了数百种不同种类植物的标本,无论是浸渍标本还是蜡叶标本,都一一生动展现了植物的本质形态特征,使得我们更加了解各种植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看到了乔木的标本,本来还在奇怪高大的乔木要怎么做成标本,但是参观后才知道,做乔木的标本只是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也即树的一截来展示的,我们很容易看出乔木的年轮,树的粗细程度。

另外,在看到浸渍标本的时候,我们被各种植物的姿态惊讶到了,浸渍标本很好地保存了各种美艳的花的本质,毫无破损地展现了他们的自然姿态,无论是颜色还是形态,都保留得十分生动形象。

再就是蜡叶标本,虽然蕨类植物的蜡叶标本是失去了水分而保留下来的植物形态,颜色也早已不是绿色,但是它也充分展现了植物的叶片形态、生长趋势等信息,使得我们了解到了更多我们没见过的植物信息。

参观完了标本馆的这么多植物,我才充分认识到自己对已掌握的植物是那么少,也从中懂得了更多关于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属性。

这次实习是极其有意义的,见到了更多,也学会了更多,我想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将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本草纲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