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中的黑洞
教学难点:生成黑洞的机理
授课内容:宇宙中的黑洞
课后讨论:
1.历史上科学家对黑洞是怎样预言的?根据是什么?
2.黑洞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各有什么特点?
3.探测黑洞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目前已初步探测到哪些可能是黑洞的天体?
5.通过上网浏览搜集关于“超级大黑洞”的报道资料,你从这些资料能够得
出怎样的认识和推断?
6.通过上网浏览和查阅文献,归纳克尔黑洞的资料
黑洞物理学是用物理方法研究黑洞的形成、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是
天体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对黑洞的研究、探讨不论对物理学还是天文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家的预言
黑洞早在18世纪就已提出,直到本世纪70年代才开始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研究。
(1). 拉普拉斯预言的黑洞
1798年,法国天文学家皮埃尔·西蒙·马奎·德·拉普拉斯(1749~l827年)提出: 一个密度如地球而直径为太阳550倍的天体,通过引力的吸引作用,可以将全部光线捕获,成为不可见的天体,成为人们看不见的“黑洞”。拉普拉斯的预言,初看好像很“离奇”,其实它是建立在牛顿经典力学基础上的,可以用中学物理知识来加以理解。
我们知道,要想使人造地球卫星能绕地球运行,它的发射速度必须至少达到1V =R
GM =7.9公里/秒,其中G 为引力常数,M 为地球质量,R 为地球半径。V 1通常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如果发射速度小于V 1,卫星就会被地球引力吸回地面。如果我们想使飞船脱离地球,那么火箭发射速度必须至少达到2V =
R GM 2=l1.2公里/秒,通常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测:如果一个天体,其质量很大而半径很小,则它的“表面脱离速度”就可达到光速;也就是说,连从它表面发射的光也要被引力吸住而跑不出去,那么其它运动物体也都跑不脱。这个天体就是黑洞。
(2). 史瓦西预言的黑洞
广义相对论预言,一定质量的天体,将对周围的空间产生影响而是使他们“弯曲”。弯曲的空间会迫使其附近的光线发生偏转。例如太阳就会使经过其边缘的遥远星体光线发生1.75弧秒的偏转。由于太阳的光太强,人们无法观看太阳附近的情景。1919年,一个英国日全蚀考察队终于观测到太阳附近的引力偏转现象,爱因斯坦因此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之后第二年(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1873~
1916年)通过计算爱因斯坦方程后预言: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
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的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后来被美国物理学家命名为“黑洞”。
史瓦西从“爱因斯坦引力方程”求得了类似拉普拉斯的结果,即一个天体的半径达到r =2
2c GM (M 是天体质量,c 是光速)时,连光线也无法逃脱它的引力。还有一些科学家,根据其它近代引力理论也作出了同样的预言。可见存在黑洞的预言是有不少理论根据的。按照这些理论,要使我们的地球成为一个黑洞,就必须把它的半径压缩到只有几毫米!这从人们日常的经验来看,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这种威力无比的“压缩机”在自然界的确存在,这就是天体的“自身引力”。
天体一般存在“自身的向内引力”和“向外的辐射压力”。如果压力大于引力,天体就膨胀;引力大于压力,天体就收缩(坍缩);如果二力相等,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对恒星而言,若质量大于2个太阳,则其引力坍缩的结局最终就形成黑恫。自然界中不但存在形成黑洞的巨大压力,而且任何大质量的天体最终都逃脱不了这种坍缩的结局。
2.黑洞的观测与发现
(1) .最引人关注的天鹅座X-1号的双星系统
1966年探测到天鹅座X-1号星,发射出很强的X 射线。1971年,X 射线天文卫星“自由号”在观察天鹅座X-1号星后证实:这是一个双星系统,看得见的那一颗是蓝色的超巨星;而看不见的伴星质量约为5倍太阳,体积却非常小,是一颗不发光而放射出强烈X 射线的奇异天体。这个奇异天体已经超过了黑洞质量的“理论界限”,大概就是一个黑洞。1976年11月美国发射的“高能天文台一2”号卫星,已经拍摄到这颗黑洞的照片。这是第一个可能的黑洞。
(2) .第二个可能的黑洞
第二个可能的黑洞是在银河系附近的一个星系中发现的。天文学家确认,这个星系的X 射线源LMCX -3中含有一颗质量大约为10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它与另一颗普通的星组成一个双星系统。这颗致密暗星就是第二个可能的黑洞。
(3) .麒麟座X 射线新星A0620-00
1986年1月,在美国天文学会的休斯敦会议上,麦克林托克和雷米拉德宣布,他们发现了麒麟座X 射线新星A0620-00,它的质量至少是太阳质量的3倍,是目前发现的离地球最近的可能黑洞。这是迄今被发现的第三个黑洞恒星。
(4) .遥远星系(M87)的中心黑洞
最近报导,美国天文学会在一次会议上公布了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壮观照片,证实在一个遥远星系(M87)的中心处,有一个巨大的黑洞正把星体吸进去,喷发出由辐射与热气组成的湍流。在这个星系中心有一个星体凝聚的像点那样的亮光源,距地球约5200万光年。
黑洞候选者一个个地发现,可以说硕果累累。然而,科学家们也还不能完全排除这些候选者不是黑洞的可能性。
3.黑洞家族
科学家们提出来的黑洞有多种,它们形成了黑洞家族。
(1) .史瓦西黑洞
如前所述的“史瓦西黑洞”属于“寻常黑洞”,它由恒星演化而来。
(2).大黑洞
由爆发星系、类星体所形成的黑洞,称为“大黑洞”。爆发星系的核和类星体是体积小、质量大的天体,它们的质量可以达到10 ⨯106个太阳。关于大黑洞的形成说法不一,目前尚未得到观测上的证实,这将是今后若干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3).原始黑洞
原始黑洞是20世纪70年代由霍金提出来的,质量比2个太阳小得多。霍金还证明了小黑洞通过所谓“隧道效应”可以放射出物质和辐射。小黑洞有如下特点:
a.小黑洞“放出物质和辐射”意味着它具有温度
一吨质量的小黑洞的温度为1020(1万亿亿)K,实在惊人!而寻常黑洞温度接近绝
108(亿分之一)K。
对零度,冷得惊人。例如一个晚期恒星形成的黑洞,温度≤-
b.小黑洞的吸积效应小于发射效应
由于发射效应超过了吸积效应,所以总的来说小黑洞的质量在不断减少,而温度则不断升高。这种过程不断升级,直到黑洞完全蒸发掉为止。这是原始黑洞区别于寻常黑洞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在我们的太阳系中能找到这种原始黑洞,那么便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能源:从原始黑洞引出来的能量,能使人类跨过核能时代进入一个新的能源时代。
(4). 微型黑洞
原苏联物理学家特罗缅柯于1991年又提出了“微型黑洞存在于一切空间”的假说,引起一些科学家的关注。他认为这种微型黑洞在地球上也存在。例如美国夏威夷群岛的火山之所以仍在活动,就是因为地球地幔中隐藏着微型黑洞,成为使岩浆处于沸腾状态的热源。而微型黑洞所发射的中微子数量是太阳的1000倍,因此在火山内部较易观测到中微子。
黑洞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他们的脾气、禀性还有很大差异,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4.黑洞白洞两兄弟
黑洞概念已使人们感到非常新鲜,然而在60年代初又由诺维可夫和尼曼等人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了白洞的概念。白洞是黑洞的相反过程。黑洞是宇宙中的收缩区域,是吞食实物和光的“陷阱”;白洞却是字宙中的膨胀区域,各类高能物质乃至光线从这个源泉涌向字宙。
科学家们对于黑洞、白洞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例如,建立黑洞和白洞连通结构,通过这样的超空间可以不费时地从宇宙的这边跳到那边。黑洞白洞二者的存在并不矛盾,只是过程的两个端点而已。黑洞是物质末期坍缩的终局,白洞是星系物质的伊始,只不过两种过程不是同时的,而是先后交错的。还有人认为,宇宙物质不是单向衰老而消失,而是不断循环转化;黑洞状态虽然是物质坍缩的端点,但是进入黑洞的物质并非被消灭。它们通过黑洞——白洞的连通转化为白洞状态。
5.仍是难解之谜
黑洞的存在虽然有很多理论根据,科学家们也在千方百计地证实它,但至今尚无定论。当前的观测及理论也给天文学和物理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例如,一颗能形成黑洞的冷恒星,它的密度已经超过了原子核本身的密度,这时的原子核可能已被压碎。如果再继续坍缩下去,那么黑洞中的密度会超过核子,核子也可能已被压碎。那么,黑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