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之功能分析与多空间组合(教案)
房屋第2篇第1章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房屋第2篇第1章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525dbaf121dd36a32d8279.png)
住宅中的厨房、浴厕等辅助用房的平面和室内透视图。
第二节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的主要要求有: (1)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 全尺度;
(2)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
(3)满足采光通风要求; (4)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一、过道(走廊)
过道(走廊)是连结各个房间、楼梯和门厅等各 部分,以解决房屋中水平联系和疏散问题。
四、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各类民用建筑中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和上述使 用房间的设计分析方法基本相同。厕所、盥洗室等 辅助房间,通常根据各种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和使用 人数的多少,先确定所需设备的个数(见表2-3)。
根据计算所得的设备数量,考虑在整幢建筑物中
厕所、盥洗室的分间情况,最后在建筑平面组合中,
图2-7为一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学校专用六角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图2-9所
示是各种不
同形状的音
乐教室实例。
在大量性民用建筑中,例如住宅、宿舍、学校、
办公楼等建筑类型,大多采用矩形平面的房间。
大型性民用建筑的平面以至整个体型可能采 用多种形状。例如室内人数多、有视听和疏散要 求的剧院观众厅、体育馆比赛大厅等(图2-10)。
第二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 平面组合设计
本章提要 本章内容包括建筑平面设计的内容,主要 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 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以上内容以大量性民用建筑为主,论述了 平面设计一般原理和方法,在分析过程中,着 重于建筑的共性,运用一般性的原理阐明民用 建筑中平面设计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学 习本章时要总结其规律,灵活运用,勤于观察 与思考,不断地实践,这是搞好民用建筑方案 设计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四讲民用建筑的空间组合
![第四讲民用建筑的空间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04eff8a3284ac850ad02422e.png)
缩短交通流线,使空间布局紧凑,其具 体方法有: ①加大建筑物进深: 平面组合时尽可能加大进深,有助于节 约用地和使平面布局紧凑。 增加层数: ②增加层数: 在不影响功能使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 建筑物层数,也有利于使空间布局紧凑。 ③降低层高: 降低层高: 降低层高不仅直接减少楼梯间的空间, 减少上下楼的疲劳,而且可使空间利用 更加充分,节约建设投资。 ④建筑物尽端布置大空间,可缩短过道 长度。 四)结构选型合理: 四)结构选型合理: 民用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有:墙体承 重结构、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
2、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特点: 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和梁作为承重构件, 而分隔室内外空间的维护结构和内部空 间的分隔墙均不作为承重构建(即:承 重系统与非承重系用明确分工)。 建筑的内部空间组合亦获得较大的灵活 性,可根据功能需要将柱、梁等承重结 构确定的较大空间进行二次空间组织, 空间可开敞、半开敞或封闭,空间形状 可随意分隔成不规则形状。 空间结构 在民用建筑中常见的空间结构形式有: 悬索结构、空间薄壁结构和网架结构等。 3、悬索结构: 悬索结构主要是充分发挥钢索耐拉的特 性,以获得大跨度空间。
常见的悬索结构类型有:单向、双向和 混合。 4、空间薄壁结构:(即为薄壳结构) 5、空间网架结构: 网架结构多采用金属管材制造,能承受 较大的纵向弯曲力,用于大跨度公共建 筑。 五)设备布置恰当 五)设备布置恰当 民用建筑中的设备主要包括:上、下水 (即为给、排水),采暖通风,空气调 节以及电气照明等。 在空间组合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1、充分考虑设备的要求,使建筑、结构、 设备三方面相互协调; 设备三方面相互协调; 恰当地安排各种设备用房的位置; 2、恰当地安排各种设备用房的位置; 3、空调房间的散热器、送风口、回风口 以及消防设备的布置,除考虑使用要求 外,还要与建筑细部装修处理相配合; 外,还要与建筑细部装修处理相配合;
住宅建筑设计教案
![住宅建筑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629f2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2.png)
住宅建筑设计概述主要讲述现代住宅的概念、类型和设计要点;各种住宅类型及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重点要求能结合民用建筑设计原理进行多层住宅施工图设计。
衣、食、住、行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四大问题,其中住与房屋建筑密切相关,建造房屋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
可以想象,早期的住宅内容十分单一,所谓现代住宅是供家庭日常居住使用的建筑物,是人们为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同时在美学法则支配下创造的居住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住宅的内容在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现代住宅的内容通常有:客厅、起居室、活动室(包括健身室、娱乐室等)、餐厅、卧室、厨房、化妆间、卫生间、浴室、书房及储藏室,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等。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利用因特网(Internet)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家庭电脑化,现代人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通过操作计算机便可“上班”、“购物”、“旅游"等等,住宅的内容似乎在不断地延伸。
人们在设计住宅建筑时,应首先研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地方特点,然后通过多种多样的空间组合方式设计出满足不同功能要求的住宅。
1 住宅建筑的功能分析住宅的功能分析要从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分析人手,住宅的组成规律主要是由行为单元组成室,由室组成户。
根据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户分为居住、辅助、交通、其它四大部分.按空间使用功能来分,一套住宅可包括居室(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门厅或过道、贮藏间、阳台等(图1)。
套型就是按不同使用面积、居室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图1 住宅主要功能的空间组合关系(1)居室居室为户内最主要的房间,一户可以有一居室或多居室。
居室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以下两类行为需求:一是集中的活动,如团聚、娱乐、会客等活动的空间,称为起居室;二是分散的活动,如睡眠、休息的空间称为卧室。
为此,居室又分为起居室、卧室(主、次卧室)、书房、卧室兼起居室、卧室兼书房等(表1).居室的一般规模(单位:mm) 表1①不同使用功能的房间面积及其要求。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1651c90581c758f5f71f6771.png)
安全疏散距离
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名称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托儿所、幼儿
25
20
—
20
15
—
园
医院、疗养院
35
30
—
20
15
—
学校
35
30
—
22
20
—
其他民用建筑
40
35
25
22
20
15
注:本表格引自GBJ 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1走道
4.平面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2.2门厅和过厅
1.导向性明确 :使用者在门厅或过厅中应能很容易发现其所希望 到达的通道、出入口或楼梯、电梯等部位,而且能够很容易选择 和判断通往这些处所的路线,在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
从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
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 能的那部分空间。例如住宅中的起 居室、卧室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 间和卫生间、厨房等起次要功能作 用的空间,工业厂房中的生产车间 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仓库、 更衣室、办公室等起次要功能作用 的空间
第1章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第1章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9d7ea402d276a200292ed6.png)
走道的长度控制
图
走道的长度控制
注:1.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 增加5m。 2.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最大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 3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 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 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4.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 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5.0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 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0m。
①家具和设备所占用的面积;图2.1.1.1 ②人们使用家具设备及活动所需的面积;图2.1.1.2 ③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图2.1.1.1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房间面积有面积定额,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部分民用建筑房间面积定额参考指标
项目 建筑类型 中小学 铁路旅客站 图书馆
房间名称 普通教室 普通候车室 普通阅览室
第1章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组成平面各部分使用功能分类图2.1 主要使用房间:住宅: 起居室、卧室 教学楼:教室、实验室
1.使用部分
剧院:观众厅
辅助使用房间:住宅:厨房、卫生间、贮藏室 教学楼:卫生间、资料室、教休室 剧院:化妆室、库房等
2、交通联系部分:门厅、走廊、楼梯、电梯等 3、房屋构件所占的面积:墙、柱、隔断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层数 2、3层 2、3层 2层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 (m2) 500 200 200 人 数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 数之和不超过100人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 数之和不超过50人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 30人
7、电梯
建筑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建筑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f0db3cd1195f312b3169a5ca.png)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底层处理也是小尖 。虽然有人 把这样的处理称为“新复古主义”,然而,它们都是 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相结合的。
解构主义建筑师盖里的作品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
loongle@
二、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 (1)功能决定空间的“量” (2)功能决定空间的“形” (3)功能决定空间的“质” (4)功能决定空间的组织形式
loongle@
loongle@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中庭空间
loongle@
北京香山饭店的中庭空间
loongle@
安藤的作品 “光的堂”,为了产生特殊的效果而开的窗.
loongle@
(4)建筑的功能与空间组合形式 所谓“空间组合形式” 是指若干独立空间以何种方式
loongle@
loongle@
5. 单元式组合 把空间划分若干个单元,用交通空间将各个单元联系 在一起,形成单元组合。单元内部功能相近或联系紧 密,单元之间关系松散,具有共同的或相近的形态特 征。实践中常用的庭院式建筑即属于这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常用于渡假村、疗养院、幼儿园、医院、 文化馆、图书馆等建筑。
loongle@
(1)功能决定空间的“量” 所谓空间的“量”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在实
际工作中,一般以平面面积作为空间大小的设计依 据。根据功能需要,一个空间要满足基本的人体尺 度和达到一种理想的舒适程度,其面积和空间容量 应当有一个比较适当的上限和下限,在设计中一般 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loongle@
满足视听要求时教室的形状和尺寸
loongle@
特殊平面形状的房间
loongle@
(3)功能决定空间的“质” 所谓空间的“质”,主要是指满足采光日照、通风
[空间]关于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分析
![[空间]关于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ad64fd4b73f242326c5fa0.png)
关于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分析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住宅设计工作中,如何设计出个性、美观且满足人们居住生活要求的建筑空间已成业界工作重点。
本文从建筑空间功能入手,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工作的相关要点做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住宅;空间组合;功能;设计;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种大型建筑结构不断涌现,为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组合设计的多样性、多功能性也为建筑使用者展示了最有利的资源服务。
为了更好的展现建筑结构空间组合的重要性,国内不少大型建筑对结构的美观性、个性及功能性提出了新看法,也使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更加严谨。
1 建筑空间功能分析目前,人们对建筑空间设计要求不断严格,各种建筑物在设计和使用中都必须具备自身独特的风格,且需要综合考虑多种不同的因素,从而构建成建筑空间组合的多元性、多功能性目标。
尤其是在建筑室内空间上,由于这一空间与使用者生活、工作最为紧密,因此空间组合往往都是由人们生活、工作需求决定的,同时又和人们生活习惯和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建筑空间功能分析中,不仅要满足使用者的使用、精神享受要求,还要考虑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2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一直以来,高而窄的建筑物往往都会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因此不少大型的宗教建筑物和宫廷建筑都是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设计的。
细而长的建筑物往往会给人一种不断向前的感觉,利用这种空间可以渲染出无限深远的气氛,因此这一空间结构在国内古典园林中较为常见。
由此可见,不同的建筑物给人内心的感受不尽相同,由此在设计中必须要提前明确建筑空间的功能,根据建筑功能有针对、有目的的开展空间组合设计。
具体设计要点如下:2.1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则2.1.1 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对于任何一类建筑物而言,其功能都存在着建筑性和隐秘性两个方面,也有一些建筑物是利用动态功能和静态功能来展示的。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我们要正确的处理建筑内外功能要求,满足各项功能分区标准的基础上,对建筑结构空间实施设计。
(完整版)建筑设计功能分析与多空间组合
![(完整版)建筑设计功能分析与多空间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e30434af9b89680203d825e0.png)
2.1 动线的类型
按聚集程度 划分
均匀、连续性的,如商店、医院、旅馆等 集中性的,如影剧院、会堂、体育馆等 两者兼而有之,如展览馆、学校等
按使用者 划分
公共人流线:是建筑物主要使用者的活动路 线,具有开放性 内部工作流线:通常只允许在建筑内日常工 作人员使用,具有一定的排外性 辅助供应路线:人与物的结合
Architecture Design
建
筑
设
——
功 能
计 三
分
析
与
多 空 间 组 合
Contents:
功能分析 多功能组合 总平图设计
功能分析
1
功能分析
2
动线分析
1. 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在熟悉建筑内部各类房间使用特点的基础 上,对建筑内部各使用空间的功能关系进行分析、整 合研究,最终以图解的方式进行表达,形成概念性草 图的过程。
1.1 功能分析的三个核心问题
单一空间 的使用要求
各使用空间 的功能关系
分析的过程 与结果的表达
单一使用空间在朝向、通风、防震、 隔声、私密性和联系等方面的要求 两个或多个单一空间先后关系、主次 关系、分割与联系、闹与静等 分析的过程和结果需要用图示的方式 表达
1.2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将建筑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 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划分与联系,使分区明确 又联系方便。
➢ 1.两个空间的穿插部分为各个空间 平等共有,两个空间保持各自的形 状。
➢ 2.穿插部分与其中一个空间合并, 成为其整个容积的一部分,另一空 间则成为不完整的形体。
➢ 3.穿插部分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空 间并用来连接原来两个空间
④包容关系
一个大空间在其容积内包含一个 小空间,外面的大空间的性质取 决于被包含的小空间的形式
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1章2
![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1章2](https://img.taocdn.com/s3/m/1a95058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f.png)
2)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
3)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方面的 综合要求。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50座矩形平面教室的布置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教室中基本满足视听要求的平面范围和形状的几种可能性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沿外墙长向布置 矩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一专用学校六角 形的教室平面组合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各种不同形状的音乐教室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房间门之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之 间的房间
耐火等级
位于袋形过道两侧或尽端的房 间
耐火等级
建筑类型
托儿所、 幼儿园
医院、疗 养院
一、二 级 25
35
三级 20 20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
20
15
-
20
15
四级 - -
学校
35
30
-
22
20
-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中各个使用房间和辅助房间,是建筑 平面组合的基本单元。
使用房间的分类(功能): 生活用房间——安静、少干扰 工作、学习用房间——安静、少干扰 公共活动房间——人流集中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方案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44b82ce009581b6bd9ebcf.png)
17
(3)建筑物平面组合的几种方式 ①串联(Series)式组合 ②并联(Parallel)式组合 ③混合(Both series and parallel)式组合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18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19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53返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5返4 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5返5 回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56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公共卫生间:
卫生间应位于人流交通线旁,既使用方
便又较隐蔽的地方;位于朝向较差、通风较好 的地方。
卫生间应设前室。
卫生间应具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通风,
使用人次少的卫生间可间接采光,但必须设通 风道。
男女卫生间在人流路线、视线、声响等方 面应做到严格的隔离。
注意管线集中布置。
非公共卫生间: 9
②厨房的平面设计 厨房设计原则: 厨房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厨房的墙面、地面应考虑防水和便于清洁, 地面应比一般房间地面低20~30mm。 厨房的布置应符合操作流程,并保证必要 的操作空间,方便使用。 厨房内应布置足够的储藏设施。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20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设计
21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五章-第六章-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可修改文字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五章-第六章-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可修改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6fbeb64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b.png)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5.1.2 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
(1)直跑楼梯有的公共建筑依据实际需要,在解决人流集散问题 的同时,也为了增强公共建筑大厅的艺术气氛,常用直跑楼梯与 门厅空间的艺术处理相结合,借以丰富室内空间的通畅感、节 奏感与导向感。 直跑楼梯具有方向单一和贯通空间的特点,因而它可以布置在 门厅对称的中轴线上,以表达其庄重性,如北京人民大会堂门厅 内的中央楼梯(图2-11)、天津大学老图书馆门厅的大楼梯(图 2-12)等。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5.1.2 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 3)电梯 (3)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着同等 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将电梯和楼梯靠近布置, 或安排在同一个楼梯间内,以便相互调节,有利于集散人 流。 (4)在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 通工具了。往往因电梯部数多,可考虑成组地排列于电 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超过8部为宜,并应与电梯厅的 空间处理相适应。 (5)因电梯本身不需要天然采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 比较灵活。其位置主要依据交通联系是否方便来确定,通常可布置在建筑的中心地带。当然, 有的电梯可露明装设,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多形成装饰性强的景观电梯。 电梯位置宜选择在人流比较集中、明显易找的交通枢组地带,如图2-25所示。
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功能分区、人问题。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5.1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虽然繁多, 但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主要使用部分、 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在设计中若能充分研究这三大块空间之间 的相互关系,则可在复杂的关系中,找到 空间组合的总体性和规律性。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
![《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c2d061c227916888486d7ff.png)
《建筑设计》课程教案第一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章建筑设计基本方法第三章民用建筑设计基本要求第四章幼儿园设计第五章住宅建筑设计第六章图书馆设计第七章剧场设计第八章旅馆设计第九章建筑施工图设计第一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本章重点和难点】建筑功能分析与空间组织;动线分析与交通组织;建筑艺术处理基本原则;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都立足于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这三者的关系。
其中,物质功能和审美要求的满足是设计的目的,而技术条件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一、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
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人流活动问题。
1. 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的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
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
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形式。
(1)走道(水平交通空间)布置重点: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关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2)楼梯(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位数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门厅(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
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2. 公共建筑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
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的处理。
第2次课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第2次课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177f5efad6195f302ba626.png)
❖ 2. 空间形状:由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以及布 置方式;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采光、通 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50座矩形平面教室的布置:离黑板最远座位不大于8.5m; 边座和黑板远端夹角不小于30°;第一排座位离黑板的最 小距离为2m左右。
教室中基本满足视听要求的平面范围 和形状的几种可能性
•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和使 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的个 数→确定辅助房间的分间情 况→确定辅助房间的面积、 平面形式和尺寸。
• 建筑物中公共服务的厕所应 设置前室,使厕所较隐蔽, 改善卫生条件。
❖ 组织好厨房的通风设计和管线布局,使厨房环境得 以净化、外观整洁。
❖ 过小会感到局促,过大会感到疲劳。
➢ 3. 长度: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火灾时紧 急疏散人员所需要的时间(该时间限度与建筑物的耐 火等级有关)。
➢ 4. 平面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内部的交通组 织。
• 过道的采光通风:在过道边上的墙上开设高窗或设置 玻璃隔断以改善过道的采光通风条件。
• 过道的利用:可以把过道等水平交通联系面积和房间 的使用面积完全结合起来,组成套间式的平面布置。
❖ 窗的大小和位置的影响因素:室内采光、通风要求。
采光方面,窗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室内照度是否足够, 窗的位置关系到室内照度是否均匀。通风方面,房
间两侧相对应的窗户或门窗之间可以组织穿堂风, 对面通直布置的门窗可使室内气流通畅。
❖ 采光面积比: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 的比。
❖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 ④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和空间组合。 →一些公共建 筑物,通常在主要出入口处,相应地设置一个位置 明显的主要楼梯;在次要出入口处,或者房屋的转 折和交接处设置次要楼梯供疏散及服务用。
第一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第一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e37015312b3169a451a485.png)
3) 联系与分隔关系
房间的使用性质上还有如“闹”与“静”、“清” 与“污”等方面的特性区别,使其既有分隔,又有关 系。
(2)明确的流线组织 流线组织明确,即要保证各种
流线简捷、通畅,不迂回,不逆行,避免相互交叉和干 扰。
二、结构类型
建筑结构与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物质基础,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的平面组合。建筑平面组合应在满 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还应有利于选择经济合理 的结构方案。
目前,民用建筑常用的结构类型有三类,即:
混合结构、 框架结构、 空间结构。
1.混合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是材料易 得,构造简单,造价较低;其缺点 是房间开间进深尺寸受钢筋混凝土 梁板经济跨度的限制,不宜过大, 开窗不够灵活,适用于房间开间和 进深尺寸较小,层数不多的中小型 民用建筑,如住宅、中小学校、医 院及办公楼等。
(三)设备管线
(四)建筑造型
1)主次关系
应将主要使用房间布置在朝向较好,通行较方便的位 置,并使其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而将次要房间布置 在朝向、采光通风、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的位置 。
2) 内外关系
各类建筑的组成房间中,有些对外联系 密切,直接为公众服务,有些对内关系密 切,主要供内部人员使用。
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 处或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 起到缓冲的作用。
门厅
门厅作为交通枢纽,其主要作用是接纳人流,分配 人流,室内外空间过渡等。
门厅设计的要求如下:
(1)位置明显突出。一般结合建筑主要出入口,面向 主干道,便于人流出入。
(2)有明确的导向性,同时交通流线简洁明确,减少 干扰、拥挤堵塞和人流交叉。门厅与走廊、主要楼梯应 有直接便捷的联系。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课件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a8be47ba0d4a7302763afd.png)
建筑物内部使用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满足使 用功能的需求。
该空间中设备
采光、通风及热工、 声学、消防等方面 的综合要求 。
民用建筑房间形状:矩形、方形、多边形、圆形、异形平面。
a、矩形平面 ✓矩形平面体型简单,墙体平直,便于家居布置和设备安排, 室内面积利用率高,使用灵活性大; ✓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 ✓便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平面及空间组合
对于多开间房间如教室、会议室等,为了便于组织内部 交通和有利于人流疏散,常将门设置于两端;对于像观众厅 等超大房间,为了便于疏散,常将门与室内通道结合起来设 计。
窗 窗在建筑中的主要作用是采光通风,也是围护结构
的一部分。窗的设计内容包括其大小、数量、形状、位 置及开启方式等。这些都直接影响采光、通风、立面造 型、建筑节能和经济性等。
2)为防止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面太远影响学生的 视觉和听觉,最后一排至黑板面的距离不宜大于 8.50m;
3)为避免学生过于斜视而影响视力,水平视角 (前排边座与黑板远端的水平夹角)应大于等于30度。
以50座教室为例,分析平面形状的布置。
垂直视角>45°
0.85m L〉2m
开间
进深
良好的天然采光
平面设计的任务:
1.处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体现平面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特征和相互关系; 3.满足各类空间使用功能的要求; 4.反映结构布置。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一般是从平面入手, 兼顾立面与剖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
1、建筑平面图的形成 2、建筑平面图表示的内容:
在水平方向上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 3、组成平面各部分面积的分类
(1)使用部分
剧院:观众厅
辅助房间 住宅:厨房、卫生间、储藏室
房屋建筑学教案02-(多场合应用)
![房屋建筑学教案02-(多场合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fbd8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8.png)
房屋建筑学教案02一、教学目标1.理解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功能等。
2.掌握房屋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等。
3.了解房屋建筑学的历史发展,包括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等。
4.学会分析建筑物的结构和形式,能够评价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程度。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设计和建造具有特色的建筑物。
二、教学内容1.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建筑物是由各种建筑元素组成的,包括基础、墙体、柱子、梁、板、屋顶等。
建筑物的结构是指建筑元素的排列和连接方式,形式是指建筑物的外观和空间布局,功能是指建筑物的作用和用途。
2.房屋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建筑物的稳定性是指建筑物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平衡,耐久性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安全性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
3.房屋建筑学的历史发展古代建筑包括埃及金字塔、希腊神庙、罗马斗兽场等,现代建筑包括摩天大楼、体育馆、博物馆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功能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
4.建筑物的结构和形式分析建筑物的结构分析是指分析建筑元素的排列和连接方式,形式分析是指分析建筑物的外观和空间布局。
通过分析建筑物的结构和形式,可以评价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程度。
5.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建筑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等。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等因素。
建筑建造是指根据建筑设计,建造建筑物的过程。
建筑建造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历史发展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建筑物的结构和形式,让学生了解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程度。
3.设计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设计建筑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建筑物的建造,让学生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功能关系
并列关系 序列关系 主从关系 综合关系
并列关系 序列关系
主从关系
综合关系
1.2 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位置关系
包容 穿插
邻接
连接
①邻接关系 邻接是最常见的形式。两个相邻空间之间在视觉和空 间上的联系程度,取决于他们之间的面的特点
A. 以实体墙面分割 各空间都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分割面上开洞程度影 响空间感
功能分区 要点: 分区明确 划分主次 区分内与外、闹与静 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分割 对环境、景观的要求
分区明确
划分主次
电影院功能关系分析
区分内与外 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 对外性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 附近,对内敛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 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 陈列区 博物馆 观众服务设施
Architecture Design
与
功 能 分 析
建 筑 设 计 之
—— 多 空 间 组 合
Contents: 功能分析 多功能组合 总平图设计
功能分析
1
功能分析
2
动线分析
1. 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在熟悉建筑内部各类房间使用特点的基础 上,对建筑内部各使用空间的功能关系进行分析、整 合研究,最终以图解的方式进行表达,形成概念性草 图的过程。
③穿插关系
穿插的空间来自于两个空间区域的 重叠,并且出现一个共享的空间区 域。对于两个穿插空间的最后形态 可能会有三种方式: 1.两个空间的穿插部分为各个空间 平等共有,两个空间保持各自的形 状。 2.穿插部分与其中一个空间合并, 成为其整个容积的一部分,另一空 间则成为不完整的形体。 3.穿插部分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空 间并用来连接原来两个空间
1.3 功能分析的方法 矩阵分析法 将各使用空间的名称、 功能要求分别列入表 格的横列和数列,画 出纵横交叉的网格, 以符号表示出相关性。 是功能分析的基础性 工作。
功能分析的方法 气泡图:以抽象符号表示 的,将概念转化为图形的 视觉语言 抽象功能 功能分组 以线条表示联系
功能分析的方法 功能分析框图:在气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各功能区 域的位置,动线关系更简洁、清晰的图示语言。 确定功能关系和相互位置 动线的类型和强度以不同线型、线宽区分 确定功能区域大小、形状 确定交通组织形式 生成概念性草图
路易斯· 康的分析图
2. 动线分析 动线分析:对建筑的使 用人群、流量、路径、 使用空间与交通流线的 关系以及入口位置等一 系列问题进行的分析。
2.1 动线的类型
按聚集程度 划分
均匀、连续性的,如商店、医院、旅馆等 集中性的,如影剧院、会堂、体育馆等 两者兼而有之,如展览馆、学校等
按使用者 划分
④包容关系 一个大空间在其容积内包含一个 小空间,外面的大空间的性质取 决于被包含的小空间的形式
大空间为其中的小空间提供了一个外 部环境。为了感知这种概念,两者之 间的尺寸必须有明显的差别。
终止于一个空间
空间的位置决定了动线的 位置 重要的功能空间或重要的 象征性空间
交通空间是组合各单元空间的骨架
点 线 面
奉浦苑幼托中心
多空间组合
1 2 3 4
空间的关系
空间组合的基本形式
空间组合的内部处理
实例:成羽町美术馆
1. 空间的关系
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功能关系
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连接关系
1.连接空间与它所联系的空间在 形式、尺寸上完全相同,形成重 复的线式空间序列
2.连接空间与它所联系的空间在 形式或尺寸上不同,从而强调过 渡空间的性质 3.连接空间大于它所联系的空间, 成为主导空间,并且能够在它周 围组织许多空间 4.连接空间是相互联系的两空间 之间的剩余空间,完全取决于两 个关联空间的形式和方位
技术用房
藏品库区 办公区
区分闹与静 按建筑物各组成空间在“闹”与“静”方面所反映的功 能特性进行分区,使其既分隔,互不干扰,又有适当的 联系。
宾馆前台部分
住宿 接待 餐饮 康乐 公共
静
闹
区分闹与静 平面上的分区 闹与静可以水平划 分,也可以垂直划 分。
客房
门厅.接待
餐厅.公共
剖面上的分区
公共人流线:是建筑物主要使用者的活动路 线,具有开放性 内部工作流线:通常只允许在建筑内日常工 作人员使用,具有一定的排外性 辅助供应路线:人与物的结合
2.2 动线与空间的关系 从空间旁边经过
各个空间仍保持整体性 动线的形状是灵活多变的 可以用过渡空间来连接
从空间内部穿过
动线可以轴向、斜向或沿 着边缘穿越空间 路径在空间中形成静止和 运动的不同区域
B. 以独立面分割 作为一个独立面设置在单一空间溶剂中,两空间隔而 不断
C. 以柱列分割 两空间具有高度的视觉连续性和空间连续性,通透程 度与柱间距有关
D.暗示 以顶面、地面或仅仅以表面材料及纹理、质感的对比 来暗示,构成两个有区别而又相连续的空间
②连接关系 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空间由第三个过渡空间来连接, 两空间之间的视觉与空间联系取决于这个第三空间
③穿插关系 两个空间区域的重叠,出现 一个共享的空间区域。对于 两个穿插空间的最后形态可 能会有三种方式:
1.两个空间的穿插部分为各个空间 平等共有,两个空间保持各自的形 状。
2.穿插部分与其中一个空间合并, 成为其整个容积的一部分,另一空 间则成为不完整的形体。 3.穿插部分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空 间并用来连接原来两个空间
1.1 功能分析的三个核心问题
单一空间 的使用要求 各使用空间 的功能关系
单一使用空间在朝向、通风、防震、 隔声、私密性和联系等方面的要求
两个或多个单一空间先后关系、主次 关系、分割与联系、闹与静等
分析的过程和结果需要用图示的方式 表达
分析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 与结果的表达
1.2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将建筑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 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划分与联系,使分区明确 又联系方便。 对于使用空间多,功能复杂的建筑,其功能分析应由大 到小,由粗到细逐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