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农业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合集下载

农业节水灌溉的六种灌溉方法

农业节水灌溉的六种灌溉方法

农业节水灌溉的六种灌溉方法一、滴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滴灌技术是以滴水的方式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株根部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节能、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生长,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实施步骤•建设滴灌系统:包括水源、水泵、滴灌管、滴灌装置等。

•水肥一体化管理:通过滴灌系统,将水和肥料混合供给作物,实现高效土壤肥力的利用。

•控制灌溉量: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控制滴灌量,避免水分浪费和作物生长不良。

3. 应用范围滴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果树、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种植。

二、喷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喷灌技术是将水通过喷头雾化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在作物上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节能、冷却作用和充分利用雨量。

2. 实施步骤•建设喷灌系统: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喷头等。

•定期维护喷头:清洗和更换喷头,避免堵塞和水滴大小不一的问题。

•控制喷灌时间和强度: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设定喷灌时间和强度,避免浪费水资源。

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大田作物和果树的种植。

三、微喷灌技术1. 原理和特点微喷灌技术是将水通过微喷头均匀喷洒在作物根区的一种灌溉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节水、经济、操作简便和适用于各种形状土地。

2. 实施步骤•建设微喷灌系统:包括微喷头、支管道、过滤器等。

•定期检查系统:检查喷头是否堵塞或损坏,及时清洗和更换。

•控制灌溉时间和频率: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湿度,合理设定微喷灌时间和频率,避免水分的过多或不足。

3. 应用范围微喷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特别是适合大田作物和旱地果树、蔬菜等的种植。

四、旱田水分管理技术1. 原理和特点旱田水分管理技术是在旱地农田进行节水灌溉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根据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合理管理土壤水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 实施步骤•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顺序和组合,控制土壤湿度和避免水分浪费。

旱作农业的土肥水管理分析

旱作农业的土肥水管理分析

旱作农业的土肥水管理分析旱作农业是指在没有灌溉条件下,仅靠天然降水实现农作物生长的一种农业方式。

在旱作农业中,土壤、肥料和水的管理是关键因素,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

首先是土壤管理。

旱作农业中,土壤的保持水分能力和肥力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为了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可以采取覆盖措施,如覆盖秸秆、膜、塑料等,减少蒸发和土壤表面的水分流失。

适时进行耕作松土,促进土壤通气和根系的生长。

对于耕作层较浅的旱地,可以进行水平垂直交错式耕作,增加土壤的有效根深度。

其次是肥料管理。

旱作农业中,正确施用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旱地土壤缺水,肥料的养分释放速度较慢,容易形成养分亏缺。

在施肥时需要选择适合旱地条件的肥料种类和施用量。

常见的旱地肥料有有机肥和复合肥。

有机肥具有保水保肥的作用,能够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

复合肥中含有多种养分,可以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还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进行堆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最后是水资源管理。

旱作农业依赖天然降水,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非常重要。

在旱期,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塘坝等水务设施,收集雨水并进行蓄水。

提前做好水资源规划,确保在关键时期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可以利用雨水集中灌溉技术,将降水集中引入田间,并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渗灌等,减少水分的浪费。

要注意旱作农业中农田排水的问题,避免土壤因过度湿润而导致的作物生长不良或病虫害的发生。

旱作农业的土肥水管理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加强土壤保水性、科学施肥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降水,实现旱作农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抗旱知识点总结

农业抗旱知识点总结

农业抗旱知识点总结农业抗旱是指农业生产中针对干旱条件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以实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保障农产品的丰收。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干旱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

因此,加强农业抗旱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保水、节水灌溉、旱地耕作、优秀抗旱品种培育和抗旱管理等方面,总结农业抗旱的知识点。

一、土壤保水1. 种植适应干旱的作物: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作物,如玉米、高粱、小米等,以减少灌溉水量。

2. 覆盖耕作:在种植作物后,及时覆盖表土,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 施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4. 种植乔木和灌木:在农田周围或田间隔地种植乔木和灌木,可以减少风力对土壤的冲击,减少水分的蒸发。

5. 合理施用化肥: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料,可以提高植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增加作物产量。

二、节水灌溉1. 地下滴灌:地下滴灌是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植物的根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地表径流损失,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

2. 雨水收集: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通过管道储存起来,以备干旱时期的灌溉使用。

3. 喷灌技术:采用喷灌技术可以将水均匀喷洒在农田上,减少了水分的浪费,提高了灌溉的效率。

4. 脉冲灌溉:采用脉冲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定时定量地进行灌溉,减少了水分的浪费,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5. 管道输水:利用管道将水从水源输送到农田,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地表径流损失。

6. 水肥一体化:将化肥和水混合施用,以减少水分的流失和肥料的浪费,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三、旱地耕作1. 耕地保护:选择合理的耕地保护措施,如种植固沙植被、修筑沙场防护林等,防止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

2. 土地整理:适时进行土地整理和翻耕,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3. 种植旱作农作物:选择耐旱性强的农作物,如玉米、高粱、小米等,在干旱条件下也能生长和发育。

旱地农业高效用水节水技术

旱地农业高效用水节水技术
成 具 有一 定 区域特 色 的旱 区农 业 模式 ,甘 肃 已解 决 2 5万用户 生活用 水 和庭院 经济需 水 。19 97年 发展集 雨 补灌农 田 35万 h 雨 补灌 主要作为作 物需水 . m 。集
1 提 高 降水 利用 率 的 技 术途 径
1 1防止水 土流 失 . . 促使 降水就 地入 渗
水人渗 增加 1 , 倍 蒸发量 减少 4 % , 0 改土 培肥可使 作 物增 产 3 %一 6% [ 宰松 梅等 在旱 作条件下 , 0 5 2 1 利用 深松机 对牯 质土进行 深松 ,结果表 明 ,深松打破犁 底
用为中心 , 出了旱地农 业高效用水节水的技术体 系 提 关羹词 : 旱地农 业; 土壤 水分 无效蒸发
据调查 , 半干旱地区休闲农 田的土壤蒸发 , 占同 期 降雨 的 6%一 8 % , 0 0 半湿 润 易旱 区也 达 6 % 。 用 o 采 地 膜或 秸 秆 等材 料 覆盖 地 面 ,可 在 地面 形 成 一保 护
层, 降低 蒸发 , 减少 水 土流失 , 促进 作物 生 长 据陕 西
文章 编 号 :0 5 94 20 ) 1 0 2 0 10 —44 (0 2 0 — 0 4— 2
层, 形成一种虚实相间的土壤结构 , 促进降雨人渗 , 增 加土壤 深层 蓄水量 , 对改变 土壤水 的运移 规律协调 养 分也起到一定作用 , 使作物根系的形状发生变化 , 增
产 幅度高达 3 % 以上 。 0
加强农 田基本建设 , 坡地改造成梯 田, 减少土面 冲刷 , 增加降水就地入渗量。 据测定 , 顷梯 田拦蓄 每公 地 表径流 25 70m , 次 可拦 蓄 10mm左右 的暴 2— 5 一 0 雨径 流 。实 践证 明 ,坡 改梯” “ 是丘 睦 山地基 本农 田的

金沟河流域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金沟河流域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金沟河流域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分析摘要:新疆地处干旱内陆腹心地带,水资源极度匮乏。

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尤为关键。

本文以新疆金沟河为典型研究区。

分析了国内外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动态,阐明了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新疆的应用及其优势:既可节水,亦能保墒,抑草又为滴灌所不及”,并进一步对节水措施的定位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新疆旱地农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旱地农业;节水灌溉;微灌;膜上灌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34-10 前言旱地农业是指在降水量偏少、有水分胁迫而无充分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旱养农业。

国际上通用的旱农定义是指在有限降水(典型的是在年降水少于500mm)的地区,不采用灌溉而种植作物的农业,或者“旱农是指在有限降水的半干旱气候或地区从事无灌溉的作物生产”。

在我国,旱地农业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左右,耕地面积约5.05×107hm2,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5.4%,灌溉面积仅占全国的15.8%。

主要分布在沿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我国北方旱区水资源十分贫乏,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300~500mm,水资源总量不足全国的20%;耕地平均水量越为5.580×103m3/hm2。

自然降水年际间变率大,季节分布不均,旱灾频繁。

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大力发展旱地节水灌溉节水。

本文介绍了金沟河流域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整个新疆的应用,并结合干旱地区旱地农业的实际特点,展望了膜上灌溉技术在我国干旱地区的发展前景。

1 国内外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动态节水灌溉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在农业灌溉技术发展方面的焦点。

在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上,国外以微灌中的渗灌出现得最早。

干旱农田节水措施方案

干旱农田节水措施方案

干旱农田节水措施方案
在干旱农田中,为了节约水资源并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土壤调理: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调理,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例如,在农作物播种前,进行翻耕和松土,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减少水分流失。

2. 高效灌溉技术:采用高效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和旋喷灌等,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此外,通过调节灌溉时间和水量,根据作物的需水量来合理进行灌溉,避免过量灌溉。

3. 水资源利用:通过收集、储存和循环利用降水等水资源,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水库水的依赖。

例如,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在旱季使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4. 种植抗旱作物:选择耐旱性较强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植物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

同时,采取适宜的种植密度和间作方式,减少土壤水分的竞争,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

5. 土壤覆盖:采取覆膜或覆盖耕作的方法,可以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和表层土壤的风蚀。

覆盖物还可以起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有效减少水分的流失。

6. 农业废水回用:将农田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回用,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农业废水可以经过简单的处理,如沉淀和净化,用于农田的灌溉,避免浪费水资
源。

7. 精细管理:通过加强农田管理,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科学管理作物生长过程,可以减少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采取以上干旱农田节水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旱地农业与节水灌溉

旱地农业与节水灌溉

旱地农业与节水灌溉旱地农业是指在降水不足或无灌溉条件下进行的农业生产。

在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农作物生长遭受到了巨大的限制。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节水灌溉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旱地农业的挑战和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同时也会介绍一些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

旱地农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源于水资源的稀缺。

干旱地区的降水不足,使得土壤水分含量不足,而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由于缺水条件的限制,旱地农作物的产量往往较低,甚至无法种植。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成为了摆在旱区农民面前的一道难题。

节水灌溉作为旱地农业的一项关键措施,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节水灌溉,科学家和农业专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各种灌溉技术。

这些技术的目标是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损失的同时,确保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滴灌是一种常见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它通过在植物根系附近滴水,以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与传统的喷灌和洪灌相比,滴灌可以显著降低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

此外,滴灌还可以将水分直接送达作物根部,避免水分浪费和土壤的盐碱化问题。

由于滴灌可以减少水分的使用量,降低灌溉频率,它被广泛应用于旱地农业中。

除了滴灌,还有其他一些节水灌溉技术值得关注。

例如,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可以将降雨收集起来,然后用于灌溉。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水的依赖,降低灌溉造成的环境影响。

另外,灌溉排水管理也是节水灌溉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灌溉水的排放,可以减少水分浪费并防止水资源的污染。

此外,精确灌溉技术可以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调节灌溉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总而言之,旱地农业面临着水资源稀缺的挑战,而节水灌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

滴灌、雨水收集和储存、灌溉排水管理以及精确灌溉等技术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并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1. 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加,全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水资源短缺和旱灾风险。

特别是在农业方面,水是农民生产的必需品。

但是,大部分农业用水方式都比较浪费,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为农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因此,如何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实现节水和抗旱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节水措施2.1 滴灌技术传统的灌溉方式通常都是喷灌或者洪灌,这种方式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也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土地老化。

滴灌技术则是通过人工或机械将水系统地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同时控制每个地区的灌溉量,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减少水的浪费。

2.2 雨水收集雨水资源在很多地区都是浪费的资源,而不是被充分利用起来。

实际上,雨水可以通过收集和处理后成为良好的农业灌溉水。

尤其是在缺水的地区,短暂下雨可能成为重要的水源。

因此,在一些地区可以考虑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农田灌溉。

2.3 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主要包括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合理排水、做好作物保土保水工作等。

这样就可以减少无谓的灌溉和蒸发,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产量和水资源利用率。

3. 抗旱措施3.1 整地保水抗旱能力强的农作物的生长量一般比较高,因此,可以通过整地保水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

整地保水可通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措施包括晒田、积蓄水分、保留植被、梯田建设和改良排水等。

3.2 安排合适的灌溉制度制定合适的灌溉制度是农业抗旱的基本要素之一。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降雨情况,确定不同的灌溉措施,如定点、全面、集中、分散、根部浸润等等。

3.3 选择抗旱品种这里特别指的是选择抗旱品种的固有特性。

根据不同的地方和生产目标,需选择不同的具有抗旱能力的品种来种植,能有效降低因干旱造成的损失。

4. 结论农业节水和抗旱是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采取相应的节水和抗旱措施将会对农民的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沧州市旱作与节水农业技术

沧州市旱作与节水农业技术
种 。应 选用 生 育期 相对 较 长 、增 产 潜力 较大 和 经济
的需水特 性 ,从 而 实现 节水 增产 的 目的 。因此 ;在
选择作物品种上,要精心选择抗旱、耐盐碱的繁求
型品种。通过近几年 的生产实践筛选 出适宜沧州铕
种 植 的节 水 型优 良品种 。小 麦 主 要有 石 家 庄 8号 、 , 冀 麦 3 、 中麦 9新 系 、 沧 麦 19 2 1 、沧 麦 6 0 石 o4’ 麦 1 ;玉米 主 要有 郑单 9 8 5等 5 ;谷 子主 要有 豫谷 2 号 、冀 谷 1;甘薯 主要有 冀 薯 4号 、冀薯 5号 等 。 2 22 农 艺节 水 。农 艺节 水 是 广 大 农 民在 长 期 的农 . 业 生 产 实 践 中摸 索和 总 结 出 来 的 有 效 旱 作 措 施 之 主要 包括 “ 、均 、控 ” 良法配 套节 水增 产 技 晚 术 ,即在 选用 抗 旱 品种 的基础 上 , 因地制 宜地 采用
乏 。 目前沧 州 年均 社会 总 需 水量 约 2 5亿 m ,年 缺 水 约 l . m3 1 2亿 。浅层 淡水 可 开采 量 49 亿 m3 ,7 ,深
k . 增施 有 机肥 。旱 薄地 土壤 有机 质 含量 低 ,且 22 矿化 速度 快 。增施 有机 肥 可 明显提 高土 壤有 机质 含

效 益 较 高 的 作 物 和 品 种 。 一般 在 甘 薯 、 花 生 、棉 花 、 马 铃 薯 、 西 瓜 上 应 用 比较 广 泛 。② 整 地 与 铺 膜 。选择 耕 层较 厚 、肥 力 较好 的地块 ,在 前 茬 作物 收 获 后 ,抓 紧 进 行 耕翻 ,秋耕 深 度 l 8~2 m,春 0c
气 、热状 况 。有机 肥不 但 营养 全面 ,养 分释 放均 匀 持久 ,而 且可 以培 肥地 力 ,改 善土 壤物 理性 状 ,增 强土 壤保肥 、保水 能力 ,提 高农作 物 的抗 逆性 。 1 . 施 用 土 壤 改 良剂 。施 用 黄 腐 酸 等 土 壤 改 良 .3 2 剂 ,可 以 明显 提 高土壤 的保水 、保 肥 能力 ,协 调土 壤 的养 分 比例 。施用 方法 :拌 干土 撒施 、喷施 、随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干旱成为了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业是全球最大的用水行业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干旱影响的行业之一。

因此,采取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是保障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农业节水措施1. 采用滴灌、雨水收集等节水灌溉技术传统的喷淋灌溉系统存在大量水分蒸发损失和土地水盐累积等问题,需要用更加先进的滴灌、喷雾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改善传统灌溉系统的缺陷。

此外,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下雨水进行浇灌,以减少淡水资源的使用。

2. 选择适种适栽作物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选择旱性作物可以减少用水量,例如玉米、高粱等经济作物。

同时,也可以在耕种旱地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物,提高耐旱能力,降低因水分不足而导致的丰收率下降的风险。

3. 使用减灌让、增灌退、轮作等耕作技术采用减灌让、增灌退、轮作等耕作技术可以优化土壤水分利用,减少用水量。

减灌让指不施肥或少施肥,供给土壤所需水分;增灌退指在生长初期逐渐降低灌溉量,使作物能忍受水分缺乏;轮作则是预先种植短期作物,如青草和绿肥作物,并给土壤留出足够的休闲时间。

4.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较小的农区建立小型水利设施,如小型蓄水池、水窖等,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民提供更加灵活的用水方式,降低因干旱导致的农业生产成本。

二、农业抗旱措施1. 种植抗旱作物为了应对干旱天气的影响,可以选择抗旱能力强的作物培育和种植,例如沙漠植物、灌木、草地等。

2. 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生态环境通过适度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的水分保持和固碳能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3. 使用现代化的农业设备现代农业设备的普及可以提高耕地水源利用率,降低人工用水成本,加快作物生长进程,这对干旱地区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4. 广泛开展水源增殖工程在干旱地区,可以广泛开展水源增殖工程,通过建立蓄水池、挖掘地下水井等方式增加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旱作节水农业主要技术模式及适应性研究

旱作节水农业主要技术模式及适应性研究

河南农业2020年第10期(上)上述3种技术模式适用于地势平坦、水源有保障、电力设施齐备、农田建设条件较好的地区。

4.喷灌机低压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该技术采用平移式或中心支轴式低压喷灌机,配置混肥池(桶)、注肥泵等设备,进行灌溉施肥。

平移式喷灌机对地形要求较高,适合平坦规则的地块使用,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中心支轴式低压喷灌机适应多种地形,有较强的爬坡能力,灌溉均匀度高。

该技术模式适用于地势平坦、水源有保障、电力设施齐备、农田建设条件较好、连片面积较大的地区。

(二)露地经济作物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滴灌、膜下滴灌、微喷灌等。

一般成行栽培的蔬菜采用滴灌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叶菜和密植蔬菜采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蒸依据果园布局,沿行间布设1条灌溉支管,60~80 cm 处,环形铺设1条滴灌带,配补偿式滴头进行滴灌。

4~8 mm 的毛管或微喷头,1~2条毛管或设立1个微喷头进行灌溉。

3m 绑挂一条微喷支管,直径25 mm,高度110 m,支管上安装吊挂喷头,3 m,工作压力1.5~2.5 Mpa。

沿作物种植1条,长度不超过15~20 mm,管壁厚0.4~0.6 mm,出1.5~2.5 Mpa。

该技术模式适用于水源有保障、电力设施齐备的地区。

二、蓄水保墒技术(一)深松耕+保水剂技术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后,采用动力较强的机械带动铧式犁、无臂犁、深松铲、凿形犁对耕层进行全面或间隔深位松土,大(中)型拖拉机耕深在25~30 cm,小四轮拖拉机耕深在20~25 cm。

深松耕后适当耙耱镇压,将保水剂与肥料混匀后底施,或将保水剂与种子混拌后播种。

该技术模式适用于平原灌区。

(二)探墒沟播+保水剂技术作物播种前监测土壤墒情,探测土壤湿润层深度,利用探墒沟播专用机具开沟至湿润层,将种子、肥料、保水剂等一同播入。

在播种时,选用带有锯齿圆盘开沟器的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灭茬、开沟、起垄、施肥、TURANG FEILIAO YU NONGTIAN JIESHUI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河南农业2020年第10期(上)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0.9%。

宁夏旱作农业区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的构成与模式

宁夏旱作农业区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的构成与模式

宁夏旱作农业区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的构成与模式一、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的基本构成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基本包括集、贮、供、管四个方面。

(一)集集就是收集雨水,包括修梯田、条田等保证降雨贮存于土壤之中,不致形成径流而流失;将径流存贮于适当部位,包括自然径流面(如荒山坡地、道路)、人工集流面(如混凝土集水场、固化剂集水场、土工布、塑膜等)。

(二)贮贮就是建设适当的贮水器把收集起来的雨水贮存起来备用,一般采用塘、池、窖多种形式。

(三)供供就是把贮存起来的水,在作物生育期的旱段和需水关键期,采用高效供水技术(滴灌、渗灌等)进行补充灌溉,达到以较少的供水实现增产的目标。

(四)管管就是管好集水供水设施,充分发挥其效益,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投入成本。

二、集雨(水)补灌技术的配套技术(一)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区域气候、水资源、土壤、地形、地貌、种植方式、人口、产业结构为基础,确定区域特色作物的种植类型。

半干旱区以马铃薯、玉米、冷凉蔬菜、中药材为主。

半干旱偏旱区以西瓜、甜瓜、马铃薯、向日葵、中药材为主。

(二)覆盖技术选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麦草+地膜二元覆盖技术。

(三)耕作技术采用机械深松耕、镇压保墒等耕作技术熟化土壤,并采用膜侧栽培、全膜双垄覆盖垄侧播种、全膜覆土穴播等集雨技术,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四)选择抗旱作物品种重点选择玉米、向日葵、马铃薯、西瓜的抗旱优良品种,以实现集雨(水)补灌技术效益的最大化。

(五)化学抗旱技术选用旱地宝、吸水剂、FA 旱地龙,采用拌种、包衣、移栽蘸根与营养土混用的方法,提高作物的抗旱节水能力。

三、集雨(水)补灌技术模式(一)集水场+集水窖+地膜覆盖+特色作物+配套农艺技术模式一是建设人工集水场。

人工集水场主要有混凝土集水场、固化剂集水场、土工布、玻璃纤维布、塑膜等。

混凝土集水场、固化剂集水场具有投资低、施工技术简单、工业技术成熟、使用寿命长、集水效率高等优点。

据资料介绍,混凝土集水场集水效率为80%~85%,固化剂集水场集水效率为61%~73%。

玉米旱地栽培与节水灌溉技术

玉米旱地栽培与节水灌溉技术

种植业 ・
均 匀地 喷洒 在植 株和 地面 上的 灌溉 方法 。喷灌 基本 上不 产生 深 层 渗 漏 和 地 面 径 流 , 且 灌 水 而 比较 均 匀 , 般 可 节 水 3 %~ 一 0
5 % 。在 透 水 性 强 、 水 力 差 的 0 保
玉米旱地栽培与节水灌溉 技术
在 我 国 , 地 玉 米 播 种 面积 约 古 玉 米总 播 种 面 积 的 旱 2 3 其 中东北 、 /。 华北 、 西北 、 西南各省均有 相当大的 面
沙质土壤地 区, 可节水7 %~8 % 。喷灌可 以改善玉米 0 0 生长发育的条件 , 其每次灌 水量较 小 , 易破坏土壤的 不 结 构 , 玉 米 根 系 生 长有 一 个 良好 的 土壤 环境 。另 外 , 使 在水温低于气温 时 , 灌还 可将 水在 空气 中加温 , 喷 从而 增加地温 , 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 每次喷水量以3 ~ 0 4 毫 米 为 宜 , 产 田喷 灌 的 次 数 可 少 些 , 产 田 可 多 O 低 高 些 。喷 灌 的不 足 之 处 是 设 备 投 资 高 , 速 大 于 3 时 会 风 级 影 响 灌溉 质 量 。 滴灌是 利用 一种低压管道系统 , 灌溉水经过分布 将 在 田间地面 上的每一个滴头 , 以点滴 状态缓慢地 、 经常 不断地浸润 玉米根部的灌溉过程 。其主要优 点是能湿 润玉米根 部耕层 土壤 , 免因渗漏 、 避 棵问蒸发 、 地面径流 等损失 , 比一般喷灌节水3 %以上 。滴 灌的水滴对土壤 0 的 冲 击 力小 , 易 破 坏 土壤 结 构 , 使 根 系一 直 处 在 比 不 能 较适 宜的环 境中 , 有利 于生长 发育 。但滴 灌存在投 资 大、 管道和滴头易堵塞等缺点。 地下浸 润灌溉方法是 利用人工铺设地下 暗管或开 凿“ 鼠道 ”使 灌溉 水借助 于土壤的毛细管作用 , , 由地 下 上升到玉米根 系分布层的灌溉方式。 鼠道” “ 是指用拖拉 机 或绳 牵 引钻 洞 器 . 钻成 一 排排 的地 下土 洞 , 形似 鼠 道 。管 道 式 是 利 用竹 管 或 粘 土 烧制 成 的玩 管 、 片 埋在 瓦 地下4 -6 厘米处 , 0 0 管径5 5 ~l厘米, 管道间的距离因土 壤 性 质 而 变 动 。 有压 力时 , 上一 般 1 5 左 右 , 者 可 壤 .米 宽 达 3O 3 5 。沙 性 大 要 适 当 窄 些 , 性 大 要 适 当 宽 . - .米 粘 些 。道长 一般在10 0 米长为官。这种方法要注意防淤防 堵 。道深以4 - 5厘米为宜 , 0 0 过浅易被机具压坏 。道距 6 厘米左右 , 0 洞的 直径 粘土地为7 厘米 , ~8 深翻地 或轻 质 土 壤 可 增 加 到 1 ~ l厘 米 。这 种 方 式 的 缺 点 主 要 是 0 2 土洞易塌陷 。 生 产 中采 用 何 种 方式 灌 溉 , 视 情 况 具体 分 析 。在 应 降 雨量 能基本满足的地 区, 发生干旱的机率较低 , 水源 较 充足 , 一般可采用传统的沟灌或畦灌的方法 。在半干 旱地 区 , 大部分 年份内 , 降雨无法满足玉米生长和发育 的需要 , 这些 地区可采用喷灌的方式 。在 干旱地 区, 十 年 九旱 , 资源又非 常紧缺 , 水 为节 约用水 , 保证常 年丰 产 , 加大投资 , 可 进行滴灌 。 刘 自印 ( 黑龙 江省虎林 市云 山农场 第二 管理 区

探析旱地农业技术发展趋向

探析旱地农业技术发展趋向

探析旱地农业技术发展趋向【摘要】旱地农业技术发展是当前农业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现状分析和问题意识入手,探讨了智能化设备、生态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气象科学以及农民教育与技术推广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讨论,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需关注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为旱地农业提供了更高效、节约成本的种植方式;生态农业的发展则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气象科学的作用为农民提供了更准确的气象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更科学的种植决策。

通过农民教育与技术推广,可以提升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进一步推动旱地农业技术的发展。

未来,需要更多关注如何平衡生态环境与产出效益,以实现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旱地农业技术、智能化设备、生态农业、节水灌溉、气象科学、农民教育、技术推广、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问题意识。

1. 引言1.1 现状分析旱地农业作为在干旱地区进行的一种耕作方式,受限于水资源匮乏和气候条件恶劣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种植成本高、产量低、土壤退化等问题。

在现代社会的农业发展中,旱地农业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人们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旱地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

目前,我国的旱地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旱地农业的土壤质量普遍较差,容易发生土壤退化和盐碱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受限于水资源的匮乏,传统的灌溉方式效率低下,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淤积问题;旱地农业的农民缺乏科学的种植知识和技术,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低下,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需要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率,加强气象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农民的教育与技术推广,从而推动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识旱地农业是世界上许多地区主要的农业形式之一,但随着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旱地农业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李德顺;刘明;齐华【摘要】农业高效用水的核心是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详细介绍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和渠道防渗4种管道工程节水技术的优缺点,分析沟灌和畦灌、局部湿润灌溉、间歇灌溉、地膜上灌和控制性地面灌溉4种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的原理及节水效果,并从增加土壤水分储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3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节水技术措施.【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装备》【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3页(P104-105,107)【关键词】节水灌溉;旱作农业;水分利用率;地面灌溉【作者】李德顺;刘明;齐华【作者单位】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沈阳,110033;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沈阳,110033;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沈阳,11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5目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1-2]。

农业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体,其用水总量占国民经济总用水量的70%以上。

但在农业灌溉中,由于灌溉方式不合理,致使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从而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进而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因此,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1 管道工程节水技术1.1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通过机泵和管道系统直接将低压水引入田间进行灌溉的方法。

这种灌溉技术不仅可避免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损失,节省渠道占地,而且能够克服地形变化的不利影响,省工省力,一般可节水30%左右[4]。

与用土渠输水相比,低压管道输水的损失少,输水效率可达到95%。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的一半以上是在输配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损失掉的,如果将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20%,则每年可节约水量380亿~760亿m3,这将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起到积极作用。

1.2 喷灌喷灌技术是通过机械设备将压力水喷射到空中,经雾化后形成像雨滴一样的水均匀降落到作物和地表的灌溉方式。

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干旱地区的农业面临着缺水的重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和农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帮助农民们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

一、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节水灌溉方法。

它通过将水直接滴到植物的根系附近,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滴灌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进行调整,将水分精确控制在植物需要的范围内。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覆盖技术覆盖技术是通过在作物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覆盖物,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常用的覆盖物包括秸秆、塑料薄膜等。

覆盖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粒子流失,提供良好的土壤保湿效果。

此外,覆盖技术还能够改善土壤的质地和温度,促进作物的生长。

三、精准灌溉技术精准灌溉技术是一种通过科学测算和实验调整灌溉量的方法。

它通过监测土壤的水分含量和作物生长的需水量,来合理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次。

精准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精确控制水分供应,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浪费。

通过精准灌溉技术,农民可以准确了解作物需水情况,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四、种植抗旱作物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抗旱作物也是一种有效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抗旱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在干旱地区生长和生产。

例如,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抗旱作物进行种植,可以降低水分需求,提高干旱地区农作物的适应能力和产量。

五、农业节水管理措施除了种植技术,农业节水管理措施也是提高干旱地区节水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采取合理的灌溉制度,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水分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加强土地保护,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农民还可以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使用农业化肥和农药,减少水源污染。

综上所述,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滴灌技术、覆盖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种植抗旱作物以及农业节水管理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率和产量。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探析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探析
相关 的问题 。
关键 词 : 管道输水 ; 灌溉技术 ; 旱地农业 中图分 类号 : ¥ 2 7 5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7 3 4 4 《 2 0 1 3 ) 2 1 — 0 2 0 7 ~ 0 2
引 言
水资源一直是限制我 国农业 发展的重要 因素 , 管 道输 水灌溉技术在 定程度上为农业的发展提供 了重 要的帮助, 有效 的解 决了旱地农业的 用水问题。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 水利部重点推广 的项 目之一, 它具有节 水、 节能、 省地、 省工和提高产量 的优 点, 促 进了“ 两高一优 ” 农 业的发展。 管道输水技 术有效 的提高 了农业 的产量 , 降低 了灌溉成 本, 提高 了经济
2 . 1增加耕地面积 , 促 进农 业生产
管道输水一般可 以少 占耕地 2 ~ 5 %。 由于茬 口复杂 , 明渠灌溉调 水困 难, 对 稻 田和麦 田, 秧 田和 大田, 以及 渠首和渠尾 , 高 田和低 田之间都有 矛盾 , 渠道两侧 易受渍害 , 改成管道输 水后 , 这 些矛盾都 能较好地解 决。 2 . 2 节 水 节 能 农 田灌溉的输水 、 配水 和灌溉, 全部实现 了管道化输水, 每一 出水 口

采用 闸阀控制 , 可减少渗漏损 失和蒸 发损 失, 据 统计, 每 配水 4块农 田共 0 . 6 7 ~ 0 . 8 0 h m , 灌溉水直接 输入 田块 , 中间没有 渠系水渗 漏, 渠系 水利用 系数从 O . 6 O提 高到 0 . 9 5以上。每公顷电耗在 2 1 6 2 8 0 . 5 k W・ h之间 , 节 电 约2 5 %。管道输水节水节能从而降低灌溉成本 , 提高 了 溉现 状
1 . 1 旱灾频繁 。 旱地农业广种薄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地农业旱地农业节水灌溉
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论文题目: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姓名:
学号:
学院:
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摘要: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注视发展节水高效灌溉农业及旱地农业.该文论述了我国旱地农业的节水现状,明确了旱地农业在节水农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认为我国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以提高用水效率作为农业节水的核心,提高旱地作物生产力为目标,服务于旱地农业地区社会经济、食物、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针对我国旱地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工程节水及生物节水等若干技术措施,探讨了未来旱地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旱地农业节水技术灌溉技术
引言:中国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其现代化和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尤其是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和开发利用条件较差的中国北方地区以及更为广泛分布的雨养农业和旱作农业地区,有限降水资源得合理利用、可调蓄水资源的科学调控就成为旱地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实行旱地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科学的利用有限的区域水资源,体感旱地农业区的水分生产效率,促进旱地农业、雨养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是现代旱地农业的必由之路{1}.目前,广大科技工作者对旱地农业和节水灌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我国降水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随着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对农业节水的高效、节能和降耗提出了迫切要求.
1 当前我国旱地农业的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问题对策
1.1我国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现状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农田灌溉仍以传统的地面灌溉为主,其中75%依靠明渠输水灌溉,其中只有不足1/3进行了防渗,渠系水的利用系数很低.据统计,我国灌溉水顺势总量中3/4发生在从水源到田间的输水过程,其中绝大部分消耗与渠系渗透.管道输水灌溉,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以管道输水代替明渠的一种地面灌溉工程.近年来发展较快,每年新发展40000km左右,现有井灌面积1/3左右已采用管灌技术.另外,滴灌也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节水、高效灌溉技术{2}。

近几年来,已开始使用塑料薄膜带状软管,在其上直接打孔出水,出水比较均匀,而且安装方便,造价低,1至2年更换1次,较为适宜在我国推广,尤其目前在新疆地区获得成功应用的膜下滴灌技术已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除此之外,微喷灌技术、小管出流灌溉技术、渗灌技术等已运用于我国的农业生产.
1.2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灌溉节水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善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
我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灌溉用水有一半以上是在输水过程中损失掉了,到了农田的水又有近一半损失了。

因此,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

而以色列、美国的灌溉水利用率可达70%~80%。

我国lm3水能生产粮食约为0.84kg,而以色列已达2.32kg,发达国家一般多在2kg以上{3}.
1.3解决我国节水灌溉技术问题的对策
(1)建立农业节水技术培训基地、培训网络,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传播农业节水技术;
(2)抓住农业进入新阶段的有利时机,对全国大灌区逐步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彻底改变沿用了千年的大水漫灌的方式;
(3)制定并实行新的农田灌溉技术标准、灌溉设备标准,修订并执行作物灌溉定额。

加速灌溉技术科学化、标准化.
2.旱地农业节水降耗高效灌溉技术
2.1旱地农业集雨利用工程技术
雨水农业利用指通过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过程将雨水用于农业生产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技术,包括集水、保水技术、灌溉利用技术,可分为雨水的自然利用、叠加利用和聚集利用三种基本形式.
(1)自然利用,指对雨水的就地拦蓄、直接利用.该技术不能弥补某地区雨量的不足,也不能进行供水的时空调节,而只能通过旱地农业蓄水保墒技术增加雨水的就地入渗.减小径流与土壤冲蚀,降低水分无效蒸发,从而最高效地利用自然降水.
(2)叠加利用,指在农田就地聚集雨水,将非耕地上的雨水引导到耕地中.或减少有效耕作面积以实现“雨量叠加增值”的技术。

它可以在较小范围内进行雨水的空间调节以弥补某地区某时段雨量的不足,但不能进行时间上的调节使有限的降水应用于作物的关键需水期.
(3)聚集利用,雨水聚集利用指利用一系列工程措施.将天然降水聚集并储存起来用于生活或灌溉,使自然降水变成时空均可调节的现实水资源.
2.2输水工程建设技术
灌溉输配水系统上接灌溉水源,下接田间渠系或田间管网,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输水作用,因此输水系统在农田灌溉排水系统中的纽带作用非常重要。

灌溉输配水系统依其输配水过程中的水流驱动是否有压力,可划分为灌溉渠道输配水系统(输配水渠系)和灌溉管道输配水系统(输配水管网)两大类。

输配水渠系可分为明渠系和暗渠系两类,无论明渠系或暗渠系水流动均是无压状态,完全依靠渠道水面重力作用向下游输水,或向下一级渠道分配水流。

输配水管网依其工作压力表的大小划分为低压、中低压、中压、中高压和高压5个等级,输配水管网工作压力≤1 50kPa,称为低压;1 50kPa<工作压力≤300kPa,称为中低压;300kPa<工作压力≤600kPa,称为中压:600kPa<工作压力≤1
000kPa,称为中高压;1 000kPa-<工作压力,称为高压。

目前我国大力推广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属于中低压系统(李远华等,2003){4}.
3.对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建议
3.1分区域有条件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
中国地域辽阔, 东西南北的气候、温度、降水、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作物种植品种差异很大, 工业化程度和经济环境也存在。

因此应该
分区域有条件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

未来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可逐步大面积推广田间低压管道灌溉, 集约化程度较高、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推广应用大中型喷灌机.保持轻小型喷灌机组、管道类喷灌系统等具有抗旱作用的节水灌溉设备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节水效率较高的滴灌技术和设备;在经济类作物种植、城市园林、运动场等行业或领域持续推广应用微灌、地埋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适度推广应用自动化、信息化灌溉等高端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各类灌区的节水灌溉模式应为:输水渠道采用防渗技术,田间采用低压管道灌溉与喷灌、滴灌相结合.
3.2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研发的合理布局
建议今后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研发的合理布局是:有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 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以应用技术研发为主。

形成企业是节水灌溉应用技术和设备研发的一线场所, 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作为企业进行应用技术与设备研发的理论基地和技术大后方的格局.国家支持节水灌溉应用技术与设备研发资金的投向应向从事研发的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倾斜(例如“ 863”、“ 948”科研项目资金), 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也是如此, 促使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更快地发展进步{5}.
结束语: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灌溉和农业生产措施的相互结合,不但提高水分生产率,也是农
民增收增效的需要.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马耀光,张保军主编;翟惠平,丁瑞霞,李援农副主编,旱地农业高效节水与灌溉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5,第70页
{2}侯志研,冯良山主编,旱地节水节能灌溉技术,化学工业出版
社,2012.07,第153页
{3}徐冠华,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第1卷,1999(4)
{4}马耀光,张保军主编;翟惠平,丁瑞霞,李援农副主编,旱地农业高效节水与灌溉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5
{5}许复初,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模式的建议,201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