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PPT(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人造卫星与飞船-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人造卫星与飞船-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造卫星和飞船的用途和特点;2.了解人类在太空中的探索历程。
二、教学内容1.人造卫星的概念;2.人造卫星的用途;3.人造卫星的特点;4.飞船的概念;5.飞船的用途;6.飞船的特点;7.人类在太空中的探索历程。
三、教学重点1.知道人造卫星和飞船的用途和特点;2.了解人类在太空中的探索历程。
四、教学难点1.理解人造卫星的特点;2.理解飞船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知识讲授;2.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引出人造卫星和飞船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探讨。
2. 知识讲授(时间:30分钟)1.人造卫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人造卫星;2.人造卫星的用途:让学生了解人造卫星的重要意义;3.人造卫星的特点:讲解人造卫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4.飞船的概念:介绍什么是飞船;5.飞船的用途:让学生了解飞船的运用领域;6.飞船的特点:讲解飞船的构造和运行方式。
3. 多媒体教学(时间:15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入人类在太空中的探索历程,向学生展示有关太空探索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4. 知识检测(时间:10分钟)教师出题,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如:什么是人造卫星?人造卫星的用途有哪些?什么是飞船?飞船的特点有哪些?5. 课堂总结(时间: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总结复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评估教师对学生的听课效果、出题回答情况、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
八、板书设计人造卫星和飞船的概念九、教学反思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和兴趣。
【精编】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7.人造卫星与飞船》 教案(1).doc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人造卫星与飞船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是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2.通过搜集资料、学习资料,了解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种类和用途3.通过开科学讨论会,培养同学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习惯、兴趣和能力4.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5.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二、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搜集人造卫星和飞船的资料、邮票和图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了解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1)谈话:上次课要求同学们在家里搜集有关人造卫星与飞船的资料,现在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检查一下。
(2)各组组长检查,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检查情况。
(4)教师小结。
2.组织学生召开科学讨论会。
(1)教师谈话: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你知道的人造卫星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并且每组组长做好纪录,将本组搜集的资料可以贴在大纸上。
教师巡视。
(3)每一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将本组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看法,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讨论。
当一组发言,讨论完毕后,下一组再发言,再讨论。
(4)讨论会开始,由科代表主持,教师可作为一分子参与讨论,有时可以给他们帮助。
(5)提问:通过开科学讨论会,你有哪些收获?(6)小结:刚才同学们召开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科学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每一组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及用途,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虽然有的同学的看法不一致,但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理由。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探索太空,探索宇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学习课本资料。
(1)谈话:刚才大家讨论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下面大家看书52页,请大家仔细阅读这段资料,看看与我们刚才的讨论是否一样。
(2)学生阅读资料,教师巡视。
(3)提问:这段资料告诉了我们什么?(4)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人造卫星与飞船-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人造卫星与飞船-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造卫星和飞船的定义,区别和联系;2.了解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的用途和特点;3.了解飞船的种类,包括载人和无人飞船;4.掌握航天器的发展历程,了解探月、探索火星等科学探索的重大成就。
二、教学重点1.人造卫星的种类及其用途;2.飞船的发展历程和种类。
三、教学难点1.航天器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2.航天探索的重大意义和成就。
四、教学内容1.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人类发射到地球轨道上,用于运输、通讯、气象等目的的人造设备。
根据用途不同,人造卫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
人造卫星优点是可以覆盖人类无法到达的区域,并且通过卫星通信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全球通讯。
2.人造卫星的用途(1)通信卫星通讯卫星是一种用于广播传播和数据传输的人造卫星。
通过通信卫星网络,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电话和互联网等方式随时了解其他地区的信息。
此外,通信卫星还可以在灾难、紧急事件发生时为人们提供及时的援助和支持。
(2)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是一种用于观测和预报天气的卫星。
它可以监测气候和天气变化,同时提供灾害预警和信息。
全球气象卫星网络可以让人们随时掌握地球各地的天气状况,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导航卫星导航卫星是一种用于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的卫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让人们知道自己的位置,并为车辆、飞机、船舶等提供导航信息。
导航卫星系统对旅游、交通、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飞船飞船是人类用于进行航天探索的载人或无人航天器。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载人飞船是苏联的“东方一号”,它于1961年成功发射。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飞船的功能和性能逐渐完善,种类也日益丰富。
4.飞船的种类(1)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指人类载人进入太空的航天器。
载人飞船设计主要考虑空气、水、食物、能源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最著名的载人飞船是美国的阿波罗号和俄罗斯的联盟号。
(2)无人飞船无人飞船是一种能够自主飞行的机器人,其功能包括环球探测、科学研究和资源侦探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4.15 人造地球卫星丨冀教版 (共 23 张ppt)
你想设计一个有什么功 能的卫星?你想探索哪 个星球?行动起来吧!
地 球
太阳 地球
月球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它是人类进入太空的见证, 宇宙航行从此开始!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 飞行而落不下来,这 是为什么呢?
你观察到什么? 你感觉到什么?
如果没有绳子, 乒乓球还会绕自己作圆周运动吗?
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与乒 乓球作圆周运动是同样的 道理,只不过这时的拉力 不是绳子而是地球引力。
1、改变绳子长度 2、改变乒乓球质量 3、改变转动速度 体会:手受到的力有什么不同?
棉线越长,乒乓球受力越 小;乒乓球质量越大,乒 乓球受到的力越大;速度 越快,乒乓球受力越大。
人造卫星的运动跟 什么因素有关?
பைடு நூலகம்
当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 绕地球运动。
日本地球资源 卫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 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 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绕地球一 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播 送《东方红》乐曲。
12 认识飞行器(课件)人教鄂教版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科学实践
模型阶段
风筝(鸟类模型)—— 依靠天然的风力,借自然空 气动力原理飞行的飞行器
孔明灯——依靠空气浮 力上升
科学实践
冒险阶段
1783年,法国人蒙哥尔费 兄弟成功制成了可以载人的热 气球。同年,罗奇埃乘坐这个 热气球在凡尔赛宫上空飞行了 25分钟,人类真正开始了“空 中时代”。
科学实践
乔治·凯利
科学实践
机身形状和鸟的身体外形
机身的形状模仿的是鸟类纺锤形(或流线型)身体外形。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凯利模仿山鹬的纺锤形,找到阻力小的流线 型结构,这对航空技术的诞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科学实践
鸟类和机翼翼型
飞机机翼的设计正是受到鸟翼形状的启发。机翼翼尖处有一个小翼的设 计灵感来源于老鹰等大型鸟类。人们通过长期观察自然界大型鸟类,比如鹰 和隼,发现它们在飞行中展开翅膀向上偏折翅尖羽毛以减小阻力,从而实现 远距离滑翔。受此启发,设计师发明了翼尖小翼,并将其安装在运输飞机上, 以减小飞机的阻力。冀尖带有小翼的飞机的飞行能力要强一些,但是也不是 所有飞机都是带有小翼的。
人造卫星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科学卫星是用于 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某星球的 大气、辐射带、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等,并可以观测其他星体,世界上大多数的 人造卫星为人造地球卫星,另外有人造火星卫星等。
科学实践
航天飞机是一种往返于近地轨道 和地面间的、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 它既能像运载火箭那样垂直起飞,又 能像飞机那样在返回大气层后在机场 着陆。航天飞机通常由轨道器、外贮 箱和固体助推器组成。
1849年,空气动力学之父 英国乔治·凯利制造了一个三 翼滑翔机,并让一个10岁小孩 坐着它从山顶滑下,实现了人 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滑翔系留 牵引飞行。
【2019-2020】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下《17人造卫星与飞船》word教案(1)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下《17人造卫星与飞船》word教案(1)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单元人造卫星与飞船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是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2.通过搜集资料、学习资料,了解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种类和用途3.通过开科学讨论会,培养同学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习惯、兴趣和能力4.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5.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二、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搜集人造卫星和飞船的资料、邮票和图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了解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1)谈话:上次课要求同学们在家里搜集有关人造卫星与飞船的资料,现在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检查一下。
(2)各组组长检查,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检查情况。
(4)教师小结。
2.组织学生召开科学讨论会。
(1)教师谈话: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你知道的人造卫星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并且每组组长做好纪录,将本组搜集的资料可以贴在大纸上。
教师巡视。
(3)每一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将本组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看法,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讨论。
当一组发言,讨论完毕后,下一组再发言,再讨论。
(4)讨论会开始,由科代表主持,教师可作为一分子参与讨论,有时可以给他们帮助。
(5)提问:通过开科学讨论会,你有哪些收获?(6)小结:刚才同学们召开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科学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每一组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及用途,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虽然有的同学的看法不一致,但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理由。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探索太空,探索宇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7.人造卫星与飞船word教案(3)
人造卫星与飞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是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2.通过搜集资料、学习资料,了解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种类和用途3.通过开科学讨论会,培养同学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4.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5.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搜集人造卫星和飞船的资料、邮票和图片教学建议第一课时了解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1)谈话:上次课要求同学们在家里搜集有关人造卫星与飞船的资料,现在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检查一下。
(2)各组组长检查,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检查情况。
(4)教师小结。
2.组织学生召开科学讨论会。
(1)教师谈话: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你知道的人造卫星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并且每组组长做好纪录,将本组搜集的资料可以贴在大纸上。
教师巡视。
(3)每一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将本组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看法,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讨论。
当一组发言,讨论完毕后,下一组再发言,再讨论。
(4)讨论会开始,由科代表主持,教师可作为一分子参与讨论,有时可以给他们帮助。
(5)提问:通过开科学讨论会,你有哪些收获?(6)小结:刚才同学们召开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科学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每一组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及用途,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虽然有的同学的看法不一致,但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理由。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探索太空,探索宇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学习课本资料。
(1)谈话:刚才大家讨论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下面大家看书52页,请大家仔细阅读这段资料,看看与我们刚才的讨论是否一样。
(2)学生阅读资料,教师巡视。
(3)提问:这段资料告诉了我们什么?(4)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7.人造卫星与飞船》 教案(1)【精编】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人造卫星与飞船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是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2.通过搜集资料、学习资料,了解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种类和用途3.通过开科学讨论会,培养同学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习惯、兴趣和能力4.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5.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二、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搜集人造卫星和飞船的资料、邮票和图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了解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1)谈话:上次课要求同学们在家里搜集有关人造卫星与飞船的资料,现在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检查一下。
(2)各组组长检查,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检查情况。
(4)教师小结。
2.组织学生召开科学讨论会。
(1)教师谈话: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你知道的人造卫星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并且每组组长做好纪录,将本组搜集的资料可以贴在大纸上。
教师巡视。
(3)每一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将本组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看法,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讨论。
当一组发言,讨论完毕后,下一组再发言,再讨论。
(4)讨论会开始,由科代表主持,教师可作为一分子参与讨论,有时可以给他们帮助。
(5)提问:通过开科学讨论会,你有哪些收获?(6)小结:刚才同学们召开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科学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每一组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及用途,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虽然有的同学的看法不一致,但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理由。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探索太空,探索宇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学习课本资料。
(1)谈话:刚才大家讨论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下面大家看书52页,请大家仔细阅读这段资料,看看与我们刚才的讨论是否一样。
(2)学生阅读资料,教师巡视。
(3)提问:这段资料告诉了我们什么?(4)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7课《人造卫星与飞船》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7课《人造卫星与飞船》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人造卫星和飞船,了解其作用;2.掌握人造卫星和飞船的区别和联系;3.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成就;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人造卫星和飞船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人造卫星和飞船的区别和联系;3.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成就。
三、教学难点1.掌握人造卫星和飞船的联系和区别;2.学习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成就。
四、教学方法1.听讲和探究相结合;2.询问和探究相结合;3.学习和分享相结合;4.伙伴合作学习。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1.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人造卫星和飞船;2.引导学生回顾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2. 提出问题(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人造卫星和飞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学生分组探究,整理资料,以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研究结果。
3. 分享讨论(15分钟)1.班级展示各小组研究结果;2.学生自我评价,给出对其他小组的评价;3.整合各小组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 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人造卫星和飞船的区别和联系;2.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
5. 课后作业(5分钟)1.回家阅读与本课所学相关的书籍,了解国内外航天探索的近况,或搜索与本课所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信息;2.家长协助参加天文观测或观看与航天探索相关的电影、科普片等。
六、教学反思1.通过个人探究和小组分享,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表现出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2.课堂秩序有所保障,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控制;3.课堂对话和交流氛围温馨和谐,学生对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比较积极;4.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果比较理想,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