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及分析

唐玲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

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高超阅读技能的任务,是人类文化文明传承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中学生阅读经典的现状

这里所说的经典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富含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是指通过阅读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提升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个体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经典阅读在时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堪忧。

笔者曾经就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和其他一些文化典籍的阅读状况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做过问卷调查。两个班共有98名学生,其中比较系统而完整的阅读过四大名著的仅有10人,这三人可以算是出身于小知识分子家庭,主要是受父辈的影响和引导而不是自己的需求去阅读的;从未完整读过的有21人;不求甚解只为消遣而零星的读过一些片段的多达67人。而读过诸如《史记》《战国策》《论语》等其他经典著作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现状是令人大跌眼镜的,凸显了经典文本的阅读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尴尬处境。时下,许多中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缺失与此不无关联。

二、经典阅读缺失的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经典阅读的缺失是非常严重并且普遍的现象,那么造成此种结果的个中原因又是什么呢?

1.大众文化的流行对经典文本阅读的冲击

大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吃喝玩乐为核心,追求精神娱乐和感官享受。单就阅读材料而言,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阅读材料大多缺乏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元素,在内容上以通俗性和功利性为主要特征。这一特点恰恰迎合了现代生活中的中学生的阅读心里和阅读需求。而这种迎合带给年轻一代的影响就是造成他们心灵的浮躁,从而不愿静心潜读文化经典。

2.现代阅读方式的转变对经典文本阅读的冲击

电视、网络、视频等各种电子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已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在图书馆等场所,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看电视或登陆网站查询,很少有人自觉地手捧书本细细品味。而来源于电视电脑的视觉冲击很容易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即使是学习了解有关经典的知识,学生们也是喜欢通过诸如百家讲坛、电视剧等视频图像去了解。

3.考试的功利性对经典阅读的影响

考试的功利性使得日常的阅读教学在很宽广的层面上忽视了对经典作品的阅读,而只是注重训练学生解答阅读题目的技能。考试中阅读文本的选择大多是近年来发表的作品,所谓的时文。不可否认,这些文章也有很深的思想性,但命题的导向总会或多或少的令学生对传统的经典漠然置之。有些教师甚至在平时的课堂上把教材所没有涉

及的经典之作视为异类而围追堵截,不给经典保留赖以存在的空间,这更是令经典阅读慢慢凋谢。

三、经典文本阅读的建构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呼唤经典阅读的回归,重新建构经典文本的阅读框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1.摒弃语文考试的功利性,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在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考试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仍然会长期的存在下去。有考试,就会影响到教学的方式和目的。但仅仅是为了考试的教学是片面的,是有缺陷的。尤其是语文学科,更应该摆正教学和考试的关系。

四、优化阅读教学流程,注重情感体验,感悟经典文本魅力

语文教育专家谢象贤说过:语文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阅读教学应对阅读文本进行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以获得丰富的感受。但目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讲”有余而“读”不足,“析”有余而“感”不足的现象,极大的制约了学生对经典文本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使经典文本对学生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钱理群教授说过,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打一个精神底子。人文教育与知识传授是水乳交融的。阅读教学应当扭转纯技能训练的走向,真正转向人文教育。阅读教材中大量的经典文本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孔子的“仁爱”,孟子

的“舍生取义”,苏轼的“旷达”,屈原的“爱国精神”……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让学生接受这些精神的熏染,提升其精神境界。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突出“读”和“感”的环节,有利于学生领悟经典文本的魅力,实现经典“思想”经典“情感”的内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整合语文教育资源,建构经典阅读平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提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重视和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教育目的的需要。教育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的积累更重要。在众多的基础学科中,最具人文内涵的语文教育应首当其冲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

阅读教学中课本选文是学生阅读的最核心的内容,但仅有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能够利用的诸如课外读物、推荐书籍、网络、图书馆等一切语文教学资源,加以筛选、补充、整合,构建经典阅读的平台,确定阅读的范围,规范阅读的过程和方法,真正体现经典文本的感召价值,使学生在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